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壤中筛选产漆酶微生物菌株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一株漆酶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研究

一株漆酶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研究
酶 活力 。
123漆 酶 活 测 定 ..
1 . 茵 种 z一 , .1 1 3 本研 究 筛 选得 到 并初 步鉴 定 为木 霉属
112 土 样 ..
食 堂周围老树根 系旁、 山坡草丛 问采集新鲜土样 , 纸屑木 渣浅埋半年后采集新鲜土样 , 陕西省汉 中市汉台区天台山森林 公 园浅层土样。
113主 要 仪 器 ..
参考文献 行部分修改 :.to / H46的醋 酸缓冲 、 O1 lL p . o 液 3 mL 加人 5 / . , 5 g L的木质素磺酸钠 05m 再加入适当稀释 . L,
的粗酶液 1 , . mL 以灭 活酶液作为 空白对照组 ( D )3 保 0 O 。, 0o C 温 1 n7 0 mi, 2 0型可见分光 光度计测 4 5n 0 6 m处光 密度 (D。 0 )酶活力定义为 1 , 分钟 光密度 减少 O0 .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胺 、 巴胺 ) r 由于 漆 酶 具 有 氧 化 与 木 质 素 有 关 的酚 类 和 非 多 等2 ] 。
土样采用梯度稀 释涂布于 A培养基 , 8 2 ℃恒温箱 中培养
3 5天 , -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 B培养基上 , 2 置 8±1℃条件 下恒 温培养 2 3 , ~ d 记录菌 落周 围有无褐色轮环产生 , 记录菌落生长 的直径 ( ) d 和变色圈直径 (2 并计算 d,:根据所产生褐色圈 d) , , d 的大小 , 选出产漆酶能力强 的菌株并用保藏培养基留种。菌种
, L。 m 】
S — HZ A水浴恒温振荡器L 海 贺德实验设备 厂)T Z 10 E , H 一 0
恒温 培养摇床 (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 限公 司)I , KA振荡器(— I
K — ek )T 2 0可见分光光度计 ( A w re ,6 0 7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

高产漆酶菌株Bacillus sp.CLb的筛选及其对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

高产漆酶菌株Bacillus sp.CLb的筛选及其对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

高产漆酶菌株Bacillus sp.CLb的筛选及其对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李凡姝;刘海洋;戴绍军;赵敏;王天女;蔡华健;汪春蕾【摘要】[目的]为了筛选出一株高产漆酶的菌株.[方法]利用含铜的富集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研究菌株的生长特性及菌株的芽孢漆酶对常用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sp.CLb.菌株CLb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生长pH为7.0,菌株能在含1 mmol/L Cu2+的培养基中生长,具有很强的耐铜性.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测定其芽孢漆酶活性,漆酶活性高达46.1 U/g干重.菌株CLb芽孢漆酶的最适pH为7.0.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的脱色体系中,菌株CLb芽孢漆酶在4h内对活性黑以及在2h内对靛红的脱色率均达到93.0%,在6h内对活性亮蓝和结晶紫脱色率分别为79.0%和92.5%.[结论]菌株CLb芽孢漆酶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的体系中对常用染料具有很高的脱色率.【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614-1616,1654)【关键词】细菌漆酶;芽孢杆菌属;染料脱色【作者】李凡姝;刘海洋;戴绍军;赵敏;王天女;蔡华健;汪春蕾【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8漆酶(EC 1.10.3.2,p-diphenol:dioxygen oxidoreductases)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能够利用分子氧氧化各种芳香族和非芳香族化合物,同时完成多种底物的单电子转移,分子氧被还原为水[1]。

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实验方案

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实验方案

漆酶简介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Laccase, P-diphenol oxidase, EC.1.10.3.2) ,广泛分布于高等动植物、昆虫、真菌分泌物和少量细菌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担子菌亚门的白腐真菌。

漆酶为含铜的糖蛋白,约由500 个氨基酸组成,多为单一多肽,个别为四聚体。

糖配基占整个分子的10%~45%,糖组成包括氨基己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和阿拉伯糖等。

