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合集下载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课件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课件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上拌下贯沥青碎石 沥青表面处治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ppt课件
17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6
R —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分析沥青层永久变形,
用贯入法测定。
— 目标可靠度指标,反映结构可靠性的大小。
S
— 标准差,又称均方差.S
1
N
N
(xi x)2
i 1
ppt课件
7
G* — 动态剪切系数模量,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
60℃,10rad/s(约为0.59HZ),试验确定,G* max rmax
高速公路 95 1.65

一级公路 90 1.28
二级公路 85 1.04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16
注意以下几点
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 4.5.2 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幻灯片课件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幻灯片课件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 泥混合凝上基层和底基层为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沥青混
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14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沥青表面处治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17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设计轴承的参数
设计轴载(kN) 轮胎接地压强(MPa) 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mm) 两轮中心距(mm)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5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增设防冻层。 防冻层材料:粗砂、砂砾、碎石等。
2021/11/14
34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条件不 良岩石挖方路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可在基层 和底基层与路床之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 沟下渗沟相连接。
粒料层厚度:≥150mm。
2021/11/14
35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类结构层之间: 宜设置封层。
封层: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
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
2021/11/14
36
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应设黏层。
黏层材料: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 青等。
2021/11/14
2021/11/14
3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度指标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首次引入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用于设计。
2021/11/14
4
设计使用年限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经济、交通荷载 等级)不低于下表规定值。改建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依据工 程实践情况确定。 提高了三、四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原规范三级公路的为8 年,四级公路的为6年。
2021/11/14
12
2 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 路基 基层和底基层 面层 功能层 路肩 路面排水
2021/11/14
13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2021/11/14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课件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课件
石灰粉煤灰稳 定类
石灰稳定类
结构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极重、特重 交通 ≥1.1 ≥0.9 ≥0.8 ≥0.7 -
重交通 ≥1.0 ≥0.8 ≥0.7 ≥0.6 -
经湿度调整后
300~700 190~440 250~600 160~380 200~400 130~240
注: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最高值,反之取低值。
ppt课件
23
5.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5.4.1~5.4.3 对于无机结合料类材料的集料最大粒径、 水泥剂量,贫混凝土等做了相关规定,表5.4.4给出了无机 结合料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代表值)可供参考。
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307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表3062低温开裂指数要求公路等级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四级公路低温开裂指数ci不大于注意以下几点445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452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表452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材料类型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对抗滑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上拌下贯沥青碎石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沥青表面处治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454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类型以下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厚度mm不小于47595132160190265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152535405075沥青玛蹄脂碎石30405060202530表454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46功能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2017宣贯材料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2017宣贯材料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宣贯用
张起森 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37.0 1.冬严寒区
-37.0~-21.5 2.冬寒区
-21.5~-9.0 3.冬冷区
>-9.0


4.冬温区 法
1-1 2-1 1-2 2-2 3-2 1-3 2-3 1-4 2-4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2600
2300
改性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的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 模量调整系数0.5。
5.5 沥青混合料类材料
5.5.1~5.5.4 为一般规定
5.5.5 季节性冰冻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表面层沥青低温性能 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 1.连续10年最低气温平均值作为路面低温设计温度,低温 设计温度提高10℃的试验条件下,弯曲梁流变(BBR) 试验蠕变劲度St≤300MPa,蠕变曲线斜率m ≤0.3
5.3 粒料类材料
粒料类在最佳含水率与压实要求的干密度条件下, 试验水平1按附录D采用重复加载三轴压缩试验测定, 取其均值。在进行结构验算时,比值还应乘以湿度调 整系数1.6~2.0。
在水平三,可取表5.3.8的值 表5.3.8 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MPa)
材料类型和层次
级配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底基层 级配砾石基层 级配砾石底基层 未筛分碎石层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修订简介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修订简介

