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重载交通下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
重载交通下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摘要: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交通需求日益增加,道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因而如何在重载条件下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重载交通作用特点,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就如何建立计算模型、如何合理地进行轴载计算以及如何调整设计控制指标等问题作了详细地阐述,在进行重载交通为主的路面设计时可供参考。
关键词:路面结构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引言: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交通需求日益增加,道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因而如何在重载条件下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重载交通作用特点,在沥青路面设计中就如何建立计算模型、如何合理地进行轴载计算以及如何调整设计控制指标等问题作了详细地阐述,在进行重载交通为主的路面设计时可供参考。
正文:一、目前我区的重载和车辆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部分城市设立了工业园区。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客货运输日益增长的需要,城市道路交通量普遍较大,运输部门为不断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及能源消耗,采用了大吨位重型汽车及汽车列车。
另外,随着各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相应扩大了重型汽车的使用范围,使各部门重型汽车数量相应增加。
目前,城市道路上超载超限运输车辆普遍存在,并有增长的趋势。
我区目前重型车辆制造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重型车辆的技术水平、数量和种类都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车辆改造管理上不规范,一些地方出现的车辆改造失控的现象,对中型货车进行了重载化改造,因此重载交通在我区主要表现为超载。
目前我区道路交通中重载、超载车多,轮胎接地压强可达0.8~1.1MPa,最高达1.6MPa,相应接地面积也有一定增加。
目前我区多数城市主干路都处于“重载”状态。
从路面所受作用角度讲,重载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描述:①轴载作用次数多;②车轴载荷越来越重;③轮胎与路面接触应力显著增大,且空间分布更加不均匀;④动力效应明显增大。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3为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源自状态,下列情 况下的路基应设置垫层。
a.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 b.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不良的岩石挖方路段。 c.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可能产生冻胀需设防冻垫层的路段。 d.基层或底基层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 2.4结构层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 加强路面结构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提高路面结 构整体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 a.各种基层上应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稀 释沥青、乳化沥青等。洒布数量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粒料基层应透入3~6mm为宜。 b.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 c.沥青层之间应设粘层,粘层沥青宜用乳化沥青,洒布数量宜为0.3~0.5kg/m2。 d.新、旧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应洒布粘层沥青,宜用热沥青、 改性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拓宽路面时,新、旧路面接搓处,宜喷涂粘结沥青。
4.3 对以下情况宜选用改性沥青: a.当用道路石油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达不到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能指标要求时; b.对交通量繁重、重载车较多的公路,沥青表面层宜选用改性沥青;并视实际情 况中面层也可选用改性沥青或稠度低一号的沥青; c.温差变化较大,高温或低温持续时间较长的严酷气候条件的公路; d.铺筑特殊结构的表面层,如开级配抗滑层,沥青玛蹄脂碎石,超薄罩面层,排 水路面,彩色路面等; e.路线线形处于连续长纵坡、陡坡及半径较小匝道,制动、起动频繁、停车场等 路段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
1.3各类基层、底基层压实度及抗压强度
层位
基层 底基层
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及七天抗压强度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2006)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规范,参考标准为JTGD50-2006。
本规范适用于山区公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为确保公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提供指导。
路基设计
- 路基设计应根据地质情况、交通量和设计速度等因素进行,并满足最小标准要求。
- 路基应具有良好的抗冻性、稳定性和排水性能,以减少路面病害的产生。
路面设计
- 路面设计应根据交通量、车辆类型和设计速度等因素进行,并满足最小标准要求。
- 路面沥青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路面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 路面结构应合理设计,包括基层、底基层和面层的布置和厚度。
- 路面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控制、坡度和平整度的要求,以
保证路面质量。
施工要求
- 施工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 沥青路面施工前应进行适当的基层处理和预处理。
-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并进行质量检测。
- 路面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完善的排水系统应设置在必要的
位置。
养护管理
- 路面养护管理应定期进行,包括清理、修复和补充沥青等工作。
- 路面养护管理应根据路面状况进行,及时发现并处理路面病害,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以上是山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的主要内容,详细信息请参阅该标准。
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交通的便利和发展。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验算指标:容许拉应力 T , (Ks a N b ) R
Ks A
E1
1
R
考虑了不同的层间接触状态 建立了多层体系换算为三层体系的方法
12
以弯拉应力作为控制结构层疲劳开裂的验算指标 路面疲劳开裂由下而上发生、发展,它的外观特征是 先发生纵向开裂再逐步发展成纵向网裂、龟裂破坏。 • 沥青路面在车轮反复多次作用下,沥青面层和刚性、 半刚性基层的层底拉应力超过极限,形成初始裂缝并 逐步扩展至断裂的过程,属疲劳断裂损伤。 • 通过大量路面试验,环道试验和小梁疲劳试验后表明, 承受一次加载断裂的极限弯拉应力与受多次加载后达 到同样断裂所施加的疲劳应力之间的比值与加载的次 数之间存在如下相关关系:
• 我国的弯沉测试(deflection testing)采用Bzz-100标准轴载,使 用按前进卸荷法则定。
贝克曼梁弯沉仪
落锤式弯沉仪测弯沉示意图
落锤式弯沉仪(FWD)
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86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设计理论: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三层弹性体系理论 1.1 设计指标:双轮轮隙中心路表容许弯沉值 l R 0.2 A A1 N 设计标准:实际弯沉 l 2 p F l
