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均匀无耗传输线三种状态分析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驻波比与反射系数
• 电压驻波比与电压反射系数都是表征传输线工作状态的参量,驻波比与反射系数 模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 电压驻波比S为实数,对于无耗线它与位置无关又容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工程实 际中更为方便。
S
1 1
d d
,
d
S S
1 1
第32页/共44页
4 传输线特性参量的理论计算
• 输入阻抗、反射系数和驻波比是描述传输线特性及其工作状态的参量,均是传输 线位置的函数。
dmax L p 4 n p 2
电压波节(电流波腹)位置
L 2d 2n 1
dmin L p 4 2n 1 p 4
第27页/共44页
负载为纯阻
RL Z0 L 0
第一个电压波节点位置在距终端四分之一波长处
RL Z0 L
第一个电压波腹点位置在距终端四分之一波长处
在一般负载情况下,线上相邻两电压波腹或波 节距离仍为二分之一波长,相邻电压波腹与波 节距离也仍然是四分之一波长。
Z
2 0
X
2 L
e jx
e j 2x
Z
2 0
X
2 L
e
j x
U d j
Z
2 0
X
2 L
IL
sind
x
Id
1 Z0
Z
2 0
X

2 L
IL
cosd
x
Zin d jZ0 tgd x
第19页/共44页
传输线终端接纯电抗负载时,沿线电压、电流幅值分布与终端开路或短路时不同之处,只是线终端处 不是电压、电流的波腹或波节。这一点其实可以这样来理解:终端开路或短路的传输线,其输入阻抗均为 纯电抗,那么现在传输线接纯电抗负载,就相当于在线终端处接入一段终端开路或短路的传输线。也就是 说以纯电抗为负载的传输线,就相当于负载端延长一段长度的开路或短路线。

第四节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第四节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Ui (z) A1
UiL Ui
Ii (z)
U iL Z0
Ui Z0
二、驻波状态(全反射情况)
当终端短路(ZL=0)、开路(ZL=∞)或接纯电抗负载 (ZL=±jXL)时,︱(z)︱=︱L︱=1,终端全反射,沿 线入、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分布。负载与传输线完全
失配。驻波状态下,︱︱=1,r=∞,K=0。
z
Xin(z)
z长度短路线 的等效电路
0 =0(短路) 串联谐振
0~l/4 >0(感性) 电 感
l/4 =±∞(开路) 并联谐振
l/4 ~ <0(容性) 电 容
l/2
l/2 =0 (短路) 串联谐振
沿线每经过l/4,阻抗性质变化一次;每经过
l/2,阻抗重复原有值。
2. 终端开路(ZL=∞)
L 1 e j0 IL 0 ,U L UiL (1 L ) 2UiL ,
1)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以上关系代入式(2-4e)得
UI((zz))UjUZ2
cos z
2 sin
0
2Ui2 cos
z j2Ii2 sin
z
z
UiL IiLZ0
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u( z, t )
2 U i 2
cos
z
cos(
t
2)
i( z, t )
2
Ii 2
sin
z cos(
z

(2 4e)
U (z) j2UiLsin z I(z) 2IiL cos z
设UiL Ui e j 2, 则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u( z, t )
2 U i
sin

