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一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课题
三年级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三年级下学期是学生群文阅读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和字词造句能力,需要通过有效教学设计提升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
本教学设计通过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4. 引导学生借鉴文学作品中的智慧,加深对人生道理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选择了丰富多样的群文阅读内容,包括童话故事、诗歌、寓言故事等。
每个内容设置2-3个相关性强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策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预热学习氛围。
(2)问答交流策略:采用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策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个性化设计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设置了多样化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发展。
四、教学步骤1. 第一堂课:童话故事《拇指姑娘》(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手势动作,学生猜测故事主角是谁,激发他们的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跟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回答问题。
(3)情感鉴赏: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心情,学生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智慧,如何解决困难。
(4)巩固与拓展: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个结局不同的版本,并用语言、图片或绘画展示。
2. 第二堂课:诗歌《小鱼的冒险》(1)情境导入:播放音乐,孩子们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舞蹈。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优秀教案设计【3篇】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3篇】【篇1】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含有数字的诗【年级】三年级【群文议题】含有数字的诗【群文篇目】《咏雪》《望庐山瀑布》《题秋江独钓图》《百鸟归巢图》《早发白帝城》《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1. 认识含有数字的诗;2. 体会含有数字的诗:趣味美、夸张美、意境美;3. 感受简简单单、枯燥无味的数字,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无穷;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数字的诗:趣味美、夸张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一)播放儿童歌曲《数鸭子》,学生跟唱。
(二)找出歌曲中的数字(2、4、6、7、8),这些数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鸭子数量多,歌曲听起来非常有趣。
数字虚指:有些数字在诗中并非指的是实际数量。
数字虚指,有时会比使用实际数字更有感染力。
老师许多诗中都含有数字,我们一起来体会它们的美吧。
2师教读三首诗,体会诗中数字的趣味美、修辞美、意境美(一)课件出示《咏雪》咏雪[清] 郑板桥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1. 齐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强调重音。
师范读,生趣读。
老师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 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雪大)3. 指名汇报。
师适时点评小结。
《咏雪》雪花的多,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美好景象。
师生趣作诗《雨》。
(课件出示:趣味美)(二)生自由朗读《望庐山瀑布》,齐读,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老师诗中含有哪些数字?从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的“三千”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快速提升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设计了以下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的
1.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
三、活动内容
1. 文本选择
选择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文本,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普文章等。
2. 阅读活动
a. 小组朗读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文本进行朗读,要求朗读时语调生动、标点准确。
b. 文本导读
老师对选定的文本进行导读,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背景、主题和核心内容。
c. 合作阅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文本,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阅读评价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
四、活动效果
通过上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预计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研究能力的发展。
以上是对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简要描述,祝愿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接触多种文本,提高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2、培养学生比较、整合、分析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多篇文本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篇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比较和整合。
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阅读多篇文本。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四、教学准备1、选择合适的文本材料,包括故事、童话、科普文章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文本和引导阅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同学们,平时我们读一篇文章,能了解一个故事或者一些知识。
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读好几篇文章,这就叫群文阅读。
通过群文阅读,我们能收获更多的乐趣和知识,大家期待吗?(二)阅读文本一(10 分钟)1、老师发放第一篇文本,让学生快速阅读。
2、提问:这篇文章讲了什么?3、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结果等。
(三)阅读文本二(10 分钟)1、发放第二篇文本,同样要求快速阅读。
2、小组讨论: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四)阅读文本三(10 分钟)1、发放第三篇文本,学生自主阅读。
2、思考:这三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五)比较与整合(12 分钟)1、引导学生将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让学生尝试总结从这三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阅读(5 分钟)老师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
(七)总结(5 分钟)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群文阅读,读了好几篇有趣的文章。
通过群文阅读,我们能够更快速地获取信息,还能学会比较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多进行群文阅读,让自己成为阅读小能手!六、教学反思在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在比较和整合信息的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在多篇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群文阅读发现文章之间的异同点。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重点段落等。
- 帮助学生梳理多篇文章的内容,找出共同主题和不同之处。
2. 教学难点。
- 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多篇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将群文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他阅读情境中。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2.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秋天的群文阅读。
