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起源和演变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讲稿 1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特点与作用

讲稿 1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特点与作用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稿一、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

人们先是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

装饰居穴,所谓“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

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

后来才渐渐发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

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有:“晋安王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嫒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盟盛水,渍其茎,欲华不姜”。

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供花仪式。

就这样,插花在佛教仪式中沿习,在民间中逐渐发展。

唐代插花已进入宫廷,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限于佛前的供花,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

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像,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已成一种风气。

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

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

文人插花便在这时开始了。

到了宋代,插花更为流行,上自宫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时兴插花,如杨万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诗句。

这时民间已有了插花盛会习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专业,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

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

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唐宋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

明代至清代,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又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

中国茶道插花pdf

中国茶道插花pdf

中国茶道插花pdf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花艺则是茶道的重要配饰之一。

在中国茶道中,插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和技艺,它既可以增添茶室的美感,也可以表达主人的情感和品味。

本文将以PDF的形式介绍中国茶道插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传统艺术。

第一部分:插花的起源与发展在古代中国,茶道和插花艺术就已经有了密切的联系。

据历史记载,最早将花卉作为茶宴装饰的始创者是唐朝的杜牧。

他在茶室中摆放了一束鲜花,使茶宴更加雅致。

自此以后,插花就成为了中国茶道的一项固定仪式,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插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茶道插花形式丰富多样。

尤以琴香和曲香两种形式最为典型。

琴香是指将鲜花插于茶具旁边用以烘托茶香的插花形式,而曲香则是指将茶叶或花瓣插入瓷瓶中,通过茶香或花香来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这两种插花形式都要求插花者对花卉和茶道有深入的了解,以展示出最佳的效果。

第二部分:中国茶道插花的基本原则要想将插花与茶道完美结合,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色彩搭配的原则。

插花的色彩应与茶具、茶叶以及茶室的主题相呼应,不要过于花哨或突兀。

其次是花材的选择。

要选择花材的品种和形态与茶器相得益彰,不会遮挡茶具或过于夺人眼球。

最后是插花的布局。

插花的位置要尽量与茶具形成对称或平衡的效果,使整个茶室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第三部分:中国茶道插花的技巧与步骤在进行中国茶道插花时,有一些技巧和步骤是必须要掌握的。

首先是准备插花的基本工具,包括花剪、花盆、插花泥等。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花材和茶具。

花材要新鲜,可选用茶花、梅花或兰花等具有淡雅香气的品种。

茶具要符合插花的主题和氛围,最好是原色陶瓷或石雕茶具。

最后是按照插花的原则进行插花,先扎插主要花材,再加入次要花材和绿植,最后修剪整理,使插花形成完美的效果。

第四部分:中国茶道插花的艺术价值与意义中国茶道插花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追求美感的艺术形式。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5)明代的完善期(1368-1644) 明代的完善期( ) • 瓶花成为主流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清雅的文人花
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 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 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 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初(十五世紀)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 山茶、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 花器:銅尊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 花器: 花器:銅卣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吊花五代時已流行,本 件有宋式小品隆盛理念 花 遺 意, 花 僅 三 朵 , 大 花在右,小花兩朵插 左 , 使 具 平 衡 感 ,以 打 破提梁的板刻生硬趣 味。中間綠葉數片漸層 中 上 ,逾 於 梁 上 , 構 成 虛密有致的空間,與有 力 的 提 梁 形 成 巧妙 的 對 比,梁上吊繩下垂,花 器虛懸,極富輕盈之 趣。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3.4.5(1-113)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3.4.5(1-113)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当时已将花枝作为朋友 间的馈赠礼品。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昌盛期(A、D581-960)
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昌盛时期,当时可谓君
王提倡、文士雅尚、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赏花 爱花,争奇斗艳的盛况,并把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订 为“花朝”,视为百花诞生日。
•唐代文人爱花的狂热从白居易的《买花诗》中可见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插花艺术的兴起源于人类的爱美之心,这从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便可得到认证。据说当亚当和夏娃被蛇所骗偷食禁 果被上帝贬为人间夫妻时,其餐桌上的果盘里就有了番红花作装饰。在以 后的人间生活中,他们对一丝不挂有了羞耻之心,于是摘取树叶遮蔽身体, 并在叶上加花作装饰。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深知树木花草之美,采回戴在 身上,或插入发髻,还将花卉作纹样绘于陶器上,进而将花枝插于器皿美 化居住场所,用花环、花枝赠与心慕之人及供奉神灵。这些原始的用花形 式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逐渐形成插花艺术。 目前关于插花艺术起源的论述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来 说,另一方面是从插花艺术的发源地来说。
公元前 2500年前,埃及人就用蓝睡莲插入碗、瓶中,装 饰餐桌。 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有插花图案的壁画。文物的证据是 无可否认的。
此外,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继创立的几何学,对西欧 的建筑和艺术风格极有影响,而西方传统的古典插花正 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主的大堆头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 样对称、均衡和重量感,可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一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到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 由于唐代的繁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多以金碧辉
煌为美,以象征大唐民族的富贵典丽。牡丹精神 视为富贵的象征而为人们所偏爱,称为牡丹精神。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六朝以前,萌芽;(2)六朝“佛花”;(3)五代、唐,“宫廷花”;(4)宋,“理念花”;(5)元,“自由花”;(6)明,“文人花”;(7)清,“写景花”;(8)清后,衰败阶段。

