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9-基因突变
第十章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复习及导言第一节概念、特性和类别一、基因突变概念二、特性三、类别第二节时期、部位和频率一、突变发生时期和部位二、突变频率第三节机制一、基因突变的方式二、基因突变的机制(一)化学诱变机制(二)物理诱变机制(三)DNA损伤修复中产生突变1.DNA损伤的类型2.DNA损伤修复的方式(四)自然突变机制第四节基因突变诱发、检出和应用一、诱发二、检出三、应用※复习与回顾1. 遗传学概念?研究生物遗传(heredity)与变异(variation)的科学。
2. 遗传的三大规律?分离、自由组合、连锁与交换(含性连锁)三大定律。
3. 这些遗传规律的基础是什么?基因在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配子竞争及繁殖特点。
4. 基因的结构特点?DNA序列,内含子及外显子,基因连续与否,基因位点固定与否,基因完整与否。
※导言Proface1. 性状变异类型Types of character variation:•(1)遗传变异heritable variation:高秆基因突变成矮杆基因,迟熟基因突变成早熟等,高产与抗病基因的组合。
•(2)不遗传的变异unheritable variation:如环境影响发育而形成的性状变异。
•如何识别?2. 遗传变异发生的主要途径:•(1)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的可遗传改变。
特点:新基因、新性状。
类型: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2)重组(recombination):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特点:不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产生新基因型、新性状。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特性、类型Section 1. Concept,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ne mutation 一、概念 概念:基因内部化学结构的改变,是一个基因(gene)变成它的等位基因(allele)的过程。
遗传物质改变PPT课件
第33页/共108页
非整倍体变异的染色体组成——以 (ABCD) 为一个染色体组
单体…………………(ABCD) (ABC) 缺体…………………(ABC) (ABC) 三体…………………(ABCD) (ABCD) (A) 四体…………………(ABCD) (ABCD) (A A) 双三体………………(ABCD) (ABCD) (AB)
__重复 易位 倒位
2
第2页/共108页
缺失、重复、倒位: 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或两条染色体发生 一次或多次断裂后,其断裂面以不同形式 黏合的结果。
易位: 两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染色体断裂后, 进行单向黏合或双向黏合的结果
3
第3页/共108页
(一)缺失
缺失——染色体丢失某区段
4
第4页/共108页
□ 一倍体和单倍体
一倍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生物(x) 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的生物(n)
31
第31页/共108页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繁育
二倍体西瓜 秋水仙素
四倍体西瓜
♀四倍体西瓜 × ♂二倍体西瓜
三倍体西瓜种子
种植 无籽西瓜(3n=33)
32
第32页/共108页
(二)非整倍体变异
如果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以配子中个别染色 体增减的,这种变异叫非整倍体变异.
同地点的重复出现。
43
第43页/共108页
6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基因突变的相似性,人、马、牛 的白化基因;马、牛、
猪的矮化基因。 7.有利性和有害性
有利性——创造新基因,增加多样性,提供育种素材,促进生物进化。 有害性——破坏有机体的相对平衡和协调统一,生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有利和有害的相对性:
《遗传物质改变》课件
基因重组的定义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 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的过程。
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基因重组,生物体可以获得新 的遗传信息,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基因重组的类型
同源重组
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基因重组,主要涉及DNA 的交换和重排。
《遗传物质改变》ppt 课件
目 录
• 遗传物质改变的概述 •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 • 基因重组 • 遗传物质改变的应用
CHAPTER 01
遗传物质改变的概述
遗传物质改变的定义
01
遗传物质改变是指基因、染色体 等遗传物质的变异或变化,这些 变化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 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02
基因突变的影响
01
02
03
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 位基因,从而影响个体的 表型特征。
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 因型,从而影响个体的遗 传特征。
产生新的物种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物 种,从而影响生物的进化 历程。
CHAPTER 03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
01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 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导 致遗传物质的变化。
基因重组的意义
生物进化的基础
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 力之一,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 基因型,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
