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2秦汉—随唐 )
中国设计史5秦汉时期的设计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
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第十节 结语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 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第五节 陶瓷工艺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 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 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第六节 染织工艺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 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 一、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 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重文采。
第三节 铜器工艺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 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第四节 金银工艺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设计概论00688第一章_第二节 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第一章
设计的历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 了解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认识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的发生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三)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 (四)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五)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的状况
第二节 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其他还有夔(kuí )纹、鸟纹、象纹、鱼纹等,
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 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逐次 效果。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 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青铜立人像
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 商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
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 器,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 铸造达到了顶峰。
拓展知识点3
青铜器设计,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
后,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拓展知识点4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
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
⑤农业在青铜时代开始对人们的实际生
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铁器的出现为农 业耕作提供了新的生产力。 ⑥商周历法的完善将时间概念引入人类 设计的意识。 ⑦商周车辆和道路的使用,使交通具有 设计意义。 ⑧货币作为一种流通的符号,有着显著 作用。 ⑨《考工记》的出现是先秦最重要的设 计著作。
商代有了“十干”:
甲﹑乙﹑丙﹑丁﹑戊(wù )﹑己﹑庚﹑辛﹑壬
(rén) ﹑癸(guǐ)
十二支:
子、丑、寅、卯、辰、巳(sì )、 午、未、申、酉(yǒu 戌(xū
)、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分解
3.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制作时,一般是把石英或
燧石质的石板加工出尖和刃来,其中两刃一尖最为多见。在我国最典型的是三棱 器
4. 铸造方法:熔铸法:使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铜器,并体现出青 铜材料的特点。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 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
失蜡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 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 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 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新石器时代
中国 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 理环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 区:
