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讲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703d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a.png)
《赠刘景文》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自我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work summary, self-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memorandum letter, speech speech,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rogram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赠刘景文》说课稿《赠刘景文》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aee70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d.png)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 深厚情谊和乐观向 上的精神风貌
感受古诗的韵味和 语言魅力,培养对 古诗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珍惜友情,乐观 向上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传 承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三章
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文内容: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 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音 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 境和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新课学习环节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 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熟悉生 字词和句子的节奏
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环节: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诗人情感
难点:培养学 生对古诗的欣
赏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 过创设具体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情感 共鸣
朗读教学法:通 过朗读,培养学 生的语感和语调, 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记忆
讨论教学法:通 过小组讨论,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 和交流,提高课 堂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讲课稿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2088d071fe910ef12df89e.png)
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一年好景君须记,课文源自读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 秋天来了,荷 花谢了,已经 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 叶。
荷尽已无擎雨盖,
• 秋天来了,荷 花谢了,已经 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 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 霜打的枝条。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 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 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 最美丽的景色吗?
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秋夕
识字
qíng yóu
擎犹
识字
举着,撑着
擎
还
犹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e6e4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a.png)
《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鼓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又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在教材中,这首诗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与生命的顽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bb5b7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c.png)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中的《赠刘景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诗人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整首诗意境高远,融情于景,是古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但是,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体会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领悟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赠刘景文》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赠刘景文》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17a1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f.png)
早上还看得见霜呢。,你们看这
菊花怎样了?菊花的花枝,光着
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
么样的菊花呀?看到这幅图你会
想到哪句诗?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文理解
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 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 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诗文理解
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 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
橙橘 秋之美
吟诵古诗
赠刘景文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 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成为“三 苏”。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 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 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 。
我会认
zèng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éng jú
赠刘残犹傲君橙橘
诗文欣赏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文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 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 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诗文理解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 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 子青绿的时节。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当堂检测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教学课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教学课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72b9258fafab068dc0230.png)
诗文(shī wén)欣赏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hǎo jǐnɡ)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第四页,共十六页。
诗文(shī wén)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 有那开败了的菊花( júhuā)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tìdài)的风韵, 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 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 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 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作业(zuòyè)布置
1、正确(zhèngquè)抄写本课的词语。 2、背诵默写诗文。
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Image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第八单元 · 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第一页,共十六页。
课文(kèwén)导入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
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 (duō suì)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 ,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 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 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第二页,共十六页。
作者(zuòzhě)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běi sònɡ)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并成为“三苏”。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赠刘景文 说课稿(统编版教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赠刘景文 说课稿(统编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49cd82db307e87100f69623.png)
