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室制度及流程图
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精心整理心血管内科介入管理制度1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适应症及禁忌症2对每个介入诊疗的病人进行术前讨论及分析,提出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发生的介入诊疗并发症与其他意外,做好应急预案3每个介入诊疗的病人术前认真完成风险评估及安全核查工作4根据卫生厅的要求,按介入人员的准入资格,分级开展介入诊疗工作。
5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术中加强监测6术后加强监测,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护理,知道康复运动781、DSA 入。
234、规格、5花板≥6登记。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采购部门。
8、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及时昭回,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由专人负责集中回收,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0、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精心整理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总则》和《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细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设专人负责管理,术前必须穿手术衣,戴口罩和防护眼罩,帽子,洗手(按外科手术洗手规程)。
3.凡规定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物品不可回收再用,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医用污染垃圾扔入黄色污物袋按规定统一处理。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药产品,其说明书未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1)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2(3塞。
(4(5(6(75678910l X线2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介入患者术前准备流程图(1)
介入患者术前准备流程图医生开出手术医嘱
电脑班处理医嘱通知责任护士书写护理记录
晚夜班护士责任班护士交班
责任护士确认是否提交手术
与手术医生确认手术费用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评估
进行术前健康宣教
术前准备工作(备皮、皮试、发放病人服等)
再次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评估
必要时补充做健康宣教
完成术前晚准备工作
观察了解病人夜间情况
评估病人术前状态,测T、 P、R、 BP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完成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更换干净衣裤,做好贵重物品保管
确认医生是否填写介入手术交接单
确认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属是否到位
电脑班护士
确认手术费用是否到位与导管室交接
1。
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表(检查表)
清洁消毒
环境清洁:是口否口各类物品分区放置合理:是口否口
科室有针对不同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齐全□不齐全口
各项消毒工作记录齐全:是□否口
床上的所有织物应一人一换:是口否口
对室内物表环境进行规范清洁消毒:是口否口
保洁用品符合环境要求,分区管理,每日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是口否□
6
隔离
对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多重耐药菌病人等所有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是口否口
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护目镜或方法:正确□不正确口
2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有职业暴露处置相关制度,知晓局部处置步骤:正确口不正确口
知晓报告流程:正确口不正确□
2
七、医疗废
物
床单位处理
患者用品一人一更换一消毒或灭菌:是口否口;复用物品放置在污衣袋内;一次性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理是口否口
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表(检查表)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分值
一、管理制
度、工作流
程
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医疗废物、紫外线、消毒液监测记录:有□无口
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防控:是口否口
8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院感管理小组,职责明确:有口无口 护理小组每月自查记录有口无口
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记录齐全:有口无口
包内、外化学指示物:达标口不达标口
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效果:达标口不达标口
载物架分类、标识:清楚口不清楚口
存放环境符合要求:达标口不达标口
5
消毒药械使用、储存
各种消毒液按要求开启与使用:是□否口
是否有消毒液消毒及存放复用器械:是口否口
4
五.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范本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导管介入科的管理,促进科室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导管介入科全体医护人员及患者,凡进入导管介入科的相关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导管介入科主要负责各种血管病介入治疗的诊疗工作,包括导管介入手术、心脏介入治疗等。
第四条导管介入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条导管介入科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科室管理第六条导管介入科必须建立科室管理制度,明确科室内部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确保科室工作有序开展。
第七条科室实行科室长负责制,科室长对科室内的工作负责,负责协调管理科室的各项事务。
第八条科室长应具备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任命或者换届科室长需经过院方批准。
第九条科室长应建立健全科室工作制度,明确各项工作规范和程序,保证科室正常运转。
第十条科室长应定期组织科室的例会,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促进科室发展。
第十一条科室长应带头推动学术研究和技术进步,鼓励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第三章医疗服务第十二条导管介入科医疗服务按照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开展,保证患者得到准确、安全、及时的诊疗服务。
第十三条医疗服务包括门诊就诊、住院治疗和手术治疗,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第十四条导管介入科要建立健全病历记录和患者档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效果进行记录和跟踪。
第十五条导管介入科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导管介入科要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操作守则,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医德医风第十七条导管介入科医护人员要恪守医德医风,敬业奉献,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十八条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做到隐瞒患者信息,不以患者为谈资。
第十九条医护人员要遵守医德准则,严守职业道德,严禁涉及医疗服务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介入科工作流程
一、介入技术管理规范及管理流程(一)、**区人民医院综合介入技术管理规范及管理流程根据卫生部2012年《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范与管理流程。
