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合集下载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驻波比与反射系数
• 电压驻波比与电压反射系数都是表征传输线工作状态的参量,驻波比与反射系数 模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 电压驻波比S为实数,对于无耗线它与位置无关又容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工程实 际中更为方便。
S
1 1
d d
,
d
S S
1 1
第32页/共44页
4 传输线特性参量的理论计算
• 输入阻抗、反射系数和驻波比是描述传输线特性及其工作状态的参量,均是传输 线位置的函数。
dmax L p 4 n p 2
电压波节(电流波腹)位置
L 2d 2n 1
dmin L p 4 2n 1 p 4
第27页/共44页
负载为纯阻
RL Z0 L 0
第一个电压波节点位置在距终端四分之一波长处
RL Z0 L
第一个电压波腹点位置在距终端四分之一波长处
在一般负载情况下,线上相邻两电压波腹或波 节距离仍为二分之一波长,相邻电压波腹与波 节距离也仍然是四分之一波长。
Z
2 0
X
2 L
e jx
e j 2x
Z
2 0
X
2 L
e
j x
U d j
Z
2 0
X
2 L
IL
sind
x
Id
1 Z0
Z
2 0
X
2 L
IL
cosd
x
Zin d jZ0 tgd x
第19页/共44页
传输线终端接纯电抗负载时,沿线电压、电流幅值分布与终端开路或短路时不同之处,只是线终端处 不是电压、电流的波腹或波节。这一点其实可以这样来理解:终端开路或短路的传输线,其输入阻抗均为 纯电抗,那么现在传输线接纯电抗负载,就相当于在线终端处接入一段终端开路或短路的传输线。也就是 说以纯电抗为负载的传输线,就相当于负载端延长一段长度的开路或短路线。
04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全解
V ( z ) V0 e j z V0 e j z I (z) 1 V0 e j z eV0 e j z Z0
表示成行波与驻波叠加的形式:
V ( z )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1 I (z)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Z0
(串
振)
Zin ((2n 1) / 4)
(并
振)
• 终端反射系数
L 1
• 驻波比
SWR
B、终端开路
• 条件 ZL=∞
• 电压和电流
V ( z ) 2V0 cos z j 2V0 I (z) sin z Z0
• 输入阻抗
Zin (l ) jZ0ctg l
B Y0tg l
或
C Y0 tg l
• 电感负载:
等同于一段小于λ/4的短路线,即
X Z0tg l
或 L
Z0 tg l
开路和短路传输线的应用
谐振腔
• nλ/2的短路线—串联谐振 • nλ/2的开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短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开路线—串联谐振
电压与电流振幅
V ( l ) (V0 )2 (V0 )2 2V0V0 cos L 2 l I (l ) 1 (V0 )2 (V0 )2 2V0V0 cos L 2 l Z0
电压和电流振幅随参考面到负载的距离l呈周期变化, 电压(电流)的相邻最大(最小)振幅距离相差λ/2, 最大与相邻的最小振幅的距离相差λ/4。电压最大 (最小)振幅位置是电流的最小(最大)振幅位置。
表示成行波与驻波叠加的形式:
V ( z )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1 I (z)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Z0
(串
振)
Zin ((2n 1) / 4)
(并
振)
• 终端反射系数
L 1
• 驻波比
SWR
B、终端开路
• 条件 ZL=∞
• 电压和电流
V ( z ) 2V0 cos z j 2V0 I (z) sin z Z0
• 输入阻抗
Zin (l ) jZ0ctg l
B Y0tg l
或
C Y0 tg l
• 电感负载:
等同于一段小于λ/4的短路线,即
X Z0tg l
或 L
Z0 tg l
开路和短路传输线的应用
谐振腔
• nλ/2的短路线—串联谐振 • nλ/2的开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短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开路线—串联谐振
电压与电流振幅
V ( l ) (V0 )2 (V0 )2 2V0V0 cos L 2 l I (l ) 1 (V0 )2 (V0 )2 2V0V0 cos L 2 l Z0
电压和电流振幅随参考面到负载的距离l呈周期变化, 电压(电流)的相邻最大(最小)振幅距离相差λ/2, 最大与相邻的最小振幅的距离相差λ/4。电压最大 (最小)振幅位置是电流的最小(最大)振幅位置。
04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全解
V ( z ) V0 e j z V0 e j z I (z) 1 V0 e j z eV0 e j z Z0
表示成行波与驻波叠加的形式:
V ( z )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1 I (z)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Z0
输入阻抗
Z in ( l ) Z 0
反射系数 驻波比
Z L jZ 0 tg l Z 0 jZ L tg l
0 1
1 SWR
传输线上只有从电源向负载传输的单向行波—入射
波,传输线的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行波状态。 行波条件(无耗传输线): Z L Z0 行波的特点 沿传输线电压和电流的振幅处处相等,电压和电流
同相,输入阻抗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2、全反射(纯驻波)状态
定义
负载完全不吸收功率,入射波全部由负载反射回电源方 向,传输线的这种工作状况称为全反射状况。 全反射的条件
Y0 tg l
• 电感负载:
等同于一段小于λ/4的短路线,即
X Z0tg l
或 L
Z0 tg l
开路和短路传输线的应用
谐振腔
• nλ/2的短路线—串联谐振 • nλ/2的开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短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开路线—串联谐振
即,电压和电流为纯驻波,没有向前传播的波,电压 和电流的相位相差π/2,没有有功功率传播。
• 输入阻抗 特点:
Zin (l ) jZ0tg l
(2.45c)
纯电抗
表示成行波与驻波叠加的形式:
