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变化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多变的影子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多变的影子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多变的影子教案反思1、中班科学多变的影子教案反思【活动前评析】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许多科学的奥秘,原理,现在还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会成为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巨大推动力。

《多变的影子》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自己亲身实践到小实验中,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知道物体都有影子,但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而且物体必须是不能透光的。

活动的难点:通过让孩子做影子的小实验,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领会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的方向。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影子随光源移动,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能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欲望。

【活动准备】1、小电筒每人一个,玩具、胶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组一个;2.每组一支水彩笔,每组一面小镜子,每组一张记录纸。

【活动过程实录】活动前评析: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许多科学的奥秘,原理,现在还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会成为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巨大推动力。

《多变的影子》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自己亲身实践到小实验中,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知道物体都有影子,但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而且物体必须是不能透光的。

活动的难点:通过让孩子做影子的小实验,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领会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的方向。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有趣的光和影》,主要涉及章节为“变化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产生的原理、影子的变化规律、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现象,理解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有趣的影子画,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产生的原理、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规律,创作影子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卡片、白板、画笔、剪刀、胶带。

学具:手电筒、卡片、画纸、画笔、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墙上展示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影子会随着光线和物体的变化而变化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影子产生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

展示不同形状的影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影子画在画纸上,并描述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

4. 影子画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创作有趣的影子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影子产生的原理2. 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有趣的影子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影子产生的原理和变化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化的影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化的影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化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基本特征,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学会观察和分析影子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绳子。

2.分组材料:每组一套手电筒、白纸、各种物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变化。

(二)基本环节1.教师讲解影子产生的原因: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挡住的部分形成影子。

2.实验一:观察影子的形状(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纸上,邀请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

(2)教师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影子形状的变化。

3.实验二:观察影子的长度(1)教师将手电筒放在距离白纸不同距离的位置,邀请幼儿观察影子的长度。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影子长度与手电筒距离白纸的距离有关。

4.实验三:观察影子的方向(1)教师将手电筒放在白纸的不同方向,邀请幼儿观察影子的方向。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影子方向与手电筒照射方向有关。

(三)拓展环节1.教师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品产生的影子。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品的影子形状、长度和方向各不相同。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拓展环节,让幼儿充分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简练,表达清晰,让幼儿能够轻松理解。

4.分组实验环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教学中存在不足: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对影子变化规律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变化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变化影子》这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影子》,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原理、生活中影子现象以及如何观察影子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影子现象能力,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以及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生活中影子现象,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玩具、画纸、画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玩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活动室内,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影子,引导幼儿关注影子现象。

2. 讲解影子形成原理(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让幼儿知道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电筒照射他,让其他幼儿观察影子变化。

讲解影子形态、颜色、大小与光源、物体之间关系。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影子变化,记录在画纸上。

5. 影子画创作(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根据观察到影子现象,创作一幅影子画。

6. 分享与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影子画,分享观察影子过程中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关系3. 幼儿观察影子现象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影子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第二天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到影子现象,完成一幅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影子现象非常感兴趣,但在理解影子形成原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尽量用生动、形象语言进行讲解,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不同时间段影子现象,解太阳高度对影子影响。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探索》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会变化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变化规律。

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描述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画笔、尺子。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在白布上投射出不同形状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形状。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出示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影子,描述影子现象。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用手电筒和白纸制作影子。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观察影子形状的变化。

4. 影子变化规律探索:(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会随着什么变化而变化?(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影子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形成影子。

2. 影子变化规律:与光线的角度、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灯光照射在墙壁上的影子,描述影子的形状和变化。

(2)动手制作一个影子,与爸爸妈妈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1)影子形状和变化因物体形状、光线角度而异。

(2)幼儿制作的影子作品,以观察和描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影子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户外阳光下的影子,探索不同时间影子长度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察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线与物体的关系。

2.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和想象力。

3.通过试验活动,了解阴影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重点:1.察看和描述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2.了解阴影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难点:1.发觉不同光照条件下物体的阴影变化,培育察看力和想象力。

2.能够理解阴影的形成原理,把握影子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相机、光源、稳定物体,黑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举例调动同学的喜好,比如:“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在晒太阳的时候发觉过本身的影子?”;“有没有注意到阳光照射下,妈妈房间的桌子上会有影子?”;“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Step2. 活动1:察看影子的变化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察看室内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阴影,如关闭窗户、打开窗户、开关灯光等。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物体,如球,用手示范其阴影的变化,引导幼儿察看球的不同位置所形成的阴影及大小。

