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20世纪的英国,工业文明背景下,
20世纪的英国,工业文明背景下,在20世纪,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的巅峰,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工业文明在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20世纪英国工业文明背景下,工业文明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
工业文明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在经济方面,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繁荣。
庞大的工业体系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其次,在社会方面,工业文明促使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被工业化社会所取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英国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应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立法保护方面,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环保法规,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惩。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投资和技术改造。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在这一时期,劳动条件恶化,工人们长时间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同时,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此外,城市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城市拥挤、卫生状况堪忧。
面对这些问题,英国社会开始了转型与调整。
在经济结构方面,英国政府鼓励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减少对传统工业的依赖。
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政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在城市规划方面,政府加强了对城市的规划与绿化,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20世纪的英国工业文明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这些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然而,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工业文明
关于西方文明利弊的辩论,就可以看到的文献记载来说,至少已持续了近两个世纪.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变,这场论争也愈演愈烈,而且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层面.总的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辩论,还是今天的论争,都可以看到态度截然相反的两派: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和对西方文明的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开始的关于西方现代文明的辩论,已经发展成围绕工业化,现代化和文化等涉及西方文明各个组成部分的批判和反批判运动.双方论争的核心是: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是否应当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即全球社会是否应当以西方文明为楷模走向全面的西化.这其中的是非之争,自然是以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利弊得失作为衡量标准的.批判者,其中包括持极端态度的全盘否定者,往往以西方现代文明的诸多弊端作为批判甚至否定的论据,而维护者和反批判者则也大多以对方列举的弊端作为维护和反批判的主要内容.把双方围绕文明弊端而展开的论争略做归纳整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方方面面.批判者举出的弊端及针对弊端而进行的抨击,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大的方面:1.经济方面:第一,过度消耗资源.过度的经济发展带来过度的资源消耗,带来少数人消耗大部分资源的不均.由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过大,消耗速度过快,西方的生产体系将难以为继.第二,剥削经济落后地区.这种剥削是利用消费品与原料的贸易价格差来进行的.其结果是,全球的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造成贫国越来越贫,富国越来越富的局面.第三,社会分配不公.由于鼓励个人竞争,鼓励多劳多得和迁就个人主义,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和产权保障的累积机制,造成国内的贫富差距的日益严重.社会的分配不公,是西方无法解决的问题.2.文化方面:第一,具有向外扩张和侵略意识.植根于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促进了西方的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的拓地殖民倾向.第二,破坏和摧残其他文化.西方文化以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高消费来诱惑世界其他文化,以达到破坏摧残其他文化,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的目的.第三,违反生物和文化的演进原则,如渐变性,多元化,内部平衡发展,累积性等原则,具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因而将走向衰败和失控,不可能得到长期的延续.3.生态方面:破坏地球的环境与生态.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地球的环境和生态不但被破坏而且日益恶化.4.个人方面:第一,使个人与群体隔离.由于工业生产制度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群体意识被彻底瓦解,个人日益疏远群体,并日益感到孤独和软弱无力.第二,阻碍个人灵性的发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并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西方的消费主义.针对批判者的观点,维护者从下列几个方面,为西方文明进行了辩护:1.经济方面:第一,可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节约并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尽管经济发展消耗了不可再生的资源,但新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不但有利于节省资源的消耗,而且有利于开发利用其他的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资源.第二,应当承认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总体上的提高与改善.经济发展确实造成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财富不均和贫富差距,但总的来说,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素质的改善,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医疗,卫生等方面更是如此.2.社会文化方面:第一,有一种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机制.这种机制植根于西方的理性及其派生的理性主义,即来自于包含在理性和理性主义之中的客观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以及对真理的热烈追求.第二,富有追求公正理想的精神,极力捍卫人权和自由.两方的民主制度可以保证以不流血的方式更迭政权,其政治制度的稳定性由于有司法独立的保障而得以增强,政府在宪治的制约下可以减少政策上和行政上的武断和专横.第二,强调法治与平等,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它比人治和礼治更有利于减少政治判断和政治行为的专横与武断.第四,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在于它以理性,进步,批判和开放作为自己的价值观.3.生态方面:破坏生态和环境的过失是可以补救的.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确实使生态与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但有了新的科学技术,有了大众的觉醒,这方面的过失并不难弥补.4.个人方面:个人有充分发掘潜力的机会,足以抵消由于过分自由放纵,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所付出的代价.