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文言虚词归纳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1、文言虚词:1.以(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4)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担负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5、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7、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
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8、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9、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使……完好10、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11、文言虚词:而。
(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
12、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二虚词梳理
文言文必修二梳理
(一)六国论
二、虚词
1、而
赂秦而.力亏(因果)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转折)
二败而.三胜(并列)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转折)
2、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凭借)
以.有尺寸之地(“才.)
举以.予人(来)
洎牧以.谗诛(因为)
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3、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两个分句间并列)
4、于
赵尝五战于.秦(和,跟)
5、之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间,取独)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分别指秦国/六国)苟以天下之.大(定后标志)
6、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7、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亲附)
(二)阿房宫赋
二、虚词
1、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转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转折)
2、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
3、焉
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语气词)
4、于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到)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1、文言虚词-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3、烽烟:战争。
4、要项伯(同“邀”,邀请).5、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如:例3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X。
成语的感情XX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XX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6、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7、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8、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9、固:固不在战矣(当然)10、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必修二文言虚词归纳44页PPT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必修二文言虚词归纳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Biblioteka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语文必修二重点虚词
• 4、发语词 、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 其余,则熙熙而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 则熙熙而 柳宗元《 乐。——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 5、副词性质 、 大概” 表示推测 相当于“大约”、“大概”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 推测 相当于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 6、通“盍”(hé) 、 何 技盖至此乎?——《庄子 养生主》 养生主》 技盖至此乎 《庄子·养生主 何不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我行既集,盖云归 我任我辇 我车我牛,我行既集 盖云归 我车我牛 我行既集 小雅·黍苗 哉?——《诗·小雅 黍苗》 《 小雅 黍苗》
) ⑥
①)
. (5)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 ⑤
)
(7)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以啮人
) ⑩
(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以相如功大 传》)(
• 1、名词性质 名词性质 • 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本义 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 2、动词性质 、 • 遮蔽;掩盖 引申为概括 遮蔽 掩盖;引申为概括 掩盖 • 引申为胜过 胜过、 引申为胜过、超出 • 功盖天下。 应帝王》 功盖天下。——《庄子 应帝王》 《庄子·应帝王 • 3、连词性质 、 • 因为,由于 由于〖 因为 由于〖because〗 〗 •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 盖失强援 苏洵《 完。——宋·苏洵《六国论》 宋 苏洵 六国论》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虚词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虚词梳理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虚词安而尔夫盖故何或乎即既莫乃其且然若安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例解] 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
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4.沛公安在?(《鸿门宴》)[例解] 用作疑问代词。