(二)阅读文章(15分钟)1. 分发三篇文章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2. 指导学生先快速浏览三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致内容,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
3. 然后让学生精读每篇文章,圈出生字词,标记出描写秋天景色、声音等方面的语句,10分钟内完成。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2. 提出讨论问题:- 这三篇文章在描写秋天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如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收获等)- 三篇文章在描写秋天时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可以从描写的角度、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 你最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3. 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要点。
(四)小组汇报(10分钟)1.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2.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以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三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
- 强调三篇文章在描写秋天方面的共同主题,如秋天的美丽、秋天的变化等。
- 总结三篇文章在描写手法上的不同,如有的用比喻,有的用拟人等。
2. 再次强调群文阅读的方法和要点,如快速浏览抓大意、精读找关键等。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主旨理解、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群文阅读教材,包括故事、诗歌、科普文章等。
2. 准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活动。
3. 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插图,引发学生对主题的讨论。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阅读策略。
二、阅读教学(20分钟)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诗歌、科普文章等。
2. 学生分小组阅读不同的文本,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文本类型。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文本的主题、关键词和重要细节。
4. 学生阅读完毕后,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文本的问题,包括主旨理解、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等。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本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四、合作学习(15分钟)1. 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由不同文本类型的学生组成。
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3. 小组成员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共同完成一份小组报告。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分享小组报告的内容。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和合作的程度。
3. 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文本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或小结。
2.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文本内容创作小剧场表演。
3. 学生可以进行文本的改编和创作,例如改写故事结局或写一篇续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语文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语文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语文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群文阅读的定义和特点,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3.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化思考能力,拓宽思维视野。
二、教学内容本次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群文阅读的概念与特点:阐述群文阅读的定义和其与传统阅读的区别,引导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
2.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通过对精选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3.文化思考与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4.创设情境与互动讨论:借助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师引导导入通过设计生动的引导问题或短文片段,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与好奇心,引领学生进入课题。
2.群文阅读概念与特点解释群文阅读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对比传统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区别及其重要性。
3.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现代散文等,进行阅读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感知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构成。
4.文化思考与批判性阅读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背后文化内涵的思考,开展对文学评论的批判性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
5.创设情境与互动讨论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情境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合作学习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教学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学习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以检验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2.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拓展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表现。
3.书面作业评价布置与群文阅读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评论等,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三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扩大阅读广度、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 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涉猎各个文体和题材的作品;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阅读:教授学生识别故事、诗歌、寓言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元素,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2. 名家经典作品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并欣赏一些名家经典的文学作品,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学大师的风格和作品魅力;3. 群文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等,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4. 阅读与写作结合:通过教授学生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进行写作练和作品分享。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活动,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能力;3. 朗读和诵读法: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和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4. 阅读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文学展览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评价方式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2. 作品分享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表达能力;3.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设计为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每周进行两次群文阅读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45分钟。