V ( z )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1 I (z) V0 1 L e j z j 2V0 L sin z Z0
输入阻抗
Z in ( l ) Z 0
反射系数 驻波比
Z L jZ 0 tg l Z 0 jZ L tg l
0 1
1 SWR
传输线上只有从电源向负载传输的单向行波—入射
波,传输线的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行波状态。 行波条件(无耗传输线): Z L Z0 行波的特点 沿传输线电压和电流的振幅处处相等,电压和电流
同相,输入阻抗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
2、全反射(纯驻波)状态
定义
负载完全不吸收功率,入射波全部由负载反射回电源方 向,传输线的这种工作状况称为全反射状况。 全反射的条件
Y0 tg l
• 电感负载:
等同于一段小于λ/4的短路线,即
X Z0tg l
或 L
Z0 tg l
开路和短路传输线的应用
谐振腔
• nλ/2的短路线—串联谐振 • nλ/2的开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短路线—并联谐振 • (2n-1)λ/2的开路线—串联谐振
即,电压和电流为纯驻波,没有向前传播的波,电压 和电流的相位相差π/2,没有有功功率传播。
• 输入阻抗 特点:
Zin (l ) jZ0tg l
(2.45c)
纯电抗
第四节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Ui (z) A1
UiL Ui
Ii (z)
U iL Z0
Ui Z0
二、驻波状态(全反射情况)
当终端短路(ZL=0)、开路(ZL=∞)或接纯电抗负载 (ZL=±jXL)时,︱(z)︱=︱L︱=1,终端全反射,沿 线入、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分布。负载与传输线完全
失配。驻波状态下,︱︱=1,r=∞,K=0。
z
Xin(z)
z长度短路线 的等效电路
0 =0(短路) 串联谐振
0~l/4 >0(感性) 电 感
l/4 =±∞(开路) 并联谐振
l/4 ~ <0(容性) 电 容
l/2
l/2 =0 (短路) 串联谐振
沿线每经过l/4,阻抗性质变化一次;每经过
l/2,阻抗重复原有值。
2. 终端开路(ZL=∞)
L 1 e j0 IL 0 ,U L UiL (1 L ) 2UiL ,
1)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以上关系代入式(2-4e)得
UI((zz))UjUZ2
cos z
2 sin
0
2Ui2 cos
z j2Ii2 sin
z
z
UiL IiLZ0
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u( z, t )
2 U i 2
cos
z
cos(
t
2)
i( z, t )
2
Ii 2
sin
z cos(
z
得
(2 4e)
U (z) j2UiLsin z I(z) 2IiL cos z
设UiL Ui e j 2, 则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u( z, t )
2 U i
sin
lec04 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2)终端负载开路 终端负载开路 负载阻抗Zl=∞ ;终端电流:Il=0 此时,线上任意位置的电压和电流复振幅表示式为: U(z)=Ulcosβz U I(z)= j l sinβz Zc 输入阻抗为: Z in ( z ) = − jZ c ctgβ z 反射系数为: Γ(z)=e -j2βz 驻波系数为:s→∞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2. 纯驻波状态 纯驻波状态
纯驻波状态就是全反射状态, 也即终端反射系数|Γl|=1。 在此状态下, 由式(1.3-23),负载阻抗必须满足
Zl − Zc = Γl = 1 Zl + Zc
由于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c为实数, 因此要满足上式 负载阻 要满足上式, 要满足上式 抗必须为短路( 抗必须为短路(Zl=0)、开路(Zl→∞)或纯电抗(Zl=±jXl) ) 开路( )或纯电抗( 三种情况之一。在上述三种情况下, 传输线上入射波在终端将 三种情况之一 全部被反射, 沿线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都形成纯驻波分布, 唯一 的差异在于驻波的分布位置不同。
λ X ( 1) lsl= arctan Zc 2π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同理可得, 当终端负载为Zl=-jX1的纯电容时, 可用长度小于 λ/4的开路线loc来代替(或用长度为大于λ/4小于λ/2的短路线来 代替),由式Zin(z)=-jZcctgβz有:
λ X1 loc = arcctg ( ) 2π Zc
(
2
)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开路线电压、电流复振幅、输入 阻抗分布图如下: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无耗终端开路线的驻波特性
三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分析: 分析 : 终端开路时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也呈 纯驻波分布, 因此也只能存储能量而不能传输能量。 在 z=nλ/2 (n=0,1,2, …) 处 为 电 压 波 腹 点 , 而 在 z=(2n+1)λ/4(n=0, 1, 2, …)处为电压波节点。 实际上终 端开口的传输线并不是开路传输线, 因为在开口处会 , 有辐射, 所以理想的终端开路线是在终端开口处接上 λ/4短路线来实现的。前页的图给出了终端开路时的 驻波分布特性。O′位置为终端开路处, OO′为λ/4短路 线。
无耗传输线状态
oc Zin (d ) jZ0ctg d
sc Zin (d ) jZ0 tg d
Z (d ) Z (d ) Z
oc in sc in
2 0
对于一定长度d的传输线,通过开路和短路的测量, 可以得到如下参数:
oc sc Z 0 Z in (d ) Z in (d )
2.3 1
可见:电压电流同相,振幅不变,各点阻抗为Z
驻波:(全反射) 条件:ZL=0/(短路、开路)ZL=jXL(纯电抗) 特性: Z L Z0 (a)短路时:
GL
V (d ) V (d ) V (d ) VL e j d e j d j 2VL sin d 2VL I (d ) cos d 2 I L cos d Z0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状态 共有三种状态:行波、驻波、行驻波 1. 行波状态(无反射)-匹配 条件:ZL=Z0 => G=0 r=1, K=1
V0 I 0 Z 0 j z j z V ( z) e V0 e 2 V I Z j z 0 0 0 j z I ( z) e I0 e 2Z 0