2、三大主枝构图原理花器单位:L=H+D=花器总长名称功能长度植物类别第一主枝主体,骨架作用 1.5到2倍L 木本第二主枝协调第一主枝 2/3第一主枝木本第三主枝稳定,均衡 2/3第二主枝草本丛枝烘托整体草本3、插花技法的类型:(1)脱衣换锦法(2)虚枝实叶法(3)丛枝法4、插花艺术的作用:(1)装饰美化(2)调节小气候(3)陶冶情操(4)生产主义5、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凡是利用切花进行造型,以达到装饰效果的花卉艺术创作,皆可称为插花艺术。

6、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2)随意性强(3)装饰性强(4)独具自然姿色7、中国明朝著名文人袁宏道的《瓶史》,为日本文人花的逐渐兴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8、日本插花的主要形式: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自由花等。

9、东、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东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自然(2)讲究诗情画意(3)注重个体的线条美(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5)花材人格化(6)注重季节特色(7)注重作品与环境的统一2)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2)注重花材的色彩美(3)构图形式为规则的几何形状(4)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5)通过外表形式体现作品主题10、按花材的性质将插花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11、剑山:花插,是盆和盘等浅口插花容器的主要固定和支撑工具12、花材的类型:(1)按花材的形状分为:线状花材、团状花材、散状花材、特殊状花材(2)按花性质分为:A、干燥花材:鲜花干制方法a、自然干燥法b、常温压制法c、冷冻干燥法d、干燥剂包埋法等B、人造花材(3)按花材在构图中的作用分为:骨架花、主体花、焦点花、填充花13、花材保养技术:保持水质清洁、水中剪切、切口灼烧法、切口浸烫法、扩大切口法、萎蔫花材深水抢救、使用花材保鲜剂、灌水注水法14、花材的固定技术:浅盘、阔口容器和花篮常用花泥或剑山固定;(1)花泥固定:插花造型创作中常用手法(2)剑山固定:用剑山插花,必须向容器中加入水,水位要高过剑山针座(3)瓶口支架固定:高瓶插花,不能使用剑山,花材固定主要依靠瓶壁和瓶底的支撑A、瓶口割小法 B、丁字形固定法C、枝接法 D、弯枝固定法 E、铁丝网固定法15、插花造型的五大原则:(1)统一原则: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的统一(2)调和原则:色彩、形态、质感、花材性质的调和(3)均衡原则:平衡稳定(4)韵律原则:层次、疏密、重复(5)比例原则:花形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环境因素,黄金分割点(三主枝机构8:5:3或者7:5:3)16、插花造型六法:1)层参错落2)疏密有致3)虚实结合(4)仰俯呼应(5)上轻下重(6)上散下聚17、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也叫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色彩的鲜艳程度)18、盘插直立型的基本构造:第一主枝直立插在花器的左后方,第二主枝插在第一主枝的左前方,向前倾斜50到60度,第三主枝在第一主枝的右前方,向前倾斜45到50度,要点;第一主枝必须直立,第二、三主枝初向前向后倾斜不同的角度外,应略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这是盛花中的基本形式。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导语: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大家快去看看吧~~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

