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解读

合集下载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条文说明2004年9月16日1 总则1.0.1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

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

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

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

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

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

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

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

(整理)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整理)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讨论用报批稿)2004--发布 2004 -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JTG D 50-2004主编部门: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关于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处理前言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739号“关于下达1999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主编,会同有关院校、科研、设计单位组成编制工作组,共同完成修订工作。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颁布以来,对提高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在工程实践中,累积了宝贵的新经验,涌现了一些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和新的科研成果。

编制工作组,在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大粒径沥青碎石和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专题研究,修建了多条试验路和实体工程,吸收了近期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向部分设计、科研、施工单位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提出报批稿。

修订后的新规范,共有11章、7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为了加强设计人员的材料调查工作,严格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减少因材料不符合要求而变更设计,强调了对材料技术要求;(2) 为了减少水损害,在沥青混合料设计和结构设计中,规范修改了有关内容,并采取了一系列中的技术措施;(3)过去我国的路面结构几乎都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但是,我国地域广、气侯差异大、经济发展与交通量、交通组成也很悬殊,统一的结构难以适应各地区的不同需求,因此,本次规范修订除完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外,还对混合式基层、贫混凝土基层、柔性基层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做了相应的补充,调整了有关设计参数。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20条文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20条文解读

•2.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层的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按附录B.3计算的下表容 许永久变形量。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不大于按附录B.4计算的容许值。
•4.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
•按附录B.5计算的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 宜大于下表所列值。
2 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 路基 基层和底基层 面层 功能层 路肩 路面排水
•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之间的黏层:改性沥青。
•粒料层厚度:≥150mm。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类结构层之间 :宜设置封层。
•封层: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
•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
•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应设黏层。
•黏层材料: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 青等。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沥青路面的黏层:改性乳化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
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020条文解读
内容
1、设计标准 2、结构组合设计 3、材料性质要求与设计参数 4、路面结构验算 5、改建设计 6、桥面铺装设计
1 设计标准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轴载与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准则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交工验收抗滑指标要求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符合表4.5.4规定。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SMA的结构层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 径的2.5倍。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 大粒径的2.0倍。
•沥青贯入式碎石层厚度:40~80mm。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 厚度:≤50mm。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拌和厚度:≥25mm。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设置整平层(200~300mm)。 •路床要求:干燥或中湿状态,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侵入。

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条文说明

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条文说明

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 T J条文说明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条文说明目录修订说明1 总则2 术语、符号、代号3 基层4 材料4. 1 一般规定4.2 道路石油沥青4.3 乳化石油沥青4. 5 煤沥青4 6 粗集料4. 7 细集料4. 8 填料5 沥青表面处治路面5. 1 一般规定5.2 材料规格和用量5.5 施工方法6 沥青贯人式路面6.1 一般规定6.2 材料规格和数量7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7.1 一般规定7.2 施工准备7.3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7.4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7.5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7.6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7.7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7. 8 接缝8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8.1 一般规定8.3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9 透层、粘层与封层9.1 透层9. 2 粘层9. 3 封层10 其他工程10.1 一般规定10.4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10.5 路缘石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1.1 一般规定11.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11.3 铺筑试验路段11.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11.5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1.6 工程施工总结修订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83)自 1984年5月实行以来,已有 10年,其间 1986年修订成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2-86),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也已经五年多,这两个规范对指导我国沥青路面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七五”以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建设蓬勃发展,施工单位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施工机械和测试仪器,许多工程开始实行监理制度,我国沥青路面的施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原规范显然已不适合生产的需要。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一、路面设计基本要求1.交通需求: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包括道路的宽度、坡度、车道数等。

2.设计速度:根据道路的类型、交通流量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一般不低于道路的规划速度。

3.路基设计:根据地质环境、水文条件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对路基进行设计,确保路基的稳定和排水功能。

4.设计荷载:根据预计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设计荷载,包括交通车辆的轴重和轴距等。

5.施工材料:根据土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包括沥青混合料、黏结剂和基层材料等。

二、沥青路面厚度设计1. 基层厚度: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的最小厚度,一般不低于150mm。