化的环境。
遗传疾病的来源
基因重组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 生,如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
等。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 源之一,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 基因型,使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环
遗传学第九章(突变)
二、体细胞突变与生殖细胞突变
1. 体细胞突变: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突变, 可形成 体细胞突变: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突变 , 突变体区。 发育中 , 突变事件发生越早 , 突变体区 。 发育中, 突变事件发生越早, 对表型 的影响越大;不分裂的单个细胞突变, 的影响越大;不分裂的单个细胞突变 , 一般被忽 略。但引起细胞癌变的突变是一例外。 但引起细胞癌变的突变是一例外。 体细胞突变是不遗传的。在植物中, 体细胞突变是不遗传的。在植物中,突变细胞 或组织可通过组织培养或扦插形成带突变的组织 或植株。 或植株。 2.生殖细胞突变:
1.模型的特点: 1.模型的特点: 1)两条主链反向平行,互相旋转,主 链上磷酸核糖在外(亲水),碱基与假想 中轴垂直在内。 2)碱基互补配对。
2.模型的遗传学意义 2.模型的遗传学意义
1)碱基配对的专一性,保证了复制的精 确性。 2)对一条链上而言,模型不限制其碱基 组成的顺序。这种无限性保证了遗传信息 的多样性。 在分子水平上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与多样性。
三、双链DNA的不同构像 三、双链DNA的不同构像
Watson-Crick的右手双螺旋模型基本上相当于 Watson-Crick的右手双螺旋模型基本上相当于 B型。(生理盐水、相对湿度92%、X光衍射测定) 型。(生理盐水、相对湿度92%、X 细胞中含大量的水,故DNA主要以B 细胞中含大量的水,故DNA主要以B构像存在。 但细胞并非均一的溶液,且细胞中的DNA常与蛋 但细胞并非均一的溶液,且细胞中的DNA常与蛋 白质紧密结合,因此,处B构像外,还发现有A 白质紧密结合,因此,处B构像外,还发现有A、 C、D、T、E等右手双螺旋构像和左手双螺旋的Z 等右手双螺旋构像和左手双螺旋的Z 构像。 引起DNA双螺旋构像改变的因素: 引起DNA双螺旋构像改变的因素: 核苷酸顺序、碱基组成、盐的种类、相对湿度 不同的构像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遗传学课件基因突变
羟胺(hydroxylamine,HA)
可使胞嘧啶(C)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不能 正常地与鸟嘌呤(G)配对,而改为与腺嘌呤(A) 互补。经两次复制后,C-G碱基对就变换成T-A碱基 对。
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互变异构作用引起的突变
DNA复制中的错误环出产生的碱基插入和缺失
(二)、自发的化学损伤
1、脱嘌呤
脱嘌呤是自发化学变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 于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断裂,从而引起一个鸟 嘌呤或一个腺嘌呤从DNA分子上脱落下来。
研究发现,在37℃条件下培养一个哺乳动物细胞 20小时,会有数以千计的嘌呤通过脱嘌呤作用自发地 脱落。如果这种损伤得不到修复,就会引起很大的遗 传损伤,因为在DNA复制过程中,无嘌呤位点将没有 特异碱基与之互补,而可能随机地选择一个碱基插进Biblioteka 去,结果导致突变。一、静态突变
二、动态突变
一、静态突变(static mutation)
是在一定条件下生物各世代中以相对稳定 的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之随着世代的繁衍、 交替而得以稳定传递的基因突变。
可分为点突变和片段突变。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DNA链中单个碱基或碱基对的改变,包括 两种形式: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
DNA分子中原有的某一特定碱基或碱基对 被其他碱基或碱基对置换、替代的突变形式。
转换(transition):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一种
嘌呤-嘧啶对所替换。
颠换(transvertion):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
第十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所谓基因突变,就是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所以也称作点突变(point mutation)。
第一节基因突变概说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很普遍的,而且突变后所出现的性状跟环境条件间看不出对应关系。
例如有角家畜中出现无角品种,禾谷类作物中出现矮秆植株,有芒小麦中出现无芒小麦,大肠杆菌中出现不能合成某些氨基酸的菌株等,都看不出突变性状与环境间的对应关系。
突变在自然情况下产生的,称为自然突变或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由人们有意识地应用一些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的,则称为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突变体的表型特性突变后出现的表型改变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突变对表型的最明显效应,可以分为:(1)形态突变(morphological mutations)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导致形状、大小、色泽等的改变。
例如普通绵羊的四肢有一定的长度,但安康羊(Ancon sheep)的四肢很短,因为这类突变可在外观上看到,所以又称可见突变(visible muta-tions)。
(2)生化突变(biochemical mutations)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的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
例如链孢霉的生长本来不需要在培养基中另添氨基酸,而在突变后,一定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氨基酸才能生长,这就发生了生化突变。
(3)致死突变(lethal mutations)突变主要影响生活力,导致个体死亡。
