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应力和地基应力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地基基础--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基础--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重度取值: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 重度取值: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 取有效重度;毛细饱和带土取饱和重度。 取有效重度;毛细饱和带土取饱和重度。
不透水层面及层面以下按上覆土层水土 总重计算。 总重计算。
一般自重应力引起的变形已稳定; 一般自重应力引起的变形已稳定;但对近期沉积或堆 积土层应考虑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 积土层应考虑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
地下水位升降可导致应力状态变化。 地下水位升降可导致应力状态变化。
例题: 例题:
有一多层地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试计算并 有一多层地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绘制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图。 绘制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图。
2.2 基底压力
基底压力: 基底压力:作用于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 单位面积压力。也称接触应力。 单位面积压力。也称接触应力。 地基反力:基底应力的反力,即地基对 地基反力:基底应力的反力, 基础的作用力。 基础的作用力。
d—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埋深。 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埋深。 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埋深
例题: 例题:
某基础l=2m,b=1.6m, , 某基础 其上作用荷载如图所 示。M′=82kN·m, = , P=350kN,Q=60kN, , 试计算基底压力( 试计算基底压力(绘 出分布图)、基底附 出分布图)、基底附 )、 加压力。 加压力。
3P ⋅ z 3 3 1 P P σz = = =K 2 5 5/2 2 2 2π 2π ⋅ R z z r 1 + z
竖向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竖向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空间问题的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的附加应力计算:
矩形面积上作用均 布的垂直荷载
p max
min
F +G 6e = + 1 ± b⋅l l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的题目与问题解释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的题目与问题解释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一、填空题1.由土筑成的梯形断面路堤,因自重引起的基底压力分布图形是梯形,桥梁墩台等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的沉降是相同的。

2.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呈曲线减小,同一深度处,在基底中心点下,附加应力最大。

3.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时,基底与地基局部脱开,产生应力重分部。

4.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浅,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深。

5.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扩散现象,反之,将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6.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7.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有效重度(浮重度)。

8.长期抽取地下水位,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原水位以下土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加,而造成地基沉降的严重后果。

9.饱和土体所受到的总应力为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二、名词解释1.基底附加应力:基底压应力与基底标高处原土层自重应力之差。

2.自重应力:由土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土中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

三、选择题1.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B )(A)折线减小(B)折线增大(C)斜线减小(D)斜线增大2.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0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C )(A)方形基础(B)矩形基础(C)条形基础(D)圆形基础(b为直径)3.可按平面问题求解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基础是:(B )(A)柱下独立基础(B)墙下条形基础(C)片筏基础(D)箱形基础4.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A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5.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B )(A)基础底面(B)天然地面(C)室内设计地面(D)室外设计地面6.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A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7.深度相同时,随着离基础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D )(A)斜线增大(B)斜线减小(C)曲线增大(D)曲线减小8.单向偏心的矩形基础,当偏心距e < l/6(l为偏心一侧基底边长)时,基底压应力分布图简化为:(B )(A)矩形(B)梯形(C)三角形(D)抛物线形9.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N=1000kN/m ,偏心距e=0.7m,基底最大压应力为:(C )(A)800 kPa (B)417 kPa (C)833 kPa (D)400 kPa10.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K t是l/b、z/b的函数,b指的是:(D )(A)矩形的长边(B)矩形的短边(C)矩形的短边与长边的平均值(D)三角形分布荷载方向基础底面的边长11.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γ=18 kN/m3,饱和重度γsat=20 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m,地表下深度为4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A )(A)56kPa (B)76kPa (C)72kPa (D)80kPa12.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当l/b=1、Z/b=1时,K C=0.1752;当l/b=1、Z/b=2时,K C=0.084。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中的应力计算)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中的应力计算)
此时基底平均压力按下式计算: 此时基底平均压力按下式计算:
矩形基础:A=b× 矩形基础:A=b×L
d1 + d2 Gk =A
Gk = γ G Ad
γG=20kN/m3
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单向偏心荷载下的矩形基础如图。 单向偏心荷载下的矩形基础如图。 设计时, 设计时,通常基底长边方向取与偏心 方向一致, 方向一致,最大压力值与最小压力值 按材料力学短柱偏心受压公式计算: 按材料力学短柱偏心受压公式计算:
p0 = pk − σ c
四、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载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 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载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
(一)竖向集中应力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1、布辛奈斯克解 、
3p z3 3 1 p σz = = 2π ( r 2 + z 2 )5 / 2 2π ( r / z )2 + 1 5 / 2 z 2
第三章 地基土中的应力计算
一、概述 地基土中的应力: 地基土中的应力: 1、自重应力 2、附加应力
建筑物修建以前, 建筑物修建以前,地基中由于土 体本身的有效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体本身的有效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建筑物修建以后,建筑物重量等 建筑物修建以后, 外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 外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所 谓的“附加” 谓的“附加”是指在原来自重应 力基础上增加的压力。 力基础上增加的压力。
γ
γ′
均质地 基
γ1(γ
1
< γ2 )
γ2 γ′ 2
成层地基
(二)水平向自重应力
σ cx = σ cy = K 0σ cz
式中: 土的侧压力系数或静止土压力系数, 式中:K0——土的侧压力系数或静止土压力系数,经验值可查课本 土的侧压力系数或静止土压力系数 表3.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中应力分布与计算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中应力分布与计算
第16页/共79页
【例4-1】某建筑物场地的土层及其物理性质指标如图4-5所示,试计算土中自重应力,并绘制出分布图。
第17页/共79页
第三节 基底压力的计算
1 基本概念(1)基底接触压力的产生 建筑物荷重 基础 地基在地基与基础的接触面上产生的压力(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反力)(2)接触压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地基土和基础的刚度 荷载 基础埋深 地基土性质
第38页/共79页
若在空间将 相同的点连接成曲面,可以得到如图4-13所示的等值线,其空间曲面的形状如泡状,所以也称为应力泡。规律:即集中力P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分布是向下、向四周无限扩散。
第39页/共79页
在工程实践中,建筑物荷载都是通过一定尺寸的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对于不同的基础形状和基础地面的压力分布,均可利用上述集中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和应力叠加原理,计算地基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具体求解时,常按应力状态的特性划分为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
第4页/共79页
土中附加应力是指由土体受外荷载(包括建筑物荷载、交通荷载、堤坝荷载等)以及地下渗流、地震等作用下附加产生的应力增量,它是产生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地基土的强度破坏和失稳的重要原因。
第5页/共79页
第二节 地基中的自重应力
一、土中竖向自重应力(一)单层土的竖向自重应力 在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假设天然地面是一个无限大的水平面,因而在任意竖直面和 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可取作用于该水平面上任一单位面积的土柱体自重计算(图),即:
第44页/共79页
(1)o点在荷载面边缘 σz=(αcⅠ+αcⅡ)p0(2)o点在荷载面内σz=(αcⅠ+αcⅡ+αcⅢ+αcⅣ)p0 o点位于荷载面中心,因αcⅠ=αcⅡ=αcⅢ=αcⅣσz=4αp0

