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性文章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

赶鸟的孩子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

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

白莱,还有香菜和蒜。

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毛茸茸的,但莱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

那旺盛的绿色,像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

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

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

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

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

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

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

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

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

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

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

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

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

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叙述视角复习课课件(共32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叙述视角复习课课件(共32张PPT)

关注点
① 《朝花夕拾》 “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

《名人传》 传主的典型事例反映的精神品质
③ 《艾青诗选》 意象的鲜明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三)寻找策略 挑战真题
挑战第一关
转换叙事视角概括文章内容
【2021 温州】
4.阅读文章,从小嗅嗅或小爬虫的角度概述故事情节。(3分)
策略一 关注人称 ⑴读者的想象空间
⑵效果

多 真实 亲切 客观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这种叙述角度有个特点: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
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 (见证者 参与者 真实性)
我们经常这样表达它的作用: 运用第一人称,“我”是一个参与者(见证者),更真实,更亲切。
(三)基于教学现状
冷 饭 也 不 好 炒 啊 !
二、课前准备 (一)观看微课,了解叙事视角有 关知识。
(二)完成学习单
1.阅读《最后一片叶子》
(1)关于真假叶子的秘密,请根据知情度的高低,给文中三位人
物排序。
苏 老伯曼 乔安娜
( )>( )>( )
(2)他们三个人的身份分别是:

(3)按要求分别填入小说中三位人物的名字。
1.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更为真实亲切。(关注人称) 2. 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
(关注叙述者身份) 3.让读者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关联主旨)
7.作者以仓鼠爱德华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4分)
挑战第三关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题目一:《难忘的一天》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2. 文章中的“我”在这一天里有什么收获?3. 文章标题“难忘的一天”是如何体现在文章内容中的?文章: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了一场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有许多志愿者和参与者,大家热情洋溢,气氛非常活跃。

我参与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虽然我没有赢得奖品,但是我觉得非常开心。

在这一天里,我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答案:1.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场公益活动。

2. “我”在这一天里收获了快乐和成长,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3. “难忘的一天”体现在“我”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以及“我”在这一天里的成长和收获。

---题目二:《我的好朋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人物?2. 文章中的“我”和朋友之间有什么样的友谊?3. 请简要描述文章中的一个感人的瞬间。

文章:在我生命中,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小芳。

我们从小学就认识了,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她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总是能给我带来正能量。

有一次,我因为家庭原因感到很沮丧,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我鼓励和支持。

我真的很感激有她这样的朋友。

答案:1. 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个叫小芳的朋友。

2. “我”和小芳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彼此关心和支持。

3. 一个感人的瞬间是当“我”感到沮丧时,小芳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

---题目三:《最美的风景》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风景?2. 文章中的“我”是如何看待这个风景的?3. 文章标题“最美的风景”是如何体现在文章内容中的?文章:有一次,我去了一座山上的寺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姐的燃情岁月石钟山二姐参军一个星期后,才被父亲发现。

二姐参军那一年,刚满十七岁。

我们家有三个男孩,二姐是唯一的女孩,父亲像对待自己眼珠子似的照顾二姐。

可能是因为家里男孩多,二姐被带偏了,虽然她穿着花衣服,梳着小辫子,但她的性情和喜好与我们男孩别无二致。

在我们还小时,父亲喜欢打猎,没有了战争的父亲,把热情都投入到了打猎中。

后来他说:就喜欢听枪响,闻子弹出膛后的硝烟味。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每次父亲外出打猎都会带上二姐。

父亲打猎一般情况下一大早就出发了,坐上他那辆帆布篷的吉普车,带着二姐一溜烟地钻进郊区的山里。

那会儿,山里的猎物还多,有山鸡、野兔,偶尔还能看到野猪。

二姐每次随父亲打猎回来,大约都是傍晚了,一阵车响,门开了,二姐先从车上跳下来,肩上扛着枪,腰里系着枪带,枪套里还插了一把手枪。

枪压得她身子歪斜着,她却一本正经目不斜视地往家走。

我迎上去,讨好地问:姐,你今天打枪了吗?我对打枪很好奇,也羡慕能打枪的人。

二姐每次回来我都要这么问。

二姐有时伸出三根指头,有时伸出五根,我明白那代表开枪的次数。

这次二姐没伸指头,撇着嘴向身后努了一下,我看见父亲从吉普车的后备厢里拿出两只山鸡、一只野兔,看来这是他们的战利品了。

二姐努完嘴,骄傲地说:有一只野鸡是我打的。

我认为二姐是在吹牛,就撇着嘴看她,她昂着头,扛着枪进门了。

吃饭时,一家人围在桌前,二姐吃得狼吞虎咽,脸上的表情也是不屑一顾的。

父亲在喝了几口酒之后,吐着酒气说:老闺女今天不错,开了两枪就打下了一只山鸡。

父亲一直称呼二姐为老闺女。

父亲这么说完,我真的有些崇拜二姐了,我学着父亲的口气说:老闺女今天一共打了几枪?二姐用筷头在我脑袋上敲了一下。

她不让我叫她老闺女。

父亲一直宠溺他的老闺女,没料到,十七岁的二姐结结实实地扇了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姐不辞而别,自作主张地参了军。

