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支架》教案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f5431b6c85ec3a87c2c5de.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安庆市经开区菱北中心小学方忠胆一、学习内容分析《搭支架》是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设计与制作》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本堂课教学内容特色是,在完成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
这堂课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搭一座高塔,然后讨论: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③根据讨论的结果,你对本组或其它组的支架提出什么建议?通过评价提建议达成共识,并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学生通过课前看视频已经对三角形支架最稳定有了初步认识,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建筑物支架机构有了一些了解,从而产生一种设计制作一座高塔的欲望和冲动。
本节课就为他们提供实践创作的平台。
重点:感知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合作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通过亲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高大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受力与其结构有很大关系,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课前学习--看视频、看图片、实地观察高大建筑物结构等已经对三角形支架最稳定有了初步认识,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建筑物支架机构有了一些了解,从而产生一种设计制作一座高塔的欲望和冲动。
现在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不愿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别人说出答案,自己不去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因此,科学教师更要充分利用课上有利的条件促使学生多动手,勤动脑,通过亲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搭支架教案
![搭支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1179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c.png)
搭支架教案教案名称:搭建支架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支架的基本概念和用途;2.掌握搭建支架的基本步骤和要点;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支架的定义和分类;2.支架的搭建方法;3.支架搭建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支架的概念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支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2.展示支架的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支架,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用途。
3.讲解支架的搭建方法(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支架的搭建步骤和要点,包括材料准备、构架设计、组装方法等,同时结合示意图进行解读和说明。
4.示范搭建支架(2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搭建支架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关键步骤和技巧。
示范完成后,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示范中的注意事项。
5.学生实践操作(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疑惑,同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
6.总结和讨论(10分钟)学生就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支架搭建的可行性和改进方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7.课堂作业(5分钟)为巩固学生对支架搭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创意支架,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估其对支架搭建步骤和要点的掌握情况;2.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提出的见解,评价其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3.收集学生完成的创意支架作品,并评估其设计和实现水平。
五、教学反思:搭建支架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自主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2 搭支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2 搭支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fcbf0ab14e852459fb5709.png)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设计
1、出示三幅图片:人字梯,空调支架,太阳能支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有三角形
2、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很稳固
3、到底是不是如同学们所猜测的三角形结构最稳固,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九.教学反思
实际上,在本课制作之前教师已经与学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包括对形状结构知识的学习,设计支架的草图等等。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制作效果并不理想,除了有几个小组制作成功之外,多数小组没有搭建完成,经过仔细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一、学生的材料准备不充分。个别小组学生在制作中现卷纸棒,带来的剪刀多数比较小,由于纸棒较硬在剪纸棒的时候容易造成剪刀损坏。二、学生对设计的图纸心中没数,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在操作的时候有的小组没有按照图纸的设计来制作。三、小组分工合作意识不强。在操作之前教师反复强调,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小组成员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而是去做其它事情。另外,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他们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个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活动操作的过程中,探究的是未知的知识,因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就放在这上面。但是,随着活动操作的逐渐完成,未知的知识逐渐显露,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渐得到满足,这时候,他们的兴趣也就会逐渐地减退。待到活动操作结束,他们的兴趣也就跟着结束了。很少有人再对已经完成的实验提出任何的异议。所以,在接下来的交流阶段,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等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做:1、组织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由于各小组学生在认知水平、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对于与自己不相同的东西总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时候,组织他们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就能再次激发起他们的兴趣。2、适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观察完各个小组的高塔后,他们对各小组的异同大概也了解到了一点。这时候,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最后还有一个整改建议。这就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了。因为他们要给其他组提出整改建议,他们就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而要了解其他组的操作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对这个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讨论,才能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提出整改建议。因此,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紧跟着,不容学生的注意力有半点分散的机会,再加上教师适时的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在实验结束后要分散的时候再次达到集中,思维的火花也能够再次被燃起。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 搭支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 搭支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662cba783e0912a3162a28.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结构与稳固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材料、掌握连接方法、自己设计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学过近三年的科学课,他们愿意合作交流,能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科学老师引导。