西方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文化,也有助于为个人的心理成熟创造有利条件,而心理成熟的前提是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敢于直接地承担自己的错误.西方个人认同的价值观是理性,进步,批判和开放,因而有它的优越性.5.科技方面:西方的先进科技将产生良好的影响.随着信息,通讯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传播媒体的进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将扩大,相互之间的了解将加深,而相互之间的偏见和误会也便可以不断地减少.批判与反批判的论争显然并不局限于我们上面的归纳与介绍.但无论它们之间的论争涉及何种内容,也不论这场论争今后将以什么方式继续下去,在承认西方现代文明有弊端这一点上,双方是基本一致或大同小异的.文明的负面影响,往往来自于文明的弊端.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上述弊端究竟带来什么不良影响产生哪些严重后果我们将在后面就这个问题,或就与它相关的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就此机会求教于读者朋友.蘑菇云和现代科技文明当蘑菇云在广岛上空出现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那是1945年发生的一段令世人惊愕不已的历史.从那以后,人们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核恐怖之中,惟恐在广岛和长崎发生的历史悲剧会在地球某一地重演.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及其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把西方的现代科技文明永远地钉在滥用科技成果的耻辱之柱上.原子弹的诞生使世界突出地意识到科学所具有的威力:可以使核物质转变为爆炸能.同时也意识到人类在利用核能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可悲的是,这一方面的科技文明成果,科学的威力和人类利用核能的潜力,首先被用来制造可以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被用于军事目的,为战争服务.历史在前进,科学技术在发展.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当人们来到曾经遭受原子弹的浩劫而变成一片废墟的广岛,不禁惊奇地发现:灾难留下的痕迹已荡然无存,耸立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繁荣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新广岛.看到这样的景象,人们一定会感慨万端:和平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科学技术又是那样地不可思议,作为一种力量,它既可以使一座城市毁于一旦,又可以帮助人们重建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广岛今昔的对比,既是对滥用科技文明成果的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是对人类能就此汲取历史教训,赶走原子弹一类的幽灵,不再滥用科技文明成果的希冀.。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_0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篇一: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以新能源之光照亮中国未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张璐近日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慢慢回味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展现的新世界,未来的宏伟蓝图逐渐在脑海中显现——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完全取代了日渐枯竭的化石能源,成为维系全球正常运转的核心动力,家家户户都安装上产能装置,每座建筑都是一座小型发电机,除了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并通过四通八达的能源共享网络回收至国家电网,四处已不见冒着污浊烟气的汽车和工厂,也不必担心过量的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天蓝水清草绿,一派祥和的氛围??想象着这些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场景,惊叹于作者高瞻远瞩、大胆创新的思维。
当今社会,石油和依赖于石油的现代工业,依然是全球化天平上最重的砝码。
高企的油价、遍及大海和陆地的对石油资源的角力追逐,依旧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演,石油无处不在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化石能源只能充足供应50年,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正在让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地球正在凋零。
而这,就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现代社会。
而前两次工业革命还告诉我们,只有高瞻远瞩、抢占先机,才能引领世界变革,实现大国崛起。
英国在18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完成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美国和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率先推动重工业变革,开创了电气时代,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进而推动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
当前的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
20XX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多元,不稳定因素增加,能源安全堪忧;20XX 年初,我国遭遇雾霾袭击,多城市pm2.5含量“爆表”。
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西方管理学名著赏析》彭新武 12第十二章
会系统。 ➢ 〔2〕一个工人进入工厂以后与同班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这个工人的工作表现,并直接地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与生产效率的 上下。 ➢ 〔3〕经营管理人员一旦抛弃工人是“经济人〞和工人群体是“群氓〞的 这些错误假设,重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 经营管理者无视人际关系的调整,必然造成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 “社会人〞假设的核心观点在于,社会需要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动机。人们最 重视
➢ 梅奥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详细介绍了霍桑实验,并阐述了他对霍桑实 验的分析与解读,形成了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包括:
➢
第一,工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积极因
素,不仅包括了物质利益,还有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
第二,在组织中,既存在着“正式组织〞,也存在明试验〞。这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照明 的
二、梅奥与霍桑实验
强度对生产效的影响。该实验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参与实验的工人 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照明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另一组的 照明强度没有发生变化,但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照明强度进一步提高,两 组的劳动生产率同样都得到提高。研究者们开始降低照明强度,但劳动生产 率还是提高了。最后,照明强度降低到非常微弱的地步。他们以为,在月光 一样微弱的照明强度下,工人也许会感到压抑而不愿工作。事实上,工人的 劳动生产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有时还有所提高。
二、梅奥与霍桑实验
