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插花艺术发展史

插花艺术发展史
具有悠久历史。古埃及金字塔内,法老与干燥的花瓣共室同眠。在公元 1400年前的一幅壁画里,可见一俯身在陶器上作画的工匠背后有插花造 型图案。
• 2、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插花艺术主 题丰富,类型繁多,有瓶花、篮花、花束等,出 现了金字塔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对称插花作品。
• 3、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出现不对称插花。在西式花艺 中把以半球形为轮廓采用复杂、华丽的表现手法的插花,称之 为“巴洛克式风格”。它表现为丰满、色艳的半球形。巴洛克 式风格――富丽堂皇的。 • 4、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S形线条为C形线条代替,作品精 细。在西式插花中把不大对称,曲线可以自由伸展,强调柔和光洁、纤
2、日本插花发展史
• 起源与哲理
• 日本插花是东方插花主流之一,也是现代东方式插花的代表。 日本插花起源中国,最初由隋唐时期随佛教中佛前供花传入日 本,并依据我国国画原理将它形式化,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 演变成日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花道。日本 插花是日本花道的表现,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它把东方的 文化教义融入插花技艺之中,以一种尊敬的心、虔诚的态度, 并从中寻求一种哲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花道训 练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用花枝叶创造新的形式,这种形式 不仅是插花者稳步发展精神世界的标志,还具体表现了其感受 这些花草枝叶的美的印象。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的变迁、时间 和变化进行冥思的一种形式。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与生老病死 的自然周期的紧密联系,使花道具备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
插花中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法国洛可可风格:主要是装饰风格
第二节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一、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插花崇尚自然,以线条造型为主, 追求线条美,朴实秀雅,意境深邃。 1.重视意境和思想内涵的表达。 2.以线条造型为主。 3.构图上崇尚自然,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 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花材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深刻思想,表达作者精 神境界。 5.色彩上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简洁清 新。 6.表现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 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 7.使用鲜花不求繁多,只需几枝便能起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节插花艺术发展史

第三节插花艺术发展史
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 沈复创造发明 了类似剑山的定枝器。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秋
(清)丁亮先 四季花蓝 冬
⑨现代(1911-)

1987年4月,在北京农展馆召开了第一届花卉博览
会,并举办了全国插花展览。

1990年5月19日,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在北京成立。 同时举办了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2001年9月28日正式成立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 (简称CFR)。
“扬州石榴花,摘插双襟中”、“金盘衬红琼”。
当时文人、道士、佛家都有插花的嗜好。
东汉墓壁画 六枝红花
汉代陶盆
北周观音像
③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07) 公元581-907年插花艺术黄金时代。当时每年 6.25定位“华朝”,即百花的生日。白居易《买 花》:帝城春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 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 浅浅五束素。……家家习为常,人人迷不误。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华 罗虬《花九锡》。 唐朝插花提倡“花画合一”讲究赏花以诗乐和 鸣,追求多层次的雅趣和艺术化的生活。在唐朝插 花随着文化、宗教等交流传入日本。



心象花盛行于元代,借花明志、借花消愁或表达
个人的思想感情。花材随意性颇大,诸如竹、桂、
莲、佛手、灵芝等富有象征性或具神韵者皆可入
选。

造型不固定,但多以直立或瓶插为主,以简洁、
线条活泼居多,创作浪漫,不受拘束。

自由花乃典型的文人插花,如果说心象花具有禅
意,则自由花更能表现文人的个性。

自由花花型虽无定型,自由发挥但布局却讲求章 法,合符比例,注重俯仰高下,疏密斜正,不繁 不瘦,有如画苑布臵,追求自然神韵,起把紧密, 以显生机。

第2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2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清·赏梅图
清·雍正妃画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清朝“新春如意,事事吉祥”
新韶如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2.6
插花艺术发展的复兴期——20世纪70年代末起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清末的萧条,又沉寂了数十年,直到20世
(4)僧人的参与 ——日本插花自成立之初,其创作的主体就是僧人,
正因为他们的参与和传承,日本插花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5)插花专著的问世 ——日本插花形成时期的重要标志就是出现了 《仙传抄》和《池坊专应口传》这两部著作,是日本插花史上非常重要的史 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2.3.3 形成期——镰仓、南北朝、室町时期
(1)佛前供花的兴盛——供花之风,到了镰仓时代,已经成为日常生活
固有的模式。 (2)向观赏性转变——室町时期,插花开始由之前的宗教性转变向观赏
性。
(3)立华的形成 ——立华在体现佛教的虔诚与庄严的同时,使所强调 的装饰效果具有了实用性与观赏性。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明·镂空兰花花篮
明·调梅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明·饮中八仙图
明·瓶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明 · 咏 梅 图
明 · 厅 堂 瓶 花
明 · 蕉 荫 结 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明·厅堂插花