本课就是在学生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也会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五、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吸管、大头针等。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2、搭支架
三角形结构最稳固用材少。
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共五则范文)
![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acddb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f.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19页~20页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第二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 搭支架8-苏教版小小设计师——做架子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基于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第2单元的《形状与结构》的内容,以及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再结合我校开设3D打印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尝试。
二、学情分析上课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行了BYOD(自带设备)的数字化学习试点,学生使用平板学习已经常态化。
小学科学22搭支架教案
![小学科学22搭支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9288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b.png)
小学科学22搭支架教案搭支架,是小学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搭建支架,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科学22搭支架的教案,帮助您有效教授该知识点。
教学目标:1. 了解支架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搭建支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 小木条或竹签(数量根据学生人数而定)。
2. 高度不同的物体,例如书本、玩具等。
3. 纸张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对支架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您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支架吗?支架有什么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使用了支架的物体?”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支架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支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您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支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支架的形态。
Step 3:示范搭建支架(1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支架示意图,并逐步讲解如何搭建支架的步骤。
首先,您可以选择一个小木条或竹签,分别在两端打一个小洞。
然后,将两个小木条或竹签通过洞口相连,形成一个小型的支架。
最后,演示如何将物体放在支架上,保持平衡。
Step 4:小组活动(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相同数量的小木条或竹签。
让学生根据示例图,尝试自己搭建支架,并将不同高度的物体放在上面,观察是否能保持平衡。
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最佳搭建方法。
Step 5:整理回顾(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搭建的支架,同时分享他们在搭建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的支架设计。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发给学生一张纸和铅笔,让他们在纸上绘制自己搭建的支架图,并标明物体放置的位置。
在绘图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并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d48948783e0912a3162a2c.png)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案设计下册《2.2搭支架》教案设计大桥镇花荡小学顾继荣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连接方法,自行设计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和一些技能为第4课《造房子》做好铺垫。
课文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产生活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架子最牢固。
课文的例子是高压线铁架和艾菲尔铁塔。
教师还可以补充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自行车、大衣架等,以引起学生对三角形支架稳定性的关注。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动手搭平面支架,在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
而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都容易变形。
课文提供的搭支架材料是吸管和大头针。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其他材料,如:小木棒、高梁秆、纸棒(提前用报纸或废纸卷好的)、牙签、橡皮筋、黏胶等。
这一部分活动很重要,教师一定要克服困难,与学生一起,准备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制作和比较中,掌握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初步学会将材料连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知识,动手搭建立体支架,在小组比赛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课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搭一座又高又稳、承受力又大的高塔,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教师要保证时间,尽量让学生能够搭成高塔。
老师们应该明确:在这个活动中,比赛的输赢、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经历的过程,体会制作的艰辛、合作的重要以及成功的快乐。
第四部分: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课文列举的是射电天文望远镜、石油井架、吊车起重臂、微波通讯塔,这些建筑物中都有三角形,说明三角形是建筑中的基本形状之一,三角形结构不但牢固、稳定,而且使用材料最少。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 搭支架|苏教版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 搭支架|苏教版7](https://img.taocdn.com/s3/m/91952ccf6c175f0e7cd137f3.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研究各种支架稳固性的过程,知道不同的结构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初步学会设计测试支架结构稳固性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会用所学的知识加固立体支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2、感悟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难点:加固立体支架。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景创设1.谈话:图上的建筑认识吗(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法国巴黎一座标志性建筑之一。
)2.提问:眼前的埃菲尔铁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高】:是啊,塔高300米,约15座6层楼楼房叠起来那么高。
在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没有哪座塔的高度能超过200米,而它竟高达300米。
【美】:从铁塔的一侧望过去,像个倒写的英文字母“Y”,初到法国的人都想在埃菲尔铁塔前留个影。