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而1.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例解]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例解] 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例解] 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例解] 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例解] 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例解]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例解] 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例解]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尔1.尔何知!(《肴之战》)2.中寿,尔墓之要拱矣!如有营,(《肴之战》)3.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4.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例解] 用作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5.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必修二文言文虚词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其院东五里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第二人称代词,他们,代指“古之人”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与“为”连用,把。。作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用
亦足以畅叙幽情 词,用来
1、虚词“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补充)②用作副词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为
为仲卿母所遣 (介词,被)
为诗云尔(做;动词)
十七为君妇(动词,成为) 未为久(算作;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为
(1) 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及时相遣归 代“我”
还必相迎取:代“你”
高中必修语文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语文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 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 (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 手巾掩口啼 (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 (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 (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 (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 (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 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 ( 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 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今若谴此妇( 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仍旧故作不良计:故,故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成功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 (判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 (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 (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 (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 (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 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 以(1) 介词,把。
必修二文言虚词句式归纳4
必修二文言虚词、句式归纳恒福中学胡镇阿房宫赋①虚词用法: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副词)而或长烟一.空(全、都,副词)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名词)郦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不译)不敢言而.敢怒(连词,表转折,却)而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不译)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可不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词,表递进,而且)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用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焉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哪里)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结构助词,的)之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代词,指秦朝灭亡的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②句式积累1.判断句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族秦者,秦也”用“……者……也”来表判断,“非天下也”用“非……也”表否定。
)⑵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也,表示判断。
)⑶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表示判断。
)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⑴摽掠其人(省略介词“于”,应为“摽掠于其人”。
)3.倒装句⑴多于男亩之农夫(介词结构“于南亩之农夫”后置。
)⑵直拦横滥,多于九天之城郭(介宾短语后置,相当于“于九土之城郭多”)4.被动句⑴戊卒叫,函谷举(被动句,“函谷举”即函谷关被攻破)赤壁赋苏轼①虚词用法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不译,助词)之唯江上之.清风(的,结构助词)耳得之.而为声(它,代词)月出于东山之.上(不译,助词)唯江上之清风(的,结构助词)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形容词词尾,助词)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句末,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相与枕藉乎.舟中(在,介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被动,助词)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凌万倾之茫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②句式积累1.省略句⑴举酒属客(省略主语“余”)⑵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省略主语“其声”)⑶何为其然也(省略主语“曲”)⑷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吾与客”)2. 状语后置句⑴游于赤壁之下(状语“与赤壁之下”后置)⑵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于东山之上”后置)⑶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于斗牛之间”后置)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于江渚之上”后置)⑸酾酒临江(状语“临江”后置,应为“临江酾酒”)3. 宾语前置句(兼疑问)⑴何为其然也?(宾语“何”前置,“何为”应为“为何”)⑵而今安在哉?(宾语“安”前置,“安在”应为“在安”)⑶而又何羡乎?(宾语“何”前置,“何羡”应为“羡何”)4. 