lec04 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

lec04 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2)终端负载开路 终端负载开路 负载阻抗Zl=∞ ;终端电流:Il=0 此时,线上任意位置的电压和电流复振幅表示式为: U(z)=Ulcosβz U I(z)= j l sinβz Zc 输入阻抗为: Z in ( z ) = − jZ c ctgβ z 反射系数为: Γ(z)=e -j2βz 驻波系数为:s→∞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2. 纯驻波状态 纯驻波状态
纯驻波状态就是全反射状态, 也即终端反射系数|Γl|=1。 在此状态下, 由式(1.3-23),负载阻抗必须满足
Zl − Zc = Γl = 1 Zl + Zc
由于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c为实数, 因此要满足上式 负载阻 要满足上式, 要满足上式 抗必须为短路( 抗必须为短路(Zl=0)、开路(Zl→∞)或纯电抗(Zl=±jXl) ) 开路( )或纯电抗( 三种情况之一。在上述三种情况下, 传输线上入射波在终端将 三种情况之一 全部被反射, 沿线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都形成纯驻波分布, 唯一 的差异在于驻波的分布位置不同。
λ X ( 1) lsl= arctan Zc 2π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同理可得, 当终端负载为Zl=-jX1的纯电容时, 可用长度小于 λ/4的开路线loc来代替(或用长度为大于λ/4小于λ/2的短路线来 代替),由式Zin(z)=-jZcctgβz有:
λ X1 loc = arcctg ( ) 2π Zc
(
2
)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开路线电压、电流复振幅、输入 阻抗分布图如下: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无耗终端开路线的驻波特性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分析: 分析 : 终端开路时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也呈 纯驻波分布, 因此也只能存储能量而不能传输能量。 在 z=nλ/2 (n=0,1,2, …) 处 为 电 压 波 腹 点 , 而 在 z=(2n+1)λ/4(n=0, 1, 2, …)处为电压波节点。 实际上终 端开口的传输线并不是开路传输线, 因为在开口处会 , 有辐射, 所以理想的终端开路线是在终端开口处接上 λ/4短路线来实现的。前页的图给出了终端开路时的 驻波分布特性。O′位置为终端开路处, OO′为λ/4短路 线。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R1为单位长度损耗电阻;G1为单位长度损耗电导;L1为单位长度电感,简称分布电感;C1为单位长度电容,简称分布电容。当 R1=0、G1=0时称为无耗传输线。
第14页/共65页
当频率提高到微波频段时,这些分布参数不可忽略。例如,设双线的分布电感L1= 1.0nH/mm,分布电容C1= 0. 01 pF/mm。当f=50Hz时,引入的串联电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Xl=314×10-3μΩ /mm和Bc= 3.14×10−12 S / mm。当f=5000MHz时,引入的串联电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Xl=31.4Ω/mm 和Bc=3.14×10-4S/mm 。由此可见,微波传输线中的分布参数不可忽略,必须加以考虑。由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效应,使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不仅是空间位置的函数。
第7页/共65页
(3)表面波传输线: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单根线等。其传输模式一般为混合波型。适用于毫米波。(a)介质波导 (b)镜像线 (c)单根表面波传输线
第8页/共65页
TEM波模型如图1-1所示,电场(E)与磁场(H)与电磁波传播方向(V)垂直。TEM传输线上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
其中增量电压dU(z)是由于分布电感Ldz和分布电阻R的分压产生的,而增量电流dI (z)是由于分布电容Cdz和分布电导G的分流产生的。
第19页/共65页
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很容易写出下列方程:
略去高阶小量,即得:
式(2-2)是一阶常微分方程,亦称传输线方程。它是描写无耗传输线上每个微分段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由此方程可以解出线上任一点的电压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式(2-2)即为均匀传输线的基本方程。
第13页/共65页
分布参数 当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时,将产生如下分布参数效应: (a)由于电流流过导线,而构成导线的导体为非理想的,所以导线就会发热,这表明导线本身具有分布电阻;(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分布电阻用 表示。) (b)由于导线间绝缘不完善(即介质不理想)而存在漏电流,这表明导线间处处有分布电导;(单位长度分布电导用 表示 。) (c)由于导线中通过电流,其周围就有磁场,因而导线上存在分布电感的效应;(单位长度分布电感用 表示。) (d)由于导线间有电压,导线间便有电场,于是导线间存在分布电容的效应;(单位长度分布电容 用表示。)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电长度: 意义:改变频率 和改变长度等效
传输线的等效 (equivalent)
一段短路与开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分别为
一段长度
的短路线等效为一个电感,若等效电感
的感抗为Xl,则传输线的长度为
一段长度
的开路线等效为一个电容,若等效电容
的容抗为Xc,则传输线的长度为
(3) 终端接纯电抗Zin= ±jX
在,0相<当z<于/4一内个,纯相电当容于Z一in=个–纯jX电;感Zin=jX;在/4<z</2内 从终端起每隔/4阻抗性质就变换一次,这种特性称为阻
抗变换性。
(2) 终端开路(open circuit)
相当于此处开路
终端短路
U
I
U
z
串联谐振
并联谐振
例:长度为10cm终端短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当反射波较大时,波腹电场要比行波电场要大得多,容 易发生击穿,这限制了传输线能最大传输的功率,因此 要采取措施进行负载阻抗匹配。
设终端负载为ZL= RL+jXL ,其终端反射系数为:
线上各点电压电流时谐表达式:
设A1=A1ej0,则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模值为:
显然,当负载确定时,线上电压、电流随z而变化, 在一些点电压取极大值,电流取极小,称为电压波腹点, 在另一些点电压取极小值,电流取极大,称为电压波节点。
电压波腹点Г(z)为正实数,阻抗为纯电阻 电压波节点Г(z)为负实数,阻抗为纯电阻 波腹点、波节点阻抗的乘积等于特性阻抗的平方!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或终端开路的传输线不仅可 以等效为电容或电感,而且还可以等效为谐振元 件。谐振器与分立元件电路一样也有Q值和工作 频带宽度。
3. 行驻波(traveling-standing wave)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U max = Ui 2 (1 + Γ 2 ) I min = I i 2 (1 − Γ2 )