第四组实验是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即“群体实验〞。这是一组关于工 人群体的实验。其目的是要证实在以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的一项猜测,即他们 似乎感觉到在工人当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而且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工 人的工作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为了系统地观察工人之间的相互 影响,他们在车间中挑选了14名男职工,其中有9名是绕线工,3名是焊接工, 2名是检验工,让每一个员工各自在单独的房间内工作。研究人员原以为,实 行了这一套方法会使职工更为努力地工作,然而事实上,工人实际完成的产量 只是保持在中等水平,而且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差不多。即使离下班还有较为 宽裕的时间,他们也自行停工不干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工人们自动限制产量 的理由是:如果他们过分努力地工作,就可能造成其他同伴的失业,或者公司 会制定出更高的生产定额来。测验的结果和实际产量之间的这种关系使研究者 联想到群体对这些工人的重要性。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读后感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读后感这就是一本预知未来的神奇著作——代前言本来就是想挑一本关于营销且出版时间距现在比较近的经典著作进行学习的,挑这本可以说就是一时冲动。
记得老师在课上说,这本已经出版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书居然能解释中国的很多现状,然后头脑一热回宿舍就把书给网购了。
从阅读的感觉来说,这本书一点都没有让我失望。
先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科学与社会”,就是关于经济、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原理性的讨论;第二部分就是“现场研究”,就是以霍桑试验与类似的现实实验进行的分析与推导。
在第一部分中,梅奥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就是:技术的进步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梅奥认为,技术的进步确实地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社会从“定型型社会”逐渐转变成“适应型社会”。
但其生产关系,即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却并没有跟随着相应发展。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直接导致了社会关系链条的断裂,造成了社会合作的崩坏,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紊乱。
而造成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对于社会合作效率的忽略,即对生产关系优化的忽略。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体现在教育上。
根据梅奥的说法,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社会,都需要两种能力:“处理技术的能力”与“处理人事的能力”,只有两方面的能力同时重视了,社会才不会失衡。
但在当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生产的大发展,使得人们一般只关注于“处理技术的能力”。
因此,当时的教育培训模式(包括现在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获得,只重视培养学生处理技术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处理人事的能力,这就使得学生丧失了与人正常合作的能力,造成了社会的失衡。
第二个观点就是:自发高效的合作就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定型型社会”中,主流的经济管理思想都把人定义为“经济人”,即每个人都单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不会考虑组织与社会的利益。
因此,国家需要去规范与引导人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保证国家的发展。
工业文明带来的新气象和问题
工业文明带来的新气象和问题
工业文明带来的新气象:
1、工业文明的兴起,从根本上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而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使生产力得到了飞跃。
2、工业文明推动来了世界的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文明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学和民主思潮兴起。
4、工业文明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5、工业文明加速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后,在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如:
1、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煤炭总量、石油,天然气(沼气)的飞速下降;
2、工业发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加剧了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
3、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以往我们都是对其高度评价。
但从生态环境的视角来考察,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
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环境治理,才改变了环境污染的状况。
在世界范围来看,英国形成了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到今天的生态典范,英国留给了值得人们深思的很多经验和教训。
这对正处在工业化的当下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4
(三)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活动是激励人 (四)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的 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是梅奥的又一个 主张
5
(五)透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 现组织目标 透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 织目标。霍桑实验表明,个人需求和组织目 标实现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通过对于个人需 求的关注和满足,可以提升组织目标的实现。
2
二、主要内容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分为两个部 分,第一部分是“科学与社会”,属于对 支配管理观念的元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 “临床式调研方法”,属于对霍桑实验以 及其他类似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
3
三、观点与思想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从 梅奥开始,管理注重人的因素超越了设备的因素。 (二)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中,而不是社会中 梅奥深刻的认识到人与组织的密切关系,强调人存在 于组织环境中,而不是社会中。管理者需要在组织 中理解人而非在社会中理解人。
6
(六)个人与组织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 大的产出 趋利避害不仅是人的天性也是组织的天性, 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来说,他们都会衡量自 己的投入产出,所以梅奥认为:个人与组织都想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Βιβλιοθήκη 7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一、产生 1.梅奥 乔治· 埃尔顿· 梅奥(George Elton Mayo),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美国管理学家,原籍 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 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2.产生 1927年,美国管理学家埃尔顿· 梅奥应邀参与霍 桑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研究,进行了历时9年之 久的两阶段实验研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 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 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涉及到了影响 员工生产积极性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因素,探讨 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与管理中的作用。1945年, 梅奥又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 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的写作背景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的写作背景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名为”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项新产品、新服务汇聚成了新的社会现象,以及新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