由于分子中糖基的差异,漆酶的分子量随来源不同会有很大差异,甚至来源一样的漆酶分子量也会不同。

通过对漆酶蛋白质晶体构造的争辩觉察,漆酶具有3 个铜离子结合位点,共结合4 个铜离子,且这4 个铜离子处于漆酶的活性部位,在催化氧化反响中起打算作用,假设除去铜离子,漆酶将失去催化作用。

漆酶具有较强的氧化复原力量,能催化多酚、多氨基苯等物质的氧化,使分子氧直接复原成水,将酚类和芳胺类化合物复原成醌类物质,没有副产物的生成。

由于漆酶具有特别的催化性能和广泛的作用底物,使得漆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漆酶应用主要集中在制浆造纸,特别是纸浆的生物漂白,环境保护,木质纤维素降解等方面。

造纸工业方面,由于漆酶能高效的降解木质素及与木质素具有相像构造的物质,避开造纸工序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影响环境。

环境保护方面,漆酶能有效的除去工业废水、化学农药当中的毒物酚、芳胺、单宁和酚醛化合物,生物消退有毒化合物,使得漆酶在废水处理等环保事业有宽阔的前景。

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力最常用的底物是2,2’-连氮一双(3-乙基苯并唆毗咯琳-6-磺酸)(ABTS)。

试验一高产漆酶菌株酶活测定1主要试剂的配制(1)0.2 mmol/L pH 4.5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A 液:0.2 mmol/L 柠檬酸溶液:称取柠檬酸21.014 g,参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

B 液:0.2 mmol/L 柠檬酸钠溶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2 g,参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

一株产漆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研究

一株产漆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研究
组 织 的土壤 .
( 2 ) 培养 基 . P DA 培 养 基 ( g / L ) : 葡 萄糖 2 O , 土豆 ( 浸出汁) 2 0 0 , 琼脂粉 1 5 , p H 值 自然. 筛选培养基 : P DA 培养基 添加 愈创 木酚 ( O . 0 4 ) 及卡 那霉 素 ( 5 0 mg / L ) . 种 子培 养 基 ( g / L ) : 葡萄糖 2 O , 蛋 白胨 5 , 酵母
粉3 , p H 值 自然. 基本 发 酵 产 酶 培 养 基 ( g / L ) : 葡萄糖 2 0 , 酒石酸铵 8 , KH P O 2 , Mg S O ・7 H O 0 . 6 ,
Ca CI 2・2 H2 O 0 . 8, Cu S O4・5 H2 O 0 . 2 5 , Twe e n 8 0 0 . 2 5 , p H 6 . 0 .
Mg S O4・ 7 H2 O O . 6 , C a C l z ・ 2 H2 O O . 8 , C u 。 O . 2 5 ( 1 mM) , p H 5 . 5 -6 . 5 , 其漆 酶 最 高 酶 活 水 平 为 5 7 1 . 3 2 U/ L .
关 键 词: 漆酶 ; 棘孢木霉 ; 分子鉴定 ; 发 酵 优 化 文献标识码 : A 中 圈分 类 号 : Q 9 3 — 3 3 1
所有 已研究的木腐真菌 中均有发现, 同时也存在于部分植物、 细菌和昆虫之 中[ . 随着漆酶 的发现和深入 研究 , 在某 些 小分 子化合 物作 为介 体存 在 的条件 下 , 漆 酶 还能 够 氧 化非 酚 型木 质 素结 构 . 漆 酶 对木 质 素 以 及与 木质 紊结 构相 似 的许 多 环境 污染物 的 降解 作 用越来 越受 到人们 的重 视[ 2 ] . 在 纸 浆去 木 质化 、 有 机 染 料脱 色[ 、 纺织 污水 处理 [ 引、 生 物传感 器 [ 、 食 品饮料 行业 、 有机 合成 ] 、 药物 合成 m] 、 医疗诊 断 和作 为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显的诱导作用 , 5 / 3~ mg L的 T en8 w e.0可 以 明显 提 高 WS . 产 酶 水 平 。 12的
关键词 : 色木霉 ; 绿 愈创 木酚 ; 态学特征 ; 形 酶活 力
中图 分 类 号 :9 5 Q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2 20 )3— 0 0— 4 10 93 (0 8 0 04 0
刘 敏, 张 明
2 03 ) 306 ( 安徽 农 业 大学生命科 学 学院 , 合肥

