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具体确切
作比较
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
突出
举例子 打比方
有“例如、如、像” 等词
具体有力地
把要说明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 物来
作比喻。
生动形象地
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
分类别
分门别类说明
有条理更清楚

4
下定义
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 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
征做简明、概括的说明

画图表
画图、照片或列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形象地
作诠释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 具体的解释说明(最后写 说明了……事
体的解释说明
上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物的……特征

形象化的描摹
形象化的描摹,具体生动 形象 地
引资料
引用古诗谚语俗话 等
增强说服力
5
掌握说明方法,辨析具体作用。 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常见的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作用: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作用: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作用: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 作用:一目了然,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和答题技巧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中考说明文阅读和答题技巧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产生不同旳大气密度及高下
气压所造成旳空下气定流义 动旳大
(4).阐明措施辨析
阐明措施之——引资料作用旳辨析:
1、引用详细旳事例;(作用同举例 子) 2、引用详细旳数据;(作用同列数 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 使阐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 、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阐明旳趣 味性。 5、引用阐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 出阐明对象旳作用。
3. 事理阐明文旳阐明对象一般为抽 象事物,找准开头和结尾旳总结 句。
1. 措施一:看题目。如《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2. 措施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落 日旳幻觉》旳阐明对象是落日时轻 易引起人们幻觉旳几种现象。
3. 措施三:挑关键词句。《大自然旳 语言》阐明对象是物候及物候现象 。 注意:假如要求为阐明文加一 种题目,也能够用阐明对象作为题 目。
提出阐明对象

详细阐明事理
(形状、性质、构造、构造、成因、原理、功
用、特征、危害等)

递进式构造
简介原理利用
(有时结合原理简介谈利用)
↓ 展示发展前景(有时省略)
阐明文阅读设题
阐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3种题型
1、本文旳阐明对象是什么?
1. 阐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要阐明旳 那个事物或事理。
2. 事物阐明文旳阐明对象一般为详 细事物, 一般标题就是阐明对象。
解。
③ 你以为文章旳标题好在哪里?
④ 假如将本文旳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 ⑤标题旳含义:分析详细含义,有旳还要答出
体现情感,尤其是形象生动旳阐明文
⑥给文章拟标题。
阐明文旳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①、内容上,点明阐明对象是..,阐明 对象旳..特征(有些题目只有阐明对象 ),揭示阐明内容。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29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29张PPT)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
不一,自16米到21.6米。 列数字
3、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
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4、这些石狮子,有的母狮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
倾诉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 引资料
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
第二章节
答题技巧归纳
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
特征
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明。句 中通常含有“分为一种【方面、类】····另一 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等标志
作用【答题格 式】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 明更有条理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突 出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少使彩绘。 作比较
第三章节
题型演练
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CHINESE STYLE EDUCATION TEACHING TEMPLATE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把握说明内容

202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把握说明内容

03 把握说明内容【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说明了有关事物的哪些事理?二、答题方法。

1.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或关键词句中,捕捉、筛选和概括有效信息。

(1)直接筛选法:摘录文中的关键语句。

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句子。

(2)综合概括法:有的段落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总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

2.答题格式。

(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

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

一般形式为: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内容(特征、事理)。

三、答题举例。

1.叶圣陶《苏州园林》一文的第5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这就是本段的总起句,它概括(总说)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2.《中国石拱桥》第9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说明(介绍)了我国的石拱桥(对象)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内容)。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1分)正确饮水,让身体更健康①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旨在唤起大众的节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健康饮水的重要性。

水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②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约占一个健康成年人体重的50%-60%.③水对于人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体内所有的生化反应都依赖于水的存在,同时水也负责将营养成分运输到组织,将代谢产物转移到血液进行再分配以及将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水还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体保持体温恒定,也起到润滑组织和关节的作用。

④人体缺水时,除感到口渴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唇裂、无力、尿少、头晕、头痛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烦躁不安等症状。