在这种背景下,诸如环保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也一一出现,影响到当今社会的生活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工业文明”下社会问题的写作背景,针对环保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工业文明下的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加快,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在土壤中产生新的污染,加大了环境污染。
因此,环境污染问题是在工业文明下最受重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应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同时也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以期让工业文明能够发展,同时又能保护环境。
其次,工业文明下的就业问题。
在工业文明的时代,大量的机械替代了劳动力,因此失业率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体更容易受到淘汰。
同时,在工业文明下的社会不断转型,新技能和新知识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劳动力的复合型向高素质的型头发展,技术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应当立足于实际,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来解决就业问题。
最后,工业文明下的社会公平问题。
伴随着新兴的科技、新兴的企业,传统社会问题显性化,从而使社会出现了不均衡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分散,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更加稀薄,社会公平问题也就出现了。
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分配机制,实行有效的社会政策,以及进行新技术新业态的市场化调节,应当成为改善社会公平的主要任务。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就业创造以及社会公平,是当今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进行写作的主要背景。
因此,应当重视政府的社会政策,加大社会救助活动的力度,建立新的科技和业态市场,以及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以期在工业文明下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权变理论学派
•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约翰·莫尔斯(John J.Morse) 杰伊·洛希(Jay W.Lorsch)和弗雷德·卢山斯
(F.Luthous)
• 他们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 外环境条件而随机应变。 • 权变关系是两个或者更多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依靠环境自 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 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
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Max Weber, 1864-1920)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人。曾担任过 教授、政府顾问、编辑。 提出组织体系三层结构: 由主要负责人(决策者)、行政官员(决策执 行者)和一般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者)三个层 次构成的管理组织结构
马克思·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行政组织理论:
• 韦伯认为,人类社会存在3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 追随;法定权力: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原因在于: (1)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地进行;(2)择人方式应以“能”为 本; (3)领导者的权力应受到约束 1.劳动分工 2.职权等级 3.正式选拔 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 5.非人格性 6.职业定向
管理思想发展
• • • • •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行为科学理论 (四)现代管理时期 (五)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 管理的主要特征:
资本家直接担任管理者,靠自己主观经验和直观判断 组织生产领导活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统一的办 法和标准,生产管理尚处于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梅奥(George Elton Meyao,1880-1949),澳大利亚籍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梅奥认为工业文明对社会秩序的反作用表现在技术进步与失范,技术进步自不必多说。
关于失范,他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卡文对城市比农村自杀率高的解释,“在城市里,一般总是处于持续的解组状态, 人们有可能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多重关系和各种行为准则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又经常几乎不可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进而指出,虽然看似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不断拥有着所谓行动和思想的新自由,但是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事实,“第一,社会控制弱化,需要补之以明智的个人控制;第二,朝着这种所谓自由的任何发展,都将使个人离开社会的理解或支持,从而个人寸步难行”。
现代社会的发展终结了原有个人和社群循规蹈矩履行职能的生活方式,人类面前的是生活没有模板,个体的成长陷入无休止地混乱与动荡之中,应该学习何种能力来实现发展、如何调整并适应新的社会、怎样的成就会受到认可、可以欣慰满足的幸福感又来自于何方?失范的社会状态使人类可能原地滞留,甚至将自我毁灭的概率大大高。
这是工业文明不断发展割断农业社会建立起的固定社会纽带的结果, 必将导致人们心灵的失衡,当然并非崇古,而是迫切呼吁寻求对工业文明割断的旧纽带的替代物,梅奥认为它只能在现代组织工作中修补。
——这正是所谓“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必须找到解决这一人类问题的方法。
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中,他首先引用“工业疲劳问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谈论“单调”问题,认为根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推行的“泰勒制”(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虽然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作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导致工人怠工及劳资关系紧张等事件频繁出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
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改良的蒸汽机
煤炭
火车——史蒂芬孙(英)
电动机、内燃机
电能和石油、化学工业
汽车——卡尔本茨(德)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相继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机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使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了国民收入中的主要地位,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席卷全世界。
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城市化的含义
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D
2、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教育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