《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课件鄂教ppt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课件鄂教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057f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e.png)
板书应强调诗中的关键词汇,例如描写季节、 景物、情感的词汇,以帮助学生记忆。
3
配合注释
板书内容应结合注释,将难点解释清楚,帮助 学生理解诗意。
板书形式
简洁明了
板书应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使学生容易理解。
生动形象
板书应尽量形象生动,帮助学生 记忆和理解诗意。
色彩搭配
可以使用适当的颜色搭配,使板书 更加生动有趣。
本课件结合教材分析,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古诗诵读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 古诗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本课件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讲解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诗中意境。 熟悉古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体会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
板书效果
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精炼、形象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意。
加深记忆
通过强调关键词汇和结合注释的方式,帮助学生 更好地记忆古诗。
提高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板书设计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
教学步骤
导入
通过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 学习情境。
背景介绍
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初读感知
播放诗歌朗诵音频,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
分析解读
通过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 词及含义,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诵读体验
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课件鄂教-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课件鄂教-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a3dffb3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8.png)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 :完,指败尽。 擎 :举,往上托 。 擎雨盖 : 指荷叶(比喻)。 残 :枯萎、残败 。 犹:依然。
傲: 坚强不屈的样子。 傲霜:不畏寒霜。
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叶败尽了,已经看不见能像雨伞一样撑 起的荷叶,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一天,毛老师来到陈 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 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 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 旺了,锅里冒出了煳味儿。
妈妈刚好从井边洗菜回来,发 现米饭烧煳了,气得火冒三丈,
心想:___________ 。 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
此时妈妈看到了这一切, 心想__________,她_________
“神童”的秘诀
成绩
词语花篮
格外 火冒三丈
勤奋
学问
煳味儿
陈毅(1901年8月26日 -1972年1月6日), 名世俊,字仲弘,久经 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 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 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 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陈毅刚5岁半,就开始 在一家私塾读书。他小小年 纪,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 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陈毅学习成绩好的 “秘诀”是什么呢?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 “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 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 ‘秘诀’。人们称赞你是‘神 童’,说你聪明,其实更重要的 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 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童”的秘诀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Hale Waihona Puke 赠刘景文“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的,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课件鄂教ppt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课件鄂教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9cab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a.png)
2
诗中描绘的秋景给人以萧瑟、凄凉之感,与诗 人孤独、落寞的心境相呼应。
3
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 社会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诗中既有叙事又有抒情,二者相互交织,相得益 彰。
叙事部分描述了自然景色和诗人自己的经历,为 抒情提供了基础和铺垫。
抒情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和感悟,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内涵。
修辞手法特色
比喻生动
刘景文的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手法,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拟人巧妙
刘景文的诗歌中还常常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巧妙的拟人来赋予自然景物和无生命的事物以 生命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对仗工整
刘景文的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任湖州知州时所作,此诗原本 是苏轼写给朋友刘景文的送别诗,后来被广为传颂,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 诗歌。
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介绍
• 学习目标 •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 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 • 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 学习内容 • 诗歌原文及注释 • 重点字词解析和例句分析 • 诗歌意境和主题解析 • 作者情感和表达方式分析
03
艺术特色
文学风格特色
1 2 3
简洁明了
刘景文的诗歌风格以简洁明了为主,通过简单 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平易近人
刘景文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贴近百姓生活, 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和思想。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7c4ede0c22590102029d9f.png)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不及汪伦送我情。
写一写,画一画
chénɡ jú
qínɡ
宋.苏轼
/ / 最是橙黄橘绿时。
凋谢
指荷叶(比喻)。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谢了, 已经看不见 像雨伞一样 撑起的荷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虽然枯萎了,依然还有下不畏 严寒的枝条。
这是一株____________的菊花啊!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要记 刘景文 记住 住, 就是在深秋,橙子黄了、橘子 最是橙黄橘绿时。 绿了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美的景色
•
秋天真的一个( )的季节, 有( ),有( ), 还有( )。 秋天真( )啊!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畅想五分钟
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苏轼简介: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 坡居士。苏轼在诗、词、散文 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赠刘景文
/ / 荷尽已无擎雨盖, / / 菊残犹有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c789f8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7.png)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总结时,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示对某些内容不太明白。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赞美和鼓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在讲解“傲霜”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菊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菊花在寒霜中依然傲然挺立的景象,从而理解“傲霜”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人与刘景文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赠刘景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赞美或鼓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赞美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举例和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赠刘景文》说课课件
