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辩证法否定观

合集下载

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易混易错

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易混易错

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三、易错易混点:【1】否定就是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破坏或毁灭。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而该观点认为否定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扬弃就是抛弃。

这种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扬弃是……。

把扬弃理解为抛弃,是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

【3】创新就要怀疑一切。

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

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怀疑和突破。

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4】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观点和办法去解决。

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

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原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造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内容,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它剔除了原有传说中的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积极的价值理念,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2013深圳二模)3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实质和社会作用上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水平的把握。正如当代史学家何兹全所说:其"仍然是最先进的历史科学的理论。"高考《考试大纲》中"史论结合"的基本要求即体现了这一宗旨,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时,既不能缺乏理论应用,也不能将史实与理论游离,或将理论"标签化",而应当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对有关史实进行科学分析。
(7)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结构或外部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迟早要发生变化。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第一,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无内容的形式或无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如手工作坊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作坊主剥削帮工、学徒,体现了封建剥削关系,而与手工工场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工场主剥削雇佣工人,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第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同一历史内容往往可以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这正说明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同样在农村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农业资本家,在英、德、美、日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国是新贵族,德国是容克地主,美国是种植园主,日本是新兴地主。第三,历史上有许多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历史现象。如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形式是相同的,而内容是不同的。1924-1927年的合作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37~1945年的合作是党外合作,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吗?这听起来好像特别难,特别高大上,是不是?但其实呀,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样,也没那么复杂!先来说说否定观。

这就好比我们画画,一开始画得不太好,那是不是就得把不好的地方擦掉重新画呀?这就是一种否定。

我们否定之前不好的部分,为的是能画出更美的画。

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我这次考试没考好,那我就得否定之前不好的学习方法,重新找对的路,才能在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呀!再说说否定之否定规律,这就像我们种花儿。

一开始种子埋在土里,看起来啥都没有,这是不是一种否定呀?然后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小芽苗,可这时候它还很脆弱,这又是一种否定。

但最后呢,花儿开得美美的,这不就是经历了否定之否定之后的美好结果嘛!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总是摔倒,这是对不会骑的否定。

后来慢慢能骑一段路了,可还是不太稳,这又是一种否定。

最后呢,我们能自由自在地骑着车到处跑啦!老师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不就跟我们的成长一样嘛!我们小时候总是依赖爸爸妈妈,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

后来慢慢长大了,能做一些小事了,可还是会犯错,这也是否定。

但最后,我们不都能变得越来越厉害,能照顾自己,还能帮助别人嘛!我同桌还跟我说:“这就像我们搭积木,有时候搭得不好,推倒重来,最后才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我一听,哎呀,还真是这么回事!你们说,这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不是很有趣?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我觉得呀,我们得好好理解它,这样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能让我们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棒!示例文章篇二:哇塞!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可真是个超级深奥的东西呢!不过,我这个小学生也想来好好琢磨琢磨。

咱们先来说说否定观吧。

就好像我考试没考好,妈妈批评了我,这是不是一种否定呀?但这种否定不是说妈妈不爱我啦,而是为了让我变得更好!就像一颗小树苗,如果有人指出它长歪了,这不是在嫌弃它,而是希望它能直直地长大,成为参天大树呀!否定之否定规律又是什么呢?哎呀,这让我想到了我学骑自行车。

马哲四大板块简化版

马哲四大板块简化版

马哲四大板块简化版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马哲唯物辩证法=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创新)历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解决方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人的价值的体现、创造与实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选择)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重视意识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辩证法1、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 事物的有利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 来的方便,又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违背了联系 的客观性,受到了惩罚。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 购物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Page 6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应用举例】例 1、(2008全国卷Ⅰ39)我国是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 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
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 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 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 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整体与 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 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 为部分的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 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 成长。
Page 14
例2、(海淀区 2010届高三上期中)新中国六十年的 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 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 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 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 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 ※原理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十课(选) 辩证否定观

第十课(选) 辩证否定观

二、理解创新 理解创新
1、为什么? 为什么? (1)理论依据 A.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A.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B.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B.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2)现实意义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3、辨证否定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否定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 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 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 ①必须发扬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方法论】 必须发扬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革命批判精神 创新意识 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全书结构
辩证的唯物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论 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基本观点 (总特征) 总特征) 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 根本观点 本质要求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的否 定和创新
克服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 ——旧事物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 保留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旧事物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增添 ——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 旧事物中没有 中没有、
注意: 注意:“上”指“上级精神”、“权威观点”; 上级精神” 权威观点” 指书本上的知识和前人、他人的经验; “书”指书本上的知识和前人、他人的经验; 指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实”指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客观事物
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名言: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疑难解答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疑难解答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疑难解答一、如何准确理解“物质”的内涵?第一,恩格斯曾经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任何具体的物质存在都是个别的,物质范畴则是一般,物质一般存在于物质个别之中,是从物质个别中抽象出来的。

比如,马和白马。

“白马”是具体的、个别的,而“马”是一般的。

第二,列宁在恩格斯的基础上,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第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第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10.1辩证的否定观