被动句(兼疑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于”表被动)项脊轩志一、虚词归纳他日汝当.用之(副词,一定)当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今当.远离(副词,将要)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然.予居于此(连词,然而)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副词,每次)每妪每.谓予曰(副词,常常,不止一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介词,用来)比去,以.手阖门(介词,用)以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介词,根据)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在)于室西连于.中闺(介词,和,归)其制稍异于.前(介词,比)儿之.成,则可待乎(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倾之.(助词,补足音节)之三五之.夜(助词,的)抚之.甚厚(代词,她)吾妻死之.年(代词,那)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地方)所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与“手植”组成名词性词组,“是……的”)二、句式积累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表示判断)妪,先大母婢也(……也,表示判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使”后省略宾语“之”)垣墙周庭(“垣墙”后省略介词“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后省略介词“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读书”后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于庭”后置,应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鸡栖于厅(介词结构“于厅”后置,应为“鸡于厅栖”)室西连于中闺(介词借口“于中闺”后置,应为“室西于中闺连”)其制稍异于前(介词结构“于前”后置,应为“其制于前稍异”)逍遥游一、虚词归纳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形容词)苍苍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形容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它的,代词)鲲之大,不知其千里也(它,代词)其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
必修二实词虚词
必修二必须掌握的实词虚词一、《诗经》两首1抱布贸.丝2、匪我愆.期3、将.子无怒4、乘.彼垝垣5、以我贿.迁6、无与士耽.7、其黄而陨.8、自我徂.尔9、渐.车帷裳10、女也不爽.11、士也罔极.12、靡.室劳矣13、及尔偕.老14、总角之宴.15、雨.雪霏霏16、载.渴载饥17、宁溘.死以流亡兮18、伏清白以死.直兮19、悔相.道之不察.兮20、苟.余情其信.芳21、芳菲菲其弥章..22、岂余心之可惩.二、《孔雀东南飞》1、大人故.嫌迟2、妾不堪.驱使3、徒.留无所施.4、便可白.公姥5、始尔.未为久6、何意致.不厚7、何乃太区区..8、卿但.暂还家9、谢.家来贵门10、留待作遗施..11、事事四五通.12、却.与小姑别13、感君区区..怀14、君既若见录..15、便言多令才..16、始适..还家门17、幸.可广问讯18、谢家..事夫婿19、渠.会永无缘20、赍.钱三百万21、适.得府君书22、君尔.妾亦然23、故.作不良计24、莫令事不举.25、渐见.愁煎迫26、作计乃尔.立27、多谢.后世人三、《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2、映带.左右3、引以为流.觞曲水4、信.可乐也5、夫人之相与..6、或.取诸.怀抱7、向.之所欣.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9、终期.于尽10、不能喻.之于怀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2、情随事迁.13、列坐其次..14、放浪形骸..之外四、《赤壁赋》1、七月既望..2、清风徐.来3、少焉.4、凌.万顷之茫然5、击空明兮溯.流光6、苏子愀然..7、正襟危.坐8、举匏樽以相属.9、而卒.莫消长也10、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2、相与枕藉..乎舟中13、肴.核既尽14、杯盘狼籍..15、盈虚..者如彼.16、山川相缪.17、纵一苇之所如.18、倚.歌而和之19、固.一世之雄也20、知不可乎骤得..五、《游褒禅山记》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有泉侧.出3、有穴窈然..4、有怠.而欲出者5、火且.尽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7、则或咎.其欲出者8、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无物以相.之10、然力足以..至焉11、于人为.可讥12、其.孰能讥之乎13、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4、何可胜.道也哉15、夫夷.以近。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1、文言虚词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2、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3、社稷轩辕:国家。
4、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5、理解下列词语:《宇宙的边疆》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
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为雄伟盛大。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
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必修二文言文虚词归纳共39页文档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必修二文言文虚词归纳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
高一语文必修2 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课件
四、以 P116
介词Ⅱ 可以翻译成“因为”。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谭记》)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介词Ⅲ 相当于“在”“在……时候”。 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 ②(武)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
二、连词 连词Ⅰ 连接前后并列的两项,相当于“而”, 译为“又”。 ①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②路幽昧以险隘(《离骚》)
三、者P120
一、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等后面,指人或 事物,翻译为“……的人、事、物”。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逍遥 游》)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 ③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论毅力》)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二、语气词 1、语气词,用于时间名词后,无实义,只起提示 或略作停顿的作用。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触龙说赵太后》) 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论语》) 2.语气词 1)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① 《齐谐》者,志怪者也。 (《逍遥游》)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连词Ⅴ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二、代词 与“尔”相通,“你(们)”“你(们)的”。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同“尔” 注意: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逍遥游》) “而”通“能”