要: 以愈创 木酚为底 物 , 采用 平板 筛选法 筛选得到 一株 产漆酶 菌株 WS . , 态学特性表 明该 茵属 于绿 色木 12 形
霉。对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I WS 一 2菌株 的产 酶高峰期 出现在接 种培 养后 的第 4 。与蔗 糖、 糖、 乳糖 d 乳 半 和 可溶性淀粉相 比, 以葡萄糖 为碳 源时, 发酵上清液 的漆 酶活力明显要 高, 大值 达 20 / 。 以 N 1 最 3U L H C 为氮源 , 最 有利 于 WS - 12漆酶的产生 , 酶活力最高可达到 2 4 / 。00 mnlL的愈创木 酚和 A T 漆 3U L , 1 r / o B S对 WS - I2产漆 酶有明
明 , - i: h nm n@ aa.d . n Ema zag ig hu eu c 。 l
基金项 目: 安徽省高校 “ 十五” 优秀人才计划( 教秘人 104— 0 ) 【 20 10
收 稿 日期 :07一 4—2 20 o 8
化变色圈的菌落进行分离纯化 。将分离菌株 分别接种
到筛选平板上 和 P A平板 上 ,8C恒 温培养 , 出筛 D 2 ̄ 选 选平板上 出现明显 氧化变色圈 的菌 株 , 通过 P A平 并 D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菌种,能够分解淀粉类和纤维素类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和鉴定,找到高效产漆酶的细菌菌株,并研究其固体发酵条件。

我们从土壤和水样品中收集多个潜在的产漆酶细菌菌株。

这些菌株被分离、纯化并保存以备后续的实验使用。

然后,我们使用碘碟法进行最初的筛选,通过菌株在含有淀粉或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明显溶解区来判断其分解能力。

筛选出的阳性菌株被进一步培养、扩增和鉴定。

鉴定的流程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观察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孢子形态等。

生化试验主要包括氧化酶试验、淀粉分解酶试验、纤维素分解酶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鉴定则主要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通过以上的筛选和鉴定过程,我们最终确定了一株高效产漆酶的细菌菌株。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我们对产漆酶细菌的最适发酵基质进行了选择和优化。

我们评价了不同基质如淀粉、纤维素、豆饼等对产漆酶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确定了最佳基质比例。

然后,我们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始菌液浓度、培养基添加剂等参数对产漆酶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

我们对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验证和比较。

通过对产漆酶产量、酶活力和底物降解效率的测试,我们确定了最佳的固体发酵条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一、引言
漆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具有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漆水处理、食品添加剂等广泛的
应用。

目前,大部分漆酶产生菌株来源于土壤和水体等自然环境中。

而固体发酵是一种能
够充分利用含固体物质的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的方式,可用于酶的生产。

本研究将选择适
合固体发酵的细菌菌株,进行筛选鉴定及研究其固体发酵条件,以提高漆酶的产量和活
性。

二、方法和材料
1. 菌株的筛选
从土壤和水体中分离细菌,根据产酶圈的形成情况进行初步筛选。

选择产酶圈明显的
菌株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2. 细菌的鉴定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

3. 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确定最适合细菌产漆酶的固体发酵条件,包括pH、温度、底物浓度、初始湿度等。

三、结果
1. 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筛选出多个具有产酶能力的细菌菌株,经鉴定后确定其中一株为Bacillus subtilis。

该菌株的漆酶活性较高,适合用于固体发酵生产。

2. 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在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中,发现Bacillus subtilis固体发酵最适宜的pH为7.0,温度为37℃,底物浓度为10g/L,初始湿度为60%。

四、讨论
本研究通过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固体发酵条件研究,成功地确定了适合固体发酵生产漆
酶的Bacillus subtilis细菌菌株,以及最适宜的发酵条件。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大规模生
产漆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研究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产漆酶条件的优化研究漆酶是一种酸性酶,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油漆去除、纸浆脱墨等领域。