七、教学资源1. 各类文学作品书籍;2. 名家经典作品集;3. 诗歌和寓言的选集;4. 阅读活动相关资料和教具。
以上为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的简要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完善课程具体细节。
希望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引言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各类文本,孩子们可以不断培养语言思维、理解力和审美情趣。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孩子们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2. 提高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4.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选择:选择与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相适应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经典名著的片段、儿童文学作品等;2. 文本分析:对每篇文本进行分析,提炼出其中的重要信息和核心思想;3. 阅读训练: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和个人阅读等形式,进行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图书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b. 提问:提出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阅读欲望;c. 创设情境:通过教师讲解或多媒体展示,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文本导读与阅读a. 导读:教师简要介绍文本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初步了解;b. 阅读: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教师的指示,进行文本的阅读。
可以采用整课阅读、分段阅读或分角色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进行思考和交流。
3. 文本分析与讨论a.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本的结构、情节、人物等要素,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重要信息和核心思想;b. 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本的问题和主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 阅读达成目标a. 练习与评估:教师提供与文本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通过练习的结果,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b. 口头表达和写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可以分角色演讲、小组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XXX:三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风景住在诗歌里——在诗行中用心感受想象的魅力(设计教师:XXX)一、研究目标:1、熟读本组七首诗歌,了解这些诗句描写的主要景物;2、研究对比阅读的方法,感受诗句丰富神奇的想象力;3、引导观察身边的景物,展开大胆的想象,学写一些生动的、有灵性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三、教学过程:1、复导入,激发兴趣。
(1)背诵语文书上学过的《咏柳》、《春日》,感受诗句中景物的美。
(2)说一说诗人通过哪些方式,将我们引入不可思议的想象殿堂的?(3)今天我们研究一组诗歌,共有七首,让我们读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吧!(4)板书课题:诗歌——感受2、快乐阅读,争取读通。
(1)自由读诗《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泸山观火把咏怀》、《写生》、《春天的脚印》、《蝴蝶.豌豆花》(2)同桌互读互听,帮助读错的字句。
(3)全班汇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3、对比阅读,研究方法。
(1)诗的分类:古诗——现代诗;中国诗——外国诗4、拓展阅读,激发情绪(1)当看到什么情景时,你会用上这些充满想象的诗句?(2)阅读链接:读、背更多的诗句,用在自己的作中。
5、总结全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风景,风景就是诗,去诗歌中畅游,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到诗行中的风景!古诗——现代诗;中国诗——外国诗……附:板书设计:风景住在诗歌里神奇的想象力第五单位:机器世界的利与弊(设计教师:XXX)一、研究目标:1、熟读本组五篇文章,了解主要内容;2、研究对比阅读的方法,在比较、联系中学会辨析;四、3、感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机器世界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文章的首要内容,感受科学世界的神奇三、教学过程:1、复导入,激发兴趣。
(1)结合语文书上学过的《果园机器人》,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机器人。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一、引言群文阅读是指通过学生合作阅读和讨论,培养他们对不同文本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提高识字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为三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群文阅读课,以帮助他们培养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如童谣、诗歌、寓言故事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提供学生与不同类型文本互动的机会,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各类群文阅读材料,包括童谣、诗歌、寓言故事等。
2. 班级分组名单。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解释群文阅读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兴趣。
2. 学生合作阅读(10分钟)将学生分组,并分发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材料给每个小组。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阅读并理解所给材料。
3. 小组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围绕材料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引导他们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和主题。
4. 学生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引导他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5. 整合总结(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整理学生的讨论要点,并对学生表现出色的地方予以表扬。
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6. 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在这堂课后继续阅读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对他们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鼓励学生互评和自评。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阅读和讨论,促进了学生对群文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下册草丛大发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草丛大发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草丛中的小鸟》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2. 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3.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观察班级周围的草丛,激发学生兴趣。
2. 群文阅读活动(2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本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草丛中寻找有关小鸟的信息。
学生可以用手机拍照,或者记录下所发现的鸟类特征。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归纳所找到的信息,整理出每组发现的特点。