土中基底应力与附加应力计算[详细]

土中基底应力与附加应力计算[详细]

土中应力计算1 土中自重应力地基中的 应力分:自重应力——地基中的 自重应力是指由土体本身的 有效重力产生的 应力.附加应力——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土体中产生的 应力,在附加应力的 作用下,地基土将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沉降.计算土中应力时所用的 假定条件:假定地基土为连续、匀质、各向同性的 半无限弹性体、按弹性理论计算.地基中除有作用于水平面上的 竖向自重应力外,在竖直面上还作用有水平向的 侧向自重应力.由于沿任一水平面上均匀地无限分布,所以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产生竖向变形,而不能有侧向变形和剪切变形.3.1.1均质土的 自重应力a 、假定:在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假设天然地面是一个无限大的 水平面,因而在任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可取作用于该水平面上任一单位面积的 土柱体自重计算.b 、均质土层Z 深度处单位面积上的 自重应力为:应力图形为直线形.z cz γσ=σcz 随深度成正比例增加;沿水平面则为均匀分布.必须指出,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 粒间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体的 变形,而且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 —个重要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因此,土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 应力.土中竖向和侧向的 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并用符号σcz 表示 .3.1.2成层土的 自重应力地基土往往是成层的 ,成层土自重应力的 计算公式:∑==n i i i cz z 1γσ结论:土的 自重应力随深度Z ↑而↑.其应力图形为折线形.自然界中的 天然土层,一般形成至今已有很长的 地质年代,它在自重作用下的 变形早巳稳定.但对于近期沉积或堆积的 土层,应考虑它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 变形.此外,地下水位的 升降会引起土中自重应力的 变化(图2—4).3.1.31、地下水对自重应力的 影响地下水位以下的 土,受到水的 浮力作用,使土的重度减轻.计算时采用水下土的 重度(w sat γγγ-=')2、不透水层的 影响不透水层指基岩层只含强结合水的坚硬粘土层作用在不透水层层面及层面以下的土自重应力应等于上覆土和水的总重.3、水平向自重应力地地中除了存在作用于水平面上的坚向自重应力外,还存在作用于坚直面上的水平自重应力,根据弹性力学和土体的侧限条件,可得:σcx=σcy=K oσczKo:土的侧压力系数4、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自重应力变化:地下水位下降自重应力增大,因没有水的浮力,地下水位上升自重应力减小 .[例题2—7] 某建筑场地的地质柱状图和土的有关指标列于例图2·1中.试计算地面下深度为2.5米、5米和9米处的自重应力,并绘出分布图.[解] 本例天然地面下第一层粉土厚6米,其中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的厚度分别为3.6米和2.4米,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依次计算2.5米、3.6米、5米、6米、9米各深度处的土中竖向自重应力,计算过程及自重应力分布图一并列于例图2—1中.2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便产生了接触应力.它既是基础作用于地基的基底压力,同时又是地基反用于基础的基底反力.对于具有一定刚度以及尺寸较小的柱下单独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等,其基底压力可近似地按直线分布的图形计算,即按下述材料力学公式进行简化计算.1.基底压力的概念:在基础与地基之间接触面上作用着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来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方向向下)↓单位面积土体所受到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2.地基反力:地基对基础的反作用力(方向向上)↑3.基底压力的分布形态和哪些因素有关?基础的刚度、地基土的性质、基础埋深、荷载大小 .4.基底压力的分布形态:1)柔性基础地基反力分布与上部荷载分布基本相同,而基础底面的沉降分布则是中央大而边缘小.图3-2 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2)刚性基础在外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基本保持平面,即基础各点的沉降几乎是相同的,但基础底面的地基反力分布则不同于上部荷载的分布情况.