3.老师让幼儿分别站在窗户的不同角度察看,发觉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阴影是如何变化的。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试验,让不同形状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阴影,察看阴影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Step3. 活动2:制作影子图1.老师发给每位幼儿黑纸和彩色笔,让他们用黑笔描出物体的外形,再用彩色笔描出影子的颜色,形成影子图。

2.老师让幼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察看、制作影子图,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Step4. 活动3:拍摄影子变化视频1.老师将物体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将光源固定在一个角度,让幼儿用相机拍摄不同时间下物体的影子变化,制作成视频。

2.老师让幼儿察看、讨论视频中的影子变化规律,如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变化。

3.老师和幼儿一起赏识成果,并共享彼此的察看和发觉。

Step5. 总结和评价老师让幼儿回答问题,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如影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都受物体形状和光照方向的影响,大小变化与距离的远近有关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变化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以及如何观察影子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

难点:理解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白布、画笔、卡片。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地面上出现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影子?2. 影子形成原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变化?3. 观察影子变化(10分钟)(1)教师设置不同场景,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2)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影子变化,并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如何用卡片制作影子?(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制作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5. 影子创意画(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和胶水,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的创意画。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变化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线、物体之间的关系(3)观察影子变化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创意画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的创意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了影子的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分享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观察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纸、画笔、尺子。

学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白纸、画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2)请幼儿分组尝试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使影子变长或变短,变左或变右。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发放白纸、画笔和尺子,让幼儿在白纸上画出不同物体的影子。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提出思考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影子有关?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长短和方向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影子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完成影子变化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背景本节课是大班科学课《影子的变化》。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变化;2.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影子和物体位置的关系;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PPT或投影仪;2.本节课实验所需的物品:阳光、黑色卡纸、同形同色的图形物体、墨镜等。

教学过程1.导入:引发幼儿兴趣,通过问问题开启本节课程。

问题1:为什么有了阳光,地上或墙上会出现影子呢?你们能看到什么?鼓励幼儿发言,引导幼儿探索。

2.观察影子:通过观察、发现和描述,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影子。

(1)PPT展示不同时段观察到的影子,让幼儿看到影子的变化;(2)观察影子时要注意什么?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发现影子的特征和变化。

3.影子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参与实验,自主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1)用黑色卡纸制成中心有洞的圆形或其他图形,放到阳光下,观察所形成的影子(当幼儿很熟悉后可以用其他图形物体代替卡纸)。

(2)使用阳光对影子进行调整,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例如在影子中放入其他的物体、改变阳光的角度、加一层墨镜等等。

问题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鼓励幼儿发言,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结果。

4.操作实践:让幼儿自己操作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影子的认识。

(1)幼儿自己带上手环,在实验区进行操作,并进行同伴合作实验;(2)互相观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5.反思:回顾本节课,让幼儿自己总结、思考。

(1)通过提问的形式,鼓励幼儿进行反思;(2)评价课堂效果,并指导幼儿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操作实践、合作教学等,让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引导和管理,特别是在实验环节,要注意幼儿的安全和规范操作。

最后,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授课效果。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变化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影子与光源的关系,以及探索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影子形成的原理,了解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影子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影子变化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板、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影子在白板上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影子形成原理,解释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铅笔等学具,让学生分组合作,绘制不同形状物体的影子。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及影子变化规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影子变化规律。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光源、物体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影子形成原理和影子变化规律。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观察、描述和记录能力。

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段影子长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以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三章第一节“光与影”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解影子的形成、变化规律以及影子与光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变化规律的理解。

重点: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的关系、观察和描述影子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积木、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手电筒照射积木,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变化。

2. 例题讲解:a. 影子是如何形成的?b. 影子与光有什么关系?c.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3. 随堂练习:a. 幼儿分组,用手电筒和积木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影子画创作: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5. 作品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图。

2. 影子与光的关系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画出来。

2. 答案示例:a. 太阳下,树干的影子。

b.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地板上的影子。

c. 夜晚,路灯下的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描绘还不够细致。

2. 拓展延伸:a. 组织户外活动,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影子变化。

b.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影子画创作,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c. 引导幼儿探索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手电筒照射积木实验。