为了寻找高效的漆酶产生菌株,本研究对白腐真菌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并优化了其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条件。

第一部分: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从环境中采集了多个土壤和木材样品,并将其分离培养于漆酶富集培养基中。

经过连续传代培养,筛选出了表现出高漆酶产酶能力的白腐真菌菌株。

采用基于菌丝的形态学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和漆酶产酶能力的评估,鉴定了5个潜在的高漆酶产菌株(命名为菌株A、菌株B、菌株C、菌株D、菌株E)。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这些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

第二部分: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2.1 碳源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碳源,如木质素、纤维素、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别对5个菌株进行液体发酵。

结果表明,以木质素作为唯一碳源时,菌株C和菌株E的漆酶产酶能力最高,分别达到了XX U/mL和XX U/mL,比其他碳源的产酶能力高出很多。

因此,我们选择了木质素作为主要碳源。

2.2 氮源尝试了不同的氮源对菌株C和菌株E的漆酶产酶能力的影响。

我们测试了不同浓度的尿素、酵母提取物和氨基酸,结果发现在0.5%尿素和0.1%酵母提取物的情况下,菌株C和菌株E的产酶能力分别达到了XX U/mL和XX U/mL,比其他条件下的产酶能力最高。

2.3 pH值和温度进一步优化了液体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

在不同的pH值和温度下培养菌株C和菌株E,观察到最佳产酶条件是在pH 5.0和30°C的情况下。

在这种条件下,菌株C和菌株E的漆酶产酶能力分别达到了XX U/mL和XX U/mL。

结论:通过对白腐真菌菌株的筛选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本研究确定了菌株C和菌株E为高漆酶产生菌株。

最佳的液体发酵条件为使用木质素作为碳源,0.5%尿素和0.1%酵母提取物作为氮源,培养基的pH值为5.0,温度为30°C。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与分离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与分离作者:范美霞,徐传霞,李俊菊,蔡丽沙,冯庆文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24期范美霞,徐传霞,李俊菊,蔡丽沙,冯庆文(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山东?菏泽?274000)Fan Meixia, Xu Chuanxia, Li Junju, Cai Lisha, Feng Qingwen(Heze Insp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Heze?274000, China)摘?要:产漆酶菌株与焦性没食子酸反应能产生棕褐色的变色圈,根据这一原理,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漆酶的菌株,并初步研究了温度对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60 ℃为其活性最强的温度范围。

关键词:漆酶;Bavendamm培养基;变色圈;真菌Abstract:Lacese-Produeing microbial stains react with Bavendamm, the response generated with brown, Through this principle, a strain screened from soil strains of high yield of laccase, and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 laccas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tween 50~60 ℃ temperature of its most active.Key words:Laccase; Bavendamm’s medium; Color changing ring; Fungi中图分类号:Q93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最早发现于日本漆树的伤流液,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真菌和细菌中[1-4]。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一、绪论漆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在油漆等化工行业中,漆酶可以加速有机溶剂和有机物的降解,具有分解污染物、提高涂料质量等重要作用。

对于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产漆酶菌株的筛选为了筛选出产漆酶的菌株,我们采用了固体培养的方法。

从土壤、水体等环境样品中采集菌株,然后将其进行分离纯化。

在培养基中,我们添加了有机溶剂作为唤醒剂,以刺激菌株产生漆酶。

接着,通过平板筛选法,筛选出产漆酶活性高的菌株。

用甲基橙为指示剂进行酶活性测试,并通过测定橙色环的直径来评价菌株的漆酶活性。

三、产漆酶菌株的鉴定对于筛选出的产漆酶菌株,我们进行了鉴定工作。

采用形态学观察的方法,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状、色泽、边缘和胞外酶的生成情况等。

接着,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检测菌株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并对其产生的酶活性进行测定。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种属。

四、产漆酶细菌的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为了提高漆酶的产量,我们进行了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我们优化了基础培养基的配方,确定了最适合菌株生长的基础培养基组成。