行驻波状态
(2)当 (2)当 2 β z '−φ2 = (2n + 1)π
(n = 0,1,2,L)
φLλ λ + (2n + 1) 时,即 z ' = 4π 4
在线上这些点处,电压振幅为最小值(波节) 在线上这些点处,电压振幅为最小值(波节), 电流振幅为最大值(波腹) 电流振幅为最大值(波腹),即
Z0 ZL=Z0 z
U 1m )= e Z 0
j (φ1 − β z )
ω ∼ U &1
Z in (z ) = Z 0
行波状态(无反射情况) 行波状态(无反射情况)
沿线电压、 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分布
Γ2 Z0
ZL=Z0
(1) 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振幅 ω ∼ 恒定不变
(2) 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同相,沿 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同相, 传 播 方 向 按 线 性 关 系 -βz 不 断 滞 后 . 线上的输入阻抗处处相等, (3) 线上的输入阻抗处处相等,且 均等于特性阻抗 Z in (z ) = Z 0 举例: 举例:
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三、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当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一般复阻抗 Z L = R L + jX L
沿线电压、 1. 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 & U ( z ′) = Ui ( z ′)(1 + Γ( z ′)) & Ui ( z ′) & I ( z ′) = (1 − Γ( z ′)) Z0
1.条件: 1.条件: 条件
(1)半无限长均匀无耗传输线 (1)半无限长均匀无耗传输线 ∼ Z0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负载无反射的行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负载无反射的行

max
)、电流波节点( 2U i2
I
min
0 )。
相邻的波腹、波节相距 l/4
2)短路线的输入阻抗
Z L jZ0 tg z Z in ( z ) Z 0 Z 0 jZ L tg z jZ0 tg z
j X in ( z ) (2 16c)
为纯电抗。f 固定时,Zin(z)按正切规律变化。 由输入阻抗的等效观点出发,可将任意长度的一段 短路线等效为相应的等效电抗。
( z) U , I ( z) I 对上式取模,并注意到 U i i2 i i2
得 2 U ( z ) Ui 2 1 G2 2 G2 cos( 2 z 2) ( z ) I 1 G 2 2 G cos( 2 z ) I i2 2 2 2 (2 23)
(2). 终端开路 (ZL=∞)
(2 4e)
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 z) U cos z 2U cos z U 2 i2 U 2 sin z I ( z ) j sin z j 2 I i2 Z0
cos z cos( t ) u ( z, t ) 2 U i2 2 (2 17b) sin z cos( t ) i ( z, t ) 2 I i2 2 2 开路时的驻波状态分布规律: ① 沿线电压、电流均为驻波分布。 ② 电压、电流之间在空间位置或时间上,相位都相差 /2。 ③ 在z=n·(l/2) (n=0,1,2, …)处 ( 含终端 ) 为电压波腹 点( U ) 、 电流波节点 ( I 0 )。 2U
2 2
G2 1
G2 e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二章传输线理论part3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二章传输线理论part3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2019/9/10
copyright@Duguohong
8
驻波工作状态——终端短路
终端短路
ZL=0,L= -1,ρ→∞
ZL=0 (z)ej2z
U ( z)