越来越多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推广大众化教育
城市建设和发展
社会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
我来总结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下图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图,促使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梅奥(George Elton Meyao,1880-1949),澳大利亚籍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梅奥认为工业文明对社会秩序的反作用表现在技术进步与失范,技术进步自不必多说。
关于失范,他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卡文对城市比农村自杀率高的解释,“在城市里,一般总是处于持续的解组状态, 人们有可能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多重关系和各种行为准则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又经常几乎不可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进而指出,虽然看似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不断拥有着所谓行动和思想的新自由,但是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事实,“第一,社会控制弱化,需要补之以明智的个人控制;第二,朝着这种所谓自由的任何发展,都将使个人离开社会的理解或支持,从而个人寸步难行”。
现代社会的发展终结了原有个人和社群循规蹈矩履行职能的生活方式,人类面前的是生活没有模板,个体的成长陷入无休止地混乱与动荡之中,应该学习何种能力来实现发展、如何调整并适应新的社会、怎样的成就会受到认可、可以欣慰满足的幸福感又来自于何方?失范的社会状态使人类可能原地滞留,甚至将自我毁灭的概率大大高。
这是工业文明不断发展割断农业社会建立起的固定社会纽带的结果, 必将导致人们心灵的失衡,当然并非崇古,而是迫切呼吁寻求对工业文明割断的旧纽带的替代物,梅奥认为它只能在现代组织工作中修补。
——这正是所谓“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必须找到解决这一人类问题的方法。
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中,他首先引用“工业疲劳问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谈论“单调”问题,认为根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推行的“泰勒制”(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虽然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作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导致工人怠工及劳资关系紧张等事件频繁出现。
中国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思考
中国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思考作者:谢婷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5期谢婷(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在梅奥教授的的著作《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中,他认为当时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迅猛发展,快过了社会中人事的发展速度,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
中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缺失、金钱至上等社会风气与梅奥教授描出中的人们只是追求物质环境和肉体的享受的精神状态极其相似,企业管理中缺乏人本精神并忽视合作的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主要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描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文明;道德;人本精神;合作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5-0200-01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从不同方面对管理的思想和管理的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强调对“时间”的研究,对工人工作动作时间进行分解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并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提高工人工作积极性;法约尔则是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将他一生总结得来的管理经验,传授给世人。
这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足够的重视。
正是由于前人对工业发展极其推崇,导致了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工业迅猛发展,极大的超前于社会上人事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始人,于1923-1926和1927-1932 两次实施有名的“霍桑实验”,为人际关系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国民思想也得到极大解放。
然而,在中国迅猛发展的这30 多年中,工业发展与人们“人事”的发展依然没有达到平衡。
笔者分别从普通民众精神面貌与企业管理发展两个方面来阐述。
工业文明的反思
工业文明的反思摘要:一、引言: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影响二、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1.环境污染2.资源枯竭3.社会不公4.人类异化三、我国工业文明的现状与挑战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失衡3.产业升级与劳动力转型的压力四、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2.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3.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4.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结论:共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正文:工业文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自18世纪以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它带来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发展,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首先,环境污染成为工业文明难以回避的顽疾。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不仅影响到了生态系统,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其次,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这导致了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同时,资源的分布不均,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
再者,工业文明加剧了社会不公现象。
资本的集中、劳动力的剥削,使得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劳动者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人性尊严,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
在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追求GDP的增长,一些地区和企业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城市化与农村发展失衡,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土地闲置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首先,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提高产业附加值。
此外,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警示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到很多新的痛苦。 1、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对人类是益呢?还是有害呢?
