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茶文化课程小论文
![中国茶文化课程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8f83c149649b6648d7471e.png)
《中国茶文化课程小论文》茶与健康茶是我们中华人民常饮用的饮料之一,因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利,如今已经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也许将来会垄断整个饮料市场。
目前饮茶嗜好已经遍及全球,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
当下品茶论道、以茶会友已渐渐成为现代人越来越认可的生活方式,而茶艺茶道更是提升自身品味、修身养性、保健安康的途径,因此茶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说喝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呢?茶的传统功效大概可以归结为24项“少睡,安神,醒脑提神,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利水,通便,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降脂降糖助消化,降压强心,抗辐射,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预防龋齿,清除口臭,明目,美容护肤,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的功效成分很多,有茶多酚,有氨基酸,咖啡碱等,对人体的身体功能有很多的好处。
现在有人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把茶多酚提到这个高度了,表示茶的功效成分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大。
现在有一个学说叫做“自由基病因学”,据统计,上万种的慢性疾病,老年病,包括我们衰老,都是由自由基引起的,而茶叶里面的茶多酚,尤其是它里面的儿茶素,能够清除自由基的基团,所以它能够起到抗氧化作用防止疾病。
《神农本草》里面提到,“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由此可见茶的功效极大。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记录说,茶治脓血甚效,名医华佗他也讲了一句“苦荼久食益思意”,就是说茶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他在《本草拾遗》里面说其他药都是各个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茶能够养生,能够延长我们的寿命。
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报道了茶里面的茶多酚能够抑制人体的癌细胞活性之后又掀起了研究茶叶的热潮。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关茶与健康的话题越来越多。
现在全世界对茶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茶跟健康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论文赏析
![中国茶文化论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666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7.png)
中国茶文化论文赏析中国茶文化论文赏析中国茶文化逐渐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论文赏析,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论文1历史档案对茶文化典故形成的影响分析摘要:我国的茶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体系化内容,其中包含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和民族习惯,以及社会价值规范,同时也是值得我们长期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茶文化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该类文化特点的典故,这些典故的存在不仅成为茶文化传播推广的“明星符号”,同时也是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最佳途径。
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及相关典故入手,结合分析历史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有效分析历史档案对茶文化典故形成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历史档案;茶文化典故;形成影响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饮茶历史最长的国家。
我们已经很难确定我国饮茶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无法证明是谁发明了饮茶。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我国不仅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世界上多数地区的茶文化与茶叶生产理念都是从我国传递过去的,可以说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中国的茶文化有着重要价值和内涵。
1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及相关典故分析1.1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内涵分析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内涵和价值,尤其是进入新中国之后,茶文化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相对传统文化来说,当前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其更注重时代特点和人民需求。
可以说,茶文化体系中更讲究“写真”,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认知的融入。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想要有效了解传统文化,就必须对茶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进行全面系统化了解。
首先,茶文化的内涵表现为传承性。
茶文化并不是在一天之内所产生的,如今整个茶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体系和产业,正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延续,在不断沉淀的过程中,其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茶文化机制。
一直以来,我们的茶文化都没有断绝过,其关键原因在与茶文化被直接、有效的传承下来。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aa16a97cd184254a353561.png)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1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柔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奥妙。
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1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类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1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惟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会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益于我们掌控和宏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收集活动当中的。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1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构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期的时期。
从5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自元朝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朝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柔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2、茶文化的作用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5个方面: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提倡忘我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利欲熏心。
