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

合集下载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法探究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法探究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法探究一、英汉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其词汇中的文化内涵也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就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1. 社交礼仪方面英文中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问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较远,交往过程中表现得比较独立保留;而中文强调人际关系和亲密与信任感,对于形式的礼节还是比较重视的。

2. 宗教信仰方面英文中有很多与基督教有关的词汇,如“God” “Jesus”等;而中文则更多地涉及到道教、佛教、儒教等;此外,“呼喊救命”在中文中是一种求助方式,而在英文中则是生命危险的信号。

3. 文化象征方面英文中的文化象征主要包括国旗、国歌等国家元素,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等;而中文则更多地以历史人物、古代文化遗产为核心,如《孔雀东南飞》、《红楼梦》等。

二、翻译法的探究在英汉语言交际的过程中,翻译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下面探讨几种常见的翻译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完全按照源语言的结构和词汇翻译目标语言的方法。

这种翻译法用于译文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求准确传达原意。

例: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在翻译时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适当运用一定的加减、转换和替代等方法,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效果。

例:共产党员要有一颗赤诚坦荡的心。

(A Communist Party member should have a sincere and open heart.)3. 剪贴法剪贴法是指在翻译时对源语言中某些词汇、短语、句子等内容保留,对其余内容进行翻译的方法。

例:The modern art exhibition features works by Picasso, Matisse, andother famous painters.(这次现代艺术展览展出了毕加索、马蒂斯等名画家的作品。

)4. 借译法借译法是指将外来词、专用名词等直接借用、引进其原貌或意义的方法。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英汉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

144
语言文字
贯中《水浒传》第二回) “Shut your craven mouths,”Chen Da cried. “Praising other
people’s courage pulls down your own. After all he‘s only human. Does he have three heads and six arms? I don’t believe it!”(Sideney Shaprio 译)
一、英汉数字文化对比 提到数字,人们一般都会联系到计数与数学,并将它看成是自
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但事实上,我们在使用数字时,往往赋予数字 许多非数量的涵义,并对某些数字产生某种特殊的敏感度或者喜恶 心理,例如,中国人喜欢说六六大顺,而西方人则视6为不吉利的 野兽数字;西方人忌讳13号星期五,我国古代帝王将相府第门前的 石狮子头上却要有13个疙瘩。这些现象表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 着一种数字文化,并且这种数字的文化内涵在东西方各不相同。
(五)含混对含混,明确对明确。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虽有 特定的意思,却无明确的定义,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的界定,因而 其确切含义不明确。 四、结束语
“预设”这个概念,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来的。后经许多语言 学家的研究理论渐致成熟。预设是一种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它自己 的特点决定了翻译它的难度。在翻译法律术语时,由于术语的翻译 受到语言一致性、社会和交际因素的制约,所以翻译时必须考虑灵 活性的正确发挥和它可能受到的制约。这些所谓的制约因素就是预 设。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会反映在法律术语中,这就要求译者
可见,文化上的差异在数字上的体现极为明显,相同的数字在 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 其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从侧面反映了东西文化中存在数字观念的 差异。 二、英汉数字的翻译方法

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

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

英汉隐喻对比与翻译英汉文化中隐喻的使用十分普遍,隐喻是指把一个语义领域扩展到另一语义领域中,以便更好地说明或描述某事物,从而使读者或听众在经验层面上更好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英语和汉语隐喻很多时候具有相似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它们背后的文化习俗和体系的不同,翻译这种隐喻是十分困难的。

本文将探讨英汉隐喻对比及其翻译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英汉隐喻使用方式的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和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使得隐喻的使用也具有很大差异。

中文隐喻短小精练,往往一个词就能传达出意思,而英语中的隐喻通常是复杂的句子,需要阅读者建立更大的语境才能理解。

例如,英语中“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是一个有名的隐喻,它意味着在大群人中合作通常会导致混乱和质量下降。

这个隐喻暗示了煮汤需要维持一定的质量标准和适当的协作才能成功。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会说“三个和尚没水喝”,用来形容大家集中精力,人多了反而容易分心。

这个隐喻和英语的“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比较相似,但也有显著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中文隐喻更简洁直接。

其次,英语和汉语隐喻的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隐喻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体系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少挑战。

英语中使用隐喻往往是为了突出一些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或是一个历史事件。

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是作者自己奇思妙想的“创造”,同时也包含了一些文化中传统的“元素”。

例如,英语中比较翁全的隐喻有“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意为在某个场合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是所有人都愿意避免谈论它。