谢谢!
4.采用多指标设计准则。
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路面低温 开裂指数等指标。取消了路表弯沉设计指标。补充了防冻厚度 验算及修订了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更好地控制路面结 构的性能。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破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破坏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低温开裂 防冻厚度、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
——改进了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
——改进了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
——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
——增加了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增加了路面低温开裂指数等指标。
——补充了防冻厚度验算。
——修订了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
5.交通荷载分级
鉴于我国道路的交通荷载现状(超载),增补了极重交通荷载 等级,按交通量(辆)分级,避免因设计指标不同而轴载作用 次数不一样的麻烦。
容许弯沉: lR N110f..20A1A2 (mm
道路等级系数A2
——1997版
以设计弯沉取代容许弯沉 补充弯沉调查,修正设计弯沉指标值 半刚性材料模量提高(1~2)倍 以劈裂强度替代弯拉强度
设计弯沉=容许弯沉/1.2
设计弯沉:
ld
6.0 N0f.2
A1A2A3
(mm
基层类型系数A3
附录A:半刚性基层材料振动法试件成型方法和抗冻性试验方法 附录B:气候区有关资料 附录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 量 附录D: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 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 附录F:查表法估计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JTG D50 2017
1、 总则 2、 术语 3、 设计标准 4、 结构组合设计 5、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6、 路面结构验算 7、 改建设计 8、 桥面铺装设计

(JTGD50-3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3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 劳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 内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 变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MPa)
(mm)
(mm)
100
0.70
213.0
319.5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
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50.0 50.0-19.0 19.0-8.0 8.0-4.0 <4.0
(×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
加载180秒确定的劲度模量值(MPa).S t 3M 0a , 0 m P 0 .3
弯曲梁流变仪
三、设计标准
3.0.1 目标可靠度和可靠度指标 表3.0.1 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度指标
公路等级 可靠度(%) 可靠度指标β
高速公路 95 1.65
一级公路 90 1.28
二级公路 85 1.04
三级公路 80 0.84
<-37.0 1.冬严寒区
-37.0~-21.5 2.冬寒区
-21.5~-9.0 3.冬冷区
>-9.0


4.冬温区 法
1-1 2-1 1-2 2-2 3-2 1-3 2-3 1-4 2-4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2600
2300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条文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条文解读

设计准则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破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破坏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低温开裂
原有 新增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1.疲劳开裂寿命 沥青混合料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不应小于按 附录A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永久变形量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沥青。
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透层。 透层沥青:良好渗透性,可采用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
路肩
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影响路面 结构中水的排出。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 底基层材料和厚度: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三级和四级公路硬路肩:可采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或粒料。
JTG D50-2017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条文解读
Haiwaii
2017
内容
1、设计标准 2、结构组合设计 3、材料性质要求与设计参数 4、路面结构验算 5、改建设计 6、桥面铺装设计
1 设计标准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轴载与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准则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交工验收抗滑指标要求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路面结构层:面层、基层、底基层、功能层(如必要),其中, 面层: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垫层不属于路面结构层。
使用年限内要求:面层没有疲劳结构破坏,表面功能可修复。 层间结合:黏层、封层、透层。 路面结构防水、排水: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宣贯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宣贯
表6.2 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力学响应及其竖向位置
6.3 交通、材料和环境参数 6.3.1 各设计指标对应的当量设计轴载作用次数,按附录A确定
Nf1,
沥青混合 料层疲劳
Nf2, Ne3,
无机料 沥青料 层疲劳 永久变形
Ne4,
路基顶面 压应变
6.3.2 路面各结构层模量取值应符合规定
1、沥青面层:20℃,10HZ,单轴压缩动态模量 沥青基层: 20℃,5HZ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宣贯用
张起森 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3.0.5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五个,取消了表面弯沉指标
五个指标:
➢ 沥青层疲劳开裂; ➢ 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 沥青层永久变形; ➢ 路基顶面层竖向压应变; ➢ 路面表面低温开裂(季节性冰冻地区)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劳 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内 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变 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
14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 劳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 内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 变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19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20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15
ü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无机结合料基层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基层 用沥青类材料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的 沥青混合料用贯入强度,宜满足式(5.5.8-1)。
注意: is 权重,涉及到各层剪应力计算!
33
5.5.9 粒料基层沥青路面和粒料底基层、沥青类基层的沥青路 面,沥青贯入强度宜满足式(5.5.9-1)。
注: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最高值,反之取低值。
24
5.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5.4.1~5.4.3 对于无机结合料类材料的集料最大粒径、 水泥剂量,贫混凝土等做了相关规定,表5.4.4给出了无机 结合料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代表值)可供参考。 表5.4.4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
ü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四级公路 70 0.52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用贯入法测定。