主张义重于利,重视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重,重视修生养德,有益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剧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使精神和身心放松1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10分显著;3.有益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陋。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79662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7.png)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茶文化摘要: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学生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业,最早发源于巴蜀地区,其后向南部和东南部蔓延发展,最后发展至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到了日本以及朝鲜等东亚国家;在16世纪,传至西方国家。
中国对茶的发现以及发展,最终形成了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涉及社会、伦理、政治、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书法、民俗、哲学、礼仪、历史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81bed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1.png)
第1篇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艺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分析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茶文化;技能培养;文化素养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包含了泡茶、品茶、赏茶等技艺,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茶文化的复兴,茶艺课程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实践教学作为茶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泡茶、品茶、赏茶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2. 文化传承: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等历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审美提升: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茶叶的色、香、味、形,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4. 身心修养: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强调静心、专注,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策略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茶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安排充足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 创设真实教学环境:利用茶艺室、茶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茶艺技能。
3. 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演示、讲解、讨论、参观、比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5. 定期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通过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茶艺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茶艺教学设备和场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中国茶文化课程大论文
![中国茶文化课程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2444300b4c2e3f57276347.png)
茶色生香作者:江西农业大学经济1002班学生梅轩章摘要这个学期学习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
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
茶,意味深长,寓意广泛,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一样。
在品味茶的同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品味我们的人生呢?真可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啊。
关键字:茶文化,茶俗,茶禅一体,茶道,茶艺,茶诗1.中国茶文化就中国茶文化而言,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
在我国茶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一精神主旨被逐步灌注于一切茶事当中,进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了“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过程。
茶文化经历了秦汉的启蒙、魏晋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确立、宋代的兴盛和明清的普及等各个阶段。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的传统习惯。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朋自远方来,清茶一杯,相谈甚欢,不亦乐乎?于是客来敬茶成为人们日常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仪,一直流传至今。
茶文化为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形势和新的内涵,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饮茶、赋诗、会友,根植于民间百姓的社会生活,为广大人民所普遍接受,逐渐沉淀、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态,这使茶文化得以顺利发展,且盛行、繁荣至今的坚实基础。
中国茶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时至今日,茶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普遍应用,人们首先把其当成饮料,以茶的自然功能,用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茶的又一重要功能得到了发挥。
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求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能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并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感情,以茶雅志,以茶会友。
《茶文化》论文.doc
![《茶文化》论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dde8b6fb10a6f524ccbf85e3.png)