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开始的地基反力呈马鞍形分布;荷载较大时,边缘地基土产生塑性变形,边缘地基反力不再增加,使地基反力重新分布而呈抛物线分布,若外荷载继续增大,则地基反力会继续发展呈钟形分布图3-3 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图马鞍形—一般建筑物基础属此形态,近似“直线形”抛物线形钟形3.2.2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1、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中心荷载下的基础,其所受荷载的合力通过基底形心.基底压力假定为均匀分布(图2—5),此时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式中: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 坚向力设计值,kN;G:基础自重设计值及其上回填土重标准值,kN;r G :基础及因填土的 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米3,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用有效重度; d:基础埋深,必须从设计地面或室内外平均设计地面起算,米;A:基础底面面积,米2.如基础长度大于宽度5倍时,可将基础视为条形基础进行计算.即可沿长度方向取1米计算.2、 偏心荷载下的 基底压力对于单向偏心荷载下的 矩形基础如图2·6所示.设计时,通常基底长边方向取与偏心方向一致,此时两短边边缘最大压力设计值与最小 压力设计值按材料力学短柱偏心受压公式计算:F G p A +=AdG G γ=min maxp p WM lb G F ±+米:作用于基础底面的 力矩设计,kN.米;W:基础底面的 抵抗矩,米3,对于矩形截面W=bL 2/6;P 米ax 、p 米in:分别为基础底面边缘的 最大、最小 压力设计值.将e=米/(F+G)、A=bl 、W=bl 2/6代入上式,得:a 当e<L/6时,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b 当e=L/6时,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c 当e>L/6时,p 米in<0,则:p 米ax=2(F+G)/3ab式中:a:单向偏心坚向荷载作用点至基底最大压力边缘的 距离,米,a=L/2-e.b:基础底面宽度.3.2.3基底附加压力建筑物建造前,土中早巳存在着自重应力.如果基础砌置在天然地面上,那末全部基底压力就是新增加于地基表面的 基底附加压力.一般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 变形早巳结束,因此只有基底附加压力才能引起地基的 附加应力和变形.实际上,一般浅基础总是埋置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处,该处原有的 自重应力由于开挖基坑而卸除.因此,由建筑物建造后的 基底压力中扣除基底标高处原有的 土中自重应力后,才是基底平面处新增加于地基的 基底附加压力,基底平均附加压力值按下式计算(图2—8): 61F G e lb l +⎛⎫=± ⎪⎝⎭P o=基底压力P —土的自重应力σcz即P o=P-σcz —引起地基的变形(即基础的沉降)p0=p-r0dp0:基底附加压力设计值,kPa;p:基底压力设计值,kPa;r0:基底标高以上各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其中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取有效重度,kN/米3;d:从天然地面起算的基础埋深,米.有了基底附加压力,即可把它作为作用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上的局部荷载,由此根据弹性力学求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3 地基附加应力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其计算方法一般假定地基土是各向同性的、均质的线性变形体,而且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都是无限延伸的 ,即把地基看成是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这样就可以直接采用弹性力学中关于弹性半空间的理论解答.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都把基底压力看成是柔性荷载,而不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 3.3.1 集中力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1、单个竖向集中力作用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弹性体表面作用一竖向集中力F时,半无限体内任意点米的应力(不考虑弹225223)(23z Fz r Fz Z απσ=+=[]2521)/(123+=z r πα性体的 体积力)可由布辛克斯纳解计算,如图3-5所示.