第6课—《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材料:
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 口,刺激了欧洲人口在19世纪快速增长。从18001914年,欧洲人口由1.9亿发展到4.6亿;同期美国人 口从500万增加到约1亿人。与人口成长紧密相连的 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西方社会不断城市化。 在德国,1840年人口有10万左右的城市只有两个, 到1910年则达48个。英国1901年的人口统计表明, 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工业企业雇佣的人口的20%左右。 美国在1915年有40%左右的人居住在工业地区。
答:原因:改革开放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城市 化进程提供有利条件。
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 提高城市竞争力, 活跃市场,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多元文化交
流思。考。:。上。图表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不利原:因加是大什教么育?压力对、该住市房产压生力积、极交影通压响力
加重了环有境哪负些担?,可加能重带了来社的会问治安题压是力什。么。?。
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
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03年,《英国
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
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经60多年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
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伦敦雾霾是如何治理的?》
2、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 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 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 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 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C )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摘要:如果人们随意破坏环境,将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自身伤害,例如,1:空气污染。
2:盲目开发。
3:乱砍滥伐。
4:乱扔垃圾。
破坏环境只能让更多的树木枯萎,只会让更多的水土流失,也只会让更多的生物死亡!只希望人们不要再乱砍树木,多植树造林,只希望人们不要滥杀野生动物,和动物成为朋友。
根据环境法,既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词:污染、植树造林、水土流失、调整、自然关系、环境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人们是否注重文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呢?一、文明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文明,先从卫生说起,看看自己身边的每一出地方,是否有垃圾堆积成山的地方。
这样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它能污染空气,使人们呼吸的空气有害于自身。
再瞧瞧自己身边的河水,是混黄一体,还是清澈见底。
不过,我们八步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2003年的春节,我们贺江的水为什么无缘无故变成了红色,为什么会从清澈见底转化成了朱红色。
因为春节,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的鞭炮残留物,全都扫入河水去,就这样,才使得贺江变成了红色,这条原来恰似十八的河,一转眼,却变成了年过七旬的老太太。
河流被污染了,我们饮水也成了问题,如果我们全都喝这儿的水,自身也会受到伤害。
就因为这样,环境一次又一次被污染了。
大路上来来往往的小汽车是很多,但经常可以看到汽车的排气管后,总是有一阵乌烟一圈圈地冒出来,拖拉机是排气最厉害的,每当人们从后面经过一次,走出来的时,总会咳嗽几声。
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第一、我们要要求有关部门先处理好污水的排放工作,经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河里。
第二、臭气不能不经达标排放出来,要经处理才能排放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环境里!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何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整对象,环境发也不例外。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经典名句大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经典名句大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是乔治·埃尔顿·梅岳的经典著作,书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名言和警句,以下是其中一些经典名句及其解释:
1、“自然社会是由一群没有组织的个人所形成的。
”
这句话意味着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无组织的、分散的个体,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
这种状态下,人们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缺乏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2、“每一个人以确保自我保存或者自我利益为目的来计划行动。
”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利益的追求。
在工业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会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3、“为了这个目的,每个人尽他的能力所及,进行逻辑性思考。
”
这句话指出了人们为了实现自我利益,会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来做出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但也容易陷入过于狭隘的利益观念中,忽视了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
4、“社会的协调是一切社会秩序的条件。
”
这句话强调了社会协调的重要性。
在工业文明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协调行动,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只有当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合作和协调时,才能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5、“没有经济上的平等,政治上的平等便不能得到维护;没有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平等便不能得到保障。
”
这句话揭示了经济和政治平等之间的关系。
只有当人们在经济上平等时,才能实现政治上的平等;而只有当政治上平等时,才能保障经济上的平等。
因此,经济和政治平等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世界工业文明史幼稚问题(一)
世界工业文明史幼稚问题(一)世界工业文明史幼稚问题问题一:缺乏环保意识•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忽视环境保护,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
•年轻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问题二:能源消耗过度•工业文明的发展依赖于大量的能源消耗,如石油、煤炭等。
