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宣贯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7.03.20
•【文号】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
•【施行日期】2017.03.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公告
2017年第10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同时废止。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主持编制。

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管理和解释工作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丁88号江苏大厦,邮政编码:100011),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交通运输部2017年3月20日。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幻灯片课件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幻灯片课件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 泥混合凝上基层和底基层为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沥青混
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14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沥青表面处治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17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设计轴承的参数
设计轴载(kN) 轮胎接地压强(MPa) 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mm) 两轮中心距(mm)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5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较原规范(JTG D50-2006)主要变化有:
1.规范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

2.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

3.改变了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调整了相应测试和取值方法。

4.增加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和路面低温开裂指数设计指标,改进了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设计指标。

5.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范了术语和符号。

来源:/webarbs/book/91459/2901300.shtml
众智建筑资源
附录B 路面结构验算方法
附录C 沥青路面结构方案
附录D 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附录E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单轴压缩模量试验方法
附录F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试验方法(按ctrl,并单击鼠标)附录G 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
条文说明。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增设防冻层。 防冻层材料:粗砂、砂砾、碎石等。
2021/11/14
34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条件不 良岩石挖方路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可在基层 和底基层与路床之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 沟下渗沟相连接。
粒料层厚度:≥150mm。
2021/11/14
35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类结构层之间: 宜设置封层。
封层: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
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
2021/11/14
36
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应设黏层。
黏层材料: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 青等。
2021/11/14
2021/11/14
3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度指标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首次引入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用于设计。
2021/11/14
4
设计使用年限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经济、交通荷载 等级)不低于下表规定值。改建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依据工 程实践情况确定。 提高了三、四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原规范三级公路的为8 年,四级公路的为6年。
2021/11/14
12
2 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 路基 基层和底基层 面层 功能层 路肩 路面排水
2021/11/14
13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2021/11/1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培训讲义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培训讲义
水泥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
1.5~2.0 0.9~1.5 0.6~1.0
18 000~28 000 14 000~20 000
5 000~7 000
石灰土
0.3~0.7
3 000~5 000
注:结合料用量高、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的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模 量调整系数0.5。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设计轴承的参数
设计轴载(kN) 轮胎接地压强(MPa) 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mm) 两轮中心距(mm)
100
0.70
213.0
319.5
表4.5.2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材料类型
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对抗滑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上拌下贯沥青碎石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R —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分析沥青层永久变形, 用贯入法测定。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等级 高速、一级公路
低温开裂指数CI ,不大于
3
二级公路 5
三级、四级公路 7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四、结构组合设计
注意以下几点
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 4.5.2 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水泥混合凝上基层和
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沥青混合料类型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2017宣贯材料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2017宣贯材料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宣贯用
张起森 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37.0 1.冬严寒区
-37.0~-21.5 2.冬寒区
-21.5~-9.0 3.冬冷区
>-9.0


4.冬温区 法
1-1 2-1 1-2 2-2 3-2 1-3 2-3 1-4 2-4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2600
2300
改性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的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 模量调整系数0.5。
5.5 沥青混合料类材料
5.5.1~5.5.4 为一般规定
5.5.5 季节性冰冻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表面层沥青低温性能 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 1.连续10年最低气温平均值作为路面低温设计温度,低温 设计温度提高10℃的试验条件下,弯曲梁流变(BBR) 试验蠕变劲度St≤300MPa,蠕变曲线斜率m ≤0.3
5.3 粒料类材料
粒料类在最佳含水率与压实要求的干密度条件下, 试验水平1按附录D采用重复加载三轴压缩试验测定, 取其均值。在进行结构验算时,比值还应乘以湿度调 整系数1.6~2.0。
在水平三,可取表5.3.8的值 表5.3.8 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MPa)
材料类型和层次
级配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底基层 级配砾石基层 级配砾石底基层 未筛分碎石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程标准体系结构2017年03月20日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09月01日起施行。

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板块“设计”模块。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由总体、通用、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营六个板块构成,包含255个标准。

一、总体板块总体板块是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标准管理及标准编制的总体要求,明确公路工程标准的定位,是公路工程标准管理及编写应执行的规定和要求。

包含6个标准。

二、通用板块通用板块是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确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和公路运营四个板块的共性功能、指标及相互关系, 共40个标准,包含基础模块(12个标准)、安全模块(15个标准)、绿色模块(6个标准)、智慧模块(7个标准)。

