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将相和

合集下载

18.将相和

18.将相和
蔺相如
廉颇
司马迁
【史记】
蔺相如( 329年 前259年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 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 战国时赵国上卿, 孟门人, 孟门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 外交家。根据《史记·廉 家、外交பைடு நூலகம்。根据《史记 廉 颇蔺相如列传》所载, 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 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 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 件。
返回
返回
廉颇, 公元前327年 廉颇,(公元前327年327 公元前243 243年 公元前243年).战国 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 家。战国末期赵国的 名将,与白起、王翦、 名将,与白起、王翦、 李牧并称“ 李牧并称“战国四大 名将” 名将”。
返回
司马迁( 145或前135 前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 或前135 87?),字子长, ?),字子长 87?),字子长,西汉夏阳 今陕西韩城, (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 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 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 后人尊称为“史圣” 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 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 太史公书》 名《太史公书》)。
返回
《史记》是我国西汉 史记》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 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之首。 二十四史之首。原名 太史公记》 《太史公记》。

统编语文五年级《18 将相和第一课时》讲课逐字稿

统编语文五年级《18 将相和第一课时》讲课逐字稿

《将相和》讲课逐字稿【教学目标】1.学习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搜集的我们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回车巷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位于我们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一个窄窄的小巷,后人管它叫作回车巷。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曾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将相和》,那个流传了千百年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窄巷中。

二、揭题质疑体会不和1.同学们打开课文18课《将相和》。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故事的名字由学生上黑板板书。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并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学生回答“和”的意思是“和好,同心协力”的意思由“和”联想到“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详细描写两人不和的语句,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

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居功自傲.不服气)3.学生回答将相生平: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18、将相和

18、将相和

四、拓展延伸、读写练习
“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被后人 传为美谈,廉颇、蔺相如当时一定说 了很多感人的话。发挥自己的想象谢 谢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注意写出人 物的语言、动作。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 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 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 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 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 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 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 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 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 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 信用的!”
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 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 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 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 一 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 侵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默读课文,熟悉本课生字词。 • 2.思考:课文讲了几个故事? 分别是什么?请你尝试着给这些
靠的是什么?
蔺相如不是靠嘴,真正靠的 是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爱国 的精神。
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 三个故事有相对的独立,也有紧密 的联系。 • 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发展。 • 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 事的原因,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 将相和的故事。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 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完璧归赵2-10 渑池之会11-15
负荆请罪16-18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 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 下不了台!”
完 璧 归 赵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 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 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 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 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第18课将相和⽣字五年级下册语⽂第18课将相和⽣字五年级下册语⽂第18课《将相和》⽣字【赵】读⾳:zhào巧记:“⾛”到岔路⼝(),百家姓为⾸。

字义:战国国名,在今河北省南部和⼭西省中部、北部⼀带组词:赵国造字:形声法造句:赵国是周代的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

