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及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意志和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的影响力。
它体现了人的主观意识和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不可改变的规律。
它反映了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即主观能动性是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运作的,而客观规律又是由人的主观活动产生的。
这种辩证关系表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客观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在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创造力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探究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注意避免把主观能动性放在客观规律之上,不能固执己见,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自以为是。
要善于从客观规律出发,通过反思和检视,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动,使其与客观规律相协调。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善于同他人协作,尊重他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合作不仅可以让人们共同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在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为实现自身目标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社会学中最基础的原理。
主观能动性强调社会运动取决于个人主观行为,而客观规律性指社会运动受客观原则的限制,这一原则和一定条件相关,会影响社会运动的结果。
社会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个体的意志力和主动性所导致的社会运动变化。
这种思想学说在17世纪由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他指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他们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社会进步。
可以这样说,主观能动性把社会运动归结到个人行为上,重视个体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
客观规律性侧重于客观原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各种客观原则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时带有支配性,它们可以把社会发展导向特定的方向或产生特定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与个人本意不相一致,也可能与预期结果完全不同。
这样看来,客观规律性有时能够抑制社会发展的主观性,使之受到客观原则的约束和限制。
两种原理都与社会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关。
通常,它们不是正面矛盾的,而是互相协调的,把社会发展归结到个人意志力和客观规律的总和上。
实际上,客观规律的存在可以指导社会运动的方向,并且可以引导个人行为面向它们。
凯勒兹等学者指出,个人行为与客观规律、历史进程和政治与经济场所三者一起建立起来,经历了一系列精耕犁耙的流动变化,在这期间,人们可以用某种方式改善其主观能动性。
所以可以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彼此抵消的力量,而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一般规律的社会发展。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客观实体固有规律性与主观主动性来改变客观现实的关系,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在寻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真理关系。
古代智者认为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宇宙存在的两个基本根据。
相反,一些现代哲学家认为,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依存的,而非绝对的对立关系。
以下将讨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
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外界客观存在物的固有规律,始终存在并不变。
它是由客观存在物的性质和内在联系决定的本质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物的内因定律。
客观规律性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规律性,使客观存在物和存在关系有序运行。
客观规律性的存在给主观的发挥提供了基本的参考依据。
其次,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的理性行动,即人利用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知识和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来改变客观现实,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
人的行动是以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的理性行动,而非单纯的主观意志。
主观能动性的实质是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理智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客观规律性和个体发挥来改变客观现实,从而达到自身目标。
最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法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互为条件,没有一个是绝对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
因此,要更好地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必须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理解,即从两者之间的联系、抵消和变换的关系来推进客观现实的发展。
总之,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法的表现形式。
客观规律性定义了客观存在物的固有特征,是客观存在物和存在关系有序运行的基础;而主观能动性则是人们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理性行为,能够改变客观现实,实现自身目标的重要手段。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在探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普遍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即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变换的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将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而主观能动性则可以改变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受益。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无法改变,只能被人们所遵守。
它们会影响个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例如,客观规律性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证公平正义。
其次,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规律性而采取不同的行动,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例如,借助科技进步,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性改善社会环境,改变生活状况,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一种重要补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最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客观规律性可以给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而主观能动性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总之,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这种辩证关系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激发他们不断创新,改变自己的命运。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通过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和促使;反过来,主观能动性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性,从而形成共同的辩证统一关系。
下面将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万物发展的前提:万物的变化都是在客观规律的驱动下进行的,没有客观的规律性就没有了物质的变化;
2.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客观规律性的根本动力:主观的活动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桎梏,才能有效的利用客观规律,实现物质变化。
二、客观规律性如何激发和促使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提供发展的前提条件:客观规律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让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发展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约束:客观规律性不仅提供发展的希望,而且也约束着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它的随意发展。
三、主观能动性如何遵循客观规律性
1.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根基:主观能动性追求的是客观规律性的实现,因此要继承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寻求发展的依据和发挥作用;
2.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炎黄子孙:主观能动性要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性,这样可以保证物质变化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空间。
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为变化提供条件,而主观能动性又借以发展,形成一种具有客观特征的物质变化的统一。