oc in
XL XL leo ctg arcctg Z 2 Z 0 0 1
1
三、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ZL RL jX L
条件:当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一般复阻抗,产生部分 反射,在线上形成行驻波 。
R jX L Z 0 R Z 0 jX L R Z 0 GL 2 2 R jX L Z 0 R Z0 X L
1 Z (d ) arctg d Z (d )
4.3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
(e)电压和电流的振幅具有������/������的重复 性; (f)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的时间相位 差为 ������/������ ,表明传输线上没有功率传输; (g)终端短路线输入阻抗为 ������������������ ������′ = ������������������ ������������������ ������������′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上任一点的输入阻抗 为纯电抗,且随位置而改变; 当������ < ������′ < ������/������,输入阻抗为电感; 当������′ = ������/������,输入阻抗为无穷大(相当 于开路); 当������/������ < ������′ < ������/������,输入阻抗为电容;
(a)沿线电压和电流的振幅随位置而 变,在某些点,振幅永远为0; (b)沿线各点电压和电流同时达到 各自的最大值和零值,电压和电流分 布曲线随时间作上下振动,波并不前 进(驻波); (c)������������′ = ������������(������ = ������, ������, … )时电压为 0,电流振幅为最大值。(距终端������/������ 整数倍处,电压波谷点、电流波腹 点); (d)������������′ = ������������ + ������ ������/������(������ = ������, ������, … )时电压振幅为最大值,电流为 0。(距终端������/4奇数倍处,电压波腹 点、电流波谷点);
4.3.3 行驻波工作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一部分能量被负载吸收,另一部分被负载反射,形成行驻波。
当cos ������������������′ − ������������ = ������时,出现电压波腹点和电流波谷点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电长度: 意义:改变频率 和改变长度等效
传输线的等效 (equivalent)
一段短路与开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分别为
一段长度
的短路线等效为一个电感,若等效电感
的感抗为Xl,则传输线的长度为
一段长度
的开路线等效为一个电容,若等效电容
的容抗为Xc,则传输线的长度为
(3) 终端接纯电抗Zin= ±jX
在,0相<当z<于/4一内个,纯相电当容于Z一in=个–纯jX电;感Zin=jX;在/4<z</2内 从终端起每隔/4阻抗性质就变换一次,这种特性称为阻
抗变换性。
(2) 终端开路(open circuit)
相当于此处开路
终端短路
U
I
U
z
串联谐振
并联谐振
例:长度为10cm终端短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当反射波较大时,波腹电场要比行波电场要大得多,容 易发生击穿,这限制了传输线能最大传输的功率,因此 要采取措施进行负载阻抗匹配。
设终端负载为ZL= RL+jXL ,其终端反射系数为:
线上各点电压电流时谐表达式:
设A1=A1ej0,则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模值为:
显然,当负载确定时,线上电压、电流随z而变化, 在一些点电压取极大值,电流取极小,称为电压波腹点, 在另一些点电压取极小值,电流取极大,称为电压波节点。
电压波腹点Г(z)为正实数,阻抗为纯电阻 电压波节点Г(z)为负实数,阻抗为纯电阻 波腹点、波节点阻抗的乘积等于特性阻抗的平方!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或终端开路的传输线不仅可 以等效为电容或电感,而且还可以等效为谐振元 件。谐振器与分立元件电路一样也有Q值和工作 频带宽度。
3. 行驻波(traveling-standing wave)状态
传输线的等效 (equivalent)
一段短路与开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分别为
一段长度
的短路线等效为一个电感,若等效电感
的感抗为Xl,则传输线的长度为
一段长度
的开路线等效为一个电容,若等效电容
的容抗为Xc,则传输线的长度为
(3) 终端接纯电抗Zin= ±jX
在,0相<当z<于/4一内个,纯相电当容于Z一in=个–纯jX电;感Zin=jX;在/4<z</2内 从终端起每隔/4阻抗性质就变换一次,这种特性称为阻
抗变换性。
(2) 终端开路(open circuit)
相当于此处开路
终端短路
U
I
U
z
串联谐振
并联谐振
例:长度为10cm终端短路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当反射波较大时,波腹电场要比行波电场要大得多,容 易发生击穿,这限制了传输线能最大传输的功率,因此 要采取措施进行负载阻抗匹配。
设终端负载为ZL= RL+jXL ,其终端反射系数为:
线上各点电压电流时谐表达式:
设A1=A1ej0,则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模值为:
显然,当负载确定时,线上电压、电流随z而变化, 在一些点电压取极大值,电流取极小,称为电压波腹点, 在另一些点电压取极小值,电流取极大,称为电压波节点。
电压波腹点Г(z)为正实数,阻抗为纯电阻 电压波节点Г(z)为负实数,阻抗为纯电阻 波腹点、波节点阻抗的乘积等于特性阻抗的平方!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或终端开路的传输线不仅可 以等效为电容或电感,而且还可以等效为谐振元 件。谐振器与分立元件电路一样也有Q值和工作 频带宽度。
3. 行驻波(traveling-standing wave)状态
微波技术基础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3. 终端接纯电抗性负载
传输特性(参见图1-12和图1-13): • 把一段短路线或开路线接在原来传输线的终端(即 ±jXι 的位置),从而构成了一个包含该线段在内 的、终端短路或开路的传输线。
• 画出新构成的短路或开路线的电压和电流幅值,以 及输入阻抗的分布图。
• 抹掉所接短路或开路线,剩下的便是传输线终端接 有纯电抗负载时的图形。 纯驻波