工程中常用的 竖向正应力s z 及地表上距集中力为R 处的 竖向位移w (沉降)可表示成如下形式:图3-5 竖向集中力作用下的 附加应力E - 土的 弹性模量;μ - 泊松比. 工程上对上述应力公式加以改造为: ( α称为集中力作用下的 地基竖向力系数,可由表查得)2、多个集中力及不规则分布荷载作用θππσ353cos 2323R F R Fz Z ==()⎥⎦⎤⎢⎣⎡-++=R R z E F w 1)1(12132μπμθcos 222z z y x R =++=oc z p ασ=3.3.2 分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对实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 分布荷载作用时的 土中应力计算,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处理:当基础底面的 形状或基底下的 荷载分布不规则时,可以把分布荷载分割为许多集中力,然后用布西奈斯克公式和叠加原理计算土中应力.当基础底面的 形状及分布荷载都是有规律时,则可以通过积分求解得相应的 土中应力.如图3-6所示,在半无限土体表面作用一分布荷载p (x ,y ),为了 计算土中某点米(x ,y ,z )的 竖向正应力σz 值,可以在基底范围内取单元面积d F =d ξd η,作用在单元面积上的 分布荷载可以用集中力d Q 表示,d Q =p (x ,y ) d ξd η.这时土中米点的 竖向正应力σz 值可用下式在基底面积范围内积分求得,即:图3-6(右图)分布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1、空间问题的 附加应力计算常见的 空间问题有:均布矩形荷载、三角形分布的 矩形荷载及均布的 圆形荷载.(1) 均布矩形荷载图3-7(右图)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① 矩形面积角点下土中竖向应力计算在图3-7所示均布荷载作用下,计算矩形面积角点c 下深度z 处N 点的 竖向应力s z 时,同样可其将表示成如[]⎰⎰⎰+-+-==A A z z z y x d d y x p z d 252223)()(),(23ηξηξπσσpz d d z o l l bb z αηξξηπσ=++=⎰⎰--222252223)(23⎥⎥⎦⎤⎢⎢⎣⎡+++++++++=2222222320412arctan 41)4)(41()81(22m n m nm n m n m m n mn a π下形式:角点应力系数:在矩形面积上作用均布荷载时,若要求计算非角点下的 土中竖向应力,可先将矩形面积按计算点位置分成若干小 矩形,如图3-8所示.在计算出小 矩形面积角点下土中竖向应力后,再采用叠加原理求出计算点的 竖向应力s z 值.这种计算方法一般称为角点法.图3-8 角点法计算土中任意点的 竖向应力② 矩形面积中点O 下土中竖向应力计算图3-7表示在地基表面作用一分布于矩形面积(l ×b )上的 均布荷载p ,计算矩形面积中点下深度z 处米点的 竖向应力s z 值.式中n =l /b 和米=z /b .⎥⎥⎦⎤⎢⎢⎣⎡+++++++++=2222222222222arctan ))(()2(21z b l z lbz b l z b z l z b l lbz a c π⎰⎰=++=l o boz p z y x dxdy b xpz 011252223)(23απσ⎥⎥⎦⎤⎢⎢⎣⎡+++++=222222231)(21b l zz b l z b z b a t π⎥⎥⎥⎥⎥⎥⎥⎥⎥⎦⎤⎢⎢⎢⎢⎢⎢⎢⎢⎢⎣⎡⎪⎪⎪⎪⎭⎫ ⎝⎛+-=+=⎰⎰23202000202522301111)(23r z p z r drd rz p z ππθσ(2) 矩形面积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土中竖向应力计算图3-9(右图) 矩形面积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 当地基表面作用矩形面积(l ×b )三角形分布荷载时,为计算荷载为零的 角点下的 竖向应力值,可将坐标原点取在荷载为零的 角点上,相应的 竖向应力值σz 可用下式计算:(3) 圆形面积上作用均布荷载时土中竖向正应力的 计算 为了 计算圆形面积上作用均布荷载p 时土中任一点米(r,z )的 竖向正应力,可采用原点设在圆心O 的 极坐标(如图3-10),由以下公式在圆面积范围内积分求得.图3-10(右图) 圆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2、平面问题的附加应力设在地基表面上作用有无限长的条形荷载,且荷载沿宽度可按任何形式分布,但沿长度方向则不变,此时地基中产生的应力状态属于平面问题.在工程建筑中,当然没有无限长的受荷面积,不过,当荷载面积的长宽比l/b≥10时,计算的地基附加应力值与按L/b=∝时的解相比误差甚少.因此,对于条形基础,如墙基、挡土墙基础、路基、坝基等,常可按平面问题考虑.(1)线荷载(2)均布条形分布荷载下土中应力计算:条形分布荷载下土中应力状计算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对路堤、堤坝以及长宽比l/b≥10的条形基础均可视作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处理.