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插花艺术发展史

插花艺术发展史
具有悠久历史。古埃及金字塔内,法老与干燥的花瓣共室同眠。在公元 1400年前的一幅壁画里,可见一俯身在陶器上作画的工匠背后有插花造 型图案。
• 2、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插花艺术主 题丰富,类型繁多,有瓶花、篮花、花束等,出 现了金字塔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对称插花作品。
• 3、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出现不对称插花。在西式花艺 中把以半球形为轮廓采用复杂、华丽的表现手法的插花,称之 为“巴洛克式风格”。它表现为丰满、色艳的半球形。巴洛克 式风格――富丽堂皇的。 • 4、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S形线条为C形线条代替,作品精 细。在西式插花中把不大对称,曲线可以自由伸展,强调柔和光洁、纤
2、日本插花发展史
• 起源与哲理
• 日本插花是东方插花主流之一,也是现代东方式插花的代表。 日本插花起源中国,最初由隋唐时期随佛教中佛前供花传入日 本,并依据我国国画原理将它形式化,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 演变成日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花道。日本 插花是日本花道的表现,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它把东方的 文化教义融入插花技艺之中,以一种尊敬的心、虔诚的态度, 并从中寻求一种哲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花道训 练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用花枝叶创造新的形式,这种形式 不仅是插花者稳步发展精神世界的标志,还具体表现了其感受 这些花草枝叶的美的印象。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的变迁、时间 和变化进行冥思的一种形式。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与生老病死 的自然周期的紧密联系,使花道具备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
插花中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法国洛可可风格:主要是装饰风格
第二节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一、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插花崇尚自然,以线条造型为主, 追求线条美,朴实秀雅,意境深邃。 1.重视意境和思想内涵的表达。 2.以线条造型为主。 3.构图上崇尚自然,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 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花材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深刻思想,表达作者精 神境界。 5.色彩上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简洁清 新。 6.表现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 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 7.使用鲜花不求繁多,只需几枝便能起画龙点睛的效果。

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

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

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传统插花的历史历程是怎样的,希望能帮到你。

1、秦汉的起步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花卉进入文化领域,以花传情,以花言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楚国的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佛教插花也随之传入,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

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

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

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

《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

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

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

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

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

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

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

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

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

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

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

2、隋唐兴旺期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艺术在宫廷中甚是流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六朝以前,萌芽;(2)六朝“佛花”;(3)五代、唐,“宫廷花”;(4)宋,“理念花”;(5)元,“自由花”;(6)明,“文人花”;(7)清,“写景花”;(8)清后,衰败阶段。

2、三大主枝构图原理花器单位:L=H+D=花器总长名称功能长度植物类别第一主枝主体,骨架作用 1.5到2倍L 木本第二主枝协调第一主枝 2/3第一主枝木本第三主枝稳定,均衡 2/3第二主枝草本丛枝烘托整体草本3、插花技法的类型:(1)脱衣换锦法(2)虚枝实叶法(3)丛枝法4、插花艺术的作用:(1)装饰美化(2)调节小气候(3)陶冶情操(4)生产主义5、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凡是利用切花进行造型,以达到装饰效果的花卉艺术创作,皆可称为插花艺术。

6、插花艺术的特点:(1)时间性强(2)随意性强(3)装饰性强(4)独具自然姿色7、中国明朝著名文人袁宏道的《瓶史》,为日本文人花的逐渐兴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8、日本插花的主要形式:立花、生花、盛花、投入花、自由花等。

