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与答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与答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与答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民法规则B、生活习惯C、社会公德D、职业道德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B、心理现象C、经济现象D、政治现象3、()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B、团结友善C、勤俭自强D、诚实守信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D、讲求中庸之道,注重人际和谐5、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A、整体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先公后私二、多项选择题1、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是()A、全盘吸收,为我所用B、综合创新,古为今用C、取其精华,弃其糟粕D、学习了解,洋为中用2、道德具有()A 、阶级性 B、继承性 C 、稳定性 D、自律性 E、广泛性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勤俭自强D、敬业奉献E、团结友善4、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顾个人利益,只顾集体利益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三、判断题:(请在前面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1、道德规范的认知是个体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是没有道德修养的。
()2、革命传统道德是与战争时期相适应的,在和平时期没有必要继承革命传统道德。
()3、大学生学习的知识多,所以道德素质高。
()4、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家都忙着挣钱,在这个时候再来讲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5、道德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要立足于、服务于这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四章
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 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消灭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 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革、完 善和发展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升华
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 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 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 强大的道义力量
小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 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 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 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 正心、笃实以为功
有问题?
课程结束 谢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 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 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 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 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 大而深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第四章第二节:讲义
第一节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的内在精神动力。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
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他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但都不能推理自身的民族性。
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一)先进性
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制度是人 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 革、完善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作为人类社 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 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 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 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 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 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 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 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B)A.爱人 B.仁 C.义 D.德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 D.社会公德3.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B)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共产主义4.下列哪个层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B)A.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为人民服务5.现阶段我国的主要道德类型和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是(B ) A.人民群众道德 B.社会主义道德C.共产主义道德D.资本主义6.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C) A.政治措施B.历史传统C.上层建筑 D.习惯势力7.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对历史发展起( B)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称。
A.阻碍作用B.消极作用 C.推动作用D.辅助作用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决议形式。
肯定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的会议是(C )A.十五大B.第十四届六中全会C.十三大D.第十三届五中全会9.道德的核心问题是(A )的问题。
A.人 B.物 C.自然 D.法律10.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的高层次的社会主义道德是( C)A.奉公守法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先人后己11.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的本质意义表现为以( C)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A.中产阶级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 D.多数群众1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A)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长远利益高于暂时利益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13.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调整( B)A.政治关系B.利益关系C.思想关系D.社会关系14.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是( C)A.国家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本位 D.民族本位15.集体是公共的自我,是由全体个人结合而成的(D )A.实体人格B.虚拟人格C.个体人格 D.公共人格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冲突集中表现为( A)A.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B.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D.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17.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 C) A.社会共同原则 B.法律准则C.行为规范D.必须的礼仪18.“五爱”作为道德基本要求是社会道德体系中( B)的行为准则,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社会关系的形成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分工的不同3.()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风俗习惯 D.社会舆论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B、社会实践C、社会认可D、社会规范5.()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劳动 B.经济 C.婚姻 D.思维6.道德是()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理环境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C.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9.()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敬业奉献 D勤俭自强10.道德所调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方面,但实质是调整( )。
A.社会关系B.政治关系C.利益关系D.伦理关系11.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D.社会各阶级普遍要求12.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 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之中,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念C.道德习惯D.道德理念14.在中华传统道德中,作为“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乃至一切伦理关系的根本的是()。
A.诚信B.平等C.尊重D. 竞争E.互助1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5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 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 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 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 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
13
三 、 道 德 的 历 史 发 展