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

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

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希望能帮到你。

1、秦汉的起步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花卉进入文化领域,以花传情,以花言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楚国的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佛教插花也随之传入,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

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

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

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

《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

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

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

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

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

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

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

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

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

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

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

2、隋唐兴旺期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艺术在宫廷中甚是流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五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5)明代的完善期(1368-1644) 明代的完善期( ) • 瓶花成为主流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 插花风格:隆盛理念花、清雅的文人花
隆盛理念花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美的象征表现人格、 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 现中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如意、灵芝、松、 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初(十五世紀)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 山茶、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 花器:銅尊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 花器: 花器:銅卣 花型: 花型:隆盛理念花 吊花五代時已流行,本 件有宋式小品隆盛理念 花 遺 意, 花 僅 三 朵 , 大 花在右,小花兩朵插 左 , 使 具 平 衡 感 ,以 打 破提梁的板刻生硬趣 味。中間綠葉數片漸層 中 上 ,逾 於 梁 上 , 構 成 虛密有致的空間,與有 力 的 提 梁 形 成 巧妙 的 對 比,梁上吊繩下垂,花 器虛懸,極富輕盈之 趣。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插花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

在古代封建社会,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主要流行于宫廷、官府和文人雅士之间。

插花作品多以自然花卉为主,追求简约、高雅、清新的风格。

2. 近代插花艺术:清朝末年,插花艺术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民国时期,插花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当时,插花艺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宾馆、餐厅等场合,人们开始追求插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现代插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插花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

4. 当代插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多次创新和变革。

当代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卉装饰】插花艺术历史

【花卉装饰】插花艺术历史

❖ (二)西方插花艺术发展史 ❖ 1、萌芽阶段: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时代 ❖ 2、中世纪以前的欧洲 ❖ 3、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 ❖ 4、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 ❖ 5、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
❖ “行”介于“真”和“草”之间,表达舒畅 的美感。

生花的特点
❖ 是用较少的花材、优美的线条、精致的花器来 表现花材的自然美和色彩美。生花作品一般使 用线条秀美的自然枝条插作而成,很少使用配 件或人为任意扭曲线条。
生花正风体
生花新风体
(3)盛花
❖ 由19世纪末小原云心创建,特点是用水盆 表现写景插花并体现色彩美。盛花按三主枝 的角度不同可分为直立型盛花、倾斜型盛花、 下垂型盛
❖ 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
2、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公元220年—581年)
❖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子懋“七节岁时, 母“看节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时,请僧行 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 其茎,欲华不萎”是这最早的容器插花水养 的文字记载.
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
❖ 为插花艺术复兴,繁荣, 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 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体 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 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 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 图严谨,寓意深邃 。如 《十全厅堂瓶花》
❖ 中期插花追求简洁 清新,色彩淡雅, 疏枝散点,朴实生 动,不喜豪华富贵, 常用如意、灵芝、 珊瑚等装点插花
❖ 《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武 帝为感,梦见优昙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 以铜为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永不 凋谢,为我国最早的人造花.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公元581-960年)

