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8465bc3c7375a417866f8f61.png)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
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fb77ecd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1.png)
高三地理知识点谚语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谚语,它们简洁有力地概括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地理知识点相关的谚语。
1. 万物由水而生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物活动的基础。
这句谚语强调了水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生物对水资源的依赖。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谚语表达了山地地貌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地势虽不高,但山上有修炼成仙的人,因而具有了独特的名气和影响力。
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谚语描述了地理环境的美丽和丰富,吸引了无数英雄人物前来探索和征服。
地理环境的各种特点对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气候决定土壤,土壤决定产业这句谚语强调了气候和土壤对于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重要性。
气候条件的变化不仅决定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谚语形象地描述了风对于地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即使树木欲静止,风仍然不停地吹拂,显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不平衡和振荡。
6.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给予生物自由发展的机会,并强调了生物对于适应环境并实现进化的重要性。
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好生物栖息地,让更多的物种得以繁衍和生存。
7. 山青水秀诗韵长这句谚语形象地表达了山水风景对于文学艺术的启发,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描绘和写作的对象。
8.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对于季节性变化和植被的丰富影响。
在秋季,山上的植物呈现出斑斓的红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9. 东西南北中,乃是中国这句谚语简洁地概括了中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西南北以及中部地区都有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10. 青山绿水,人杰地灵这句谚语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人们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蕴的影响。
与地理相关的三行诗
![与地理相关的三行诗](https://img.taocdn.com/s3/m/d75e40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9.png)
与地理相关的三行诗
天高云淡望九州,山川秀美又宽广。
江河湖海皆自豪,地理之奇景无比凡。
东方之滨有大海,波澜壮阔似画工。
浪拍沙滩声阵阵,海鸥翱翔在蓝天。
北国之境是高山,雪峰耸立云雾间。
冰川奔腾波涛怒,松涛荡漾如仙山。
西南之地多高原,藏羚牛闪现眼前。
草原延绵无边际,地理之美如童话。
南方之处颇多河,长江奔腾气势磅。
珠江水流润百川,地理之灵动无妨。
中原之地是饱满,大地肥沃农耕田。
黄河泛滥人无奈,地理之杰作无限。
沙漠之地炽热炎,金字塔拔地尖。
日晒沙尘扭曲空,地理之酷热难忍。
热带之岛是风情,凤凰木迎风摇。
花海烂漫香四溢,地理之芬芳永久。
极地之界无边际,冰雪覆盖雄壮丽。
北极南极碧海空,地理之神秘无比。
大地之美无尽头,地理造化奇妙多。
山川湖海皆有韵,人类之宝贵所。
地理之奇景独好,地表全是大宝石。
探索发现影响深,地理知识当珍视。
【高中地理】蕴涵地理知识的的诗句谚语
![【高中地理】蕴涵地理知识的的诗句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3a1c19c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1.png)
【高中地理】蕴涵地理知识的的诗句谚语【高中地理】蕴涵地理知识的的诗句、谚语包含地理知识的诗歌和谚语由geonet提供。
更多相关资料可在geonet上查阅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表明,在暖锋和冷锋通过后,锋面可以带来降水和不同的天气。
锋面是冷空气团和暖空气团之间的界面。
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存在明显差异,锋面附近经常有云层、降雨、强风等天气。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开始上升,南方暖气流的活动逐渐加强。
此时,锋面主要是暖锋。
当暖锋经过时,会产生降水。
通过后,由加热质量控制,温度升高。
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温暖”。
晚秋,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团活动逐渐增加。
当它向南移动时,它与锋面加热团相遇,形成冷锋。
当冷锋经过时,会产生降水。
通过后,受冷空气团控制,温度下降。
因此,“一场秋雨,一场寒冷”。
2.“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昆明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7.8℃,比北京早春和3月份高出近3℃;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19.9℃,与北京晚春和5月的气温大致相同。
昆明在中国的南部。
由于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偏北风无法影响这里。
它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的热量影响,所以冬天和春天一样温暖。
夏季,由于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于平原地区,气温垂直下降,夏季不热。
"3.“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
”这首歌谣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特征。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这首诗主要揭示了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事实。
这座山的迎风坡增加了上升的气流。
在上升过程中,气流容易变冷并凝结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并升高温度,不易凝结降水,成为雨影区。
这样一来,山体两侧的晴天和雨天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东升西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降水天气中也可以看到,但不像山区那样常见。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5251f5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5.png)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
摘要:
1.地理与谚语的关联性
2.常见的地理相关谚语
3.地理谚语的来源和意义
4.地理谚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正文: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在我国,地理与谚语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地理知识通过谚语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和传承。
与地理相关的谚语有很多,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山高水长” - 描述地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意味着地势高的地区水源丰富,河流流长。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反映人们根据所处地理环境发展出相应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
4.“山雨欲来风满楼” - 描述气候现象,预示着大雨将至。
这些地理谚语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这些谚语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们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传递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
在教育领域,地理谚语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理概念。
在文学作品中,地理谚语的运用也能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在旅游、规划等领域,地理谚语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总之,地理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与民间智慧的结晶。
古诗词俗语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俗语中的地理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801d8e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古诗词俗语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俗语中的地理现象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江南丘陵地形。
2.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多多。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现象。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我蕴藏巨大势能。
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位于秦岭以南,千里许是因为海拔高,地面获取辐射少。
7.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贺兰山以西盆地开,风力强劲的戈壁滩小石砾。
8.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云贵高原地势险要,冬季准静止锋影响的气候。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地不平,角度不同,呈现出多种景象。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风锋和冷锋两者的效果。
11.百里草原遍热泉,千里热湖映雪山,蓝天万里高飞厂雁,浩茫热气弥宇间——西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