笔顺:“⾛”的上横短,中横长,撇短,捺伸展。

【璧】读⾳:bì巧记:掘开壁下残⼟(辟),宝“⽟”重见天⽇。

字义:古代⽟器,平圆形,中间有孔组词:璧还完璧归赵⽩璧⽆瑕⽩璧微瑕造字:形声法造句:蔺相如以他的聪明才智做到了完璧归赵。

笔顺:上部左右平分,“⼫”长撇到位;“⽟”末横长。

字歌:泥⼟垒墙壁⼑斧把柴劈瑕不掩璧⽟快⾛以逃避【召】读⾳:zhào巧记:“⼑”“⼝”。

字义:呼唤,招呼组词:召集召唤召见号召召开造字:形声法造句:课间休息时,班长召集班⼲部在教室开会。

笔顺:上下基本相等。

下部“⼝”不宜过宽,宜正。

【诺】读⾳:nuò巧记:⾔(讠)说“右”上草(艹)。

字义:①应允②答应的声⾳,表⽰同意组词:①诺⾔许诺②唯唯诺诺造字:形声法造句:妈妈履⾏了诺⾔$给我买了⼀台学习机。

笔顺:左窄右宽。

“右”横长托上,撇画伸展。

【怯】读⾳:qiè巧记:⽤⼼(忄)“去”做。

字义:①胆⼩,没勇⽓②俗⽓,见识不⼴,不合时宜组词:①胆怯怯场②露怯造字:形声法造句:初上讲台,我还真有⼏分胆怯。

笔顺:左部竖为垂露竖,两点左低右⾼;“去”上横短。

【瑟】读⾳:sè巧记:⼆王争上座(),“必”然动⼲⼽。

字义:古代的⼀种弦乐器,通常有⼆⼗五根弦组词:⿎瑟弹瑟秋风瑟瑟造字:形声法造句:北⽅⼀进⼊⼗⽉,秋风瑟瑟,树叶便开始飘落。

笔顺:上部左右要紧凑;“必”对正上部,卧钩较平。

【拒】读⾳:jù巧记:“巨”⼿(扌)⼀摇,表⽰不要。

字义:①抵挡,抵抗②【引】不接受组词:①拒敌拒捕②拒绝拒聘拒不执⾏造字:形声法造句:他的诚意让⼈⽆法拒绝。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注音将相和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注音将相和

18j iànɡx iànɡhé18将相和zhànɡuóshíhou,qínɡuózuìqiánɡ,chánɡchánɡjìnɡōnɡbiédeɡuójiā。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yǒuyìhuí,zhàowánɡdéliǎoyíjiànwújiàzhībǎo,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jiàohéshìbì。

qínwánɡzhīdàole,jiùxiěyìfēnɡxìnɡěi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zhàowánɡ,shuōyuànyìnáshíwǔzuòchénɡhuànzhèkuàibì。

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zhàowánɡjiēdàolexìnfēichánɡzháojí,lìjízhàojí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dàchénláishānɡyì。

dàjiāshuōqínwánɡbúɡuòxiǎnɡbǎhéshì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bìpiàndàoshǒubàle,bùnénɡshànɡtādídānɡ,kěshìbú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dāyìnɡ,yòupàtāpàibīnɡláijìnɡōnɡ。

18.将相和

18.将相和

廉颇忽然醒悟了, 来到相府门前……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 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 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负 荆 请 罪
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
廉颇“将军背上可负荆”

“人和则国家兴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将相和,平天下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 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有许 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我们崇敬不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的 《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 和》,去感知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 物吧
18. 将相和
简介背景: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 “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 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 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 强的一个。
1、蔺相如的哪些言行 可以证明他是有能耐的? 画出相关语句。 2、并品读。
“这块儿璧有点儿小毛病,让 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 柱子上!”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 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 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 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 讲信用的!”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 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 下不了台!”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 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 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於诸侯。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 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 下不了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共13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8 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共13张PPT)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720 21/8/7S aturda y, August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72 021/8/7 2021/8 /78/7/2 021 1:15:09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7202 1/8/720 21/8/7 Aug-21 7-Aug-2 1
深入研读,加深体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 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 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 ,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 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 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7 日星期 六2021/ 8/7202 1/8/720 21/8/7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720 21/8/72 021/8/ 78/7/20 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 72021/ 8/7Aug ust 7, 202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将相和》是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第18课将相和基础及重点习题及答案

第18课将相和基础及重点习题及答案

第18课将相和基础及重点习题及答案同步训练18课将相和一、看拼音,写词语zhào jíshāng yìlóng zhòng yuē dìng hé shìbìdǎn qièjù jué( ) ( ) ( ) ( ) ( ) ( ) ( )néng nài zhū wèi( ) ( )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正在为.(wèi wéi)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nán nàn)题。

不上朝.(cháo2、这话传.(chuán zhuàn)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假.(jiàjiǎ)zhāo),免得跟廉颇见面。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之宝()直()壮完()归()()无不()负()请()()心()力四、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秦王没有诚意,就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

(改成反问句)2、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双重否定句。

)3、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五、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件事,其中最能突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事故是(),最能体现蔺相如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故事是()。

六、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讲课稿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讲课稿1一、讲课内容: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 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本课是第 12 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结果”这一要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

《将相和》是依据司马迁《史记 . 廉颇蔺相如传记》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

课文经过“物归原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无所畏惧、智谋过人、顾全全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质量。

三个小故事表达形式相像,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密切有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精练,人物个性鲜亮。

依据教课纲领、教材编排企图、课文特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一是指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欺侮”等7 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品尝“物归原主、绝口不提、理亏、服输、能耐”等要点词语的意思 ; 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 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边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 六是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感情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质量。