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客观规律性是物质变化的前提,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变化的根本动力,它们之间同时拥有互为约束和促进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变化形式。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
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说明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规律。
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着独立于人的意志和行为之外的客观规律和规定,这些规律和规定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结果。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自觉的努力和创造性的行动,对客观世界做出反应,调整和改变现实。
客观规律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主观能动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二者合力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断前进。
客观规律性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必然规律和规定,是人类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客观规律性的存在是客观世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世界本质属性的凝聚。
客观规律性主要包括自然界规律和社会规律两个方面。
自然界规律是指自然规律,例如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生物规律等,这些规律是纯粹的客观规律,不受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社会规律是指社会的发展规律,例如阶级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人口规律等,这些规律的存在不仅代表了客观规律性,同时也受到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实践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和自我意识,这是人类作为自然界物种的独特属性和能力。
人类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文化智慧,创新性地改造世界,开拓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新天地,促进了人类同自然界物种的较量。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思想、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社会实践和创造实践成果。
社会实践是通过人的行动来改变社会现状的过程,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由之路,是反映主观能动性的最好体现形式。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上下文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概念。
前者指按照客观规律运作和发展的必然性,而后者则指人的主观加工和发挥其影响力的能动性。
一般来说,它们内在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客观规律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们具有内在的结构特殊性,受不可抗拒的内生性影响,因而以其自身的趋势、速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循环运动和演变。
它也可以指引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出对社会有利的方向。
主观能动性作为构成历史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历史发展的重要元素。
没有它的参与,社会的发展只能实现自动化;有了它的参与,前进的过程以及方向将会变得灵活多变,以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导向,把社会发展送向更自由、更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方向。
因此,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只有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只是慢慢不停地沿着一条规律的路径前进;如果只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将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感。
只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辅相成,才能坚定社会的历史发展的方向,实现宏大的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健。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有客观规律的,实践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的活动过程。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
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
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
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及其本质联系。
(2)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类社会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事物就反复出现。
例如,只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必须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这就是电流与磁场之间稳定的关系。
再比如地球自转、围绕太阳公转。
2、规律的特点:(1)客观性。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一是指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
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第一单元唯物论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紧迫的课题。企
业要挑起自主创新的大梁,就必须树立信心、
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国自主创
新的局面才能得到真正的改观。这说明
❖( ) ❖ A.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 B.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影响 ❖ C.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着导向和选择作用 ❖ D.有时候意识的反作用是决定性因素 ❖ 【答案】 B
❖
(2008年海南单科,16)某地利用当地
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
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
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
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 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 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 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 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 请做考说不
来,也等不来,关键只有一个字:干!干,
就要实,就要苦干实干。干,就要巧,就
要尊重科学。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C.勇于实践,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
世界
❖ D.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 来
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 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 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 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①④
❖ 【答案】 B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客观规律性是属于物质世界自身;主观能动性是属于意识。
但两者又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规律,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而人们去实践,这一行为本来就具有一种主观能动性。
因为他们有意愿去实践,去做这件事情,所以规律是由于人具备主观能动性这一客观事实发现出来的又一客观事实。
客观规律同样如此,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规律中事物的一系列客观事实上。
比如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具有周期性规律,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是人为主观意识可以改变的,就算人们没有发现这个规律,但是这个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规律的本质就是由事物一系列的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
比如说,规律“农历十五月亮是圆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当然也具有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例如,“农历十五月亮是圆的”这一客观规律正是因为人们由刚开始无意发现农历十五这天月亮是圆的发展到后来总结出来的。
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得以被人们发现。
人们发现了这一客观规律之后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不断的论证它,解释它,使事物的一个客观规律性得到升华。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两个重要原则。
客观规律性指的是客观物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而主观能动性则强调人类是有能力和自主性的,能够主动选择和影响客观世界。
一、客观规律性的原理客观规律性是指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着自身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它是客观世界基本的属性。
客观规律性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对客观世界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研究事物的基础上得到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发现一些普遍性的现象。
