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本节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2.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二》的文本。

2.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素材。

3.诗歌创作的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语文园地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语文园地二》的课文,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感受诗歌的美。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歌美在哪里?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例如:“这首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感受不同诗歌的魅力。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2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1.(2011·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版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妙改对联明末清初的作家钱谦益,颇受明王朝的赏识,因此,他在自家门上挂了副对联:皇恩深似海;臣节凛如霜。

谁知清兵入关后,他便投降了清朝。

一天夜晚,有人偷偷地在这副对联后边各添一字,意思就带有了讽刺性。

其次天,钱谦益看了,格外尴尬。

你能猜出对联所加的两个字吗?答案:上联末加“矣”,下联末加“乎”。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动性,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应当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必考点。

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卷在2021年考了炼句题,其他省份近三年的考题对炼字、炼句题多有涉及,可见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应当是炼字、炼句。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较稳定:题型上,以简答题为主;内容上,主要考查对语言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语言表达效果的分析等;要求上,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把握“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3.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常考角度有三个:品评诗歌的“诗眼”与炼字艺术、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中最常考的是前两个,在复习时尤其需要加强。

1.(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格外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句的力量。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奇特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
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 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 住了描写的分寸。
2.形容词 .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黄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 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日 如 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 ”“绿 ”“火 ”“蓝 “ 红 ”“ 绿 ”“ 火 ”“ 蓝 ” 这些包含绚丽色彩的词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 “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 沉”, “
使动用法, ……沉没。 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 沉没 的主语是“江势”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 字无疑了。 是 “ 山 ”。 这样 ,锤炼得好的字就是 “ 沉” 字无疑了 。 写出了水势之大, 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 “沉” 写出了水势之大 , 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 解答本题,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 ① 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② 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 ③ 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 用。 答案
3.命题规律 . (1)炼字题型 炼字题型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能把该 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设问方式: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字历来为人称道 ③请对×字进行赏析。 请对×字进行赏析。 ④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本诗的× 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单元 中国音乐 三、中国近代音乐(1) 嘉陵江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

《第二单元 中国音乐 三、中国近代音乐(1) 嘉陵江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

《嘉陵江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作者通过描述嘉陵江的景象,表达出心里的孤独、彷徨和寻求解放的心情。

2. 学会通过朗读和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摩登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2.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情感的升沉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及问题。

2. 准备音乐,用于配合朗读。

3. 选取几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诗歌,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嘉陵江上》的歌曲视频,请学生说说听到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是怎样的节奏、旋律。

(二)初读歌曲,了解背景1. 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唱,感受歌曲情绪。

2. 播放歌曲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歌曲情感表达。

3. 结合课前预习以及课本提示,说说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这首歌曲是抗战时期的歌曲,表达了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4. 通过对歌词的分析,了解这首歌曲是一首抒情的长调信天游。

其歌词的长篇叙事性和民歌的抒情性是一致的,抒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倾慕。

节奏自由舒展、升沉大,使得抒隋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吟诵唱词时,可体会其韵律和节奏。

(三)分段学习1. 学习第一部分歌词(1)注意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

(2)通过跟唱、自由唱等方式感受旋律变化。

(3)集体演唱。

2. 学习第二部分歌词(1)体会大跳音程进行和切分节奏的运用。

(2)分析前后两段歌词在节奏、旋律方面的变化,从而感受信天游抒情的特点。

(3)分组朗诵并表演。

3. 学习第三部分歌词教师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特点,指导学生重点体会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了解信天游套曲结构特点。

(四)拓展延伸1. 欣赏《走西口的人儿回来了》片段,请学生分析两首歌曲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2章 第2节Word版含答案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2章 第2节Word版含答案

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二节题组一炼字1.(2014·温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宝月山作[宋]仲殊①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

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

答案:“乱”字在这里有热闹、热烈的意思,表现出西湖盎然的热闹景象、侬丽的暮春之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颈联采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题组二赏句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赞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案: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

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及意象的运用,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难点: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的配乐朗诵、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意象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张爱情观问卷,用于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含义和重要性。

3.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对诗歌主题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情吗?能否给大家描述一下你对爱情的看法?2. 教师总结并引出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篇《我愿意是急流》,并简单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朗朗上口,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学生分小组朗读,每组轮流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3. 班级集体朗诵,教师点评指导。

4.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三)赏析课文,理解意象1. 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并归类。

比如:“急流”、“荒林”、“废墟”、“草屋”、“破旗”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中蕴含的意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3. 探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四)探讨主题,拓展延伸1. 结合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探讨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讨论: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与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有何异同?3. 请学生尝试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一段自己与恋人的故事,不少于50字。

4. 班级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感受了诗人裴多菲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热烈向往,希望大家也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爱情。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或几个意象,创作一首小诗,字数不限,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悟和理解。