I
(z)

j 2 A1 sin z 2 A1 cos z Z0
U I((zz)) IU (z()z)Z A A 1 01e ejjzz U(z)A 1,I(z)Z A 1 0
考虑时间因子ejωt
A1 A1ej0
瞬时表达式
ui((zz,,tt))ZAA101
cos(t cos(t
z0) z0)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2019/9/10
copyright@Duguohong
13
驻波工作状态——终端短路
沿线的输入阻抗 ZinjZ0tanz
当传输线的位置固定时,该点的输入阻抗也是频率的函数, 将随频率而变化 。
阻抗匹配只能在某个固定的频率上 。
500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2019/9/10
copyright@Duguohong
19
驻波工作状态——沿线电压、电流
振幅分布的特点:
相邻的波腹和波节点相距/4 ,相邻两个波腹及相邻两个
波节点相距/2 。Umax 2Ui
I 0 min
U 0 min
I max
A1 A1 ej0
U(z)A1 1L22LcosL(2z)
I(z)
A1 Z0

微波技术与天线-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微波技术与天线-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Z0
Zl jX
l
Z0
Zl jX
l

Z0
jXL

Z0
-jX
lL

Z0
|U| |I|
|U|,|I|
z
0
终端接电感负载时的延长线法
Lc

Z0
|U|
|U|,|I|
|I|
z
0
终端接电容负载时的延长线法
传输功率
物理意义:入射波功率与反射波功率之差, 即传输功率等于负载的吸收功率。
1、入射波功率
Pi
1. 电压、电流振幅值沿线不变,且电压和电流同相;
2. 输入阻抗值沿线不变,处处等于特性阻抗,且呈纯阻性;
3. 信号源输入的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即行波状态最有效地 传输功率。
驻波状态
z p 3p / 4 p / 2 p / 4 0
驻波工作状态特征
传输线终端负载全反射的工
作状态 | u || u | | (z) | 1
| i |max Z0 (1 | l |)
相邻波腹点、U波m节ax点之Z间0 I关ma系x :
U min Z0 I min
离开负| z载'ma端x 2向z电z'm'm源aaxx方11 |向| 出z4'm现Lin的2第pz 一'min个1 |电 压2p波腹点z|和'mz'i波mn1ax节1点zz'mm位ainx1置1|分4别4p p为:
★ 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 振幅是z’的函数,出现最大值(波腹 点)和零值(波节点);
★ 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在时间上有90o 的相 位差,在空间 上也有λ/4 的相移;
★ 传输线在全驻波状态下没有功率传输。 ★ 输入阻抗是一纯电抗,随z′值不同,传输线可等效为一个电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 z) A U i 1 U U iL i
( z) I i
U iL Z0

U i Z0
二、驻波状态(全反射情况)
当终端短路(ZL=0)、开路(ZL=∞)或接纯电抗负载 (ZL=±jXL)时,︱(z)︱=︱L︱=1,终端全反射,沿 线入、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分布。负载与传输线完全 失配。驻波状态下,︱︱=1,r=∞,K=0。 (1) 终端短路(ZL=0)
lmin
l
2
l0
l l lmin 4 2
2)负载为纯容抗(ZL= –jX (X>0) )
终端的纯容抗可用一段长度为l0 ( l/4 < l0 <l/2) 的短路线等效: 2 jX jZ0tg ( l0 )
L e
jL
( L 2 )
l
l l X l0 arctg 2 2 Z0
z 0
Xin(z)
z长度短路线 的等效电路
=0(短路) 串联谐振
0~l/4 >0(感性)
电 感
l/4 =±∞(开路) 并联谐振
l/4 ~ <0(容性) l/2
电 容
l/2
=0 (短路) 串联谐振 沿线每经过l/4,阻抗性质变化一次;每经过
l/2,阻抗重复原有值。
2. 终端开路(ZL=∞)
L 1 e U (1 ) 2U , U I Z 0 ,U I L iL L iL iL iL 0 L
电压、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设 A1 A1 e j 0 ):
( z) U Z in ( z ) Z0 ( z ) I
u ( z , t ) ui ( z, t ) A1 cos( t z 0 ) (2 15a) A1 cos( t z 0 ) i ( z , t ) ii ( z , t ) Z0