插花发展史2 PPT课件

插花发展史2 PPT课件

•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先后成立插花艺 术研究会。
• 1987年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专辟插花馆 。 • 1989年第二届全国花卉博览会,进行第一次插花评
奖。
• 1990年5月在北京中国插花花艺协会成立,同时举 办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 1990年9月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全国插花展览 。 • 1992年11月在广州举办第三届全国插花展览 • 1993年4月北京,第三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有插花
• 14世纪(1358-1408),足利义满将军(当时是 武士封建主专政,将军拥有实权),爱慕中国文 物,特举办“花御会”,即所谓插花比赛,后来 反复仿效中国的七夕供陈之俗,而有“七瓶花 赛”。普遍采用中国花瓶,开创了插花艺术之端 绪。
• 由于贵族们的喜爱,寺庙的僧侣开始进入武士家 院,应主人要求而插花。由此,供花的形式渐变 为观赏的形式。
时期,赏花插花的习俗虽仍沿袭唐代, 但不象唐代那样富丽堂皇。 • 宋人多喜爱梅花,讲求高雅韵致,以清 雅素淡为美,从而使插花艺术进入精雅 期,走上更高的台阶。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
• 继五代占景 盘后,又有 三十一孔磁 花盆、六孔 花瓶等。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
•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 的插花花型。
• 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风 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
• 20世纪后,吸收了西方文化才逐渐脱离 中国的影响。
1、15世纪前僧侣中流传的供花
• 15世纪以前,日本插花主要是佛教寺庙内,僧侣中 流传的佛前供花。
• 相传6世纪时,日皇派遣使者小野妹子前来中国, 考察当时隋朝的佛教,看到中国佛教礼仪中有祭坛 供花,印象极深,于是回国后,特别向日皇报告插 花之事,并和日皇一起研究插花,学中国以花祭拜。 后辞官削发为僧,法号“专务”,住到日本京都一 座著名的法寺内。那里有一六角堂,堂旁有一池塘, 他就在池畔筑起厢坊,隐居于此,故名“池坊”。 自此他专心研究插花,世代相传,为日本插花的始 源。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史ppt课件

第二章 插花艺术发展史ppt课件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隋唐时代(581-907年),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盛时 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 术也进入了黄金时代。爱花之风盛极一时。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定为 “华朝”,即百花的生日,常举行大规模的盛会。 牡丹处于国花地位。人们竞相买花、赏花成为时尚。白居易 《买花》:帝城春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浅浅五束素。……家家习 为常,人人迷不悟。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华。 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幄(障风)、金错刀(剪断)、甘泉 (浸)、玉缸(贮)、雕纹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肴(欣 赏)、新诗(咏)。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政局动荡,文人雅士多避乱隐居。 民间插花风格有很大转变。突破唐代讲求庄重和排场的旧风,不拘 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更加广 泛,出现了吊挂、壁挂形式。郭江洲还发明了占景盘。
据考古发现,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 圆盆,过去人们对插花意识淡薄,曾认为是盆景,但现在看来,甚 似插花。这和北周时庚信的一首杏花诗极其相似。诗曰:“春色方 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前,好折待宾客,金盘 衬红琼”。西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荡江湖,寄情花草,与山 水花草为友,他们不仅赏花,还有探花、采花的逍遥游。东汉张衡 的《归田赋》上说:“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 荣……于焉消遥、聊以娱情”。东晋的陶渊明有诗:“秋菊有佳色, 损露掇其英,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采花、折枝的兴致历久 不衰,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尘世难逢开口 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等,正因中国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国的 插花艺术既具自然写真的风格又具浓郁的文人气息,融诗、书、画、 花于一体,不拘一格,谦洒自如。这是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符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日本插花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也渗透着不 少这种特色。此外,中国人很早就研究延长切花花材寿命的方法, 对花枝插置的布局,与花器和周围环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 插花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专学。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 的《瓶花谱》,还有罗虬的《花九锡》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 都可说是最早的插花专著。所以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
(2)发展期(14-—19世纪)14世纪日本贵族流行插花比赛 ,由于池坊专庆的插花水平最高,因此产生池坊流。19世纪 形成立花、生花、盛花的插法,出现小原流。出现了“花道 ”一词。
(3)第二次插花高潮期(20世纪)1926年创立了草月流, 1953年河原氏受美国的邀请,首度将日本的插花介绍到国外 。1956年创办“国际花会”,分会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_图文.ppt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源自佛教供花 • 源自民间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源自古埃及 • 源自中国
第一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东方插花发展简史 1、中国插花发展史 (1)先秦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
。 (2)汉魏南北朝(220-581)的初级阶段,出
文人花则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 机能的花木为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形式多变,高洁 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美感 ,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明代(十五世紀)廳堂中立型堂 花
花材:梅、松、柏、山茶、蘭、 水仙、靈芝、天竺、柿子、如意
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 宾寄情。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 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 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插花特点:
• 讲究花器与道具 • 花材择配审慎 •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 赏花方式独特
花器:銅壼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為明代初期形成之新 理念花代表作。花材多達 十種 , 有 十 全 之 意 。 重 心 在以瓶高為半徑所繪半圓 中 , 俯仰 有 致 , 剛 矛 並 濟 ,繁而不亂;其上以梅幹 引 向 高 遠的空 間 , 白 花 點 點 , 虛 實相 映 , 至 為 隆 重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内容: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