▲教课要点:2、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课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结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课中,采纳“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课方法。

即指引学生重感悟、重累积、重情味、重迁徙,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进而提升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协助教课。

三、教课程序:( 一) 、设疑导入,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经过预习让学生认识:1、课题中的“将”指谁?( 相机教课生字“廉颇” ) “相”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将相和 【公开课PPT课件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将相和  【公开课PPT课件一】

•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 弱赵国的力量,秦王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廉颇忽然醒悟了,心想——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 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 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这个故事发生在_战__国__时候, 主要讲 __完__璧_归__赵______,_渑__池_会__见___ ___负__荆_请__罪_____三个故事.
读读想想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 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整体阅读
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 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 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 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 到秦国的侵略。
• 和氏璧 允诺 渑池 胆怯 鼓瑟 • 击缶 拒绝 上卿 诸位 召集 • 商议 隆重 约定 推辞 能耐 •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 功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 同心协力
“将”指_______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
从“和”字可以 推想出什么?
“将”指_廉颇
“相”指_蔺相如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
从“和”字可以 推想出什么?
“将”指_廉颇
“相”指_蔺相如
“和”的意思是 同心_协__力_,__保_卫_ 赵国
从“和”字可以 推想出什么?
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 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 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 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 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8、将相和

18、将相和
学习了《将相和》,你对蔺相如、廉颇有怎样的认识?你更 喜欢谁呢?说明原因。
思考: 文中“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和“负荆 请罪”三个故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为何 要以“将相和”为题呢?
三个故事情节完整,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却又 紧密联系。“渑池相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 归赵”和“渑池相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它 们三个共同构成了“将相和”。
故事二:渑池相会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起因 秦王欲骗和氏璧 经过 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 完璧归赵封大夫 起因 渑池应邀受侮辱 经过 蔺相如是一个 (足智多谋)
结果
(英勇无畏 ) 针锋相对逼击缶 的人。 再立大功升上卿
渑池之会上,秦王让赵王 鼓瑟,赵王无奈从之。身为赵 国的上大夫的蔺相如却为何 “生气极了”,逼迫秦王击缶, 甚至要和秦王拼命呢?
“将”与“相”之间是怎样从“不和” 到“和”的呢?课文中哪段文字直 接写了他们间的不和?
故事三:负荆请罪
廉颇对蔺相如的评价 是否公正?
你如何看待廉颇呢?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 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现在你明白蔺相如一直 躲着廉颇的原因了吗 ?
•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 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 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 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 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 啊! 廉颇和蔺相如和好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妙笔生花 七嘴八舌
学习了《将相和》后, 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什么?
想象蔺相如见廉颇来负 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 来迎பைடு நூலகம்。两人尽释前嫌, 会是怎样的情景。听闻 此事,秦王、赵王以及 赵国的百姓们会如何评 论此事?试着来写一写。

18.将相和

18.将相和
个下不了台!”
学习“完璧归赵”,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2、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 26 和结果。 3、文章用那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勾画出描写 蔺相如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 到什么? 4、把体会到的情感带到句子中大声读一读。 5、复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经过: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是 蔺相如知道自己错了,负荆请罪。
这个故事发生在_战__国__时候,
56
主要讲 _完___璧___归___赵___,
___渑___池___之___会____, __负___荆___请___罪__三个故事.
返回
• 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 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 57 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 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 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 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23 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 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 璧”。
35
• 生: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 我指给您看。
师:而当他夺回宝玉后,他抓住秦王的
心理,理直气壮地逼迫秦王说
生: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 36
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 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当他已经派人把宝玉悄悄送回国之
后便无所畏惧,大大方方地说
生: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 37
3
撰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多么豪迈的情怀,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 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走进司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 的人物,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

18.将相和(完美版)

18.将相和(完美版)