第1.3节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第1.3节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1. 行波 行波(traveling wave)状态 状态
行波状态:当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同时,传输线上无 行波状态:当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同时,
反射波,即只有由信号源向负载方向传输的行波。 反射波,即只有由信号源向负载方向传输的行波。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U ( z ) = U ( z ) = A e jβz + 1
对于无耗传输线, 负载阻抗不同则波的反射也不 对于无耗传输线 , 同; 反射波不同则合成波不同; 反射波不同则合成波不同; 合成波的不同意味着传输线有不同的工作状态。 合成波的不同意味着传输线有不同的工作状态。
归纳起来,无耗传输线有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归纳起来,无耗传输线有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1. 行波状态 2. 纯驻波状态 3. 行驻波状态
根据传输线四分之一波长的变换性,即
Z in (λ 4 ) ⋅ Z l = Z 0
2
2
Z in (2.5cm ) = Z in (λ 4) =
Z0 100 × 100 = = 48 − j 64Ω Zl 75 + j100
1.3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本节要点
行波 纯驻波 ---传输线的等 传输线的等 效 行驻波状态
2
I ( z) =
A1 Z0
[1 + Γ
[
2
l
− 2 Γl cos(φl − 2 βz )
]
]
1/ 2
1/ 2
显然,当负载确定时,线上电压、电流随 而变化 而变化, 显然,当负载确定时,线上电压、电流随z而变化, 在一些点电压取极大值,电流取极小,称为电压波腹点, 在一些点电压取极大值,电流取极小,称为电压波腹点, 在另一些点电压取极小值,电流取极大,称为电压波节点。 在另一些点电压取极小值,电流取极大,称为电压波节点。

第节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第节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Lr
(
z)
10
lg
Pin Pr
10 lg
l
1 e2 4z
20 lg l
2(8.686z)
(dB)
对于无耗线 Lr (z) 20 lg l (dB)
若负载匹配,则Lr,表达无反射波功率。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入射波功率与传播功率之比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总之,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虽然都与反射信号即反射系数有关;
回波损耗取决于反射信号本身旳损耗,|Γl|越大,则|Γr|越小; 插入损耗|Li|则表达反射信号引起旳负载功率旳减小,|Γl|越大,则|Li|也越大。
图 1- 9 | Lr|、 |Li|随反射系数旳变化曲线
1.4 传播线旳传播功率、效率与损耗
本节要点
传播功率 传播效率 损耗 功率容量
《微波技术率、效率与损耗
1. 传播功率(transmission power)与效率
设均匀传播线特征阻抗为实数且传播常数 j ;
则沿线电压、电流旳体现式为:
U (z) A1 eze jz le jzez
所以有
Pin Pr 3Pout Pi
可见,输入功分器旳功率分可分为反射功率,输出功率 和损耗功率三部分。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Decibels (dB)作为单位
功率值常用分贝来表达,这需要选择一种功率单位 作为参照,常用旳参照单位有1mW和1W。
假如用1mW作参照,分贝表达为:
P(dBm) 10 lg P(mW)

1.3均匀无耗传输线三种状态分析

1.3均匀无耗传输线三种状态分析

L
ZL ZL
Z0 Z0
R Z0 R Z0
jX jX
R2 Z02 X 2 (R Z0)2 X 2
j
(R
2Z0 X Z0)2
X2
u jv L e jL
式中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和相角分别为:
L
( (
R R
Z0 Z0
)2 )2
X X
2 2
;
L
tan1
R2
2Z0 X Z02
X
I (z) Ii
z
Ui1 e j z Z0
(2)电压、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z, t) Ui1 cos(t z 1)
i(z,t)
U i1 Z0
cos(t z 1)
(3)沿线各点的阻抗为:
Zin
(z)
U (z) I (z)
Ui (z) Ii (z)
Z0
(4)沿线各点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为:
I (z) Ii2 (z) 1 (z) Ii2e j z 1 L e j(L 2 z)
上式取模得:
U (z) Ui2 1 L e j2 zL I (z) Ii2 1 L e j2 zL
由此可知:
(1)沿线电压电流呈非正弦周期分布;
(2)当 2 z L 2n 即
z
4
L
n
Zin Z0, z 0, 1
(5)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PL
1 2
Re U
z
I
z
*
1 2
Re
U
i1e
j
z
U
* i1
Z0
e jz
1 2
Ui1 2 Z0
Pi

