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第一篇:七律长征教学实录《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实录】一、导入,引出诗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长征)师:你们了解长征吗?生:长征的路程非常的远,而且是很艰难的。
生:在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师: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
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师: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
(板书: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
来,一起齐读诗题。
生:《七律•长征》。
师:(出示:课文)毛泽东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天,他便在排以上的干部会上进行激情朗诵。
请听——(音乐起)朗诵。
师:想读读这首诗吗?二、初读,读顺诗文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36面,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时,老师巡视,注意学生读书习惯。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来,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看看字音读准了没有,诗句读顺了没有?(同桌互读)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啊!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词请了出来,(课件出示: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你会读吗?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把生词读准?生: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师:读得真准。
《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前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老师所作,在法律严密的律诗体裁中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阔和伟大。
该诗既有韵律美,又有象征意义。
在教学中,通过对诗歌语言、体裁结构、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加深对长征的认识和感悟。
下面是针对该诗教学的实录,供参考。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律诗体裁的基本原则和特点•能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意义和象征意义•能够掌握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课堂以“我们研究一部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词”为话题,引入长征的话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历史中关于长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长征的浓厚兴趣。
第二步:阅读诗歌教师逐句朗读整首《七律长征》。
要求学生跟读,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
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步:分析诗歌1.阐释律诗体裁,揭示《七律长征》的特点和规律。
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押韵、平仄和字数固定的诗歌形式。
教师可询问学生律诗有哪些特点和规律,通过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让学生了解《七律长征》的押韵和平仄等规律。
2.深度解读“赤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插霸主鞭。
”这两句话的意味。
这两句话是《七律长征》中最为蕴含战争的部分,也是很多人最为熟悉的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地朗读和解读,尝试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描述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和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步:历史背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搜索,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遵义会议的背景,红军西路军战士胡老爷子的故事,以及长征路程中的其他历史事件。
小结通过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革命先辈们的勇气和坚定。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精选12篇)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精选12篇)《七律·长征》篇1【教学目标】认识两个生字:丸、岷;会写五个生字:礴、丸、崖、索、岷。
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名人介绍导入新课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请看大屏幕:ppt出示毛泽东图片他是谁?生:毛泽东师:那么你对毛泽东了解多少呢?生1:毛泽东是我国的开国领袖。
生2:他很喜欢读书。
生3:他还是一位诗人。
师:是啊,大家了解的毛泽东多是顶着伟人光环的领袖形象,我们通常都会称他是——(毛主席)当然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从今天起,我们将走进第六组课文,一起去感受毛泽东同志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二、理解课题了解背景师:“长征”从字面意思看,怎么理解?生1:很远的路途生2:路途很漫长师:嗯,这是从字面意思理解那么关于历史上的长征,你又了解多少呢?与大家分享一下你课前查的资料吧?生:长征中,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经过11个省。
师:嗯,你了解长征的路线和距离生: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的。
师:什么时间结束呢?生:1935年10月师:嗯,你知道了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10-1935.10)(板书起止时间)还有么?生:是由于红军反围剿失败,才长征的。
师:多了不起,他还知道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当年毛泽东率领的红军走过的长征路线。
课件出示路线图并简介: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在的青海西藏地区)、甘肃、陕西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3篇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3篇⼀、情感铺垫,导⼊课题(⼀)引⼊课题《七律长征》师:有⼀段历史,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的笔下,它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泽东的笔下,它是宣⾔书。
这段历史就是长征。
(课件出⽰红军长征图)1934年10⽉17⽇,红军途经11个省,⾏程达⼆万五千⾥,历时两年零五天。
这是中国历史上⼀个伟⼤的壮举。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长征的亲历者⽑泽东⼀起重⾛长征路。
(⼆)观察诗歌,理解七律师:请同学们观察这⾸诗,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这⾸诗有8⾏,每⾏有7个字。
师:这⾸诗总共有8⾏,每⾏有7个字,我们把它称为七⾔律诗,简称"七律"。
长征是这⾸诗的题⽬,所以⽤⼩圆点隔开,我们再读⼀遍课题。