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4. 课堂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前进行简短的展示,其他学生可以提问。
老师总结学生们关于小鸟的观察结果,强调本堂课的目标和重点。
最后出一道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作为作业。
第二课时:《课堂小摄影家》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力;2. 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3. 发展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一些美丽的草丛照片,引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草丛的观察欲望。
2. 群文阅读活动(25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分发摄影器材,让学生到校园内的草丛中进行拍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体会草丛中的美。
3. 照片展示与讨论(15分钟)学生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展示在课堂上,并向同学们讲解他们拍摄的主题和构思。
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不足,以及在摄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草丛野趣》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力;2. 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理解其中的自然规律,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3. 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一篇关于草丛的短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草丛观察,让学生观察到草丛中一些有趣的生物和自然规律。
三下第一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下第一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理解和解读群文阅读材料;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内容:1.不同类型和文体的群文阅读材料,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报刊文章等;2.群文阅读中的文化传承、时代意义和价值判断等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群文阅读的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学习探究(20分钟)1.分组讨论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并找出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阅读一篇经典的诗歌,并请学生试着解读其中的意义和时代背景。
3.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解读一篇群文阅读材料,然后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第三步:集体探究和讨论(15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共享他们的解读和观点。
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整理汇总每个小组的观点和解读,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学习拓展(15分钟)1.教师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群文阅读中的文化传承、时代意义和价值判断等问题。
2.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观点。
第五步:展示交流(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短文,教师和同学进行评论和互动。
第六步:巩固反馈(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2.学生展示的短文内容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观点。
3.学生阅读和理解群文阅读材料的表现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通过群文阅读材料感受到文学的美感,了解到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传承和时代意义。
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等方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群文阅读材料,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阅读和分享的篇幅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次需要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时间,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群文阅读的过程。
三年级1 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1 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短文,准确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提取关键信息,并能够回答与短文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来解决理解难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多样的群文短文材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者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探究(10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篇群文短文,并与学生一起探究其结构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短文的标题、段落和需回答的问题。
3. 模仿(1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篇新的群文短文,并提供相关的问题。
学生阅读短文后,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标记、划线和笔记等方式来帮助理解短文。
4. 练习(1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每个小组分发一篇不同的群文短文。
学生阅读短文后,互相出题,回答问题并互相检查答案。
5. 拓展(1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篇较复杂的群文短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来解决理解难题。
教师可以提供提示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巩固与延伸:1. 在课后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群文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多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可以到图书馆或者阅读角落寻找合适的群文材料进行阅读和讨论。
3.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的群文短文,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反思:通过设计这节三年级1 x群文阅读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群文阅读方面具有一定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有效的阅读策略来解决理解难题,并能够提炼关键信息。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
我会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群文阅读材料和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对各类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多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素材,包括童话、寓言、俗语、谜语等。
学生将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这些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以检查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或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步骤二:阅读文学作品1. 准备一些简短有趣的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作品。
2. 将文学作品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默读并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3.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提出问题,解答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疑惑。
步骤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所阅读的文学作品。