此隐喻主要源于一位印度教研究者的成果,他在探地时很惊奇当地人把一头活生生的大象藏起来,却又让空气中弥漫着象的存在。

相反,在汉语中,很多隐喻与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诗歌有关,例如成语“杀鸡儆猴”源自于《左传》中的故事,但是如果翻译为英语,那么似乎就会丧失它背后的文化内涵。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对比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对比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外语学院笔译班林立胜1311051093孙诗钊1311051085文化内涵词culturally loaded words⏹直接意义⏹文化内涵⏹文化差异→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原因分析1颜色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to make a blue joke 开一个下流的玩笑汉语中的蓝色指秋高气爽的天空色,给人以辽远、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在英美国家,蓝色表示高雅和忠诚,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沉”、“黄色的”、“下流的”。

她皮肤白皙。

不宜译成:She has a white skin.应译为:She has a fair skin /complexion.因为汉语的“白”也不等于英语的white。

英语中的白色表示纯洁、高贵,故婚纱是白色的,而在中国白色意味着死亡、疾病。

a 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人2亲属称谓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亲属称谓⏹1汉语详繁VS 英语简单(举例cousin、aunt)2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常用于非亲属之间泛化英语中亲属称谓一般只限于家庭内部举例:爷爷、奶奶(举例:开车)汉语中出于礼貌VS 英语中嘲笑意味3动物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英语中百兽之王狮子汉语中百兽之王老虎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4数字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英语单数吉利数字⏹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

中国双数吉利数字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美不可言为“十全十美”。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1.自然环境⏹英国是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雨量充沛,风大雾多。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探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探究
时应该 先寻找句 子 的主 干 , 理清 原文句 子结 构 。例 如 :
I t i s p e r h a p s n o t a n e x a g g e r a t i o n t o s a y t h a t we s h a l l s o o n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0 2 — 0 0 5 2 — 0 2
英汉 两种语 言既有相 同之处 , 也有不 同之 处 。英语
属于 印欧语系 , 而汉语属 于汉藏语 系 ; 英语 是一 种拼音 文字 , 而汉语是一 种表意文 字 ; 英语 单词 没有语 调只有

英汉语言句式对 比
( 一 )英 语 的 形合 ( h y p o t a x i s ) 与 汉 语 的 意 合
( p a r a t a x i s )
接 宾语 + 直接 宾语 ( S + V + I N O + D O o( 5 ) 主语 + 谓语+ 宾 语+ 宾语补语( S + V + O + O C ) 。 这五种句型运用于英语 的疑 问句 、 否定句 、 被动句 、 倒装句 、 省略句 中 , 再加上 复杂的 句子成分 , 句子就会千 变万化 。 但万变不离其宗 , 英译汉
行对 比分析 。

英语 句式呈 现 “ 聚集型 ” , 句子结 构严谨 规范 、 主次 分明、 层次清晰 。 其基本句型有五种 : ( 1 ) 主语+ 不及物动
词( S + V o( 2 ) 主语 + 及物 动词 +宾语 ( S + V + O o( 3 ) 主 语+ 系动词+ 表语 ( S + v + P ) 或( S + v + C o ( 4 ) 主语 + 谓语+ 间

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英汉动植物词语的⽂化内涵对⽐及翻译英汉动植物词语的⽂化内涵对⽐及翻译陈⾦连摘要:语⾔与⽂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蕴含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化、风俗习惯等各⽅⾯的社会特征。

在⼀种语⾔被翻译成为另⼀种语⾔的时候,⼀定要考虑这种语⾔所涉及的⽂化因素。

意义上,翻译就是⼀种跨语⾔跨⽂化的交流活动。

它的最终⽬的是促进不同⽂化之间的交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化,因为⽂化的背景和传统的不同,使中西⽅在思维⽅式,价值观,⾏为习惯和⽣活上有着很⼤的⽂化差异。

本质上,翻译是以不同的语⾔为载体进⾏的⽂化之间的转换活动。

关键词:语⾔⽂化翻译⼀、引⾔英汉语⾔词汇承载着不同的⽂化内涵,要把握好这两种语⾔就要把握好两种⽂化。

动植物在⼈类⽣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类的语⾔中也很多时候涉及到动植物的名称,⽽这些名称并⾮实指动物的本⾝,⽽是被赋予了⼀定的⽂化内涵意义。