【评析】执教⽼师给学⽣介绍长征的概况,激发了学⽣学习的热情,接着让学⽣了解"七律"的概念,建⽴知识结构,为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喜欢的⽅式读⼀读这⾸诗,要求读准字⾳、读通句⼦,如果能读出节奏,那就更好了。
⽣按要求⾃由读诗。
师:下⾯请⼀位同学读⼀读这⾸诗。
(要求读准"逶迤""磅礴""岷⼭"的字⾳)师:古⼈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我们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还要学会断句,读出节奏。
这⾸诗的⾸联是223节奏,颔联和尾联也是223节奏,颈联是2221节奏。
(课件出⽰诗歌全⽂及节奏划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由读诗,品味诗歌的韵律,然后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还读出了诗歌的⾳韵美。
【评析】从有⽬的地⾃由朗读到合作朗读,执教⽼师引导学⽣把诗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实录《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实录一进教室,就感觉气氛不太一样。
学生们眼睛亮晶晶的,都透着股兴奋劲儿,我心里也暗暗高兴。
这堂课要讲《七律·长征》,这么伟大的诗篇,可得讲出彩儿来。
我先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七律·长征”四个大字,然后转身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毛泽东!”那声音响亮得就像一群小喇叭在教室里同时吹响。
这就对了,毛泽东的诗那可是充满了豪情壮志啊,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我开始读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的时候故意加重了“不怕”和“只等闲”这几个字的语气。
读完我就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两句能感受到什么?”有个小机灵鬼马上举手说:“老师,我觉得红军特别勇敢,根本不把长征途中的困难当回事儿,就像超级英雄面对敌人一样。
”我笑着点头,这比喻还挺形象呢。
接着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我在黑板上简单画了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形状,然后说:“这么高大险峻的山,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和滚动的泥丸,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啊!同学们,要是你们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土坡就累得气喘吁吁,红军面对大山却如此轻松,这差距大不大?”同学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有个同学说:“老师,红军真是太厉害了,像巨人一样。
”我心想,这孩子理解得真不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读到这儿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了金沙江和大渡河的故事。
同学们一个个听得眼睛都不眨,就像小猫咪看到了新奇的小老鼠。
我问:“你们说,这一‘暖’一‘寒’,到底是啥意思呢?”有个同学挠挠头说:“老师,我觉得‘暖’是因为红军打了胜仗,心里高兴,‘寒’是因为大渡河的铁索桥很危险,红军过桥的时候肯定特别紧张。
”我一拍手说:“太对了,你这理解很到位啊。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开心的事就感觉心里暖烘烘的,遇到危险就会后背发凉一样。
”讲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最新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汇总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
此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1一、情感铺垫,导入课题(一)引入课题《七律·长征》师有一段历史,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的笔下,它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毛泽东的笔下,它是宣言书。
这段历史就是——长征。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图)1934年10月17日,红军途经11个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重走长征路。
(二)观察诗歌,理解七律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首诗,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生这首诗有8行,每行有7个字。
师这首诗总共有8行,每行有7个字,我们把它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所以用小圆点隔开,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评析】执教老师给学生介绍长征的概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让学生了解“七律”的概念,建立知识结构,为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节奏,那就更好了。
生按要求自由读诗。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逶迤”“磅礴”“岷山”的字音)师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我们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学会断句,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首联是223节奏,颔联和尾联也是223节奏,颈联是2221节奏。
(课件出示诗歌全文及节奏划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自由读诗,品味诗歌的韵律,然后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还读出了诗歌的音韵美。
【评析】从有目的地自由朗读到合作朗读,执教老师引导学生把诗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一、课前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段歌曲,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师:你都想到了什么?生1:长征师:你想到了长征,很好,注意把话说完整生2:我想到了长征的艰辛。
生3:我想到了长征的路很远。
生4:我想到了长征的路走得艰难,但不把它们当回事。
师: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长征。
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开始上课!上课!二、导入新课,交流资料,指导正音,感知大意。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长征的资料,把你交流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吧!生1:生读材料师:这是长征的原因生2:简介生3:《金色的鱼钩》故事生4: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师:看来,同学们找的资料真多。
老师也找了一点资料,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好不好?生:好师:(出示图片,简介长征。
)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心情格外激动,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学习这首《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自评:这里没有对七律这种诗体的简介。
也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背诵前让学生自己发现律体诗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提示: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
