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合集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日期】2007.08.21•【文号】•【施行日期】2007.08.2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8月21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对公共文化产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刁;只,农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8.08•【字号】莆政办〔2017〕129号•【施行日期】2017.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综合规定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莆政办〔2017〕1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莆田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8日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莆田市司法局2017年8月为进一步将依法治市工作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莆田”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按照司法部、省政府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要求,《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的通知》(莆委发〔2016〕7号)以及《中共莆田市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善治”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莆委发〔2017〕6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目标公共法律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

具体包括: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等法律服务;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

按照政府主导、城乡一体、服务均等、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到2020年,“政府主导、司法行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覆盖城乡、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善治”格局。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和信息化平台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批复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批复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10•【字号】巴府函〔2022〕27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律援助正文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批复市司法局:你局《关于审定〈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请示》(巴市司〔2022〕6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政策保障,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四、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市司法局做好行业规划实施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衔接,在空间布局、资源配置、项目规划、财政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五、你局要加强综合协调与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

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附件:巴中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巴中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10日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第二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第三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第四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第五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科技信息化建设第四章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第一节提升普法工作质效第二节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第三节创新升级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第四节优化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服务第五节拓展公证服务第六节推进司法鉴定行业高质量发展第七节深化仲裁机构改革发展第八节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监督管理机制第五章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第一节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拓宽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领域第三节持续服务基层依法治理第六章弘扬红色法治文化第一节深入研究阐释川陕苏区法治文化第二节全面弘扬发展川陕苏区法治精神第三节精心建设打造川陕苏区法治教育基地第四节高效助力“红绿融合”示范建设第七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加强统筹协调第三节加强基础保障第四节加强队伍建设第五节加强督查考核为加快法治巴中建设进程,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及《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关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17.10.17•【字号】•【施行日期】2017.1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司法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部门:《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已经厅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西省司法厅2017年10月17日江西省司法厅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司发〔2017〕9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意见〉的通知》(赣办字〔2016〕22号)要求,结合我省司法行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线上线下并行、实体虚拟同步、前台后台联动的建设思路,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需求导向、服务便民,资源整合、精准服务的建设原则,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建设。

2018年,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00个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20年底前,率先实现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打造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二、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一)规范名称。

在前期实体平台建设基础上,按照司法部要求,统一规范名称:设区市建立“X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市、区)建立“X县(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X市X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建立“X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基础上,依托村(居)委会或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23•【字号】青政办函〔2022〕139号•【施行日期】2022.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函青政办函〔2022〕139号省司法厅:你厅《关于批准建立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青司发〔2022〕66号)悉。

经省政府同意,现函复如下:省政府同意建立由省司法厅牵头的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由省司法厅会同各成员单位,按照联席会议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附件:1.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及联络员名单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8月23日附件1.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9〕44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办字〔2020〕60号),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经省政府同意,建立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责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健全衔接配合机制,推动沟通与协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责任务分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联席会议由省司法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编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退役军人厅、省乡村振兴局、省信访局、青海广播电视台、省残联、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省司法厅为牵头单位。

对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1期〔收稿日期〕2019-11-21〔作者简介〕李宇平(1962-),男,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李睿(1963-),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室副教授。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法律服务。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高度强调“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部署安排。

2019年1月,司法部颁布了《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提出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多项措施,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法律服务需求。

2019年2月,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7月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指导性意见,全面规范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最早从江苏省太仓市开始,后来经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署安排,逐渐在全国开展起来。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和社会力量,为政府、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无偿或廉价法律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司法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的法制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武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摘要: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法律服务,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便民化,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便民利民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服务规范、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建设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开发管理处)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为目标,建立保障有力、规范高效、参与广泛、便民利民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二、建设标准(一)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公证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一体,打造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服务平台和窗口。

场所要独立或相对独立,选址符合“临街落地”、交通便利、方便群众上门要求。

(二)乡镇(街道、开发管理处)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司法所建立,融合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法律管家工作站为一体,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公证、法律咨询、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

1.建设要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办公用房外挂门牌,名称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内悬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职责,法律援助工作站任务及法律管家工作站公示牌,公开职责任务和联系方式。

2.法律管家工作站按规定建立法律管家公示牌,公示牌中对接律师及司法鉴定人按《X县法律管家工作站点联系表》分配,公证员及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分别为县公证处主任X、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周敬军。

3.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一般由1-3名工作人员组成,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工作人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组成。

(三)村(居)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融合司法行政行政工作室、法律管家工作室、“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一体,为群众提供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司[2013]92号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司[2013]92号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司〔2013〕92号)各市、县(市、区)司法局,省律师协会: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目标任务,落实《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部署,现就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2008年,厅党委坚持“法律是国家赋予公民的最高福利,权益保障是最大民生”的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制定出台《浙江省司法行政工作服务保障民生五年行动计划》,对司法行政服务保障民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五年多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职能资源、发挥职能优势,认真贯彻厅党委的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人民调解安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法制宣传近民工程、法律服务便民工程、法律保障为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省城乡特别是基层法律服务覆盖不全、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司法行政服务民生、保障权益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的责任,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