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

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

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

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

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图1)。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

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引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图2)。

(2)佛教是在公元前206-8年的西汉时期或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才传入我国的,比周初和春秋战国时期要晚1 000年左右的时间。

由此确信中国插花起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非佛前供花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中国插花按广义概念(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计算至少有3 000余年历史。

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中插制)计算也有近2 000年历史。

中国插花在此漫长岁月中,历经坎坷,几度兴衰,但是最终仍伴随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延绵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可谓生命力强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公元11-3世纪)——广义概念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踏青戏游,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时,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带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第一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一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右图引自王莲英、 秦魁杰编著《中国 传统插花艺术》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 政局动荡,文人雅士多 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 格有很大转变。突破唐 代讲求庄重和排场的旧 风,不拘一格,就地取 材,名花佳卉、山花野 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 更加广泛,出现了吊挂、 壁挂形式。郭江洲还发 明了占景盘。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
• 继五代占景 盘后,又有 三十一孔磁 花盆、六孔 花瓶等
• • 右图引自王莲英、 秦魁杰编著《中 国传统插花艺术》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照片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以花拟人,特种花德 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
•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 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柏、竹、 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 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人格, 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
• • 右图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 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理念花 仍继宋代插花之重理性意念,以花自然 美的象征表现人格、哲理等,内容重于形式,花 材也以梅、松等为主,以其枝条曲折迂回表现中 国书法的线条美,下则配以茶、兰、水仙、柿子、
如意、灵芝、松、柏等等。如用十种花就称十全。
隆盛典丽,是宫廷和民间岁朝时节庆贺的厅堂插
第五节 插花艺术现状
(一)插花的形式与风格 自由、豪放、活泼、多姿 (二)插花的应用范围更广 室内摆设、人体服饰、商店橱窗、广告 宣传、送礼佳品 (三)插花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四)国际插花交流活动 国际花会、世界花会、美国花艺设计师 协会、国际花商协会
1、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是什么? 2、插花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
• 河北望都东 汉(公元 25-220年) 墓道壁画中, 绘有一圆盆 中插六枝红 花图案。
• • • 右图引自王莲英、 秦魁杰著《中国 传统插花艺术》

插花历史 六朝以前及六朝时期

插花历史 六朝以前及六朝时期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从六朝之前的萌芽期至六朝初始期)第一节、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一、发源地东西方二元起源观点:西方源于古埃及,东方各国源于中国或印度。

(一)西方插花艺术发源地——古埃及例证:1、睡莲瓶花图案: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法老尼哈桑的墓壁上绘有睡莲瓶花图案。

(图1)2、五口插花花器:公园前2400年至1800年间的陪葬品。

(图2)古埃及对西亚和欧洲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建筑和艺术上都表现有与金字塔的巨大、永恒、对称、均匀风格的一致性。

这与西方古典插花艺术的特点和风格也极其相似,由此也证实,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二)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中国印度东方式插花艺术发源地的观点论据极少,影响力甚微。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理由:1、彩陶艺术的创造:中华文明初始发展的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7500年至4000年间)有彩陶艺术,彩陶上有各种花纹。

(图3)2、《诗经》《楚辞》中的记述: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先民生活中就有了原始插花表现形式的广泛应用,如礼宾或祭祀用的花束,头花,襟花,花船,花车,花船等。

这些记载早于东方其它国家,发生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

二、原始表现形式插花艺术最初表现形式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日本、韩国及我国部分学者持有此观点。

引证:1、《南史﹒晋安王子懋[mào]传》中“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认为这是关于中国插花最早的文字记载。

2、韩国朴善良著文《韩国的插花艺术》(《台湾园艺》152期)中写道“插花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传入韩国,由韩国入日本的……”文中无引证,但众所周知。

3、中日史书有记载,日本插花源于佛教供花。

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日本遣唐使者小野妹子先后三次学习唐代的礼仪,包括佛前供花、花器、祭坛、器皿等,并不断引入日本,促进祭坛插花的兴起。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

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中国传统插花发展简史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战国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初级发展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