下面请大家们把这首诗读给同位听,不认识地教教他。
生:合作读。
师:读得真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老师合格吗?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一生读:逶迤磅礴岷山五岭只等闲腾细浪师:这错误吗?生1:磅礴读成Bang 师:自己改过来出错的学生自己读。
生2:五岭师:两个三声字连在一起怎么读?出错的学生自己改过来。
生3:腾细浪rang 应该是Lang指出错的孩子再读这个词。
再找一人读这些词。
师:我们把这些词放回诗中,你还认识吗?指一生读。
师:你读得真棒!谁能像她一样读得正确流利?再加一个小要求,要注意停顿。
指生读。
师:读得不错。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词是不懂的?生:读诗。
师:谁能把你的点滴的体会来跟同学交流一下。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精选(最新)
一、情感铺垫,导入课题(一)引入课题《七律·长征》师:有一段历史,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的笔下,它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毛泽东的笔下,它是宣言书。
这段历史就是——长征。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图)1934年10月17日,红军途经11个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重走长征路。
(二)观察诗歌,理解七律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首诗,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生:这首诗有8行,每行有7个字。
师:这首诗总共有8行,每行有7个字,我们把它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所以用小圆点隔开,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评析】执教老师给学生介绍长征的概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让学生了解“七律”的概念,建立知识结构,为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节奏,那就更好了。
生按要求自由读诗。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逶迤”“磅礴”“岷山”的字音)师: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我们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学会断句,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首联是223节奏,颔联和尾联也是223节奏,颈联是2221节奏。
(课件出示诗歌全文及节奏划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自由读诗,品味诗歌的韵律,然后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还读出了诗歌的音韵美。
【评析】从有目的地自由朗读到合作朗读,执教老师引导学生把诗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达到了以读促学、以读激情的目的。
三、聚焦总领句,整体感知“难”师: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哪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大意呢?(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可以用诗中的一个什么字来形容?生:难。
部编本七律长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1)
部编本七律长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1)《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的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中国革命史上曾经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那就是----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地为纸谱写的一首铁流滚滚的壮丽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诗《七律·长征》。
板书并齐读课题。
介绍诗的题目:(指着七律)这是一首七律诗也叫七言律诗,每行7个字,共8行,每两行为一句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以偶句句末押韵。
长征是它的题目,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师:(展示长征路线图)这是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百姓党反动派的围歼北上抗日,保存本人的气力,他们从江西瑞金动身,一路跋山渡水(指图)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路程约二万五千里。
(引入作者)一代伟人仅用8行56个字便形象地概括了这史无前例、震惊寰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并再读课题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位伟人一起走进长征。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诗)2.检查词语:我们读诗的时候那些词语是我们要留意的?(老师展示这些词语:等闲五岭逶迤磅礴泥丸岷山)3.检查读诗4.师做范读:看同学们读得这么纵情,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学生鼓掌)5.齐读诗句:俗语说,三分诗七分读,请把书端好,我们一起来读。
3、细读感悟,理解首联诗句1.同学们,读通诗句仅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实录1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一段视频短片《致敬毛泽东》,这首激情歌曲——充满了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现在,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一代伟人——毛泽东:毛泽东是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书法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板书课题)2、解释题意解释课题:师:七律是什么意思?(可以从格式、押韵、各句名称进行解释)生:汇报师引导:格式:七言律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押韵:偶数句压an韵各句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七律的排列顺序和人体器官的排列顺序是一样的,有意思吧?师:让我们了解一下长征。
请小老师读《长征简介》,了解长征路线。
二、初读诗句,感知诗意过渡:了解了诗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师: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正确流利理解——诗句意思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有七个字,所以题目中有七律二字。
一起读。
(生再读课题)打开课文,自由的读读诗,把诗句读通顺,把生字字音读准,读后再看看注释和资料袋。
师:请生个别读师:谁能够连起来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适当渗透七律诗的特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逶迤、磅礴、岷山师:强调读诗的韵律:诗不仅要读出字音,还要读出它的节奏(课件出示节奏)请同学读,有了节奏听上去就不一样了师:注意刚才提醒的字音,我们一齐来读(生一起读整首诗)读得不错,大家读起来琅琅上口,它有一个秘密,你们看(把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点红),出示音节发现了什么?生:“难、闲、丸、暖、颜”它们押韵。
师:押韵都知道,真不错。