图3-11(右图)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的土中应力计算米(x,y)点的三个附加应力分量为:⎥⎦⎤⎢⎣⎡+-+---++-=22222216)144()144(4221arctan221arctanmmnmnmmnmnpozπσ⎥⎦⎤⎢⎣⎡+-+---++-=22222216)144()144(4221arctan221arctanmmnmnmmnmnpoxπσ等值线图3.3.3 非均质和各项异性地基中的 附加应力在柔性荷载作用下,将土体视为均质各向同性弹性土体时土中附加应力的 计算与土的 性质无关.但是,地基土往往是由软硬不一的 多种土层所组成,其变形特性在竖直方向差异较大,应属于双层地基的 应力分布问题. 1、 双层地基对双层地基的 应力分布问题,有两种情况值得研究:一种是坚硬土层上覆盖着不厚的 可压缩土层即薄压缩层情况;另一种是软弱土层上有一层压缩性较低的 土层即硬壳层情况.⎥⎦⎤⎢⎣⎡+-+=2222216)144(32m m n nm p o xzπτ当上层土的 压缩性比下层土的 压缩性高时(薄压缩层情况),即E 1<E 2时,则土中附加应力分布将发生应力集中的 现象.当上层土的 压缩性比下层土的 压缩性低时(即硬壳层情况),即E 1>E 2,则土中附加应力将发生扩散现象,如图3-12所示.在实际地基中,下卧刚性岩层将引起应力集中的 现象,若岩层埋藏越浅,应力集中愈显著.在坚硬土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土中应力扩散的 现象将随上层坚硬土层厚度的 增大而更加显著.因土的 泊松比变化不大,其对应力集中和应力扩散现象的 影响可忽略.图3-12 双层地基中界面上附加应力的 分布规律双层地基中应力集中和扩散的 概念有着重要工程意义,特别是在软土地区,表面有一层硬壳层,由于应力扩散作用,可以减少地基的 沉降,故在设计中基础应尽量浅埋,并在施工中采取保护措施,以免浅层土的 结构遭受破坏. 2、 变形模量随深度增大的 地基在地基中,土的 变形模量E o 常随着地基深度增大而增大,这种现象在砂土中尤其显著.与均质地基相比,这种地基沿荷载中心线下,地基附加应力将产生应力集中. 可用以下半经验公式修正:v - 为应力集中因素,对粘性、完全弹性体v =3;硬土v =6;砂土与粘土之间的 土v =3~6.θπσvz RvF cos 22=3、 各项异性地基天然沉积形成的 水平薄交互层地基,其水平向变形模量E oh 大于竖向变形模量E ov假定地基竖直和水平方向的 泊松比相同,但变形模量不同条件下,均布线荷载下各项异性地基的 附加应力为:z σ - 线荷载作用下,均质地基的 附加应力.当非均质地基的 E oh >E ov 时,地基中出现应力扩散现象;当E oh <E ov 时,出现应力集中现象.3.4 有效应力原理1、土中二种应力试验在直径和高度完全相同的 甲、乙两个量筒底部,放置一层松散砂土,其质量与密度完全 一样.在甲量筒中放置若干钢球,使松砂承受σ的 压力;在乙量筒中小 心缓慢地注水,在砂面以上高度h 正好使砂层表面也增加σ的 压力.结论:甲、乙两个量筒中的 松砂顶面都作用了 相同的 压力σ,但产生两种不同的 效果,反映土体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 力:(1)由钢球施加的 应力,通过砂土的 骨架传递的 应力(有效应力σ’),能使土层发生压缩变形,从而使土的 强度发生变化;(2)由水施加的 应力通过孔隙水来传递(孔隙水 压力u),不能使土层发生压缩变形.ovoh zz E E /σσ='AA W=χ现象:甲中砂面下降,砂土发生压缩.乙中砂面并不下降,砂土未发生压缩. 总应力:在土中某点截取一水平截面,其面积为A,截面上作用应力 σ,它是由上面的 土体的 重力、静水压力及外荷载P 所产生的 应力,称为总应力.有效应力:总应力的 一部分是由土颗粒间的 接触承担的 称为有效应力. 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u +'=σσσ' - 有效应力;σ - 总应力;u - 孔隙水压力.公式表明总应力为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部分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w a a u u u -+-='χσσa u - 气体压力; w u - 孔隙水压力.χ - 由试验确定的 参数, .3.4.1 毛细水上升时土中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图3-13 毛细水上升时土中总应力、孔隙水压力及有效应力在毛细水上升区,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为负值.使有效应力增加,在地下水位以下,由于水对土颗粒的浮力作用,使土的有效应力减少.3.4.2 土中水渗流时(一维渗流)有效应力计算(a)静水时(b)水自上向下渗流(c)水自下向上渗流图3-14 土中水渗流时总应力、孔隙水压力及有效应力分布当土中水渗流时,水对土颗粒有着动水力,必然影响土中有效应力的分布.表3-1 土中水渗流时总应力、孔隙水压力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3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3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第三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土中的应力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1)由土本身有效自重在地基内部引起的自重应力;(2)由外荷(静荷载或动荷载) 在地基内部引起的附加应力。