一、介词 介词Ⅰ 可以翻译成“用”、“拿”、“把”, 或者更抽象点的词“凭”。 ①比去,以手阖门 (《项脊轩志》) 用 ②以五百岁为春。(《逍遥游》) 把 ③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凭 ④去以六月息者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凭 (《逍遥游》) ⑤秋以为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把、 用、 把 (《氓》)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
必修二课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语文版)
11《鸿门宴》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辞(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狱中杂记》——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文辞,文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借口)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⑤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⑥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
《谭嗣同》——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2)动词: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⑶复合词:①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②辞谢:婉言道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谢,xiè:动词:①道歉,请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高中文言文虚词总结
高中文言文虚词总结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语法作用的词语。
虚词在句子中没有具体的实体含义,但是却在语法结构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对高中文言文常用的虚词进行总结:一、连词类虚词:1. 且:表示并列或渐进的关系,“又”、“并且”的意义。
2. 而:表示转折关系,“却”、“然而”的意义。
3. 乃:表示结果或原因,“故”、“所以”的意义。
4. 又:表示转折或并列关系,强调叠加的意义。
5. 亦:表示也或甚至,“也”、“甚至”、“同样”的意义。
6. 然:表示结果或原因,相当于“故”。
7. 若:表示假设或比较,“如果”、“好像”的意义。
8. 或:表示选择或比较,“或者”、“抑或”的意义。
9. 既:表示因果或并列关系,“既然”、“也就是说”的意义。
二、助词类虚词:1. 之:表示的是名词或代词与前面的动宾关系,“的”、“地”的意义。
2. 以:表示手段、方法或理由,“用”、“以便”、“以为”、“以免”的意义。
3. 不:表示否定,“无”、“非”、“未”、“未曾”的意义。
4. 乎:表示疑问或加强语气,“吗”、“呢”的意义。
5. 之:表示的是动词与前面的宾语关系,“的”、“地”的意义。
6. 也:表示转折或加强语气,“也是”、“也可以”、“也好”、“也就是说”的意义。
7. 得:表示结果,“使得”、“做得好”的意义。
8. 了:表示变化,“变了”、“好了”的意义。
9. 之: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目标,“向”、“往”、“进”、“出”的意义。
10. 乎:表示疑问,“吗”、“呢”的意义。
三、副词类虚词:1. 以:表示手法或条件,“用”、“以便”的意义。
2. 所:表示关系,相当于“的”。
3. 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好好地”、“非常”的意义。
4. 甚:表示程度,“非常”、“很”的意义。
5. 若:表示假设,“如果”的意义。
6. 其:表示代词关系,“他的”、“它的”的意义。
7. 因:表示原因,“由于”的意义。
8. 岂: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1. 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通常能够指代具体的事物或表示具体的动作、状态等。
在文言文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 名词:名词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人、地点等。
常见的名词有人名、地名、物名等。
例句:余闻天下之人皆有义容,而无生行。
- 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词性灵活多样,包括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动词、作定语动词、作宾语动词等。
例句:吾闻善歌者其音是无穷也,其色可观也。
-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绘和补充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常常放在名词之前修饰名词。
例句:汤此鲫,亦通在鼎;汤此黍,或或加陈。
-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
在文言文中,副词的词性灵活多样,可以单独作为词汇,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的补充。
例句:利或狡,万不可亲。
忠或贞,万不可疑。
2. 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通常起连接、标记、修辞等作用。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 介词:介词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用来连接词和词、短语和短语,并起到修饰或限定作用。
例句:平水北驱洞庭南,分明圣主即击辽。
- 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句子或句子的成分,起到连接或衔接的作用。
例句:新年到,除夕风俗败,比推恶人,宅堵ann纾。
- 助词:助词是用来补充动词、形容词或其他虚词的语法功能,起到辅助或标记作用。
例句:久病成医,为人所福。
-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说话者的情感、态度或语气的词,起到表达感情或修辞的作用。
例句:惜乎,人之薨也,无圣人不肴赏,无大人不追思。
以上只是简要介绍了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和分类,具体的实词和虚词还有更多的细分和具体用法,需要根据具体文言文的课文和习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句中“之”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D)
注释: (2)无义(4)我
(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2)顷之,烟炎张天
(3)请与王子往夺之国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A(1)(2) B(2)(4)
C(3)(4) D(1)(3)
3、下面对“之”的用法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
)
(1)公与之乘
代词/结构助词/取独/音节助词/动词
三、【其】
1、副词 (1)表揣测 可能 大概 或许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2)将 将要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 (3)表舒缓语气 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连词 (1)放在句首表假设 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表选择 是……还是…… 其真无马耶,其不识马耶?