你看,“难、闲、丸、暖、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能读出这种韵味(指生读)师:很有味道了,不过这个词还要提醒一下,读wǔ lǐng,再读(五岭)诗读准了,我们来看诗中这三个生字,注意这个“涯”,里面是两个土,在生字表下面的方格中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及反思(精选4篇)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及反思(精选4篇)《七律长征》及反思篇1这首诗我一共用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给学生讲长征的背景、路线以及途中经过的一些战争,着重讲的是《飞夺泸定桥》,这对第二课时理解“大渡桥横铁锁寒”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讲这个背景的时候心中不免要感叹一番了,因为当我问到“你们对长征了解多少”的时候,学生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我,接着就有人问我“老师,长征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一出来,我还真有点反应不过来,五年级的学生居然没听说过长征,当时,我只能无语,然后跟他们说听老师讲吧(本来在备课的时候,我的计划是花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好改变计划,讲着讲着就讲了一节课)。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了长征的一些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跟长征有关的诗《七律长征》。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己仔细读诗,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二、走进长征,领悟大意生读诗师:读完诗后,你们觉得哪里比较难懂?(有些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第一节课已经讲完了)生1:“腾细浪”是什么意思?生2:逶迤是什么意思?生3:磅礴是什么意思?生4:走泥丸是什么意思?师:同门提的问题很多,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老师认为比较难的字的意思。
“远征”就是长征,“逶迤”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三军”就是全军。
老师认为比较难的你们都会了,那你们提的问题都是比较简单的,再仔细读诗,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不懂得可以请教同桌,如果同桌也不会,那等一下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生很认真、仔细的读诗。
师:读完诗,你们有没有对诗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学生没明白我的意思,都不做声,我只好换个方式问。
)那你们刚刚不理解的现在有没有一点理解了?(有学生说有,有学生说没有)那我们等一下一起来解决。
现在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首诗是围绕诗中哪一个来写的?生1:远征。
生2:乌蒙磅礴。
生3:万水千山。
师:到底是哪一个呢?(我说同意生1的请举手,有七八个人;同意生2 的请举手,有十来个人;同意生3的请举手,将近20个人举手了)。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课前学生唱了一首欢快活泼的歌)师:看到同学们的笑脸,听到同学们的歌声,我感觉到了你们正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
可你们知道,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吗?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比如历史上惊心动魄、震惊中外的壮举——师、生(齐):长征师:(板课题)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收集得怎么样?赶快来展示一下。
生1:我收集了一些长征的小故事,有《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卢定桥》、《四渡赤水》、《马背上的小红军》、《丰碑》等。
师:收集了这么多小故事,很棒!生2:我听爷爷说,红军长征时,没有吃的就吃草根、树皮,还有系裤子用的皮带。
(众生笑)师:的确,红军当年为了充饥,就是吃这你们觉得可笑的皮带,甚至连皮带都没得吃。
生3:我收集了长征的背景。
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3: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他们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师:不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还介绍了长征的经过,了不起!从哪里收集到的?生3:(有点不好意思)我翻了老师的教案书。
师:(善意的微笑)知道翻老师的教案书,不错吗!多翻几次,你也可以当老师了。
(生笑)师:看来同学们收集得不错,知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材料。
你们想更多的了解长征吗?生:想!师: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学习一位伟人挥笔写下的一首气魄宏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这位伟人就是——生:毛泽东。
(板作者)师:这首诗就是——(生齐:长征。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就已经体会到了什么?“征”是什么意思?(远行)长是指什么长?(路长。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一、背景《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长诗,共计七律,用来描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这首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和推崇。
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是一首极具影响力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诗句;•能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内涵。
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和掌握《七律·长征》的诗歌艺术。
3. 教学过程3.1. 课前预习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七律·长征》的背景和作者创作思想,细致品味诗歌的意象和诗句。
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理解,为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3.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老师首先简要讲述《七律·长征》的背景和作者毛泽东的创作思想,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和比较,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诗句,帮助学生认识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魅力。
3.3. 学生讨论在教师讲解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探讨《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和思考。
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有共情,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3.4. 合作学习在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析和欣赏诗歌。
