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光照图的判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专题光照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专题光照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专题《光照图的判读》教案设计邱志军【复习目标】1.光照图的类型;2.光照图的三个关键点(三个关键点)和三个现象(极昼、极夜、平分或重合);3.光照图的应用及解题方法和步骤;【能力目标】会举一反三判读各种光照图;【教学准备】课件制作、经纬网地球仪一个;【教学方法】动画演示,规纳总结;【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大家做过的光照图题目确实非常多。

每当大家遇到这些题目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做不到”的感觉,有的同学不知从何处下手,更有甚者连光照图都看不懂。

其实光照图的判断并不难,难的是大家没有理解他的原理,没有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这节我们通过动画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光照图的形成原理,了解光照图判读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一.光照图类型:首先,我们来了解光照图类型:一般光照图是地球光照图的平面投影,通常是简图。

但是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或其它原因,地球光照图的在平面上的投影是不同的。

根据观察者的角度,我们把光照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基本图及基本原理图:四个节气赤道侧视图,极地俯视图。

动画演示,并讲解四个基本图应注意的三个现象:极昼、极夜、昼夜平分或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2.赤道侧视图:(动画演示,讲解)3.极地俯视图:(动画演示,讲解)4.全球斜视图:(动画演示,讲解)5.全球展开图:(动画演示,讲解)6.局部图和局部展工图:(动画演示,讲解)7.半球复合图:(动画演示,讲解)(过渡)总之,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光照图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光照图怎样变化,永远不变的是三个关键点:直射点、交点、切点和三种现象(极昼、极夜、昼夜平分或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二、光照图转化:(先讲)解三个关键点,并演示。

同学们请思考,三个关键点有何特征?(三个关键点地方时为稳藏条件,一般用于地方时计算)三个关键点在位置上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看图,演示,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往往可以求出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坐标。

海南文昌中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一章光照图的判读

海南文昌中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一章光照图的判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一是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光照图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二是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方法;三是设计实践练习,提高学生对光照图的运用能力;四是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照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直射点、昼夜半球、极昼极夜等;能够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包括利用经纬网定位、观察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分析昼夜分布等;能够运用光照图判断昼夜长短、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3.学会运用光照图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某地的昼夜状况等;能够运用光照图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光照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昼夜状况等。
4.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光照图判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光照图如何反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观察光照图,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光照图的影响,总结光照图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光照图的基本概念、判读方法和应用。
2.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加深对光照图的理解,提高地理素养。
3.教师强调光照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地理的热情。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地理:光照图的判读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地理:光照图的判读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难点: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一、光照图判读的基本要求和关键
(1)光照图判读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①太阳光线来自何方 ②自转方向
③重要的点(如南北极点等)
④重要的线(如0°和180°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经线和纬线等)
⑤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夜半球、极昼和极夜范围等) (2)判读的关键
关键是指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而直射的纬线反映出纬度和季节。

二、常见光照图的判读
(1)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

冬至日夏至日春秋分日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2)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侧俯视图。

(3)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4)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断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山西省高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山西省高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高 安 中 学 教 案 纸章节课题 1.5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总课时 2第1—2 课 时教 学 目 标 ①熟悉判读太阳光照图的基本类型及判读方法、技巧; ②熟悉太阳光照图判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太阳光照图判读内容、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太阳光照图判读内容、方法、技巧教学设计一一、、光光照照图图的的基基本本类类型型1、侧视图⑴常规侧视图: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⑵变式一 :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⑵变式二:局部图、组合图2、府视图⑴常见府视图:中心为极地,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⑵变式一:局部图⑵变式二:组合图3、斜侧视图(立体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圆柱投影)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

矩形投影图的变式5、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6、其它与光照图相关图式 ⑴统计图⑵视运动图二二、、光光照照图图判判读读的的基基础础知知识识解题关键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之间;经线地方时12时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互余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赤道上的晨昏点 晨点:6时;昏点:18时;切点: 极昼或极夜范围纬度;经线:0时或12时极点方向:无东西,只有南北;无地方时,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与晨昏线关系; 线晨昏线 晨线,昏线判断;相对运动特征;晨昏圈:大圆;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冬至日和夏至日为23°26ˊ。

晨点:日出时刻;昏点: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0°日期分界线0点或24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超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超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以东为东半球,其西侧为西半球;160°E 以东为西半球,其东侧为东半球。