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 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 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 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彩陶时代时间 4。特点:造型质朴优美,具有独特鲜明强烈的艺术风格。器物上的图案线条流畅, 结构分布紧密,适合器物的形态。
5.材料与制作方法: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但陶瓷还未干时,用某种 工具,例如:木片,卵石等把陶柸的表里打磨平滑,并且用赤铁矿和氧化锰作为黑 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一层陶衣,已 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的 美丽图案,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色彩风格。
中国艺术设计史(2秦汉—随唐)课件03
彩三唐
绫纹雀孔对
。 纹花大的幅整即�”绫缭缔盘幅可“了现出�式形术艺的纹花大求追始开绫 唐�是的提一得值。多之处42有共载》书唐新《据。品贡为作绫以还方地多 许�高很也量产�的多最是种品的绫中品织丝类各。物织的成而织组纹花由 或地为纹斜化变以是绫�说地体具”。理之凌冰似之望纹其“�曰》名释《 。色等紫、绿、黄、红成染有也�花提纹斜经枚三至二起地素为般一绫
釉花
壶鱼双彩三唐
俑乐载驼骆彩三唐
。平水高很了到达已术技艺工造烧的时 当见可�形变易不的物器了证保就而因�致一向趋缩收时却冷在物器得使�衡 均数系胀膨的体胎与汁釉且而�匀均射辐焰火内窑�当得制控候火烧焙对�中 程过制烧在们匠工于由。品制彩三成烧度温℃009经窑入次二第�汁釉的好配以 施面表体胎色白在后却凉�右左度温℃0011或℃0001到烧内窑人放�体坯的后 干晾型成将是烧素。烧釉和烧素即�骤步个两为分般一�中程过制烧在。成而 制烧度温的当适过经�剂色着料釉作物矿的素元等锰、钴、铁、铜有含用�胎 作土瓷色白用�器陶釉温低种一于属它�器瓷陶代唐的名盛负最是彩三唐
壶执烧垫釉青 州耀代五
托盏茶越代五
艺工瓷陶
环耳金 代五
碗瓣菊金鎏银
艺工属金
函经纹鸟花铀螺
。平水艺工漆木的时当到看此由可但�少虽料资物实土出代五。成而刻雕木 桫用是都�俑等身兽首人、身龙首人、身鱼首人、身蛇首人及以兽墓镇、俑肖 生、俑女、俑男有中其�俑木个44了土出墓代五庄蔡在年5791�有再。的意注 人引最中物器类一这的现发所为�碟漆胎铅银有中其。种六等盒镜、盨宝、匣 册、椁、棺、门括包�器漆的土出墓全批一现发中墓建王蜀前在器漆代五
壶扁纹狮驯人胡瓷青
壶柄龙首凤瓷青
。瓷青窑越是的性表代有具而名著为最 中其�地各北南布遍乎几�种品要主个一的中瓷陶时当是�瓷青的代唐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21
xx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技法与装饰 秦汉漆器的装饰技法有:彩绘、锥画、金银箔贴花、镶 嵌、扣、鎏金等。秦汉漆器的装饰花纹精致华美,有云 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
左图:“君幸酒”云纹漆耳 杯,饮食器。椭圆形,圆唇, 小平底,月牙状的双耳稍微 上翘。杯内髹红漆,以黑漆 绘卷云纹,底黑漆书“君幸 酒”三字,即“请君饮酒” 之意。外壁和杯底髹黑漆, 光素无纹。口沿外部及两耳 上以朱、赭二色绘几何云纹, 耳背面朱书“一升”二字表 示容积。
文化、科技:
产生了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在学术 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思想得到了 解放,文化艺术领域日臻繁荣,科学技术领域出 现前所未有的景象。
3
xx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总的时代风貌,是突破了商周时期浓厚的神 秘色彩,造型上注重实用,充分体现材料本身的美,追求 做工之精巧和形体之灵巧。装饰上面向现实生活,由装饰 纹样向装饰绘画过渡,虽仍有许多神话幻想题材,但能把 幻想与现实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加以表现。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经济 有着全面的发展,手工业中陶瓷、铜器、漆器、纺 织等均较发达。
2
xx
《中国工艺美术史》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生产格局:
期间,黄河中下游仍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今日的河南、山东、河北及山西南部的工艺美术生产 极为兴盛。当时都城内官府作坊最为集中,因而西汉 长安、东汉洛阳成为高档工艺品生产的重要地点。同 时,秦汉的民间工艺美术也异常发达。
25
xx
中外设计史 中国封建时期的设计艺术
清朝初年;随着农业的恢复,手工业 商业得到发展,康熙 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 时期的陶瓷、染织、漆器和雕刻等均有所发展 陶瓷方面,
景德镇仍是制瓷中心,烧造技术发达,釉色品种增多:康 熙时期以古彩为主,刚健有力;雍正时期以粉彩最为突出, 雅致清秀;乾隆时期以珐琅彩最有成就,繁缛精细。染织 方面,苏杭的绸缎,南京的云锦,四川的织锦,广东的纺 织,上海的印染,新疆、宁夏的地毯闻名全国,刺绣也形 成了地方特色和工艺体系,以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和 京绣最为著名。金属工艺中景泰蓝有所创新,以乾隆时期 最为繁荣,综合应用各种技法,并于清末成为出口商品。 漆器逐渐形成制作中心和地方特色,例如北京的雕漆、扬 州的螺钿和福州的脱胎等。清代彩塑以天津泥人张和无锡 惠山泥人为代表,或与实用结合,或作为玩具,广泛流行 于民间。在装饰方面,明清流行的吉祥图案,通过运用象 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等手法,达到了“图 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效果。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 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组合, 释名·采 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 尊者得服。”
织金锦 图例 元加金织物盛行,除与当时蒙古族民族的文化水