致死突变可分为显性致死或隐性致死。
显性致死在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而隐性致死则要在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
一般以隐性致死突变较为常见,如上面讲过的镰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就是隐性致死突变。
又植物中常见的白化基因也是隐性致死的,因为不能形成叶绿素,最后植株死亡。
当然,有时致死突变不一定伴有可见的表型改变。
致死突变的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胚胎期,幼龄期或成年期都可发生。
13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
a基因是由野生型基因a+改变成的一种 非野生型等位形式,a基因的出现,可看作 发生了一个突变事件(mutation event)。
3
离开野生型等位基 因的变化称正向突变
(forward mutation):
回复到野生型 的变化称反突变
(reverse mutation)
a+→a 或 (B+→B)。
在植物中如果切割包含突变体细胞区的 一段枝条栽培,长成的植株可能产生来自突 变体区的生殖组织,这就意味着突变的体细 胞可以产生具有花朵的枝条而传递。
9
(2)生殖细胞突变(germinal mutation)
生殖细胞突变发生在种系(germ line) 中。如突变的性细胞参与受精过程,突变基 因就会传给下一代。
取代DNA中碱基; 改变碱基使之发生错配; 破坏碱基使之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和任何 碱基配对。
39
①碱基类似物
某些化学物质和正常碱基结构类似,有 时它们会替代正常碱基而掺入DNA分子。
这些碱基类似物进入DNA后,由于它 们的配对能力不同于正常碱基,便引起DNA 复制过程中其对应位置上插入不正确碱基。
例,T4噬菌体的温度敏感突变型 在25℃时能在E.coli细胞中正常生长,形 成噬菌斑, 但在42℃时不能生长。 利用条件致死突变体(型)可以研究基因作 用的敏感时期。
17
以上只是从突变对于表型的效应的大致 分类,实际上各类突变间无法明确划分而是 互相交叉的。 从基因作用的角度来说,几乎所有基因 的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任何基因的表达都依赖于体内或体外各 种条件, 从广义说,任何突变都是条件型的。
10第十章++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它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 体的任何细胞。一般来说,在生物个体发育 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生物 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例如,植物的叶 芽如果在发育的早期发生基因突变,那么由 这个叶芽长成的枝条,上面着生的叶、花和 果实都有可能与其他枝条不同。如果基因突 变发生在花芽分化时,那么,将来可能只在 一朵花或一个花序上表现出变异。
• 主要作用:诱发基因突变、改变DNA 结构、影响复制等。
• 注意:化学诱变剂所诱发的变异,与 自发突变和辐射诱发的变异相似,但 随机稍差。
三、诱变育种(P70)
• 微生物选种 青霉菌
• 植物方面
• 动物方面
一、基因突变类型(表型特征)(P48)
• 形态突变 • 生化突变 • 致死突变 不同时期、不同程度
显性致死:在杂合状态下即有致死效应 隐性致死:在纯合状态下才有致死效应
• 条件致死突变
致死基因的分类
第四章
按致死时期
配子致死 合子致死
按致死基因 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效应
显隐性
在杂合中表现
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才能致死
♀
翻翅杂合体
Cy
Cy
F3 Cy
Cy
纯合致死
翻翅杂合体
翻翅杂合体
野生型 ?
分析 纯合致死 Cy F3 Cy
翻翅杂合体 Cy
翻翅杂合体 野生型?
Cy
1、如果最初第二染色体不带致死基因,则33% 左右的野生型
2、如果最初第二染色体带致死基因,则只有翻 翅果蝇
3、如果最初第二染色体含有隐性可见突变,则 除翻翅果蝇外,还有33%左右的突变型
• 电离辐射的特点:
辐射剂量与频率正相关; 辐射具有累积效应
第十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ppt
有时可达几千倍。
•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从理论上讲,突变 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在体 细胞或性细胞中都可发生,但性细胞发生的 频率要比体细胞高些。
突变的可逆性
• 当某个基因A突变成a以后,也可以再向反方向发生突变,回 复成原来的A,并使表型恢复原状,这叫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s/ reversion/back mutation)
• 通常用u表示正突变频率、v表示回复突变频率,则: – 正突变u
A===========a 回复突变v
C 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是引起基因型从野生型变为 突变型的突变。
• 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是使得基因型从突变型为野 生型的突变。
• 突变的可逆性是区别基因的点突变和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的重 要标志。
第十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突变(mutation):这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 变而导致的变异。突异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细 胞学水平上可看到的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和 结构的改变,特称为染色体变异。另一类是细 胞学水平上看不到的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或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Results from insertion or deletion of one or two nucleotide(s) in the gene—severe effects
Insertion o GC base pair causes change in every codon after this one. Frameshift mutations usually cause a shift in the reading frame and usually cause much change in the protein.