第1.3节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第1.3节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状态分析
1.3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本节要点
行波 驻波 行驻波状态 传输线的等效
南京工业大学《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状态分析
U+
U−
Γ
ZL
以反射系数的三种状态 定义线上的工作状态。
? U− =0
U− = U+ 0< U− < U+
南京工业大学《微波技术与天线》
由开路阻抗和短路阻抗,则有
Z sc in
(z)⋅
Z oc in
(z)
=
jZ0
tan
βz
⋅ (−Z0
cot
βz)
=
Z
2 0
由上关系式,如果能测得开路和短路阻抗,
则可求出 Z 0和 β 。
Z0 =
Z sc in
(
z)

Z
oc in
(
z
)
β = 1 arctan
z

Z sc in
(
z)
Z
oc in
(
z
)
南京工业大学《微波技术与天线》
Rmax Rmin
=
Z
2 0
Z 0 = Rmax Rmin
Zin
R=ZRe
d
X=ZIm
南京工业大学《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状态分析
, [例1-3] 设有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Zl= 40-j30Ω
(1)要使线上驻波比最小,则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应取多少? (2)此时最小的反射系数及驻波比各为多少? (3)离终端最近的波节点位置在何处? 画出特性阻抗与驻波比关系曲线。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解析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解析
• 电压腹点与电压节点之间,以及电流腹点与电流节点之间,空间距 离上相差λ/4,空间相位差是π/2。
• 在传输线某一固定位置观察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时,二者相位差 是π/2;
• 在某一固定时刻沿整个传输线观察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时,二者
相位差也是π/2; 公式(1-77/78)
1. 终端短路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当短路线的长度在0——λ/2的范围内变化时,tgβz可以取
- ∞——+ ∞之间的任何值.
1. 终端短路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反射系数: 驻波比: 行波系数:
(z) Z l Z c ,e j2z e j2z
Zl Zc
s 1 | | 1 | |
• 抹掉所接短路或开路线,剩下的便是传输线终端接 有纯电抗负载时的图形。 纯驻波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3. 终端接纯电抗性负载
反射系数: 驻波比: 行波系数:
|Г(z)|=1 s=∞ K=0
与短路线或开路线的区别:在终端处的反射系数不再是“-1” 或“+1”,而是具有初相角的复数Г(0) ,即