2.等级厚度:根据设计速度和设计荷载,确定不同等级道路的沥青面层厚度,一般为20-30mm。

3. 寿命厚度:根据设计寿命和预计交通流量,确定沥青面层的设计厚度,一般不低于50mm。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1.路面层次: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层次,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等。

2.强度设计: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性能,确定不同层次沥青路面的强度要求,包括抗剪强度和弯曲强度等。

3.施工方式:根据沥青路面结构和施工条件,确定适合的施工方式,包括热拌混合料、冷拌混合料和改良料等。

四、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工艺:根据施工材料和设计要求,确定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包括摊铺、压实和养护等。

2.施工质量: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规范,控制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包括控制摊铺厚度、均匀性和密实度等。

3.检测监控: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包括摊铺厚度和密实度的检测等。

五、沥青路面维护管理1.维护计划:根据道路使用状况和维护预算,制定沥青路面的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修补等。

2.维护工艺:根据维护计划和道路状况,选择适合的维护工艺,包括补充沥青面层、修复裂缝和翻新等。

3.管理措施:对沥青路面进行管理和监控,确保路面的安全和舒适性,包括交通安全设施和路面标线的维护等。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解读

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解读

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按5.1.4条规定,依相应水平定。
泊松比
材料泊松比:按下表5.6.1取值。
4 路面结构验算
一般规定 设计指标 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 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一般规定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路面结构方案选定:
设计指标
路面结构方案验算设计指标选择:
不同设计指标的力学响应点位置:
面层材料类型选用:参照表4.5.2。
对抗滑、排水或降噪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可采用开级配的沥 青混合料。表面层下应设防水层。防水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 青或改性沥青。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符合表4.5.4规定。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SMA的结构层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 径的2.5倍。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 大粒径的2.0倍。
一般规定
路面材料:依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件、各结构 层功能要求和当地材料特性等,经技术经济论证后设计并确定 材料设计参数。 原材料性质要求和混合料组成及性质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细则》(JTG/T F20)的规定,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经验确定。
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
累计当量设计轴载作用次数计算:
结构验算时结构层模量取值:
温度调整系数及等效温度:
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1.调查分析交通参数(附录A),确定交通荷载等级。 2.根据路基土类、地下水位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和湿度状况, 按规范要求,并结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的规定,确定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及必要的路基改善措施。 3.根据设计要求,收集所在地区的常用路面结构组合和材料性 质要求,分析影响路面结构设计的其他因素,初拟路面结构组 合和厚度方案,选取设计指标。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是指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沥青路面的设计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沥青路面是一种常见的公路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适应性。

下面将从路面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验收标准等方面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一、路面结构设计规范1.设计荷载:根据设计车速、路段等级、预计通行量等综合考虑,确定设计荷载,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 设计厚度:根据地基状况、路段等级、设计荷载等要素,确定路面结构的总厚度。

通常,沥青路面的设计总厚度为100mm至150mm。

3.基层结构:包括路肩、基床和基层,用于承受和分散上层荷载。

基层应采用可靠的材料,如砾石混凝土或碎石渗透层,以确保结构稳定和排水良好。

4.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分为底层和面层。

底层用于承受交通荷载并提供表面平整度,面层用于提供摩擦力和舒适性。

二、材料选择规范1.沥青: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沥青,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附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

2.石料:采用优质的石料作为沥青混凝土的骨料,应具有较好的硬度、耐久性和抗冲击性。

石料应按照一定的粒径分布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混合料: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以确保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合料中的黏性剂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合料的黏着性和可塑性。

三、施工工艺规范1.路面基层施工:在路基垫层上先铺设基床,然后进行基层的施工。

基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上层的施工质量。

2.沥青砼面层施工:在基层上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黏性剂的控制,以充分保证沥青的粘合性。

同时,要注意振捣和摊铺的工艺,以保证面层的均匀和平整度。

3.道路标线和标志:在沥青路面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道路标线和标志的涂刷,以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和导引能力。

四、验收标准1.厚度检测:通过对沥青路面的厚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2019年文档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2019年文档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19条文说明2019 年9 月16 01.0.1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來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

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

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

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

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

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

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2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3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4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釆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6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 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