人们先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菊花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

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

后来才渐渐发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

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有:“晋安王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供花形式。

就这样,插花在佛教仪式中沿习,在民间中逐渐发展。

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局限于佛前的供花,插花已进入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

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象,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以成一种风气。

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

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

文人插花便是在这时开始的。

到了宋代,插花更为流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时兴插花,如杨万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诗句。

这时民间已有插花盛会习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专业,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

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

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

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唐宋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的。

明代至清代,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插花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

在古代封建社会,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主要流行于宫廷、官府和文人雅士之间。

插花作品多以自然花卉为主,追求简约、高雅、清新的风格。

2. 近代插花艺术:清朝末年,插花艺术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民国时期,插花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当时,插花艺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宾馆、餐厅等场合,人们开始追求插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现代插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插花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

4. 当代插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多次创新和变革。

当代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2)发展期(14-—19世纪)14世纪日本贵族流行插花比赛 ,由于池坊专庆的插花水平最高,因此产生池坊流。19世纪 形成立花、生花、盛花的插法,出现小原流。出现了“花道 ”一词。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ppt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源自佛教供花 • 源自民间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源自古埃及 • 源自中国
第一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先秦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 (2)汉魏南北朝(220-581)的初级阶段,出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代(十五世紀)廳堂中立型堂 花
花材:梅、松、柏、山茶、蘭、 水仙、靈芝、天竺、柿子、如意
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 宾寄情。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 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 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插花特点:
• 讲究花器与道具 • 花材择配审慎 •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 赏花方式独特
花器:銅壼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為明代初期形成之新 理念花代表作。花材多達 十種 , 有 十 全 之 意 。 重 心 在以瓶高為半徑所繪半圓 中 , 俯仰 有 致 , 剛 矛 並 濟 ,繁而不亂;其上以梅幹 引 向 高 遠的空 間 , 白 花 點 點 , 虛 實相 映 , 至 為 隆 重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内容: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

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

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

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

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

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图1)。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

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引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图2)。

(2)佛教是在公元前206-8年的西汉时期或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才传入我国的,比周初和春秋战国时期要晚1 000年左右的时间。

由此确信中国插花起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非佛前供花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中国插花按广义概念(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计算至少有3 000余年历史。

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中插制)计算也有近2 000年历史。

中国插花在此漫长岁月中,历经坎坷,几度兴衰,但是最终仍伴随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延绵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可谓生命力强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公元11-3世纪)——广义概念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踏青戏游,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时,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带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最早的供花形式就是散花。 筥,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扁形竹筐。花筥大多以金属或竹编成, 也有用银线串玻璃玉珠编成。其上可放莲花瓣或花形纸片,于佛会 或特殊场合散洒,以助其盛。这种供花的方式为“散花”。散花是 用花考验即将成佛的人是否六根清净,功德圆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
“皿花”,指以华皿(盘 类容器居多)盛鲜花或者花瓣 供佛,也叫“堆花”。
晋安王子懋的铜罂,还有观音娘娘的玉净瓶都可以算是 贤瓶的一种。
谢谢
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器皿插花活动,也就 是佛前供花,莲花用于供佛,僧人们用一个铜罂 (罂:一种小脖大肚的容器)接满水,把莲插入 到里面,“欲华不萎”以希望莲花不要枯萎。
后 来 , 子懋的花却在斋堂里呆了七天,花色更加红艳 ,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甚至底部还长出根须来。子懋母亲 的病也好了,这件事情也被记录下来,成为中国最早关于 “瓶供”的记载。这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故事。这也是最初 的佛前供花。
人们栽花、赏花,以花为伴, 交流、创新,留下无数动人的文艺 佳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教学。
2.源自佛教供花 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南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当时的梁武
帝有个儿子叫子懋,子懋因为母亲生病了,十分担心 ,于是就请来和尚做法事,并且以莲花供佛。
《晋安王·子懋传》 是 这 样 记 载 的 : “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泽其 茎,欲华不萎。”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1.源自民间风俗 中华花卉文化,起源于约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古人从
劳动中发现天地间花卉果木的色、形、香之可爱,发现繁 衍不息的生机,繁华昌盛的生命活力。花卉之美就从这发 现中诞生,不断地扩展其内涵,寄托人的情意。
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使用器皿的手持花和 佩戴花,远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民间就有用 花祭祀和赠花的习俗。

