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两首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读和体会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现代诗二首》内容及相关图片的课件。

2.角色扮演:老师准备好角色扮演《现代诗二首》中的诗人,增加趣味性。

3.评价表:准备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的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现代诗二首》(10分钟)1.老师朗读《现代诗二首》,学生跟读。

2.老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分角色朗读《现代诗二首》。

2.每组朗读完后,进行互评,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四、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扮演诗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情景表演(20分钟)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六、诗歌赏析(10分钟)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现代诗二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景表演和诗歌赏析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创作,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现代诗二首》中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八、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绽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可爱形象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3. 现代诗二首 教案(2课时)

3. 现代诗二首     教案(2课时)

3、现代诗歌二首教材分析:《现代诗歌二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课文,是两首现代诗歌,非常有画面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画面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语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思索、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读《暮江吟》,这是描写傍晚江边景色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二、了解作者现在我们先来学习这首诗的作者,刘大白,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我会认的字了解完作者我们来认识这一课,我们需要会认得字。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现在我们学习一个多音字,尽。

我们再来看看词语芦苇是什么意思呢?四、整体感知诗歌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读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我看到了倦鸟归巢拖着夕阳飞渡江边,江边的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五、学习诗歌齐读第一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并想象画面?归巢的鸟儿是什么状态呢?第一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什么倦了还要驮着斜阳呢?体会驮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想一下第二小节描写了一幅什么的画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翻体现了鸟的豁达,鸟知道既然太阳不属于它,何必强求呢?还是勇敢地面对黑暗,相信黎明终究会来到。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头白到红颜,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绪,给图画增加了色彩。

六、主题概括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写出了鸟儿渴望光明与自由,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首现代诗歌。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韵律可能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欣赏,学会欣赏现代诗歌的美,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语言表达。

2.难点:欣赏现代诗歌的美,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两首诗歌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图片和音乐: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诗歌的录音,让学生先跟读和模仿。

然后,教师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呈现诗歌,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标注生词和重点语言表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诗歌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巢、苇、罗”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体会诗歌中描绘的秋晚江上的景色,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珍惜自然之美,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教学资源•课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秋晚江上的景色。

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课所学的诗歌,回顾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创设情境:播放秋晚江上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绘秋晚江上景色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标记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生词卡片进行初步理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进行集中讲解和练习。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确保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分段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秋晚江上的景色,夕阳斜照、归鸟归巢。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二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掌握“巢”、“苇”、“罗”、“眠”、“霸”、“占”等6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二)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三)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和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朗读两首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欣赏美丽的江景图片,营造氛围。

2.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意,感知景物1.出示阅读任务一,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一读《秋晚的江上》,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文,说说景物的样子。

1)教师指名读诗歌,注意“巢”、“苇”的读音。

2)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3)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2.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诗句,捕捉到了诗人描述的景物,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幅江景图渐渐清晰起来。

3.齐读诗歌。

三)品词读句,想象画面1.出示阅读任务二,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二仔细阅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妙?圈出相关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

3.集体交流分享,随机点拨。

1)预设一:“倦”、“驮”。

①理解“倦”的意思,想象鸟儿疲惫地飞行的样子。

②理解“驮”的意思,想象疲惫的鸟儿背着夕阳返回家中的画面。

③提问。

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点拨:鸟儿内心充满了回家的喜悦,在虽然疲惫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着返回家中。

④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2)预设二:“翻”、“掉”。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落入江面,洒下余晖的画面。

③讨论。

是否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并说说理由。

点拨:“掉”的理解既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也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落下之快。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六、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景物描绘 → 情感表达
想象画面 → 感受意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同时,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诗歌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
1.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2. 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3.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四、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魅力
1. 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品味诗歌语言的美。
五、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2. 分享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案要素
内容
教学课题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秋天的雨》和《草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材中的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草原的辽阔。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欣赏到美丽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现代诗与古诗词在表达方式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总结出现代诗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感受现代诗的特点,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难点:体会现代诗的特点,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的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鼓励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诗歌表达情感的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秋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朗读。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诗句,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解释。

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3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巢(cháo)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4.欣赏《花牛歌》。

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教学反思】《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

这两首诗分别是《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日傍晚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牛歌》则通过描绘花牛在草地上的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诗歌的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接触较少,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的表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式,将诗歌的美感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日晚霞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诗歌: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朗读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6.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8.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现代诗二首》,包括《暮江吟》和《题西林壁》两首诗。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哲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哲理,体会现代诗的韵味。