平 装饰爱好、艺术理解等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 由于当时的国力扩张,从被征服的民族手中掠夺 了大量的黄金,此外,元代又用纸币大量吸收了 黄金,因而占有巨大数量的黄金,成为大量生产 金锦的物质基础。
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 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明代传统品种有妆花、 库锦、库缎等几大类见“妆花”、“库锦”、 “库缎”
黄道婆
元代典型器型的设感来源于具有民族特征的 日常用品 金属器及皮具的造型设计 由于受元
中国艺术设计史
学生选择一个老师推荐课题或自选课题, 运用《中、外艺术设计史》课程中了解 到的一般规律和相关方法进行自主研究。 最终,形成不少于4000字的论文。
参考书
《中外艺术设计史》(上下册)南京艺术学院 教材编写组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龙宗鑫编著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 《世界工艺史话》钱正坤 钱正盛著
中国艺术设计史
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商、周、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早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中期 (隋、唐、五代、两宋) 封建社会晚期 (元、明、清) 社会组织形态变化作为社会发展史的分期标准
设计史分期
以设计观念和设计艺术的风格变化为其分期的依据 原始时代的设计(旧、新) 青铜时代的设计(夏、商、西周时期) 革新时代的设计(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制上升时期设计的高度发展(秦汉时期) 设计的多元与融会(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设计走向成熟、走向市场(宋、辽、金、元时期) 中国古代设计的集大成(明清时期 上) 技艺的极致与设计的衰退(明清时期 下)
课程内容
原始品与服饰设计 家具设计
中外设计史作业:
1、设计探源 2、中外彩陶设计比较研究 3、汉代的漆器设计 4、唐代服饰设计 5、明式家具研究 6、巨匠的年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7、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 8、再谈流线型 9、甲壳虫传奇 10、回望后现代
《中国艺术设计史》课件
吐火罗人,远古就生活在中亚地区,并有古吐火罗国。吐 火罗原本是民族名,中世纪转为地名。指乌浒水(今阿姆河) 上游,以今昆都士为中心的阿富汗北部地区。相传,吐火罗 人早在先秦时期就迁徙到中原西部的河西走廊地区生活,在 文献中将其生活的区域称为敦薨或敦煌,这亦可视为吐火罗 人在这一带活动产生影响的遗存。《山海经·北山经》有关 于敦薨记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据考证, 所及昆仑当为今之祁连山与敦煌区域。这一带曾发现有大量 新石器时代末期、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可能与同期吐火 罗人从在河西走廊生活有关。公元前2世纪中叶,吐火罗灭 掉以巴里黑(今阿富汗境内)为都城的大夏,于这一区域建 国,是为贵霜王朝。公元629年(或630)玄奘行经该地, 记吐火罗故国领域:东起帕米尔,西接波斯,北靠铁门(今 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南至大雪山(今阿富汗 兴都库什山),相当于今阿富汗北部地区。此地在历史上一 直是中原与伊朗,以及印度等地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处。
一、 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
1. 有巢氏和燧人氏的造物发明 2. 黄帝开创饮食文明 3. 嫘祖开创养蚕织丝历史 4. 黄帝、尧、舜时期形成服饰制度 5. 轩辕氏制造货币、舟船 6. 庄子所言的“造物主” 7. 儒家思想中的造物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
1. 元谋人 学会用火,制造骨器和使用简单工具, 捡取石器加工为捕猎工具,原始造物萌芽出现。
杂的青铜器形的塑造而出现的。 (3)失蜡法:又成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
的精密铸造方法。青铜器玲珑剔透,精细的花纹 铸造具有镂空的艺术效果。
☆失蜡法的西域传入与本土既有技术的争辩
目前,学界对于失蜡法究竟是西域传入还是植根于本土,存在着两种相 对的看法。认为失蜡法是源于西域的理由是:其一,从失蜡法出现的时 间推算,失蜡法最早使用是古埃及。文物发掘证明,早在公元前3 000 年左右古埃及已出现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金属饰物。相比较而言,我国直 至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其二,从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多角度 考察表明,我国在商前期就与西域存在着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 流,并且出现有一条“青铜之路”。所谓“青铜之路”,是与“丝绸之 路”形成的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 有文字记载,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兴盛于汉 唐宋元时期,文献史料记载不绝,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 文化。两者先后相继而方向相反,可以说是青铜之路诱发了丝绸之路。 而后,丝绸之路取代了青铜之路。论证的依据是,在上古时期青铜技术 属于“高技术”,其出现或者说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是与羊、羊毛、 牛、牛奶、马、马车等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青铜之路将西域和东亚纳 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域,乃 至欧洲的联系。只有将“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深 入地理解和解释欧亚大陆文化的形成及其相互交流的历程。其三,从人 类学和社会学考察看,吐火罗人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游牧民,包括 后来史书中常见的哈萨克族祖先古塞人,他们很早就活跃于中原,且不 局限于西域。
