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篇一」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

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朗读第4自然段时,注意“巴” 和“拉”要读得有力一些。
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读下面几个句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 的叶子
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爬山虎的脚
位置 形状 数量 颜色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 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伸出细丝。细 丝是嫩红的。
爬山虎是 怎样往上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课时
字词检测
jūn
均匀
bǐng
叶柄

蜗牛

弯曲
wěi
枯萎
看一看,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要写紧凑,注意笔 画之间的穿插和避让。
第十画是点,不能写成捺。
可以换成“吹”吗?
轻轻擦过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脚触着墙 →细丝的头上
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
细丝弯曲→把爬山虎的嫩 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 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 一脚地往上爬的。
想一想,换一换,比一比:“巴”可以换成 “粘、挨”等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不能换成“粘、挨”等
其他词。因为“巴”字写出
了爬山虎
粘贴在墙上
的样子。
该怎样朗读呢?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案

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攀爬的过程。

进一步感受作者连续的、细致的观察。

品味文中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日记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感受作者连续观察的作用。

2.结合图文,了解整体和局部的描写方法。

学写观察记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攀爬过程,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感受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学写观察日记,积累准确表达的语句。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词语积累:展示课文的词语,学生朗读,教师抽查,检查学生对新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2.内容回顾:引导学生用承接词“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上爬的。

3.观察方式: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提示观察方式的词语,引导学生表达感受。

明确:第3~4自然段:“注意、仔细看”——暗示观察爬山虎的脚并不容易,需要用心观察。

第2~5自然段:“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在不同时间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观察变化过程。

(二)品读课文1.阅读要点:(1)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观察方式。

(2)说说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3)交流探讨:爬山虎的脚攀爬的过程。

(4)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特点。

2.观察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探讨叶子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受。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从颜色、形态、长势了解叶子。

3.观察与表达:出示重点句子,感受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观察方式。

重点句子: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问题:把“嫩红”改成“红”,“嫩绿”改成“绿”好不好?点拨:用词准确(表达的准确性)源于细致的观察。

拓展:引导学生找出其他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具体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2、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一、板题、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二、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1、上课前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

(听写:重叠、均匀、逐渐、触角)。

2、背诵第二自然段(指名背、齐背)三、新授: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背诵,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联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详细的描写了爬山虎的脚。

这节课我们随着叶圣陶爸爸一起去学习写“脚”的部分。

1、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指名回答。

(板书:位置、形状、颜色;爬;触着墙,没触着墙)2、学习第三自然段那书上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指名读(2)出示课件填一填(3)我们已经对爬山虎的脚有所了解了,根据文中所描写的,现在请你试着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好,指一名同学上台画;(4)评一评,是否画得准确(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体会“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描写得生动具体)。

(5)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写得非常细致,那么为什么作者会写得细致呢?因为他……(生答后板书:仔细观察),你从本段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抓“注意”一词)(6)让我们一起细致、认真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小结:因为作者仔细观察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生动。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四年级课文上册《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贡献。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四、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五、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如:(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

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1一、情境导入,预习沟通〔3〕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日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题目,齐读〕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匀称〕。

〔师随机板书〕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密,这么美是由于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日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

老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

〔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

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特别仔细,下面咱们就来小组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综合答案〕三、互动讨论,精读体验〔一〕第三自然段〔12〕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1.〔1〕沟通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同时强调“反面”〔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查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2〕〔师板书〕留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留意左窄右宽。

〔师板书,生留意观测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2.〔1〕沟通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松软〕3.沟通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4.师总结:脚的位置、外形、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

〔随同学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外形、颜色〕5.爬山虎的脚引人留意吗?〔生答:不引人留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留意到爬山虎的脚。

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精确是由于他这次〔仔细观测〕了。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学习班级:四年级学习课时:第二课时老师:陈继云课时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什么吗?2、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呢?3、〔PPT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描写的爬山虎,这一墙的爬山虎你们觉得美不美?4、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5、爬山虎的叶真的是很美很好看,这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一下他描写的《爬山虎的脚》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感知“脚”。

1、老师要看一下课前同学们自学的怎么样,是不是也很认真呢?2、检查阅读:小组齐读3、师指导“柄”“茎”“着”的读音4、指名美读第三自然段5、PPT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句——齐读6、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或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举手作答〕7、师整理板书:位置、形状、颜色8、它的脚长在哪里?〔生举手作答〕——师出示PPT图片明确位置。