三、公路建设板块公路建设板块是实施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135个标准,项目管理模块(1个标准)、勘测模块(10个标准)、设计模块(78个标准)、通用图模块(3个标准)、试验模块(9个标准)、检测模块(4个标准)、施工模块(20个标准)、监理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9个标准)。

四、公路管理板块公路管理板块是公路管理和运政执法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个标准,站所模块(1个标准)、信息系统模块(2个标准)、执法模块(2个标准)。

五、公路养护板块公路养护板块是公路既有基础设施维护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7个标准,综合模块(16个标准)、检测评价模块(12个标准)、养护决策模块(1个标准)、养护设计模块(4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8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6个标准)。

六、公路运营板块公路运营板块是公路运营、出行服务和智能化所遵循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共17个标准,运营监测模块(6个标准)、出行服务模块(3个标准)、收费服务模块(4个标准)、应急处置模块(2个标准)、车路协同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1个标准)。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
张起森 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公路等级 高速、一级公路
低温开裂指数CI ,不大于
3
二级公路 5
三级、四级公路 7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四、结构组合设计
注意以下几点
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 4.5.2 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
24应变则极限状态方程zgrsrs若z0结构处于极限状态若z0结构处于可靠状态若z0结构处于失效状态rs不同值对应的z值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给出的极限状态方程可靠度系数依据目标可靠度及变异水平等级及变异系数确定面层板在临界荷位产生的行车荷载疲劳应力mpa面层板在临界荷位产生的温度梯度疲劳应力mpa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mpa3可靠度指标设随机变量xii12n则可求得则有可靠度指标为功能函数z概率分布4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水泥混合凝上基层和
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水泥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
1.5~2.0 0.9~1.5 0.6~1.0
18 000~28 000 14 000~20 000 5 000~7 000
石灰土
0.3~0.7
3 000~5 000
注:结合料用量高、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的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模 量调整系数0.5。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
R —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分析沥青层永久变形,
直接拉伸试验 (DTT) 3. 以上都不满足时,由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和
直接拉伸试验确定的沥青临界开裂温度。
.
5.5.6 给出了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要求。 表5.5.6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με) 试
<-37.0
.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
5.1.3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可分为3个水平(准):
Your 水平一 text
通过室内试验 实测确定
水平二
ur text
利用已有经验 关系式确定
our text
水平三 参照典型数值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宜用水平一; 其他设计阶段使用二级和二级以下。
.
S (t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宣贯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宣贯
表6.2 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力学响应及其竖向位置
6.3 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 6.3.1 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当量设计轴载作用次数,按附录A确定
Nf1,
沥青混合 料层疲劳
Nf2, Ne3,
无机料 沥青料 层疲劳 永久变形
Ne4,
路基顶面 压应变
6.3.2 路面各结构层模量取值应符合规定
1、沥青面层:20℃,10HZ,单轴压缩动态模量 沥青基层: 20℃,5HZ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宣贯用
张起森 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3.0.5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五个,取消了表面弯沉指标
五个指标:
➢ 沥青层疲劳开裂; ➢ 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 沥青层永久变形; ➢ 路基顶面层竖向压应变; ➢ 路面表面低温开裂(季节性冰冻地区)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劳 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内 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变 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
ü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四级公路 70 0.52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用贯入法测定。

《公路沥青路面设规范》(JTG D50-2017)宣贯

《公路沥青路面设规范》(JTG D50-2017)宣贯

·粒料回20弹0~模40量0 取值范·围(3M0P0a~)700
· 180~250
· 190~440
· 级配砾石基层 · 150~300
· 250~600
· 级配砾石底基层 · 150~220
· 160~380
· 未筛分碎石层 · 180~220
· 200~400
· 天然砂砾层
· 105~135
· 130~240
·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 某层类型
· 二级、三级公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高验速算、指一标级公)


· 1层.、无按水机本泥结规混合合范料凝稳附上定录基类B层基.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劳
和开底裂基寿层命为(无机次结)合,料[容许的·]均应15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20计年限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定 表5.4层.4 ·无机结高合速公料路稳、一定类·材料37.0d~无5.0侧限· 抗压2.强5~ 度·标准2.0

级公(路代表值)(MPa)
4.5
~4.0
· 二级及二级以 · 2.5~4.5 · 2.0~ · 1.0
下公路
4.0
~3.0
·水 泥 粉 煤 灰 稳 定
· · 基层
·
· · 底基
层·
高速公路、一 · 级公路