应力计算方法:1.假设地基土为连续、均匀、各向同性、半无限的线弹性体;2.弹性理论。

第一节 土中自重应力研究目的:确定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研究方法:土体简化为连续体,应用连续体力学 (例如弹性力学)方法来研究土中应力的分布。

假设天然土体是一个半无限体,地面以下土质均匀,天然重度为γ (kN/m3),则在天然地面下任意深度z (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σcz (kPa),可取作用于该深度水平面上任一单位面积上土柱的重量γz ⨯ l 计算,即: σcz= γzσcz 沿水平面均匀分布,且与z 成正比,即随深度按直线规律分布地基中除有作用于水平面上的竖向自重应力外,在竖直面上还作用有水平向的侧向自重应力。

由于地基中的自重应力状态属于侧限应力状态,故εx=εy=0,且σcx = σcy ,根据广义虎克定理,侧向自重应力σcx 和σcy 应与σcz 成正比,而剪应力均为零,即σcx = σcy = K0σczτxy=τyz=τzx =0式中 K0 ―比例系数,称为土的侧压力系数或静止土压力系数。

它是侧限条件下土中水平向有效应力与竖直向有效应力之比。

(1) 土中任意截面都包括有骨架和孔隙的面积,所以在地基应力计算时考虑的是土中单z σsz = γz 天然地面σcy zσcx天然地面σcz位面积上的平均应力。

(2) 假设天然土体是一个半无限体,地基中的自重应力状态属于侧限应力状态,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产生竖向变形,而不能有侧向变形和剪切变形。

地基中任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

(3) 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

为了简便起见,把常用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σcz ,简称为自重应力,并改用符号σc 表示。

成层地基土中自重应力因各层土具有不同的重度。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四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一、填空题1. 地下水位升高将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_________,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土体中的有效自重应力_________。

2. ______应力引起土体压缩,______应力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

3. 在计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应取_________。

4. 在基础宽度和附加压力都相同时,条形荷载的影响深度比矩形荷载________。

5. 土中竖向附加应力z σ的影响深度比xz τ的影响深度范围要_______,xz τ在________处最大。

6. 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近似呈________分布,在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当偏心距6l e <时,基底压力呈________分布;当6l e =时,基底压力呈________分布。

7. 甲、乙两矩形基础,甲的长、宽为22A B ⨯,乙的长、宽为A B ⨯,基底附加应力相同,埋置深度d 也相同。

则基底中心线下Z =甲______Z 乙处,z z σσ=乙甲。

8. 在离基础底面不同深度z 处的各个水平面上,z σ随着与中轴线距离的增大而______。

9.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任意点的竖向应力z σ随深度的增大而_________。

10. 当岩层上覆盖着可压缩土层时,即双层地基上软下硬,E 1<E 2,这时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将发生__________现象,岩层埋深愈浅,应力集中的影响愈_________。

11. 当硬土层覆盖在软弱土层上时,即双层地基上硬下软,E 1>E 2,这时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将发生_________现象,上覆硬土层厚度愈______,应力扩散现象愈显著。

12. 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可根据________和_______通过查表确定。

13. 已知某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3.0m 5.0m ⨯,基础埋深2.5m ,上部结构传下的竖向荷载为4500kN ,则基底压力为__________kPa 。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的题目与问题解释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习的题目与问题解释

5. 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 B )
(A)基础底面
( B)天然地面
( C)室内设计地面
( D)室外设计地面
6. 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自重应力发生的变化是: ( A )
(A)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增大
( B)原水位以上不变,原水位以下减小
(C)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减小
(D)变动后水位以上不变,变动后水位以下增大
(A) 203.9kPa
( B) 205.1kPa
( C) 209kPa
( D) 215kPa
14. 某场地表层为 4m厚的粉质黏土,天然重度
=18kN/m3,其下为饱和重度 sat=19 kN/m 3
的很厚的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4m处,经计算地表以下 2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 B )。
(A) 72kPa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9. 宽度为 3m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底面的竖向荷载
N=1000kN/m ,偏心距 e= 0.7m,基
底最大压应力为: ( C )
(A) 800 kPa
( B)417 kPa
(C) 833 kPa
( D) 400荷载时,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e > l /6 时,基底与地基局部
脱开 ,
产生应力
重分部

4. 在地基中,矩形荷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比相同宽度的条形基础
浅,
比相同宽度的方形基础
深。
5. 上层坚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应力
扩散 现象,反之,将
发生应力
集中 现象。
6. 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
自重应力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基土中的应力计算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基土中的应力计算
建造后的基底压力中扣除基底
标高处原有的自重应力后,新
增加于基底的压力。
m 1h1 2h2 nhn / d
注意:
p0 p cz p m d
基底附加压力 的计算
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取有效重度
基底附加压力
基础标高以上土的加 权平均容重
自重应力
p
0
p