2. 例题讲解中影子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的关系。

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特别是影子画创作的材料。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会变化的影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能描述影子的特点。

2. 掌握影子随光源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能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这一规律。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难点:影子随光源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投影仪。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白纸、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观察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影子形成的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影子随光源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发现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每组用记号笔在白纸上记录下影子的变化过程。

(1)邀请各组幼儿分享实践操作的过程和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5. 归纳与拓展:(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光和影的现象?如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变化的影子》2. 板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影子变化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光和影的现象,用绘画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与光源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影子的变化》含反思教案名称:《影子的变化》教案类型:综合活动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2.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变化;3.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变化;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思维的引导和激发;2.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2.不同形状的物体和光源;3.纸笔;4.摄像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学习的内容,即光线的传播和光源的种类。

2.提问:你见过影子吗?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请观察周围是否有物体的影子。

步骤二:新课讲解(10分钟)1.展示PPT幻灯片,简单向学生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

2.解释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3.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影子,并提问: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度对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步骤三:实践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形状的物体和一个光源。

2.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物体的影子变化,包括影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3.学生回到教室,归纳总结各组实验的结果,并和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

步骤四:总结归纳(10分钟)1.邀请学生上台分享各组的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与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度有关。

3.与学生讨论:有哪些物体不会产生影子?为什么?步骤五:反思(5分钟)1.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2.学生进行互动反思:小组间交流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对比各组的实验结果,是否有不同之处?为什么?步骤六:拓展延伸(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活动,比如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变化,尝试用光线遮挡物体,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变化的影子》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探讨影子的形成、影子的变化以及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会随着光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会随着光线的改变而变化。

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光线与影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一个玩具兔子、一个不透明的长方体盒子。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个玩具、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兔子,在墙面上形成兔子的影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看看,墙上有什么?这个影子是怎么来的?”2. 例题讲解:a. 教师演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让幼儿观察光线、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b. 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

3. 随堂练习:a. 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

b.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b. 强调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会随着光线的改变而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化的影子》2. 内容:a. 影子形成的条件:光线、物体、墙面。

b. 影子的变化规律:形状、大小、位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物体,用光线照射,观察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b. 尝试改变光线的角度,看看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2. 答案:a. 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会随着光线的改变而变化。

b. 光线与物体之间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光线与物体之间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影子的变化,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变化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变化的影子》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玩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在教室内找一找、说一说,哪里有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用教具手电筒、玩具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

(2)让幼儿观察、思考,改变手电筒与玩具的距离和角度,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如何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使影子消失或改变影子的形状。

(2)请各组幼儿展示操作过程,分享实验成果。

4. 影子画制作(10分钟)(1)让幼儿用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制作影子画。

(2)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画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使影子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

(2)教师点评幼儿的影子画,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制作一幅影子画,要求画中包含不同形状的物体,并使影子发生变化。

答案:根据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变化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会变化的影子”。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探索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产生原理,了解影子与光源的相互关系。

2. 能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产生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难点:观察影子变化的规律,动手操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轮廓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上的动物,让幼儿观察地面上出现的影子,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阻挡光线,产生影子的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手电筒照射卡片动物,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源的位置关系。

4.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用手电筒照射画有动物轮廓的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影子变大、变小、变长、变短?让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

7. 创意表达(10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变化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产生原理:光照射物体,物体阻挡光线,产生影子。

影子与光源关系:光源位置变化,影子方向变化;光源距离变化,影子大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的光源,找出影子的变化规律,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观察家中台灯、窗户等光源,记录影子的变化,如光源位置、距离与影子大小、方向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影子变化的规律。

《影子的变化》大班教案及反思

《影子的变化》大班教案及反思

影子的变化大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让大班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培养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体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包括影子的图示和相关知识。

2.黑色卡纸,用于制作影子的道具。

3.手电筒,用于产生光源。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导思考1.讲解影子的概念:当物体遮挡光线时,其背后会出现一个与物体形状相似的黑色区域,这就是影子。

2.通过PPT幻灯片展示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活动二:制作影子道具1.给每位幼儿发放黑色卡纸和剪刀,并指导他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剪下一个小道具。

2.老师用手电筒照射在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影子放在墙上。

活动三:探索影子的变化1.把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道具。

2.让每个小组的幼儿来到黑暗的角落,并用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在黑板上的变化,比较不同道具的影子。

教学总结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对影子的形成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们学会了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影子,并探索了影子的变化。