9、东、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东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自然(2)讲究诗情画意(3)注重个体的线条美(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5)花材人格化(6)注重季节特色(7)注重作品与环境的统一2)西方插花的主要风格和特色:(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2)注重花材的色彩美(3)构图形式为规则的几何形状(4)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5)通过外表形式体现作品主题10、按花材的性质将插花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11、剑山:花插,是盆和盘等浅口插花容器的主要固定和支撑工具12、花材的类型:(1)按花材的形状分为:线状花材、团状花材、散状花材、特殊状花材(2)按花性质分为:A、干燥花材:鲜花干制方法a、自然干燥法b、常温压制法c、冷冻干燥法d、干燥剂包埋法等B、人造花材(3)按花材在构图中的作用分为:骨架花、主体花、焦点花、填充花13、花材保养技术:保持水质清洁、水中剪切、切口灼烧法、切口浸烫法、扩大切口法、萎蔫花材深水抢救、使用花材保鲜剂、灌水注水法14、花材的固定技术:浅盘、阔口容器和花篮常用花泥或剑山固定;(1)花泥固定:插花造型创作中常用手法(2)剑山固定:用剑山插花,必须向容器中加入水,水位要高过剑山针座(3)瓶口支架固定:高瓶插花,不能使用剑山,花材固定主要依靠瓶壁和瓶底的支撑A、瓶口割小法 B、丁字形固定法C、枝接法 D、弯枝固定法 E、铁丝网固定法15、插花造型的五大原则:(1)统一原则: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的统一(2)调和原则:色彩、形态、质感、花材性质的调和(3)均衡原则:平衡稳定(4)韵律原则:层次、疏密、重复(5)比例原则:花形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环境因素,黄金分割点(三主枝机构8:5:3或者7:5:3)16、插花造型六法:1)层参错落2)疏密有致3)虚实结合(4)仰俯呼应(5)上轻下重(6)上散下聚17、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也叫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色彩的鲜艳程度)18、盘插直立型的基本构造:第一主枝直立插在花器的左后方,第二主枝插在第一主枝的左前方,向前倾斜50到60度,第三主枝在第一主枝的右前方,向前倾斜45到50度,要点;第一主枝必须直立,第二、三主枝初向前向后倾斜不同的角度外,应略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这是盛花中的基本形式。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1. 古代插花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插花艺术。

在古代封建社会,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主要流行于宫廷、官府和文人雅士之间。

插花作品多以自然花卉为主,追求简约、高雅、清新的风格。

2. 近代插花艺术:清朝末年,插花艺术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民国时期,插花艺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当时,插花艺术广泛应用于园林、宾馆、餐厅等场合,人们开始追求插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现代插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插花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艺术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品。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

4. 当代插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多次创新和变革。

当代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现代插花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追求自然、简约、精美的风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卉装饰】插花艺术历史

【花卉装饰】插花艺术历史

❖ (二)西方插花艺术发展史 ❖ 1、萌芽阶段: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时代 ❖ 2、中世纪以前的欧洲 ❖ 3、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 ❖ 4、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 ❖ 5、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
❖ “行”介于“真”和“草”之间,表达舒畅 的美感。

生花的特点
❖ 是用较少的花材、优美的线条、精致的花器来 表现花材的自然美和色彩美。生花作品一般使 用线条秀美的自然枝条插作而成,很少使用配 件或人为任意扭曲线条。
生花正风体
生花新风体
(3)盛花
❖ 由19世纪末小原云心创建,特点是用水盆 表现写景插花并体现色彩美。盛花按三主枝 的角度不同可分为直立型盛花、倾斜型盛花、 下垂型盛
❖ 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
2、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公元220年—581年)
❖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子懋“七节岁时, 母“看节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时,请僧行 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 其茎,欲华不萎”是这最早的容器插花水养 的文字记载.
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
❖ 为插花艺术复兴,繁荣, 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 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体 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 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 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 图严谨,寓意深邃 。如 《十全厅堂瓶花》
❖ 中期插花追求简洁 清新,色彩淡雅, 疏枝散点,朴实生 动,不喜豪华富贵, 常用如意、灵芝、 珊瑚等装点插花
❖ 《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武 帝为感,梦见优昙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 以铜为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永不 凋谢,为我国最早的人造花.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公元581-960年)

中国插花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的历史发展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插花的历史起源