花卉艺术—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

花卉艺术—插花艺术发展简史教案
2、王莲英等编著,《插花艺术问答》,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
3、王莲英,秦魁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备注
教学难点:插花艺术起源。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来自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第一节插花艺术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第二节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先秦的原始阶段
二、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四、宋元的精雅期
五、明代的完善期
六、清代的衰微期
七、20世纪80年代的复苏与发展
7、何谓“牡丹精神”?何谓“梅花精神”?宋元插花与唐代插花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8、什么是理念花?什么是心象花?
9、明代插花艺术有哪些特点?
10、什么是文人插花?
11、为什么说明代的文人插花奠定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特点的基础?
12、明代有哪些插花专著问世?
13、明代的赏花方式与唐代、宋代有何不同?
14、清代的初期和中期在插花艺术上有哪些进步?
15、“起把宜紧”、“瓶口宜清”是谁提出来的?
1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插花艺术取得了那些发展与进步?
17、为什么说日本的插花起源于中国?中国的插花是如何传到日本的?
18、东方式插花是如何由日本传向西方的?
19、叙述欧美各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过程?
主要
参考资料
1、(教材)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第四章
学时:1学时
章节
第四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学习本章可使学生从纵向上掌握插花艺术发展的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国插花艺术的悠久历史,以激发学生对弘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责任感。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并在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达到了顶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插花并不仅
仅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涉及到生态、文化、人文等方面。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南派和北派。

南派以江南花鸟画为代表,常常
表现出清新、秀雅、小巧玲珑的风格;北派则以宫廷文化为主,风格大气雄伟,豪放
不羁。

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体系可以从审美、材料、造型、技法、空间和思想意蕴等六个方
面来进行解析。

具体来说,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追求自然、大雅、简约、清新的美感;材料则主要使用花卉、枝叶、藤络、水草、石头等自然材料;造型上讲究形态奇特、装饰性强、讲究空间感;技法则包括插法、剪法、摆法等等;空间上注重意境抒发、情感表现和动静结合;思想意蕴则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平和、保留余地、以养
生为主等诸多层面。

总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其中内涵丰富,价值不凡,值得深入学习与探索。

插花

插花
一、插花艺术的起源
二、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插花艺术的起源地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两种观点
源于佛前供花 源
证据:①日本插花界认为,经佛前供花→ 宫廷插花→民 间插花。 ②史书、佛经中引证。也可见于壁 画及绘画作品。 《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故事:南朝齐 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王子懋“献莲花供 佛前”。
(明初期) 另外:明晚期-“新古典花”“格花”(格花延至清朝)文人 花
②构图严谨,注意比例,讲究美学法则。 关
于花枝与容器的比例关系。《瓶史》(袁宏道)
③花枝布局,讲究章法。
有独特到之处。“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 天然”。(自然)
④艺术品味升华,更专注于插花本身的风韵纯 真。
酒赏(唐)下也 ,惟花之本身。品茗赏花。
明代文人堂花 花材:松、山茶、梅、柿子、百合 花器:瓷瓶、铜炉 花型:明中期文人理念花 文人花多朴实而自然。本件作风松 散,但松干强而有力,与山茶形成 对比。 其下百合柿子,寓意百事 如意,美意延年,为民间岁朝常见 题材。
明代宫庭室花 花材:梅、水仙 花器:瓷壸、壸座及其它配饰 花型:理念花 明代人崇尚玩古,宫庭中文玩 收藏常为贵族或仕宦插之配 件。本件花型为明中期之「文 人花」,不强调「S」型的有 力线条、花枝松散,但比例雅 致。
(7)清未衰退,停滞时期
(8)20世纪80年代复苏期
1984年,台湾第一届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展览,奠定 了当代花艺的基础。 1987年与1989年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花卉博览会, 有专题性插花艺术展览和比赛。 1989北京首次全国插花大赛。
二、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的花型
(按主题思想、意境分)
(1)理念花:(宋、明初)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源于古代的祭祀和宫廷文化。