设计指标:双轮轮隙中心路表设计弯沉值 ld 600 Ac As Ab 0.2 Ne 设计标准:实际弯沉 l s 1000 2 p c F ld E1 0.38 0.36 s ls E0 ——修正了综合弯沉修正系数 F 1.63
(4)极限标准的选择(极限状态设计法与极限强度设计法)
开始破损状与完全破损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为极限状 态,并以此作为决定容许弯沉的依据。
最新版沥青路面毕业设计说明书
沥青路面毕业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任务(1)了解设计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查阅资料。
(3)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IG D50-2006》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5)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采用指定的初始条件进行设计:沥青路面的设计,在完成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后,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层厚度计算及各层底拉应力验算。
在设计说明书(设计报告书)中应画计算图,采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书。
(6)出图:沥青路面设计不出图(留待毕业设计时训练出图)二、课程设计报告书主要内容(一)初始条件:区)某新建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拟采用沥青广西南宁地区(IV7混凝土路面,路基土为高液限粘土,地下水位为-1m,路基填土高度1.2m,预计通车初年的交通量如下:表一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2)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4)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采用沥青路面设计专用程序,输入设计弯沉值及设计参数汇总表的设计参数后,对需进行厚度计算的结构层进行厚度计算,并进行各层底拉应力验算)。
1.基本资料确定1.1确定公路等级1.1.1计算通车初年的折算交通量其中折算系数查《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 2003),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表一:各车辆的折算系数由上表可知初年的平均日交通量为3650辆/日1.1.2设计交通量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3.1.3各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一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
1(1)n=⨯+γAADT ADT-其中:AADT —设计交通量(pcu/d);ADT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γ—年平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则15年后的设计交通量为:1=⨯+γ=3650×(1+7%)15−1=9412 (pcu/d)(1)nAADT ADT-1.2拟定路基宽度和设计速度及其他资料1)拟定设计速度为:100km/h2)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 表3.0.11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为:26m;3) 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4)沿线土质为粘土;5)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因无实测条件,由查表法预测土基回弹模量:(1)确定临界高度查《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均,表1-9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公路自然区划属IV7区得:1H=1.8m,2H= 1.5m,3H= 1.2m。
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求
坝顶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1一般规定1。
1适用范围本节规定适用于坝顶道路工程施工,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12%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1.2引用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上述技术文件均在不断修改,执行过程中采用由监理人指定的有效版本。
2路面结构(1)路面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细粒式(AC—13C)沥青混凝土厚50mm。
(2)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厚15cm(6:14:80质量比)。
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
6MPa。
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上设置透层沥青和乳化沥青下封层.(3)底基层底基层采用12%石灰土15cm。
要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度≥9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
6MPa。
3路基路基即本工程围坝的坝身,要求压实后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
4底基层(1)材料土:土的塑性指数以7~20(100g平衡锥测液陷7,搓条法测塑限.相当于76g平衡锥测液限和搓条法测塑限的7~14)的粘性土为宜。
硫酸盐含量超过0。
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于石灰稳定.石灰:使用的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水:凡符合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用于石灰稳定土施工。
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
(2)底基层施工1)石灰稳定土结构应在气温高于+5℃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施工。
2)洒水、拌合必须均匀,无夹心现象。
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洒水拌合后,宜在当天完成碾压。
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
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最大土块粒径不得超过50mm,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新旧规范轴载换算
属中等交通等级。( 3 106 1.2 107 )
综合上面的2种情况,取最重的交通等级,即为路面设计的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1.2,该题按车型可分为1类车、2类 车、3类车和5类车,1类车不需要考虑轴载换算;
1类车
0.5~0.6范围内选取,本题选用0.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5,车道系数取0.4;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6,该题TTC分类取TTC5,2类车类 型分布系数取9.9%,3类车取42.4%,5类车取0.0%。
)
根据规范,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EALFm =EALFml PERml +EALFmh PERmh
新旧轴载换算对比
C
例题分析
ONTENTS
新建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设计的年限:15年 设计车道特征:双向四车道 地区公路的自然区划:V 区
路面等级:沥青砼高级路面 年平均增长率:8.9% 车道系数:0.4 设计时速:100km/h
一、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1.交通量的组成
序号 车型
)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 拉应力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68
0.6 0.7
初始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 N1
N1 =AADTT DDF LDF (VCDFm EALFm)
m=2 11
式中: AADTT ——2 轴 6 轮及以上车辆的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
DDF ——方向系数; LDF ——车道系数;
根据规范,以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作为设计 指标:
沥青路面设计说明