《茶文化》论文《茶文化》论文我学《茶文化》有感《茶文化》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绪论:让我们学生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日后学习茶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1.茶文化的定义: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2.茶文化的性质和内涵: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人诗、以茶演艺、以茶为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等;4.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茶史学,茶文化社会学,饮茶民俗学,茶美学,茶文化交流学,茶文化功能学;第一章: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1.茶的发现与最初利用:饮茶起源说,饮茶的起因,茶的利用(药用,养生);2.茶树的起源地中国:古今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和分布,茶树原产地的考证;3.饮茶业的开始:巴蜀茶文化的产生,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4.兴盛的唐代茶文化:唐代茶叶产生的发展(唐代的茶叶产地,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唐代的茶叶品茗),唐代茶文化的发展(茶饮的广泛盛行,文人介入,诗文吟诵,茶叶专著的出现),陆羽及其《茶经》的功绩;5.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饮饼茶时期,宋代茶类(团饼茶,散茶),宋代各种茶饮方式的兴盛(斗茶,点茶,分茶),茶馆文化,茶书和茶诗词的繁荣;6.中国茶的传播:国内的传播(巴蜀为中心的传播-先秦两汉,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三国西晋,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唐代,茶叶生产向南扩展-宋代以后),国外的传播(来华的僧侣和节度使,派出的使节或馈赠,贸易),我国的茶区分布(华南,西南,江南,江北),世界的茶区分布。
第二章:茶叶的分类和加工:1.茶叶的分类:发酵程度,萎凋程度,原料和采摘季节,制茶形状,成品干茶的具体形状,茶树自然生态环境,产地,茶树品种,小路,包装形式,加工程度;2.绿茶的加工(不发酵茶,清汤绿叶):鲜叶摊放(晾青)杀青揉捻干燥;3.红茶的加工(红汤红叶):鲜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的种类(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4.乌龙茶的加工(绿叶红镶边):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5.黄茶加工(黄汤黄叶):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黄(亦可在揉捻前或在初干后)干燥,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6.黑茶的加工(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或橙红,香气纯正,滋味醇和):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渥堆(亦可初干后)干燥,黑茶的主要花色品种,成品的共同特点(原料粗老,渥堆变色,高温气蒸,压造成型),普洱茶的加工分类;7.白茶的加工(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汤色浅淡、味甘醇、第一泡茶汤清淡如水):晾晒,干燥;8.茶之在加工:熏花(将茶与花依一定比例拌在一起),培火(减少茶花寒性),调味(假如香科),陈放(长中短期)。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70d41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0.png)
关于茶⽂化的论⽂鉴赏2篇 茶已不再是⼀种商品⽽是⼀种⽂化,是代表国家特征的标志。
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关于茶⽂化的论⽂鉴赏,⼀起来看看。
关于茶⽂化的论⽂鉴赏1 当代中国茶⽂化和茶服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断提升,中国茶⽂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和传播。
茶服成为⼀个全新的茶元素出现在⼈们的视野中,在茶⽂化的传播中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茶⽂化;茶服;⽂化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化也发⽣了巨⼤变化,传统⽂化与现代⽂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发展,并由此产⽣了极具中国特⾊的⽂化形态,中国茶⽂化也得到了⼴泛传播与推⼴。
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在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后,茶⽂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益频繁,中国茶⽂化成为世界⽂化的宝贵财富。
1中国茶⽂化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即传统⽂化的传播与发展。
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组成和优秀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产⽣了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的茶⽂化内涵。
儒家有内省、和亲的思想理念;佛家清净、禅机;道家有天⼈合⼀的思想。
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在⼀杯茶中得到凝聚和体现,并⾛出国门,⾛向世界。
中国茶⽂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量,在茶⽂化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精神寄托,以茶交友,以茶明志,以茶修⾝,茶既丰盈了⼈的内⼼,也升华了⼈的品质。
从古⾄今,⼈们赋予了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将茶与情感、礼仪联系在⼀起。
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爱茶。
尤其是古代⽂⼈墨客,对茶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在茶⽂化的发展过程中,茶⽂化与其它艺术不断融合,体现了更强⼤的社会⽂化功能,并渗透到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中。
茶⽂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们能够在平等、⾃强、⾃主的社会中⽣活,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中国价值被世⼈所接受和尊重。
茶艺鉴赏论文
![茶艺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4e77e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a.png)
茶艺鉴赏论文第一篇:茶艺鉴赏论文Koko制作一.简介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
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
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
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二.茶的冲泡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
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五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次数,第四是浸泡时间,第五是冲泡用水。
1.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
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2.冲泡水温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
“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
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
总之,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3.冲泡次数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
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
![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e248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6.png)
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茶文化在世界大半部分的国家都有传播,那么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论文鉴赏,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论文鉴赏1中国茶文化研究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