2.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并就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3. 教师适时介入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四:语言表达1. 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用口头或 written 形式表达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2. 分享学生的表达,鼓励他们互相倾听和交流意见。
3. 教师需要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在表达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反思总结1. 结束本次课程之前,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程的反思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语言表达环节的参与程度,判断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部编版小学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篇章理解水平;2. 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选用部编版小学三下的群文阅读课文,包括故事、诗歌、寓言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故事进行引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整体感知让学生全文通读一篇选定的群文阅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取关键词,概括文章大意。
第三步:逐段细读将文章细分为若干段落(根据具体课文的篇章结构来决定),让学生逐段细读。
在细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每段的主题和段落结构,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第四步:交流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有深度的思考和表达。
第五步:个人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课文的读后感或者自己的见解。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步:展示讲评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七步:巩固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可以通过问答、小结或者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的表现、个人写作的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回答、展示和写作来判断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可以组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或者实践活动。
比如,组织参观博物馆、进行文化体验活动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语文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3篇

语文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3篇语文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
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
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
<傲慢>。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
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小学教育中,群文阅读教学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难以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设计一节三下群文阅读教学课,旨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步骤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一幅插画或者播放一段视频,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描述图像内容,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 群体阅读将选定的文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默读。
默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3. 个人阅读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思考和解释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
教师可以提供词汇手册和语法表,帮助学生理解并积累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笔记或标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4.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文本分析和思维导图的绘制。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者观点,并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呈现出来。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观点,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合作成果,并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对教学过程提出建议,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学生自评让学生通过填写问卷或写作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他们可以根据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行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未来的改进方向。
2. 合作评价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相互评价,通过互相讨论和反馈,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合作评价,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分享和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点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三年级下册第一组“大自然的美景”教学设计【本组说明】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
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文章有《梅雨潭》《庐山的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乡的那湾溪流》,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中,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在选出的四篇文章的处理上,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课内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形成课内课外的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2.挑选出的写景类文章:《梅雨潭》《庐山的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乡的那湾溪流》【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陶冶性情。
2.班级共同分享四篇课外的文章,交流阅读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同步阅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知识树3.阅读浏览表【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 老师知道咱们班上的孩子都喜欢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多媒体出示)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师生齐读、小组朗诵、抽生朗诵2.孩子们,从这首诗歌中,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有何感受?(预设生1:桃花、江水、鸭子、萎蒿……预设生2:大自然太美丽了!预设生3:我也想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
)3.是啊,大自然是一首诗,让人百读不厌,是一幅画,令人心旷神怡。
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多媒体出示)这里有一棵知识树,这是一棵自然风光之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组大自然的风光图片,大家看看是什么课文的,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什么。
(多媒体出示《燕子》图片)《燕子》──感受到大自然中小生命的活泼可爱。