【精品课件学习】2020(新增6页)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11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_16-2

【精品课件学习】2020(新增6页)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11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_16-2

精品课件
2பைடு நூலகம்
• [例3] (201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 示秬秸【注】 • 张耒
•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 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 官太常寺少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题点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平实”即平白实在,
不堆砌辞藻;“有韵味”则强调内容的丰富。在解答本题时,要特 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从写景叙事两个方面去分析;二是要结合 具体诗句作答。
• 2.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
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 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 •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 第四步,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 3.答题模板 • 表达技巧+内容+作用(结构和主旨)。 • [特别提醒] 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
精品课件
4
• [阅卷手记]
精品课件
5
突然,他听到灌木丛中发出了奇怪的声音,像是某个动物垂死的惨叫。一个个立起身子,对着狙公叫喊发怒。一次,有人把一只小山猫交给他,他摸了摸,犹豫了一下说:“我不知道它是狼,是狐狸, 还是这类的什么小动物。 外汇吧 https:/// 老桦树关心的问:“老朋友,好久不见了,你这是怎么了?还拄起拐棍来了?”农夫伤感的说:“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觉得气短,还经常咳漱,浑身无力,大概都是因为吃那些被农药污染了的粮食才 让我生,下了病,看来我也不久于人世了。”到了第七天,他的儿子却还没有死,但这个人为了名誉起见,竟自己杀死了儿子,以证明他是一个活神仙,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山洞被火光照亮,小猴子 们远远地望着火堆,眼光流露出对火的恐惧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树之歌》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树之歌》部编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学生们观察校园内的树木,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树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实验中更加注重细节。
3.鼓励内向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树木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诗歌形式表达对树木的喜爱,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感受它们的生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树木特点和生长环境的描述。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实物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种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树之歌》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树之歌》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树木展开,通过对不同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的描绘,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诵:《树之歌》全诗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杨树、枫树、松树、柏树”等,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举例:通过对比不同季节树木的变化,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美妙。
(3)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语文素养。
举例:指导学生正确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等,使学生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

3-1-2第二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3-1-2第二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其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 (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3)请对×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字的 表达效果。 (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 为什么?
[例1] (20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 片或下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1) 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 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 念之情无法传递。 (2)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 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 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②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 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 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 三个方面设题: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 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 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 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 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体 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例4](2008·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 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 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 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 析。

第二单元 挚爱亲情散文诗二首(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二单元 挚爱亲情散文诗二首(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鉴赏散文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仍存在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难点内容的讲解,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和创意火花。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超出我的预期,但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引导技巧,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3.通过对散文诗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运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在解读文本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5.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自由流畅和诗歌的韵律美的文学形式。它能够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父爱如山》和《母亲的手》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篇散文诗分别展示了父爱和母爱的深刻内涵,以及散文诗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挚爱亲情”散文诗二首。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父母给予的深深的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亲情的美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文化素养的内化:如何将所学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背诵的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石壕吏》诗歌主题与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朗读与背诵《石壕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石壕吏》的诗歌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增强文学鉴赏素养。
2.增强历史与文化理解:了解杜甫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唐代社会现实,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提高历史与文化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石壕吏》诗歌主题、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石壕吏》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背诵及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
5.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分组讨论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活动中的朗读与背诵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个活动,他们不仅体会到了诗歌的韵律美,还增强了语感。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背诵时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我打算在课后找时间单独辅导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

5.如何理解本诗主题? 【名师点拨】 通常认为这首诗的写作与当
时英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相联系,雪莱借对西
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摧枯拉朽之革命力量的赞
颂。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诗的内涵更为
复杂,不一定要从政治层面解释,季节轮换 之中一种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力量,一种自然 中蕴涵的破坏与创造的激情,或许这才是诗 人赞颂的对象。
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 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 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
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
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 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 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 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
(1818),控诉曼彻斯特大屠杀的政治诗《暴
政的行列》(1819),
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诗《自由颂》 (1820),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
颂》(1819),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
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
代表诗剧《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1819)等。
六、整体预知
第1节 第2节 西 风 第3节 颂 第4节 第5节
2.在诗句“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
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中,
蕴含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
这句著名格言,以反问句的形式
出现,而且好像是直接对着读者发问,仿佛 西风刹住了脚步,诗歌的内涵一下子变得无 比隽永。
3.雪莱笔下的“西风”是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 《西风颂》中的“西风”狂暴地 将陈腐的生命吹去,以横扫千军之势除去没 有生机的枯叶,吹去那痨病似的生命。然而, 它没有残杀一粒生命。它要将种子放进冬天 深深的心中,在那里生根发芽,埋下春的信 息。然后,西风吹响春的号角,让碧绿、香 气布满大地,让它们随着西风运行的足迹四 处传播。经过西风的破坏和培育,生命在旺 盛地生长;