我们心里都很解气,一致认为,父亲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
记叙顺序:
插叙
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 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 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 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 着主线继续叙述。
①写出了……内容,交代了……原因; 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举例: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 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 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 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 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小说
特征? 区别?
线索分类: 地线
以地点的 转换为线索。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是以 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线索分类: 时线
以时间的 推移为线索。
如: 《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 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 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 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 科特和他的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 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线索分类:
感情线
以人物思想 感情的变化
为线索。
如: 《阿长与〈山海经〉》以 “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憎恶、讨厌——敬重、 爱戴)为线索。
线索分类:
双线并行
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 明线是藤野先生(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 生),暗线是鲁迅的爱国情感。统编教材中这样的 文章还有很多,如《一棵小桃树》明线是小桃树的 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方式专题整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方式专题整理
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 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 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 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 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叙事朴素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 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2)有限视角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 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 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这种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即由主要人物充当叙述的视点,其好处在于:①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祖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 外现,而不像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②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 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视 角的主要局限是:①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弄不好容易造 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②难以用来叙述背 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③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作。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注意:(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题目。

(2)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词、主旨句、抒情底座段。

答题时注意:(1)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概括”“简述”等,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评议的凝练性、概括性。

(2)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

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点,答完整,做全面。

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3)分条概括,清晰规范答题。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做某些补充)。

作用: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做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做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特或事件。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 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真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记叙文复习教案

记叙文复习教案

记叙文复习教案课题:一般记叙文的复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的阅读方法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

对记叙文的考查,包括课内教读记叙文的语段和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考点:(大屏幕显示),请同学们读一下。

考点: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针对中考考点,这节课重点复习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目标:(大屏幕显示),读一下。

目标:(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对于目标,显示完后,让一学生复述,以检测他们的听课效果。