12.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华北地区春旱少雨。
13.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气候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
14.仰望山接天,俯看江成线——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纵列分布。
15.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为我国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水热同期,土壤肥沃。
闲暇时光学学!。
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
![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https://img.taocdn.com/s3/m/0cafcd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7.png)
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一、地理趣联1、宇宙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系系相吸,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层层难分;2、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代相连,古生时代寒武纪奥陶纪纪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纪纪相传;3、上下四方曰宇空间无限,古往今来为宙时间无终;4、太阳外部光球色球日冕由亮转热,地球内层地壳地幔地核从轻变重;5、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地球内能地热火山地震波;6、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此乃九大行星,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中是为四时五方;7、类地远日巨行星此行星结构,共面同向近圆乃运动特点;8、黄道赤道交汇名为黄赤交角,背斜向斜同存称之褶皱构造;9、地球公转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太阳辐射低纬度多高纬度少;10、地球自转才有昼夜变化,地球公转方具四季更迭;11、近日点寒远日点暖只因光线直斜射,类地星轻巨行星重却缘质密反相成;1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地球公转造成四季变更;13、大陆真会漂移叹魏格纳出师未捷身先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海岭确在扩张惊马修斯苍海横流而后生,观浩瀚海底洋壳暗动;地壳板块构造赞勒皮顺有缘悟得佳论成,到中流击水还须后生14、山地多平地少依国策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国大人口众用方针控制剧增的人口数量;15、传统工业耗能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确属“厚重长大”发展理应缓,新兴工业省能源、省资源、省劳力、省空间实乃“轻薄短小”成长真不慢16、工业太集中必然争地争水争动力常叹公共设施焉够用,生产要分散才能节人节款节能源齐唤卫星城市可发展;17、蒸汽机内燃机微电子普及牢记时势造科技大英雄,临海型临空型煤铁复合体莫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二、地理幽默集锦地理考试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
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著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屋, 赶紧关上澳门。
地理谚语_精品文档
![地理谚语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c298e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e.png)
地理谚语〔1〕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改变规律〕〔4〕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与四季改变〕〔5〕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改变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 2、气象方面〔1〕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
〔风〕〔2〕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瑞雨兆丰年”;“雪打高山,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卯前雷有雨”〔雷电〕〔5〕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6〕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江淮梅雨〕〔7〕春寒雨绵绵,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8〕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
〔台风〕〔9〕霜后暖,雪后寒”;“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象关系〕〔10〕雨后青山格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1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12〕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3〕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峻〕〔15〕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3、农业方面〔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农业季节性〕〔2〕伏里有雨多种麦”。
〔气象与农业关系〕〔3〕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
〔农业气象预报〕〔4〕豌豆开花,最怕风打”。
〔农业气象灾难〕〔5〕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秦岭南北差异〕〔6〕八百里秦川好地方,人杰地灵大粮仓”。
〔关中地区农耕发达〕〔7〕近水全收,远水半收,无水难收”。
〔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湖广熟,天下足”。
高一地理三行诗
![高一地理三行诗](https://img.taocdn.com/s3/m/cafdd5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b.png)
高一地理三行诗
以下是一些包含地理元素的高一地理三行诗:
1.经线纬线交织网,地球自转公转忙,昼夜更替四季长。
2.高山峻岭入云端,河流湖泊映蓝天,自然地理美景现。
3.季风洋流舞翩跹,气候类型各不同,生物分布随变迁。
4.板块运动造地貌,地震火山常相伴,自然灾害难预料。
5.人类活动影响大,环境问题日益显,可持续发展需共建。
这些诗歌简洁明了地描绘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球的运动、自然地理景观、气候和生物分布、板块运动和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它们不仅展示了地理学的魅力,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地理的谚语
![关于地理的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1e34e25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4.png)
地理的谚语关于地理的谚语1、“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2、“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3、“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4、“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 广西白州5、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6、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7、“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8、“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10、三山夹两盆”11、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四顶山特征12、“冬寒冷皮春寒冻骨” 福建厦门1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原地理14、“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15、“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16、“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17、“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特征18、“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1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特征20、“东闪西闪(闪:闪电),晒煞泥鳅黄鳝”同上21、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
横断山脉地形2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地理气候23、“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24、“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 同上2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原因是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7、“冬寒冷皮春寒冻骨”同上28、“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云南昆明29、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
![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https://img.taocdn.com/s3/m/e6779e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1.png)
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在中国的文化中,地理谚语和俗语被广泛运用,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递智慧和经验。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地理谚语和俗语,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
一、江山如画“江山如画”是中国文化中常用的谚语,形容美景如画、风景优美。
这个谚语源自中国众多的山水画,山川如画、风光优美的景色被艺术家们用画笔表现出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而这个谚语又进一步比喻重要的位置或者地点非常美丽,给人带来愉悦和惬意的感受。