客观规律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不受人类的主观意志所左右。
也就是说,客观规律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这一原则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使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进程中保持了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人们所获得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二、主观能动性的原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有能力和自主性的,能够主动选择和影响客观世界。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不仅可以被客观世界所支配,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客观世界。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人类不应该只被动地接受客观世界的支配,而应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探索和改变客观规律性。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人们能够在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事物、开辟新的领域、建立新的理论和发明新的技术。
正是由于人类自身有着强大的能动性,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才有了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客观规律性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基础,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基于客观规律性而存在的。
如果没有客观规律性,人类也就没有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基础,也就没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基于客观规律性而存在的,更是在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既可以受制于客观规律性,也可以通过不断地探索、改变和创新来推动客观规律性的发展和进步。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我们知道,客观规律性指的是客观性存在的物质实践过程中,宇宙自身诸多复杂因素生成
的客观规律性现象。
而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们以主观能动性将这些客观规律发掘、分析、
整合,并努力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动性行为。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两个相
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实践关系。
客观规律性指的是客观性存在的复杂现象,不受人的意志和干预,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
而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们以思考的能动性去把握和处理这些客观规律性现象的过程。
它不
能否定客观规律的存在,它是改造客观规律性现象的基础。
客观性仅仅是一个实践过程,
而由它揭示出来的客观规律性,如果没有通过人的思考和权衡去处理,就不能正确理解客
观规律的意义。
因此,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实践过程的辩证统一。
客观规
律只是外部的束缚,而主观能动性是通过认识客观规律来调节束缚,不断缩短主客观矛盾
距离的活动原则。
它是从客观规律中抽象出一个自己、独立于事实的视角,去超越客观规律,改造实践,实现实践意义的过程。
马克思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五讲 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
……本质的关系成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肖像)2、规律的类型按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划分,可区别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按其起作用的领域,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及人类思维的规律。
各门具体科学,是以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规律为对象的,哲学则是以整个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最普遍的规律为对象的。
(规律类型示意图)3、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因为规律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认识到它,还是没有认识到它,它都存在,都在那里起作用。
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和规则规律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般规则。
虽然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但它总是由人制定的,如果它不符合实际,可以修改和取消。
规律则是客观存在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人为地消灭。
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主张规律是人们的意识的产物,例如康德,他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实用主义者认为,科学规律仅仅是人们为着暂时的利益而作的有用的假设,这种“人造规律”的说教是非常荒谬的。
4、规律的特点【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内部固有】。
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
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反映为万有引力定律;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反映为元素周期律;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形式的本质联系表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第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第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1、范畴定义①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内在性和条件性。
②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2、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强制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失败。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主体条件。
因为规律具有内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规律;规律具有条件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意识、精神对人和客观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
人 与人之间的差异优劣主要不表现在身体上, 而表现在人的思想,思维,智力,意志,情 感方面,即人的意识上。因此,培养人提高 人,主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意识、思想、精 神。
思考题答案,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 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 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例如:
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 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例如: 人类社会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 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规律的客观性
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 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 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 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 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 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东西,都是人类 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 动性,我们名之曰‘自 觉的能动性’,是人之 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 康德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 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决不是说人们 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 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 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 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 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都要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小镇,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 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经常向她 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争做一流, 永远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 要永远坐在前排。”正因为受到父亲的教育,玛格 丽特才有永远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决 心事事争一流。 40多年过去了,那个事事争一流的玛格丽特成为英 国第一位女首相,四年选为保守党领袖。 一位哲人说过“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第二,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一天,西楚霸王项羽为了要让手 下的大将们佩服自已,决定和大家 比力气。他把大将们找来,让他们 各自坐在一把椅子上,然后说,谁 能手搬椅子把自己举起来,谁就力 气大。结果都失败了。项羽想,你 们的力气本来就不如我,这回看我 的了。项羽虽然力大无比,椅子却 一动也不动,他也失败了。
思考一下,达尔文遭受了什么规律的惩罚?