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PPT
【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时的镜面微凸,可以照出人面的 全部,更符合科学原理。
铜灯
铜灯始于战国,到汉代达 到鼎盛。铜灯不仅展示了青铜 工艺技术和当时科学成就的诸 多内容,而且也展示了青铜器 艺术设计的风貌。
汉代的铜灯形制各异并又 各具特色,形成中国灯具史上 特有的阶段,为其后各朝代灯 具的演变奠定了基础。比如, 虹管灯,又称灯,灯体有虹管 ,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吸原
秦汉时期 铁制 农具
《中国设计史》课 件
第二节 冶铜业与铜器设计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 艺术设计
壹冶铜业的发展与青铜制器的提升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 艺术设计
秦汉时期,虽铁器普遍使用,但冶铜业规模仍超过之前的 战国,冶铸技术有进一步提高。青铜器制作开始注重生活化和 艺术性。除了铜镜、灯、炉及盥洗日用品外,还有印符、度量 衡、礼器、乐器和工艺品,最大宗的便是铸铜钱。
1、丝织业的兴盛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
早先人们对自汉代形成的东西往来的丝绸贸易通路并没 有一个固定的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 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 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其 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 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 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为丝绸之 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 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 品经由此路西传,故称“丝绸之路”。
汉代丝织工艺品种增多:锦、绫、绮、罗、纱、绢、缣、缟、 纨等。
中国设计史2 秦汉-魏晋时期
第三节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秦始皇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罕见的规模庞大的雕塑工艺杰作。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一、青铜工艺青铜器时代在汉代结束。
1、一般生活用器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
以素器最为流行。
汉代铜器主要有:铜灯、铜炉、铜奁、铜洗、铜壶、铜镜、铜鼓。
铜奁(lián)又称酒樽,仿自漆奁,是盛酒和温酒的器皿。
汉代铜壶已成定式。
2、汉镜汉代铜镜已不只是满足上层少数人的需要,而在平民中普遍流行起来,同时还在国际交往中进行交易。
规矩镜:主纹区出现TLV形格式而得名(博局镜)画像镜:阶段式镜:透光镜:汉代铜镜花纹的图案组织有以下几种方式:1)四方式2)放射式3)旋转式4)同心圆式5)对称式6)阶段式3、汉代铜灯长信宫灯, (河北满城出土),属虹管灯,器形为一少女,跽坐+左手执灯,右手杖灯罩,右手的衣袖很自然地与灯罩连成虹管,灯体成圆形,中间为两块瓦状罩板,盖与底板上都有滑槽,可以任意调节光照的方向和角度,整器鎏金,富丽堂皇,人物的形体结构把握得很准确,少女神情自若,姿态优美。
4、薰炉形式:中空,放置香料。
功用:a香薰衣服、被褥;b调节室内气味。
铜炉是汉代一个具有特色的品种,有熏炉(又统称博山炉)、温手炉、温酒炉。
错金铜博山炉5、带钩6、塑造艺术马踏飞燕(东汉):马踏飞燕铜塑,也称铜奔马,体态优美,富于浪漫主义设计意匠,是一件极其珍贵的青铜工艺品。
7、装饰工艺方面有刻划、镶嵌,错金银、鎏金、镂空等多种技法。
金银错: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装饰工艺,用金银丝或金银片在铜器上镶嵌成各种图案,用错石(厝石)磨错平滑,金银错是在刻纹装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刻纹装饰纤细难辨的不足。
金银错也称错金银。
鎏金:鎏金是将金箔碎片加热后,加人7倍的水银,混合成液体再涂在铜器上,经低温烘烤,使水银挥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具有辉煌的效果,鎏金与金银错是使用最多的两种工艺。
隋唐五代的建筑设计
隋唐五代的建筑设计1.隋唐五代建筑历史背景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
隋和初唐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两晋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延续。
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的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残破,十国中如南唐、吴越、前蜀、后蜀保持相对安定局面,建筑仍有发展,并影响到北宋前期的建筑。
2.隋朝建筑历史特点隋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并且其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作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
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化、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
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