u(z,t) Re[U (z)e j t ] 2U (0) cos z cos(t 0)
i(
z,
t
)
Re[I
(
z)e
j
t
]
2
I
(0)
sin
z
cos(t
0
2
)
2. 终端开路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将瞬时值形式也写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u(z,t) u (z,t) u(z,t)
为了更清楚了解纯驻波形成,将U(z)和I(z)写成入射波和反射 波叠加的形式:
U (z) Ul (e j z e j z ) U (z) U (z) 2
U (0)(e j z e j z ) 2U (0) cos z
(1-85)
I (z) Ul (e j z e j z ) I (z) I (z) 2Zc
Ul 2
cos(t
0
z)
Ul 2
cos(t 0 z)
2 I (0) Zc cosz cos(t 0 )
i(z,t) i (z,t) i(z,t)
Ul 2Zc
cos(t
0
z)
Ul 2Zc
cos(t
0
z)
2
U
(0) Zc
传输特性(参见图1-12和图1-13): • 把一段短路线或开路线接在原来传输线的终端(即 ±jXι 的位置),从而构成了一个包含该线段在内 的、终端短路或开路的传输线。
• 画出新构成的短路或开路线的电压和电流幅值,以 及输入阻抗的分布图。
• 抹掉所接短路或开路线,剩下的便是传输线终端接 有纯电抗负载时的图形。 纯驻波
u(z,t) Re[U (z)e j t ] 2U (0) cos z cos(t 0)
i(
z,
t
)
Re[I
(
z)e
j
t
]
2
I
(0)
sin
z
cos(t
0
2
)
2. 终端开路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将瞬时值形式也写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u(z,t) u (z,t) u(z,t)
为了更清楚了解纯驻波形成,将U(z)和I(z)写成入射波和反射 波叠加的形式:
U (z) Ul (e j z e j z ) U (z) U (z) 2
U (0)(e j z e j z ) 2U (0) cos z
(1-85)
I (z) Ul (e j z e j z ) I (z) I (z) 2Zc
Ul 2
cos(t
0
z)
Ul 2
cos(t 0 z)
2 I (0) Zc cosz cos(t 0 )
i(z,t) i (z,t) i(z,t)
Ul 2Zc
cos(t
0
z)
Ul 2Zc
cos(t
0
z)
2
U
(0) Zc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U max = Ui 2 (1 + Γ 2 ) I min = I i 2 (1 − Γ2 )
行驻波状态
(2)当 (2)当 2 β z '−φ2 = (2n + 1)π
(n = 0,1,2,L)
φLλ λ + (2n + 1) 时,即 z ' = 4π 4
在线上这些点处,电压振幅为最小值(波节) 在线上这些点处,电压振幅为最小值(波节), 电流振幅为最大值(波腹) 电流振幅为最大值(波腹),即
Z0 ZL=Z0 z
U 1m )= e Z 0
j (φ1 − β z )
ω ∼ U &1
Z in (z ) = Z 0
行波状态(无反射情况) 行波状态(无反射情况)
沿线电压、 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分布
Γ2 Z0
ZL=Z0
(1) 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振幅 ω ∼ 恒定不变
(2) 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同相,沿 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同相, 传 播 方 向 按 线 性 关 系 -βz 不 断 滞 后 . 线上的输入阻抗处处相等, (3) 线上的输入阻抗处处相等,且 均等于特性阻抗 Z in (z ) = Z 0 举例: 举例:
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三、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当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一般复阻抗 Z L = R L + jX L
沿线电压、 1. 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 & U ( z ′) = Ui ( z ′)(1 + Γ( z ′)) & Ui ( z ′) & I ( z ′) = (1 − Γ( z ′)) Z0
1.条件: 1.条件: 条件
(1)半无限长均匀无耗传输线 (1)半无限长均匀无耗传输线 ∼ Z0
微波技术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电压/电流振幅与相位
展示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振 幅及相位的变化情况。
3
能量分布与损耗
分析驻波状态下的能量分布及损耗情况,评估传 输线的性能。
行驻波状态仿真结果展示
行驻波产生条件
探讨行驻波状态的产生条件,如传输线终端反射系数介于0和1之 间时,将产生行驻波。
电压/电流振幅与相位变化
展示行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振幅及相位的变化 情况。
行波状态仿真结果展示
行波传播特性
在行波状态下,电磁波沿传输线向前传播,无明显反射和驻波现 象。
电压/电流分布
展示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呈现出行波传播时的动 态变化。
传输效率分析
计算行波状态下的传输效率,评估传输线的性能。
驻波状态仿真结果展示
1 2
驻波形成条件
分析驻波状态的形成条件,如传输线终端反射系 数等于1时,将产生驻波。
驻波特性
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电压和电流振幅不相 等,信号传输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信号失真。
行驻波状态
01
行驻波定义
当线上同时存在行波和驻波时,它们叠加形成行驻波。
02
行驻波分布
行驻波在传输线上的分布介于行波和驻波之间,既有行波的传播特性,
也有驻波的分布特性。
03
行驻波特性
行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电压和电流振幅不相等,信号传输效率和
微波技术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目录