1、严格遵守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
2、综合介入诊疗由本院综合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本院综合介入诊疗医师担任;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综合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副2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综合介入医师担任。
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前应当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3、实施综合介入诊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建立健全的综合介入诊疗后的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和记录。
5、在完成每例次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后10个工作日内,使用卫生部规定的软件,按照要求将有关信息报送至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6、每年与介入诊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应当低于5%,死亡率应当低于1%,无与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每年完成的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病例原则上不少于300例。
7、具有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师作为术者每年完成三级以上综合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30例。
8、将我院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9、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综合介入诊疗器材。
10、建立综合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
在综合介入诊疗患者住院病历中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
11、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综合介入诊疗器材。
12、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二)、**区人民医院外周血管介入技术管理规范及管理流程根据卫生部2012年《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范与管理流程。
神经血管介入规章制度
神经血管介入规章制度一、培训和资质要求1. 医师资格要求: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医生应当具有全科医生执业资格,并经过相关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证书。
2. 技术培训要求:医院应当定期组织神经血管介入相关技术培训,并确保参加培训的医生能够熟练掌握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操作技术。
3. 执业范围要求:医生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之前,应当明确自己的执业范围,并在该范围内进行手术。
二、手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在开始手术之前,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风险。
2. 诊断要求: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之前,应当明确患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DSA等。
3. 术前沟通:医生应当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征得患者的同意。
三、手术操作流程1. 无菌操作: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保证手术器械和环境的无菌。
2. 麻醉管理:在给患者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时,应当注意麻醉管理,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 操作技术:医生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时应当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包括导管插入、造影、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4. 术中监测: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时,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术后管理1. 护理观察:在患者接受神经血管介入手术后,应当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2. 术后复查:患者在接受神经血管介入手术后,应当进行必要的术后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测等,评估手术效果。
3. 并发症处理:在患者接受神经血管介入手术后,如出现并发症,应当及时处理,并妥善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综上所述,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是一项技术复杂、风险较高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医院和医生需要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介入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及工作规范
介入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及工作规范1. 病人入院流程
- 门诊预约或急诊就诊
-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结果
- 评估病情并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治疗
- 如需介入治疗,安排住院或门诊介入
2. 介入手术准备
- 术前评估及风险告知
- 签署知情同意书
- 禁食、留置静脉通路
- 准备相关检查及用物
3. 介入手术操作
-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遵循放射防护规范
- 严格执行手术流程
-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4. 术后管理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处理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 适当卧床休息
- 评估介入效果并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5. 出院流程
- 总结本次就诊情况
- 开具出院医嘱及相关检查
- 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访安排
6. 质量控制
- 定期开展疾病诊疗质量评审
- 建立介入手术并发症分析制度
- 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操作规范
7. 设备管理
- 设备定期检查维护
- 操作人员培训考核
- 设备使用登记
以上是介入科室设置的基本诊疗流程及工作规范,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
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质量的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常见的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
1. 人员管理:医院应设立专业的介入放射科,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并配备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持有相关资质证书的医务人员。
2. 设备管理:医院应对介入放射相关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包括设备的选购、维护、校验和更新,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放射剂管理:医院应建立放射剂管理制度,包括放射剂的采购、接收、存储、使用和报废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放射剂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4. 操作规程:医院应制定详细的介入放射操作规程,包括影像采集的方式、技术要求、操作步骤、放射安全措施等内容,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医院应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设备的日常质量控制、质量评估、持续改进等方面,监测和提高介入放射的质量水平。