10.1辩证的否定观

B
8.(2014·安徽卷)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 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 话告诉我们(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1.(2016年高考上海卷26)创新驱动发展
要依靠知识创新,而知识产权在保护、 促进知识创新中起重要作用。用好知识 产权这个重要杠杆,是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这说明知识产 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 A.根据 B.条件 C.源泉 D.结果
B
2.(2015·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互联网+”激活中 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 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 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 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 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 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考点:
1.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
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理解辩证否定的
1.辩证的否定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辩证的否定观、唯物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 的社会作用等内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一般不大。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①结合2017年“两 会”内容,理解辩证否定的内涵。②结合 2015年诺贝尔获奖者、2016年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获得者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辩 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包括: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客观规律办事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部分: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反复性与无限性的一个过程。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研究世界的规律,状态)1.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3.矛盾的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重点统筹兼顾(常发生在多个矛盾中)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常发生在一个矛盾中)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坚持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发挥创新意识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包括: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生观,价值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观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观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观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三、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用一分为二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一点论片面看问题。

<2>.矛盾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贯通,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矛盾有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对立。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矛盾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我们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促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有普遍性。

我们要客观地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地分析和解决矛盾;坚持两分法和两点论,反对用一点论片面看问题。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有特殊性。

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趋势。

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主次矛盾可相互转化。

我们要统筹兼顾,妥善解决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我们要善于把握本质和主流(,正确分析和判断事物)。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相互转化。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唯物主义辩证法框架及内容

唯物主义辩证法框架及内容

(三)辨证法Ⅰ普遍联系的观点6、联系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7、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8、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一种情形:题中既有注重整体的内容,也有注重部分的内容,则应写全整体和部分的全部世界观原理及方法论。

第二种情形:题中只有注重整体的内容,则写原理中的(1)、(2)中的第②点,以及方法论中的第①点。

第三种情形:题中只有注重部分的内容,则写原理中的(1)、(2)中的第①点,以及方法论中的第②点。

10、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唯物主义否定观

唯物主义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原理
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
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
(二)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肯定和否定不但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且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具体地说:
1.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例:(略)
同时,认识事物就得首先肯定它是什么,肯定了它是“这个”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它是“那个”。
例: (略)
②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1、基本概念:
肯定,否定,新生事物,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2、意义:
第一,明确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辩证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辩证否定观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二三
练2(重点考点)(2016浙江10月选考)高空走绳索表演家瓦伦达在 一次重要的表演中失事身亡。其妻回忆:丈夫上场前反复强调这次 表演很重要、不能失败,而以往他关心的是走绳索的过程。所谓 “瓦伦达效应”就是指过分看重结果反而容易失败,它告诉我们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高度重 视过程,不要在乎结果 ③要高度重视结果,不要在乎过程 ④要
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二三
练1(重点考点)(2017浙江4月选考)共享单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公 共自行车固定车位的束缚,使用十分方便,广受市民欢迎。但是,随 着投放量的不断增大,乱停乱放等问题日益显现。这告诉我们 ()
材①料事强物调发共展享的单道车出路现是后曲带折来的的两②方矛面盾影的响,普这遍直性接体包现含了特③殊。性共享③关闭 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 质单变车的出现是作为新事物出现,新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一个由不完善到
的过
程。② 人们
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在开
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 极力扼杀
新事物。
(3)方法论:我们既要_对__未__来__充__满__信__心__,热__情__支__持__和__悉__心__保__护__新__事__物
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
①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是曲折的 ②追求和发展真理是实践的目
的新事③物人的类发的展实趋践势是活前动进具的有,道社路会是性曲折④的新,①事错物误得;实到践支的持目需的是要更一个关闭
过好程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而不是追求和发展真理,②错误;“阳光动力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否定观
•A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助于发现清洁能源推广的新形式 ②青少
年关心和思考现实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③充分发挥能动 性,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无限自由 ④思维创新是青少年实现 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否定观
•4.〔2017·江苏卷,37(3)〕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 “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 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 “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 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 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 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 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 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 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 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 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 解析 题中袁隆平等大师们潜心钻研,数十年如一日,不断追求,取 得了突破性成就,这是强调质变的发生需要量的积累,故B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否定观
•重难强化补充 点
•易忽略点再提 醒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破茧成蝶的过程?
好心人的帮助 身子萎缩,翅膀瘪塌,爬行
自我奋斗挣扎 破茧成蝶,展翅飞翔 辩证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破茧成蝶 挤压体液,脱茧而出 辩证否定是发展的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
既肯定有否定, 既客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是扬弃
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已,自己发展 自己。 2.辩证的否定的特点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 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 “扬弃” 扬 ——肯定、保留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 ——否定、克服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方法论要求:创新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 2、内涵 3、紧密关系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蝴蝶破茧而出的启示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见了, 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往 外挣扎,几个小时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什么进展了,看样子 它好象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 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 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 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 展起来,成为一只美丽飞舞的蝴蝶…… 然而,这一精彩时刻始终没有出现! 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极其可怜的带着萎缩的 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原来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 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一直挤压到 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破茧成蝶的过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辩证否定?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即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中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否定观。

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来自外力的否定,而是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矛盾推动下实现的合乎规律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否定是扬弃。

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

由于辩证的否定实现了矛盾的转化,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所以它既标志着旧事物的灭亡,又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是新旧事物相区别的界限,体现了发展中的非连续性。

另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一事物被否定不是旧事物变成了空无,也不是新事物凭空出现,而是旧事物通过否定转化为新事物,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母腹之中,成长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以改造过的形式存在于新事物之中。

因此,辩证的否定既。

能说明旧事物到哪里去,也能说明新事物从哪里来,是新旧事物相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

总之,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作为二者的统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内容
唯物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辩证法否定观

唯物主义辩证法否定观

唯物主义辩证法(接上)《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原理与方法论1、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错误倾向】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创新的社会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辨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错误倾向】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辩证法(接上)
《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原理与方法论
1、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错误倾向】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创新的社会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辨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错误倾向】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要求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方法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方法论】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错误倾向】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