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将相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 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 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 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 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 努力。
思考题:
找找看,从哪段可以看出他们两 个人不和?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战功.他蔺相如有什 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 我头上去了.
蔺相如是仅 仅靠一张嘴吗?
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 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同学们,再想想,蔺相 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他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爱国的精神。
•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 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 御秦兵的准备,使秦 王不敢轻举妄动,虽 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 相如闹不团结,但知 错就改,并负荆上蔺 相如府上请罪,性格 坦率。此后能和蔺相 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 赵国。
赞蔺相如
xiāo
赞廉颇
秦庭搏命发冲冠,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便使枭雄气血寒。
赵璧召诺
怯瑟拒诸荆
召集、商议、隆重、无价之宝
约定、胆怯、拒绝、 理直气壮 能耐、诸位、渑池、完璧归赵
和氏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鼓瑟、击缶、允诺、负荆请罪、 上卿、 同心协力
(一)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 钱也买不到。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 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 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 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 形成大治局面。
背景简介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因各诸侯 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 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 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 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 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 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 秦国。
将 相 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 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我们中 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 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 识的文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司 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 的人物,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 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 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 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 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 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 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 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 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 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 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 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 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 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 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 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 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 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 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说说你的体会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 国,先发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气, 真杀了他,也能保证和氏璧完好归 赵。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 只好把他送回赵国。蔺相如在赵国 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 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 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 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足智多 谋、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蔺相如:
“将”指_廉颇
“相”指_蔺相如 “和”的意思是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________ 从“和”字可以 推想出什么?
(和氏璧) 诺(nuò) 璧 (bì ) (许诺)
怯 (qiè) (胆怯) 瑟 (sè) (鼓瑟) 缶 (fǒu) (击缶) 拒 (jù) (拒绝)
(qīng) 卿 (上卿)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 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 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 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 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 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 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 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 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 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 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 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 “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 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 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 要往柱子上撞。
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 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 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 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 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 国家利益为重,自己却居功自傲,一 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 蔺相如负荆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 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的性格特点。
宰相肚里能撑船 将军背上能插荆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 因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完璧归赵
重点品读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 您看。
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什 么样的人?
蔺相如:机智,聪明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 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 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 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 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 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 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 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 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 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 秦王怎能不上当。
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或者“因为……所以…… ” 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
学了《将相和》这 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 哪个人物?为什么?
• 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 随机应变,对秦王不 顾生死,敢于斗争, 对廉颇能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一切以国 家利益为重。因为他 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 立下功劳,先后被封 为上大夫,上卿。
人物简介
廉颇: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 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 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 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 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 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 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 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 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 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 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 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 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 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 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 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 的故事传为美谈。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 来。
蔺相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说明 什么?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 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 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 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 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 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 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 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 秦王。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
返 回
本课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 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 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 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 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人和则国家兴旺”是这 个历史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 中,也要注意团结同学,以集体利益为重
大夫、卿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 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 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 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 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 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 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 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 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 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 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 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 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 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 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 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 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 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 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 一直哭了三天三夜。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 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 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 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 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 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 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 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 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 “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 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结果是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 回到赵国 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蔺相如与秦王进行针锋相 对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反映了他为维护国 家的尊严,毅然地把自己的生 死置之度外,表现出蔺相如非 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也堪称一 员猛将,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 战场,但战斗同样惊心动魄。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是____Baidu Nhomakorabea________________
赵国便宜 秦王吃亏 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 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 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 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 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 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 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 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 平 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 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 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 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 还原主。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 馈赠等)。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 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 不下来的。
是 很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荆请罪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想象说话
• 如果当时老百姓看到这一幕,他们会说 些什么? • 这件事情传到秦王或赵王耳朵里,他们 可能说什么? • 廉颇的手下看到他负荆请罪,又有什么 感想? • 你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回想生活中和他 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有什么想说的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