接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包括发酵温度、pH值、初始菌量、发酵时间等。

通过对发酵产物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确定了最佳的固体发酵条件。

五、结论通过筛选鉴定和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我们成功地获得了一株高产漆酶的细菌菌株,并确定了最佳的固体发酵条件。

这为产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漆酶的产生机制、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漆酶的应用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实验方案

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实验方案

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实验方案漆酶是一种能够分解木质素的酶,被广泛应用于漆酶工业生产中。

为了获得高产漆酶的菌株,可以采用以下筛选实验方案。

首先,准备木材素作为酶的底物。

木材素是漆酶的天然底物,因此使用木材素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环境,提高筛选的准确性。

接下来,采集不同环境中的泥土样品。

漆酶产生菌株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泥土中,因此从不同环境中采集泥土样品能够获得更多潜在的高产漆酶菌株。

然后,制备泥土微生物的培养基。

泥土样品中的微生物需要合适的培养基进行生长,通常可以使用Czapek-Dox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随后,进行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将采集的泥土样品进行稀释,并分别洒在含有木材素的琼脂板上。

通过观察是否存在环带或透明圈,从木材素周围分离出对木材素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

然后将菌株进行连续传代,并进行单菌落的分离,最终得到纯化的菌株。

接着,筛选高产漆酶的菌株。

采用固体培养,将纯化的菌株接种到含有木材素的琼脂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琼脂板上是否出现降解区域。

根据降解区域的大小和颜色的深浅,可以初步评估出菌株的木质素降解能力。

然后,选取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

将选取的菌株接种到含有木材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

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液体培养基中木质素的降解率来评估菌株的降解能力。

最后,通过PCR扩增和酶活测定等分子技术手段对菌株进行鉴定与验证。

通过PCR扩增菌株的漆酶基因序列,并与已知的漆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验证菌株是否真正具有漆酶产生能力。

同时,使用酶活测定方法对菌株中的漆酶酶活进行测定,验证菌株的漆酶活性。

以上是一种对漆酶高产菌株进行筛选的实验方案。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筛选到具有高降解能力和高酶活的漆酶菌株,为漆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8 实验3 漆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8 实验3 漆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实验3 漆酶产生菌的筛选1.实验原理:菌种筛选包括分离、初筛和复筛等几个步骤,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根据不同的筛选目的,采用不同的筛选路线。

白腐菌能够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质素,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木质素降解微生物。

木质素降解酶系主要包括三部份: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以及漆酶( Lac)。

由于漆酶能把分子氧直接还原为水,与其他木质素降解酶相比,具有更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漆酶是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分子量在64-390kD之间。

由于漆酶具有氧化与木质素有关的酚类和非酚类化合物以及高度难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能力, 因此在食品工业、制浆和造纸工业、纺织工业、土壤的生物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筛选高产漆酶的白腐菌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木质素结构的复杂性,可选用木质素类典型化合物,如单聚物香草酸、愈创木酚、苯酚、磷甲基苯酚;二聚物愈创木基甘油-B-松柏醇醚(GGE)、脱氢联松柏醇(DCA), 1,2-二愈创木基丙烷-1,3-二醇等。

可选用相对便宜的愈创木酚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就可以筛选出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菌。

漆酶可以使无色的愈创木酚氧化为褐色,因此愈创木酚平板可以作为漆酶的筛选平板。

对于白腐菌来说,变色圈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变色圈在菌丝的外圈,此时菌丝圈直径度色圈直径小于1;另一种是变色圈,在菌丝的外圈形成菌丝圈直径与变色圈直径比值大于1的菌株。

菌丝圈与变色圈直径的比值可作为判断该菌是否能选择性降解木素的依据,比值小于1则该菌能选择性降解木质素;比值大于1的菌则首先降解纤维素。

由于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菌株在制浆造造纸等行业更显优势,因此本试验主要是筛选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菌株。

