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土改

合集下载

1952年的中国历史事件

1952年的中国历史事件

1952年的中国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曾有过一段繁荣期。

1952年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私人资本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1952年的中国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1952年的中国历史事件一: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土地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

比如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在进行。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2014年11月11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已成形并提交审议,预计最快可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并在2015年安排试点。

1952年的中国历史事件二:中国国共内战开始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广义上指是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一场内战;而狭义上仅指第二次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交战的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另一方为国民党统治当局及其军队、以及1947年行宪后的国民党军。

整个战争共分为两次,中国国民党称为“剿匪战争”与“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则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军取得根本性胜利,迫使中国共产党的割据政权大范围迁移,但是由于西安事变、日军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双方的交战一度停歇了近十年。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再度爆发第二次国共内战。

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全胜,并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布于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逐步终结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的实质统治和管辖权力;而以中国国民党人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

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4、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 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 了土地改革。
5.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被彻A底.废中除华的人标民志共是和(国C的)成立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的颁布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
(B、A、C、D)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 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土地法 • 成果:到1952年底,除少部分少数民族地
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北京郊区的农民开会斗争地主
农民烧地契
农民分到牲畜
农民分土地
质是什农么民? 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
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 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 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
A.所有权 B.使用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
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颁布后,在全国开展了什么运
动?
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 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 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 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
6、列举: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2)、农民成 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 了身。(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 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使人 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 设准备了条件。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 封建剥削 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所有制,实行---------。 3、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 1952 4、到----年底,除部分少数 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 了土地改革。
本课知识点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的公布 三、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 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 要求得到土地。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 迫下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 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所以 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注意: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分期、 分批进行。 2、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 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 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土地改革知识要点

土地改革知识要点

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背景(原因、必要性):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改,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解放前,地主、富农占有全国土地的百分之七、八十)
二、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1952年底。

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土地改革的地区是新解放区(3亿人)。

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土地改革中实行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质上是私有制
四、土地改革的结果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五、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六、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所有权
我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辛亥革命土地改革
七、土地改革的意义(作用): 1、巩固了人民政权.2、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3、;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4、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八、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
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九、农民可以在土地改革中可以获得土地、农具、房屋、牲畜等生产资料。

5. 三大改造

5. 三大改造

三 大 改 造
1953年,中央正式公布《关于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王 国藩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领本村23户农民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 灌溉。王国藩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 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不仅如此,在加入 合作社以后,(土地、 耕牛等)生产资料都变 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 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 又都连成了一片。
三 大 改 造
赎买的形式有两种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 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 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 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 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 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 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一、农业: 分散生产影响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原因: 2.形式: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走 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 3.过程: 1955年高潮。1956年基本完成。 4.实质(所有制变化): 土地私有制 土地公有制 二、手工业: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
四、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行业
形式、政策
1956年底 社 农业 会 三 合作社 主 大 义 手工业 改 制 造 度 赎买政策 资本主 基 全行业 义工 本 公私合营 商业 确 立 实质:生产资料 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巩固练习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历史八下第三课课堂笔记

历史八下第三课课堂笔记

历史八下第三课课堂笔记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1、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②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2、概况: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开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3、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开始标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5、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6、内容、具体办法: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②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变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但土地私有性质没有改变。

)7、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8、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9、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的措施:①西藏和平解放(1951)(政治上)②土地改革(1950——1952)(经济上)③抗美援朝(1950——1953)(军事上)10、易混点:①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帝制)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成立”。

⑤“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土改相关知识介绍

土改相关知识介绍

土改相关知识介绍一、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即双减政策)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实际时间是1947—1948年)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实际时间是1950—1952年)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政策:积极发展稳步发展的方针,自愿互利的原则,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人民公社化(十年建设时期,实际时间1958—1978年)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政策: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朝三化发展)。

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新的

土地革命-新的

关于土改(1950—1952),叙述正确的是:
A 1952年颁布《土地改革法》
B 基本摧毁了我国存在2千多年的封建 土地制度 C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 巩固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 准备了条件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 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 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 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 (4)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提出至少三点建议。
谢谢观看