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

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

”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

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

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

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7年4月上海,第四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每单位参赛插花作品6件 •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专设插花大赛,中外4国,600多件作品 参赛 • 2002年国庆期间,天津,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大赛 • 2002年9月29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 》,插花第一次成为国家承认的工种 • 2004年8月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举办首届插花员教师资格培训班 • 2004年9月,深圳,第五届中国国际园艺花卉博览会,展出插花作品 300余件
• 17-18世纪,随航海事业发展及战争、贸易往来,各地花 材得以广泛交流,促进了园艺的发展。 • 大量园艺书籍出版,促进了园艺与插花知识的传播。顺应 服装装饰需要,胸花应运而生。 • 19-20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为英国昌盛时期,花卉中 心移至英国,铁丝使用很普遍,西方插花逐渐系统化、理 论化。
地方性插花展览更是频繁。天津,三届大赛。上海,每两年一届 “花之韵”插花大赛。云南2004年11月举办首届大学生插花艺术 大赛。 插花论著颇丰 各种插花艺术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国外交流也日益频繁 2005年1月,《中国插花花艺》杂志创刊出版
第三部分、日本插花艺术简史
• 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最初在唐代由佛前供花随佛教一起 传入日本。由使者小野妹子传入,并由此创立日本第一个 插花流派“池坊流”。其后插花在僧侣中流行。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 隋唐时代(581-907年),是中国插花艺术发 展史上的兴盛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 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术也进入 了黄金时代。
• 爱花之风盛极一时。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定位 “华朝”,即百花的生日,常举行大规模的 盛会。 • 牡丹处于国花地位。人们竞相买花、赏花成 为时尚。白居易《买花》:帝城春色暮,喧 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 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浅浅五 束素。……家家习为常,人人迷不悟。
(二)源自民间风俗
• 是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 • 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使用器皿的手持花 和佩戴花。远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民间就 有用花祭祀和赠花的风俗。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一)源自古埃及 • 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古埃 及人认为睡莲是幸福和神圣的象 征,故在法老墓中有瓶插睡莲的 壁画。是迄今被发现的人类最早、 最原始的插花作品。 • • 右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 艺术基础》
• •
《诗经.郑风.秦洧(wei)》:维士与女,伊其相谑(xue), 赠之以芍药。说的是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达爱情。 《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即采摘兰花佩带在身上。
二、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约公元前200-公元500多年间。插花形式除秉花、
佩花、花束外,出现了用盘盛果或花的形式,还 有用器皿盛水养花的记载,花枝插置也略有安排
提倡“茗赏”,格调高雅。
• • • • • • • 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 有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 张谦德(1577-1643年)的《瓶花谱》 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 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位置》 何仙郎的《花案》 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
六、清代的衰微期
• 公元1644-1911年,清代初期和中期,花市仍十分兴 旺,对花的鉴赏不逊于明代,插花技艺也有很大提 高。但后期日渐沉沦。
• 花市兴盛,并具有现代商业形式的“花券”流行 对花品 评既有理智的判断,也有神格化的癖求。 • 张潮:赏梅令人高,赏兰令人幽,蕉与竹令人韵……。 • 插花技艺大有提高,开现代插花之先河。 • 沈复提出“起把宜紧”、“瓶口宜清”两个技巧诀窍。 • 并自创了最早的“剑山”。
写景花和谐音造型花流行
七、20世纪80年代的复苏和发展
对梅花的论述:林逋(967-1028年)的“疏影横 斜”、“暗香浮动”; 范成大(1126-1193)的“梅以韵胜,以格高,古
以横、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为贵”
周顿颐的《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017/2/18
民间好尚,插花进入社交礼仪活动
• 14世纪,插花步入宫廷、武士、贵族之家。并由供花变为 赏花 15-16世纪,是日本插花大发展时期。出现生花、投 入花、盛花、自由花等花型。并产生众多流派 第一、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插花出现两次低潮 • 二战后日本插花逐步走向世界
第四部分、欧美各国插花艺术简史
• 西方式插花源自古埃及。 • 其后,由埃及首先传至希腊、罗马,进而传至荷兰、比利时、丹麦、 英国、法国。 • • 14—16世纪文艺复兴后,插花艺术摆脱宗教束缚,插花类型多样化, 瓶花、花束、花篮、果盘等成为室内陈设和社交活动的常用品。 • 并初步形成几何型大堆头式风格。