[精]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

[精]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一、知识点梳理(一)理解内容,概括说明对象1.考查说明对象:(1)若考全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在标题中表明(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有时选文无标题或标题中没有直接表明,可在文中找到。

(2)若考段落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出现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时在段间的承上启下句中能找到。

说明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找准首尾的总结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2.方法总结:(1)看标题(修饰、限制成分)(2)抓关键句(即含有许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语言信息,常出现在开头部分或结尾处,也有在承上启下的中间)(3)若无关键句,归纳各段段意,总体分析后概括(4)借助说明方法的分析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内容在标题中寻找特征;在中心句、段落的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用原文回答;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即,在各段段意的归纳中提取组合特征。

3.具体题型(1)结合文章内容运用词语填空。

例:《深层海水的利用》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营养丰富”、能形成“涌升海面”、“洁净少菌”和“循环运动”的特点。

(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文中谈到了四个特点。

所以,考生在归纳特点时颇费踌躇,担心自己的理解出现了错误;而标准答案“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答题技巧:捕捉煮文中的关键词,找出相对应的原文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研读文章进行概括。

(3)词语的指代义和比喻义。

答这一类型题时遵循两个原则,就近原则、替换原则。

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具体做法,一是回到原文,照抄原句;二是概括原文内容。

初中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课件PPT

初中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课件PPT
•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
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标记词: 表方位的名词。
•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
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 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
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 动形象地说明…
分类别: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 明……
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方法 +关键词 + 具体内容
下定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地揭示 的 本质特征。
引资料: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实有力地说 明……
画图表:运用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 明……
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 逻辑顺序说明的,调换后使逻辑混乱。
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 种说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前两种略,第三种详。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杂。 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试题三: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 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 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 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 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 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 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木发出的声音,摇 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 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 实验表明,超过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 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 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技巧课件(共3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技巧课件(共31页)
无牙教研工作室
04 强化训练 综合经典题型强化能力
04 强化训练-1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 ①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子。这只在贵州的群 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②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 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 工作环境。 ③“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 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 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④这只大眼睛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的。与普通的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再通俗一 些,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是一 口“名副其实”的“大锅”。 ⑤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首先,这口“大锅”被 “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
1 调动日常积累有关说明文类型的相关知识。
2 阅读文章,把我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内容,以此判断。
答题模板
公式:说明对象/内容+说明文体+理由 模板:本文从……方面写了……(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因此本文是一篇……(类型) 说明文。
03 例题套练
喝果糖饮料让人更想吃 ①为什么富含果糖的饮料让你想要摄入更多食物? ②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饮料中所含糖的类型可能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量。研究人员发现,与饮用含葡萄糖的饮料相 比,当人们饮用含果糖的饮料时,会想吃更多的高热量食物。 ③在这项研究中,24名参与测试者一天喝了含有75克果糖的饮料,另一天则喝了含有同等重量的葡萄糖的饮料。研 究人员还向这些人展示了一些高热量食物的图片,如糖果、饼干、比萨饼和汉堡包,并让他们评估自己的饥饿程度和 想吃多少这类食物。 ④在喝了含果糖的饮料后,参与者描述的饥饿感比喝了葡萄糖饮料后更强烈,而且想吃图片上食物的愿望更迫切。 ⑤研究人员说,果糖和葡萄糖似乎对人们的饥饿感及摄入高热量食物的愿望产生不同影响,这或许是因为这两种糖与 控制饱腹感的激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研究报告的作者、南加州大学临床医学助理教授凯瑟琳。佩奇说,与葡萄糖 不同的是,“果糖无法刺激像胰岛素这样的激素,而胰岛素能够向脑部传送饱 腹信号”。她说,因此在摄入果糖后, 大脑或许不会接收到让人觉得自己已经吃饱了的信号。 ⑥研究人员还发现,参与者在饮用果糖饮料后,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比饮用葡萄糖饮料后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的高 低或许有助于解释他们对食物做出的不同反应。在此前的研究中,注入胰岛素的啮齿动物 对美食的摄入量减少,在