二、山高皇帝远“山高皇帝远”是中国民间俗语中的一句常用语,意为山区较远离皇帝统治中心,代表地理偏远、与政权疏远。
这个俗语常常用来形容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指代的是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相对较为落后。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谚语意味深长,表达了水的双面性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在中国,大量的河流和水域给人们提供了交通和繁荣的机会,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灾害和危险。
这个谚语告诉人们,在利用水源时要善于掌握平衡,明智利用水资源。
四、地大物博“地大物博”是中国的一句谚语,形容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
中国的辽阔疆域使得各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气候、地形、水域、动植物等等。
这个谚语也暗示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也因此有所差异,形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中国的一句谚语,意味着有特殊人物存在的地方就能得到名声。
这句谚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人们认为一些山区中的仙人或者神仙存在,因此给这些地方带来了美誉和特殊的地位。
这个谚语也暗示着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相吻合。
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中国的一句谚语,表达了地理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
地理中的古诗词、谚语
![地理中的古诗词、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3b3e070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2.png)
地理中的古诗词、谚语南方地区区域诗句特征及成因四川盆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
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泛指我国的西南山地巴蜀地区的盆地地形。
夜间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故夜雨较多。
西南地区直到9月底10月初,西南季风仍然影响此地,同时由于云贵高原对于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季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影响,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早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应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川盆地西部山区的积雪冰川以及长江干支流的航运状况。
蜀犬吠日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
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觉得奇怪,就要叫。
横断山区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地形影响下,气候和植被发生垂直变化江南地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由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的长江中下游的降雨,也就是梅雨的特点。
就像是梅雨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等。
(七年级下册的图册)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长江流域,春季冷暖气团频频汇合形成锋面带来降水,夏季气团相对比较稳定,降水时间短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描述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同时反映贵高原出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
贵州的位置加上地势的因素,深受准静止锋控制,阴天较多,多阴雨天气。
冬季时,由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山脉和云贵高原的层层阻挡,势力微弱,它与来自青藏高原南侧的西南气流在昆明到贵阳之间相遇,形成昆明静止锋。
静止锋以东的贵阳,在锋面控制下,云雾笼罩,阴雨冷湿。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e2f61eed630b1c59eeb538.png)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 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
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
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
有关地理的诗
![有关地理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1c1634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1.png)
有关地理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地理的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地理的诗巴山夜雨涨秋池。
数家新住处,奔流到海不复回。
——沙漠景观遥望洞庭山水翠。
——落差大。
——自然条件恶劣,野茫茫。
——快行冷锋的影响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代通信技术的进展,生淮北为枳,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雨欲来风满楼,青草池塘到处蛙。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天苍苍。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大漠沙如雪,白银盘里一青螺,卷我屋上三重茅,何日复西归?离离原上草,水流急北风卷地白草折。
——水循环朝辞白帝彩云间。
——月相变化百川东到海。
——洞庭湖景观黄梅季节家家雨,胡天八月即飞雪,天际若比邻,然后到洛阳呢,燕山月似钩,易成云致雨溪云初起日沉阁。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惊涛拍岸,但看桑落洲,一杯春露冷如冰,巡天遥看一千河。
——地壳变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月有阴晴圆缺。
——垂直地带性清明季节雨纷纷,一岁一枯荣。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四周向阳石榴红似火。
——准静止锋的影响谁挥鞭策驱四运。
——生物循环八月秋高风怒号。
——水循环莫问桑田事,路上行人欲断魂,千树万树梨花开。
——波浪的侵蚀作用君问归期未有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百里不贩樵。
——地域性橘生淮南为橘。
——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坐地日行八万里。
——冬季风的影响羌笛何须怨杨柳。
——梅雨天气落花不是无情物。
——通过水循环,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此花开尽更无花,便下襄阳向洛阳?一骑红尘妃子笑,从前大江流——地壳变动黄河远上白云间,无人知是荔枝来。
——季节性人有悲欢离合,千里不贩籴,一种春风有两般,春风不度玉门关,化作春泥更护花。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使之成为现实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能丰富海内存知己。
——在当时的条件下,背阴李子酸透心,卷起千堆雪。
1地理谚语
![1地理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d3d641d733d4b14e85246866.png)
我国古今诗词、民谣、谚语等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它们不但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
例如:与天气、气候及地表植被有关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的是地形对气候、植被的影响,山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植被相应呈垂直变化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反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我国云南省省会昆明的气候特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我国南岭一带清明节前后的天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烟雨迷蒙的景观。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描述的是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特点及多雨的气候特点8.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浅草才能没马蹄”“---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莽莽黄如天”那么植被的变化从东到西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它是随着水分的变化而变化与地形地貌及有关的:“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五岳之一泰山的雄伟“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是五岳之一华山之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庐山瀑布的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的是巴彦喀拉山、“海”指的是渤海“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上游地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丘陵地区的地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游圣地是庐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常见地理诗句、谚语解析大全
![常见地理诗句、谚语解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45498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a.png)
常见地理诗句、谚语解析大全1.天文地理方面(1)“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5)“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2.气象方面(1)“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