• 均匀无耗长线基本概念 • 均匀无耗长线工作状态分析 • 均匀无耗长线传输特性 • 均匀无耗长线应用举例 • 均匀无耗长线工作状态仿真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均匀无耗长线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展示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振 幅及相位的变化情况。
3
能量分布与损耗
分析驻波状态下的能量分布及损耗情况,评估传 输线的性能。
行驻波状态仿真结果展示
行驻波产生条件
探讨行驻波状态的产生条件,如传输线终端反射系数介于0和1之 间时,将产生行驻波。
电压/电流振幅与相位变化
展示行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振幅及相位的变化 情况。
行波状态仿真结果展示
行波传播特性
在行波状态下,电磁波沿传输线向前传播,无明显反射和驻波现 象。
电压/电流分布
展示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呈现出行波传播时的动 态变化。
传输效率分析
计算行波状态下的传输效率,评估传输线的性能。
驻波状态仿真结果展示
1 2
驻波形成条件
分析驻波状态的形成条件,如传输线终端反射系 数等于1时,将产生驻波。
驻波特性
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电压和电流振幅不相 等,信号传输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信号失真。
行驻波状态
01
行驻波定义
当线上同时存在行波和驻波时,它们叠加形成行驻波。
02
行驻波分布
行驻波在传输线上的分布介于行波和驻波之间,既有行波的传播特性,
也有驻波的分布特性。
03
行驻波特性
行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各点电压和电流振幅不相等,信号传输效率和
微波技术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目录
• 均匀无耗长线基本概念 • 均匀无耗长线工作状态分析 • 均匀无耗长线传输特性 • 均匀无耗长线应用举例 • 均匀无耗长线工作状态仿真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均匀无耗长线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
Ix I2e j x
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均为无衰减的入射波,没有反射波。
2、输入阻抗
Zin
Ux Ix
U2e j x I2e j x
U2 I2
Z2
Zc
从线上任一位置向终端看去的输入阻抗 Zin Zc
➢当终端接特性阻抗时,无损耗线上的电压、电流均为由
由始端向终端行进的正向行波,且振幅不发生衰减。
第4章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
➢ 无损耗传输线 ➢ 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 ➢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波过程 ➢ 无损耗线的波反射
§ 4-1 无损耗传输线
一、无损耗传输线的特点
1、无损耗传输线的定义
传输线的电阻 R0 和导线间的漏电导G0 等于零。
或者当传输线的信号的ω很高时, L0 R0 C0 G0
略去 R0和 G0 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当l=/4时
tan
2π
l
Zin
ZC
ZL ZC
jZC jZ L
tan tan
2
2
l l
ZC2 ZL
负载阻抗经过/4无损耗传输线变换到输入端后等于
它的倒数与特性阻抗平方的乘积。利用/4线的这一阻
抗特性可作成/4阻抗变换器,以达到传输线阻抗匹配 。
当ZL=R, 接入/4无损线
令:Zin
Z2 C1
/R
ZC
3/4 < x < Zsc 容性
五、终端接纯电抗负载的无损耗线 Z2=jX2
N2
Z2 Zc Z2 Zc
jX 2 Zc jX 2 Zc
N2 1
➢ 入射波在终端发生全反射。 ➢ 一个纯电抗元件可以用一段终端短路或开路的无损耗 线作等效替换,替换后均匀传输线上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 ➢ 因此接纯电抗负载的无损耗线上电压、电流沿线的分 布也形成驻波,只是线路的终端一般不再是电压、电流的 波腹或波节。
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均为无衰减的入射波,没有反射波。
2、输入阻抗
Zin
Ux Ix
U2e j x I2e j x
U2 I2
Z2
Zc
从线上任一位置向终端看去的输入阻抗 Zin Zc
➢当终端接特性阻抗时,无损耗线上的电压、电流均为由
由始端向终端行进的正向行波,且振幅不发生衰减。
第4章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
➢ 无损耗传输线 ➢ 无损耗线方程的通解 ➢ 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波过程 ➢ 无损耗线的波反射
§ 4-1 无损耗传输线
一、无损耗传输线的特点
1、无损耗传输线的定义
传输线的电阻 R0 和导线间的漏电导G0 等于零。
或者当传输线的信号的ω很高时, L0 R0 C0 G0
略去 R0和 G0 后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当l=/4时
tan
2π
l
Zin
ZC
ZL ZC
jZC jZ L
tan tan
2
2
l l
ZC2 ZL
负载阻抗经过/4无损耗传输线变换到输入端后等于
它的倒数与特性阻抗平方的乘积。利用/4线的这一阻
抗特性可作成/4阻抗变换器,以达到传输线阻抗匹配 。
当ZL=R, 接入/4无损线
令:Zin
Z2 C1
/R
ZC
3/4 < x < Zsc 容性
五、终端接纯电抗负载的无损耗线 Z2=jX2
N2
Z2 Zc Z2 Zc
jX 2 Zc jX 2 Zc
N2 1
➢ 入射波在终端发生全反射。 ➢ 一个纯电抗元件可以用一段终端短路或开路的无损耗 线作等效替换,替换后均匀传输线上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 ➢ 因此接纯电抗负载的无损耗线上电压、电流沿线的分 布也形成驻波,只是线路的终端一般不再是电压、电流的 波腹或波节。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负载无反射的行
max
)、电流波节点( 2U i2
I
min
0 )。
相邻的波腹、波节相距 l/4
2)短路线的输入阻抗
Z L jZ0 tg z Z in ( z ) Z 0 Z 0 jZ L tg z jZ0 tg z
j X in ( z ) (2 16c)
为纯电抗。f 固定时,Zin(z)按正切规律变化。 由输入阻抗的等效观点出发,可将任意长度的一段 短路线等效为相应的等效电抗。
( z) U , I ( z) I 对上式取模,并注意到 U i i2 i i2