2.1 隋朝典型建筑设计——赵州桥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中国美术史--秦汉部分--核心笔记】
第一章绘画艺术一、宫殿寺观壁画秦宫车马仪仗壁画,两汉宫殿寺观壁画,东汉明帝“雅好图画”,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云台二十八将”。
二、墓室壁画西汉前期: “凿山为室”:梁王墓,南越王墓。
升仙主题:秦始皇陵,巨龙升天图。
西汉后期: 空心砖。
“鸿门宴”:西汉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东汉前期:内容的重大转折,以死者生前事迹为题材,西汉流行的灵魂升仙内容已经消失) 。
东汉后期:人物画发展新水平,题材内容的多样化,扩展了人物画以外的表现领域,如对野外环境的表现开了山水画之先声。
人物画比较成熟,属吏及瑞兽图。
东汉社会百科全书: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
三、汉代帛画T字形旌幡帛画“高古游丝描”,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上端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像,象征天上境界;中段描绘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汉代绘画中最重要的杰作,体现了西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一、汉画像石东汉后期: 武氏石祠是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内有“荆轲刺秦王”石刻二、秦汉画像砖(东汉最盛)东汉后期画像砖(四川成都一带出土,艺术造诣最高)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一、秦代书法(“书同文”,帛书简书)小篆(官方通行文字,阳陵虎符(错金铭文,李斯)),隶书(民间通用)。
书法家:李斯(小篆的整理者)、赵高、胡毋敬、程邈(隶书的创作者)。
二、汉代书法(隶书最具代表,简牍书帛书)篆书:碑刻(碑额)铜器上的篆书铭文隶书:汉隶,高度成熟的隶书草书(新出现)书法家:史游(隶书草写)、崔瑗杜操(章草,后人称“曹杜”)、张芝(“草圣”)、蔡邕yōng(篆隶,创“飞白书”)。
书法理论:崔瑗《草书势》,东汉蔡邕《大篆赞》和《隶书势》(东汉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赵壹《非草书》(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书法的完整论著),徐慎《说文解字》(东汉我国第一部字典兼文字学专著)三、秦汉篆刻玺印缪篆(隶书的影响下)第四章雕塑艺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高峰)一(1)、墓中陶俑、陶塑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划时代成就的标志,既承担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完整版)中国艺术设计史(2秦汉随唐 )课件02
第四节 车船制造及木作业设计
车船制造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独轮车
三国时期的战船
木作业设计
魏晋以来,随着房屋的增高扩
大,家具也相应地加高加大,尤其 是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 了家具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高型家 具,如圆案、橱柜、扶手椅、束腰 圆凳、方凳、长杌等。床也明显地 加高,并增加了顶、帐和围屏。坐 类家具品种增多,垂足而坐已渐推 广。家具结构更加简化,甚至出现 了金属连接件。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
主讲教师: 夏燕靖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割据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大动
乱、大分裂、大破坏延续了三百余年,其间朝代更迭频繁,地方割据,政权纷 争不息。长期的社会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和社会的动荡。商业趋于停 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 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然而,由于官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着密切的 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 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 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第一节 瓷器时代的形成与陶瓷器的设计
青瓷
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晋代潘岳《笙赋》中提到:“披黄苞以授甘, 倾缥瓷以酌醽(líng)。”其中,提到的缥瓷即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地,主要集中 在浙江的上虞、永嘉、萧山、余姚、绍兴、临海、丽水、吴兴、德清等地。大体分为 四个系统,即曹娥江地区的越窑;瓯江地区的瓯窑;金、衢地区的婺窑;浙北东苕溪 地区的德清窑。
《洛阳枷蓝记》载:“洛阳在迎佛日,各庙 宇的金、铜佛像多达3000余尊。而天宫寺的 释迦牟尼立像,高43尺,用铜10万斤,黄金 600斤。”唐代杜牧的诗中也提到南京素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考 证寺庙数目远不止此数,可见铜的用量仅佛 身而言已相当大了。铜还大量用于寺院和宫 殿的建筑装饰方面。此外,大量铸造钱币, 需要大量的铜,以至铜矿供不应求,造成铜 的缺乏。加上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导致日 用铜器生产的衰落。出土的日用铜器数量较 少,种类只有洗、奁、熨斗、香炉、带钩、 马饰等。较多的则是铜镜,所以江南的铸镜 工艺在此时期有所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史——秦汉的工艺美术