14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每一个社会 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问题适应的占统治地 位的道德。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 发展过程基本一致,道德发展的道路是曲折 前进的。
15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 原始社会的道德
❖ 奴隶社会的道德
❖ 封建社会的道德
9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由经问题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 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 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0
二、道德的功能与问作题 用 (一)道德的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3、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道德焦点 ❖ 竞争和协作 ❖ 自主和监督 ❖ 效率和公平 ❖ 先富与共富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5
(三)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
求
问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 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 济。
(详细讲稿,附若干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四章DOC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目的要求】掌握道德的内涵与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道德的内涵和功能(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核心和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美德占据灵魂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是: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有的说要挖根。
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坐在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占据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让灵魂长上“杂草”,不可能有健康的人生,只有用美德去占据它,我们才能永远拒绝“杂草”,保持健康的心态。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康德曾经告诉我们:“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现实生活中道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到底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该怎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就是我们第七讲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牵动着每一位消费者的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社会关系的形成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分工的不同3.()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风俗习惯 D.社会舆论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B、社会实践C、社会认可D、社会规范5.()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劳动 B.经济 C.婚姻 D.思维6.道德是()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理环境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C.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9.()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敬业奉献 D勤俭自强10.道德所调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方面,但实质是调整( )。
A.社会关系B.政治关系C.利益关系D.伦理关系11.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D.社会各阶级普遍要求12.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 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之中,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念C.道德习惯D.道德理念14.在中华传统道德中,作为“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乃至一切伦理关系的根本的是()。
A.诚信B.平等C.尊重D. 竞争E.互助1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2020春)第四单元
1。
当代青年应切实践行(D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下好落细、落小、落实的功夫,使之成为自身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
选择一项:A. 修身、齐家、明辨、笃实B. 勤学、修德、明理、践行C。
爱国、敬业、明辨、践行D。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D )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选择一项:A. 国家B. 社会C。
单位D。
公民3.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C),应下大功夫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选择一项:A. 仅需主观努力B. 可以速成C. 绝非一日之功D. 仅需良好的社会氛围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A )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选择一项:A. 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B. 先进性、群众性和真实性C. 先进性、人民性和实践性D。
引领性、人民性和真实性5.( A)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选择一项:A。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C. 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D. 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选择一项: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科学社会主义C. 儒家文化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这一传统优秀文化观点出自( B).选择一项:A. 《大学》B。
《孟子》C。
《中庸》D。
《论语》8.( C)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
选择一项:A. 全体共识B。
重要前提C. 最大公约数D。
最小公倍数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 A).选择一项:A. 现实基础B。
道义力量C. 历史底蕴D。
灵感来源10。
(D)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A。
富强、法治、文明、和谐B. 富强、民主、法治、和谐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4章)教案
重点
难点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引言
这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 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 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 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 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
点评:
家长自食缺少良好家庭道德教育的苦果。我们的 教育不仅要培养一个人的知性,更重要的是培养 人的人性、德性,否则就是为社会培养了一个危 险物,正如罗斯福所说,培育一个人的知性却没 有培育他的德性,等于是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威胁 性的存在。 司马光 :“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 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 余而德不足也。
明辨是非
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
知人、自知
方法与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中庸 》
此外,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 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尊师敬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 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也是中 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
案例: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 请思考:
“故学至乎 礼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之 极。”
——《荀子· 劝学》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言为心声,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 信:恪守诺言,对外信于人就是不欺人。
诚信: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 的品格。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 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4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答:(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发生为前提。
(简答)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头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其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多选)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其二,头等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其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2.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答:(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这种能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
[NextPage]
34. 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答案:ABD
解析: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A 、B 、D 项不属于法律规则,而属于法律原则。
31. 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不同的法律解释其效力也不相同。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的权限范围?