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之说明语言答题技巧课件

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之说明语言答题技巧课件
最后一种估计更具有戏剧性:在 40 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 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 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 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 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 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 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视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 逻辑的估计。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 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 3.34 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 3/5, 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 亿年前, 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 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本来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环绕太阳运行 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 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 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 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例:
问: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 亿年前,月 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 质形成。中“很可能”能不能换成“肯定”一 词?为什么? 答:不能,“很可能”表示猜测,说明后面所 写的“情况”只是有很大可能性,与第一段中 所说的“三个可能”相呼应,如果换成“肯定” 太绝对,与原意不符,“很可能”一词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 解析:按照答题技能步骤来答即可。

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及解答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及解答技巧

一、说明文的定义及分类▪说明文的定义: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根据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使用可以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二、了解中考说明文常见考点1、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辨识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理解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5、创新意识,答好开放性试题。

三、具体考点分析①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是标题。

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答题策略: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

(例如、比如、又如等)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

(比喻词)▪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

(***比***,***和***一样)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

(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数据)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是****)画图表: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

(表格、图形)引用说明: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

(引号)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⑥下定义:简明科学地对X X(说明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 X(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X X(说明对象)的X X特点。

⑧引用说明:用引用的方法说明X X (说明对象)的X X 特点,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可以使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更有文采。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中考说明文七大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确定说明对象:通过阅读文题,首尾段和内容,确定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内容:通过直接摘取中心句、联结并列文段首句、从各段落中归纳出说明内容来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

3.说明对象的特征:通过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文章开头部分、各段的开头句、归纳提取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来确定事物的特征,如结构、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等。

二、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1.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常用的逻辑顺序有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部分、由概括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在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都可能用到。

三、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作用及效果1.“列数字”: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举例子”:具体、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5.“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通俗易懂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6.“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7.“分类别”: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8.“引用”: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列图表”:直观、形象清楚、一目了然。

10.“摹状貌”:形象化的描摹事物的形状、体貌,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使人印象深刻。

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差异下定义”需要准确简明,具有概括性,即定义的对象与定义的外延相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1)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从言语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1、从分析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三)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的办法有三种: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

“读”出说明顺序。

3、分清主次。

综合归纳。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四)领会“十大”说明方法巧记方法:分列作下举,打摹作图引1、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肯定的尺度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中考说明文 阅读答题技

.
1
•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
•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 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 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
2、点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3、写出了……(内容)
.
9
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
1、……,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 修辞、设置悬念、引用歌词、社会热点、 新鲜话题、贴近生活……)
2、引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3、写出了……(内容)
4、引起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
5、照应题目。
6、总领下文的说明。.
10
• 加点的“它”,“这”指代的 内容
特点
.
13
•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 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 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 的词语,如“首先”“其 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 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 括。
.
14
• 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提合理 化建议
•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联系实际
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
象加内容) 。
.
2
说明方法
• (1).举例子
• (2).列数字
• (3).作比较
• (4).分类别
• (5).打比方
• (6).下定义
• (7).引资料
• (8).作诠释
• (9).摹状貌
• (10). 配图表

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共17张PPT)

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共17张PPT)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典型考题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
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 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 明确其作用)
知识讲解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 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 句。
2.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1)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 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 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 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 关键句,阅读时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 理)。 (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释义+……(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知识讲解
六、说明文语言特点
知识讲解
八、文段作用
回答某段或某句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 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1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PPT课件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 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 忧伤。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 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 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 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主要考点:1.说明的对象。

2.说明的中心或主要内容(问题)。

3.词句和内容理解、要点概括。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结合文章并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或者谈认识感受。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①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②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③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