故事,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各是什么? (2)用“——”画出描写蔺相如 言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蔺相如 有哪些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步:找出故事的六要素
时间
故 事 《 完 璧 归 赵 》
地点
人物
起因
事件
经过 结果
第一步:找出故事的六要素
时间
故 事 《 完 璧 归 赵 》
战国时候
地点
人物 事件
秦国
秦王、蔺相如 起因: 秦王想以城骗璧 经过: 蔺相如智斗秦王
结果: 完璧归赵封大夫
第二步:读故事情节,品人物性格
主要人物
蔺相如
怎么做 故 事 (言、行) 《 完 璧 归 赵 性格特点 》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勇敢自信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 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 他;如果他不肯交出15座城,我一定把 璧完好无缺的送回来。” 勇敢自信、 胆识过人 深谋远虑、 胸有成竹
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
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 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 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 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 落到秦王手里。
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勇敢无畏
完璧归赵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 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蔺相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说明 什么?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意思: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 国,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 主。 造句:1:同学们有什么好书,都会借给我看,
因为每次我都会完壁归赵地还给他们 。
2:我的自行车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自 行车终于完璧归赵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教课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18 课《将相和》教课设计1 【教课目的】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意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识课文内容,领会人物的爱国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课重难点】意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领会人物的美好质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任务读熟课文,理解要点生字词。

分清三个故事的起止段,并用小标题归纳。

理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

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领会廉颇的质量。

第二课时1、学习“物归原主”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2、经过抓要点语句及感情朗诵领会蔺相如那张嘴的厉害 ( 蔺相如的崇高质量) 。

【教课过程】一、讲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 ,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 , 《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 : 负荆请罪 , 你们感觉自己学得怎么样呀 ?(1 、生:很好 ! 老师:自信最美 ! 那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呢 ?2、生:不太好。

老师:真谦逊呀 ! 让我检查一下好吗 ?)( 一) 谁敢把课题讲一讲?( 二) 谁来谈谈课文的构造?( 三) 经过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哪些认识,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 为了国家的利益,廉颇背负荆条主动到蔺相如家请罪,赵国的两大重臣终于握手言和了。

我们衷心的替赵王感到快乐,快乐之余,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此从前,终究是什么原由让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闹起了矛盾,丧失了和气呢 ?引出“不睦”之根来源因导入新课。

学生思虑后,可能A、用自己的话说。

找到第 16 自然段二、复习不睦之根来源因导入新课1、学生思虑后,可能①用自己的话说②可能找到第16自然段两种状况。

2、学生齐读第16 自然段,老师发问:廉很是什么感觉不佩服呢 ?(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3、念书,要能领会出此中蕴涵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假如做到了,才叫真实地念书。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将相和

18.将相和一、教材简析: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情感熏陶、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四、提升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古典文学已有了初步了解,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有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理清三个历史故事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七、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时间十、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十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领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任务读熟课文,明白得重点生字词。

分清三个故事的起止段,并用小标题归纳。

理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

学习“负荆请罪”那个故事,体会廉颇的品质。

第二课时1、学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2、通过抓重点语句及感情朗读体会蔺相如那张嘴的厉害(蔺相如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差不多学习了,《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你们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样呀?(1、生:专门好!老师:自信最美!那敢不敢同意老师的检查呢?2、生:不太好。

老师:真谦虚呀!让我检查一下好吗?)(一)谁敢把课题讲一讲?(二)谁来说说课文的结构?(三)通过学习“负荆请罪”那个故事,你对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哪些了解,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四)为了国家的利益,廉颇背负荆条主动到蔺相如家请罪,赵国的两大重臣终于握手言和了。

我们由衷的替赵王感到快乐,快乐之余,不免产生如此的疑问,在此之前,怎么说是什么缘故让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闹起了矛盾,丧失了和气呢?引出“不和”之全然缘故导入新课。

学生摸索后,可能A、用自己的话说。

找到第16自然段二、复习不和之全然缘故导入新课1、学生摸索后,可能①用自己的话说②可能找到第16自然段两种情形。

2、学生齐读第16自然段,老师提问:廉颇什么缘故感到不服气呢?(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3、读书,要能体会出其中蕴涵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假如做到了,才叫真正地读书。

指导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四)老师板书“嘴”三、巧设悬念,深入探究:这一张嘴1、过渡:蔺相如只靠一张嘴,就爬到了身经百战的廉颇大将军头上去了,遇上如此的事,换作是你,你服气不服气?老师也和大伙儿一样不服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

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情境创设: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

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

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但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能够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能够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但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能够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

”——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个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很多感人的话。

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能够课后去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

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