省委《2013年建设法治浙江工作要点》指出:“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者:冯继伟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12期马继伟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2 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战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化解方法。

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不单纯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政府开展行政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证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衡量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只有在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才能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需求不断激增,在面对各种矛盾纠纷时,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通过法律渠道化解矛盾。

因此,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

公共法律服务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实际的法律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合理合法的诉求。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要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法律保障力度,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的法治需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6.12•【字号】•【施行日期】2020.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市(自治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军区、武警贵州省总队党委,各人民团体:《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6月12日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加快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全面依法治省中的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作用,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更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法律服务保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推进实体平台规范化示范创建。

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实体平台,2020年配备能够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人员,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在市、县两级实体平台全覆盖;以司法所为依托的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初步完善,积极配置智能终端,联通法律服务机构、贵州法律服务网和热线平台。

2022年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全业务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本打造完成县域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将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造成面向群众服务的一线综合服务平台。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附:关于建立“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方案) 精品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附:关于建立“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方案)  精品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附:关于建立“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策部署,根据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区覆盖城乡、配置合理、网络健全、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以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为特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的专业服务产品。

具体包括: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等。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坚持公平优先与保障基本相结合、统筹城乡与强化基层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改革创新与提高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争取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以阵地平台、服务供给、工作保障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差距明显缩小,争取全面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

二、主要任务到2017年底,全区要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供给充分、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形成区、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巩固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逐步建立镇级服务窗口,并向村(居)延伸,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按照“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以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完善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素集成、部门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10•【字号】白山政办发〔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山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白山政办发〔2021〕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白山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10日白山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为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网络、供给模式、供给内容、服务质量评价和服务保障措施等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我市全面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实验区,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的目标,紧紧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按照“管理结构扁平化、供给平台一体化、资源配置精准化、服务产品多元化、功能保障专业化”的标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覆盖全市、城乡协调、层次分明、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保障和促进平安白山、法治白山建设。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在业务领域和时间空间上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良好衔接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资源高效集聚,公共法律服务触角深入到街道、社区(乡村)、小区,为人民群众提供随时办、随地办、随身办的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法律的最终目的是对人民群众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目标是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权利。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顺应了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基本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也赋予了各级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职能。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关键在政府,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

明确政府职责,通过顶层设计、制定法律、落实服务均等化等相关制度,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和服务责任追究机制来共同确保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标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责任;法治政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战略内容,在国家层面被第一次明确提出。

司法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根据《意见》的规定,政府应当在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充分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那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中该如何发挥?怎样发挥?因此研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政府责任既是对《意见》中所规定的政府肩负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化回应,同时也为各地正在开展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一、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概念的解读对于什么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意见》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仅提出: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等。

由此可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从理论上讲应是以上内容组成的相关体系的统称。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字号】泉政办〔2015〕12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5〕1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市司法局《泉州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司法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闽政办〔2014〕126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底,全市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法治宣传育民工程、法律服务便民工程、人民调解睦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和‘两类人员’服务管理安民工程”五大工程建设。

其中,丰泽区、石狮市、晋江市于2015年上半年先行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司法行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协同”覆盖城乡、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和信息化平台网络覆盖全市城乡,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获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一)法治宣传育民工程1.全面实施普法规划。

贵州省司法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贵州省司法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贵州省司法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司法厅•【公布日期】2021.03.24•【字号】•【施行日期】2021.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司法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各市(州)司法局:《贵州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厅党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施行,请结合实际做好贯彻落实,实施中的问题情况请及时与厅公法处联系反映。

贵州省司法厅2021年3月24日贵州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9〕44号)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20〕15号),决定以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目标,在全省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建成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深入推进新时代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按照“统一规划、标准规范、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贵州法网、12348热线和全省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任务,做到基础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经费保障有力、人员配置合理、服务供给优质,切实方便群众获得公共法律服务。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需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提供给社会各阶层的群众以平等的法律服务机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正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增强社会稳定。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推动法治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提升国家的法治水平,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促进法律文明的进步,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支持。

二、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

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坚持平等、公正,保证公共法律服务对所有人群负责,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平等享有法律服务的权益。

2.多元化原则。

3.效益优先原则。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法律服务的实效性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效率,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1.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2.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和质量,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律师制度,全面保障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

3.建立健全法律志愿者服务制度。

4.提升法律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法律教育宣传。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和认知。

通过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法治建设。

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机构、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10•【字号】玉政办发〔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10日玉林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根据《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广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和《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玉林市通过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玉林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全市已建立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机构1687个,配备人员11926人,其中,法律援助机构8个,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39人;律师事务所42个,执业律师451人;基层法律服务所16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93人;公证机构6个,公证员16人;司法鉴定机构3个,司法鉴定人20人;民商事仲裁机构1个,民商事仲裁员193人;人民调解组织1611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39个),人民调解员11114人。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背景说明公共法律服务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法规、机构等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问题解答、法律援助、法律培训、法律宣传等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加强社会法治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优化机构设置1. 加强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扩大机构规模,提高专业素质,增加法律服务人员数量。