6. 风险管理:医院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等方面,及时识别和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7. 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保证其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介入放射的水平和安全性。
8. 监督与评估: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介入放射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 资料记录与管理:医院应建立介入放射的相关资料记录和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病例资料、影像资料、操作记录等,确保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以上是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同医院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介入导管室紧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介入导管室紧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紧急预案在介入导管室操作中,突发意外事件可能发生。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需要制定紧急预案。
以下是针对不同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1.1 心搏骤停如果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执行心肺复苏(CPR)措施。
具体步骤如下:1. 检查患者意识,确认无意识状态。
2. 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心搏骤停情况。
3. 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如按压-通气比率为30:2),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
4.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1.2 患者出血如果患者在操作中出现出血,需立即控制出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具体步骤如下:1. 立即停止操作,保持安静。
2. 用干净的纱布或敷料迅速压在出血点上,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3. 如果出血严重,应紧急呼叫血管外科或其他相应科室的医护人员协助处理。
4. 在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达之前,持续对出血点进行适当的压迫。
1.3 心律失常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患者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 检查心电图,确认心律失常类型。
2. 根据具体心律失常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食管调搏术、心脏除颤等。
3. 如果心律失常持续不止或患者病情危急,应紧急呼叫心内科或心血管介入专家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处理流程除了紧急预案之外,介入导管室操作还需要建立清晰的处理流程,以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般的处理流程:1. 准备:在操作前,进行患者的全面评估和准备,包括过敏史、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术前准备:确保操作器械和设备完好无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和准备。
3.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
4. 引导导丝:通过适当的操作逐步引导导丝至目标位置。
5. 装置植入:植入介入器械或导管,根据需要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
6. 手术完毕:操作完成后,检查导管位置和植入物的功能。
7. 恢复: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进一步监护和观察。
项目前期介入阶段工作流程和相关职责
项目前期介入阶段工作流程和相关职责一、项目前期介入阶段工作流程图:二、前期介入阶段具体工作流程和职责1、房地产市场调查(1)调查目的市场调查是公司营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认真细致、有效的市场调查,及时收集、整理市场动态信息及数据资料,保证信息来源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研究并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最新动态及市场走向,为公司投资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2)释义本规程所称“房地产市场调查”是指以房地产为特定的对象,以科学方法收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商品房的动机、事实、意见等有关资料,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记录、分析,进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与预测的过程。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查工作,包括专项调查和例行调查。
专项调查是指针对具体要求,在特定时间段内进行的调查。
例行调查是指针对公司长期发展、掌握市场动态需要而例行开展的调查活动。
2、此阶段各岗位职责(1)调研部为房地产市场调查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进行市场调查的统一策划,组织房地产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调查、房地产促销调查、房地产营销渠道调查、房地产市场竞争情况调查、房地产价格调查;负责调查结果的分析,调查报告的编制。
(2)美邦投资高层负责组织房地产政治法律环境调查、经济环境调查、社区环境调查。
3、房地产市场调查的内容(1)房地产市场环境调查:A、政治法律环境调查a.国家、省、城市有关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方针政策:如房改政策、开发区政策、房地产价格政策、房地产税收政策、房地产金融政策、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人口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税收政策等;b.有关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法律规定;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等;c.有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等。
B、经济环境调查a.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特性,包括经济发展规模、趋势、速度和效益;b.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人口及其就业状况、就学条件、基础设施情况、地区内的重点开发区域、同类竞争物业的供给情况;c.一般利率水平,获取贷款的可能性以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d.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e.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f.项目所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情况,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的发展情况;g.与特定房地产开发类型和开发地点相关因素的调查;h.财政收支。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与管理流程1.目的:为确保医疗安全,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与工作运行体系,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与管理规范,望各相关人员认真执行,各负其责,违者自负。
2.使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医院。
3.定义:无4.内容:4.1 行政体制:介入治疗手术室归属介入科统一管理,介入科主任为管理责任者。