铜洗
汉代盟洗用具。有谓是盛污水的。
铜壶
汉代铜壶已 有定式。鼓腹, 小颈而口向外侈, 圈足,腹的两侧 多有铺首衔环, 造形优美。河北 满城汉墓出土的 长乐宫钟和错金 银鸟篆文壶,都 是精美的作品。
铜镜
汉代铜镜的制 作,是继战国以后 又一次大发展,它 是汉代金属工艺中 一个主要的品种。 式样丰富,制作精 巧,具有很高的艺 术性和装饰性。
瓦当
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 为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 发展为圆形。汉代则主要流行 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 战国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 筑,大多有挠制砖瓦酌陶窑, 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陶塑
汉代的陶塑,主要是用作明器。有专门的 生产作坊.设专官管理。 在汉代,陶塑的题材更 为扩大,除了战国时期所流行的各种器皿外,还有 用具、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有的形制宏大, 制作精巧。器皿有壶、盘、杯、罐、灯、炉、奁等 。用具有灶、并、船、车等。
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 平。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桶所见的大量的陶桶 陶马,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的卓越技艺。
在陶器上艺中,还有久负盛名的秦代砖瓦。秦砖的质地坚硬, 有“铅砖”之称。砖坯用模制成后,还用花模印花进行装饰。常见的 有菱形纹、方格纹、回纹、卷云纹、三角云纹、s纹、圆壁纹、绳纹、 粗布纹等多种。而泰瓦则是以卷云纹为主,变化多样,风格秀丽。
第五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新莽:公元9年—25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第一节 概说
秦统一了六国以后,吸收了其他各国的文化,综合而成为我 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源流。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经济有着全面
中国设计简史——第一章
总体来说,等级制度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影响 既有利也有弊。其利在于可以使城市建筑按照礼法 有秩序地发展,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甚至在一定 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过度营造造成的浪费; 其弊端在于可能限制或阻碍建筑设计的创新。而这 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古代建筑为何发展数千年 却始终保持如一的构造思维模式。
青铜器上的鸟虫书
商代甲骨文穿孔串联成册的龟册,则可谓是最早的 装帧设计,而且竖行书写阅读的方式也由此形成雏 形。此外,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族徽”、“铭文” 既有单字本身的设计,又在文字与器形的结合、文 字与文字的编排上进行了设计规划,算是最早的版 式设计。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通常位于器物的内部, 文字较多时,常被置于器形面积宽大的鼎、盘、簋 的内腹和内底,也有少量的铭文铸在器物的耳、口、 足、肩等特殊的部位。
秦统一中国(公元前 221 年)以前,中国社会经历 了史前原始社会、三代奴隶社会以及封建萌芽阶段。 设计在这一阶段,一些门类范畴也开始形成。在发 展过程中,经验性的技术和基本的工艺类型、后代 依仿和效法的原理及造型、设计思想和制度、“创 新”的设计传统,都不断积淀,为后来设计的发展 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服饰与玉器设计 服饰的形成与纺织、印染、缝纫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据现有资料,我国最早用于缝纫的骨针出土于周口 店山顶洞,距今已有一万八千多年。它与着装、饰 品的关系,使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作为 工具的限定。可以说,它是人类走向装饰自己、美 化自己之路的开始。
随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服饰的自然属性渐弱而社 会属性渐强,尤其是在礼制盛行的西周时期,政府 专门派人设计人们的着装,并按照严密的等级排序 体系,对款式、纹饰、色彩等细节进行了具体的规 定。例如,色彩有青、赤、黄、白、黑五色系统, 其中白色作为丧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统一直影响至今。从款式来 看,春秋战国时期创新流行的式样较多,尤其是深 衣,它改变了服装上衣下裳的传统。
中国艺术设计史
原始陶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
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黑陶: 当中原和西北的广大地区的彩陶衰落以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薄而光的蛋壳黑陶的大量出现是这类文化的突出特征。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
距织机:中国最早的织布机。
马家窑文化:甘肃,“舞蹈纹彩陶盆”。
建筑: 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是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不同用途的器物或工具需要不同的合金配比。
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青铜器制造方法变化合范法——失蜡法商周春秋晚期和战国失蜡法:春秋战国开始用,用失蜡法之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的大致做法是。