【大】:知道吗建造埃菲尔铁塔总共用了7000吨钢铁呢!师:多么雄伟的建筑啊!【点评:这一部分从现实生活中的埃菲尔铁塔图片导入,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蕴含着铁塔的建筑美,让学生感谢为我们创造美的人;另一个是渗透着这么一个问题,如此笨重的铁塔为什么屹立了这么久还岿然不动呢自然地引导学生来进行探究。
】二、在活动中取证1.提问:如此笨重的铁塔为什么屹立了100多年了还岿然不动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塔身,它有什么特点呢2.提问:(1)一根根钢铁搭成了许多什么形状呢(2)为什么要搭成三角形的架子呢(3)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4)三角形和什么比起来比较牢固呢3.讲述:是吗科学讲究的是证据,所以说了不算,得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假设。
谁有办法4.生讲述5、师:办法好吗好,这节课我们就用搭支架的方式来研究这个雄伟的艾菲尔铁塔。
四年级科学下册 搭支架 1教案 首师大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 搭支架 1教案 首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a5572daaea998fcc220e8d.png)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设计与制作18. 搭支架一、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支架,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四边形容易变形。
2.通过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能力1.通过学生亲自搭建高塔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通过搭建稳固的支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搭支架的过程能够中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支架,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四边形容易变形。
2.通过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材料准备:牙签每组一份,陶艺泥每组一袋,白纸每组一张。
搜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结构应动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眼前的埃菲尔铁塔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很高:在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没有哪座塔的高度能超过200米,而埃菲尔铁塔竟高达320米。
很美:从铁塔的一侧望过去,像个倒写的英文字母“Y”,初到法国的人都想在埃菲尔铁塔前留个影。
很大:知道吗?建造埃菲尔铁塔总共用了7000吨钢铁呢!请你们仔细观看这美丽的埃菲尔铁塔,看看它的结造有什么特点?(观看文字介绍)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全钢结构,高320米,是以法国建筑师埃菲尔设计的。
埃菲尔铁塔分为三层,从塔座到塔顶共1711级阶梯,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
据说,该塔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而相连起来。
一二楼有餐厅,三层是观景平台。
在塔上的观景平台可俯瞰巴黎的全景。
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
2.提问:我们来仔细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塔身,谁来说一说埃菲尔铁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关于它的结构,还有什么问题吗?3.学生回答并提出问题。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8b5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d.png)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案针对苏教版2001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机械运动”中的第一课“搭支架”,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
2.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向学生简单介绍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对支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核心内容讲解
1.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并用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2.讲解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介绍支架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支架的搭建。
3.巩固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支架的作用和使用场合,并简单阐述原理。
4.课堂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五、评估方法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让学生完成主题作业。
六、教学资源
•支架、工具箱等。
七、教后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支架的构造和搭建方法,以及简单机械的原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巩固。
此外,对于学生的巩固练习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0725f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0.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搭支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支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支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5.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吸管若干、透明胶带、小剪刀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1.出示图片(多媒体):蜘蛛网、自行车、起重臂、埃菲尔铁塔等,请学生观察2.提问:这几幅图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3.交流归纳:他们都有三角形的结构在其中。
二、认识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特点1.提问:生活中除了三角形还有哪些常见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梯形、圆形等)那么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的结构能,三角形的结构有什么优点呢?2.提出预测:三角形稳固、结实,不易变形3.组织讨论:我们怎么来证明三角形的'具有这些优点呢?(教师出示已经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梯形等)4.小组讨论,提出方案。
a.制作这些形状b.通过拉扯比较承受力c.给他们排序5.师指导制作各种形状,强调要做到同学协作共同完成。
6.小组合作比较各种形状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
7.小组汇报试验结果。
三、了解三角形结构的广泛应用1.出示图片(多媒体),认识三角形的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三角形结构的。
四、搭高塔1.小组设计高塔,并交流可行性;计算高塔所需的材料数量。
2.汇报设计情况,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3.讨论:我们要完成这项建设应该注意什么?4.交流,归纳:a.明确分工(材料员、操作员、胶带提供员、情报员、协助员)b.团结协作,各尽职责。
《搭支架》三角形结构 教案
![《搭支架》三角形结构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0ba61ce009581b6ad9eb46.png)
4、借鉴教材中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高塔。
5、测试高塔的稳固性。你准备怎样测试?
6、为什么各组搭建的高塔的稳固性不同呢?
学生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学生看图说说。
学生设计草图,规划要用到哪些材料。
各组进行搭高塔活动
学生说说测试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怎样建高塔:要注意美观、坚固、用材料少。
讨论交流在搭高塔时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我们学的搭支架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2、教师补充说明。
3、谈谈你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回答。
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搭支架
三角形支架最稳定,最省材料。
课题
《搭支架》
教时
1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3、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支架。
活动板块
2、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搭建平面支架,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3、结果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如何使不稳定的支架变得稳定?