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1 茶树起源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我们祖先对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
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
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
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
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
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 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茶文化议论文
![中国茶文化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9678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c.png)
中国茶文化议论文中国茶文化议论文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之一。
数千年来,茶文化在中国各地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文化涵盖了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饮等方面,是一种综合性、文化性、艺术性极强的文化形式。
本文将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特色、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历史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说,中国传统神话中有关“沉香凤凰”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有茶的记载。
茶起初被用作药物,后来逐渐演变成经济作物和饮料。
唐代是中国茶的鼎盛时期,茶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写下“茶是一片无穷的绿,而诗是一只飞翔的鸟”的诗句,充分表达了唐代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赞叹。
宋代时,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具也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艺术品。
明清时期,茶文化逐渐走向大众,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茶文化在中国仍然十分流行,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二、特色茶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茶文化以茶叶为核心,涵盖了茶叶的生产、制作、饮用等方面。
茶叶生产需要耕地、选茶、种植、采摘、制作、包装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
茶饮则是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茶饮有不同的品鉴方式和饮用方式,茶具也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茶文化融合了中国哲学、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历代文人雅士将茶文化与诗、书、画、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道艺术。
茶道艺术包括了茶具、茶艺、茶文化、茶道精神、茶道礼仪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系。
3. 茶文化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茶品鉴需要品味、聆听、嗅闻、看等多个感官,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体验。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传承传承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茶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技艺。
茶文化需要技艺作为支撑,技艺的传承是茶文化发展的基础。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1cd0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6.png)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中国茶文化论文篇一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
在中国,种茶、饮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茶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饮料,而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并由茶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书画、文学等艺术作品。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茶文化在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历程关于茶的起源现在在学术界还是众说纷纭。
《尔雅》中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茶最初的作用是被当作菜吃。
也有学者认为茶起源于上古的神农氏,《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始为药用。
对于茶的起源人人言殊,莫衷一是,但饮茶饮茶的开始大致可认为开始于神农时期,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中提到“茶指为饮,发乎神农”。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文化也更加体现出来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饮茶进一步普及,饮茶在民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
与美酒佳酿相比,通常的茶叶价格便宜,为多数人所能够承受,故很早人们就用茶叶招待客人表示俭朴。
著名的就是晋代陆纳以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他侄子认为不妥,端出早已准备好丰盛酒席。
事后,陆纳打了侄子40大板,责怪他破坏了他的清廉名声。
《晋书。
桓温传》记述:“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伴茶而已。
”也是以茶果表示俭朴。
可见在东晋,南方的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茶被用来以示清廉。
后来,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各种茶叶和茶事的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们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反映。
如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饮茶和茶事做了描述。
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之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渐萌芽。
中国茶文化论文1500字
![中国茶文化论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b097b156137ee06eff918dc.png)
中国茶文化论文1500字篇一:中国茶文化论文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谈中国茶文化课程名称中国茶文化二级学院:龙蟠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提交日期: 2021年 5 月 24 日谈中国茶文化摘要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业发展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地韵味吸引海内外的各界人士。
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极具特色。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饮茶可以思源。
茶由于自然属性,产生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