(多媒体出示《古诗两首》)《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出示《荷花》图片)《荷花》──通过描写荷花的清新美丽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多媒体出示《珍珠泉》图片)《珍珠泉》──通过描写珍珠泉的深和绿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教师在知识树上贴上相应内容)(《燕子》──动物《古诗两首》──柳树《荷花》──鲜花《珍珠泉》──泉水)(主要是对课本课文的回顾,使用好知识树)三、阅读概览1.孩子们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我们选择了四篇相关主题的文章──(课件出示四篇文章:《梅雨潭》《庐山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乡的那湾溪流》老师还在课前给同学们发了阅读浏览表,请大家拿出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填写的《阅读浏览表》,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并概括出每篇文章的主题词。
(师巡视,生讨论交流)附:阅读浏览表(此表为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时填写,相当于阅读提示)(学生汇报主要内容并提炼主题词,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梅雨潭》──顾名思义,这梅雨潭因何得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飞瀑)《庐山的云雾》──提到庐山,最有名的要数什么?(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作者的村子里什么花开得很美?(梨花)《故乡的那湾溪流》──故乡的美丽景色有很多,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溪流)3.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棵知识树,从这棵知识树上,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中的云雾、飞瀑、溪流、鲜花等美景,这些美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让我们想去探索。
【设计理念:阅读概览是对选读的文章作初步的整体感知,老师应在学生阅读前好好利用“阅读浏览表”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后用“阅读浏览表”来掌握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本版块让学生汇报时老师宜多倾听,适当点拨即可。
】四、片断分享1.大自然这本书令人百读不厌,孩子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心情去读,一定会读出不同的味道,对不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体会,老师相信孩子们在课前阅读时一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孩子们再把我们挑选出来的文章里那留给你最深印象的片段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品一品,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打动你。
(学生自由汇报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老师适时点拨)2.孩子们读得真精彩,从你们的读中,老师看见了一群会读、善读的好孩子,你们用丰富多彩的语调为老师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图,把老师也带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咱们再来分享分享彼此读书的收获。
五、精彩赏析(一)《梅雨潭》1.《梅雨潭》是著名作家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老师发现不少孩子们在阅读浏览表中对文章中的修辞方法专门提了出来,现在就请孩子们把你认为文章中用得最好的修辞分享给大家。
(学生小组内讨论、汇报)(预设生1:比喻亭的造型用得好。
梅雨亭原本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凉亭,但在作家笔下“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姿态奇特。
一个“浮”字,把静态的梅雨亭写活了,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预设生2:比喻人的感受用得好。
坐在亭边,正面是瀑布,“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梅雨亭周围的情景,写出了人在“环”拥着的“井底”时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的感受。
)预设生3:比喻潭的得名用得好。
瀑流经过岩上许多棱角,“飞花碎玉”般乱渐。
那晶莹多芒的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似纷纷下落的“微雨”。
这比喻,把梅雨潭的水花写得趣味无穷,可爱无比,点明了梅雨潭这个动人的名字的来历。
预设生4:比喻瀑的力量用得好。
瀑布直泻而下,撞上岩石,“仿佛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比喻中用上拟人的“扯”,生动地再现了瀑布被山石分割成大小数绺的景观。
)2.孩子们从浅浅的文字中读出了这么多,让老师仿佛也身临其境地到了梅雨潭一游,谢谢孩子们的分享,请你们用最美妙的声音再把你认为最美的修辞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抽生读句)(二)《庐山的云雾》1.感谢孩子们的分享,老师刚才看了孩子们的阅读浏览表,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呢?请把你们在文中找到的答案与大家分享。
(预设生1:庐山云雾,千姿百态;预设生2:庐山云雾,瞬息万变;预设生3:庐山云雾很多;)2.文章哪些自然段、哪些句子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语句,请孩子们找出来,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自由交谈,找出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反复朗读)3.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
让我们加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再次齐读读第一自然段)4.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见了千姿百态的雾,看到了瞬息万变的雾,看到这些雾,你会觉得这些雾也会是趣味无穷。
能不能试着进行换词描述训练。
雾来时,( );雾去时,( )雾浓时,像( );雾稀时,像( )。
(孩子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师行间巡视,适时指点,抽生汇报)5.学生再分段分组朗读文章。
(三)《梨花盛开的季节》1.孩子们,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是个姹紫嫣红的季节,而最让作者喜欢的就是故乡的梨花。
梨花的什么吸引了你呢?(预设生1:梨花的颜色非常美,犹如阳春白雪,白茫茫的一片,煞是好看。
预设生2:洁白如雪的梨花在清风摇曳着婆娑形影十分好看预设生3:那嫩黄色的芽儿,在春风中微微地婆娑着,样子很美。
预设生4:梨花淡淡的香味,很吸引我。
2.听了孩子们的发言,老师也感受到了梨花的美丽,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特别优美?愿意把你找到的优美语句与伙伴们分享吗?(生讨论,汇报)(预设生1:站在村口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梨花,把大地装扮得像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梨花的颜色,梨花的多。
预设生2:一手轻抚娇嫩绽放的花朵,一手轻托羞涩含苞的花蕾,沉醉与眩晕在心头交替,伫立在梦牵已久的花海,仿佛置身于轻烟薄雾之中,轻盈、飘渺。
作者用了想象的手法,写出了自己被梨花迷住了,沉浸其中。
预设生3:无数蜜蜂嗡嗡飞来飞去唱着歌采着蜜,彩蝶翩翩起舞不离不弃对花那份钟情令人感动。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侧面写出了花很美,连蜜蜂蝴蝶都对它不离不弃。
)3.在这梨花盛开的季节里,家乡的梨花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咱们再一起把最美的梨花用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师引──生读──)(四)《故乡的那湾溪流》1.《故乡的那湾溪流》这篇文章也有很多句子修辞手法运用很好。
你认为那些句子写得好?(学生小组内讨论、汇报)(预设生1:溪边的柳树的样子很美。
“溪边的柳条也加入了这个音乐盛宴,摇曳着她那柔美的风姿,如一个舞女一般;在这个音乐天地中,用力地舞着最美的自己。
一切都那么和谐,合作的天衣无缝,奏起了“森林苏醒曲”!这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树舞蹈的样子。
预设生2:拟人的手法用得好。
一片落叶,划过我的手掌,飘向那条它梦寐以求的小溪。
落入溪流的怀抱,它随着流水奏着的歌谣飘向远方。
这一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叶落入溪流的的情景。
预设生3:小草和小花也竞相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挺直了腰板,接受日光的洗礼,一切都那么自然,飘走的那片落叶渐渐被人遗忘……,也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溪水边上的景物写得趣味无穷,可爱无比。
)2.谢谢孩子们的分享,请你们用最美妙的声音再把你认为最美的修辞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抽生读句)六、主题拓展在大自然的怀抱,我们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终日与大自然为邻,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
拿起笔,能写出最真切的文字。
孩子们,大自然是一本书,里面的知识丰富多彩,大自然是一幅画,让人百看不厌,希望你们下来以后也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体会,让我们心中的大自然知识树长得更加根深叶茂。
1.板书设计:附文:梅雨潭作者: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