0
d
p0 max pmax 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时, 0d p0 min pmin 基底附加压力
【例题分析】 • 【例】某条形地基,如下图所示。基础上作用荷载
F=400kN/m,M=20kN•m,试求基础中点下的附加压 力。
FK 0.1m MK
1.5m 0 =18.5kN/m3 2m
分析步骤I:
FK=400kN/m 0.1m MK=20kN •m
1.5m 2m
0 =18.5kN/m3
荷载偏心距 e=M/(F+G)
基础及上覆 土重G= GAd 140.3kPa
319.7kPa
pmax pmin
1.基底压力计算
条形基础取单 位长度计算
F G 6e 1 bl l
讨论:基底压力分布?
pmax pmin
F G 6e 1 bl l
当e<l/6时,pmax,pmin>0,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当e=l/6时,pmax>0,pmin=0,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当e>l/6时,pmax>0,pmin<0,基底出现拉应力
pmax
pmin e<l/6
cz2 cz1 2h2 7.85 17.8 2 43.45kN m 2

地基应力及沉降习题答案解析

地基应力及沉降习题答案解析

3.1 某建筑场地的地层分布均匀,第一层杂填土厚1.5m,γ=17kN/m³,第二层粉质粘土厚4m,γ=19kN/m³,Gs=2.73,ω=31%,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m处;第三层淤泥质粘土厚8m,γ=18.3kN/m³,Gs=2.74,ω=41%;第四层粉土厚3m,γ=19.5kN/m³,Gs=2.72,ω=27%;第五层砂岩。

试计算各层交界处的竖向自重应力σcz,并绘出σcz沿深度分布图。

解;由题意已知 h1=1.5m,γ1=17kN/m³;h2=4m,γ2=19kN/m³,G S2=2.73,ω2=31%;h3=8m;γ3=18.3kN/m³,Gs3=2.74,ω3=41%;h4=3m,γ4=19.5kN/m³,Gs4=2.72,ω4=27%.(1)求第一二层交界面处竖向自重应力σcz1σcz1=h1γ1=1.5*17=25.5kPa(2)求第二三层交界面处竖向自重应力σcz2已知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m处,则在2m处时σcz=σcz1+0.5*γ2=25.5+0.5*19=35kPa已知γw 即19=[2.73*(1+31%)/(1+e2)]*10 得出e2=0.88浮重度γ2’=[(G s2-1)/(1+e2)]1)/(1+0.88)]*10=9.19kN/m³σcz2=σcz+3.5γ2’=35+3.5*9.19=67.17kPa(3)求第三四层交界面处竖向自重应力σcz3已知γw 即18.3=[2.74*(1+41%)/(1+e3)]*10 得出e3=1.11浮重度γ3’=[(G s3-1)/(1+e3)]γw=[(2.74-1)/(1+1.11)]*10=8.25kN/m³σcz3=σcz2+h3γ3’=67.17+8*8.25=133.17kPa(4)求第四层底竖向自重应力σcz4已知γw 即19.5=[2.72*(1+27%)/(1+e4)]*10 得出e4=0.771浮重度γ4’=[(G s4-1)/(1+e4)]γw=[(2.72-1)/(1+0.771)]*10=9.71kN/m³Σcz4=σcz3+h4γ4’+(3.5+8+3)γw=133.17+3*9.71+(3.5+8+3)*10=307.3kPa σcz沿深度分布图如下3.2 某构筑物基础如图 3.31所示,在设计地面标高处作用有偏心荷载680KN, 偏心距有1.31m, 基础埋深为2m,底面尺寸为4m×2m, 试求基底平均压力Pk和边缘最大压力Pkmax, 并绘出沿偏心方向的基地压力分布图。

课题三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课题三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②若图3-20中,中砂层以下为坚硬的整体岩石σcz1、σcz2、 σcz3同①,但岩层顶面处为159.84+10×6.2=221.84kPa
绘制自重应力曲线略。
§3 土体中的应力 §3.1 土的自重应力 §3.3 基底压力 §3.3 地基附加应力
§3.2 基底压力计算
建筑物设计
上部结构 基础
基础底面任意点的压力为:
p(x,y) F G M x y M y x
bl
Ix
Iy
式中 I x 、 I y ——矩形基础底面处绕 x 轴和 y 轴的惯性矩(m4)。
若条形基础在宽度方向上受偏心荷载作用,同样可在长度方向取1延米 进行计算,则基底宽度方向两端的压力为:
pm a x
地下水位以下用浮重度γ’
思考题:1. 水位骤降后,原水位到现水位之间的饱 和土层用什么重度?
2. 水位变化对自重应力有何影响?
注意:
自重应力的计算的起始点必须从原地面开始, 与基坑开挖与否无关;
当地基土成层时,由于各土的重度不同,在 各土层交界面处的自重应力分布会出现转折 现象;
在地下水位以下,一般情况下须采用浮重度 计算。
地基
基础结构的外荷载 地基反力
基底压力 附加应力 地基沉降变形
影响因素 计算方法 分布规律
上部结构的自重及 各种荷载都是通过 基础传到地基中的。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 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 也称基底接触压力。
暂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影响, 使问题得以简化; 用荷载代替上部结构。
基础底面压力的影响因素
基底压力
课题三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3 土体中的应力
§3 土体中的应力
地基中的应力状态 应力应变关系

