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文鲁迅《祝福》教案范文2篇

合集下载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相关推荐鲁迅《祝福》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祝福》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2、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三)、德育渗透点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二、重、难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关于《呐喊》和《彷徨》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1)序幕写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景象3、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再到鲁镇,情况怎样?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4、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二、总结与引申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三、作业布置思考: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四、板书设计情节特点:倒叙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2、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3、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l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

第1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三、教学过程:导入: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

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贺家高潮: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优秀6篇)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塑造人物的方法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难点】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2、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作家作品介绍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2、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热风3、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①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题《呐喊》: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2023最新-《祝福》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祝福》教案(优秀3篇)

《祝福》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祝福》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小说的教学一般是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获得对小说的理解。

本课堂设计试图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重点抓住小说中几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问题,来把握人物的主题,体会小说的创作技巧。

【问题设计】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账单。

【课堂准备】投影仪、视频材料【课堂时数】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分组研究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

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⒈速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⒈指名学生讲述故事梗概,理清情节。

⒈解读课文的叙述技巧。

板书:情节内容时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倒——结局突然死去——————叙开端初到鲁镇三个半月五发展被迫改嫁两年——高潮再到鲁镇约两年——年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⒈“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⒈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⒈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⒈鲁迅先生在他的《花边文学》中的《大雪纷飞》一文中,盛赞《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中写雪的“神韵”。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领会鲁迅先生的文学匠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培养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个人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领会鲁迅先生的文学匠心。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的运用。

(2)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等。

(2)引导学生领会鲁迅先生的文学匠心,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体会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祝福》,分析鲁迅先生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2. 请谈谈你对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理解,以及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精品2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精品2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

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实用的鲁迅《祝福》教案3篇鲁迅《祝福》教案篇1(课前)【板书:祝福鲁迅】1.到今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地传播着、阅读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表现出一个伟人的博爱与悲悯情怀。

2.今天,我们读小说《祝福》,就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情怀来。

3.小说篇幅较长,将近一万字。

课前组织同学们做了认真预习,要求同学们标记段落序号、通读整篇小说、做点个性批注,并完成自学案。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效果。

4.大家通读并初步研究了这篇小说,那么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予以明确)同学们看看,从情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倒叙!此外,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还有个特点,即前有序幕,(和同学一起讲)后有尾声。

小说讲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惨遭遇:她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女,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街头乞丐,而且只四十来岁,就悲惨死去,在寒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其人生变化之大,之惨,让人震惊,令人悲伤。

5.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的那样: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

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些表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似乎鲁镇一切照旧。

小说中一方面强调祥林嫂的变化之大,一方面又强调鲁镇的未曾改变。

那么,这“变”和“不变”之中究竟有何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变”与“不变”来阅读和探究小说,进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

6.先来看小说是如何写“变化”的。

小说围绕祥林嫂写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等下参与分享。

【板书:变】师生讨论中……[如果需要封建礼教方面的“补充资料”,点击“超级链接”]【板书:人生的境遇外在表现精神状态】这一次次变化实际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毁灭、一步步被这个社会吞噬的过程,作者以极其沉重的笔墨向我们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精选3篇)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精选3篇)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精选3篇)鲁迅《祝福》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祝福》教案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祝福》教案1《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教学目的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三、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社会环境为主,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结全文。

教学步骤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课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

(投影——鲁迅)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

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鲁迅《祝福》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XX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XX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XX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XX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XX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XX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XX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XX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IHXX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XX后XX农村的黑暗现实。

XXX提出了“XX、科学”“XX 封建礼教”的XX,妇女XX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特别是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把握。

2、深刻认识作者塑造祥林赛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疑难之处并做好标记,准备课堂质疑。

2、搜索并整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红楼梦》。

他自己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可见,鲁迅是拥有一双慧眼,看穿了社会的阴暗、世态的炎凉,塑造了无数个被炎凉包裹、直至吞噬的“小人物”。

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笔下另一位令人同情的人物——祥林嫂,感受一下她的悲剧命运。