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的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司母戊鼎:1939出土。
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全国最大的青铜器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9公斤的大鼎。
鼎腹为长方形,直口,宽沿,双立耳,四根柱组接于瓶底之下。
造型凝重雄泽,气势恢宏,腹内有既文“司母戊”因此得名。
●殷商西周两时期青铜器造型设计的不同风格:殷商时期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表现得非常强烈,但缺乏统一标准显得没有规律在同样表现威严的基础之上,一部分作品给人以凝重浑厚之感,另一部分作品造型和装饰被夸张到怪诞的程度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西周日用青铜器最为礼器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周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礼制,在从事祭祀和典礼活动时使用礼器的数量和规格都作了严格限制以使贵贱优等上下有别,这就是所谓的葬礼于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漆器业的兴盛 漆艺设计的丰富样式
秦汉时期的漆器手工艺,是在 战国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和发展。 由于漆器轻便耐用,精致艳丽,深 受人们的喜爱,以致王侯贵族不惜 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来制作,所以 当时的漆器生产规模庞大,工艺水 平也达到新的高峰。
汉代耳杯
第六节 车船设计水平的提高
铜灯
铜灯始于战国,到汉 代达到鼎盛。铜灯不仅展 示了青铜工艺技术和当时 科学成就的诸多内容,而 且也展示了青铜器艺术设 计的风貌。汉代的铜灯形 制各异并又各具特色,形 成中国灯具史上特有的阶 段,为其后各朝代灯具的 演变奠定了基础。比如, 虹管灯,又称灯,灯体有 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 用虹吸原理,可将灯烟送 入灯座,溶于水中,防止 烟尘污染空气。如长沙出 土的铜牛灯,灯体为牛形 ,以两角顺背向上作成虹 吸管,有一向下的碗状灯 罩以吸收灯烟。
练习思考题
1、秦汉时期官手工业制度与私营手工业的形成,对艺术 设计有何影响作用? 2、简要论述秦汉时期铁器和铜器设计的差异,并举例分 析说明。 3、秦汉时期的纺织、印染、服饰的设计特色有哪些? 4、举例说明秦汉时期陶瓷设计的艺术特色。 5、秦汉时期漆艺设计的风格与特色是什么? 6、举例说明秦汉时期车船设计的技术水平。 7、举例说明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与木作业的密切关系。 8、简述秦汉时期设计理论的要点。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
印染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印染业随着纺织业的兴旺而发达,官府设有专管练染的机构,据 班捷妤《捣练赋》所述,汉代丝的精练已能利用砧杵(chǔ)的机械作用和草木 灰的化学作用相结合的捣练法,提高了生丝的脱胶效率,缩短工艺时间。从 出土的纺织物看,已有朱红、深红、大红、紫、绛紫、茄紫、宝蓝、淡蓝、 湖蓝、翠蓝、蓝、蓝黑、黑、藏青、藕荷、绿、油绿、叶绿、褐、浅驼、浅 橙、黄、古铜、杏色、纯白等30余种颜色,说明当时的配色和漂染、套染、 媒染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了。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会的分裂割据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大动 乱、大分裂、大破坏延续了三百余年,其间朝代更迭频繁,地方割据,政权纷 争不息。长期的社会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和社会的动荡。商业趋于停 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 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然而,由于官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着密切的 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 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 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第三节 丝织、印染与服饰设计
绸织造、印染技术的提升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1、丝织业的兴盛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2、纺织工艺技术的提高 3、印染工艺的发展
丝织业的兴盛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 早先人们对自汉代形成的东西往来的丝绸贸易通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 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 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 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 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 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为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 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 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称“丝绸之路”。
第一节 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
