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年级(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然》五年级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3.2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一、教学任务分析《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然》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生物世界》的第2课时。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单元的学习内容隶属于《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的主题1“多样的生物”。
本单元的学习以自然界的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认识自然界的生物中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以及包含真菌、病毒、细菌在内的微生物。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动物世界》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生物世界》单元共有“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和“其他种类生物”三个课时。
本节课是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第1课时“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动物进行分类。
本节课的学习以知道以“有没有脊椎为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列举一些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等知识为基础,需要具备观察、比较、比较等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所执教的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动物,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的外形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鸟类、哺乳类、两栖类、鱼类、爬行类动物的特点,但是没有学习过有关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相关知识;从能力水平上,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分析的能力,能够依据对象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以“云南虫”引入,引入脊椎动物这一概念,以制作思维导图为主线,首先通过“认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标准”,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分标准;然后,通过“探秘脊椎动物”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对无脊椎动物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多样的无脊椎动物”,引导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感受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最后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交流,对于本节课内容进行二次梳理。
本节课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为学生创造较为充分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案.doc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昼夜交替现象》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探究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交替,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论证,并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一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论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一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手电筒、小球【实验用品】手电筒、小球、相关表格两种【教学过程】、引入1.谈话导入(出示地球图)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
上学期,我们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有了初步了解,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继续对地球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2.千百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日出时白天了,我们称为“昼”,(板书“昼”),日落后夜幕降临,我们称为“夜”,(板书“夜”)。
夜过去了,就是昼,昼一一夜,昼一一夜,这就是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3.(出示太阳,地球图)同学们请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太阳光照亮地球的一半,这一半就是一一白天,受不到光照的一面就是一一黑夜。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级下
实用文档第1单元简单机械1-1 斜面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目的:1.识斜面。
2.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活动目的:1.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2.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实用文档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板书设计:斜面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小;坡度越小,用力越大。
实用文档1-2 杠杆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2.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目的:1.验杠杆的作用。
2.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
3.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
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1.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三.教学过程: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用文档板书设计:杠杆远,比较省力。
用力位置离支点近,比较费力。
实用文档1-3 滑轮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
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活动目的:1.认识滑轮、定滑轮。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5《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
《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生物与环境》单元第5课。
在前4课的学习和实验中,学生发现动物、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本节课将以此为基础,引领学生进一步分析“非生命环境”发生变化对植物、动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本领。
本课教材由4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教科书以“春天田野中能否看到青蛙”引入,借助不同层次的提问,引领学生分析青蛙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行为。
第二部分“探索”。
本环节包括2部分,前一部分以青蛙为对象分析青蛙在一年四季中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后一部分以资料阅读的形式分析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第三部分“研讨”。
围绕3个核心问题开展研讨,认识到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使其本身得以生存或使物种得以延续。
第四部分“拓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任务: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如何保护冬眠中的动物或在迁徙过程中‘掉队’的小动物(如大雁)”。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动物生存所需条件,从而设计保护它们的方案。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于动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处于结果性的认识。
对于环境变化时,动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的认识较少。
因此,本节课教学将通过分析研讨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建构新概念。
为达成以上目标,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努力做到:适应以分析研讨为主的学习形式;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在课后利用各种途径调查更多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
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依据事实独立思考,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分享。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小学五年级上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1 神奇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与观察,知道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后,有些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些那么不会。
2.通过做隐形墨水的实验,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3.初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事物变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知道物质状态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比拟几组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比拟,让学生知道泡腾片和水混合会生成新的物质,水和油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
教学器材:水、油、牛奶、醋、泡腾片活动二:认识几种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活动目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认识物质变化中的一类,既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会在变化中生成新的物质。
教学器材:生锈的铁、纸活动三:做隐形墨水活动目的:通过做隐形墨水的游戏,让学生知道热量能使橙汁发生化学变化,变成棕色,这是因为液体中的糖分变成焦糖的缘故。
教学器材:橙汁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比拟几组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活动二:认识几种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板书设计:神奇的变化泡腾片和水混合会生成新的物质,水和油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