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功能特点社会作用【正文】1.中国茶文化的概念中国是茶的故乡,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神农就发现了茶。
几千年来,以品茗为内涵,产生了大量的茶诗,茶经,茶谱等文学作品,并且,茶文化宁静,深沉的特质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中华民族有着不解的茶缘。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中国人都爱喝茶,为什么,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2.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2.1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重德,是中国茶文化精神中最基本的内容。
茶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
![茶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3480d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3.png)
茶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如今,喝茶已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生活需求,更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生活情趣,是人们寄托情感的一种手段,一种生活化的艺术,一种人生的享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一起来看看。
茶与茶文化的论文赏析1茶文化与茶具设计关系研究摘要:陶瓷茶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的发展研究,对中国的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的茶文化传承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陶瓷茶具;造型设计1茶文化发展概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茶文化与历史发展背景与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民风也成为中华民族最亮丽的风景。
陶瓷茶具是茶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
陶瓷茶具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同时也被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类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陶瓷茶具也显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通过对茶文化习俗的介绍,以及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的分析探索,能够对中国传统茶具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我国是茶的故乡和发源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从种茶、制茶到饮茶,与茶相关的每个环节都展现了丰富的茶文化特色,体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俗特色。
我国茶叶种植面广,茶叶种类丰富,有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和再加工的花茶、速溶茶、茶饮料、保健茶、花草茶等,不仅饮茶方式丰富多样,而且不同茶类表现出不同的茶性特点,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茶叶有色泽翠绿、味道醇香等特点。
在古代,人们最早将茶看作药用材料,古籍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遍百草,在遭遇七十二毒后以茶解毒。
随着人们对茶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饮茶的好处也不断被开发出来。
茶也从最早的药用逐渐转变为饮用。
茶文化论文(精选15篇)
![茶文化论文(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83d3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4.png)
茶文化论文(精选1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为了让您对于茶文化论文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15篇茶文化论文,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
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一大群娃娃,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嬉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宛如中华民族大家庭,孩子虽多并不去打架,而能和谐共处。
至于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或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
中华民族亲和力特别强,各民族有时也兄弟阋墙,家里打架,但总是打了又和。
遇外敌入侵,更能同仇敌忾。
清代茶人陈鸣远,造了一把别致的茶壶,三个老树虬根,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出壶嘴,右出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支盖,不仅立意鲜明,取“众人捧柴火焰高”、“十支筷子折不断”、“共饮一江水”等古意,而且造型自然、高雅、朴拙中透着美韵。
此壶命名为“束柴三友壶”,主题一下子被点明。
中国历史上,无论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都讲究“精华均分”。
好的东西,共同创造,也共同享受。
从自然观念讲,饮茶环境要协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艺手段既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也要与人事、茶人个性相符。
青灯古刹中,体会茶的苦寂;琴台书房里体会茶的雅韵;花间月下宜用点花茶之法;民间俗饮要有欢乐与亲情。
从社会观说,整个社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友谊。
茶壶里可装着天下宇宙,壶中看天,可以小中见大。
中国人也讲斗争,但斗的目的是为求得相对稳定与新的平衡。
目前,世界面临着残杀、战争和自然环境的大破坏、大污染,中国的茶道精神或许能给这纷乱的世界加些清凉镇静剂。
据说,英国议会中开会,怕议员们吵起来,特地备茶,以改善气氛。
这大概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延伸。
中国这几年搞开放,开始青年人觉得西方文化有刺激性,向往摇滚乐、咖啡厅。
茶文化论文
![茶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4f1c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0.png)
茶文化论文茶文化论文范文(精选17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茶文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文化论文篇1【摘要】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也是被许多的了解和认可的。
本文就茶与中国文化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究,也介绍了茶的起源与茶功效等,中国茶文化是值得弘扬和发展的。
【关键词】饮料;茶文化;中国文化;茉莉花茶茶和可可、咖啡被列为是世界三大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的好处数不胜数,并且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更是值得品评的。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更是原汁原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茶也是有独特感情的:当有客人来到家中时,沏上一杯热茶是热情和礼貌;周末和好友一起喝一杯清茶是轻松更是快乐;独自一人时沏一杯好茶看一本好书是精神的收获更是身体的享受。
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国的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对于茶的起源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起源于汉代,也有人说起源于唐代,而更有学者研究说早在神农时代就已经有茶的出现了。