光照图的判读教案

光照图的判读教案

《光照图的判读》教案设计三、读光照图常见问题解析光照图判读的基本问题:1、南北半球的确定从北极点俯视的光照图,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俯视的光照图,自西向东顺时针旋转2、晨昏线及其分界点特点晨昏线的判读: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为晨线;时间法:赤道上的地方时18点为昏线例2:读下左图回答(阴影部分为黑夜)1、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A点日出时刻是_______时;A点昼长为______ 小时;3、此时美国太平洋时间为时4、两条日界线分别为______、_______(填经度)3、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1)经度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2)纬度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直射赤道,北极圈有极昼,直射23º26¹N;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有极昼,直射23º26¹S;若晨昏线与任意纬度相切(且此纬度上有极昼现象),相切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之和为90º4、时间的计算(1)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为18点(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24点5、昼夜长短的确定师生通过图片习题讨论分析做例2引出3、4、5、6问题,再分析得出结论A 0°小结:巩固练习板书设计例3:上右图中心点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

读图回答:1、NA的经度。

NB的经度。

2、北京时间为3月日时6、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的确定判断的原则是先判断人为日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减一天的就是人为日界线。

再判断自然日界线。

7、太阳高度的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º,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º,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º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差,公式H=90º-两低纬度差本节课主要是光照图的分析,把地球运动的理论知识与光照图联系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减少学生在地理图表问题中丢分现象。

高中地理_《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复习有关地球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来掌握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虽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地图的方法,但是对图文结合,加工、转换地理信息的掌握还不够,部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知识已经淡忘,这给学生复习本节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照图的基本类型有明确的了解,知道了晨昏线的概念,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学会获取相关地球运动规律的信息通过对判读方法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求真务实的精神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学会从光照图中获取信息。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光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光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评测练习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图中阴影与非阴影区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2,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图幅左半为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然后完成下列各题:⑴、读图判断下列两条经线的经度为:OA :______,OC______。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

⑶、E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F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

⑷、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

: 2.当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运动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则AB 为_______ (晨、昏)线,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画在图2上,在两幅图上分别用阴影表示夜。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北京时间是 _______ 时。

(3)图中C 点位于B 点的_______方向, B 点与D 点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_______(千米)。

【参考答案】1、⑴115°E 155°W ⑵纬度0°,65°W ⑶66°34′ 0° ⑷0:20 昼夜平分2、(1)晨(2)23.5°S,15°W 21(1分)(3)东南 2万·图1图2AB ·15°W30°E· C · D·图1图2AB·15°W30°E· C · D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讲练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基本合理,分析问题透彻,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基本上完成课堂目标的要求,但本节课教学难度大要求学生掌握的规律和方法很多,需要讲的题目很多,图形之间的转化还很不熟练。

地理:高中教案《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人教版 必修1)

地理:高中教案《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人教版 必修1)

第三讲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判读方法】一、判读的基本要求1.“四看”(1)看投影方位;(2)看经纬度;(3)看昼夜情况;(4)看运动状态。

2.“三定”(1)定出反映的日期或时刻;(2)定出考查对象的空间位置;(3)定出相关要素极其运动变化趋势。

二、阅读的基本信息1. 阅读地理坐标;即重要的点、重要的线(如00和180o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6时、12时、18时、24时所在经线等);2. 阅读地球自转方向和南北极;3. 阅读昼夜状况;太阳光线来自何方;4. 阅读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昼和极夜范围等)。

5. 找出直射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而直射的纬线则反映出纬度和季节。

【考点要求】通过光照图考查的内容1. 确定日界线、时区;2. 区分东西及南北半球、相对方位;3. 计算线或点(直射点)的经纬度值;计算日期,地方时及区时;4. 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5. 判断直射点的位置极其移动;6. 区分昼夜分布、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极昼与极夜范围及其变化;7. 计算昼夜长短及其变化;8. 确定日期、节气、季节、五带的分布;9. 确定物体水平运动偏向;推断公转速度状况;10.联想并发散相关季节的气压带与风带、洋流、气候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内容要点】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一、光照图与太阳的视运动和日影1.同一地点(以40°N某地为例)在不同的日期时间内物影的指向状况:(1)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如图①a所示),在40°N地区,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以50°仰角经过正南天空,后从正西方向落下(如图①b所示)。

光照图公开课教案

光照图公开课教案

胶州四中示范课教学案课题:光照图的判读和应用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如何识图、分析图和应用图中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图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分二至日特殊日期的光照图(包括基本的侧面图和俯视图)。