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体会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深入学习理解《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掌握诗歌中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同时,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增强了文学欣赏的能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提升了文化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七律·长征》)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
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
谁再来读?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了解了这些,谁能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二十五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
师:读得不错,你们看,这几个字音不容易掌握,谁来读?谁还想读?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岷山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来?生自己练读。
师:请你读。
生读诗。
师:读得不错,读诗就要读出节奏,我们一齐读。
生齐读。
师:预习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解决。
生:“逶迤”是什么意思?师:谁能帮她解决?生:指山蜿蜒曲折。
生:“走泥丸”是什么意思?师:“泥丸”什么意思?“走”又当什么讲?师:“走”当什么讲?对,当跑、当滚过讲。
那“走泥丸”就是──生:小泥球从脚下跑过去滚过去。
(三)读悟结合,细读品味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二句,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生:红军岂会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2篇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2篇Teaching records of the seven temperament L ong March《七律长征》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律长征》教学实录2、篇章2:《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章1:《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烟台孙健课前放长征组歌音乐。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
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3、出示毛泽东图片,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
学生交流对长征得了解。
生:有两万五千里……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自豪地读课题。
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磅礴逶迤…… 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学生自读指名读 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
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
学生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磅礴…… 师:谁来帮帮他?生:……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
《七律 长征》教案式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案式教学实录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文中词、句意思,感受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3、通过文章的讲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性格.二、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路线.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 同学们以前我们在课文中学过有关红军的文章吗?谁能说说?生1:《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
生2:《丰碑》。
生3:《倔强的小红军》。
这些文章描述的都是长征途中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长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中国革命前程的关键环节,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一段历史。
长征途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播放歌曲《长征》,学生认真欣赏。
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生:《长征》。
师:对,是《长征》。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一首七律诗——《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七律诗,大家有信心学好吗?生:有!师:老师也同样有信心!(二)、资料展示师:前几天,老师叫同学们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请拿出来,向大家展示,并说说是从哪里收集到的。
生1:我从五年级的书上查到红军长征的简介,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生2:我简要地介绍《巧渡金沙江》这个故事,红军……我是从《重点难点》上找到的。
师:你能善于利用工具书,真好!生3:我能!我从《社会》书上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用了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经过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和陕西十一个省。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能从不同的渠道收集有关资料,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请大家拿出自制的长征路线图,互相交流欣赏。
生4:我从初中的《历史》书上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指导学生利用“解—连—增—理”的方法,结合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分小组完成诗意的理解;
4、通过“观看视频、图片、阅读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远征之难”与“红军不怕”,从而感受到毛泽东及其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引导学生了解七律诗的特点,感受全诗的结构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
6、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征、磅礴”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
2、体会全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了解单元单元导读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光辉多么慈祥,把咱农奴的心儿照亮!”这首歌曲在赞颂谁?
2、交流:
对是毛泽东,你对毛泽东有哪些了解?请你,请你,对,毛泽东是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题,了解七律特征,初步感受长征之难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思考通过课题你能知道什么?
1)请你,真是善于学习的孩子,“七律”也是一种文体,它规定每行诗有七个字,全诗共八行。
这八行、四句有不同的称谓,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请同学们迅速做上笔记。
2)了解长征背景,初步感知情感
那关于长征你们又有哪些了解?