基因突变
18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有害性:大多数基因突变有害
果蝇残翅,植物脆秆,镰刀型贫血病……
无害性:少数突变无害,不影响正常代谢过程,甚至对生存有 利
作物抗病、早熟,牛高泌乳性……
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常常发生同型的基因突变
水稻芒的有无,小麦籽粒的颜色
19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50
51
天然的移码现象也存在基 因中,移码效率根据基因 产物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沉默突变(silent mutation)
53
1、错义突变
错义突变
碱基替换使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
碱基之间,导致碱基移码突变
74
5-BU引起的DNA碱基对的改变
5-溴尿嘧啶(5-BU)与腺嘌呤(A)和鸟嘌呤(G)均可配对。如 果5-BU取代T以后一直保持与A配对,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若与G 配对,经一次复制后,就可以使原来的A-T对变换成G-C对
75
好多抗肿瘤药物为烷化剂
76
77
78
79
播方式的一种,从热源沿直线向四周发射出去
光线、无线电波等电磁波的传播也叫辐射
65
种类:
粒子辐射:α射线、β射线、质子、中子 电磁波辐射:X射线、γ射线
方法:
外照射:中子、X射线、γ射线
内照射:α射线、β射线
原理:基因的化学物质(DNA)发生电离作用
原发电离与次级电离 碱基对、碱基结构破坏、改变基因突变 磷酸二酯键断裂、染色体断裂重接 染色体结构变异 66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标准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
第九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1.什么是染色体畸变?
答: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称为染色体变异或畸变。
2.解释下列名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答: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14.有一个三倍体,它的染色体数是3n=33。假定减数分裂时,或形成三价体,其中两条分向一极,一条分向另一极,或形成二价体与一价体,二价体分离正常,一价体随机地分向一极,问可产生多少可育的配子?
解: + =
15.同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已知得到平衡配子(2n和n)的机会仅为 ,问这数值是怎么求得的?又如假定只有平衡的配子是有受精功能的,且假定受精过程是随机的,问得到不平衡合子(unbalanced zygotes)的机会是多少?
嫩绿色,无条斑,如马铃瓜 ↓ 具有深绿色平行条斑,如解放瓜
4n母本上结了西瓜,瓢中长着3n种子,把3n种子种下,所结的无籽西瓜是无籽的,其果皮有深绿色平行条斑
6.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合成:
普通小麦(AABBDD)(42)× 黑麦(RR)(14)
↓ ↓ ↓
配子 ABD ABDR 杂种第一代(28) R
解:双三体“2n+1+1”即是12对染色体增加2条有多少种组合的可能性。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精)
不能表现。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
若突变发生在配子细胞中
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特点
①显性突变在第一代就表现,而隐性突变在第二代才表现。
②显性突变在第二代能纯合,但不能检出;隐性突变在第 二代能纯合,且能检出。
③显性突变的突变纯合体在第三代可望检出。
显性突变表现得早而纯合得慢,相对地,隐性突变表 现得晚,但纯合得快。 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又如何?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 lethal mutation): 指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致死效应,而在其它条件下 可以存活的突变。 例如:
噬菌体T4的温度敏感突变型在25℃时能在 E.coli宿主中正常生长,形成噬菌斑,但在42℃ 时就不能这样。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生化突变(biochemical mutation):突变 主要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生 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