但由于中西⽅国家在历史、⽂化以及⽣活环境上的差异,部分动植物名称被赋予的⽂化含义也不尽相同。

本⽂⾸先对英汉两种语⾔习语中的动植物意象进⾏举例⽐较,讨论动植物意象翻译的⼏种⽅法,最后得出如此结论:对动植物意象的正确翻译源于对动植物意象⽂化内涵之正确理解。

⼆、动物的⽂化内涵(⼀)狗英汉民族不同的价值标准⾸先体现在对狗的褒贬上。

在英汉语⾔中,狗(dog)的基本意义是⼀致的,都表⽰家养的,可以帮⼈看护家院的⼀种动物。

但是狗在汉语中是卑贱的动物,⼤多数情况下都是常遭谩骂的东西,如“⾛狗”,“狼⼼狗肺”,“狗眼看⼈低”等。

可是dog 在西⽅⼈⼼⽬中的地位很⾼,是“忠诚”的象征。

他们都把dog当成⾃⼰的好朋友,甚⾄家庭的⼀员。

英语中带“dog”的词语很多,⽽且多含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You are a luckly dog.(你是⼀个幸运⼉。

)Every dog has its day.(凡⼈皆有得意时。

)等。

很显然,这些说法反映了西⽅⼈的⽂化⼼理。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章 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

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章  英汉成语比较与翻译

1.1.1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 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 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 形式来表达。( 朱耀先, 1997: 8)中英在 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必然造成了两国语言上有很大的差 异。 从在世界的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东 半球,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所 以当东风来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春天 的到来。所以汉语中“东风”常常是好运
第二节 英汉成语对应问题与翻译
但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 异,英汉成语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汉语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形式严谨,如“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张冠李戴” 等。而英语成语一般不受字数 限制,形式相对自由,如“rob peter to pay paul”“buy a pig in a poke”“dead as mutton”“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The mouse that hath but one hole is quickly taken”等。 二、汉语成语多为主谓结构,如“鸡飞蛋打”“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趁热打铁”“藏头露尾”等。而英语成语 除了谚语外,一般不包含主谓结构,如“much cry and little wool”“cry wolf”“a thorn in the flesh”“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armed to the teeth”等。 三、许多成语成语都是源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史实或 传说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指鹿为马”“东 施效颦”“愚公移山”“班门弄斧”等,这些在英语文化中 都找不到对应的词。而英语成语中“set the thames on fire”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映像。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只有对文化有了的充分了解之后,了解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实现对原文的原貌再现。

英汉文化差异主要在于受价值观念、文化心理与象征、审美取向、宗教意识等特征的影响,因此译者必须十分熟悉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完整地传递文化信息。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翻译《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记:大洪水过后,诺亚的子孙在示拿地安下身在,其时人们言语相同,口音相通,然而安身并非意味着立命,为了给自己扬名,以免被驱散于地之四级,众人便决定建造一座城,城中竖起一座塔,塔顶高耸入云,名曰通天塔(the Babel,或译为“巴别塔”);忤逆之举一出,耶和华大为震怒,于是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并将其遣散于地之四方,以示惩戒。

至此,上帝借以命名万物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不复存在,人类再也无法以同样的言语相互交流,而要实现彼此间的沟通,就只有借助于翻译来重建那传说中的通天塔了。

然而又谈何容易,翻译从来就不是以举手之劳所能成就的事情或事业,谓翻译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言并非空穴来风,亦无些微渲染之嫌,如其不然,英国学界之执牛耳者瑞查兹(I.A.Richards)当年概不至于作如下感发: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翻译堪称最为复杂之事件,亦未可知。

语言是意义的载体,因此要完整的把一国语言翻译为另一国语言,译者则必须了解这两国的双语文化知识。

不同的语言转换必须服从特定的文化要求,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因此,要更深刻,更贴切地传递原文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真实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由此可见,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在其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汇总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汇总

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汇总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工作,涉及到了语言和文化的对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英语通常更加直接和简洁,而汉语则更加含蓄和间接。

例如,在英语中,人们习惯于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而在汉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比喻和暗示来表达情感。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注意将这种差异准确传达出来,以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

其次,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句子结构较为直接,而汉语则更加灵活多变。

例如,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通常位于句子的前面,而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

此外,英语中的时态和语态变化较多,而汉语则相对简单。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调整句子结构和时态,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选择。

而中国文化则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社会和谐和家庭责任。

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或误解。

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贴切性。

最后,翻译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能力。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翻译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因此,翻译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和文化需求。