①请你,看来你已经认真预习了,从资料袋中我们知道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
经过了这么多山山水水真可谓是——对“千山万水”(板书)
②毛泽东在诗中也为我们选择了几处山水来写了,用横线画出你找到的山水的名称。
来我们一起读出看来,五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③同学们,1934年,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他们被迫实行大转移,天上每日有十几架战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十几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的红军战士迈开两只脚便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用一个字来概括长征!请你,对,难!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红军的印象!对,是勇敢,是了不起!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要读出长征的艰难,读出红军战士的勇敢。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伟大领袖毛泽东,走进长征这首诗,去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
三、初读诗篇,读正确、流利、有节奏
首先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看看是否把诗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了。
不错经过自读、互读、展示读得环节。
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得正确、响亮、有节奏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读懂这首诗。
四、分组分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情感。
1、要想读懂诗,我们必须理解诗的意思。
现在我们分四人小组,在组内运用“解连增调”的方法,结合注释和资料或搜集的故事来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时间为8分钟。
现在开始
2、交流学习内容
同学们,思维经过碰撞才会产生火花,现在让我们共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1)首先,我们再次浏览这首诗,根据理解看看哪句诗概括地写出了红军的英勇?对是第一句。
第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请你,孩子们,诗的开篇就以一个“只等闲”(板书)化解了“万水千山”的艰难,你从中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恩,是勇敢,是英勇,是豪气冲天,这就是英勇豪迈的气概。
来读出红军的气概来!我们还可以从哪一句,哪个字读出他们的英勇豪迈?
2)其余诗意:
A、请你,哦你从两个比喻句,(板书腾细浪、走泥丸比喻)读出来了红军的英勇。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那两座大山。
五岭山高低起伏,绵延不绝;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我们的战士没有专业的登山设备,没有充足的食物,他们就靠着双手加双脚去攀登、翻越!这本应是艰难的事,可毛泽东却把绵延不绝的五岭看作是翻腾的小浪花,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在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从这样的比喻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是的,这是一支天不怕地不怕的军队,这是一支敢于与一切困哪作斗争的部队。
同学们,五岭山脉、乌蒙山那样高大险峻、绵延不断,可在红军眼里成了微不足道的小浪花和小泥球,这正是毛泽东所说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孩子们,山再多红军不怕,山再险,红军也不怕,他们个个都英勇豪迈的钢铁战士,让我们一起来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红军战士,他们无所畏惧,他们心怀乐观,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险峻山峰,让我们再一次来赞颂他们吧: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刚才这位同学从翻山越岭间感受到红军的英勇。
B、请你,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从“暖”与“寒”的对比中看出来的。
(板书)那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暖?为什么寒?谢谢你为我们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暖,是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是战胜困难的欢快,更是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寒呢?来看看这段影片。
在阅读中,在观看中,我们知道了一个寒字,表现出大渡桥的危险令人心惊胆战;一个寒字,写出了抢渡大渡桥时的惊心动魄;一个寒字,还表现出毛泽东对牺牲红军战士的缅怀之情。
这一暖一寒的对比,我们感受到毛泽东不仅用兵如神,而且用字也真如神!
让我们一起来分男女生对读这句传神之句。
再让我们看着图来试起背这句诗。
C、还有谁?请你,你从一个喜字感受到翻越雪山后的喜悦,那怎样能体现他们的英勇呢?说得好,这种喜是敢于战胜困难的英勇;是以苦为乐的乐观。
让我们用读来赞颂一下这一支勇敢的,拖不垮、打不垮的钢铁之师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毛泽东的诗句一起穿越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长征的艰难,领略了红军的英勇豪迈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除此之外,你学到了什么?对会学了“借助资料、图片、影片和工具书”来理解诗意的方法;还学到了如何运用比喻、对比来体现思乡感情的写作方法。
愿同学下课后继续搜集毛泽东的革命诗篇,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读懂诗篇,积累诗篇。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腾细浪比喻英勇豪迈
万水千山走泥丸只等闲
暖对比革命乐观主义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