地基应力计算

地基应力计算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测定各类砂的地基承载力(公斤/平方厘米),一般为:①当击数大于30时,密实的砾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小于0.60)为4公斤/平方厘米;②当击数小于或等于30而大于15时,中密的砾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大于0.60而小于0.75)为3公斤/平方厘米,细砂、粉砂(孔隙比均大于0.70而小于0.85)为1.5—2公斤/平方厘米;③当击数小于或等于15而大于或等于10时,稍密的砾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大于0.75而小于0.85)为2,细砂、粉砂(孔隙比均大于0.85而小于0.95)为1—1.5。

对于老和一般粘性土的容许承载力,当锤击数分别为3、5、7、9、11、13、15、17、19、21、23时,则其相应的容许承载力分别为1.2、1.6、2.0、2.4、2.8、3.2、3.6、4.2、5.0、5.8、6.6公斤/平方厘米。

第三章地基应力计算第一节概述建(构)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同其它材料一样,地基土受力后也要产生应力和变形。

在地基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基础将建(构)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使地基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其垂向变形即为沉降。

如果地基应力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在建(构)筑物容许范围以内,则不致对建(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造成危害;但是,当外荷载在地基土中引起过大的应力时,过大的地基变形会使建(构)筑物产生过量的沉降,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可以使土体发生整体破坏而失去稳定。

因此,研究地基土中应力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地基和土工建(构)筑物变形和稳定问题的理论依据,它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地基中的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二者合起来构成土体中的总应力。

由土的自重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它外荷载(如车辆、堆放在地面的材料重量等)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土力学-第三章-地基自重应力计算1、基底压力计算、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张丙印

土力学-第三章-地基自重应力计算1、基底压力计算、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张丙印

竖直集中力-布辛内斯克课题
法国数学家布辛内斯克(J. Boussinesq)1885年
推出了该问题的理论解,包括六个应力分量和三
个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其中,竖向应力z:
教材P98~99页
σz
P π
z R
π [ (r / z) ]/
P z
K
P Z2
集中力作用下的 应力分布系数 查图3-23
集中荷载的附加应力
19
§3.5 附加应力计算– 集中荷载
竖直集中力-布辛内斯克课题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σz
π [ (r / z) ]/
P z
K
P Z2
垂直应力分布规律
σz与α无关,呈轴对称分布 P
P作用线上 在某一水平面上 在r﹥0的竖直线上
z等值线-应力泡
集中荷载的附加应力
20
基底压力是地基和 基础在上部荷载作 用下相互作用的结 果,受荷载条件、 基础条件和地基条 件的影响
暂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影 响,用荷载代替上部结 构,使问题得以简化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大小
荷载条件: •方向
•分布
基础条件:
• 刚度 • 形状 • 大小 • 埋深
• 土类
地基条件: • 密度
• 土层结构等
简化计算方法: 假定基底压力按直线分布的材料力学方法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10
§3.4 基底压力计算 – 计算方法
竖直中心
竖直偏心

P

l
b
pP A
P
x y
o
l
b
p( x, y) P M x y M y x
A Ix
Iy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第五章地基中的应力计算一、单项选择题1. 计算自重应力时,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一般采用。

(A) 天然重度(B) 饱和重度(C) 有效重度2. 只有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

(A) 基底压力(B) 基底附加压力(C) 有效自重应力3. 某建筑场地的土层分布均匀,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m深处,第一层杂填土厚1.5m,γ=17kN/m3,第二层粉质粘土厚4m,γ=19kN/m3,第三层淤泥质粘土厚8m,γ=18kN/m3,第四层粉土厚8m,γ=19.5kN/m3,第五层砂岩(透水)未钻穿,则第四层底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为______。

(A) 299kPa (B) 310kPa (C) 206.5kPa (D) 406.5kPa4. 在基底总压力不变时,增大基础埋深对基底以下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是_______。

(A) 土中应力增大(B) 土中应力减小(C) 土中应力不变(D) 两者没有联系5. 一矩形基础,短边b=3m,长边l=4m ,在长边方向作用一偏心荷载F+G=1200kN 。

试问当p min=0时,最大压应力为。

(A) 120 kN/m2(B) 150 kN/m2(C) 200 kN/m26. 有一基础埋置深度d=1.5m ,建筑物荷载及基础和台阶土重传至基底总应力为100 kN/m2,若基底以上土的重度为18 kN/m2,基底以下土的重度为17 kN/m2,地下水位在基底处,则基底竖向附加压力是。

(A) 73 kN/m2(B) 74.5 kN/m2(C) 88.75 kN/m27. 在砂土地基上施加一无穷均布的填土,填土厚2m ,重度为16kN/m3,砂土的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在地表处,则5m深度处作用在骨架上的竖向应力为。

(A) 40 kN/m2(B) 32 kN/m2(C) 72 kN/m28. 有一个宽度为3m的条形基础,在基底平面上作出用着中心荷载F=240kN/m及力矩M=100kN⋅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