插花的历史起源

• 构图严谨、注重比例,讲究美学法则 • 花枝布局讲究章法
• 艺术品味升华,更专注于插花本身的风韵纯真 • 插花著作多,论述全面,为历代之冠
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张谦德(15771643年)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 赏》,文震亨的《长物志.清斋位置》,何仙郎的《花 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
明初(十五世紀)隆盛型新理念 花 花材:各色牡丹 花材:松、竹、梅、柏、山茶、 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 花器:銅尊 花型:隆盛理念花 本件隆盛型中立花比例高 大,勝於前者,結體相近 而為 繁 重 有 力 。 花 材 全 體 以劍蘭為心,枝葉向四方 引 散 ,全 體 密 而 不 亂 , 變 化多端;花色分佈或紅綠 相 間 , 或 黑白 對 比 , 枝 葉 仰俯有致,剛柔並濟,虛 實 雜 處 , 各 盡 其態 , 其 上 梅花繁星點點,堂皇極至 , 構 思 與 插 作 均 可 謂無 懈 可極,誠東方插花藝術之 極品。
• 六月荷花:据说为西施曾 在苏州锦帆泾留下采莲的 故迹。
• 八月桂花: 为西晋荆州史 石崇的爱妻绿珠,她善吹 笛而貌美。赵王司马伦的 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 致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 堕楼殉情。人们以桂花之 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 花花神。
• 七月玉簪花:据说是汉武 帝宠幸的李夫人,因为她 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 旁。
第一章 插花艺术概述
花 想
插花艺术概述
• 花是大自然中至精至美的 化身,即使是一片绿叶, 一个花蕾,也能让眼目为 之一舒,心灵为之一动, 自然之花草具有一股逢勃 的生气,也诠释着生命的 瑰丽。爱生命,于是爱花, 爱花至深,想着把它留在 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便 有了插花
第二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内容: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

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

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

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

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

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图1)。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

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引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这是描述用芬芳的花草装饰屋栋、门楣和门庭,期盼和等待心上人到来的情景(图2)。

(2)佛教是在公元前206-8年的西汉时期或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才传入我国的,比周初和春秋战国时期要晚1 000年左右的时间。

由此确信中国插花起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非佛前供花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2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中国插花按广义概念(包括容器和非容器插制)计算至少有3 000余年历史。

按狭义概念(仅指容器中插制)计算也有近2 000年历史。

中国插花在此漫长岁月中,历经坎坷,几度兴衰,但是最终仍伴随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延绵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可谓生命力强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原始萌芽阶段(先秦时期,公元11-3世纪)——广义概念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每逢节庆之日,或踏青戏游,串亲访友以及举办祭祀活动时,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带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集把成束地摆放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用来装扮自身载歌载舞,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3东方式插花艺术

3东方式插花艺术

花绘画作品中,仍可找到她的足迹,从中我们可领略到东方 式插花艺术高超的技艺和辉煌的成就。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宏
扬东方式插花,以下从分类的角度来分析、认识与理解东方 式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主要类别
• 从不同的社会阶层分 • 宫廷插花 • 民间插花 • 人文插花 • 寺庙插花
宫廷插花
• 体量较大、色彩艳丽;结构丰硕、枝叶繁茂。以显示达官之 显贵,财源之富足。
“圣”洁之尊
• 艺术是神圣的,艺术创作亦是神圣的,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 圣的,以一种崇高的心情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
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 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的艺术境 界。
东方式插花的分类
• 东方式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人类的文化历史进 程中留了浩如烟海的插花艺术作品。仅从我国古代留下的插
器中央。
倾斜型
• 倾斜型将主要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弯曲或倾斜生 长的枝条,表现其生动活泼、富有动态的美感。宜平视观赏。总体轮 廓应呈倾斜的长方形,即横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显示出倾斜之美。
下垂型
• 下垂型将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 枝柔韧易弯曲的植物,表现其修长飘逸、弯曲流畅的线条美,画面生 动而富装饰性。一般陈设在高处或几架上,仰视观赏为宜。总体轮廓 应呈下斜的长方形,瓶口上部不宜插得太高。
人文之“善”
•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 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 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让花卉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美丽使 者。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和谐的氛围,以借花 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予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 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对花卉充满了热爱和崇敬,插花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