本次实验需6个课时,但实验周期较长。

2.实验材料2.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冰箱、纯水机、移液枪等。

2.2试剂葡萄糖、KH2PO4、MgSO4•7H2O 、V B1、愈创木酚、酒石酸钾、蛋白胨、MgSO4、KH2PO4、Na2HPO4琼脂等。

产漆酶筛选

产漆酶筛选

实验步骤:
7、产漆酶土壤微生物的筛选:在12块筛选培养基平板上 挑选周围有明显褐色氧化带的单菌落,则为筛选的目标菌。 将该菌落用无菌接种环挑起在另一个新鲜的筛选平板上作 划线分离,以平板上出现的所有单菌落的形态特征都相同 作为被纯化的标准。
总结
从土壤中分离产漆酶菌株
2015013252 汪心妍 2015013254 江淑华
实验原理
漆酶是蓝色氧化酶家族中的一种多酚氧化酶,借助氧 将对苯二酚(氢醌)氧化成对苯醌的酚氧化酶 。 为从土壤中分离产漆酶菌株,选择适合产漆酶菌生长 的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后经过平板划线分离纯化,使用 透明圈分离法使用分离培养基筒、移液管、吸耳球、 三角涂布棒,三角瓶、酒精灯、培养皿、接种环等 愈创木酚PDA培养基(G-PDA):马铃薯(切块)200g, 用水煮沸30 min,取滤液,加葡萄糖20g,琼脂20g,水 补足1000 mL,加入0.04%浓度(质量体积比)的愈创木酚。 木质素降解选择培养基(LDSM):麸皮水解液0.3g、 磷酸氢二钾1.0g、氯化钠0.5g、七水硫酸镁0.3g、硝酸钠 2.5g、氯化钙0.1 g、氯化铁0.01g、水1000mL,调节 pH至7.4。
实验步骤:
5、涂布平板:将三个漆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基平板分别 标注10-4,10-3,10-2,10-1等四种稀释度,然后用加样枪分 别从稀释好的四种浓度的土壤样品稀释试管中吸取0.1mL 液体分别涂布在G-PDA 平板上涂布在G-PDA 平板上,同 法做3个平行对照组,共12组。 6、培养:涂布好的平板放入25℃培养箱内进行倒置培养 72小时,观察记录不同浓度土壤悬液平板上的漆酶生产能 力。
实验步骤:
1、实验所用器具和培养基的灭菌 2、 采样:选取一处树干低肥沃的阴湿土壤,去除表层5cm 表层的表土,取5~15cm深的土壤,取约50g土样。 3、土壤稀释液的制备:用称量纸和托盘天平称取2克土样放 入装有18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 4、富集培养:取2mL土壤悬液接入装50mL LDSM的三角瓶, 30℃、20r/min 摇瓶培养5d。取培养后的2mL土壤悬液放 入装有18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此时稀释度为10-1。从10-1 的土壤悬液取2mL放入装有18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制得 10-2悬液,用同样方法制备稀释度分别为10-3,10-4的悬液。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采用平板筛选法筛选得到一株产漆酶菌株WS1-2,形态学特性表明该茵属于绿色木霉.对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WS1-2菌株的产酶高峰期出现在接种培养后的第4d.与蔗糖、乳糖、半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相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发酵上清液的漆酶活力明显要高,最大值达230U/L.以NH4Cl为氮源,最有利于WS1-2漆酶的产生,漆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34U/L.0.01mmol/L的愈创木酚和ABTS 对WS1-2产漆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3~5mg/L的Tween-80可以明显提高WS1-2的产酶水平.
作者:刘敏张明 LIU Min ZHANG Ming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6 刊名:生物学杂志 ISTIC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IOLOGY 年,卷(期):2008 25(3) 分类号:Q935 关键词:绿色木霉愈创木酚形态学特征酶活力。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一、引言漆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具有较宽的应用领域。

它能够氧化各种酚类物质,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广泛应用于染料、造纸、医药等工业领域。

而细菌资源是一种潜在的产漆酶资源。

对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1. 筛选菌种产漆酶细菌的筛选是通过对大量的细菌进行筛选和鉴定,以找到高产漆酶的菌株。

筛选菌种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通过对土样、水样、沉积物等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酶活性的检测和分析来判断细菌的产酶能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