2、掌握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确定和变化规律。

3、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或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3、通过例题讲解分析,培养学生如何从图中提取隐性信息作为已知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内容分析:必修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难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地球运动又是难点中的重点,光照图的识别及应用又是高考考查本章内容的载体,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用品: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太阳光照图的判读1、侧视图:2、俯视图:二、太阳光照图的应用(一)主要的类型侧视图:例1:读下面的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极点上空适当位置,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该图是日的光照图(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______向南北两极方向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_现象,与C点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

(3)图中A、B两地中四季变化较明显的是____地,位于热带的是_____。

练一练: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是__________日的光照图,(2)此时,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_ 昏线的经度是。

(3)此时,太阳直射P、Q两点中的_____点,其经纬度为______。

习题课:光照图的基本判读教案

习题课:光照图的基本判读教案
学科:地理 课题 教法
22 中教案纸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习题课:光照图的基本判读 探究式、讲练法 教具 课型 多媒体 复习讲授
1、掌握光照图中的线线关系。 教学 目标 2、学生能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3、能够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重点: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确定 难点:各点日期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2

二、精选例题,直击高考 三、分析思路,归纳方法 读图 2—3,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P
尝试高考 习题。


O
Q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 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达 小时。 (4)在图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的是 A.北京 B.广州 图 2—3 C.甲地 D.乙地 命题意图:本题是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考查学生从晨昏线 特点入手分析判断有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进而考查学生 的读图分析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知识依托:地球运动的方向、晨昏线的特点、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区域地理知识等。 错解分析: 本题错误可能出现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错误, 导致晨昏线判断错误,也可能看不到甲、乙两点刚好是晨线 与某一经线交点;图中 180°已知,每间隔 30°这个隐含条 件,学生可能忽略,再有计算方面错误,以及中山站的位置 记忆不准等。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推知 地球自转方向,从地球自转方向推测经度、晨昏线等。由图 可知晨昏线和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上是极昼,应该是北半球 夏至日情况,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乙两点所在位置应为 晨线上,甲刚好位于赤道上应为 6 时,乙所在经线比甲晚 2 个小时,故乙日出应为 4 时;根据图中给出的 180°经线, 可以推出甲处经线为 90°E,则 12 时所在经线为 180°E,即 直射点为(23°26′N,180°) ,根据地方时计算,北京时间 应为 6 月 22 日 8 时,中山站在南极圈内,此时为极夜,故夜 长应为 24 小时。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应从 3 北回归线往两侧递减,根据四点的纬度位置,广州离北回归 线最近,故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答案: (1)夏至 23°26′N,180(2)晨 4(3)8 24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龙门县永汉中学:刘挺秀(说明:此教学设计由本人于2010年3月31日所撰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图例分析晨昏线、地方时等的判读,做到讲练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物质是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地方时、日期、昼夜长短的判读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坐标的确定、昼夜长短的计算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讲练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小黑板、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有许多内容涉及了日照图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总结一下有关日照图的判读。

下面,我们看几组常见的日照图,思考“从这些光照图中我们能获取哪些地理信息呢”。

(课件演示)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示标]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课件展示)通过太阳光照图判读,可以:一、确定晨线和昏线二、确定地方时三、确定日期(节气)四、确定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五、确定昼夜长短六、确定日出日落时刻七、确定正午太阳高度(课件展示) 一、确定晨线和昏线[自学]什么是晨线和昏线。

学生齐读晨昏线概念。

[导学]教师结合各种光照图引导学生先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再根据晨线和昏线概念判读。

请个别学生判读晨线和昏线。

(课件展示)二、确定地方时[自学]判读方法: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

3、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经度每差1°,地方时差4分钟。

[导学]教师结合光照图引导学生说明判读方法。

请个别学生判读下图各点的地方时。

(课件展示)三、确定日期(节气)[自学]1、晨昏线过极点与经线重合,为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

2、晨昏线和极圈相切,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光照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光照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

光照图的判读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1.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
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
圈相切的两切点。

2.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
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
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4.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P29学以致

二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光照图的判读要关注“一向、两线、三关系、五点”的判读
1.一向——地球自转方向
3.三关系——点线关系、面面关系、角度关系
(1)点线之间的关系
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

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②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3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③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2)面面关系
①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②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P30学以致用。