不管怎样,茶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发展和成熟,之后又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区,而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中国茶文化更是备受关注。
茶文化悠久而绵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茶出现的初期是作为药材来使用的,因为它有许多特别的功效,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如今也是如此。
后期经过长期的发展,茶才演变为今天的传统饮料。
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人离不开的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茶。
中国有许多俗语中也时常出现茶的身影,如“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若想百岁翁,与茶打交道”等等。
这些俗语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茶的重视程度。
二、茶的种类茶分许多种,有红茶、绿茶、花茶等等。
绿茶是最原本的茶,是种植茶树然后采摘、晒干等工序之后制作而成的。
中国茶文化鉴赏论文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中国茶文化鉴赏论文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a457a61711cc7930b71694.png)
中国茶文化鉴赏论文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茶文化健康旅游研究摘要:随着大武夷开展一元旅游活动,武夷山游客日益增加,武夷山茶文化受到广大游客欢迎。
但是,茶的健康功能缺乏体现。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的着眼点在于大众最关心的“健康”,开发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茶宴、茶食、茶疗、茶养生基地的茶文化旅游。
关键词: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健康旅游1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1.1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已大力开发(1)茶文化资源挖掘。
已有不少当今学者专注于武夷山茶文化的内涵挖掘,自李商隐的《题武夷》开始,文人、高僧、名流在武夷山留下了丰富的茶诗、茶词、茶曲,如:朱熹与茶文化,武夷山儒释道三教与茶文化交融,万里茶马古道起点、御茶园遗址等一系列茶文化。
特别是对中国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的朱子理学对武夷山茶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朱熹擅长茶道,武夷山旅游景点水帘洞三贤祠,朱熹曾赋对联“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茶对他的理学思想的启发。
(2)茶文化旅游景点开发。
目前已完成武夷山茶艺的申遗工作,把武夷茶做成系列产品,建设了一定规模的度假区茶室茶楼。
建立了数字茶博馆,通过3D效果让游客对茶文化有直观的感受。
深入挖掘武夷山独特的茶习俗,如采茶歌、敬茶、擂茶、三道茶、斗茶、茶宴、祭茶、喊茶。
2021年,武夷山推出张艺谋导演的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
(3)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来宣传武夷茶文化,通过电影《乔家大院》再现当年晋商万里茶路的繁荣,拍摄了以武夷茶文化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茶王》和武夷茶文化纪录片。
此外,还通过茶文化节、闽台茶博会等各种载体宣传推广茶文化,将无形茶文化转化成有形的产品。
1.2开发的不足之处(1)茶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参与性偏少。
目前武夷山旅游大部分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仍是以参观性质的旅游线路为主,并在行程中加入观赏茶艺、制茶等活动,茶文化旅游产品与武夷山普通旅游产品区别不明显,而且缺乏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fbe8d7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0.png)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1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研究摘要: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
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茶经1.绪论茶文化广义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即茶具、茶馆、运茶、制茶、茶道、茶政、茶礼、茶艺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人文科学内容。
而本论文则从广义的方向入手来研究中国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以及茶文化对后世之影响。
从茶物质开始,在延伸至与其相关的人文精神素养。
“茶文化是茶的物质产生和饮品利用过程的物质、记忆以及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
”[1]随着唐代疆域的扩大,饮茶文化也逐渐从南方传播开来。
直至边疆地区,对后世在经济、文化、名俗乃至于民族融合上影响深远。
如唐代有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2]可见,饮茶、贩茶在唐之前已经广为流传与普及。
饮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乃至上古,唐代以前并无“茶”字,只有“荼”的记载。
茶文化论文赏析
![茶文化论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51d4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0.png)
茶文化论文赏析推荐文章茶文化与咖啡文化论文热度:关于茶文化的论文是什么热度:关于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热度:关于茶文化的论文有什么热度:茶文化的经典论文热度: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民族的属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论文1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摘要: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在茶文化的传播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市民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聚集地,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深刻的影响。
在新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都有了新的变化,做好现代茶馆的环境设计,不但可以满足现代人的追求,同时还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茶馆;现代茶馆;环境设计1传统茶文化概述1.1茶的历史中国人与茶的渊源颇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句俗语就可见一斑,早在上古时代,茶就被神农氏所发现。
《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
”对于中国人何时开始喝茶的问题,目前尚未有定论,有人说战国春秋,有人说两汉时期,各说纷纭。
几千年来,茶这种毫不起眼的植物却走进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之中,几片简单的叶子带给无数人身心的愉悦和心灵的解放,更带给人们灵魂上的升华,而随着饮茶行为的不断继承和发展,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无论是生活习惯,诗词文学,还是哲学思想,抑或是建筑设计等方面,无一不深受饮茶行为的影响。
1.2茶的品种中国优良的地理环境催生了各式各样的茶叶品种,以种类划分就有绿茶、红茶、黄茶和乌龙茶等众多品种,其中绿茶在制茶史中处于先锋地位,当时的绿茶制作工艺相当简便,在采摘绿茶后便进行杀青,干燥后便能使用,而红茶则属于发酵型的茶叶,需要添加稍微复杂的发酵步骤;作为中国特有茶种的乌龙茶则对于制作工艺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在目前功夫茶文化盛行的潮汕地区,乌龙茶也是最受欢迎的茶业种类。
不同的茶种有不同的色泽和口味,疆域广阔的中国在各个地方也有特有的茶种和饮茶喜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营养成分,药理功能以及文化内涵,踏遍了整个世界。