如正确则欣赏其精力集中,否则提醒注意力,思维跟上。

指导与训练一、第一环节,教师讲解,要素、顺序和线索,要求学生适当做笔记。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考点精讲中考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屏幕显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2020全国1卷 2019全国1卷
《越野滑雪》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
《理水》 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019全国3 卷 2019浙江卷 2018全国1卷
《到梨花屯去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 文分析。
3.熟悉考题的多样性。一是题目的问法是多样的,但离不开叙事、叙述、 讲述这样的字眼;二是题目的难度不断提高,有反套路的倾向,考到最后是考 阅读理解能力;三是题目有精细化发展趋势,不是笼统地考叙事方式,而是就 某一叙事方式进行具体考察。因此,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不同题型,并在训练中 得到提高。
晓文语文何老师精心整理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
次要人物 ,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
参与者 里。
次要人物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想象空间。
全知视角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
(第三第人二称人)称来算龙不去上脉一,种知叙道述所角有度人,物因的为一虽切然隐“秘你,”特是别小是说其中复的杂人微物妙,的但心故理事变的化叙。述
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 客观视角(叙述者<人物)
1.散文化、魔幻化、客观化、幽默化 2.对话式、独白式、讲述式、意识流式、交织 式(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
1.线索 2.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3.开头与结尾(悬念、欧亨利) 4.抑扬、伏笔、照应、铺垫、对比、衬托、
(2017全国卷1 《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铺垫
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 绪、气氛等所做的基础性描写。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 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的。
如《皇帝的新装》,开头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 ,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 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发展作铺垫 。
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 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 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 通过对……的描写,为下文……(或情节的发展、人物出场、性格的塑造 )等作铺垫。
叙、插叙、补叙。
补叙
①定义:即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 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有时也可以 按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写。
②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 起丰富、补充作用。
《智取生辰纲》一文,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后,作者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 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 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位置在开头 结构:照应标题;引出下文; 统领全文 内容:叙述了……的内容; 点明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为后文某某情节做了铺垫、埋 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 扬先抑。 注:开头是环境描写,要
考虑其作用。
位置在中间 结构:承上启下; 照应上文;引起下 文 内容:叙述 了……的内容;承 接上文什么内容; 引起下文什么内容; 为后文某情节做铺 垫、埋下伏笔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明着是写物,实质上是通过对物的赞颂, 来歌颂赞美和物具有相同品质的人。这也是散文中常用的 一种写法。
如《白杨礼赞》,通过赞扬白杨树的倔强、挺立、不屈 不挠,表达了作者对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 华北农民的赞美。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艺术之情节手法++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艺术之情节手法++课件
参与者:参与事件中,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真实可信。 可以衬托主人公,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可以推动情节发展等。
主人公:直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拉近读者与“我”的距离,真实亲切。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不受时空、人物的约束,灵活自由;便于全面(多角度)地描述,客观冷静。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①作用:伏笔使下文情节不疑惑,前后呼应,常与照应配合使用;铺 垫是突出人物或事件 ②内容:伏笔比较隐蔽,点到为止;铺垫大肆渲染,笔墨较多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 照应
紧凑。 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 作用: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
序叙述下去。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
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 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
插叙 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 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 (2)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
叙述技巧——常见情节结构安排技巧
①全文情节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②全文有线索贯穿(尤其注意双线索) ③开头方式:悬念式/倒叙式/写景式/故事式/以……话题引入等 ④ 结 尾 方 式 : 欧 ·亨 利 式 、 悲 剧 式 、 喜 剧 式 、 戛 然 而 止 式 、 以 景 作 结 式 、 首尾呼应式等 ⑤中间有: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暗示、误会、突转、对比、抑 扬等 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以及矛盾冲突,淡化人物形象, 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特有情绪的展示。
2.调节叙述节奏,使情节更加饱满。历史与现实相呼应,结构紧凑,情 节完整,丰富文章内容;(情节)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十、开放性试题的注意事项
1、中心明确:“谈”时要针对话题, “谈”的内容应 从原文出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 的情感。
2、条理清晰:“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 式(议论记叙相结合),使表达有条理。 3、注意细节: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词,注意 文字数量的要求。 4、积累材料:关注生活,广泛阅读,积累较丰富的材 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是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3)第三人称:以“他”叙事。不受时空限制,能 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五来自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及内容的概括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
2)按空间变换划分
六、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一)掌握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特殊含义 言外之义 深层含义
原则--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3、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 大的感染力。
九、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 抑)、伏笔、铺垫、渲染、铺排、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等。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 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 心或段落大意。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复习任务】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事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

2.学会分析小说叙事的特点,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

【前备知识——叙事三组】01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叙事人称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

所有人称的变化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不同人称的出现会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

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

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

(1)全知视角,又叫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全知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传统的叙事作品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比如《水浒传》中这么写,“李逵想……”“宋江想……”,叙述者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袒露心声。

但由于过多的叙事自由,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感,剥夺了阅读者探索、解释作品的大部分权利,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批评家的非难。