沥青路面规范变化

沥青路面规范变化

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原规范主要变化和进步JTG D50-2017较原JTG D50—2006的主要变化有:1. 调整了交通荷载分级,增加了极重交通等级;采用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划分交通荷载等级应用不便,以货车交通量划分更为合适,新规范以路面设计期内累计交通量划分交通荷载等级;2. 取消垫层的说法,沥青路面结构层自上而下可由面层。

基层。

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成。

功能层包括防冻层、排水层、隔离层、粒层、透层等;3.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要求与原规范有了较大的提高,约为原规范的2~3倍。

原规范路床回弹模量采用压入承载板实验;新规范以三轴实验测试路基回弹模量来确定。

原规范采用最不利季节路基的湿度,本规范采用路基平衡时的湿度;4. 调整了路基湿度状况分类指标及标准,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5. 原规范采用稠度来表征路基干湿状态,但稠度无法反映非粘性土的湿度状态和准确反映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另外含水率变化同时引起土密实度变化,因而也是影响回弹模量的一项主要因素。

而土的饱和度反映了含水率及密实度的影响。

因此改用饱和度来表征;6. 采用针对具体损坏的设计指标体系。

增加了路基永久变形、沥青层永久变形和路面低温开裂设计指标,改进了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值指标;7. 改变了路面材料和路基的设计参数,调整了测试方法,规定了确定路面材料和路基设计参数的三个层次;8. 规范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9. 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范了术语和符号;JTG D50-2017技术进步表现有:1. 构建了我国力学-经验法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体系;2. 以多个单项路面损坏指标体系取代以路表弯沉为主要控制指标的现行设计方法。

建立了5种路面损坏的使用性能分析模型及使用性能标准:沥青层疲劳开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沥青层永久变形,路基永久变形,沥青层低温缩裂开裂量;3. 采用反映路基土和路面材料力学特性(应力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的性质指标和测试方法,替代现有指标和测试方法;4. 按湿度来源划分路基湿度类型,依据地下水位或(和)湿度指数,确定路基的平衡湿度。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
路基平衡湿度状态,并考虑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模量值, 这个值比现有采用的25~40MPa大了许多。 5.3 粒料类材料
粒料类在最佳含水率与压实要求的干密度条件下, 试验水平1按附录D采用重复加载三轴压缩试验测定, 取其均值。在进行结构验算时,比值还应乘以湿度调 整系数1.6~2.0。
23
在水平三,可取表5.3.8的值 表5.3.8 粒料回弹模量取值范围(MPa)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
张起森 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
1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2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3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26
5.4.5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按三个水 平作出了规定。
高速公路 95 1.65
一级公路 90 1.28
二级公路 85 1.04
三级公路 80 0.84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四级公路 70 0.52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12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用贯入法测定。
— 目标可靠度指标,反映结构可靠性的大小。
S
— 标准差,又称均方差. S
1
N
N i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The ___ D50-2017 has been effective since September 1st。

2017.replacing the us n (JTG D50-2006)。

The main changes include:1.___ parameters.2.___ ___.3.The adjustment of design parameters for road materials and corresponding testing and value n methods.4.The n of ___ asphalt mixture layer。

vertical stress-strain of roadbed top surface。

and low-temperature cracking index of road surface。

The ___ improved。

while the design indicator for road surface rutting has been cancelled.5.The restructuring of chapter arrangement。

___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the ___.___ D50-2017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updates in terms of design parameters___。

n。

and maintenance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and it is expected to ___.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是中国公路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规范。