通过小组合作,幼儿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反思这堂课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和形成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相对简单,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已经足够了。

幼儿们对于影子的变化非常感兴趣,通过观察和实践,他们对影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引导思考环节时,可以多给幼儿提供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影子的形成原理。

其次,在制作影子道具时,有些幼儿的剪纸技巧有些欠缺,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最后,在探索影子的变化时,我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道具,让他们更深入地比较不同物体的影子。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幼儿对于影子的理解和探索能力都有了提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更好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发现。

托班影子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托班影子的变化教案及反思

托班影子的变化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托班影子的变化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和观察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认识到影子的变化与光线方向和物体位置有关。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3. 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材料:1. 手电筒或强光源2.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立方体、人偶等)3. 白纸或墙壁4. 彩色画笔或粉笔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手电筒或强光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并引导他们描述影子的特点。

2. 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为什么?探究活动:1.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光源前面,让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并让他们描述观察到的变化。

2. 引导幼儿思考:光线的方向和物体的位置对影子有什么影响?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巩固活动:1. 将白纸或墙壁放在光源的前方,让幼儿用彩色画笔或粉笔在纸上描绘自己的影子。

2.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描绘出的影子是否发生变化。

展示与总结:1. 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绘制的影子,并让他们互相观察和比较。

2. 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影子的变化与光线方向和物体位置有关。

3.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想观察什么其他的影子变化吗?教案反思:在本次教案中,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能够理解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认识到影子的变化与光线方向和物体位置有关。

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幼儿对于影子变化的解释不准确或理解困难的情况。

教师在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应耐心引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

此外,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游戏或实物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子的变化教案反思
篇一:五上科学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太阳和影子已有的经验进行猜、画,但这并不证明学生的原始认识都是正确的,老师没有加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并且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样就揭开了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在操场上,阳光下,亲身经历画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的特点,预测影子在阳光下的变化,再通过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影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并且通过影子游戏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特点,让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归纳整理。

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物体的影子发生了变化没有,与自己的预测相不相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丰
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少的发现,让他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叙述出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从而找出影子的变化规律。

陈瑶
篇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画出自己的影子,观察影子。

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

探究目标:
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知道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

教具准备:温度计、尺、测量器、记录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有太阳的时候都能看到自己及别
的物体的影子,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影子在一天中的情况会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本节课我们共同观察影子的变化。

2.师引导学生分组到操场画影子。

a、出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b、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c、画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d、记住自己站的姿势。

e、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

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问题解决策略:
1、观察影子的变化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师引导学生观察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变化。

交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2、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

a、猜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
b、观察并交流讨论
3、填写观测记录:
(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可以采
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
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在野外迷了路,除指南针外,还有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师引导学生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与温度的高低变化而变化。

温度越高,影子越短。

温度越低,影子越长。

正午时刻影子与物体重合。

在一天中,影子的位置与太阳的位置相反。

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

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教学反思: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

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师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联想,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思维转移到课堂的同时,我利用画影子这一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
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

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

观察并交流讨论影子的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策略环节,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

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学生通过再次观察,有了更深一步的发
现。

篇三:9《影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9《影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标依据;依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评价,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以及表达能力。

从而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材解读;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

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

认识两种笔画“ㄅ”和“”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

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2.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玩踩影子游戏。

带有小动图案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做好铺垫
我说你做,如:向左转,向右转等,有个朋友你走哪他到哪总是跟着你,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巩固学生前后左右方位感,为学习课文密切联系新知作铺垫)
二、引发课题,鼓励交流
1.激发兴趣:体育课说的“踩影子”游戏,好玩吗?找两个同学表演。

(设计意图:以有趣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产生感性认识,从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探求新知)
2.揭示课题:
读题;随机识字:用最好的办法记住新字。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读儿歌。

3.讨论识字,用多种方法记,组词,多读几遍。

自读;开火车;指名读;赛一赛,谁是识字小能手。

4.小结
5.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把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仔细看图。

2、想象说一说影子象什么?
3、听老师范读。

4、试读
5、指名读
6、比赛读
7、各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自己带动作表情读课文,背一背。

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3、动手影子
4、分学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过程内化,鼓励学生创新,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科学性学习活动。


六、扩展练习
1、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南西北》并观察学校方位。

2、自己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说一说,看谁说得好。

板书设计;
前后小黑狗……有
影子左右小朋友趣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
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