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学习《暮江吟》a.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b. 分析诗中的形象描写,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体会诗中的哲理,讨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含义。

(2)学习《题西林壁》a.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b. 分析诗中的形象描写,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体会诗中的哲理,讨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现代诗,描绘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色。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韵味,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暮江吟》形象描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哲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 《题西林壁》形象描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暮江吟》和《题西林壁》。

(2)仿写一首现代诗,描绘自然景色。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示例:以《秋日私语》为题,描绘落叶、秋风、夕阳等元素,展现秋天的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诗歌朗读、赏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增进人际交流。
5.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多元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与鉴赏: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征,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思维与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的主题、手法和意象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
3.文化与传承:了解现代诗的发展背景,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和情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例如:《我爱这土地》中“啊,我多么骄傲”的感叹句,要求学生用激昂的语气朗读,表达诗人的自豪情感。
-诗歌意象分析:理解两首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等,以及《乡愁》中的“邮票”、“船票”等,把握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灵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现代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诗歌解析: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手法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诗的艺术魅力。
4.赏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两首诗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包括《瀑布》和《秋晚的江上》两首现代诗。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两首诗的朗读、欣赏、理解、分析展开,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 学会运用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现代诗的意境理解和创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录音机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瀑布和秋天的江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两首现代诗,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10分钟)4. 分析诗歌(15分钟)对两首诗进行逐句分析,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单的现代诗,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瀑布诗歌手法:比喻、拟人意境:壮观、气势磅礴2. 秋晚的江上诗歌手法:对比、设问意境:宁静、深沉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一首现代诗,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写下自己的感受。

2. 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课通过瀑布和秋天的江景引入,让学生在朗读、理解、分析、创作等环节中,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课后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现代诗,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朗读诗歌的指导2. 理解诗意的引导3. 诗歌分析的方法4. 学生的创作实践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朗读诗歌的指导1. 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语音语调,强调韵律美。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例题2:请简要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绘了秋夜的宁静和凉爽。秋天景象的特点是宁静、凉爽、美丽。诗中的“篱门外的凉风”和“秋夜的宁静”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美丽。
例题3:请简要分析《秋晚的江上》中的意境和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秋晚的江上》中的意境是宁静、萧瑟,意象是夕阳、江水、涟漪。意境和意象的作用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意境和意象,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秋天夜晚的宁静和萧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例题4:请简要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如“篱笆门外的凉风”,通过将凉风比作“篱笆门外的”,形象地描绘了凉风的来源和特点。拟人如“秋夜的宁静”,将秋夜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宁静和美丽。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最后,在技能训练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熟练。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在讲解诗歌的情感时,我计划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在线工具: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在线工具,如诗歌鉴赏网站、诗歌创作软件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1.发放预习材料,包括《秋晚的江上》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原文和简要解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的能力。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按要求背诵本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诗歌内容及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现代诗的抽象表达方式。

2.能够准确把握《现代诗二首》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课文《现代诗二首》。

2.课堂录音设备。

3.老师准备好的课堂教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多种现代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呈现:逐句呈现《现代诗二首》,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解读:解释诗句中涵义较深的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的表达方式。

4.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整首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分享对于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做相关问题复习。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部分课文,检查学生的背诵程度。

3.理解: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内容,培养其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现代诗二首》,展示不同角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的独特之处。

六、板书设计•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二首》诗名及内容总结七、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现代诗二首》。

2.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更多形式的课堂活动,深化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以上为本次课程教案内容,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现代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意境美。

2.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想象画面法、诗歌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诗歌,思考: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
3.精读课文
1.学习《秋晚的江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习《花牛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美感和情感。

4.总结拓展
1.总结两首诗歌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首诗歌及原
因。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与同学分享。

5.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歌。

2.仿照其中一首诗歌,写一首自己的小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现代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两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现代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现代诗的文本。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现代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第一首现代诗,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展示第二首现代诗,重复上述步骤。

三、诗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两首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互动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首诗,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3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2.助读资料:走近作者
(1)刘大白(1880年—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
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 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
5.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四、品读释疑
1.读一读
秋江的晚上,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归巢的鸟儿,
2.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1)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

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3.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5.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6.读一读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7.读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8.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这首诗歌采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2)“滴溜溜”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9.仿写: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模仿写一写。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跑,五彩的花儿跟它一起跳舞。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3.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而《花牛歌》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4.主题延伸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

(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天上的街市》《我喜欢你,狐狸》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