其他临床科室从事介入治疗获得准入资格后,由介入科安排适当的介入手术日。
4.2 设备条件:开展介入治疗必须具有相应的血管造影设备、配套器材、抢救设施和各种常用急救药品。
4.3 人员准入:普通介入医师:4.3.1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4.3.2 有3年以上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或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4.3.3 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开展三级以上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4.3.3.1 有5年以上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3.3.2 经卫健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3.3.3 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相关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3.3.4 手术者必须由主治医生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经介入考评小组讨论通过医务科同意后准入,技师和护士由介入科室主任准入。
4.3.3.5 各专科介入医师资质同时满足国家卫健委最新颁布的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并按要求具体执行。
4.3.4 介入治疗室消毒无菌管理:按一般手术室管理要求,建立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介入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要求来源可追溯,购入有授权。
每一例介入诊疗器材使用者的病历中均有器材使用的识别标识记录。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用后常规销毁,并有记录。
4.3.5 介入手术的实施及其术前术后管理,严格按后述“介入手术管理规范”执行。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医院影像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专门负责各种医学影像的诊断和处理工作。
而介入放射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更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保证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管理制度范本。
一、工作目标: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工作目标是提供优质的介入放射服务,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诊疗结果。
同时要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二、工作职责:1. 编制和完善医院影像科介入放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2. 负责介入放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协助医务人员进行介入放射操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 对介入放射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5. 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介入放射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三、工作流程1. 接诊与预约(1)接受临床医生的介入放射申请,核实申请的准确性。
(2)安排患者的预约时间,确保患者能够准时接受介入放射检查。
2. 准备工作(1)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核对相关病历和检查结果。
(2)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耗材,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介入放射操作(1)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和镇痛操作,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2)在放射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介入放射操作。
4. 后处理(1)对介入放射的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编制相应的医学影像报告。
(2)及时将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协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四、安全管理1. 环境安全(1)对介入放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工作正常。
(2)保持操作室的清洁和整洁,确保工作环境的良好。
2. 辐射安全(1)建立辐射防护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
(2)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护衣、眼镜等,确保医务人员的辐射安全。
3. 事故应急处理(1)建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行动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DSA室管理制度2. DSA一次性器材管理制度3. DSA消毒隔离制度4. DSA放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5. DSA设备使用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6. DSA医疗废物管理制度7. DSA介入诊疗护理工作制度8. DSA导管室护士职责9. DSA室岗位职责10.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1. 大型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12. 电除颤护理常规操作流程13. 心肺复急救流程14. 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15. 介入术后股动脉拔鞘配合流程16. 设备故障应急流程17. 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护理配合流程18. 射频消融术护理配合流程19.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配合流程20 .起搏器植入术护理配合流程DSA室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DSA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必须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3、技术操作参数,如造影程序,对比剂的总量,每秒的流量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技师记录。
4、DSA机未经操作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5、DSA机每周保养一次,做到干净,清洁,卫生。
6、在导管室工作的工作人员,均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保持室肃静和整洁。
7、进入导管室见习,参观人员,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在房间不得随意游走和出入。
8、入室人员均需戴口罩、帽子、穿白大衣、室套鞋套或室鞋。
一次性器材管理制度1、DSA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采购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4、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名称及其生产/经营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等。
5、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6、科室使用前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专人负责领取、验收、登记。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采购部门。
8、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及时昭回,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由专人负责集中回收,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0、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总则》和《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细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设专人负责管理,术前必须穿手术衣,戴口罩和防护眼罩,帽子,洗手(按外科手术洗手规程)。