得 2 U ( z ) Ui 2 1 G2 2 G2 cos( 2 z 2) ( z ) I 1 G 2 2 G cos( 2 z ) I i2 2 2 2 (2 23)
(2). 终端开路 (ZL=∞)
(2 4e)
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 z) U cos z 2U cos z U 2 i2 U 2 sin z I ( z ) j sin z j 2 I i2 Z0
cos z cos( t ) u ( z, t ) 2 U i2 2 (2 17b) sin z cos( t ) i ( z, t ) 2 I i2 2 2 开路时的驻波状态分布规律: ① 沿线电压、电流均为驻波分布。 ② 电压、电流之间在空间位置或时间上,相位都相差 /2。 ③ 在z=n·(l/2) (n=0,1,2, …)处 ( 含终端 ) 为电压波腹 点( U ) 、 电流波节点 ( I 0 )。 2U
2 2
G2 1
G2 e
微波技术基础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Re[U
(z)e
j
t
]
2U
(0)
sin
z
cos(t
0
2
)
(1-77)
i(z,t) Re[I (z)e j t ] 2 I (0) cos z cos(t 0 ) (1-78)
return
1. 终端短路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瞬时值形式也可以写成入射波和反射波之和:
u(z,t) u (z,t) u(z,t)
发生全反射的情况有3种:
1. 传输线终端短路; 2. 传输线终端开路; 3. 传输线终端接有纯电抗性(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1. 终端短路
终端没有接负载,用理想导体把两根传输线连接。叫做短路线。
(1)电压、电流波表示式
将
Zι=0
Uι=0
代入: 得:
U (z) U l cos z jI l Zc sin z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3. 终端接纯电抗性负载
反射系数: 驻波比: 行波系数:
|Г(z)|=1 s=∞ K=0
与短路线或开路线的区别:在终端处的反射系数不再是“-1” 或“+1”,而是具有初相角的复数Г(0) ,即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1.4.1 行波状态
结论
(1)电压、电流瞬时值同相; (2)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幅值不变; (3)电压、电流随时间做简谐振荡(如图),
把信号源的能量不断地传向负载,并被负载所吸收.
u(z,t)
z
t1 o
t2
终端匹配时线上电压分布
|U(z)|
电流分布图类似, 只是幅度不一样.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分析
其中, 为始端电压, 为始端电流。
由以上表达式可知,终端匹配的传输线上任意 一处的电压、电流可用始端电压、电流表示,从无 反射线上任意一处向线路终端看去的等效阻抗等 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顺便指出,无限长线与终端匹配的传输线的工
作状态相同。因为在均匀线方程的解式 (1)、(2)
中,当 时,e ,但实际上传输线任何一处
Vol. 30 No. 3 May 2006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分析
朱 磊 1,董 亮 1,孙道礼 1
(1. 齐齐哈尔大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传输线上终端接不同的负载时,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分析这些工作状态下的特性对微波电路的分析
和设计极为有用。当传输线上的损耗较小被忽略时,可看作无耗均匀传输线。本文对无耗均匀传输线的 3 种工 作状态、9 种终端负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使用 MATLAB 实现了无耗均匀传输线工作状态的模 拟仿真。
=2e +2e
+
0e
0
(1)
=2
e
0
2
e
0
+
0e
0
(2)
=
0
+ 0+
0 tan tan
(3)
0
0
0
1 工作状态分析
对于微波传输系统,通常设定初始端的信号源 内阻 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0是匹配的。因此其工 作状态主要取决于终端负载阻抗的大小和性质,将 出现行波、驻波和行驻波 3 种工作状态。
图 1 是传输线的示意图,其始端接信号源 ( , ), 0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为终端负载 阻抗。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 可以表示为:
2-4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解析
2 j Z 02 X L e 2 j Z 02 X L e
x x x
e j(2 )
其中φx是阻抗Z0 + jXL的辐角。由上式可知电压反 射系数的模│Γ│=1,这就是说终端接纯电抗负载的 传输线也呈驻波状态。
的情况,传输线将呈现一种极端工作状态。由于终端没有吸
收功率的电阻元件,传输线将会产生全反射而形成驻波。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7
(1)终端开路。ZL=∞,电压反射系数在负载点处为
(Z Z0 ) (0) L 1 (Z L Z0 )
2U (0) U L i I L 0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4
1.行波状态(匹配状态、无反射状态)(2/3)
• 传输线与其终端负载匹配时,线上任一位置处的输入阻抗:
(d ) (d ) U U Z in (d ) i Z0 Z L I (d ) I i (d )
即Zin(d)与位置d无关, 恒等于负载ZL或传输线 的波阻抗Z0,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10
(2)终端短路。ZL=0,终端处(短路点处)电压反
射系数为
(Z L Z 0 ) ( 0) 1 (Z L Z 0 )
0 U L (0) 2U i I L Z0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终端处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电流、电 压沿线分布的表达式为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8
终端开路传输线沿线电压、电流幅值及输入阻抗的分布: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9
x x x
e j(2 )
其中φx是阻抗Z0 + jXL的辐角。由上式可知电压反 射系数的模│Γ│=1,这就是说终端接纯电抗负载的 传输线也呈驻波状态。