沥青路面设计说明附件一:沥青路面专项设计说明1、路床顶面设计标准路基交工验收前,应对路基外观质量和局部缺陷进行整修或处理,路床顶面表层的整修,应根据质量缺陷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案、工艺进行。
补填的土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0mm,压实后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得松散、起皮。
路床顶面验收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有关要求执行,其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路面结构设计1、车行道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各层由上至下依次为:4cm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粘层(0.5kg/m2)8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封层(1.0kg/m2)18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人行道路面结构6cm彩色人行道板2cm1:2水泥砂浆卧底12cmC10水泥混凝土3、路用材料设计1、沥青砼面层沥青砼路面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良好的抗水损害并具有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
本工程沥青砼面层路用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以下要求:2、材料要求(1)、一般要求①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替代现场检测。
②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①沥青本工程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其各项指标不得低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
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②粗集料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应该采用碎石,粗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路面面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符合要求的玄武岩,若无玄武岩可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
土木工程师-专业案例(道路工程)-路面工程-沥青路面
土木工程师-专业案例(道路工程)-路面工程-沥青路面[单选题]1.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该(江南博哥)标准轴载的两轮中心距为()。
[2019年真题]A.31.00cmB.31.50cmC.31.95cmD.32.95cm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第3.0.3条规定,路面设计应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双轮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计算参数按题1解表确定。
由表可知,该标准轴载的两轮中心距为319.5mm,即31.95cm。
题1解表设计轴载的参数[单选题]2.公路自然区划Ⅲ区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路面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面层采用三层结构,表面层为4cm厚AC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cm厚AC20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cm厚AC25沥青混凝土,路面交工验收时,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进行路表检测,弯沉测定时面层中点实测温度为16℃,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80MPa,湿度调整系数为0.95。
计算路表弯沉温度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1.015B.1.023C.1.038D.1.047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第B.7.4条规定,路表弯沉温度影响系数,应按下式确定:式中,T为弯沉测定时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中点实测或预估温度(℃);ha为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厚度(mm);E0为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顶面回弹模量(MPa)。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E0=Ks·MR=0.95×80=76.0MPaha=40+60+80=180mm[单选题]3.西南地区某公路路基交工时,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进行弯沉验收,落锤式弯沉仪荷载为50kN,荷载盘半径为150mm。
标准状态下的路基回弹模量为75MPa,湿度调整系数为1.10,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模量折减系数为0.9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2006)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所涵盖的内容和要求。
该规范为设计和施工高速公路上的沥青路面
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路面结构设计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包含了路面结构的设计要求。
其中包括路面层次、层厚、材料选用等方面的要求。
设计人员需根
据路段的交通量、车速、地理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规范中还详细说明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求。
根据不同
的沥青路面层级,规范中给出了水泥混合料的配合比范围,以确保
所使用的料具有合适的强度和耐久性。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也涵盖了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要求。
其中包括了路面施工前的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路面剪切和密封等工艺的具体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检测和验收要求
规范中还明确了沥青路面的检测和验收要求。
设计和施工人员需根据规范中给出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对沥青路面的密实度、平整度、质量等进行检测和验收。
总结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文件,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规范和要求。
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当遵循该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以确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和安全性。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 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结构2.1.2 半刚性基层semi-rigid base 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层。
2.1.3 刚性基层rigid base 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式棍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墓层。
2.1.4 柔性墓层flexible base 采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人式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粒料类材料,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基层材料。
2.1.5 414 载借axte load spectrum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概率分布。
2.1.6 当量轴次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l00kN 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