3.凡规定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物品不可回收再用,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医用污染垃圾扔入黄色污物袋按规定统一处理。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药产品,其说明书未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1)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2)用过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3)检查导管的长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痕,管腔有无阻塞。
(4)用加酶剂浸泡,清洗,净化水高压冲洗,高压气枪干燥。
(5)用密封袋密封,环氧乙烷灭菌,监测合格,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6)电极导管要检查测试导电性,并记录结果。
(7)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5.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每周大扫除一次,保待室清洁干燥。
6.隔离病人所需的一切用品必须与普通病人分开放置,使用,处理。
7.每次操作后作好终末消毒处理。
8.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
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
9.每月监测:手指,空气,消毒液,操作台,医用器材(熏蒸,浸泡)。
10.保证新风机畅通。
放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l、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 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
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
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9.放射工作人员按国家规定实行轮休,疗养等。
设备使用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设备使用制度(1)、X线机必须由放射科熟悉机器性能具有相应资格的操作人员操作,放射科医师和技术员应了解机器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常规,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起的机器故障。
(2)、CT,MRI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部颁发的大型医用设备CT,MRI“上岗合格证”。
(3)、机房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需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测试机器的基本功能并做好测试记录,保证设备正常开机使用。
做好基架,床面及控制台的清洁工作,检查机房配备的辅助用品及防护用品等,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按照影像操作规程及设备使用方法,摆放病人正确的体位,设置合理的检查条件和参数,以保证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检查资料。
(5)、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常现象,如发现有异常的声音,气味和任何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维修人员到场检查。
(6)、其他科室医师使用本科设备需得到放射科同意,事先预约,由放射科工作人员知道使用,使用完毕应经放射科人员进行验收后方可离开机房。
(7)、每日工作结束后,将设备恢复至初始位状态,并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
(8)、工作结束后,清点机房的防护用品及辅助用品。
做好设备和机房的清洁工作。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1)、放射科机器维修,保养工作,由设备科或放射科专职维修人员负责。
(2)、放射科的检查设备需有日常运行情况,故障和维修记录。
(3)、定期进行机器的检查,保养和清洁工作。
(4)、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随时相应,立即检修,尽可能排除故障。
不能修复时,立即与设备科(处)和设备供应公司维修人员联系,并即使向科主任汇报和说明情况。
(5)、督促本科医技人员严格按操作规使用设备。
(6)、每周巡视所有设备运行情况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医疗废物的分类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化学性废物等。
2、医院废物的收集1)医疗废物先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再由后勤处专人每日上、下午各收集1次。
2)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等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
3)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不包括细胞遗传毒性)废物分别装入黄色废物袋;SARS等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黄色废物袋,注明“高度感染性废物”,并及时密封。
4)废弃的细胞遗传毒性、放射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装入红色废物袋。
5)损伤性废物装入防渗透、防锐器穿透的密闭容器。
6)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3/4时,将包装的袋口封严密,外贴医疗废物专用标签,并注明产生科室、日期和废物类型。
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废物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执行。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3、医疗废物的运送1)医疗废物的运送由后勤处指定专人负责。
2)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
3)运送人员在运送前,先检查包装物的标签及封口等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点。
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4)运送工具专用,每次用后在医疗废物暂存处消毒后再清洁,用1000mg /L有效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半小时后清洗。
4、医疗废物贮存与处置1)医疗废物由后勤处专人负责保管;转交市定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焚烧处理。
2)医疗废物必须存放在专用贮存房;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并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3)严格实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和我院医疗废物专职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资料保存5年。
4)医疗废物转运出去后,及时对贮存点、设施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即每日废物转运后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酒消毒,半小时后清扫冲洗。
5)放射性废物按时间顺序有规律地集中存入废源室≥10个半衰期后,方可按本规定处置。
5、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1)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理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2)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时应戴防护手套、口罩、穿工作衣裤等防护用品。
遇SARS时,按SARS相关要求执行。
3)运送人员每年体检1次。
介入诊疗护理工作制度1. 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 进入导管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导管室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