过度依赖这些能源可能会导致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快速工业化的需求,过度消耗能源资源,难以持续发展。
问题三:贫富分化加剧•工业发展使得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迅速增长,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贫困地区无法享受到工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部分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工权益得不到保护,导致部分劳工收入不公平。
问题四:资源浪费•工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快速增长,资源消耗过度,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循环经济理念未得到广泛实施,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大量产生,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五:科技发展不均衡•工业文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但科技发展不均衡会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落后。
•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受限于技术条件,无法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问题六:文化冲击•工业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一些传统价值观和习俗可能因为工业化而消失或变质。
•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如价值观不合、文化认同难以统一等。
问题七: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部分传统行业可能被淘汰,造成大量就业机会的减少。
•工业文明的进步与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可能导致相应行业的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
以上是世界工业文明史幼稚问题的一些例子及其解释说明。
工业发展虽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
自学考试-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
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梅奥最著名的著作是( )A.《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B.《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C.《工业文明的经济问题》 D.《工业文明的管理问题》2、梅奥认为,经济学家李嘉图对社会解释的基础是( )A.“社会人假设” B.“经济人假设”C.“理性人假设” D.“群氓假设”3、梅奥认为,在技术指向型社会,管理者的一个错误在于,他们认为工业问题的答案在于( ) A.人际关系 B.技术效率C.社会需求 D.群体行为4、梅奥认为,在脑力疲劳出现之后,工作依旧进行,这一问题表现的最明显的是( )A.技术工人 B.领导者C.专家 D.未受教育的工人5、梅奥认为,巴纳德提出任何组织必须是( )A.有效力的 B.有层级的C.有规模的 D.有沟通的6、梅奥认为,国家的首要责任是( )A.维持社会中人们的正常秩序B.维持社区内自由的增长C.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D.抵抗外来侵略7、梅奥认为,解决社会和个人的解体问题在于( )A.减少工作时间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回到控制“边缘”组织 D.大力发展生产力8、梅奥认为,教育的首要关注应是( )A.提高全民素质 B.培养专业人才C.提倡辩证思维 D.控制幻想性思考9、梅奥认为,适应性社会建立的基础是( )A.自愿合作 B.国家愿望C.幻想 D.理性思维10、霍桑实验的人性假设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C.理性人 D.复杂人11、整个霍桑研究分为( )A.二个阶段 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12、梅奥进行直接观察的最后历程是研究( )A.效率 B.积极性C.缺勤和流动率 D.满意度13、梅奥认为,团队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A.工作小组成员的素质B.工作小组内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监督和领导的质量C.工作小组的工作性质D.工作小组的规模14、梅奥认为管理有三个持久的问题:科学技术技能的运用、团队工作的组织或可持续的合作以及( )A.运用的有效安排 B.目标的完成C.团队的建设 D.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5、梅奥主义者认为影响生产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是( )A.物质工作环境 B.物质刺激C.制度建设 D.社会环境16、梅奥认为,造成广泛的无力感和随之而生的社会解体的是( )A.社会反常 B.社会劳动C.社会差距 D.个人解体17、梅奥认为,在现代社会,社会已屈从于( )A.逻辑 B.传统C.非理性 D.社会准则18、梅奥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压迫的强有力的代理人是( )A.资方 B.机器车间C.管理者 D.工头19、梅奥认为,文明衰亡的原因在于( )A.道德问题 B.管理问题C.经济问题 D.环境问题20、梅奥认为,确立一支信息灵通的管理精英队伍的关键性舞台在( )A.学校 B.社会C.工业界 D.政府二、填空题21、梅奥认为,政治作为一种解决社会解体问题的替代,已经成了问题的一部分,这一问题在______国家表现得最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尽管埃尔顿· 梅奥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使他闻名于世的还是他对霍桑 实验所做的贡献。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开始于1924年但中途 遇到困难的霍桑实验,从1927年至1936年断断续续进行了为时9年的 两阶段实验研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埃尔顿· 梅奥分别于1933年 和1945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 题》两部名著。霍桑实验揭示出工业生产中的个体具有社会属性,生 产率不仅同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且同工人的心理、态度、动机,同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集体的关系密切相关。霍桑实 验以及埃尔顿· 梅奥对霍桑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而久远的影响,使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过早期管理理论和古典 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 官僚组织理论)阶段之后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对我国的启示 • 一,学者们要重视梅奥提出的“社会人”理论, 深入研究,促进管理人员重视人的因素。 • 二,除了让管理学者尽多的机会深入实践之外, 还要让管理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 平。 • 三,管理者应与管理学者走联合之路,共同进行 管理工作。例如联合办厂,联合办刊等等。
总结
•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是管理理论的创新,是对古 典管理理论所存在的局限性的补救。可是它过分 的强调了人的心理因素,非正式组织在管理中的 作用,没有看到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物质因 素与人的心理因素的必然联系性。所以,我们要 辩证的看待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要把“经济 人”和“社会人”联系起来,利用各自的优点, 更好的运用于社会,进而发展。
工业文明的 社会问题
乔治· 埃尔顿· 梅奥
作者简介