总之,翻译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涉及到词汇、语法、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贴切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文摘要同一句话,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反应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

究其原因是说话双方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

因此,完全有必要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

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六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数字习语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

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

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因此,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掌握习语的翻译,对于培养语言的领悟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Differen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a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same sentence because they are ignorant of target cultur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me field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dioms, which reflect customs, are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n every country. Idiomatic phrase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s, are loaded with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serve as a mirror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idioms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six levels: living environment, custom, religion, allusion, the acknowledge of objective thing. When expressing linguistic meanings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idioms: correspondent,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For the correspondent idioms, we can translate them word for wor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for the semi-correspondent and non-correspondent idioms, it’s better to make sure first of their cultural connotat ions and practical meanings, and then translate them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Therefore, translation of idiomatic phrases is mo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n simple translation of these two languages. The mastery of the technique for translating idiomatic phrases is a must to the cultivation of 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如此。

英汉词语的文化涵义对比及其翻译

英汉词语的文化涵义对比及其翻译

英汉词语的文化涵义对比及其翻译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

有时,“语言”与“文化”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可以通过它们来理解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文化的复杂性。

从英汉两国的文化背景上看,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英国历史悠久,有着多元文化融合,而中国更侧重于维护本民族文化和传统,注重对传承的保存和弘扬。

而这种差异也反映在其语言上。

英汉语词语常常表达的文化涵义是有不同的。

比如,“sport”在英语中的含义是“运动、竞技”,涵盖了英国人将放松和竞技运动相融合的传统,而在中国语言中“体育”的含义就只是聚焦于某种体育活动。

此外,英语中的“autumn”一词对应中文的“秋天”,但它们的文化涵义有一定的差异。

英国人往往会联想到枫叶变红、收获金晃晃的神话,而中国人更倾向于联想到茶香沁人、满山银装般的秋天景色,这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情感体现。

上述比较只是对英汉语言中的文化涵义的一个粗略的比较,但其实,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理解、情感表达、修辞特点等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和差异,这些细节都构成了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要部分。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过程,因此,英汉语词语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并对其有所加以运用。

有时,翻译者要抓住这种差异,将英语词语翻译为更准确逼真的中文词语;也有时,翻译者要将英文中的深层次文化信息传达到中文当中,使读者更充分的理解。

总的来说,翻译者在处理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时,要仔细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涵义,充分理解文化差异,并运用此来改善翻译质量,以达到更准确、更符合原文文化涵义的最高要求。

中英动物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中英动物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A
10
If you call a woman a dragon, 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 unpleasant.(如果 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狠,令人 讨厌。)
例如可以说,She’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意思是她在这里是个很跋 扈的人。
“to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分辨好人与坏人)
A
2
狼(wolf)在汉文化中表示凶残、野蛮、杀戮, 因此人们常说“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英语中的wolf也让人联想到野蛮残忍。“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 狼)
A
1
绵羊(sheep)在中国人看来是驯服、善良、温 顺、任人宰割的,故有“可怜的小绵羊”, “迷途的羔羊”,“替罪羊”等俗语,表达了 中国人对绵羊的爱怜与同情,英语中sheep也 指驯服、温顺,有些愚钝腼腆的人。
“to follow like sheep”(盲从),
“to cats sheep’s eyes”(抛媚眼),
猫哭耗子 to shed crocodile’s tears
害群之马 black sheep of the duck 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 牛饮 drink like a fish
A
8
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 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还有一些词语 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这 些体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内涵。
A
6
牛和马:英语中的牛与英文中的马,在文化联 想中很对应。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终日劳碌, 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典范,汉语中有不少赞 美牛的,而西方人对牛的看法却是横冲直撞, 桀骜不逊,在许多情况下,中文中的“牛”和 英文中的horse形象正好吻合。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谚语文化对比与翻译□曹"内容摘要:谚语是各国语言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其文化色彩浓厚,民族内涵丰富,是各国民间文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钻石。

英汉谚语凝聚了中英两国智慧的精华,既有其共性,又存在差异。

本文分析了英汉谚语文化的异同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翻译,包括直译法、意译法、直意结合法和对等翻译法。

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对x翻译一.英汉谚语的相同之处仔细观察英汉谚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人类存在着某些共性,因此英汉谚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起源相同英汉谚语很多源于人民的生活经验及经典文学作品。