请大家想想办法。
4、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其他形状的结构可用增加三角形的办法使其稳固。
学生动手搭建平面支架。
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学生讲述方法,并演示操作。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学详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学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765adfe87101f69f319509.png)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3、明白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明白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觉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认识那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明白如此漂亮、雄壮、牢固的高塔是如何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那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稳固性①老师那个地点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推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固性最强?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推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牢固的隐秘吧!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你能想方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汇报(此处注意多鼓舞学生)4、拓展为后继学习预备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牢固漂亮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如此的高塔吗?那如何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竞赛好吗?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成?→小孩王发表于2008-3-7 13:58:006举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担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觉: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固的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承担力、结构与稳固性关系的爱好,提高学生选择合适材料、把握连接方法、自己设计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预期学习结果: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 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2b47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d.png)
搭支架-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学生将会学习搭建支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支架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支架的组成和基本结构•支架的搭建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支架的机械原理和适用范围•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品,找出它们原来属于哪个整体结构。
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将一个完整的物体分开来使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需要将物品组合起来,需要什么工具,需要哪些步骤。
拓展阅读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支架的机械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
材料准备老师将购买所需的材料,并将其分发给学生。
实践操作1.打开材料包,将木棒、扁钉、橡皮筋等材料取出,逐一进行介绍。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支架的基本结构,并进行说明。
3.让学生根据所画结构自行组装支架。
4.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参考材料包内的组装说明书,或者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5.学生组装完成后,老师引导学生对支架进行测试,了解支架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课上的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属于自己的概念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支架的应用场所和建议。
课后作业1.复习课上所学内容。
2.给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做一个支架,并测试其稳定性和牢固程度。
3.正确使用支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结通过此次课程,学生将了解到基本结构和搭建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团队合作机会,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2b8d30b0717fd5370cdc62.png)
2.2 《搭支架》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具准备:有三角形支架的物体、报纸条、塑料管、游戏棒、木筷、胶带、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举起吸管搭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2、同学们,它们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叫做支架。
这个叫做三角形支架,这个叫做四边形支架,这个叫做五边形支架……,这样的支架大家会不会搭?所有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搭支架。
(板书课题:搭支架)二、搭建平面支架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平面支架,让学生猜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2、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吸管或报纸片搭建一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学生动手操作。
4、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往两边拉,研究哪种形状不变形、最稳固。
5、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
6、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学生想办法,使它变的稳定牢固。
7、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本组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8、小结: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牢固,所用材料也最少。
对于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牢固。
三、设计并搭建立体支架1、谈话:同学们,将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五边形支架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一个立体支架)你们能用尽量少的材料搭一个又高又稳固的立体支架吗?在搭建前,我们要先干什么呢?2、学生讨论回答并分组设计草图。
3、学生动手搭建立体支架,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并及时进行指导。
4、谈话:我看同学们动手搭建高塔的热情非常高,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到这里。
下面请那个小组上来汇报并展示你们的作品?5、学生交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作出评价。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ce82724431b90d6d85c732.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不同结构中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123456【评析】这里我选择世界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杰出代表——艾菲尔铁塔来导入本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的雄伟高大,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艾菲尔铁塔的结构是极具代表性的,能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研究。
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⑴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⑵学生回答。
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
通过设计学生对模型的基本结构有了一个构思,对选择什么样材料和连接方法也已经有所考虑,下面的操作就有了保障。
1美观。
23123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必要的指导。
当然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体会制作的艰辛、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7、学生讨论、回答。
89101112生:可以在高塔上放一些物体,比较哪个放得多。
生:可以在上面放书,看谁放的多也不倒。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搭支架》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搭支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0e6bbe482fb4daa58d4bf7.png)
《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研究各种支架稳固性的过程,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初步学会设计测试支架结构稳固性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3、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法: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秸秆、胶带、小刀、橡皮筋、大头针、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学生上台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支架型物品或图片,生欣赏。
2、讨论:这些支架都有哪些形状?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3、学生交流。
4、汇报:有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5、揭题: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搭建属于自己的支架,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设计、制作支架1、学生设计不同的支架,学生猜想哪个形状最稳固,不易变形。
2、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实践: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搭建自己想设计的平面支架。
4、谈话: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5、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上台展示。
6、思考:对于容易变形的平面支架,我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变得更稳固,不易变形呢?7、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五边形等,我们可以通过加梁的方式,使其增加稳固性。
8、学生再改造,使支架变得更稳固。
三、拓展探究课外延伸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2、学生交流。
四、探究实践解决问题1、谈话:我们刚欣赏了那么多雄伟壮观的建筑,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座属于自己的高塔?在建塔之前需要先做些什么呢?搭建怎样的高塔才能获胜?2、学生思考、讨论并汇报。
3、小结:动手之前先动脑,一个好的建筑离不开好的设计,请同学们发挥你们智慧的大脑,在记录单上画出你们理想中的图纸。
2.2 搭支架教案及反思
![2.2 搭支架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5a33b727d3240c8547ef07.png)
2.2搭支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搭建支架的步骤和方法。
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搭建支架的步骤和知道不同形状的支架结构,其稳固性不同。
教具准备:课件、胶圈和小棒。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图片(1)学生欣赏图片(2)思考:为什么这些建筑物这么高却不会倒塌呢?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呀?想知道为什么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雄伟的建筑物能够高高的耸立着。
2、出示课题:搭支架二、新课讲解1、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看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2、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支架的定义、特点和形状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搭支架》,那么在学习搭支架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支架是什么?1、理解支架的定义。
(1)结合书上和屏幕上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2)提问: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3)同桌讨论并汇报(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支架的定义(支架:指的是起到支撑作用的构架)2、掌握支架的共同特点(1)出示问题和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图片并认真思考(2)交流并汇报(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支架的共同特点(主要以三角形为主进行设计)3、支架的形状(1)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谁来告诉老师支架有哪些形状呢?(2)师生一起总结支架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二)搭建平面支架1、搭建支架刚才我们学习了支架的形状,接下来我们就要自己动手来制作支架了,大家有兴趣吗?(1)了解所需的材料并提供学生实验材料(2)讲解操作步骤并示范操作(3)学生分组合作搭建平面支架(4)小组互评2、测量支架的稳定性(1)同学们猜一猜在你们做好的这些支架中,哪一种最稳固,最结实?(2)在请同学们用手轻轻的拉一拉这些支架,看看哪一种不易变形?(3)指名学生回答(4)小结: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牢固,而且所用的材料也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总结
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
教学片断赏析
“测高塔搭建完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生:可以在高塔上放一些物体,比较哪个放得多。
(学生测试高塔的稳定性)
【说明】学生在讨论和汇报时的争论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已经投入到研究的问题中去了,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个人或集体的观点,教师要加以鼓励。
师:说说你们的测试结果好吗?