最早的插花艺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

在古代宫廷中,插花被视为一种贵族生活的象征,是宫廷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插花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宫廷贵族们注重花卉的品种、色彩和造型的搭配,以及插花的摆放方式。

在插花的过程中,人们注重花卉的形态美和色彩美的表现,力求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艺术逐渐走出宫廷,进入了寺庙和民间。

在寺庙中,插花被用来布置佛堂和室内空间,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

而在民间,插花则成为一种装饰和烘托节日氛围的手段。

人们通过插花来装点房屋、摆放祭品,以及丰富日常生活的美感。

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开始有了更加丰富的发展。

在宋代的《花谱》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花卉的名称、特点和用途,为插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宋代的插花作品中,人们开始注重花卉的姿态和造型的表现,力求使插花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和有层次感。

明清时期,插花艺术进一步发展。

在明代,插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人们开始研究插花的技巧和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插花艺术体系。

同时,插花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书法、绘画等,使插花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插花艺术的引入,中国插花艺术也开始接受外来的艺术风格和观念的影响。

中国插花师们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插花技巧和理论,并将其融入到中国插花艺术中。

这使得中国插花艺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风貌。

如今,中国插花艺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门类,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插花师们不断创新和探索,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加富有艺术性和创意性的插花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宫廷到寺庙民间,再到近代的创新和开放,中国插花艺术不断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和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插花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并在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达到了顶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插花并不仅
仅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涉及到生态、文化、人文等方面。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南派和北派。

南派以江南花鸟画为代表,常常
表现出清新、秀雅、小巧玲珑的风格;北派则以宫廷文化为主,风格大气雄伟,豪放
不羁。

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体系可以从审美、材料、造型、技法、空间和思想意蕴等六个方
面来进行解析。

具体来说,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追求自然、大雅、简约、清新的美感;材料则主要使用花卉、枝叶、藤络、水草、石头等自然材料;造型上讲究形态奇特、装饰性强、讲究空间感;技法则包括插法、剪法、摆法等等;空间上注重意境抒发、情感表现和动静结合;思想意蕴则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平和、保留余地、以养
生为主等诸多层面。

总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其中内涵丰富,价值不凡,值得深入学习与探索。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插花艺术起源于何时?是如何发展的?据现有资料考证,中国插花艺术至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插花有过昌盛发达时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插花艺苑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追溯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原始启蒙期(先秦时期)、初级发展期(汉、魏及南北朝)、兴盛期(隋、唐、五代)、全盛期(宋代)、缓慢发展期(元代)、成熟完善期(明代至清中期)、衰微期(清代后期)至复苏发展期(改革开放后)八个时期。

(1)原始启蒙期(先秦公元前11〜前3世纪)此时期,先祖已有了原始插花制作的意念,并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

先民们将折枝花插在头上(头花)、佩戴在胸前(胸花),系于腰间或把成束的花摆放在神座前或悬挂于屋梁、船头、木车等上面,或用来装扮自身,或美化环境,或传情抒怀,寄托心曲。

这些情况在《诗经》、《楚辞》中有大量的记载。

(2)初级发展期(汉、魏及南北朝公元前206-581年)在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25〜220年)墓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立着六枝小红花,甚似折枝花插在陶盆中,圆盆置于方形几架之上,当为中国插花艺术产生的初期形式。

南北朝时期,容器水养插花正式见于史籍中。

文人雅士积极参与插花,极大地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为形成独具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3)兴盛期(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在这一时期,插花在此期间已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并得到广泛普及,形成融生活、教化为一体的艺术学科。

这一时期插花已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瓶、盘、篮、缸、筒、碗六大容器插花形式齐备,不同阶层的插花形式渐成定式,各具特色,理论著作首次问世。