【精品课件】2020(新增4页)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11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_26-29

【精品课件】2020(新增4页)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11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_26-29

2
• 8.洗练
• 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 蕴无极的境界的。
• 例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 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连”与“入”相携, 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 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冰清玉洁 的形象自然托出。语言洗练,字字枝叶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 而不见斧凿。
• 5.绚丽飘逸
• 说到绚丽飘逸,最典型的诗人当数李白。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 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例如他的《望庐山 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 6.雄奇奔放
• 雄奇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精品课件
3
• 9.工丽
•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 例如:“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 水图》)其中用语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 表示颜色的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精品课件
4
白狐精非常高兴,重重奖赏了那十只捉鸡的狐狸。 出来时,狐狸才发现白房子已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灰。你猜怎么样?她的微笑是我见到的最美的微笑!” 而那个老妇人也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
平安普惠客服电话 ”
一家大超市新进了一批提子和葡萄,它们一同被摆在售货台上。……他决计大吃一顿吧,一来是不能带走,二来是要哄我开心;他那天已经用膝盖顶我好几下,又揍我好几拳了。, ”
“不要担忧,熊大姐,”樵夫回答,“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唯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2单元挚情的呼唤精读贺新郎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2单元挚情的呼唤精读贺新郎练习含解析

精读贺新郎一、课内双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是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

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

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

垂柳________,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________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

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________,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

虽然广场上有________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

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

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解析】“特别陶醉那一句……”搭配不当,排除A、D;“领教……新诗”搭配不当,排除C。

第2单元散文诗二首(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2单元散文诗二首(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意境的运用和抒情手法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仿写散文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第2单元散文诗二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教学重点
(1)理解散文诗的写作特点,包括意象、意境的运用和抒情手法的表达。
-例如,《春》一文中,“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一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美妙句子,如《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等,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
(3)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与生动性。
-学生在模仿文章中的美妙句子时,可能难以达到原文的表达效果,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4)情感体验的深入。
-对于作者情感的深入体验可能是学生的难点,需要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运用适当的教法,如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散文诗的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1-2第二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后作业

3-1-2第二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后作业

第3篇第1章第2节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中甫,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作者用群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词的上片写景,主人怜惜落叶将与自己一样沦落天涯,“世换”一语双关,明指季节的变换,暗指朝代的更替。

“西风”也是双关之语,明指自然界的西风,暗指使宋朝灭亡的人。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意境及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意境的营造离不开意象。

回答第一问时必须先点明意象。

回答第二问时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遭遇,从这两方面归纳总结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骤雨声势之大。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限定时间:
你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几个细节: 1.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注意其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2.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领悟诗歌精妙之处。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
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 感受。中间四句具体写所见的景色,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 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 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这首诗基调明 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答案 “明”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解析
答题时把“软”“涌”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
(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分析;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
含义和深层含义,“软”,以触觉写视觉;“涌”运用了比
拟的手法;还原景物要求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诗歌整体表 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
客船不多,突出了荒村野店的孤独寂寞。能通过比较鉴别,
答出“应”与“犹”任何一字的妙处均可。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答案
(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涵丰富,传达出
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
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 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 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所谓的“准确”,就是
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 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
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 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
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
的浓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要告别往
日最喜欢的湖上亭了。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 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这 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要
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清代何 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 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 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
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
曰《江南春》„„”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千
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
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4.数量词的锤炼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 “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
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该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解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享盛誉。四句诗,既写
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
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知识精要】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 字词,常常是最能显示诗歌的抒情技巧、体现诗歌语言艺术 的地方。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
意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的锤炼。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1.动词的锤炼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理。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答案
(示例一)赞成用“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
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诗题为“江南
春”,不专指某一处,所以只有用“千里”才能写出江南之
广阔、深邃,才能与“四百八十寺”和谐一致。 (示例二)赞成用“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之景, 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 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苏小妹的答案竟然让东坡和黄庭坚认为比自己更胜一筹! 那么,“扶”和“失”到底好在何处呢? 答案 因为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
“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简直“失”掉
了梅花的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小妹扣紧了 “轻”“淡”二字,所以比东坡、黄庭坚更胜一筹。
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
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3.副词的锤炼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1.(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 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 作简要赏析。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
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具 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 说一下(必答)。
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
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
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
出的奇丽景象。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命题揭秘】 “炼字”就是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
从词汇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 描写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 词语所深藏的感情,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高考 对于“炼字”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相传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 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东坡说: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
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
坚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 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东坡和黄庭坚不由拍 手叫好。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考点分解一 鉴赏“炼字” 【示例1】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 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
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 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 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 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2.(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 步)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必答)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答题范式】
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
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描绘 出了×××情状,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 感。
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态,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