二、学习过程(一)走进鲁迅——冰凉裹身阅读,整体把握并初步了解社会环境。

环境是人物命运的土壤,鲁镇是典型环境。

通过阅读,谈谈对鲁镇的整体印象。

明确:自然环境:冰冷沉郁(灰白色的沉重的万云,天色阴暗,雪花漫飞) 人文环境:落后、陈旧(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书房环境、祝福场景)人际关系:虚伪、淡漠(鲁四老爷对“我”的寒暄、众人对祥林嫂之死的反应)整体印象:鲁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展示地”,这里气氛沉重、压抑,时时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这就为小说笼罩上了一层幽暗阴郁的色调,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悲惨。

(二)三见祥林嫂——怎一个“惨”字了得课文主要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记录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

梳理课文,完成下表:分析:祥林嫂的境遇可谓每况愈下。

从第一次描写我们能看出她虽贫困、悲痛,但还有活力;从第二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极度悲哀,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从第三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绝望、麻木。

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对照鲜明,震撼人心。

2、质疑:祥林嫂初来鲁镇不过二十六七岁,至死前后大约五年时间,课文中却写道“头发已经全白”,这是否太夸张了?明确:并无夸张。

祥林嫂生前饱受折磨——丧夫失子、再嫁的耻辱感、灵魂的有无,使她一次次陷入悲剧的泥淖,厄运已经把她折磨成非人非鬼、非死非活的模样,所以容貌与年龄很不相符。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鲁迅《祝福》教案(精选10篇)

鲁迅《祝福》教案(精选10篇)

鲁迅《祝福》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祝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祝福》教案篇1(课前)1、到今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地传播着、阅读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表现出一个伟人的博爱与悲悯情怀。

2、今天,我们读小说《祝福》,就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情怀来。

3、小说篇幅较长,将近一万字。

课前组织同学们做了认真预习,要求同学们标记段落序号、通读整篇小说、做点个性批注,并完成自学案。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效果。

4、大家通读并初步研究了这篇小说,那么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予以明确) 同学们看看,从情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倒叙!此外,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还有个特点,即前有序幕,(和同学一起讲)后有尾声。

小说讲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惨遭遇:她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女,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街头乞丐,而且只四十来岁,就悲惨死去,在寒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其人生变化之大,之惨,让人震惊,令人悲伤。

5、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的那样: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

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些表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似乎鲁镇一切照旧。

小说中一方面强调祥林嫂的变化之大,一方面又强调鲁镇的未曾改变。

那么,这“变”和“不变”之中究竟有何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变”与“不变”来阅读和探究小说,进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

6、先来看小说是如何写“变化”的。

小说围绕祥林嫂写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等下参与分享。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说叙事艺术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剧成因。

3、了解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两大基本类型(农民、知识分子)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结构和叙述视角转换。

2、教会学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小说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引入叙述者的概念,并重点研究该小说中叙述者身份的意义。

第三课时引入视角的概念,研究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的转变,及其蕴含的意义。

第四课时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意义:1、有没有悲剧意义;2、悲剧意义是什么。

第五课时概括小说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并重点探究“路遇祥林嫂”这一情节的意义。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寒假期间,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了老师开列的四本名著之中的两本(注四本书是《边城》《围城》《鲁迅小说集》《契诃夫小说集》),并且认真的撰写了读书笔记,老师对你们的表现十分满意。

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阅读鲁迅小说集的占全班同学的七成,在读书笔记中,很多同学都说,自己深切的体会到了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灵魂而不息呐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广的忧愤,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的热爱。

今天我们将随着鲁迅的文字,回到20世纪初阴冷灰暗的鲁镇,去关注一个平常的农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板书课题。

教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弄清字词读音,感知整体情节,明确小说结构。

朗读完毕。

提问: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事?回答:写了“我”回到鲁镇路遇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紧接着得悉她的死讯,回忆她的生平。

提问:小说写了“我”回鲁镇一共几天的事?回答:三天。

鲁迅《祝福》教案三篇

鲁迅《祝福》教案三篇

鲁迅《祝福》教案三篇鲁迅《祝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__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__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__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__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学*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了解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礼教吃的人本质。