在这一时期,举国上下普遍出现了以花为友、寄情花木、陶冶情操的盛况。

无论民间、寺庙或宫廷,皆盛行插花,尤以寺庙供养插花为盛,每次插千余枝,十分壮观。

插花形式不仅有瓶插、盘插,还有吊挂插花以及专门供花朵硕大的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缸插。

中国插花的含义以及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的含义以及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的含义以及历史发展我国作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传统插花艺术却几近断流。

由于国人对传统插花艺术缺乏了解、专业研究人员的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以及深入资源普查、挖掘难度大等原因,使得传统插花艺术还未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之中。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插花的含义以及历史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插花是什么中国插花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它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与西方插花相比,中国传统插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注重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以及作品环境的统一;兼顾中国人的独特赏花方式,分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和茗赏等。

中国插花的简介中国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

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

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

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运亨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竹,是虚心和忠诚的象征;松,是威严与长寿的象征等等。

另外,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组合一起,或根据它们的习性、或按照它们的名称的谐音,赋予一定的寓意。

中国传统式插花小史

中国传统式插花小史

中国传统式插花小史中国插花艺术始于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是东方插花艺术的源头和杰出代表,其重形尚义的核心理念,讲究自然美,线条美,意境美和整体美的艺术特征,使之在世界插花艺术殿堂中独树一帜,风采卓绝。

2008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株奇葩,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开启了传统插花艺术传承复兴的新篇章。

在2009年第七届和2013年第八届花博会上,中国传统插花大放异彩,吸引了中国花艺人的众多目光。

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一场以中国传统插花为主题的专题展演,掀起了一股浓郁的中国风。

中国传统插花讲求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其最高宗旨。

其自然美体现在依照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来创作,在创作中力求不露人工痕迹;花材排布要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此外,中国传统插花注重线条美,善用曲折的线条来体现悠远的意境。

中国传统插花按照容器类型可以分:缸花、碗花、瓶花、筒花、盘花和篮花。

作品的制作都应该遵循用花材来表现主题,又与容器和环境相适合的原则,忌喧宾夺主。

这点也是中国插花与西方花艺的显著差异,西方花艺注重构架,不隐瞒器材的本身的属性,往往出现花材被沦为配角的情况。

中国传统插花按照作品形式又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水平式和下垂式。

第一主枝的倾斜角度通常决定作品的形式,每一个形式的作品在插制时都对花材的比例和角度有不同的要求,这也是传统插花的突出特点之一。

一、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传统插花起源远流长,它的根源是民间生活习俗,大致时间在公元前11—3世纪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

有《诗经》、《楚辞》为证。

《诗经—溱洧篇》“溱与洧, 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意为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诗经—东门之枌》“视尔如荍, 贻我握椒”,荍即锦葵花, 椒即一种香草。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第一节插花艺术的起源关于插花艺术的起源,目前有几种说法,并不统一,是个有待继续查证和探讨的问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插花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它的创作和欣赏都属即时性的,在摄影和录像等技术发明之前,只是短暂的艺术表现,所以传世作品极少,对其始源的考证,只能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或各类史料只言片语的记载,加之过去极少有人进行考证,故今天要得出确切的结论是有困难的。

这里只把几种有关起源的论说做一简介,以供参考。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一)源自佛教供花这是目前较流行的说法。

根据有两点,一是来自日本插花界的观点,二是从佛经中论证。

1.日本插花界观点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经过供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这一历程发展成今日的插花。

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许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学习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广之,流传着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论说。

2.从史书和佛经引证目前许多书籍都引用《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认为是最早的记载。

《南史》的南朝齐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王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竞斋不萎。

’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

”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征。

另外,佛经中也确有供花的条文。

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的记载。

花供养是佛教六种供养(鲜花、涂香、水、烧香、饭具、灯明)中的第一位,可见佛教供花的确是非常注重的。

(二)源自民间风俗是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

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是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

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沟通,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可驱魔祛邪,得以平安。

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装饰,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