• 乔治· 埃尔顿· 梅奥(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 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出生在澳大 利亚的阿得雷德,20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 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后赴苏格兰爱丁堡研究 精神病理学,对精神上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成为澳大利亚心理疗法 的创始人。 192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埃尔顿· 梅奥移居美国,在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任教。其间,埃尔顿· 梅奥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 产业工人的行为,认为影响因素是多重的,没有一个单独的要素能够起决定 性作用,这成为他后来将组织归纳为社会系统的理论基础。1923年,埃尔 顿· 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 响进行实验研究。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以 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
简要内容
• 第二部分,梅奥主要描述了一系列实验的情况,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得出结 论。第四章中,梅奥通过“棉纺部工人”的案例,主要说明了“自我利益不 是工人行动的唯一动力”的观点。梅奥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在于管理者 将“孤寂”的工人个体转变成了一个社会群体。第五章,这章中,梅奥以 “访谈实验”的内容和结果贯穿全个章节,说明了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同时 重新强调了“现场研究”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梅奥主要研究了缺勤的问 题。通过大量数据的详细罗列,梅奥分析并总结得出:公司内良好的合作还 有优秀的组织建设,可以有效降低缺勤率。第六章是一个总结,梅奥重新阐 述了社会的失衡状态。重新表明对“人事处理能力”的忽略将导致社会的继 续失衡。
“社会人”理论的优缺点 • “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激 发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 因此这一点对于我们的企业制定奖励制度有一定 的参考意义。 • 但是它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 有放松研究的的趋向,这是一种依赖性的人性假 设,对人的积极主动性及其动机研究还缺乏深 度。
“社会人”vs“经济人”
• 以“泰罗制”为灵魂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但是受经 济促动的,认为工人只是追求高工资和良好的物质条件,他们把工人 当作是机器的附属品。因此他们主张对工人采取管制和约束,即把工 人当作“经济人”来看待。这样,尽管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生产力方 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激起了工人们的反抗。 • 在行为管理理论的早期,梅奥等人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他们认 为,工厂中的工人并不单纯的追求金钱收入的,还有社会,心理方面 的需求,这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 等。因此不能单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 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
பைடு நூலகம் Thank you!
社会影响
•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中总结出的人际关系理论随
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也逐步扩大,一些大学开始设立相 应的课程,人际关系学说及其观点也逐步进入了企业实践 领域。尽管时代已步入21世纪,但人际关系学说仍然有着 深远的指导意义。在管理的发展史上,没有人能够忘记霍 桑实验,也没有人能够忘记梅奥这个名字,当我们今天本 着“以人为本”的视角看待管理问题的时候,重温梅奥的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仍能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简要内容
•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与社会”,是关于经济,管 理和社会发展的原理性讨论;第二部分是“现场研究“,主要是以霍 桑试验和类似的现实实验进行的分析和推导。 • 在第一部分中,梅奥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技术的进 步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梅奥认为,技术的进步确实带动了社 会的进步,使社会从“定型型社会”逐渐转变成“适应型社会”,但 是其中生产关系并没有随之改变,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导致 了社会关系链条的崩坏,造成了社会合作的崩坏。他认为这种造成这 种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对生产关系优化的忽略,其中最明显的一 点体现在教育上。梅奥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社会,都需要两种能力: “处理技术的能力”和“处理人事的能力”,社会才不会失衡。
创作背景
• 20世纪20年代左右,随着工人的日益觉醒、工会组织的日益发展, 工人有组织地与雇主进行斗争,经济发展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以 及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单纯应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 控制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 学者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提高生产率的研究,其中管理 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最成功的研究实验就是“霍桑实验”。1927年, 美国管理学家埃尔顿· 梅奥应邀参与霍桑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研究,进 行了历时9年之久的两阶段实验研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 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 学说,第一次涉及到了影响员工生产积极性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因 素,探讨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与管理中的作用。1945年,梅奥又 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简要内容
而当时的教育,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获得,只重 视培养学生处理技术的能力而忽略了其处理人事的能力,这就使得学生 丧失了与人正常合作的能力,造成了社会的失衡。 第二个观点是:自发高效的合作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梅奥 对把人定义为”经济人”的观点提出了反对,他认为,向氏族关系中那 种“每一个个体成员渴望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合作,这是自发的和全心全 意的”的组织关系,在社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知识程度的高低会有所 差异。梅奥的观点表面上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其本质上承认了非正式 组织的存在,并强调了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