在古代,人们通过插花来祭祀神灵、追求美的体验,并表达情感,因此插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体系主要包括墨竹、嵩阳花、泥花、木瓜花、牡丹花等几种艺术形式。

墨竹,又称为花卉插画,是一种以墨笔勾勒花卉轮廓,并用淡墨或水彩填充的插花表现方式。

墨竹插花追求线条的简练和墨色的柔和,注重对花卉形态和生命力的把握,以及对整体氛围的塑造。

嵩阳花是中国传统插花中的一种技法,它注重花材的搭配和造型的表现,追求表现花卉的自然之美和动态之美,注重花材的形态完整、气势磅礴,以及花卉与容器之间的协调和谐。

泥花是一种以泥塑花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插花艺术。

它通过将黏土塑造成各种花朵的形状,并进行上色和装饰,使其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木瓜花是一种以木瓜果实为主要材料的传统插花艺术。

它通过将木瓜果实进行雕刻、上色和装饰,创造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卉形象。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插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在插花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牡丹花插花注重表现花朵的豪放和华美,追求花朵形态的繁复和色彩的鲜艳,以及花朵与容器之间的对比和协调。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插花注重对花卉的形态、色彩、纹理以及与
容器之间的协调和谐进行表现,追求自然之美和动态之美,通过插花艺术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中式插花概述教案

中式插花概述教案

中式插花概述教案教案标题:中式插花概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式插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了解中式插花的特点和风格。

3. 学习中式插花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4. 培养学生对中式插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内容:一、背景知识介绍1. 中式插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a. 介绍中国古代插花的起源和流派。

b. 简述中式插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2. 中式插花的特点和风格a. 强调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

b. 以花材的形态、色彩和纹理为主要表现对象。

c. 以简洁、典雅的构图和布置方式为特点。

二、中式插花的基本技巧和步骤1. 花材的选择和准备a. 介绍适合中式插花的花材种类。

b. 讲解如何选择和准备花材,包括修剪和处理。

2. 插花器具的使用a. 介绍中式插花常用的器具,如花瓶、花插、花针等。

b.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器具。

3. 中式插花的基本步骤a. 解释中式插花的基本构图原则。

b. 演示插花的基本步骤,包括插入主花、填充副花和点缀花材。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动手实践中式插花a. 提供花材和插花器具。

b. 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示范进行插花实践。

2. 学生作品展示和欣赏a. 学生展示自己的插花作品。

b.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分享感受和体会。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中式插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中式插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情况。

教案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插花展览或艺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中式插花研究,了解更多的技巧和风格。

3. 组织学生进行中式插花比赛或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中式插花概述教案,你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插花起源和演变
一、中国插花古代发展情况介绍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

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

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

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

”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

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

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

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

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

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

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

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

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
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

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

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

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

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

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

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

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

受益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

清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

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花,花材有竹、棕榈,配以太湖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颇富自然之趣。

谐音式插花如马诒所绘作品《前程万里》,以铜钱、佛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

二、中国插花近现代发展情况介绍:
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响,插花艺术出现断层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才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得以复苏,目前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

插花活动恢复和普及较早的当数广州、上海和北京。

在它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不仅已有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而且有20个省市都成立了相应的插花组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

由于插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活跃了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国内鲜切花生产的
发展。

通过这些活动,更进一步推进了插花艺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信中国插花艺术,将以其绚丽多姿、灿烂夺目的风采,再现于国际插花艺坛,独领风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