关键词:茶文化养生饮茶宜忌
茶的种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乌龙茶。
中国茶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王国,自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
据文献记载,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后来在医药实践中,人们才认识到茶不但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清热解渴,味道也清香扑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时至今日,茶不仅中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它与咖啡,可可竞长争高,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中国茶的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
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
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尽管现在人们对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统一,“十大名茶”的版本也众说纷纭,但综合各方面情况,“十大名茶”基本有如下几个,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其中尤以杭州的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普通百姓不可缺,名流雅士不可少。
茶是生活的必需品,又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千百年来,国人在采茶、制茶、泡茶和饮茶的习俗中形成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中国茶文化。
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代酒,既蕴含、凝结着神州华夏文明之古韵幽香,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文明的高雅时尚,充溢着东方传统美和现代文明相交融的浓郁的文化韵味。
绿茶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或者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
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
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血脂和减肥,防电脑辐射。
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
一般人均可饮用。
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
长期吸烟饮酒过多,发热口渴、头痛目昏、小便不利及进食奶类食品过多者也宜食。
泡绿茶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
第一次:称为“头遍茶”
第一次称为“头遍茶”,品“头遍茶”应该要引导客人目品“杯中茶舞”,并且要着重的引导客人细啜慢品,以尝试到绿茶的鲜嫩茶香与鲜爽茶味。
第二次:称为“二遍茶”
当“头遍茶”喝到剩余1/3杯时,一定要及时的续水到七分满,如果太迟续水,会使“二遍茶”的茶汤变得无味。
品尝“二遍茶”时,你可以感觉到滋味最浓醇,而且还能体会到舌底涌泉、齿颊留香、满口回甘、身心舒畅的妙趣。
第三次:称为“三遍茶”
当喝到剩下小半杯时,也要及时的再次续水,一般绿茶冲泡到第三次后,基本上就变得淡薄无味了,因此,这时可佐以茶点,以增茶兴。
冲泡时注意:
1、水温控制在80℃~85℃左右。
2、冲泡好的茶要在30分钟~60分钟内喝掉,否则茶里的营养成分会变得不安定。
碧螺春
1.产地: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
碧螺春创制于明朝。
乾隆下江南时已是声明赫赫了。
2.品质特点: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翠隐,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嫩)三鲜(色,香,味)之称,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中外。
竹叶青
产地:四川峨眉山海拔800-1500米高山茶区;
西湖龙井
1.产地:西湖龙井属于炒青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龙井茶则始产于宋代。
2.品质特点: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
成品茶形似碗钉,光扁平直,色翠略黄呈“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优雅高清,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映,大有赏心悦目之享受。
饮茶宜忌
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
然而人们只知道饮茶很有乐趣,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却不知道饮茶还有学问,如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茶对提神醒脑、促进消化等都有良好的作用,但茶中的两种元素:鞣酸和咖啡因,对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却成为是利是弊的不确定因素。
所以饮茶并不适宜所有的人,每个人在饮用茶的浓度、量度上都应该有区别。
这要具体根据不同的体质、年龄以及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等条件来判断。
从体质方面来看,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饮用红绿茶均可。
对于“宁可终身不饮酒,不可三餐无饮茶”的老年人而言,则以饮用红茶为宜,可间接饮一杯绿茶或花茶,适当饮茶有利于延年益寿,但茶不要泡得太浓。
对于女性而言,平时一般以淡绿茶为宜,但在行经期、妊娠期、临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等“五期”的女性则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
对于儿童而言,应当讲究适度,饮茶千万不要过量,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
对于一些病人而言饮茶须谨慎,感冒发烧的不宜饮茶;神经衰弱的要有选择的饮茶;溃疡病人少饮茶;心血管病人应适量饮淡茶;低血糖病人莫饮茶;素食者和体瘦者少饮茶。
从工作性质来看,体力劳动者,军人,地质勘探者,经常接触放射线和有毒物质的人员,应喝些浓绿茶;脑力劳动者也应喝点高级绿茶,以助神思。
饮茶有益于健康,但饮茶当有四季之别。
一年有春夏秋冬之分,而茶叶也有寒热温凉之别。
古代养生家认为,要达到喝茶健身的理想效果,须根据四季气候的特点与各类茶叶的性能,以及人体生理代谢的适应能力等则而饮之,做到“饮茗不与四时同”。
一般认为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饮青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田。
除了以上两点的之外,需要注意还有长期饮浓茶易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睡前饮浓茶影响睡觉质量,酒后饮浓茶火上浇油,忌用茶水服药,忌空腹饮茶等。
尽管当今世界的广告充斥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雀巢速溶咖啡等等最入
时的各种各样饮料,但具有独特性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中国茶,作为普通的饮料仍然雄踞着世界的饮料市场之首,而且因为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而全面的保健养生功效,使其成为一种影响最广的“饮料”。
当茶成为一种文化,本身就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定义。
而当茶从单一的饮料成为了一种实惠便捷的保健养生饮料,则让茶在实质上得到了飞跃,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中国茶文化只注重茶的意趣而不注重茶的功用的局面,完善了茶文化的内涵,让茶名副其实得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参考文献:
1:《养生利弊道名茶》章胜利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茶文化与保健药茶》王惟恒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3:《龙井茶鉴赏》毛祖法等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
4:《中国茶与茶疗》余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中国茶文化趣谈》康乃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