光照图的判读说课设计ppt 人教课标版

光照图的判读说课设计ppt 人教课标版

N

X

道 Z

Y

S
四.图—图转换光照图
二轮专题:光照图
右图是12月22日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局部图,弧ABD是纬线53° 的一半, C 点是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角 BSC 为 22.5 度,回 答下题。
8.此时漠河的昼长为
A.10小时 B.9小时 C.8小时 D.7小时
四.图—图转换光照图
二轮专题:光照图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教材高考考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 认知能力,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a、光照图的类型 b、光照图判读的内容 c、学会怎样进行光照图的图形转换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教材高考考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 认知能力,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发挥想象;图形转化:培养能力 学生:掌握方法---分析迁移—学习运用 教师:通过图形转化训练使学生掌握高考光照图解答技巧, 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 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
三.链接高考
二轮专题:光照图
近年高考
2008年 全国文综卷Ⅰ:8~11题,晨昏线、地方时的应用 广东卷:8~11题,直射点的位置、日期判断 宁夏卷:3~4题,昼夜长短问题
海南卷:10~11题,时间判断和地理现象
2007年 全国文综卷Ⅰ:6~8题,晨昏线及地方时的计算 宁夏卷:5~6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山东卷:2题,太阳高度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举例说明
二轮专题:光照图
图图转换如下
举例说明
二轮专题:光照图
图图转换如下
00 180 180
自 乙
转 方 向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专题教案(专题二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专题教案(专题二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难点点拨】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

(1)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2)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

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第二讲第六课光照图的判读

第二讲第六课光照图的判读

第二讲地球运动(高三一轮复习)第六课光照图的判读枣二刘建才【课题】光照图的判读【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模式】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具】多媒体(1)展示“考点扫描”与教学目标本部分在考纲中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它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密切相关,是对地球和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光照图往往与经纬网、太阳直射点、季节、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气候融为一体,综合性强,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重现率几乎为100%。

教学目标见本页。

(2)光照图空间感的培养(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换)通过各种类型光照图与地球自转(有光照、晨昏线)立体三维动画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强化对光照图的立体性与整体性的认识。

如:春秋分地球自转侧视立体图与侧视平面光照图的转化春秋分地球自转北极俯视立体图与北极俯视平面光照图的转化夏至地球自转侧视立体图与侧视平面光照图的转化夏至日地球自转北极俯视立体图与北极俯视平面光照图的转化(3)各种类型光照图的转化二分二至光照图是基本图形,要求学生熟练判读,它们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通过观看二分二至日三维立体光照图的转化,引导学生观察光照图上关键点(直射点、晨昏线、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变化,加深对各类光照图的理解,加强学生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局部图与完整图的转换、变式图与常见图的转换)。

如:二分二至地球自转侧视立体图的转化、北极俯视立体图的转化(4)光照图的分类通过对光照图的分类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局部图与完整图的转换、变式图与常见图的转换)。

(5)光照图判读的步骤①、首先弄清日照图及其变式图是侧视图、极点俯视图还是矩形投影图,而后把变式图复原成常见类型,把局部图复原成完整图。

②、再抓住日照图上的“点、线、面和方向”等关键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可计算时间,也可用来判断季节或节气,又可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等。

“线”就是“晨昏线”,利用晨昏线与赤道交点可判定交点的经线时间,利用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又可判定季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在光照图中,只要知道昼夜半球、晨昏线与自转方向三者中的其中两个因素就可以推出另外的一个因素。

2.节气或日期信息:
只要判断清楚方向,分清昼夜半球就可以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或极昼极夜出现的情况来推断节气或日期。

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
为二分日。

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大时,即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
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反之,为冬至日。

3.时间信息:
在光照图中一般要寻找有关6时、18时、12时、0时(或24时)的时间信息。

在光照图中一般只要找到以上的任何一个时间就可以根据经度差算出其它经线
的时间。

4.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信息: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信息包括纬度位置和经度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结合前面的节气或日期信息加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教
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

【点拨】光照图的判读内容中最基本的信息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日期学其余判读的内容都以这两个信息为出发点。

判读时间就是以四个特殊的时间为出发点;判读日期就是找出极昼的范围。

找到这两个信息,所有的问
题都迎刃而解。

【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光照图的常见类型,知道了在分析光照图时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获取信息,除以上信息外,在光照图中还有远日点、近日程点等信息,但只要抓住以上四条信息,再结合相关知识,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布置作业】
完成《导与练》本节的随堂训练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