的情况,传输线将呈现一种极端工作状态。由于终端没有吸
收功率的电阻元件,传输线将会产生全反射而形成驻波。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7
(1)终端开路。ZL=∞,电压反射系数在负载点处为
(Z Z0 ) (0) L 1 (Z L Z0 )
2U (0) U L i I L 0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4
1.行波状态(匹配状态、无反射状态)(2/3)
• 传输线与其终端负载匹配时,线上任一位置处的输入阻抗:
(d ) (d ) U U Z in (d ) i Z0 Z L I (d ) I i (d )
即Zin(d)与位置d无关, 恒等于负载ZL或传输线 的波阻抗Z0,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10
(2)终端短路。ZL=0,终端处(短路点处)电压反
射系数为
(Z L Z 0 ) ( 0) 1 (Z L Z 0 )
0 U L (0) 2U i I L Z0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终端处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电流、电 压沿线分布的表达式为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8
终端开路传输线沿线电压、电流幅值及输入阻抗的分布: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9
2-4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10
(2)终端短路。ZL=0,终端处(短路点处)电压反
射系数为
(Z L Z 0 ) ( 0) 1 (Z L Z 0 )
0 U L (0) 2U i I L Z0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终端处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电流、电 压沿线分布的表达式为
电磁场、微波技术 与天线
许 明 妍
北教6-108 myxu@
本节主要内容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行波、驻波、行驻波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2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是指沿线电压、电流以及阻抗 的分布规律。
接有负载阻抗ZL的传输线在正弦时变信源激励下,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16
在行驻波状态下,电压幅值沿传输线的分布规律。用电压反射
(d ) 的模值为: 系数Γ(d)表示,传输线上任一点处电压 U
(d ) U ( d ) 1 ( d ) U i ( d ) 1 ( d ) e j U i (d ) 1 (d ) cos 2 (d ) sin 2 U i (d ) 1 (d ) 2 2 (d ) cos U i
5.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其输入阻抗为纯电抗。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13
(3)终端负载为纯电抗。ZL = jXL,此时终端处的
电压反射系数为
( jX L Z 0 ) ( Z 0 jX L ) (0) ( jX L Z 0 ) ( Z 0 jX L )
的情况,传输线将呈现一种极端工作状态。由于终端没有吸
(2)终端短路。ZL=0,终端处(短路点处)电压反
射系数为
(Z L Z 0 ) ( 0) 1 (Z L Z 0 )
0 U L (0) 2U i I L Z0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终端处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电流、电 压沿线分布的表达式为
电磁场、微波技术 与天线
许 明 妍
北教6-108 myxu@
本节主要内容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行波、驻波、行驻波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2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是指沿线电压、电流以及阻抗 的分布规律。
接有负载阻抗ZL的传输线在正弦时变信源激励下,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16
在行驻波状态下,电压幅值沿传输线的分布规律。用电压反射
(d ) 的模值为: 系数Γ(d)表示,传输线上任一点处电压 U
(d ) U ( d ) 1 ( d ) U i ( d ) 1 ( d ) e j U i (d ) 1 (d ) cos 2 (d ) sin 2 U i (d ) 1 (d ) 2 2 (d ) cos U i
5. 终端短路的传输线其输入阻抗为纯电抗。
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 2-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 13
(3)终端负载为纯电抗。ZL = jXL,此时终端处的
电压反射系数为
( jX L Z 0 ) ( Z 0 jX L ) (0) ( jX L Z 0 ) ( Z 0 jX L )
的情况,传输线将呈现一种极端工作状态。由于终端没有吸
1.3均匀无耗传输线三种状态分析
L
ZL ZL
Z0 Z0
R Z0 R Z0
jX jX
R2 Z02 X 2 (R Z0)2 X 2
j
(R
2Z0 X Z0)2
X2
u jv L e jL
式中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和相角分别为:
L
( (
R R
Z0 Z0
)2 )2
X X
2 2
;
L
tan1
R2
2Z0 X Z02
X
I (z) Ii
z
Ui1 e j z Z0
(2)电压、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z, t) Ui1 cos(t z 1)
i(z,t)
U i1 Z0
cos(t z 1)
(3)沿线各点的阻抗为:
Zin
(z)
U (z) I (z)
Ui (z) Ii (z)
Z0
(4)沿线各点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为:
I (z) Ii2 (z) 1 (z) Ii2e j z 1 L e j(L 2 z)
上式取模得:
U (z) Ui2 1 L e j2 zL I (z) Ii2 1 L e j2 zL
由此可知:
(1)沿线电压电流呈非正弦周期分布;