形态突变(morphological mutation), 是泛指能造成外形改变的突变。 普通绵羊的四肢有一定的长度,但安康 羊(Ancon sheep)的四肢很短,这类突变 可在外观上看到,称为可见突变(visible mutations)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致死突变(lethal mutation):突变主要 影响其生活力,导致个体死亡。 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 隐性致死:纯合态才有致死。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
高等生物为10-5~10-10, 细菌中为10-4~10-10。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生物、各种基因其自发突变率是相对 稳定的,
如:玉米籽粒7 Sh Wx 控制的性状 子 粒 色
测定配子 数
554,7106 265,391 647,102 1,6710,73 6 1,745,210 0 2,469,210 5 1,503,7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ack mutation
a
通常正突变的频率高于回复突变频率。
2×10 - 6 4×10 - 8
his+
his-
D、 具有多向性——复等位基因形成
野生型
(a)果蝇复眼的颜色变化
浅黄色 红珊瑚色 杏黄色 白色
(a)果蝇 X 染色体上决定复眼颜色的 相关基因的遗传图
用Muller—5技术检测
5、电磁波辐射(非电离辐射) U.V 照射
(二)、化学因素诱变 化学诱变剂列表: 具有潜在诱变着用的化学物质: 农药、医 药、染料、食品添加剂、清洁剂、保鲜剂等。 典型的诱变剂:NaNO2 , 芥子气、甲基 磺酸一酯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电磁波辐射(非电离辐射) U.V 照射
四、化学因素诱变
电磁波 辐射
粒子 辐射
快中子辐射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X 射线、尤其是γ射线,电磁波带有 很高的能量,照射时将能量传递的被照射物质,引 起被照射物种的原子、分子电离,故称作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诱变机理: 间接作用——高能射线将能量传递到原子、分子, 以及水分子,造成电离,产生出活性极强的离子对、 自由基等,这些活化的离子、自由基等基团作用于 DNA,引起变异。 直接作用—— 射线直接作用于DNA,造成DNA损 伤,引起变异。
X rays have sufficient energy to break the sugar-phosphate back bone, splitting a DNA molecule into smaller pieces. If these pieces are not spliced back together properly, mutations such as the deletion shown here arise.
是碱基替换的另一种形式。嘌砱碱被嘧啶碱替 换,或嘧啶碱被嘌砱碱替换,被称为颠换。 G≡ C → T = A 或 G≡ C → C ≡ G 硫酸二乙酯引起碱基颠换,不过,它也可引起碱基转换。
(三)、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
基因阅读框内,碱基不以3的整倍 数增减,从而导致碱基增减部位下游的密码子读框 改变。自发突变中,移码突变所占比例较大。 移码突变诱变剂序列: 1、吖啶类化合物 吖啶类化合物是为数不多的研究的比较清楚的移 码突变诱变剂: acriflavin (吖黄素) proflavin (原吖素) acridine yellow (吖啶黄)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与特征
1、基因突变的一般概念 突变(mutation):any changes of genetic material is a mutation.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基因内部碱基对 的改变,作为这种改变的结果,是一个基因变为 它的等位基因。 A mutation a 2、突变的成因 自发突变:由未知因素诱发的突变。 诱发突变:由已知因素或人们给定的诱变因素诱 发的突变。
X-ray 诱导
单对杂交 选F1翻翅♂,why ?
↙
选翻翅♀ 、♂, 杂交,why ?
突变型 或死亡
原因说明: ● 为什么要选F1翻翅♂ ? 雄果蝇,雌家蚕! 你忘了吗? ● 为什么要强调单对杂交? 为了创造条件,让受到 X-ray照射的单条 X染色体的复制后代纯合,纯合后隐性突 变基因才能表达出来!诱变结果才能被检 出! 4. 红色面包霉突变体的筛选
●
E、突变有利性或有害性——有利突变与有害突变 ● 突变的有害性:现存的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 这种相互适应是突变、选择、进化的产物。突变改变 了个体的遗传背景,通常是破坏了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表现为:生活力、繁殖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适 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下降。所以突变通常 是有害的 ● 突变的有利性: 可能产生出对环境适应性更好的新的性状(表 型),有利于进化,乃至新的物种形成。 有利突变:矮杆品种、抗病品种等。 如 short – legged Ancon sheep
C l B 技术
如有隐性突变, 则可见到突变 个体;如有致 死突变,F2代 中,雄蝇的数 目仅为雌蝇数 目的1/2。 因为在X- ray F2: 照射后,各X染 色上体基因被诱 导情况不会相同
为何要单 对杂交?