必要性 (原因)
A.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 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经过 地
改 结果 革 意义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 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土地制 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 土 改 中 农 民 拔 掉 地 主 立 的 界 碑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 主阶级的压迫下出来, 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 为了发展社会经济,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1)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 旧中国
必要性(原因 必要性 原因) 原因
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土 地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年颁布 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经过: 经过: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年冬, 年冬
总结: 总结:三 个 “一”
一个计划: 一五计划(背景、时间、基本任务 一个计划 一五计划(背景、时间、
特点、成就、意义) 特点、成就、意义)
一次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次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性质) 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性质)
原 44万吨 44万吨 油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怎么样的经济情况?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怎么样的经济情况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比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比 1952年 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9% 25%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9% 。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下. 时间: 1953年—1957年 基本任务: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完成情况): 成就(完成情况): 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意义: 意义: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中国第一个飞架制造厂 大型轧钢厂
新疆 鞍山 青海 长春 沈阳
武汉长江大桥
宝 成 四川 铁 路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观的经济规律
内容: 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办公办食堂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1978年
地点:安徽理方式。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农民收入提高
1.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
时间:1953-1956
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 的需要;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需求
内容: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原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4、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
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
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D畜
④房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
c 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
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的材料机会3:和在国属家于获自得己工的业土化地的上基,本耕条耘件和而收表获示。高这兴就表地是示的劳庆动主贺农。人民”翻身
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
增长了26.9%。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
焚烧地契 拔除地界
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没收一切土地→分给地主同样一份 1952年冬 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斗争地主
建国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
农民分到地主 耕牛、工具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 改 纪 念 邮 票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土地改革过程
新解放区
1952年底 1950
全国大陆完成土地改革 (除部分少数民族外)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我国土地权属制度演变

我国土地权属制度演变
中国建国以来土地产权制度演变
主讲人:
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 件下,因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
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规划制度 土地保护制度 土地征用制度 土地税收制度 ……
一、我国现行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通过协商,以协议约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方式
1988年《土地管理法》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国有土地和集体所 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 以依法转让”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只能由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自用; 农民集体的土地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市场体制(集体土地不完全市场)
集体建设用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的成员权限制 集体用地必须通过征收征用转为国有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工商经营性用途的转用限制) 耕地保护及土地用途管制问题构成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原则
土地私有制
农民
农民
独立经营,相互帮助,生产 合作
农民入股,集体经营,按劳 分配 集体(所有者兼使用者)统 一经营
土地私有制
农民
集体
土地公有制
集体
集体
人民公社化(1956· 1978)
党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 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强调农村中生产关系的 公有化程度,将原有的只带有经济性质的农业合 作社合并为规模大、公有化程度极高的政治经济 文化联合体—人民公社
农业合作社(1952-1956)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
主要阶段 农业社会主义改 造前 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 有者 农民 土地使 用者 农民 使用方式

第三课 土地改革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④实施区域: 新解放区 ⑤特点: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⑥结果: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改,
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土改进程
拔 除 地 主 里 的 地 碑 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土改进程
农 民 丈 量 分 配 土 地
土 地 改 革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第12-13页《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圈出 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试记忆,4分钟后提问
①原因:封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②时间: 1950年——1952年 ③依据及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
农民烧地契
四川 金堂 县贫 农分 到了 土地
知识点记忆
记忆课件上知识点,时间6分钟
提示: 1、集中注意力。 2、背会的举手示意。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第12-13页《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圈出 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试记忆,4分钟后提问
①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2、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
知识点记忆
记忆课件上知识点,时间4分钟
提示: 1、集中注意力。 2、全体起立,背会坐下。
巩固检测
完成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 要求: (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2)下课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土地改革1

土地改革1

1. 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 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 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1948 雇 农 83 贫农 中农 富农 197 116 18 新富 农 0 地主 其他 27 2 7
1953 3 74 355 0 4 0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开国大典(1949.10.1)
宣告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中)
抗美援朝(1950年)
土地改革(1950至1952年底)
巩固了新生政权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批斗地主图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 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 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 人。 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 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 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中考链接:2011年潍坊中考
第22题: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 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6分)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 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来源:]
1950年(%) 人口比 重 贫农、 中农 85.5 14.5 土地占有 比重 45.2 54.8 1954年(%) 人口比 重 92.1 7.9 土地占有 比重 91.4 8.6