很多英汉谚语中都与婚姻有关!如!汉语中的&强扭的瓜不甜&表明婚姻应得到双方的同意,勉强的婚姻则没有好下场。

英语中则有"Fanned fires and forcedlove never did well."也表明了一手包办的婚姻无法获得幸福。

除此以外!英汉谚语也有很多是来自于经典文学作品!如汉语中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英语中的"All is not gold thatglitters."则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2.风格相同就其艺术性而言!英汉谚语大都言简意赅、修辞巧妙和韵律优美。

⑴英汉谚语都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共同特点!如汉语中有"人在做!天在看"!英语中有"Time is money."除此之外!许多巧妙的修辞手法在英汉谚语中也比较常见!如汉语中的"雷公叫!大雨毛快到",英语中的"Wall haveears."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英汉谚语语句流畅!音韵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英语中的"God made dirt,dirt won't hurt."使用了尾韵!汉语中的"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则通过押韵使人读起来抑扬顿挫。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人们的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颜色词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受语言与文化特殊性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和赋予颜色词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历史背景、民族心理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英、汉语中颜色词的内涵意义差别较大,是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

在翻译带有颜色词的表达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实际含义。

因为有时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而是转换成其它非凡的含义。

准确理解颜色词的含义是忠实通顺地翻译颜色词的基础。

所以,本文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同时给英语学习者以一定的启示。

2.英汉颜色词的对比自然界中的缤纷色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由于在不同语言中对应的不同词汇而有所改变。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 mell as sweet.(玫瑰花即使换了另一个名称,仍旧如此芬芳。

)”中国人笔下的“红”、“橙”、“黄”、“绿”、“靛”、“蓝”、“紫”、“白”、“黑”等与英国人的“red”、“orange”、“yellow”、“green”、“indi go”、“blue”、“purple”、“white”、“black”等体现在调色板上的色彩必定是相同的。

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各种颜色符号有着同与不同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对颜色词语的翻译要仔细推敲、谨慎处理。

下面,先让我们对比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常见颜色词汇的异同。

2.1 red(红色)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红色都有“喜庆”的含义,例如英语中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隆重欢迎某人)等。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53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王 蕾典故,其中包含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譬如在英语习语中,“cross the Rubicon”就来源于传统的罗马历史故事,与汉语习语中的“孤注一掷”比较类似,“hang by a thread”则来源于希腊故事,与“千钧一发”的含义接近。

从以上两个习语不难看出,这些英语习语结构是非常凝练的,简单的几个单词就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因此在对这一类型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含义进行理解和翻译。

例如,“cat's paw”的字面意义就是猫的爪子,但是在英语习语中具有比喻“被愚弄的人或者事物”的含义。

同样,汉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的典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例如比较常见的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习语都是从古典神话中产生的,而在英语习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类型的习语,这也是汉语习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3.宗教信仰。

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宗教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达现象。

在很多英汉习语中,宗教文化都对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英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基督教具有比较强的联系。

(1)“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 ”这句习语的释义为“进了正确的教堂,但是坐错了椅子”,用来比喻做人做事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细节方面具有缺失;(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的释义为“天神会帮助那些帮助自我的人”,与汉语习语中的“自助者、天助之”非常类似,其中的天神正是基督教中的信仰形象。

而汉语习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内佛教等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也诞生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习语,其中包括“借花献佛”(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设法应付)等,足以看出佛教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讲义(一)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讲义(一)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讲义(一)一、西方圣经翻译纵观西方翻译史,有几件大事尤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第一是罗马人征服希腊以后,发现希腊灿烂的文明远远高出罗马,于是翻译之风大盛,代表人物有西塞罗(Cicero,106-43B.C.)、贺拉斯( Horatius,65-8B.C.)、昆体良(Quintilianus,35?-95?),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活译,以原文为基础的创造性翻译,翻译和创作之间没有根本的界限。

我们今天发现罗马神话很多不过是希腊神话的翻版,原因盖出于此。

第二件大事:7、8世纪,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征服了希腊世界,雅典成了翻译中心。

大批叙利亚学者来到雅典,把希腊作品译成古叙别亚语,带回巴格达;巴格达的翻译活动也非常活跃,翻译成古叙别亚语的译品和一些希腊原作被译成阿拉伯语。

但在10、11世纪,阿拉伯学术研究开始走下坡路,阿拉伯语作品于是大量涌向西班牙,托莱多取代了巴格达,成为欧洲的“翻译院”,书写于阿拉伯语的大量希腊作品又被译成拉丁语。

还有就是贯穿西方翻译史的《圣经》的翻译。

《圣经》的《旧约》(Old Testament)成书于公元前,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原文为希伯来语(Hebrew)。