生:我们小组的高塔可以放6个螺母。
生:我们小组放了8个螺母,再也放不上去了,再放高塔就要倒塌了。
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
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⑴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⑵学生回答。
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课件介绍)
众生:哇!
生(一脸沮丧地):我们的高塔只能放2个螺母,第3个放上去就倒塌了。
师:没关系,做科学一般不会一次就成功的,是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成功的。希望你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生:我们的高塔最坚固,可以放10个螺母。
师:现在我宣布本次搭高塔比赛的第一名是第×小组,向他们表示祝贺!(教师举起冠军组的高塔)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 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 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在不同结构中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评析】在一开始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时,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它的三角形结构,不过是学生下意识的,现在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回过头来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就顺理成章了。
三、搭高塔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支架结构的建筑,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对什么样的支架最坚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各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动手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从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 课堂时间,更好地 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支架》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横粱,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
10、学生动手活动。
11、汇报、小结。
【评析】高塔搭建完成后评比成绩还是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活动的肯定,另外可以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其他组的优点,以引起他们对“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和“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的关注和研究。
1、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设计草图)
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评析】制作模型前的设计工作是很重要的,通过设计学生对模型的基本结构有了一个构思,对选择什么样材料和连接方法也已经有所考虑,下面的操作就有了保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
4、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5、学生提出问题。
6、谈话: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评析】这里我选择世界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杰出代表——艾菲尔铁塔来导入本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的雄伟高大,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艾菲尔铁塔的结构是极具代表性的,能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研究。
【评析】搭平面支架的活动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法最容易操作学生一般没有经验,所以这里教师先进行连接方法的介绍,我想这是学生急需老师帮助的,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⑷学生动手搭支架。
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
3、学生讨论、回答。
二、学生搭建高塔
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
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
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通过搭平面支架,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结构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这里安排搭高塔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不过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必要的指导。当然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体会制作的艰辛、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生:可以在上面放书,看谁放的多也不倒。
生:我看还是放一些螺母好,因为螺母都是一样大小的,容易进行比较。
生:螺母那么小,怎么放在高塔上面呢?
生:可以先在上面放一块板啊,把螺母放在板上就可以了。
生:也可以放个小盒子。
师:讨论得非常热闹!确实在科学研究中进行类似的比较时必须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老师就为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大小相同螺母和一个纸盒,下面就开始测试吧!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螺母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评析】学生通过对支架摇一摇、晃一晃后,初步发现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这里安排学生把容易变形的支架进行加固,进一步证明三角形支架的稳定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⑻学生活动。
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生(齐):能。
生:只要像他们一样增加斜杠就可以了。
生:对,用斜杠把原来长方形的结构分成三角形的结构就可以了。
师:那动手试试吧!
(学生动手操作)
生:老师我们成功了,现在也可以放7个螺母了。
师:祝贺你们!
生:我们也成功了……
【片断评析】“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连科学家在一项伟大成果的背后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坦然面对失败,吸取经验教训,一定会取得胜利。“不服输”是儿童的天性,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也渴望成功的喜悦,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借鉴人家的成功经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来取得胜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会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师:为什么他们的高塔会这么坚固、稳定性好呢?
生:他们搭的高塔比较低。
生:我认为是他们的高塔用了很多斜杠,这样就不容易变形。
生: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结构支架不容易变形,稳定性好。他们小组的高塔就有许多三角形结构,所以他们承重力强。
师:嗯,解释得很有道理!其他组的同学能给你们搭的高塔加固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