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

沥青路面规范文件

沥青路面规范文件

沥青路面规范文件
这个规范啊,就像是给沥青路面施工的一本“秘籍”。

从沥青材料的选择开始就有要求,就好比你做菜选食材得精挑细选一样。

它规定了什么样的沥青适合用在不同的道路上,比如高速公路可能就得用质量更好、性能更稳定的沥青。

在路面的施工工艺上,那更是详细得很。

像摊铺沥青的时候,多厚才合适都有说法,太薄了容易坏,太厚了又浪费材料还可能出现别的问题。

还有碾压这一步,用多大的压路机,碾压多少遍,这都像是给施工队定了个“魔法咒语”,按这个来做,才能让沥青路面压实得刚刚好,就像把蛋糕压得又平整又紧实。

还有对温度的控制哦。

沥青施工就像烤蛋糕,温度很关键。

不同的施工环节温度要求不一样,温度太低了,沥青就不容易铺开,就像冬天里的蜂蜜一样,黏糊糊的动不了;温度太高了呢,又可能会出现一些化学反应,影响路面的质量。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路面平整度、接缝处理之类的规定。

平整度不好,那车在路上开起来就像坐过山车似的,颠得很。

接缝处理不好,那就是路面的“伤口”,容易从这里开始坏。

后来又有了新的修订版之类的,反正都是为了让沥青路面修得更好,更耐用,就像给道路穿上一件质量超棒的“衣服”。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程标准体系结构2017年03月20日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09月01日起施行。

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板块“设计”模块。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由总体、通用、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营六个板块构成,包含255个标准。

一、总体板块总体板块是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标准管理及标准编制的总体要求,明确公路工程标准的定位,是公路工程标准管理及编写应执行的规定和要求。

包含6个标准。

二、通用板块通用板块是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确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和公路运营四个板块的共性功能、指标及相互关系, 共40个标准,包含基础模块(12个标准)、安全模块(15个标准)、绿色模块(6个标准)、智慧模块(7个标准)。

三、公路建设板块公路建设板块是实施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135个标准,项目管理模块(1个标准)、勘测模块(10个标准)、设计模块(78个标准)、通用图模块(3个标准)、试验模块(9个标准)、检测模块(4个标准)、施工模块(20个标准)、监理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9个标准)。

四、公路管理板块公路管理板块是公路管理和运政执法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个标准,站所模块(1个标准)、信息系统模块(2个标准)、执法模块(2个标准)。

五、公路养护板块公路养护板块是公路既有基础设施维护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7个标准,综合模块(16个标准)、检测评价模块(12个标准)、养护决策模块(1个标准)、养护设计模块(4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8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6个标准)。

六、公路运营板块公路运营板块是公路运营、出行服务和智能化所遵循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共17个标准,运营监测模块(6个标准)、出行服务模块(3个标准)、收费服务模块(4个标准)、应急处置模块(2个标准)、车路协同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1个标准)。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条文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条文解读

设计准则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破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破坏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低温开裂
原有 新增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1.疲劳开裂寿命 沥青混合料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不应小于按 附录A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永久变形量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沥青。
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透层。 透层沥青:良好渗透性,可采用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
路肩
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影响路面 结构中水的排出。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 底基层材料和厚度: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三级和四级公路硬路肩:可采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或粒料。
JTG D50-2017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条文解读
Haiwaii
2017
内容
1、设计标准 2、结构组合设计 3、材料性质要求与设计参数 4、路面结构验算 5、改建设计 6、桥面铺装设计
1 设计标准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轴载与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准则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交工验收抗滑指标要求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路面结构层:面层、基层、底基层、功能层(如必要),其中, 面层: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垫层不属于路面结构层。
使用年限内要求:面层没有疲劳结构破坏,表面功能可修复。 层间结合:黏层、封层、透层。 路面结构防水、排水: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最新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解读