2.1.7 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 equivalent axle loads 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当量轴次总和。
2.1.8 设计年限design period 在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时所取用的基准时间。
3.1.8 交通量宜根据表3.1.8 的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
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Ne(次/车道)或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
表 3.1.8 交通等级I I I II交通等级I B2Z100累t.卜标准丨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丨丨丨轴次N.1次/车道)I〔辆厂(d •车邀)1 II I ------------------------ 1------------------------------------------ 1I轻交通I <3x1沪|< 600 II I ------------------------ 1------------------------------------------ 1I 中等交通I3 x !00 一121()7 I 600- 1500 II ---------- 1 ----------------------- 1------------------------------------------ 1I 重交通〔1.2x1 夕-2.5 x 1 口I1 500-3 000 II ---------- 1 ----------------------- 1------------------------------------------ 1} } > 3 000I 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UM U50-2006 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2019年整理】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_(JTGD50-2006)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沥青路面参数
路面技术要求1、AC —16沥青面层(1)集料①粗、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并具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②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③沥青混合料天然砂规格表沥青混合料天然砂规格表④沥青混合料用石屑规格:沥青混合料用石屑规格⑤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⑥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⑵沥青:沥青混合料的石油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90号A级或B级沥青,沥青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的要求。
(2)粘层、下封层沥青采用热沥青,规格和质量同上要求。
(3)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①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参考用量: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参考用量表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指标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表(4)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以马歇尔密度实验为标准密度时的压实度》96%,当以试验段为标准密度时》98%。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尽可能的减少基层的收缩裂 缝,本项目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碎石结构,以碎石构成骨架,水泥作为 填充混合料的骨架悬浮密实结构。
材料配合比及压实度:材料配合比采用:水泥:碎石=5:95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8%, 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 计规范》(JTGD500-2006中的规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计量为 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七天齿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MP ,压实度不小于98%,碎石:单位颗粒粒径最大不超过31.5mm ,各级配等级应 符合颗粒组成范围,压碎值不大于35%.②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盐水泥和火山质硅酸盐水泥均可做 结合料,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初凝时间3h 以上和终凝时间在 6-10小时之间),不宜选试验项 目 面层混 合料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易变质的水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沥青路面新建和改建设计,对有特殊用途的专用公路可参考本规范设计。
1.0.3路面设计包括各结构层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与设计值的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路面结构方案投资估算,技术经济比较或长期寿命成本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以及路面排水系统设计,路肩加固以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等内容。
1.0.4路面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 路面设计应认真做好现场资料收集、掌握沿线路基特点,查明路基干湿类型,在对不良地质路段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 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投资的原则,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
3 应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慎重地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认真铺筑试验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4 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注意施工中废弃料的处理,积极推动旧面层和基层的再生利用,应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0.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一般不宜分期修建。
软土地区或高填方路基、黄土湿陷地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路段,以及初期交通量较小的公路可进行“一次设计、分期修建”。
1.0.6沥青路面设计应为汽车行驶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稳定的服务功能,并须满足设计交通量下应具有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及各结构层的应力应变的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0.6规定。
表1.0.6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1.0.7 多年冻土、沙漠、盐渍土、膨胀土等特殊地区的路面结构,除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外,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材料等特点,并结合各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设计。
1.0.8 在选择路基和路面各项设计参数及路面使用性能指标时,应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的规定,按照公路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区划特点选定各项参数或指标。
1.0.9设计路面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及符号2.1 术语2.1.1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铺筑沥青面层结构称为沥青路面。
2.1.2半刚性基层semi-rigid base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