![《赠刘景文》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42d4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0.png)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课程导入 • 古诗解析 • 课堂互动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01
02
03
时代背景
宋朝,文人墨客辈出,诗 歌文化繁荣。Fra bibliotek作者介绍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诗文创作 丰富。
作品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写给 友人刘景文的诗,表达了 苏轼对友人的赞美和勉励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赠刘景文》的诗意 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 感,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苏轼与刘景文之间的 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
教学内容
诗意解析
讲解《赠刘景文》的诗 意,包括景物的描绘、
情感的表达等。
文学常识
介绍苏轼的文学成就和 地位,以及诗歌的创作
背景。
鉴赏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鉴赏诗歌 ,包括意境、情感、语
言等方面。
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提问、讨论,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
忆。
02
古诗解析
诗人介绍
苏轼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 人物。
生平
苏轼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多 次遭贬谪,其诗作多表现豁达乐 观的人生态度。
诗意解析
内容概述
《赠刘景文》是苏轼写给友人刘景文 的诗,赞美秋天的景色,勉励友人珍 惜时光,乐观向上。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豁 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人的美 好祝愿。
逐句解释
第一句点明时节,第二句描绘荷枯菊 败之景,第三句写橙黄橘绿之景,第 四句抒发感慨。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d6df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a.png)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苏轼的《赠刘景文》。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景文的敬佩之情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苏轼这位伟大的文人,感受他的豪放、洒脱的个性。
2.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学会珍惜友谊,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关于友谊或人生的短文。
教案:古诗诵读(赠刘景文)
![教案:古诗诵读(赠刘景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764a3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9.png)
教案: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插图和背景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及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托物言志,劝慰朋友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同样是人生大有作为的时候,当努力不懈的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描写荷花和菊花的语言、古诗背景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板书)1解题:“赠”是什么意思?(赠送)一般大家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用这个字?这里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赠的——[一首诗]给谁呢?——[朋友刘景文]。
2简介苏轼。
你们知道苏轼是什么人吗?(出示课件: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和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3 看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可以培养我们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通常诗文的题目就揭示了诗文的中心内容,那么读了诗名《赠刘景文》之后,你们心里有什么问题吗?(重点把握住两个问题:1苏轼在赠给刘景文的诗中写了些什么?2为什么赠这首诗给刘景文?)二初读古诗1师:带着这些问题读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这首古诗,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通顺。
2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学生间随机正音、点评。
3读了这首诗,你从诗句中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 说到“荷花、菊花”同学们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可以是画面、词句、诗文〉(出示课件:菊花和荷花的绽放的美丽画面)三感受诗意。
过渡:在苏轼笔下、刘景文眼中的荷花和菊花又是怎样的呢?1 学生读诗,回答。
抓住:荷尽:荷花枯萎。
菊残:菊花凋谢。
(出示课件:秋末冬初的荷菊画面)过渡:此时已是秋末初冬的时节,荷花已经不在有夏天那像雨伞般铺展开的荷叶,更没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菊花虽说是在秋季开放,而秋末初冬的时候也已凋零,只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说课稿(优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说课稿(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7aa34daea6c30c2258019e6b.png)
《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赠刘景文教案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75521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2.png)
(是苏轼送给刘景文。)
3/9
刘景文是苏轼朋友,与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情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 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 你想知道些什么?
为何赠?赠什么?为何只赠刘景文?
4/9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 :完,指败尽。 擎 :举,往上托 。 擎雨盖 : 指荷叶(比喻)。 残 :枯萎、残败 。 犹:依然。 傲: 坚强不屈样子。 傲霜:不畏寒霜。
5/9
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叶败尽了,已经看不见能像雨伞一样撑 起荷叶,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菊花也已枯萎,但还有枝条傲然屹立着, 不怕风吹霜打。
6/9
诗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好景你必须记住,
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时节啊!
7/9
思索: (1)《赠刘景文》一诗中,哪几句是景 物描写,描写是怎样景色?
9/9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9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以 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 一个多才多艺诗人。
2/9
赠刘景文
“赠”,也就是?意思。 类似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赠汪伦》是李白写给汪伦,
《赠刘景文》一诗中,“荷尽已无擎 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景物描写。 描写是“荷尽”、“菊残”萧瑟景象。
8/9
(2)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示 了怎样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 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代表,赞美刘景 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品 行和节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要珍 惜时光、乐观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朗读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古诗诵读: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秋夕
识字
qíng yóu
擎犹
识字
举着,撑着
擎
还
犹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 君须记, 正是\ 橙黄橘绿时。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 秋天来了,荷 花谢了,已经 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 叶。
荷尽已无擎雨盖,
• 秋天来了,荷 花谢了,已经 看不见像雨伞 一样撑起的荷 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 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 霜打的枝条。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菊残 犹有 傲霜枝。
• 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 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 最美丽的景色吗?
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