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深 藏在事物的内部,看不见摸不着,不能依靠感性认识 去把握,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它。
规律的含义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就是反映
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范畴。体现了事物本身固 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①苹果落地; ②水往低处流; ③地球绕日公转; ④任何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和必 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表示事物发 展中确定不移的,必然为此的趋势。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来会打洞; •③老子英雄儿好汉; •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的联系,是变动不 居的现象中的稳定的东西,这种稳定性表 现为重复性。
重点难点
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如何应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 关系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 题。
教学内容
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日常生活中的规律
两个政治谶语:
俄国领导人的“秃头浓发交替”规律 列宁——秃头;斯大林——浓发; 赫鲁晓夫——秃头;勃列日涅夫——浓发 安德罗波夫——秃头;契尔年科——浓发 戈尔巴乔夫——秃头;叶利钦——浓发 普京——秃头;梅德韦杰夫——浓发
有意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寓言故事
有一家人养了一头母牛,平时都是每天挤奶一 次以供自用,一天主人决定要宴请客人,便想 每天挤下一些奶积攒着,等到请客那天牛奶会 丰富些。可又一想,离请客的那天还有一个月 呢?如果挤下来放到那天,不都要变质了吗? 还不如在牛肚里储藏着,到时候又多又新鲜, 岂不更好!于是他就这么做了,请客的日子来 到了,宾客们纷纷入座,那主人便兴冲冲地跑 去挤奶,结果大失所忘,一滴奶也挤不出来。
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
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
空的限制。
F=GM1M2/R2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 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 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 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 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看事例,明哲理
达尔文对生物学、人类学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但 在自己的婚姻上,他却是失败的。1893年达尔文与 表妹埃玛结婚。婚后15年生下6男4女。大女儿一直 体弱多病,10岁夭折。四女儿早亡。二女儿和两个 儿子终身不育;其他四个儿子也常年生病。达尔文 晚年通过大量实验,比较植物异花传粉与自花受粉 的效果,证明自花受粉的植物大多后代不良而慢慢 被淘汰。这一发现使达尔文恍然大悟。
3、规律和规则的关系
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是性质不同。规则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改、补 充或废除,它是主观的;规律则不能被修改、补充 或废除,它是客观的。因而,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 谈。当然,规律与规则也不是毫无联系,一个正确 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 规律的反映。
主观能动性的 三个表现
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
日常生活中的规律
美国总统的“零年当选必死”规律 “特科抹人诅咒”还被称作“蒂皮卡诺诅咒”或 “零年份诅咒”。根据传说,1811年,美国将军威 廉·亨利·哈里森在蒂皮卡诺大战中击溃了印第安人 首领特科抹人的军队,并对印第安人实施了大屠杀。 面对强大的敌人,可怜的特科抹人只能用咒语来反 抗,他们的酋长临死时诅咒说:我告诉你们,哈里 森将死;继他之后每隔20年,每个在尾数是零的年 份当选的总统都必须在任上死去;他们每个人的死 都会让美国人记起我们的人民。
是否具 有历史 变动性
只要具备了同样的 客观物质条件就可 以以完全相同的形 式反复出现
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 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现,存在着主客观相 互制约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国家、 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 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相比,人类世界有着自已的突出 的特点:“人为性” 、“组织性”、“为人性”。
切勿“篡改”自然律
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决定着事物向着某种趋向 发展。比如就人类的繁衍来说,历来的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基本 上都在104-107:100之间。“自然”的这种比例安排,是人类 几十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铁律。然而,这条铁律现在却在被 人为的“篡改”。 据统计,2002年国内某城市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37.1:100, 而2003年11月,则达到了139.6:100,二胎男女性别比高达 177.9:100。目前,中国男性人口就已经比女性多出了7000万。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可以想见一二十年后比例失调的程度。 这显然是人为选择性别的结果,是B超机和手术刀的“杰作”。 “篡改”自然规律,可能引起的危害。首先,这是一种残忍, 是对人类本性的戕害。已经初具生命的女胎,未离母腹便无缘 无故惨遭“淘汰”,长此以往,人类的母爱本能,人类的善良 本性何存?!其次,由此而造成的性别比的严重失调,必将影 响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和稳固。
(4)规律的客观性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作为物质运动 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 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 客观的从而决定了规律也必然是客观的。
唯心主义否认 规律的客观性, 认为规律是人们 的意识的产物。
人的理 性为自然 界立法
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 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
都具有客观性 都可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
社会规律
与人的 作为一种盲目的无 意识的 意识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起作用 关系
专题五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和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让我们懂 得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懂得认识和利 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结合我们日常 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推导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学生克 服思维的片面性,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以及 批判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局限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性质。
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创造性。
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 只,树上还有几只?
Ο只
9只
!
!
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 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为什么要发 挥主观能动性?
(1)只有发挥主观 能动性,才能揭示 事物本质与规律, 正确指导行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反映世界与改造 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 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 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
么我 没看 看到 到苹 万果 有落 引地 力怎
,
我怎么就 想不到?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 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 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 成了现实,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
(3)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磨练意志鼓足干 劲,战胜困难挫折。
庖丁解牛
2、规律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一、规律的存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它永 远烧不死“日心说”。
既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不是人类在规律面前就无所作为,只能被动 接受规律的安排即听天由命呢?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透过现 象,认识和发现规律。 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来指导实践,更好地改造自然和 社会,最终达到为人类谋福利。 我们正确对待规律的态度应是:既反对藐视规律的 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 为的思想。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的作用。我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 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