(风)(2)“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瑞雨兆丰年”;“雪打高山,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卯前雷有雨”(雷电)(5)“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江淮梅雨)(7)“春寒雨绵绵,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8)“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
(台风)(9)“霜后暖,雪后寒”;“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象关系)(10)“雨后青山分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1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12)“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3)“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15)“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3.农业方面(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农业季节性)(2)“伏里有雨多种麦”。
(气象与农业关系)(3)“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
(农业气象预测)(4)“豌豆开花,最怕风打”。
(农业气象灾害)(5)“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秦岭南北差异)(6)“八百里秦川好地方,人杰地灵大粮仓”。
经典地理谚语大全
![经典地理谚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3c0a5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b.png)
经典地理谚语大全导语:地理谚语是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提炼、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易赅的话语, 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
谚语是生活中的口头语, 不但通俗易懂, 便于记忆, 而且具有一定的哲理, 极易生趣。
1.天文地理方面(1) 上下四方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时间、空间性)(2) 斗转星移”。
(地球运动)(3) 日中万影正, 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 斗柄指东, 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 天下皆冬”。
(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5) 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6)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2.气象方面(1) 东风急, 备斗笠”;“风急云起, 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 三日东风无米煮”。
( 风)(2) 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 明日晒谷不用翻”。
(云雾)(3) 瑞雨兆丰年”;“雪打高山, 霜打平地”。
(雨雪露霜)(4) 雷打惊蛰前, 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 卯前雷有雨”( 雷电)(5) 虹低日头高, 明朝晒断腰”。
(天空景象)(6)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江淮梅雨)(7) 春寒雨绵绵, 夏热火烧天”。
(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8) 古龙晒太阳, 不久台风狂”。
(台风)(9) 霜后暖, 雪后寒”;“热生风, 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 气象关系)(10) 雨后青山分外青”。
(大气散热作用)(11)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12) 一年无四季, 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3) 一年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 春雨贵如油”。
(华北平原春旱严重)(15) 天无三日晴”。
(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3.农业方面(1)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
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34、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3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3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3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3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9、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40、“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下游4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
这种雨属于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4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江西庐山44、“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4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4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4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平原与山地的气候差异)5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山环水绕,地形复杂。
51、“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青藏高原过去交通的困难5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庐山瀑布5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54、“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的气候特征55、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海的是勃海。
5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5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5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60、“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6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大雪天气现象6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6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同时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64、“天上无飞鸟,地下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生动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景观。
65、“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我国北方冬季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景观特点。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1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
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12.“过了冬,长一葱”此谚语的意思是:过了冬至日,白昼就长一点点了,即冬至日后,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1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14.“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
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16.“不知天多高,地多厚”此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浅薄、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其实,“天多高”可以理解为大气层的高度,为2000~3000千米;“地多厚”可理解为地球的半径,平均为6371千米。
1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21.“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
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24.“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28.“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日本民歌《北国之春》)东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不同点之一。
日本的春天到了,夏季风就来了,夏季风是偏南风,这是肯定的,关键是作者对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弱小的特点把握得非常准确,用“微微”二字刻画得入木三分。
30.“淮海多夏雨”(刘禹锡《五排·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此诗表现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
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有冬雨型和年雨型。
属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属冬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
属年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4.“山前桃花山后雪”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
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3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二三十天。
类似的诗句还有:“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3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