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支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 课堂时间,更好地 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支架》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横粱,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支架结构的建筑,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对什么样的支架最坚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各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动手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从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螺母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 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 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在不同结构中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4、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
么问题吗?
5、学生提出问题。
6、谈话: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评析】这里我选择世界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杰出代表——艾菲尔铁塔来导入本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的雄伟高大,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艾菲尔铁塔的结构是极具代表性的,能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研究。
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
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⑴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⑵学生回答。
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课件介绍)
【评析】搭平面支架的活动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法最容易操作学生一般没有经验,所以这里教师先进行连接方法的介绍,我想这是学生急需老师帮助的,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⑷学生动手搭支架。
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评析】学生通过对支架摇一摇、晃一晃后,初步发现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这里安排学生把容易变形的支架进行加固,进一步证明三角形支架的稳定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⑻学生活动。
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评析】在一开始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时,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它的三角形结构,不过是学生下意识的,现在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回过头来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就顺理成章了。
三、搭高塔
1、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设计草图)
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评析】制作模型前的设计工作是很重要的,通过设计学生对模型的基本结构有了一个构思,对选择什么样材料
和连接方法也已经有所考虑,下面的操作就有了保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
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
3、学生讨论、回答。
二、学生搭建高塔
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
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
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通过搭平面支架,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结构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这里安排搭高塔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不过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必要的指导。当然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体会制作的艰辛、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
10、学生动手活动。
11、汇报、小结。
【评析】高塔搭建完成后评比成绩还是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活动的肯定,另外可以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其他组的优点,以引起他们对“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和“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的关注和研究。
四、总结
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
教学片断赏析
“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生:可以在高塔上放一些物体,比较哪个放得多。
生:可以在上面放书,看谁放的多也不倒。
生:我看还是放一些螺母好,因为螺母都是一样大小的,容易进行比较。
生:螺母那么小,怎么放在高塔上
面呢?
生:可以先在上面放一块板啊,把螺母放在板上就可以了。
生:也可以放个小盒子。
师:讨论得非常热闹!确实在科学研究中进行类似的比较时必须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老师就为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大小相同螺母和一个纸盒,下面就开始测试吧!
(学生测试高塔的稳定性)
【说明】学生在讨论和汇报时的争论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已经投入到研究的问题中去了,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个人或集体的观点,教师要加以鼓励。
师:说说你们的测试结果好吗?
生:我们小组的高塔可以放6个螺母。
生:我们小组放了8个螺母,再也放不上去了,再放高塔就要倒塌了。
众生:哇!
生(一脸沮丧地):我们的高塔只能放2个螺母,第3个放上去就倒塌了。
师:没关系,做科学一般不会一次就成功的,是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成功的。希望你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生:我们的高塔最坚固,可以放10个螺母。
师:现在我宣布本次搭高塔比赛的第一名是第×小组,向他们表示祝贺!(教师举起冠军组的高塔)
师:为什么他们的高塔会这么坚固、稳定性好呢?
生:他们搭的高塔比较低。
生:我认为是他们的高塔用了很多斜杠,这样就不容易变形。
生: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结构支架不容易变形,稳定性好。他们小组的高塔就有许多三角形结构,所以他们承重力强。
师:嗯,解释得很有道理!其他组的同学能给你们搭的高塔加固一下吗?
生(齐):能。
生:只要像他们一样增加斜杠就可以了。
生:对,用斜杠把原来长方形的结构分成三角形的结构就可以了。
师:那动手试试吧!
(学生动手操作)
生:老师我们成功了,现在也可以放7个螺母了。
师:祝贺你们!
生:我们也成功了……
【片断评析】“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连科学家在一项伟大成果的背后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坦然面对失败,吸取经验教训,一定会取得胜利。“不服输”是儿童的天性,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也渴望成功的喜悦,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借鉴人家的成功经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来取得胜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会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