2、Muller-5技术 利用Muller-5技术(Muller 品系),同样可以 有效地检测果蝇 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与隐性致死 突变。这CLB技术的改进。 Muller-5品系的特点: ● X 染色体上有可供选择的基因: B — Bar eye wa —— 杏色眼基因 ● X 染色体上还有一个大的倒位,可以有效地 抑制Muller-5—X染色体与野生型染色体重组。 ● Muller-5—X 染色体上其他基因正常。
单
位
每复制周期 每细胞分裂 周期
E. coli
T1-S →T1-R
2×10 - 8
his+ →his-
2×10 - 8 4×10 - 8 1×10 - 6 8×10 - 8
E. coli
藻类Clamydomonais
His- →his+
每细胞分裂 周期 每细胞分裂 周期 每细胞分裂 周期
strs →ster
●
性细胞突变:性母细胞及性细胞内遗传物质发 生的突变。
B、突变频率 突变频率(mutation rate):一个细胞世代中某 个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 突变频率高低因基因而异、因物种而异。
不同生物某些基因座的自发突变频率
物 种
Phage T2
性 状
r →r+ h+ →h lac →lac+
突变频率
1×10 - 8 3×10 - 9 2×10 - 7
肌醇需要型 Inos- →inos+
真 菌 (链孢霉) 玉 米
种子皱缩 Sh →sh Pr →pr
R →r Y →y
1×10 - 6
1×10 - 5 5×10 - 4 1×10 - 4
单个配子突变 频率
Drosophila
W →w E →e
4×10 - 5 2×10 - 5
单个配子突变 频率
非鼠色 a+ →a 小鼠 白化 c+ →c 血友病 h+ → h 白化 a+ → a human
樱桃色 ( 鲜艳红色)
红珊瑚色
猩红色
深红色 (红宝石色)
石榴红 (暗红色)
粉红色
X
(b) Complementation Test—— 回顾
(c) 果蝇不同眼色的突变型基因间的互补实验
+ — 表示能互补形成野生型红眼 互补实验表明:● 所有红线标识的基因彼此间可以互补, ●所有红线标识的基因都能与绿线标识基因互补, 为什么? ●绿线标识基因彼此间不能互补。
Ancon sheep (short - legged sheep)
Sheep (with normal length legs)
Effect of a dominant mutation
3、突变的类型 A、按产生方式分类 ● 自发突变 ● 诱发突变 B、按突变体的表型分类 ● 形态突变 ● 生化突变 ● 致死突变和半致死突变(死亡率在0-100%) ● 条件致死突变 ● 体细胞突变和性细胞突变
3×10 - 5 1×10 - 5 3×10 - 5 3×10 - 5
单个配子突 变频率
软骨发育不全
大肠多息肉 肌营养不良 Huntington舞蹈 病
4×10 - 5
2×10 - 5 10×10 - 5 0.5×10 - 5
单个配子突 变频率
C、突变具有重演性与可逆反性 ● 突变的重演性: 同一种突变以大致相同的频率在 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重复发生的现象。 ● 可逆性(正突变、回复突变)
碱基替换的类型: 从分子水平考虑,DNA的碱基顺序决定mRNA 的碱基顺序,最后决定多肽连中氨基酸的顺序(蛋白 质的一级结构)。根据这一事实,DNA碱基顺序的任 何改变都应当是一个突变。碱基对的变化,只有当这 种变化影响到(功能)基因的功能,进而影响到生物 体性状表现时,我们才能觉察到,通过DNA序列测定 才能鉴定出来。 碱基替换的类型与机制可分为四类:
2、碱基类似物诱发的转换 (keto)5-BU=A (enol) 5-BU≡G
5-溴 尿嘧 啶(5 -BU) 诱变 机制
3、亚硝酸(HNO2)诱发的转换——脱氨基作用
-NH2
-NH2
HNO2 -NH2
HNO2
mutant
(Transition)
-NH2
(二)、颠换(transversion)
三、诱发突变
(一)、物理因素诱变
1、辐射线的种类及其特性 X射线— 较高能级,穿透力较强 电离 辐射 γ射线— 高能电磁波、穿透力极强 U.V射线— 低能级,穿透力弱 非电 离辐 射 α射线— α粒子流,能量高,但粒 子质量较大,穿透力较差。 β射线— β粒子流,能量高,但粒 子质量较大,穿透力较差。
3、 辐射诱变的特点: 第一、电离辐射诱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断裂的频 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与射线种 类无关 第二、辐射的效应是累加的。即,在一定的辐射 剂量下,一次连续照射与多次间歇照射诱 发突变的频率是一样的。 第三、辐射的诱变作用是随机,诱导突变的种类 与射线种类、剂量没有对应系—辐射的诱 变作用没有专一性,辐射诱发突变没有方 向性,即不能定向诱发突变。不同的射线 能诱发同一致突变,一种射线可以诱发不 同的突变。 4、关于同位素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Commen
Rare
碱基的互变异构体及其配对对象
Common Form (amino) A=T (keto) G≡C Rar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