最新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解读

路面结构组合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交通荷载等级、路基状况、路面材料特性、 路面结构特性。 路面结构类型: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粒料类基层 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 路面。
路面结构的选用:
路基中湿或潮湿时:粒料底基层或粒料类垫层。
多雨地区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 控制唧泥、脱空等水损坏。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路面结构层:面层、基层、底基层、功能层(如必要),其中, 面层: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垫层不属于路面结构层。
使用年限内要求:面层没有疲劳结构破坏,表面功能可修复。 层间结合:黏层、封层、透层。 路面结构防水、排水: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
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
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应设黏层。
黏层材料: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 青等。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沥青路面的黏层:改性乳化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
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之间的黏层:改性沥青。
单层表面处治封层的结合料:改性沥青、道路石油沥青、乳化 沥青。
沥青混合料层的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按附录B.3计算的下表容许 永久变形量。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不大于按附录B.4计算的容许值。
4.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
按附录B.5计算的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宜 大于下表所列值。
2 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 路基 基层和底基层 面层 功能层 路肩 路面排水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沥青。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_(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_(JTGD50-2006)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规范文件

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规范文件

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规范文件
那路面工程里沥青路面的规范文件可不少呢。

它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也有严格要求。

就好比做饭得按比例放调料,集料、沥青、矿粉这些材料的比例得恰到好处,这样做出来的沥青混合料才“好吃”,也就是性能才好。

还有压实度的要求,压实得够不够那可是影响路面质量的关键。

这压实就像给路面做按摩,得按到点子上,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了,路面才结实耐用,不然就容易这儿洼一块那儿鼓一块的,就像脸上长痘痘一样难看还不实用。

另外像施工温度的控制也在规范里说得明明白白。

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就像烤蛋糕,温度不对那蛋糕就烤不好,沥青施工温度不合适,铺出来的路面质量就大打折扣。