2.1.3刚性基层rigid base用混凝土、低标号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
2.1.4柔性基层flexible base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材料结构层。
2.1.5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用柔性结构层组成的路面称柔性路面,它具有刚度较小、抗弯拉强度较低,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
2.1.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面层称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2.1.7混合式沥青路面combination-type asphalt pavement在半刚性或刚性基层、底基层上铺筑柔性基层的沥青路面。
2.1.8级配碎砾石路面graded aggregate pavement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碎石或级配碎、砾石,或泥结碎石等材料组成的路面。
2.1.9块石路面block stone pavement用整齐或不整齐的石块等做的路面。
2.1.10砂石路面sand aggregate pavement用当地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砖、炉渣、矿渣等粒料组成的路面,砂石路面应有砂土磨耗层;地方材料改善土的路面不包括在内。
2.1.11轴载谱axle load spectrum轴载谱是指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概率分布。
2.1.12设计年限design period路面在规定期限内满足预测累计标准轴次所需服务性能,并允许在营运过程中进行恢复表面功能的养护维修或罩面工程,此期限为设计年限。
2.1.13当量轴次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100KN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称为当量轴次。
2.1.14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 equivalent axle loads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总和。
2.1.15设计弯沉值design deflection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
2.1.16最大粒径maximum grain size最大粒径是指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率为100%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
2.1.17 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 maximum aggyegate size公称最大粒径是指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率为90~100%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
2.1.18封层seal coat在沥青层上或沥青层之间、在基层顶面铺筑一层阻止雨水下渗的沥青薄层称为封层。
2.1.19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arge stone asphalt mixture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mm的沥青混合料。
2.1.20交工验收弯沉值acceptance deflection交工验收弯沉值是检验路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之一。
当确定结构厚度后,应根据该结构厚度计算其路表弯沉值,该值即为交工验收弯沉值。
2.1.21抗拉强度结构系数tensile strength structural coefficient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是一个考虑沥青混合料和半刚性材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它是根据一次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与不同轴次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强度之比,并考虑公路等级、室内与现场差异等因素而确定。
2.1.22 容许拉应力allowable tension stress容许拉应力是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2.1.23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deflection combined correctness factor由于理论假设与实际路面工作状态的差异而形成实测弯沉值与理论计算值不等,将实测弯沉值与理论弯沉值之比定义为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2.1.24最不利季节worst season路面材料、路基路面结构处于最不利工作状态的季节称最不利季节。
在测试或确定有关材料参数值时,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变化或考虑一年中最不利季节的温度、湿度状态的影响。
2.1.25 非不利季节non-disadvantageous season一年中除去不利季节之外的季节为非不利季节。
2.2 符号P ──标准轴载(KN)Ni ──以弯沉值或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p ──标准轴载的轮胎接地压强(MPa)d ──标准轴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cm)δ──标准轴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的半径(cm)P1──被换算的各级轴载(KN)n1──被换算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C1──以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被换算的各级轴载的轮组系数C2──以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被换算的各级轴载轴数系数N'──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C1’──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被换算的各级轴载的轮组系数C2’──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被换算的各级轴载的轴数系数N e──设计年限内一方向上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t ──设计年限(年)η──车道系数l──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的路表弯沉值(0.01mm)──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ldA c ──公路等级系数A s ──面层类型系数σm ──结构层底面拉应力(MPa)σR ──混合料的容许拉应力(MPa)σsp ──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极限弯拉强度(MPa)K 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W c ──路床800m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W ──路床800mm深度内的平均含水量(%)W L ──100g平衡锥所测土样液限含水量(%)W P ──100g平衡锥所测土样塑限含水量(%)I P ──用100g平衡锥测定而求得的塑性指数H1、H2、H3 ──分别为干燥、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E0 ──土基回弹模量(MPa)E i ──结构层材料回弹模量(MPa)──结构层厚度(mm)hiαL ──理论弯沉系数F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m──理论层底拉应力系数Lγ──某路段的代表弯沉值(0.01mm)L──某路段内的平均弯沉值(0.01mm)S ──某路段内弯沉值的标准差(0.01mm)Z a ──保证率系数K1──季节影响系数K2 ──湿度影响系数K3 ──温度修正系数AC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K ──抗滑面层级配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SAC ──多碎石密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 ──排水表面层开级配沥青混合料LSM ──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混合料AM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1.1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以BZZ-100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