(2)以故其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独其为文犹可识
注释;指示代词/人称代词/
(5)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7)然视其左右,而未记之者甚少
(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A(1)(6)(8)(9)/(2)(3)(4)/(5)(7)/(10) B(1)(2)(3)(4)(5)(6)(7)(10)/(8)(9)/ C(1)(6)(8)/(2)(3)(4)(5)(7)(9)/(10) D(1)(6)(8)(9)/(2)(3)/(4)(5)(7)(10)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 (《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2、代词(1)你 你的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这样 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动词 (1)如同 如此 “唯唯!诚若先生之言”
(2)及 如
曾不若霜妻弱子
小练习 1、指出下列“若”的用法和意义 (1)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连词 如果) (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若寿夭而亡----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 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小练习
1、指出下列“焉”的意义
哪(怎么)
(1)焉有人君在位,罔民可为也(
)
哪里
(2)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
于之
(3)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
2、以上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 ) D
()
注释:都表原因 因为
3、解释下面“以”字用法
(1)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介词:从
(2)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介词:从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因为
(4)忽魂悸以魄动 (5)舟摇摇以轻飏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
(6)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连词:表假设 如果
4、下列对“而”字分类恰当的一项是(D )
(1)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蟹六跪而二螯
注:承接/并列/修饰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
(7)吾闻之,喜而不寐
(8)视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A(1)(2)(3)/(4)(5)/(6)(7)(8) B( 1 ) (3)(4)/ (2) (5)/ (6)(7)(8) C( 1 ) (3) (5)/(2)(4)/(6)(7)(8) D(1)(4)/(2)(3)(5)/(6)(7)(8)
(2)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4)判断词 是 嬴乃夷门报关者也
小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乃”的意义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 (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 才 ) (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仅 ) (4)良乃入,具告沛公 ( 再 )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你的 )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 )
2、对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小练习
1、下列文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B( ) 注释:都表假设 如果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A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B 以啮人,无御之者
C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赵十余年
E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F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于作文以记之
3、代词 (1)第三人称 a他的 臣从其计
b他 秦王恐其破壁 (2)第一人称 我 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指示代词 那 那些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4)指示代词 其中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小练习
1、 下列“其”都是代词,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 )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
3、选出“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
)
(1)若毒之乎
代词/动词/连词/发语词
(2)安有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5)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若夫淫雨霏霏
(8)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9)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A(1)(2)(4)/(3)(8)/(5)(6)/(7)/(9) B(1)(3)/(2)(5)(6)(9)/(4)(8)/(7) C(1)(3)(4)/(2)(5)(6)(9)/(7)/(8) D(1)(3)/(2)(5)(9)/(4)(8)/(6)(7)
五、【以】
1、作介词(1)按照 余船以次俱进。 (2)用 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3)把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4)凭借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 (5)对于 庆丰曰:“越远,利以避难。” (6)因此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7)从 第以今日事观之
2、连词(1)表并列 并且 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同“而”(2)表修饰 予四人拥火以入 (3)表假设 如果 以啮人,无御之者 (4)表因果 因为 徒以有吾二人在也 (5)表承接 来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3、副词(1)通“已”表程度 太 其妻问之,嬴曰:“以 刚。” (2)通“已” 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 4、动词((3)1)才认暴为 霜赵露王,以斩为荆贤棘大,夫以有尺寸之地 (2)率领 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3)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连词 或 )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代词 你们 ) (4)若是其甚与( 动词 像 ) (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 动词 如 )
2、选用“若”的用法不同于其它 三
C
项的一句是( )
A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D注若释:虽C为长连大词 如,果好其带它刀为代剑词,你中情怯耳
三、动宾短语后面的“焉”可看做兼词。
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杀鸡焉用牛刀(《论语》)
(9)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哪里
(10)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于之——于虎
二、【之】
1、助词 (1)定语结构助词 的 蹇叔之子与师 (2)取消独立性 不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音节助词 不译 顷之 烟炎张天 (4)宾语前置标志 不译 句读之知 (5)定语后置标志 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
2、解释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大概,表揣测 (2)与其妾讪其良人 他的 (1)施从良人之所之 到、去 (2)而良人未之知也 这回事
四、 【而】 (1)表承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2)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1)连词 (3)表递进 而且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王
(4)表转折 却 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因果 因而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6)表假设 如果 假如 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 五城于赵,赵立奉璧来.
文言虚词知识与训练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要求掌握的虚词)
阳江市同心中学 冯活 整理
一、【焉】
(一)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于
何”。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 ③且焉(在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 ④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
七、 【乃】
(1)副词 (1)竟然 乃不知有汉 (2)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3)再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只 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2)连词 (1)于是 就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 反而 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 (3) 如果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3)代词 (1) 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2、代词 (1)代人、事 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 (2)指示代词 这 均之二策
3、动词 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练习 1、解释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他 代词)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 动词) (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取独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后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