中国插花简史:从先秦到近现代

中国插花简史:从先秦到近现代

中国插花简史:从先秦到近现代插花是一种文化。

中国古代插花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观念、艺术手法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元代钱选吊篮式自由花起于先秦:花,思念先秦时代中国民间就有男女互赠花束以表达思念的风尚。

《诗经》中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南史》中也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这里记述的是公元5世纪的事。

稍后有庾信的杏花诗:“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可见,此时插花已不仅仅用于佛前供侍。

兴于唐:佛前供花至唐朝,花艺也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插花已深植于民众日常生活,举国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之风。

史料《清异录》中最早记载了当时插花展览的盛况。

与此同时,佛教盛行,佛前供花也十分普遍,于是深山古刹、寻常街巷皆花影婆娑。

唐(9世纪) 水月观音 (现存大英博物馆)“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唐(9世纪) 罗汉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盛于宋:流行于民间至宋朝,插花盛于民间,尤为文人所喜,常以花影人,用插花来表达内心世界。

在中国文人的眼中,花经常化作活生生的人,成为文人的知音和情感寄托。

宋朝有一首咏海棠的诗:“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锦无数开”,意思是说海棠半舒半卷,脉脉含情,非要诗人吟出好诗来,否则就不肯开放。

这里,海棠分明变成了一个多情而娇媚的女郎。

面对如此佳人,文人们自然会希望她能常伴自己左右,可是“我见不忍折”,谁会舍得攀折如此美丽的花呢?想来想去,只好“青泥瓦斛移山花”、“移栽白定瓷”,连根带土移到自家的花盆里。

可也偏有些文人不顾这些,硬是“折入文窗纱并绿,剪刀携得丽人情”。

在这折、剪的过程中,文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表现出来。

倘若没有这“折”、“剪”,又哪来今天的插花呢?宋徽宗(1082-1135)对花抚琴图 (现存故宫博物院)继承于元明:插花,文人雅趣历元至明,中国插花渐渐脱离了民间,而更多的成为文人雅趣的一部分。

插花历史 六朝以前及六朝时期

插花历史 六朝以前及六朝时期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从六朝之前的萌芽期至六朝初始期)第一节、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一、发源地东西方二元起源观点:西方源于古埃及,东方各国源于中国或印度。

(一)西方插花艺术发源地——古埃及例证:1、睡莲瓶花图案: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法老尼哈桑的墓壁上绘有睡莲瓶花图案。

(图1)2、五口插花花器:公园前2400年至1800年间的陪葬品。

(图2)古埃及对西亚和欧洲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建筑和艺术上都表现有与金字塔的巨大、永恒、对称、均匀风格的一致性。

这与西方古典插花艺术的特点和风格也极其相似,由此也证实,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二)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中国印度东方式插花艺术发源地的观点论据极少,影响力甚微。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理由:1、彩陶艺术的创造:中华文明初始发展的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7500年至4000年间)有彩陶艺术,彩陶上有各种花纹。

(图3)2、《诗经》《楚辞》中的记述: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先民生活中就有了原始插花表现形式的广泛应用,如礼宾或祭祀用的花束,头花,襟花,花船,花车,花船等。

这些记载早于东方其它国家,发生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

二、原始表现形式插花艺术最初表现形式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日本、韩国及我国部分学者持有此观点。

引证:1、《南史﹒晋安王子懋[mào]传》中“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认为这是关于中国插花最早的文字记载。

2、韩国朴善良著文《韩国的插花艺术》(《台湾园艺》152期)中写道“插花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传入韩国,由韩国入日本的……”文中无引证,但众所周知。

3、中日史书有记载,日本插花源于佛教供花。

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日本遣唐使者小野妹子先后三次学习唐代的礼仪,包括佛前供花、花器、祭坛、器皿等,并不断引入日本,促进祭坛插花的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

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

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

”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

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

《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

”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

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

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

”“九锡”就是九个程序。

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

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

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

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

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

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

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

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

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

总之,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

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

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

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

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

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
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

这也就是花道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

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

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

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

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这时的插花艺术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

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

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

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

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