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宣贯

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宣贯
固定的设计速度不适应实际行驶速度对线形设计的要求。规定不完善, 存在安全隐患。
国际上已逐步广泛应用运行速度方法(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已经应用。
(3)使用中注意事项
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评价,可以有效提高线形设计的连续性、甄别 复杂线形组合中存在的速度突变等问题,对于优化平纵设计、完善路 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和安全设施都有重要帮助,有助于提高公 路的本质安全水平。
• 采用车速变异系数、客货极差比、断面车速差、车速离散度等指标 开展线形安全评价
• 通过运行车速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模型建立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解读
第2章 公路分级与等级选用
主要修订内容-公路功能
公路功能分类与分级
公路功能
修订内容之一:公路功能分类
06版规范引入了公路功能概念,并将其作为确定公路等级的首要因素。但在工 程实践中,功能的决定权重往往被弱化和虚化,造成3方面问题。
的需要。
2. 修订原则
贯彻国家环境、耕地、资源等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贯彻“以功能主导原则”,明确功能在确定技术规范和指标中的主导 地位 明确指标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使用灵活有序; 合理调整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规范,以保障安全和服务水平。 规范的总体框架不大,局部章节顺序和相关内容调整,传承发展,便 于接受、理解和使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 解读
第1章 总则
主要修订内容1
本规范根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所规定的公路功能与分级、 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的基本规定 、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 。(2017)
(1)现公路交通状况与03标准、06规范制定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03标准关于公路等级选用、设计车辆、服务水平采用等方面凸显了一些 与现状情况不符的问题。 (3)在公路设计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4)公路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 修订内容:公路功能分类及等级选用、高速公路设计交通量、设计车辆、交 通量换算系数、运行速度检验与安全性评价、服务水平等。

沥青路面规范变化

沥青路面规范变化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原规范主要变化和进步JTG D50-2017较原JTG D50—2006的主要变化有:1. 调整了交通荷载分级,增加了极重交通等级;采用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划分交通荷载等级应用不便,以货车交通量划分更为合适,新规范以路面设计期内累计交通量划分交通荷载等级;2. 取消垫层的说法,沥青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可由面层。

基层。

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成。

功能层包括防冻层、排水层、隔离层、粒层、透层等;3.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要求与原规范有了较大的提高,约为原规范的2~3倍。

原规范路床回弹模量采用压入承载板实验;新规范以三轴实验测试路基回弹模量来确定。

原规范采用最不利季节路基的湿度,本规范采用路基平衡时的湿度;4. 调整了路基湿度状况分类指标及标准,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5. 原规范采用稠度来表征路基干湿状态,但稠度无法反映非粘性土的湿度状态和准确反映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另外含水率变化同时引起土密实度变化,因而也是影响回弹模量的一项主要因素。

而土的饱和度反映了含水率及密实度的影响。

因此改用饱和度来表征;6. 采用针对具体损坏的设计指标体系。

增加了路基永久变形、沥青层永久变形和路面低温开裂设计指标,改进了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值指标;7. 改变了路面材料和路基的设计参数,调整了测试方法,规定了确定路面材料和路基设计参数的三个层次;8. 规范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9. 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范了术语和符号;JTG D50-2017技术进步表现有:1. 构建了我国力学-经验法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体系;2. 以多个单项路面损坏指标体系取代以路表弯沉为主要控制指标的现行设计方法。

建立了5种路面损坏的使用性能分析模型及使用性能标准:沥青层疲劳开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沥青层永久变形,路基永久变形,沥青层低温缩裂开裂量;3. 采用反映路基土和路面材料力学特性(应力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的性质指标和测试方法,替代现有指标和测试方法;4. 按湿度来源划分路基湿度类型,依据地下水位或(和)湿度指数,确定路基的平衡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最高值,反之取低值。
5.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5.4.1~5.4.3 对于无机结合料类材料的集料最大粒径、 水泥剂量,贫混凝土等做了相关规定,表5.4.4给出了无机 结合料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代表值)可供参考。 表5.4.4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代表值)( MPa) 材料 结构层 公路等级 重交通 极重、特重交 中等、轻
ur text
水平三
ou段宜用水平一; 其他设计阶段使用二级和二级以下。
5.2.2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 表5.2.2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
交通荷载等级 回弹模量,不小于 极重 70 特重 60 重 50 中等、轻 40
路基平衡湿度状态,并考虑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模量值, 这个值比现有采用的25~40MPa大了许多。
通 交通
基层
水泥稳 定类 底基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5.0~7.0
4.0~6.0 3.0~5.0 2.5~4.5 4.0~5.0 3.5~4.5
4.0~6.0
3.0~5.0 2.5~4.5 2.0~4.0 3.5~4.5 3.0~4.0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5.1.3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可分为3个水平(准):
Your text
水平二
水平一
通过室内试验 实测确定
利用已有经验 关系式确定
100
0.70
213.0
319.5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 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50.0 50.0-19.0 19.0-8.0 8.0-4.0 <4.0 (×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
材料类型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对抗滑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上拌下贯沥青碎石 沥青表面处治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R
—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分析沥青层永久变形,
用贯入法测定。