还有平整度的要求呢,路面要是坑坑洼洼的,开车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这规范里就明确规定了平整度要达到的标准,让大家在路上能开得顺顺当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条件不 良岩石挖方路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可在基层 和底基层与路床之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 沟下渗沟相连接。
粒料层厚度:≥150mm。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类结构层之间: 宜设置封层。
封层: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
沥青结合料类材料
沥青结合料要求及沥青类型确定:
重交通等级以上公路、气候严酷地区公路,以及连续长陡坡路 段,中面层和表面层要求: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要求:
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的公称最大粒径要求:
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一级路表面层沥青低温性能指标要求: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公称最大粒径≤19mm的沥青混合料要求:
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
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应设黏层。
黏层材料: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 青等。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沥青路面的黏层:改性乳化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
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之间的黏层:改性沥青。
单层表面处治封层的结合料:改性沥青、道路石油沥青、乳化 沥青。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设置整平层(200~300mm)。 路床要求:干燥或中湿状态,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侵入。
基层和底基层
基层和底基层要求:足够的承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足够的 耐久性和水稳定性,足够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沥青结合料类和 粒料类基层)。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类型选用:参照表4.4.2。
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用于各交通荷 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用于极重、 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
既有路面破坏不严重且结构性能较好时既有路面结构层和加铺 层结构验算:
既有路面破坏严重或结构性能不足时加铺层结构验算:
再生材料设计参数确定:实测或依据工程经验。
改建路面结构验算流程:
1.调查分析交通参数(附录A),确定交通荷载等级。
2.既有路面技术状况调查和分析。
3.据路况调查结果,既有路面分段,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分段 初拟改建方案。
设计准则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破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破坏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低温开裂
原有 新增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1.疲劳开裂寿命 沥青混合料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不应小于按 附录A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永久变形量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沥青。
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透层。 透层沥青:良好渗透性,可采用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
路肩
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影响路面 结构中水的排出。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 底基层材料和厚度: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三级和四级公路硬路肩:可采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或粒料。
路面结构组合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交通荷载等级、路基状况、路面材料特性、 路面结构特性。 路面结构类型: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粒料类基层 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 路面。
路面结构的选用:
路基中湿或潮湿时:粒料底基层或粒料类垫层。
多雨地区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 控制唧泥、脱空等水损坏。
高速和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要求:
情况1,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要求:
情况2,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要求:
沥青混合料检验指标:
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 度比,两项指标应符合表5.5.10规定。
水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掺消石灰、水泥或抗剥落剂, 或更换集料等措施处理。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与沥青层间:可设级配碎石、半开级配或开 级配沥青碎石层。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符合表4.4.5规定。
沥青路面下水泥混凝土基层: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定。
面层
面层: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抗水损坏。 表面层混合料:抗滑、耐磨。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SMA表面层:低透水性。
沥青混合料层的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按附录B.3计算的下表容许 永久变形量。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不大于按附录B.4计算的容许值。
4.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
按附录B.5计算的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宜 大于下表所列值。
2 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 路基 基层和底基层 面层 功能层 路肩 路面排水
一般规定
路面材料:依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气候条件、各结构 层功能要求和当地材料特性等,经技术经济论证后设计并确定 材料设计参数。 原材料性质要求和混合料组成及性质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细则》(JTG/T F20)的规定,结合工程特点和当地经验确定。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公称最大粒径要求:
水泥稳定类材料水泥剂量要求:
贫混凝土材料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确定: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验算时弹性模量修正:
冻土地区,高速和一级路石灰粉煤灰类基层抗冻性能试验:
8.验算通过的路面结构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路面结构方案。
9.计算路面结构的路表验收弯沉值(附录B.7)。
5 改建设计
一般规定 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 改建方案 改建路面结构验算
改建设计要求:
一般规定
改建设计方案要求: 改建设计其他要求:
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
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有路面损坏状况评定:设计轴载
设计轴载:100kN单轴双轮荷载,按附录A方法计算设计使用年 限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轴载与原规范一致,无变化。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分级见下表。重新进行了分级,新增了极重等级。 交通量计量单位、划分标准等与原规范不同。 原规范,轻,<3x106次,中等,3~12x106次,重,12~25x106次, 特重,>25x106次。
JTG D50-2017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条文解读
Haiwaii
2017
内容
1、设计标准 2、结构组合设计 3、材料性质要求与设计参数 4、路面结构验算 5、改建设计 6、桥面铺装设计
1 设计标准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轴载与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准则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交工验收抗滑指标要求
路面排水
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与公路其他相关排水系统衔接,且应符合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规定。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或设置粒料、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混 合料等排水层、防冻层:可采用横贯整幅路基的形式,或设置 边缘排水系统。
3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一般规定 路基 粒料类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沥青结合料类材料 泊松比
沥青贯入式碎石层厚度:40~80mm。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 度:≤50mm。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拌和厚度:≥25mm。
沥青表处: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表处厚度: 10~15mm。双层表处厚度:15~25mm。三层表处厚度: 25~30mm。
功能层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增设防冻层。 防冻层材料:粗砂、砂砾、碎石等。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路面结构层:面层、基层、底基层、功能层(如必要),其中, 面层: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垫层不属于路面结构层。
使用年限内要求:面层没有疲劳结构破坏,表面功能可修复。 层间结合:黏层、封层、透层。 路面结构防水、排水: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
粒料类材料
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的CBR值:符合表5.3.1规定。
级配碎石或天然砾石基层的CBR取值要求:
基层、底基层粒料公称最大粒径要求:
填隙碎石公称最大粒径要求:
防冻层砾石、碎石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要求:
级配碎石、级配砾石中0.075mm颗粒含量要求:
粒料层回弹模量计算及压实度要求:
粒料基准回弹模量确定: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的收缩开裂和路面反射裂缝控制措施: 1 抗裂性好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2 增加沥青层厚度,或在基层上设沥青碎石层或级配碎石层 3 在基层上设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或敷设土工合成材料
初选各结构层厚度:选定结构组合,依据交通荷载等级,参照 附录C选取。
路基
路基要求:稳定、密实、均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多雨地区土质路堑和强风化岩石路段:加强填挖交界处及路堑 段的排水设计,改善路基水文状况。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的确定: 1 水平一,室内试验实测确定。 2 水平二,利用已有经验关系式确定。 3 水平三,参照典型数值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宜用水平一; 其他设计阶段,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
路基
路基回弹模量确定: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的规定。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符合表5.2.2规定,如不满足要求,改变填 料、设粒料类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垫层,或用石灰或水泥处理 措施提高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度指标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首次引入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用于设计。
设计使用年限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经济、交通荷载 等级)不低于下表规定值。改建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依据工 程实践情况确定。 提高了三、四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原规范三级公路的为8 年,四级公路的为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