也可以通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找到潜在的高产漆酶菌株。

2. 鉴定菌种对于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找到的潜在高产漆酶菌株,还需要进行鉴定验证。

鉴定菌种的方法有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两种。

生理生化鉴定主要通过对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等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通过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从而确定其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三、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1. 发酵基质的选择发酵基质的选择对漆酶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发酵基质有玉米芯、小麦麸、大豆皮等,这些基质均为农副产品废弃物,具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适合用于漆酶的生产。

目前,常见的固体发酵基质优化方法包括改变基质成分比例、添加辅料等,以提高漆酶的产量。

2. 发酵条件的优化固体发酵对于漆酶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湿度、通气等条件都会影响漆酶的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包括响应面法、单因素试验法、正交试验法等,通过对各个发酵参数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漆酶生产的发酵条件。

四、结语产漆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有效菌种的筛选鉴定和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为漆酶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产漆酶细菌筛选鉴定及固体发酵条件研究1. 研究背景漆酶是一类能分解漆酚的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产漆酶的菌株主要有放线菌、细菌、真菌等。

其中,细菌产漆酶的效率较高,且易于工业化生产。

因此,筛选和鉴定高效产漆酶的细菌株,并对其进行固体发酵条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筛选鉴定产漆酶细菌2.1 筛选菌株来源从野外土壤、河流水样、废弃物等样品中筛选,收集到的样品应多样性、覆盖面积广,可增加筛选到合适菌株的概率。

2.2 筛选方法2.2.1 选择富含漆酚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有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Czapec-Dox培养基、Mineral Salt Medium(MSM)培养基等。

其中,富含漆酚的选择性培养基可增加筛选到产漆酶菌株的几率。

2.2.2 测定漆酶活性将潜在菌株接种在含有漆酚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取样测定漆酶活性。

活性高的菌株可以被选择用于后续研究。

2.2.3 16S rRNA序列分析选择漆酶活性高的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依据序列相似度、系统发育关系等参数,确定其分类学地位。

3. 固体发酵条件研究3.1 基质选择从可获得性、成本低、未对环境造成污染等方面考虑,选择米糠、玉米秸秆等当地廉价自然资源作为基质。

3.2 酸碱条件在漆酶的适宜pH范围内选择适宜的酸碱调节剂,使固体发酵过程中的pH值稳定,不影响菌株的生长及漆酶产生。

3.3 湿度控制在不影响氧气传递的前提下,控制固体基质中的湿度。

可通过加水或旋转鼓的调节实现。

3.4 温度调节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将其生长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培养室可安装自动温控仪,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4. 结论筛选鉴定高效产漆酶的细菌株,并对其进行固体发酵条件研究,可为产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漆酶高活性菌株的选育及其融合子F49的初步鉴定的开题报告

漆酶高活性菌株的选育及其融合子F49的初步鉴定的开题报告

漆酶高活性菌株的选育及其融合子F49的初步鉴定的开题
报告
题目:漆酶高活性菌株的选育及其融合子F49的初步鉴定
研究背景和意义:
漆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脂肪酶,可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制造、环境治理等方面。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从不同源头分离出的漆酶产生菌株,但是漆酶活性差异较大,且在产量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瓶颈。

因此,选育高效稳定的漆酶产生菌株,对于提高漆酶产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漆酶产生菌株,并通过色素沉淀法、催化剂法等方法对其漆酶活性进行评价。

进一步将选育出的高产菌株与已有的高活性菌株进行融合,通过PCR、酶活性测定和蛋白质电泳等方法对融合子进行初步鉴定。

研究方法:
1.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漆酶产生菌株;
2. 对选育出的菌株进行漆酶活性测定,选出高活性的菌株;
3. 选育出的高活性菌株与已有高活性菌株进行融合;
4. 通过PCR方法对融合子进行鉴定;
5. 对融合子进行漆酶活性测定和蛋白质电泳分析,对其品质进行初步评估。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选育出高效稳定的漆酶产生菌株,并通过融合技术得到新的融合体,为漆酶生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同时,对漆酶活性进行系统评价和鉴定,对未来的漆酶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字:漆酶,菌株选育,融合体,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