— 目标可靠度指标,反映结构可靠性的大小。
S
— 标准差,又称均方差.S
1 N ( xi x ) 2 N i 1
G*
— 动态剪切系数模量,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
G* max rmax 60℃,10rad/s(约为1.59HZ),试验确定,
5.3 粒料类材料 粒料类在最佳含水率与压实要求的干密度条件下, 试验水平1按附录D采用重复加载三轴压缩试验测定 ,取其均值。在进行结构验算时,比值还应乘以湿度 调整系数1.6~2.0。
在水平三,可取表5.3.8的值
表5.3.8 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MPa) 材料类型和层次 级配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底基层 级配砾石基层 级配砾石底基层 未筛分碎石层 天然砂砾层 最佳含水率和与压实 度要求相应的干密度 条件下 200~400 180~250 150~300 150~220 180~220 105~135 经湿度调整后 300~700 190~440 250~600 160~380 200~400 130~240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劳 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内 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变 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宣贯用
张起森 教授
长 沙 理 工 大 学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损坏 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设 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PL S (t ) 4bh3 (t )
式中:S (t ) : 实时蠕变劲度, t 60s
3
P : 恒定加载, 100g (998m N) L : 梁支点间的距离, 102m m b : 梁宽度, 2.5m m h : 梁厚度, 6.25m m
(t ) : 实施挠度,t 60s
2 .当蠕变劲度S在300~600MPa之间,且m>0.3,增加沥青直接 拉伸试验(DTT),其断裂应变不宜小于1%(10 000με)
-37.0~-21.5 2.冬寒区 1-2 2-2 2300 2800 3-2 -21.5~-9.0 3.冬冷区 1-3 2-3 2000 2500 >-9.0 4.冬温区 1-4 2-4
年极端最低气温(℃) 及气候分区
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 于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 于
1.冬严寒区 1-1 2600 3000 2-1
动态剪切流变仪
St
— 沥青劲度模量,采用弯曲量流变仪(BBR),10℃,
St 300MPa,m 0.3 加载180秒确定的劲度模量值(MPa).
弯曲梁流变仪
三、设计标准
3.0.1 目标可靠度和可靠度指标 表3.0.1 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度指标
公路等级 可靠度(%) 可靠度指标β 高速公路 95 1.65 一级公路 90 1.28 二级公路 85 1.04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直接拉伸试验 (DTT) 3. 以上都不满足时,由沥青弯曲梁流变试验和 直接拉伸试验确定的沥青临界开裂温度。
5.5.6 给出了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要求。 表5.5.6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37.0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με)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四、结构组合设计
注意以下几点
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
4.5.2 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 表4.5.2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3.0.5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五个,取消了表面弯沉指标
五个指标:
沥青层疲劳开裂; 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沥青层永久变形; 路基顶面层竖向压应变; 路面表面低温开裂(季节性冰冻地区)
极重、特重 交通 ≥1.1
≥0.9 ≥0.8 ≥0.7 -
重交通
中等、轻 交通 ≥0.9
≥0.7 ≥0.6 ≥0.5 ≥0.8a ≥0.8 0.5~0.7b
≥1.0
≥0.8 ≥0.7 ≥0.6 -
基层 石灰粉煤灰稳 定类 底基层
基层 石灰稳定类 底基层
注:a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7)地区,石灰稳定砂砾和碎石的7d龄期 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0.5MPa(100g平衡锥测液限) b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黏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或等于 7的黏土
试 验 方 法
T 071 5
注:气候分区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的有关规定。
5.5.7 沥青混合料车辙动稳定度要求变化不大(表5.5.7)。 5.5.8 用单轴贯入试验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附录F) 无机结合料基层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基层 用沥青类材料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 沥青混合料用贯入强度,宜满足式(5.5.8-1)。
3.0~5.0
2.0~4.0 2.0~4.0 1.0~3.0 3.0~4.0 2.5~3.5
水泥粉 煤灰稳 定类
基层 底基层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2.5~3.5
2.0~3.0
2.0~3.0
1.5~3.5
1.5~2.5
1.0~2.0
续表5.4.4 材料 结构层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