•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清末的萧条,有沉寂了几 十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 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才得以复苏并迅速发展 起来。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先后成立插花艺术研究会 1987年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专辟插花馆 1989年第二届全国花卉博览会,进行第一次插花评奖 1990年5月在 北京中国插花花艺协会成立,同时举办首届全国插花花艺展览 1990年9月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全国插花展览 1992年11月在广州举办第三届全国插花展览 1993年4月北京,第三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有插花展览与评奖 1994年9月云南,第四届全国插花艺术展览
本讲结束
荷兰花卉发展自15世纪开始,今天,荷兰的切花生产位于 世界领先地位,插花技艺也很有声望。 美国开国之初称殖民地时代,当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圆 形花式,故美国称其为殖民地型。 后来吸收了东方的线条设计,使花型更趋完美。 美国人巧妙地配合商业化的需要,开发了各种新型花式的 设计、礼品设计等,使花艺设计受到世界的重视。
河北望都东汉(公元25-220年)墓道壁画中,绘有一圆盆中插六枝红花 图案。
图引自王莲英、秦魁杰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 公元5世纪的《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年七岁时,……有 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 是已知历史遗存中关于容器插花水养的最早文字记载。 • 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北周诗人庚信(513-581年)的《杏花》:春色方盈野, 枝枝绽翠英。……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2/18/2017
•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格,排场豪华。 • 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幄(障风)、金错刀(剪 断)、甘泉(浸)、玉缸(贮)、雕纹台座(安置)、画 图、翻曲、美肴(欣赏)、新诗(咏)。是指插牡丹时的 九个程序。
唐代有人造绢花应用
•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背景照片引自王莲英、秦魁杰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第一部分、插花艺术的起源 •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 (一)源自佛教供花 • 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南史》中关于晋安王子懋的故事:“年 七岁时,……请僧布道,有献莲华供佛者, 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 萎。……”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 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证
(二)源自中国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日本插花由中国传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赠花枝的风俗。 中 国古代文人墨客,多寄情花草,由此形成东方插花 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一、先秦的原始阶段 • 约公元前200多年,周初至春秋中期。中国已有用花 祭祀、借花传情和插化妆室仪容的习俗。插花形式有 秉花、佩花、花束等,形式简单,无加工。
图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著《中国传统插花 艺术》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 政局动荡,文人雅士多 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 格有很大转变。突破唐 代讲求庄重和排场的旧 风,不拘一格,就地取 材,名花佳卉、山花野 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 更加广泛,出现了吊挂、 壁挂形式。郭江洲还发 明了占景盘。
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
•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 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 花。 • 吴自牧《梦梁录》:今杭城茶肆亦如 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2/18/2017
图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烧香 、点 茶、 挂画 、插 花称 为“ 四艺 ”, 为宋 时流 行的 民间 社交 礼仪 规范
元代出现“心象花”和“自由花”形式
• 心象花 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为内容, 而从个人的感性出发,追求借花传情, 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常利用花材 的寓意和谐音表达主题。
元人所绘心象花“平安连年”,荷叶上置一花瓣,有孤凄寒意之感
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
元代吊篮式自由插花
五、明代的完善期
右图引自王莲英、秦 魁杰编著《中国传统 插花艺术》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照片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著《中国传统插 花艺术》
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
•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 花型。多以松、柏、竹、兰、梅、桂等素 雅的花材为主,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 人格,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
有许多论及花材的著作问世
• 公元1368-1644年。明代是中国插花艺术 复兴、昌盛和成熟的阶段。在技艺上、理 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系统的体系。
瓶花为主流花形, 并有厅堂花与书斋 花之分。厅堂花多 为隆胜的理念花。 如十全瓶花,用十 种花材,象征十全 十美。
• 明代中期,文人花盛行, 形成中国插花特有风格 。 右图作品以梅、松、山 茶、水仙、灵芝为花材, 不重色彩,而以枝干造 型为主,格高韵胜,属 文人插花。
四、宋元的精雅期 • 公元960-1368年。宋代是中国又一次从封 建割据到统一的时期,赏花插花的习俗虽 仍沿袭唐代,但不象唐代那样富丽堂皇。 宋人多喜爱梅花,讲求高雅韵致,以清雅 素淡为美,从而使插花艺术进入精雅期, 走上更高的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