(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顾名思义,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阅读材料,谈谈对选文主旨的理解。(2015昆明21 题) ……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1.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内容 枣树生长的环境;枣树结出诱人 的果实。 ②③④ 人们有关枣树的几件事情。 ⑤ ⑥⑦⑧ 作者的感悟。 段落 ①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1.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答案: ①路人们望枣兴叹;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实践,就文中的主人公,谈谈你的看法 或感受。(2013曲靖25题)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经历过的某件事的 体验和感悟。(2012曲靖25题) 3.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 示? (2014云南23题) ……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 树给了你哪些启示?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表现手法方法指导: 格式:表现手法+作用关键词+表现内容
表现手法 象征 作用 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道理通俗化,使表达情感 更含蓄、深刻,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前后照应 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突出事物本质,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读 对比 者鲜明深刻印象。 托物言志 借描摹之物融入感情,寄托心志。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使情节起伏,对比鲜明,突出重点,给读者深刻 抑扬 印象。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说说以《石崖上的枣树》为题的妙处。
分析: 表层意思:从陕北一高峻石崖的石缝间生长出来的 一棵枣树; 深层意思:通过写与枣树有关的三件事情对生命有了新 的领悟。 作用(妙处):线索,贯穿全文;寄托感情,揭示主旨。 答案: 以《石崖上的枣树》为题,表面上是指从陕北一 高峻石崖的石缝间生长出来的一棵枣树;其实它是文 章的线索,通过写与枣树有关的三件事情揭示文章主 旨,即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
叙述性文章 专题复习
建水建民中学 唐淞彪
考试内容要求——现代文阅读(叙述性文章)
16.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17.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8.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等八种常用的修辞格,理解其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常见提问方式
1.选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并简要分
析。(2013昭通24题)
2.文章结构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例,结
合内容作简要分析。(2013德宏23题) 3.选文**段插入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012 昆明18题) ……
写作手法包括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叙述方式、 结构手法四类。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标题含义方法指导: 比喻 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象征 1.标题的字词 2.标题修辞 3.内容主旨 4.背景线索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标题作用方法指导: 格式:标题作用=标题含义+作用关词
标题 人 作用 突出人物;突出主题;展开情节;线索。
②一后生扔石打枣,仅掉两三颗而已;
③我们攀崖摘枣,最终悻悻离开。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方法指导: 1.读全文,把握情节要点; 2.审题目,锁定答题区域; 3.抓关键,提炼主要信息;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方法指导: 关键: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关键词等 提炼方法:摘录句段法(总起、过度、总结) 要素归纳法(谁干什么) 段意合并法 4.简洁明了,概括表述准确; 5.看分数,验证答题要点。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的 理
解。(2015云南20题、2013德宏19题)
2.结合文意,说出文章标题“**”的含义。 (2013普洱21题、2012昆明17题) 3.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 个标题的妙处。(2014云南19题) ……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栗起来, 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答案: “战栗”的本意 是“颤抖”,在这里是 指心灵受到震撼,震动,它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读《诗经﹒ 蒹葭》时心灵上的震撼,表现 作者对自己以前俗气思想感情的顿悟。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方法指导: 格式:作用关键词(句段位置)+内容
位 置 开头 中间 结尾 照(呼)应开头(前 文)、总结(括)全文 点明中心(主旨)、深 化主题、升华感情、画 龙点睛等
结 引起下文、总领全文 承上启下 构 或过渡 (环境描写)铺垫、 铺垫、伏 渲染(营造)气氛、 笔、照应 内 交代背景等、(环境 容 描写外)设置悬念、 埋下伏笔、开篇点题、 奠定感情基调、
线索,贯穿全文;示主旨;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形象特征 时、地、境
突出情节;突出主旨。
铺开情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创设背景;渲染气氛。
考点九:表达方式分析( 5年5考)
提问方式
1.第①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2015云南21题) ……
理有据、合情合理。
赏析型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文意,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013昆明18题) 2.某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2012玉溪18题)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的理解。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 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分析: “战栗”是个动词,本意是“颤抖”, 在语境中是指心灵受到震撼,震动。文中这 种震撼是在“我”攀崖摘枣多年后,读《诗 经﹒ 蒹葭》获得的。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3.文章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分析 第②段人们看到枣子 的表现:望枣兴叹。原因是: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 大一片天空”;结果就有后面第③段一后生扔石打枣, 第⑤段我们攀崖摘枣的事情。
答案:第②段人们看到枣子 的相同表现,突出了金秋 时节枣子的诱人;为下文写一后生扔石打枣、我们攀 崖摘枣作铺垫。
考点九:表达方式分析( 5年5考)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 作用 描写 与人的 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 关系 烘托人物心情、精神品格;引出人物,为人 物的出场做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与事的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氛围;象征某种 关系 社会现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情节发 展埋下伏笔。 与情的 渲染/营造某种气氛;烘托/表现某种情绪; 关系 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反衬某种情感。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 树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身处逆境仍不畏艰难,坚强乐观,方能成 就大美人生;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要学会欣 赏,而不是占有;对于美好的、有诱惑力的事物, 要懂得控制才会坦然,内心才会宁静;人与人之 间,人与美好事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 产生美感。
手法
2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标题作用
19.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 个标题的妙处。(3分)
理解概括
20.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 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2分) 写作手法 21.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 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句段作用2分) 22.请简 第(15)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3 分) 拓展延伸
19.了解文章中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0.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启示;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双向细目表
题号 考查内容 分 数 识 记 理解 分析 运用 鉴赏 综合 评价 合计
21
22 23 24 25
内容概括
表达作用 分析综合 句子理解 拓展延伸
3
3 3 3 4 16
201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2 分) 表达方
标题 作用
21.第①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理解 分)
概括
式作用
22.第④段写到“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文中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文中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得到的启示 枣树生长的环境及结 身处逆境仍不畏艰难,坚强乐观,方能成 出的果实 就大美人生。 文中三件有关枣树的 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要学会欣赏,而 事情 不是占有。 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 对于美好的、有诱惑力的事物,要懂得控 那么诱人,却总是难 制才会坦然,内心才会宁静。 以触到…… 它总是撩逗着你,召 人与人之间,人与美好事物之间,要保持 唤着你,却又总是远 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感。 离着你…… …… ……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叙述方式方法指导: 答题格式:叙述方式+作用关键词+叙述内容
叙述方式 作用 顺序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倒叙
插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生动性于 可读性。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 出中心。
补叙
补充交代,使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 富,中心更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