Il
cos z

j Ul Zc
sin z
得:
U (z) Ul cos z
I (z) j Ul sin z
Zc
(1-36) (1-37)
2. 终端开路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为了更清楚了解纯驻波形成,将U(z)和I(z)写成入射波和反射 波叠加的形式:
U (z) Ul (e j z e j z ) U (z) U (z) 2
1. 终端短路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传输线为半无限长或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时, ΓL=0和Γ(z)=0,ρ=l,此时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 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行波状态意味着入射波功率全部 被负载吸收,即负载与传输线相匹配。
Zs = Z0 Z0
入射波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
(1)线上电压、电流的复数表达式为:
U(z) Ui z Ui1e jz
(5)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PL
12ReUzI
z*12ReUi1ejz
Ui*1 Z0
ejz
1 Ui1 2 2 Z0
Pi
由此可得行波状态下的分布规律:
(1)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振幅恒定不变; (2)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同相,它们的相位是位置z和时 间t的函数: (3)线上的输入阻抗处处相等,且均等于特性阻抗,即 Zin(z)=Z0。
1.3.1 行波状态(无反射)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是指终端接不同负载时, 电压、电流波沿线的分布状态。
ZL (z′)
Z0(或半无限
长传输线)
0
0,,jXL -1,1, (z′) =1
RLjXL 0<(z′) <1
1
工作状态 行波状态
驻波状态
1<< 行驻波状态
LZ ZL L Z Z0 0, (z)Lej2z
式中:
L
1
,L
tan1
2XZ0 X2 Z02
(1)负载为纯感抗(XL>0)
此感抗可用一段特性阻抗为Z0、长度 为d0(d0<λ/4)的短路线等效,如图 中的虚线所示。长度d0可由下式确定:
d0
2
tan1
XL Z0
因此,长度为d、终端接感性负载的
传输线,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变
化规律与长度为d+d0的短路线上对应 段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距终端最近
1.3.1 行波状态 1.3.2 驻波状态 1.3.3 行驻波状态
ZL (z′)
Z0( 或Z0半无
限长传输线)
0
0,,jXL -1,1, (z′) =1
RLjXL 0<(z) <1
1
工作状态 行波状态
驻波状态
1<< 行驻波状态
LZ ZL L Z Z0 0, (z)Lej2z
1.3.2 驻波状态(全反射)
当传输线终端短路(ZL=0)、开路(ZL=∞)或接纯电抗负 载(ZL=jXL)时,终端的入射波将被全反射,沿线入射波与 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分布。驻波状态意味着入射波功率一 点也没有被负载吸收,即负载与传输线完全失配。驻波状 态下,|Γ(z)|=1、ρ=∞。
Zs = Z0
jXL
1. 终端短路(ZL=0)
3.终端接纯电抗负载(ZL=jX)
均 匀 无 耗 传 输 线 终 端 接 纯 电 抗 负 载 ZL=jX 时,因负载不消耗能量,终端仍将产生全反射, 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终端既不是波腹也不 是波节,但沿线仍呈驻波分布。此时终端电压 反射系数为
LZ Z L L Z Z 0 0jjX X Z Z 0 0 LejLejL
2.终端开路(ZL=∞)
画出沿线电压电流 的振幅分布,如图 所示。
(b)沿线任一点的阻抗
Zin(z)U I((zz))jZ0cotz
为纯电抗,取值范 围:-j∞—+j∞。可 画出沿线阻抗分布, 如图所示。
2.终端开路(ZL=∞)
(3)结论: 开路时的驻波状态分布规律:与终端短路
相比不难看出,只要将终端短路的传输线上电 压、电流及阻抗分布从终端开始去掉长度λ/4 ,余下线上的分布即为终端开路时的电压、电 流及阻抗分布。终端为电压波腹、电流波节。
I(z) 2 U i2c o sz Z 0
➢ 当d=(2n十1)λ/4,(n=0、l、…)时,电压振幅恒为最 大值,而电流振幅恒为零,这些点称之为电压的波腹点 和电流的波节点; ➢当d=nλ/2,(n=0、l、…)时,电流振幅恒为最大值, 而电压振幅恒为零,这些点称之为电流的波腹点和电压 的波节点。 ➢可见,波腹点和波节点相距λ/4。两相临波腹或两相 邻波节相距λ/2。终端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
的是电压波腹、电流波节,该点XL<0)
此容抗也可用一段特性阻抗为Z0、 长度为d0(λ/4<d0<λ/2)的短路 线等效,如图中的虚线所示。长度 d0可由下式确定:
I(z) Ii
z
Ui1 e jz Z0
(2)电压、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z,t) Ui1 cos(t z 1)
i(z,t)
Ui1 Z0
cos(t z1)
(3)沿线各点的阻抗为:
Zin(z)U I((zz))U Iii((zz))Z0
(4)沿线各点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为:
Z in Z 0 , z 0 , 1
(b)沿线任一点的阻抗
Zin(z)U I((zz))j22U Uii2 2scionsdzzjZ0tanz
Z0
纯电抗,取值范围:-j∞—+j∞。可画出沿线阻抗分布。
2.终端开路(ZL=∞)
(1)终端状态 负载阻抗ZL=∞, ΓL=1,ρ=∞,因而:
L 1 U r 2 /U i2 U r 2 U i2 U 2 U i2 U r 2 2 U i2 L 1 I r 2 /I i2 I r 2 I i2 I2 I i2 Ir 2 0
(2)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分析 (a) 沿线电压、电流的复数表达式
U ( z ⅱ) = j2U i2 sin b z I ( z ⅱ) = 2U i2 cos b z
Z0
上式取模得:
U (z) 2 Ui2 sin z I (z) 2 Ui2 cos z
Z0
可画出沿线电压电流的振幅分布。
U (z) 2 U i2sinz
(1)终端状态
负载阻抗ZL=0,ΓL=-1,ρ=∞因而:
L1U Uri22 Ur2Ui2 U2Ui2Ur20; L1IIri22 Ir2Ii2 I2Ii2Ir22Ii2;
由此可见,当终端短路时,终端电压反射波与入射 波等幅反相;而电流反射波与入射波等幅同相。终 端电压为零,而电流为入射波电流的二倍。
由此可见,当终端开路时,终端电压反射波与入射波等幅同 相;而电流反射波与入射波等幅反相。终端电压为入射波电 压的二倍,而电流为零。 (2)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分析
(a) 沿线电压、电流的复数表达式
U ( z ⅱ) = 2U i2 cos b z I ( z ⅱ) = j 2U i2 sin b z
Z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