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涵义的
B.法律规定业已修正需要重新定义其相关内容的
C.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这种作用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即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的发挥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并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表述完整、准确。
D.法律之间发生冲突,需要裁决其效力优先性的
答案:AC
解析:《立法法》第42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NextPage]
材料:
案例一:2005年9月15日,B市的家庭主妇张某在家中利用计算机ADSL拨号上网,以E话通的方式,使用视频与多人共同进行“裸聊”被公安机关查获。对于本案,B市S区检察院以聚众淫乱罪向S区法院提起公诉,后又撤回起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按照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从 一开始就把人生的扣子扣好。 五、论述题 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集中体现为它深深地根植于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体现为它同我们正 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我们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体现为它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 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第四章
三、辨析题 1.此观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实践基础。 2.此观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制 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 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 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 3.此观点正确。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 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个人品德的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 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 约数。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 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 价值取向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
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 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四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1-3节)学习时间:2015年10月19日-10月25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四章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二、主要内容(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端正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能够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时代需要的人生观。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能够指导个人处理好“立身”、“处事”这两个重大问题。
(1)反对拜金主义的人生观(2)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3)反对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评判根据和标准。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即要看是否有创造性的劳动以及是否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了贡献。
评价人生价值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2)实现人生价值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3)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课件
哈佛大学提倡“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 不单单看智商,还应该看他的情商,进 而看他的德商”。
2、对社会——生活和谐、社会 有序的根基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 巩固和发展
道德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论证产生它的经 济基础的合理性、正义性。 造成相应的社会舆论去谴责、否定不利于 它的经济基础的思想和行为。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 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调整人与人、个人与 社会的基本关系,维护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秩 序,使社会有序发展。 社会越发展,道德的作用越重要。
没有红灯停, 哪有绿灯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今译:用政治手段治理老百姓,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人 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 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知廉耻,而且还会人心 归顺,走上正善之途 。
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焦点——积 极影响
• 竞争和协作:
勇于竞争、有序竞争
• 自主和监督
鼓励诚实劳动、守法经营,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反 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反 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社会意识形式。物质 资料生产方式的性质,直接决定道体系 的本质和核心。
每一社会的经济
关系首先是作为 利益表现出来的。
——恩格斯
如: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道德观的变化; 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的任何奴役、买卖、 虐待以至随意杀害都被视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而奴 隶的任何反抗言行则都被看作是大逆不道; 在封建社会中,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 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资产阶 级的基本原则。 私有制被推翻,公有制建立,道德观也必然发 生变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一、单选题:1、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社会关系的形成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分工的不同2、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经济基础的形成B、社会舆论的形成C、社会关系的形成D、风俗习惯的形成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B、社会实践C、社会认可D、社会规范4、()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A、道德B、法律C、法规D、规范5、人类最初的道德以()等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舆论B、风俗习惯C、法律条文D、法律规范6、道德的()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认识功能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8、社会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B、利己主义C、利他主义D、爱国主义9、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伦理规范二、多选1、道德是( )。
A、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B、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C、靠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D、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E、规定人们行为“必须怎样做”、“不准怎样做”2、道德主要功能()。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认识功能D、调节功能E、沟通功能3、道德的社会作用()。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一、道德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并且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体现出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道德的起源(一)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观:比较典型的有四种观点。
1.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2.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3.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性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观: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历年真题9: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答案:C解析:道德起源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四、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3.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 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优良道德传统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中有文, 文以载道.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 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只有在社会中,发生了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 整体利益的关系之后,只有当人将其合群的本能上升 为交往关系时,道德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的日渐发 展,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日渐 突出,调整这类关系并且对个人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规 范性要求,便成为客观的需要。因此说,社会关系的 形成为道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
《孟子·离娄下》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每个人都要对 社会尽一份责任。
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尊严和 价值。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 的社会条件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 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 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 一的重要条件。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 金定律”,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 谨守圣安息日; * 孝敬父母; *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的历史形态: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
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 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 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 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四章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导入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人生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样做人的问 题。而“如何做人”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 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到实 际阐述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假如世界没有道德会是什么样 子?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
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集中表现为,它是处 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 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 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 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 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 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 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
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2.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 3. 奉献精神。
公私之辨
提倡的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强调的是先公后私; 反对的是假公济私;
——《论语·阳货》
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 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
3.人类道德的进步性表现
第一,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
第二,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 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 的重要尺度。
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始做俑者,其无后乎。”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 “仁者爱人”。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 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 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 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 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和同之辨:和不是盲目的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
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 和:由不同元素的适中配合,使事物的矛盾平衡而收到和
谐的效果。 同:是同样的事物简单相加。
五味相和,乃成美味; 五色相和,方成文采; 五音相和,音律优美。
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 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 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 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 的主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 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 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 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 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 生。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二)道德的内涵和本质
1 .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 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 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孟子 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以上观点的缺陷:
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 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第二,把道德说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强制性的 规约。 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 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
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 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 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 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 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 绝对命令。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3.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 然
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 天”,“道之大原出于 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 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 宗教化,认为触犯封建 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 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内含了: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开放兼容、厚德载物的品格; 与时俱进、人文日新的追求。
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 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