[教学重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难点]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教学设想]1、文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3、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教学方法]分析法、欣赏法,体会法[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有这样一个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褴褛地从现代名著中向我们走来,她有过年轻、美貌,有过幸福,却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走向死亡。

这个女人就是祥林嫂,这个形象的缔造者就是鲁迅。

二、背景介绍《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序幕写祝福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考虑以下问题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祝福》语文教案范文

《祝福》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祝福文化的背景与内涵;2. 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祝福》这首古诗的意义和构成;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可以用课件等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生日时曾经收到过哪些祝福,以及在哪些场合听到过祝福等,发表自己对祝福的感受和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要先向学生介绍本篇鲁迅的古诗《祝福》的背景与文化内涵,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1)诗名“祝福”:祝福是古代文化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情感体现方式,是表达祝愿、美好愿景的话语形式,也是祝愿表示对别人的关爱、慈爱和祝福。

鲁迅用“祝福”做诗名,即表达了他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和美好的愿望。

2)诗人鲁迅: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阶段和人民的疾苦,他的文化价值和影响深远。

3)作品内容:本篇诗歌引导读者从心理的感受中,去感悟自然的大美和生命的脆弱,反映了诗人鲁迅所追求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文化理念。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这首诗歌,体验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3. 诗歌解读(30分钟)是诗歌的解读环节,主要讲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诗歌的结构和节奏:诗歌为五言古诗,语言简洁明了,自然流畅。

整篇诗歌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写景,第二段写意,第三段写感,第四段和第一段呼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结构。

(2)诗歌的意义:诗歌以梅花为物,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和“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话堪称诗句中的经典,把自然景象和人类情感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3)诗歌的主旨:诗歌反映了鲁迅向往的理想国家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诗歌,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崇敬和爱慕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类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文化理念的思考和呼吁。

(4)诗歌中的比喻:诗歌中通过对一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反映,如“风雨送春归”的“春”、“孤舟蓑笠翁”的“舟”、“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鹜”等等。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

鲁迅《祝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领会鲁迅先生的文学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鲁迅先生的文学精神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2)强调鲁迅先生的文学精神和时代背景。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祝福》,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请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文学精神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3. 推荐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简要介绍其内容和你阅读后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祝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鲁迅先生文学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案例教学:以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为例,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祝福》的理解。

3.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中的氛围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课文鲁迅《祝福》教案范文2篇高二语文课文鲁迅《祝福》教案范文2篇《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情感目标: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点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用具1、课本设计理念《祝福》是短篇小说的精品,提供了丰富的小说鉴赏资源。

但鉴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侧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

首先,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小说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值得体味;再次,小说的主题特别深刻,但学生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比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一、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二、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小说以祝福为题,很巧妙。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发展与祝福有密切关系。

同时,小说主人公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

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了读者的面前,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惨性,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2、概括结构提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见板书)3、学生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祝福鲁迅故事情节提纲:情节内容时间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三个半月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两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课后记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分析探讨主人公的命运。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场发人深思的社会悲剧,是一出令人同情的人生命运悲剧,值得我们细细地体味、深思。

探讨:(1)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都发生在什么时间?教师概括: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2)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让我们从祥林嫂的死因来探寻她的悲剧命运。

教师概括:死于贫穷,祥林嫂是个乞丐;死于悲伤,祥林嫂失去了爱子;死于恐惧,她惮于死后的酷刑;死于绝望,她认识到虽然捐过门槛也无法赎回生前罪孽;死于孤独,她的周围没有同情,只有冷漠;那么,这些责任是不是应由祥林嫂来承担呢?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来具体分析。

教师总结归纳: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

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到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

二、归纳总结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1.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将生机盎然的春给祥林嫂悲惨命运作自然背景,有养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2.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抢答。

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来具体分析。

祥沦为乞丐,是不是她不愿劳动所致?否。

相反,她十分勤快能干,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更重要的是她对能劳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