(2)当 2 z L 2n 即
z
4
L
n
Zin Z0, z 0, 1
(5)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PL
1 2
Re U
z
I
z
*
1 2
Re
U
i1e
j
z
U
* i1
Z0
e jz
1 2
Ui1 2 Z0
P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z)
Ii (z)
A1 Z0
e
j
z
Zin ( z)
U (z) I(z)
Z0
电压、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设 A1 A1 e j 0 ):
u(z,t) ui (z,t) A1 cos( t z 0)
i( z, t )
ii (z,t)
A1 Z0
cos( t
z
0)
(2 15a)
z
得
(2 4e)
U (z) j2UiLsin z I(z) 2IiL cos z
设UiL Ui e j 2, 则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u( z, t )
2 U i
sin
z
cos(
t
2
2
)
i(z,t) 2 Ii cos z cos( t 2 )
短路时的驻波状态分布规律:
①沿线电压、电流均为驻
1)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以上关系代入式(2-4e)得
UI((zz))UjUZ2
cos z
2 sin
0
2Ui2 cos
z j2Ii2 sin
z
z
UiL IiLZ0
电压、电流瞬时表达式为:
u( z, t )
2 U i 2
cos
z
cos(
t
2)
i( z, t )
2
Ii 2
sin
z
cos(
)、电流波节点( I 0 min
)。
2)短路线的输入阻抗
Zin ( z)
Z0
ZL Z0
jZ0 jZL
tg tg
z z
jZ0 tg z
j Xin(z) (2 16c)
为纯电抗。f 固定时,Zin(z)按正切规律变化,T= /2。 由输入阻抗的等效观点出发, 可将任意长度的一段
短路线等效为相应的等效电路。
节点( U 0 min
)、电流波腹点(
I max
2 Ii2
)。
2)开路线的输入阻抗
Zin(z) Z0
ZL Z0
jZ0 tg jZL tg
z z
jZ0 ctg
z
j Xin(z) (2 17c)
亦为纯电抗。f 固定时,Zin(z)按余切规律变化,T= /2。
由输入阻抗的等效观点出发, 可将任意长度的
3)短路线与开路线比较 各对应量的相位相差 /2(即l/4)。
对相同长度的 均匀无耗长线,有:
Z0
Z sc(z) Z oc(z)
in
in
Z
sc
in
(
z)
jZ0tg Fra bibliotekzZ
oc
in
(
z
)
jZ0
ctg
z
3. 终端接纯电抗负载 ( ZL=±jX (X>0))
L
ZL ZL
L
ZL ZL
Z0 Z0
输入阻抗
Zin ( z)
Z0
ZL Z0
jZ0 jZL
tg tg
z z
Zin
(z)
Z0
1 1
(z) (z)
ZL
Z0
1 L 1 L
第四节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是指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 的分布规律。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
(1) 负载无反射的行波状态
t
2
2
)
开路时的驻波状态分布规律:
(2 17b)
① 沿线电压、电流均为驻波分布。
② 电压、电流之间在位置或时间上,相位都相差/2。 ③ 在z=n·(l/2) (n=0,1,2, …)处 ( 含终端 ) 为电压波
腹点(
) 、电流波节点(
)。
④ 在Uz=max(2n+2U1)i·2 (l/4)
I 0
(n=0,1,2, …)m处in 为电压波
z
Xin(z)
z长度短路线 的等效电路
0 =0(短路) 串联谐振
0~l/4 >0(感性) 电 感
l/4 =±∞(开路) 并联谐振
l/4 ~ <0(容性) 电 容
l/2
l/2 =0 (短路) 串联谐振
沿线每经过l/4,阻抗性质变化一次;每经过
l/2,阻抗重复原有值。
2. 终端开路(ZL=∞)
L 1 e j0 IL 0 ,U L UiL (1 L ) 2UiL ,
Ui (z) A1
UiL Ui
Ii (z)
U iL Z0
Ui Z0
二、驻波状态(全反射情况)
当终端短路(ZL=0)、开路(ZL=∞)或接纯电抗负载 (ZL=±jXL)时,︱(z)︱=︱L︱=1,终端全反射,沿 线入、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分布。负载与传输线完全
失配。驻波状态下,︱︱=1,r=∞,K=0。
(1) 终端短路(ZL=0)
L
ZL ZL
Z0 Z0
1 e j
U L 0 UiL U rL IiLZ0
IL IiL (1 L ) 2IiL
1)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以上关系式代入式(2-4e)
U (z)
U L
cos
z IL
jZ0 sin
z
I(z)
U L
j
sin
Z0
z
IL cos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传输=入射+反射
U (z) U Lie jz U Lre jz
U ( z)[1 ( z)] U (z) ULie jz ULre jz i
I(z) ILie jz ILr e jz
Ii (z)[1 (z)]
反射系数
(z) L e j2 z
(z) Zin(z) Z0 Zin(z) Z0
由此可得行波工作状态的特点(如图2-13所示):
(1)︱︱=0,r=1,K=1,沿线只有入射行波而
无反射波;入射波的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传输效率
最高。 故称 ZL=Z0 时,负载与传输线匹配。
(2) Zin(z)=Z0 ,为 纯阻。
(3)电压和电流始终 同相。
(4)沿线电压、电流 的振幅恒定不变,
一段开路线等效为相应的等效电路。
z 0 0~l/4 l/4 l/4 ~l/2 l/2
Xin(z) =±∞(开路) <0(容性) =0(短路) >0(感性) =±∞(开路)
z长度开路线的等效电路 并联谐振 电容 串联谐振 电感 并联谐振
沿线每经过l/4,阻抗性质变化一次;每经过
l/2,阻抗重复原有值。
(2) 负载全反射的驻波状态
(3) 负载部分反射的行驻波状态
一、行波状态(无反射情况)
当ZL=Z0 时,L=(ZL- Z0)/(ZL+ Z0)=0; 或传输 线为无限长时,无反射,只有入射行波。
取z 轴原点在波源、指向负载,则行波状态下, 线上电压、电流复数表达式为
U
(z)
U i
(z)
A1e
j
z
波分布。
②电压、电流之间在位置
或时间上,相位都相差/2。
③在z=n·(l/2) (n=0,1, …)
处 ( 含终端 ) 为电压波节点
( U 0 ) 、电流波腹点
(
I
min
max
2
Ii2
)。
(2 16b)
④在z=(2n+1)·(l/4) (n=0,1, …)处为电压波腹点
( U max 2U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