《新约》(New Testament)成2世纪下半叶,原文为希腊语。

公元前3世纪,耶路撒冷的主教应埃及国王的请求,派人去亚历山大城承担《旧约》的翻译工作。

于是,在285~249 B.C.年间,有72名高贵的犹太学者云集亚历山大城,从事这项翻译工作。

据传,这72名学者来自12个不同的以色列部落,每个部落6名。

他们来到亚历山大图书馆,两人一组,分在36个地方进行翻译,译出36篇彼此极为相似的译文。

最后,72人结合在一起,对36篇译稿进行对比,在措辞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个译本被称之为《七十子文本》或《七十贤士译本》,或《七十子希腊文本》(Septuagint)。

这个文本成了“第二原本”,有时甚至取代希伯来语文本而成为第一原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
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
文化以物本为主体。

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科学文化。

由于性质的不同,中西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不同。

中国文化重群体意识,西方文化则以个体意识为核心。

在学术方面,中国人重整体和合,一切学问皆会通合一,融为一体,以会通为极致,主张学问应先通后专。

西方人则从具体求知,学术贵分门别类,宗教、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皆各自独立发展。

思维方式不同,语言特征也不同。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1) 词汇方面。

英汉词汇对等关系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汉语有,英语没有;汉语没有,英语有。

这类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最具特色。

如汉语的“叩头”,英语没有,只好用音译kowtow 。

英语的privacy ,也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吃了吗?”,英语国家的人会说,Howdo you do? 或Lovely day ,isn 't it ?中国人表示惊叹会说,“老天爷”,英语国家的人则说“ My god”。

第二是词义大小不等。

比如英语“ story ”的词义显然大于汉语的“故事”。

它还有“消息”、“内情”、“传说”、“热门”、“遭遇”、“实情” 等意思。

而汉语的“打”的含义就远远大于英语的beat 或hit 。

汉语的“打落水狗”、“打退堂鼓”就充分反映了汉语的文化特色。

第三是词义表面相等实际不等,这种现象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很常
见。

比如propaganda 和“宣传”,politics 和“政治”,individualism 和“个人主义”,liberalism 和“自由主义”。

这些词既反映了文化上的不同,又反映了政治上的差别。

词汇的文化色彩不同还反映在词汇的社会意义、情感意义、搭配意义、联想意义或引申意义的不同上。

(2) 习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在认识方法、心理状态和文化积淀方面的差异。

如英语中说The fish always stinks from the head downwards. 汉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英语说Look before you leap. 汉语说“三思而后行。

” 不同的文化产生出不同的习语。

习语翻译是英汉互译的难点之一,也是译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3) 修辞方面。

汉语用词多华丽,英语用词求简洁。

汉语行文讲究声律对仗,用字凝炼含蓄,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

汉英修辞差异的另一个特点是,汉语多用修饰语,英语则慎用修饰语。

现代汉语好用双音节词和四字词语,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形式整齐,字词对称。

如英语说He is good to me. 汉语是
“他对我很好。

”汉语习惯在“好”前加“很”,读起来较顺口。

要说某物“完好”,就会用四字词语“完好无缺”、“完好无
损”。

汉语的这种表达习惯常造成词语堆砌,同义重复和修饰语滥用。

而英语恰恰相反,十分忌讳同义重复和修饰语滥用。

因此,汉语读起来很顺口的词语,直接转成英语就不顺了,汉译英时如果按汉语思维习惯处理,译文就会让人不忍卒读。

例如,每个会议召开,我们总爱说“胜利召开”,直译成英语是successfully convened ,可是英语读者
一定会以为会议之前有不少阻碍,所以
才这么说。

“彻底粉碎”直译就是thoroughly smash,难道“粉碎”了,
还不算“彻底”吗?“不切实际的幻想”直译就是impractical illusion ,幻想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难道还有切合实际的幻想吗?“不幸的悲剧” 直译是an unfortunate tragedy ,悲剧本来就是不幸的。

这些修饰语在
汉语读起来都挺顺口的,而在英语这些修饰语都是讲不通的。

译者应
在翻译时改变原文的句式,将两句合译成一句,去掉原文的修饰语,译
文反倒显得简练地道,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

总之,在汉译英时要尽量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用地道简洁的英
文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读者。

反之,在英译汉时,也应该摆脱英文句式的
束缚,用地道通顺的汉语来表达,才能避免翻译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