她沦为乞丐的主要原因是被人剥夺了参与祭祀的资格,来自精神的重击使她丧失了以往的劳动能力。

祥林嫂因什么失去了儿子呢?狼。

祥的不幸,有的来自人祸,有的来自天灾。

第一个丈夫的亡故应属天灾,祥是无辜的。

没有从一而终招致生前死后惩罚的原因在祥林嫂吗?回答也是否定的。

改嫁是婆婆所逼,她曾做过拼死抵抗。

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祥的清白无辜,她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

那么,谁应为她的死负责呢?首先,我们可能会找出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如鲁四、四婶、婆婆、柳妈等,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些人物中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责任!但我们又明明知道,祥并非死于自杀,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还苦苦挣扎到最后一息,那怎么会没有加害者呢?加害者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的宗法制度。

再度审视鲁四老爷等活动在祥林嫂周围的的人物,她们无一不是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行动的。

例如鲁四老爷,他有三次皱眉。

第一次是祥初到鲁镇时,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所以皱了眉,他也许是嫌她没有立即自裁,随亡夫而去;第二次是在猜测祥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弃,只能说明他恪守礼教的顽固;这位老爷第三次皱眉发生在祥二进鲁镇时,这次,他不只是和四婶嘀咕,而且暗中叮嘱不可让败坏风俗的祥林嫂参与祭祀,成为日后在精神上彻底击垮祥的直接原因。

再如鲁镇的众人,竟一致把祥因抗拒被卖而撞伤的额头视为耻辱的记号,把她的悲哀咀嚼鉴赏成渣滓后,再行唾弃,他们所取的立场仍是礼教的立场。

所以用丁玲的话来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板书设计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没有封建礼教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宗法制度迎春之日,一命归天课后记第三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学生研究环境(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全文典型的环境描写有三处,各有特点各有作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体悟,讨论归纳。

二、引导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这篇小说在塑造祥林嫂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段刻画人物,其中肖像描写运用的特别成功。

要求学生找出三处肖像描写,比较阅读,思考肖像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教师总结:三次肖像描写,相互对照,诉说了祥悲惨的一生。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被践踏、被遗弃的旧中国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三、拓展训练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

你觉得这个情节合不合情理?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归纳:第一处(第一、二自然段):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

第二处(第八页第二段):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

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

第三处(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响到现实。

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

学生归纳:祥第一次到鲁家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脸色青黄是生活艰辛的烙印,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为她毕竟才二十几岁。

而她第二次来到鲁家时,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顺着眼,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突出了她内心的悲哀和空虚,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无奈,从那消失了血色两颊、眼角上的泪痕、没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写,不难体会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极度痛苦的心情。

作者第三次描写祥林嫂时和前两次就迥然不同了: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形象,多么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过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而现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溃了。

第四课时四、分析小说中的典型形象祥林嫂。

(26分钟)要求:阅读时跳过有关祥林嫂结局的部分,并预测被赶出鲁四老爷家后,她会不会成为一名革命者。

提示:想预测得准确,首先要有丰富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还要懂得捕捉重要线索(紧扣文体特点)。

做法:分两个小组,一组讨论祥林嫂的生活环境,另一组讨论她的自身性格特征。

各小组推举一位小组长,记录讨论结果,作小结发言。

限时15分钟。

讨论归纳:1、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⑴鲁镇从四叔大骂新党和家家忙着准备祝福这两个细节可见,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封建意识根深蒂固,虽处于辛亥革命前后,但并没有受到有多大影响。

⑵鲁四老爷鲁镇的权威人物。

他的书房摆设和与我的谈话,反映出他是顽固的封建遗老。

他非常蔑视祥林嫂,坚信女人应该从一而终,不然就是败坏风俗,不干不净。

之所以收留她,是因为她还有剥削价值。

当祥林嫂失去这种价值时,他就毫不留情地把她赶了出去。

对祥林嫂而言,这个残酷、虚伪、自私的鲁四老爷既是一个经济上的剥削者,又是一个精神上的迫害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