9、它长什么样子?〔用文中的话说〕你觉得还可能像什么?〔指名说,自由说或讨论说〕〔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0、你看到什么颜色?11、谁能用完好的话把爬山虎的脚表达出来。

〔请两个学生说〕12、生上台画脚。

13、这么柔软的脚是怎么爬的呢?三、细读文段,体会如何“爬”。

1、出示第四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读〕2、你又从这一段中知道些什么??〔举手作答,指名说〕师:〔1〕把“巴”改成“贴”好不好?为什么?〔2〕使用了哪些动作的词?2、讨论: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小组汇报结果,师作引导。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1.3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其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通过讲述、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教学难点:2.1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

2.2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叫什么名字?2.课文朗读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3.2学生自学生字词,书写时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

4.课文内容解析4.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颜色、形状、生长过程等。

4.2教师讲解爬山虎的脚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别之处?5.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6.拓展活动6.1教师出示其他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6.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植物知识。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8.作业布置8.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8.2家长监督下,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内容解析:教师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提问:“同学们,爬山虎的叶子你们都注意到了什么特点呢?”学生甲:“叶子是绿色的。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课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生物的奇妙和有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本文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也是对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

本文主要内容围绕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脚的形态和功能展开,详细描绘了爬山虎如何依靠其独特的“脚”攀爬在墙壁、树木等物体上。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将从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地位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作用(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2. 地位本文位于四年级上册教材,是本册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它既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也是对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描述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脚的形态和功能。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爬山虎如何依靠其独特的“脚”攀爬在墙壁、树木等物体上。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提高自然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包括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脚的形态和功能。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篇一】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

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2、品读课文(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

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

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

“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

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

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2)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

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

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

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

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

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爬山虎不甚了解。

但了解植物的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热爱大自然这些都是学生于生俱来的兴趣,课前可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失为了解爬山虎的好办法。

同时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并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习惯,习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让学生会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植物,并写出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策略1、课前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获得直观感受。

2、根据学生的实际,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然后再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的叶子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3、课文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特别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

为了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要借助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一边演示一边读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而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对比,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以及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4、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重点与举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完整版)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6.登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1、学会本课9 个生字,正确读写“登山虎,缝隙,拂过,漾起,叶柄, 曲折,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诵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认识登山虎的特色,理清课文表达次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有感情地朗诵,小组合作研究等方法学习作者的察看方法和表达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留意四周事物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居心人。

【要点难点】要点:意会作者仔细察看、连续察看的方法。

难点:1、知道登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把察看到的事物详细地、有次序地写下来。

【教课过程】, 那么登山虎到一、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登山虎的叶子,叶子是这样的漂亮底是怎么往上爬的呢?在弄清楚它怎么爬从前,我们得先认识一下登山虎的“脚”。

二、读文绘图,学习“登山虎的脚”师: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书,翻到第 26 页,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绘登山虎“脚”的句子,并且用横线画出来。

(一)读文画句要求:默读第 3 自然段,用“——”画出描绘登山虎“脚”的句子。

1.学生读文画句。

2.学生反应句子。

课件出示:登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相同,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登山虎的脚。

3.齐读句子。

(二)读文画“脚”1.师: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导学稿,再读句子,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依据这一部分的内容,你来检查一下自己昨天画的登山虎的“脚”能否正确,而后我要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2.指名画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登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提早画好)。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提出要求:请下边的小朋友们依据内容先检查自己画的登山虎的“脚” 能否还需要改正,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脚”能否画得正确。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预设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说明这位学生认真念书了,并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2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重点)3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也打一种植物。

(丝瓜)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

(板书课题)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课题 6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年级四年教者朱冬梅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和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难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1)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2)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

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教学过程修改意见(3)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人: 年 课题 学习 目标
重、 难点
班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组名: 史晓亮 课型
姓名间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 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 学 流 程 学 案 自主、合作、探究 : 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 小组内同学轮流朗读 3、4、5 自然段, 读一读。试着说一说每一段分别讲了 什么? 2、对照课文,结合爬山虎实物仔细观察脚的形状、颜色。 3、找出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2、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结合课件、实物, 在书上画出有关词 语,句子,可采取读、划、填、画的方法) 3、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4、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汇报。可以口答、表演 、画 画…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我来闯关: 请你为爬山虎的脚画一张简笔画, 并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 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本领可 大了!
导 案 环节
自 主 学 习
展 示 交 流
反 馈 拓 展
知识延伸:我课余时间在家里要种大蒜,生豆芽,随时的观察,记录它们生长变化过 程,并写出观察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