2. 建立多层次协调机制,提升服务效果。

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

3.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服务。

鼓励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

三、丰富服务内容1.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提高覆盖面。

加大法律援助经费投入,确保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开展。

同时,探索建立差额补贴制度,确保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法律援助。

2. 健全法律教育体系,增进法律意识。

加强中小学法律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加强社会法治宣传,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引导公民守法遵纪。

3. 拓宽法律服务领域,满足多样化需求。

除了传统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外,还可以拓展涉及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法律需求。

四、提升服务质量1. 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素质。

加强法律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其法律专业知识和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2.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服务模式,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获取法律服务。

3. 加强服务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对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估,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政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服务网络设施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二、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四)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

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

加强基层普法阵地、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司法所统筹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基层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功能,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加快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大力发展县域公证法律服务,组织公证人员采取巡回办证、网上办证、蹲点办证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公证咨询和业务办理。

(五)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统筹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资金渠道,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并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予以倾斜。

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和村(居)法律顾问建设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法律服务扶贫项目,将其中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

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制度机制,支持欠发达地区律师事务所建设,鼓励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到欠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鼓励发达地区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对口援建、挂职锻炼、交流培训等形式支持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机构发展。

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引进法律服务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的政策扶持,持续推进“1+1”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支持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开展远程法律服务。

(六)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

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

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

引导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

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多功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推动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明确特定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的条件、标准和范围。

逐步完善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减免相关费用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的衔接。

三、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七)积极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律师广泛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过程,出具法律意见,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围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组织法律服务团、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等,积极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律师、公证员认真做好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

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机制,加强法律风险评估,把律师专业意见作为特定市场经济活动的必备法律文书。

围绕污染防治,开展环境公益诉讼代理,进一步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提高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和环境行政执法、环境资源审判等方面的证据支持作用。

(八)积极为促进党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提供法律服务。

进一步扩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工作覆盖面,提高党委和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

完善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法律意见的工作机制,细化明确相应工作规则和流程。

建立完善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法律法规规章、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论证工作机制和参与重大决策、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

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选聘机制,优化法律顾问队伍组成。

引导支持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积极参与行政应诉、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调解、仲裁等法律事务。

(九)积极为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律服务。

推进法律援助参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健全依申请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办案机关通知辩护工作机制,加强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推进法律援助参与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办理工作,依法保障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律师专属辩护制度,完善死刑复核案件指定辩护制度,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

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探索推进对再审案件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

充分发挥公证作为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的优势,推动公证参与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司法活动中的辅助性事务。

完善对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程序,强化与公证债权文书有关执行程序的衔接。

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加强司法鉴定管理与司法办案工作的衔接,健全鉴定人负责制,统一司法鉴定标准,为案件事实认定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案例库建设,建立典型案例发布机制。

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制度机制,积极打造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推进人民调解参与化解信访矛盾,探索采用和解、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司法确认保障调解的法律效果。

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完善律师调解和商事调解制度,发挥公证、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等非诉讼方式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十)积极为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

进一步扩大对外公证合作领域。

建立完善涉外鉴定事项报告制度,提高涉外鉴定质量。

整合仲裁优势资源,打造国际知名仲裁机构,促进和支持仲裁机构参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

充分发挥司法协助渠道作用,切实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

推动建立国际商事调解组织。

建立健全法律查明机制,建立涵盖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统一数据库,通过建立国别法律信息数据库以及专家库等形式提供域外法律查明服务。

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法律事务的交流与合作。

完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推出国家和地方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示范单位(项目),培养一批在业务领域、服务能力方面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

四、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十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加大统筹力度,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农村、信访等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实施、服务运行、财政保障等方面加强整体设计、协调推进。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与诉讼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对接机制,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培育和壮大社会、市场等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主体,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在法治宣传、权益维护、矛盾纠纷化解等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更好发挥作用。

(十二)健全管理机制。

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管理,明确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法律地位,完善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加强对行业专业调解的统筹指导,提升服务综合效能。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管理部门对法律服务秩序的监管,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各类法律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业务规范、工作流程等具体标准,统一场所标识、指引和功能设置,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十三)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法律援助组织、乡镇(街道)司法所等现有资源,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

推进“12348”热线平台省级统筹,建立一体化呼叫中心系统。

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构建集“12348”电话热线、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一体的中国法律服务网,提供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高品质公共法律服务。

加快推进中国法律服务网同业务系统对接,实现“一网通办”、资源共享。

坚持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平台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

(十四)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以业务规范指标、服务效果指标和社会评价指标为主要内容,以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业务开展等方面量化考评指标及奖惩标准为重点的科学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律师行业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促进律师专业化分工。

加强司法鉴定人员能力考核。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效。

五、加大保障力度(十五)推进制度建设。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