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会在变化中生成新的物质。
热量能使橙汁发生化学变化,变成棕色。
[参考资料]1.泡腾片与水的反响: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酒石酸晶体和碳酸氢钠粉末。
没有水的时候,它们不能反响。
参加水后制成酒石酸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酒石酸与碳酸氢钠反响,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我们看到有大量的气体生成。
2.蔗糖热分解作:结晶蔗糖加热至160℃,便熔化成为浓稠透明的液体,冷却时又重新结晶。
加热时间延长,蔗糖即分解为葡萄糖及脱水果糖。
在190—220℃的较高温度虾,蔗糖便脱水缩合成为焦糖。
焦糖进一步加热那么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醋酸及丙酮等产物。
在潮湿的条件下,蔗糖于100℃时分解,释出水分,色泽变黑。
3.蔗糖溶液在常压下经长时间加热沸腾,溶解的蔗糖会缓慢分解为等量的葡萄糖及果糖,即发生转化作用。
上海小学自然学科(科教版)备课——五年级(下)
第1单元简单机械1-1 斜面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目的:1.识斜面。
2.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活动目的:1.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2.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图片三.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板书设计:斜面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坡度越大,用力越小;坡度越小,用力越大。
1-2 杠杆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2.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活动目的:1.验杠杆的作用。
2.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
3.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
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的:1.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杠杆远,比较省力。
用力位置离支点近,比较费力。
1-3 滑轮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
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活动目的:1.认识滑轮、定滑轮。
2.通过实验知道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教案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模式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教案执教老师:五年级班课题斜面课时数 1 2月日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的作用,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2.具有研究斜面作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3.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后发现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
难点:会做斜面的实验,体验不同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省力的关系教学内容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创设问题情境2.问题:图片中,工人把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吗?二、搜集证据:1.实验一:(斜面省力)师:实验可能需要那些工具?这些工具怎么用?怎样实验?(设计实验并汇报)引导学生将实验获得的数据填写到报告单后进行提交。
分析数据。
师:提出问题:利用斜面后我们用的力怎么不一样?2.实验二:(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问题:与斜面角度有怎样的关系?推测与斜面角度有关系三、应用:1.观看图片2.提出问题:盘山公路、螺丝钉省力吗?为什么?3.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斜面省力?四、小结:教师总结:生活中利用斜面省力的地方还有很多,还需要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斜面斜面省力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自然学科教案执教老师:五年级班课题杠杆课时数月日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内容过程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4、出示机械的概念。
(降低工作难度)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斜面沿斜面向上拉木块,记录数 据。 (3) 改变斜面坡度,再次实验记录。 (4) 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 交流:斜面实验得出结论。
指导要点 * 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并能记录数据。 * 用测力计沿斜面拉木块时注意用力要缓
面;螺旋楼梯与普通楼梯比较不
形的斜面。
同之处。
* 观察: P2 南浦大桥浦东引桥模型照片和
浦西引桥实景照片。
* 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 简单介绍南浦大桥建设的背景资料,浦
* 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
西、浦东两岸的情况等。
* 小结:两端不同形状的设计其共同之处
及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 坡度越大,用力越小; 坡度越小,用力越大。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1-2 杠杆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体验杠杆的作用,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2. 初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 活动目的: 1. 验杠杆的作用。 2. 初步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能费力。 3. 初步了解支点在一端类型的杠杆。 活动器材:长尺、橡皮、重物、胶带
慢、平稳,利于数据的分析。
* 指导学生关注数据大小的变化。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观察: P2 三张照片
* 指导:楼梯是变形的斜面,台阶是方便
上下楼;盘山公路也是螺旋形斜
* 小结:斜面可以变形,螺旋就是一种变
大小并记录;借助定滑轮提起钩 码记录数据;比较数据,得出结 论。 * 交流:探究用定滑轮提物实验结论。
只供学习与交流
指导要点
* 结合学具介绍什么是定滑轮。
* 引导学生了解定滑轮可以提起重物要缓 慢便于测出数据。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
请联系网站删除
活动目标: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
的感觉。 * 讨论:支点在什么位置比较省力;在什
么位置可以把物体举得更高? * 实验:支点在杠杆一端时用长尺举起重
物,在不同位置手用力的感觉有 什么不同? * 交流:实验结果和记录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哪种情况省力?) * 小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或使工作方便。
指导要点 * 引导复习: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支点?
的方向。 3.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让学生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 活动目的: 1. 认识滑轮、定滑轮。 2. 通过实验知道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
活动二:用动滑轮提物 活动目的:知道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活动器材:铁架台、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绳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实验:在支架上安装一动滑轮,手提测
力计,通过动滑轮提起钩码。记 录测得的数据。比较数据,得出
结论。
* 交流:动滑轮能不改变方向,但可省力。
* 指导学生比较,动滑轮与定滑轮在提重
物是方向、力量的不同。
活动三: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学生活动
* 讨论:在利用滑轮提起重物时,能否既 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 1 单元 简单机械 1-1 斜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斜面能省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并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探究斜面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 活动目的: 1. 识斜面。 2. 知道使用斜面能省力,鞋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重物、长木板、测力计
* 镊子属于支点在一端的杠杆,它费力, 但使工作方便。
板书设计:
杠杆
用力位置离支点
远,比较省力。 近,比较费力。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1-3 滑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指导学生认识滑轮。 2.通过实验指导使用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
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的: 1. 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在探究杠杆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器材:剪刀、核桃夹、扳手、尖嘴钳、镊子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用杠杆举起重物
学生活动 * 实验:用橡皮当支点,用长尺举起重物。 * 交流:支点在不同位置时,举起重物手
活动三: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活动目的: 1.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2. 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吊车工作图片、铁架台、测力计、
2 只滑轮、钩码、细绳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用定滑轮体物
学生活动 * 讨论: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把旗升到旗
杆上? * 观察:滑轮实物 * 小结:定滑轮能改变方向,但不能省力。 * 讨论:用定滑轮提取物体, 可以省力吗? * 实验:借助测力计提起钩码,测出力的
* 告诉学生“尺的一端用胶带纸固定在桌 面边缘为支点,但仍能绕支点转动。 ”
* 指导学生表述实验感受。
活动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
* 观察: P4 照片
只供学习与交流
指导要点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 讨论: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杠杆?是,请 找出它们的支点位置。它们是省 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有的工 具设计成费力的? * 交流:讨论结果。 * 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比较南浦大桥两端的直线设计与螺旋设计的优缺点 活动目的: 1. 识斜面可以变形,其中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2. 拖过比较南浦大桥两端引桥不同形状的设计,了解斜面在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的应用。 活动器材:图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斜面的作用
学生活动 * 讨论: (1)怎样才能轻松的把这箱书提到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