1、寻找并准确表述说明对象说明文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即说明对象。

相当多的具体事物说明文,以及少部分抽象事理说明文,其名词性标题本身有不少就表示说明对象的,答题时直接指出这一事物或事理即可。

但更多的事理说明文不能简单地把标题或标题中的某个成分看作说明对象,否则就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像那些用动词性(如07沈阳《手机确定你的位置》)的或疑问性(如03徐州《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的短语或句子做标题的事理说明文,其说明对象往往是“××事物的发展/演变/操作过程等”,或“××事理的××成因/来源/方法等”,其说明对象就得在文中寻找或概括。

文中有首括句、尾结句或中心句中的,直接摘录即可;否则就需筛选提取、概括整合,并用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中心/内容)来概括,如《食物从何处来》对象是“食物的来源”(而非标题或“食物”)。

一般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尾结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其三,需筛选提取、概括整合。

答题基本格式: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判断并准确表述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中心或内容认清该说明对象的特征尤其是读懂说明的中心或内容,是说明文阅读和考查的重点。

明白对象并分清特征,就是掌握了该说明文的中心或内容。

一般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其次是筛选提取,概括整合。

(1)凡特征在标题、全文或相关段落的中心句上的,直接摘录即可。

如中国石拱桥的“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等。

而凡需筛选提取概括整合的,则尽量抽取原文词句,抽取要防止遗漏,还要分清主次,如05徐州《萤火虫》“概括萤火虫的有关特性”,须全面筛选才能答出“发光”、“是害虫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等全面的答案来。

(2)至于中心或内容的考查(成都中考常考,如06、07年均涉及),有放眼全篇的(如07成都题《饮水与健康》“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问题”),亦有立足局部的(如《萤火虫》“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还有细部研磨的的(如《萤火虫》“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题型亦各有异,有要求简答的,也有限字填空的。

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结尾。

回答时,同样或直接摘录,或筛选提取,或概括整合即行。

(3)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不要用疑问代词;没有中心句要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认真提炼。

答题格式:说明了……介绍了……(4)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5)筛选信息: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常用的疑问词如:“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中考对策是: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切忌答非所问。

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

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

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

(6)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格式化地表述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明确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化表述:通过举……例子,准(精)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格式化表述: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化表述: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格式化表述:通俗具体,明白易懂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化表述: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格式化表述:具体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化表述: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格式化表述: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格式化表述: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

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

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

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①用了××说明方法,××(术语)地说明了××(事物/事理及特点),使读者××。

如07重庆《三峡博物馆》列数据,准确地说明了三峡博物馆的建筑规模(答成“面积”“壮观”“宏伟”也可);举例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展厅中有大量天然三峡石。

②给对象下个定义是说明方法常考题型。

下定义的格式是:××(对象)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概念——对象的上一级概念),其中主语对象和宾语属概念是可以颠倒,否则则只能是作诠释。

如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或: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

4、说明顺序的判断及答题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八种形式:(1)由抽象(概括)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说明文三大顺序的典型考题是: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或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答题时要尽可能采用“小大小结合”式,如“××运用了从早到晚/从上到下/由主及次(小)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大),对××(具体的事物/事理——小)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理解”。

如07重庆《三峡博物馆》即按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说明顺序还涉及句段调换问题、结构以及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问题。

能否调换问题的答题格式一般是:不能,原文采用××顺序或存在照应关系,换后不合逻辑。

5、语言揣摩题答题规范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大多体现在修饰或限制语上,如表程度的“最”,表估计推测的“大约”,表数量的“多”,表时间的“目前”等。

科学小品文语言还具有生动形象(用描写方式、拟人手法等)的特点。

题型一:××词好在哪里?或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用了××词,准确/生动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题型二:“××”词能否删/换?一般答题格式:①表态:一般是不可以;②正面解原意及好处:比如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准确/生动的说明××;③反面说明去后不好:删/换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太绝对;④回扣原词句说结论:××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科学/生动性。

◎类型1: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

◎类型2: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格式: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