该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公路沥青路面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范规定了各种路面结构的设计原则和验算方法。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_D502017宣贯PPT教案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_D502017宣贯PPT教案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按三个水平作出 了规定。
1.水平一,按附录E,采用中段法单轴压缩试验测定,
水泥稳定类,水泥粉煤灰类龄期90d,石灰类180d。
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取测试值的均值。 2.水平三,参照表确定。
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取值范围(MPa)
材料
弯拉强度
-21.5~-9.0
>-9.0

年极端最低气温(℃) 及气候分区
1.冬严寒区
2.冬寒区
3.冬冷区
方 4.冬温区 法
1-1 2-1 1-2 2-2 3-2 1-3 2-3 1-4 2-4
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 于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 于
2600 3000
2300 2800
2000
T
071
2500
5
注:气候分区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煤灰稳 定类
石灰稳定类
结构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极重、特重 交通 ≥1.1 ≥0.9 ≥0.8 ≥0.7 -
重交通 ≥1.0 ≥0.8 ≥0.7 ≥0.6 -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
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50.0 50.0-19.0 19.0-8.0 8.0-4.0 <4.0
(×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等级 高速、一级公路
低温开裂指数CI ,不大于
3
二级公路 5
三级、四级公路 7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四、结构组合设计
注意以下几点
4.4.5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 4.5.2 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水泥混合凝上基层和
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4.5.4 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结 构层小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沥青混合料类型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沥青玛蹄脂碎石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表4.5.2 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材料类型 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对抗滑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上拌下贯沥青碎石 沥青表面处治
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 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目录
一、术语 二、符号 三、设计标准 四、结构组合设计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六、路面结构验算 七、改建设计 八、桥面铺装设计
一、术语解释(2.1.11~2.1.17)
2.1.11 结构的设计期(设计基准期) 在预计的累计当量轴次和环境条件作用下,路面 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时间长度。与工程结构可靠 度设计中的“设计基准期”同

以下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厚度 (mm),不小于
4.75 9.5 13.2 16.0 19.0 26.5
15
25 35 40 50 75
-
30 40 50 60 -
-
20 25
30
-
-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3.0.6 设计指标应满足(验算指标)
1.按本规范附录B.1和B.2计算的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疲 劳开裂寿命(次),[容许的]均应大于附录A确定的设计年限 内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按附录B3计算的沥青永久变形量,应小于表3.0.6-1容许的 变形量值;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加载180秒确定的劲度模量值(MPa).St 300 MPa,m 0.3
弯曲梁流变仪
三、设计标准
3.0.1 目标可靠度和可靠度指标 表3.0.1 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度指标
公路等级 可靠度(%) 可靠度指标β
高速公路 95 1.65
一级公路 90 1.28
二级公路 85 1.04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设计轴载 (kN)
轮胎接地压强 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 两轮中心距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3.0.5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五个,取消了表面弯沉指标
五个指标:
沥青层疲劳开裂; 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沥青层永久变形; 路基顶面层竖向压应变; 路面表面低温开裂(季节性冰冻地区)
用贯入法测定。
— 目标可靠度指标,反映结构可靠性的大小。
S
— 标准差,又称均方差.S
1
N
N
(xi x)2
i 1
G* — 动态剪切系数模量,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
60℃,10rad/s(约为0.59HZ),试验确定,G* max rmax
动态剪切流变仪
St — 沥青劲度模量,采用弯曲量流变仪(BBR),10℃,
2.1.16 路基平衡湿度 公路通车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 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 的路基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2.1.17 裂缝指数 表征横向裂缝密集程度的指标,反映沥青层低温开 裂程度。(DTT直接拉伸试验)
二、符号说明(15个符号)
R —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分析沥青层永久变形,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结构类型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粒料的沥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底
青混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沥青
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沥青混合料层 厚度(mm)
(MPa)
(mm)
(mm)
100
0.70
213.0
319.5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
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50.0 50.0-19.0 19.0-8.0 8.0-4.0 <4.0
(×106,辆)
注:大型客车和货车为本规范附录A中表A.1.2所列的2类~11类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