土地改革ppt课件

土地改革ppt课件

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
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
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
,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
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
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有进行土地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 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全国土地改革1前9各5阶2)级占有耕地情况
项目
数 目
户数(万户)
合计 占合计
阶级
(%)
人口(万人)
合计
占合计 (%)
合计 (万亩)
耕地
占合计 每户平均 每人平均 (%) (市亩) (市亩)
合计 1055 100.00 46059 100.00 150534 100.00 14.26 3.27 4
欢迎来到橙子历史课堂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地主占据大量土地,主要采 取收取地租的方式压榨农民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欢迎来到橙子历史课堂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中国共1产9党5的2)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
一封信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
一、背景
1952)
1.新解放区农民要求 2.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项 各阶级人口 各阶级占有耕 目的比重(%)地的比重(%)
3.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合计 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2 土改
7亿亩土地,296万余头耕畜,3944万余件农具,3795万余间房屋,100多亿斤粮食。

这是《开国大土改》(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中对建国初期整个土改运动中,以没收的方式进行再分配的总资产数字。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

东北、华北解放区已然在解放前进行完“暴风骤雨”般的土改,但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广大新解放区,农民的土地愿望还没有得到实现。

为巩固新生政权,满足农民强烈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开始在新解放区继续实施土地改革政策。

“分到土地的农民抱着土啊,就上坟跟他父母说:爸呀、妈呀、娘啊咱分了地了啊,多少辈子都没有地呀,咱们这回有地了。

”近60年后,回忆起当年的土改,近80岁的郭长兴对采访的媒体如此说起。

建国后土改的程序相当简单。

首先划分阶级,即由农民评出地主份子;然后没收地主的财产;再清查各户的土地财产,最后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平均分配。

实施的单位基本由当地土改工作队领导,在村、乡一级农会解决。

截至1952年底,大陆除西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贫穷总是大多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土改,以大多数农民受益的结局,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土地再分配。

受益的农民也开始以极高的生产热情,来积极回应新生政权:据统计,1952年
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

数十年争夺政权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脉相承,无比清晰。

以重新分配土地的形式,来获取占全国绝大多数贫苦农民的支持,作为武装革命最坚实的后盾。

早在1931年,进行过湖南农民运动调查的毛泽东,就整理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实践过程中,为便于宣传,口号成了农民听之易懂的“打土豪,分田地”。

在这条路线执行的身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始形成,并在广阔的中国农村形成了一个个的工农武装根据地。

在这条土地政策中获益的贫雇农,则成了中共武装第一批最广泛的加入者。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后,中共的红色根据地相继失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土地路线也失去了可供开展的平台。

直至红军在陕北开创抗日根据地后,土地政策又开始实施。

这一次,“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成了土地政策的主题。

相比之前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时期的土地政策有了明显的暖和,在以减租减息降低农民负担的同时,也肯定了富农和地主的抗日要求,既获取了根据地农民的支持,又避免了激烈的阶层动荡。

大家耳熟能详的《解放区的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1946年,解放战争正式打响。

为了获得农民更坚定的支持,土地政策再一次调整得相对激进。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实施: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极大地激发了农
民支持革命的积极性。

分到了土地的农民,为了保卫既得果实,踊跃参军或者积极支前,成了解放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后盾。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话并没有多少夸张的成分。

毛泽东曾经在延安对斯诺说:“谁赢得农民,谁就赢得中国,解决了土地问题也就赢得了农民。


这的确是一句解读中国革命的关键话语。

有人获益,自然有人受损。

在狂飙猛进的土改运动中,伴随着贫雇农的欢天喜地,“地主”群体的厄运也随之开始。

在土改运动中,各地大量地主由于抵制土改而遭到惩处甚至枪决。

由于实施和批准层级过低,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大化和随意化现象。

建国后的土改运动究竟处决了多少地主,至今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数字。

随着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罚没,“地主”这一群体在实际层面上,除了在书籍或者扑克游戏中尚有留存,已经在中国被彻底消灭。

侥幸肉体存活下来的“地主”,因为未来岁月阶级斗争的强调,作为“地、富、反、右、坏”的排头兵,土改仅仅是悲惨岁月的开始,而远非结束。

1979年,中央颁发文件,给地主、富农摘帽的时候,剩余的“地富”份子与建国前相比,数字已然大幅缩水。

1952年的中国农民是幸福的,不但分到了土地,还得到了农具与耕畜。

然而,土地私有毕竟是违背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

按照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生产资料公有,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提。

土地自然也不例外。

在国家实施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的大背景下,土地
随后也将一步步收归国有,不光是新分得的土地,还包括他们原来自有的。

等待农民的将是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

而这,显然不是1952年刚刚分到土地的中国农民所能想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