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购管理与集中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企业管理与集中管理
第一节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
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也由普通的手工作坊式进化到工厂产业化发展,管理上也从粗放式管理向人力、成本、设备、资金等资源进行平衡协调渐进,以实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困惑。
物料管理混乱,呆料、废料、缺料频繁发生
生产计划不准确,排产困难
生产工艺、工序缺乏标准化,导致库存供应难度
。。。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挑战,管理学者开始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也产生了不同阶段的管理理论和工具。5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企业管理工具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管理工具被应用到管理实务中来,为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搭建了系统平台。管理工具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60年代库存管理
60年代开始,计算机首次在库存管理中得到了应用,这标志着企业的生产管理迈出了与传统方式决裂的第一步。而在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管理方面,这种影响比其他任何方面都更
为明显。
2.70年代MRP
库存管理关注的是材料和产品的出入库和存量管理,并没有延伸到生产中。这样对成本的控制微乎其微,随着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库存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于是美国提出了MRP思想,它第一次把物料需求计划与库存管理向结合,由计划推动库存采购,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供料率和缩短产品交货周期。
3.80年代MRPⅡ
初期的MRP主要还是以库存管理补充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而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MRP Ⅱ,已延伸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它进一步从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库存控制、车间控制延伸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中。从而为制造业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处理逻辑以及有效的信息处理手段。MRPⅡ把企业中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管理系统。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 MRPⅡ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实现了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MRPⅡ具有模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决策方针模拟出各种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如模拟将来物料需求而提出任何
物料短缺的警告;模拟生产能力需求,发出能力不足的警告。因此,大大提高了原MRP系统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它也是企业高层管理机构的决策工具。
4.90年代末ERP思想
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ERP已经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二十一世纪协同供应链、商业智能BI、云、移动商务、SaaS服务、CRM
随着ERP系统的全面深化应用,企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自动化智能分析、安全、灵活、行业化应用。这些更高层次的管理应用工具通过整体的应用集成适配可以更好适应企业不同的发展需要。
以协同供应链为例,在90年代,通过引入供需链思想有了ERP的雏形,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通过通讯介质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注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差,它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如果其中一个节点的作用出现无序或延迟对接。都会影响其他节点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具体而言,其弊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变化能力迟钝。2.各成员企业之间缺乏信赖。3.供应链失调。为了解决普通供应链的问题,协同供应链思想应运而生。协同供应链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
协调和相互支持。而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对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进行管理,以便使各企业进行的彼此协调和相互支持更加高效有序,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第二节国内外现状分析
ERP经历了从最早的盲目建设阶段,已经逐渐为广大企业管理界所认识和了解,并成为企业规模化发展、世界性扩张必不可少的信息化工具。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一个企业即使实现了其内部信息化单元的集成,但相对大社会与市场环境,仍然是一个个信息化孤岛,必须用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理念和技术来拆除企业间的围墙,消除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孤岛,实现跨企业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使企业能更好地整合和优化利用各方的社会资源,分享和占有更多的市场机会,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整个供应链、乃至社会价值最大化。
严格地说,供应链是一个多重业务和多重关系的网络,它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产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从供应商的供应商一直到客户的客户。SCM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链上的需求与供给进行计划、协调、执行、控制、优化和决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内容是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中国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国内外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对中国的投资速度,纷纷到中国设立或扩大加工基地与研发基地,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有些还将直接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这些都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在这种新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和产业必须运用SCM这个管理利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整体优势。
在上个世纪末,欧美发达国家就引入了供应链管理技术,目前财富500强有超过70%的企业都采用了供应链管理,如戴尔、波音、丰田、思科、宝洁、IBM、沃尔玛等业界翘楚,来确保其竞争优势和领先定位。为了应对新形式下的竞争与合作,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快速流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