铁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史中重要的转折时期。人们最早知道的铁是陨石中的 铁,古代埃及人称之为神物。之后,人们就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地 球上的天然铁极为少见,当人们在冶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技术之后,铁 器时代才到来。世界上最早制造铁器的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约在公元前1400年 左右。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春秋《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铁 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 高,推动了许多民族脱离奴隶制的枷锁而进入了封建社会 。
第一节 瓷器时代的形成与陶瓷器的设计
青瓷
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晋代潘岳《笙赋》中提到:“披黄苞以授甘, 倾缥瓷以酌醽(lí ng)。”其中,提到的缥瓷即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地,主要集中 在浙江的上虞、永嘉、萧山、余姚、绍兴、临海、丽水、吴兴、德清等地。大体分为 四个系统,即曹娥江地区的越窑;瓯江地区的瓯窑;金、衢地区的婺窑;浙北东苕溪 地区的德清窑。
秦地陵两组铜车马的精巧设计
秦地陵发掘的两组大型铜制 御车马,可以确认是秦代青铜制 器之冠。这两组铜车马各由三千 多个部件构成。据考证,这两组 铜车马,是秦始皇生前出巡时所 乘车马的复制品,比原来的车马 缩小二分之一,总重量为1200多 公斤。
铜车马安车 秦代
铜车马安车结构
铜器的分类型设计
汉镜
汉代铜器崇尚实用,趋向朴素轻巧,并广泛采用错金银、鎏金、镶嵌等工 艺。目前已见者主要有灯、炉、壶、洗、镜等,其中铜镜最引人注意。 汉代铜镜的设计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了程式化的特征。 但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特色。前期,即西汉时期,铜镜的制作用平雕手法, 镜面较平,镜边简单,或用连弧纹作边饰。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流 行规矩镜。铸镜以炫耀其政绩,曾制作了一批华美精巧的作品。后期,即东汉 时期。此时的镜面微凸,可以照出人面的全部,更符合科学原理。
北齐 白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瓷
陶器
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 陶大缸”名闻遐迩。上虞、南京均有发现,属常用容器。吴晋的陶器以明 器居多,其中有器具、禽兽、建筑图案等类,造型富有真实感。 北方的陶器以铅釉最为出色,由北魏施釉创新。有黄地加绿彩,白地加绿 彩,黄、绿、褐三彩并用等,釉质晶莹明亮。如山西大同出土的“深绿釉 陶器”,为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前烧制,用莲花纹装饰。山东高唐出 土的“酱色釉陶器”,系寨里窑产品,釉中含铁量较高。到北齐,釉层匀 润,有多种色泽,器型也较丰富。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主讲教师: 夏燕靖
秦汉两朝,历时四百余年,不仅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了 很大的发展,而且各族人民之间经过长久的交流和融合,开始汇成 统一的商业市场。《史记· 货殖列传》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 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由于市场的推动,手工业者和商人往 往也合而为一,呈现自产自销的经营特点,为我国这一时期艺术设 计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羊形烛台
仰覆莲花尊
羊圈
黑瓷
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 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 清黑瓷最负盛名。黑瓷胎色呈 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 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 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上 海博物馆收藏的“黑釉四系盘 口壶”当属典型。盘口微敞, 壶身浑圆,颈上饰双平行凸弦 纹,盘棱连肩,肩上凸出四个 桥形系;下体微收,足略展, 底不挂釉。造型幽雅明朗,浑 圆中含有劲秀之气势。胎细釉 厚,乌黑中带有赭紫色,黑体 中犹有变色之妙。 德清窑黑釉 唾壶
白瓷
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 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 这与较早期的东汉白瓷“灰釉高足碗”(长沙出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可 谓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例如白瓷碗、白瓷杯( 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为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前的制品,胎釉白净,胎质细 润。还有白釉绿彩四系莲瓣缸(同上),从肩到腹堆塑成凸起的丰肥莲瓣,使 造型与装饰融为一体,表现为典型的北方风格。
秦汉时期铁器制品被 大量使用,有力地推动了 冶铁业的迅速发展,使之 成为继纺织业之后主要的 手工业生产门类。
第二节 冶铜业与铜器设计
冶铜业的发展与青铜制器的提升
秦汉时期,虽说铁器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但冶铜业的生产规模仍超过之前 的战国,冶铸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时的青铜器制作开始注重生活化和艺术 性。比如,铜器除了铜镜、灯、炉及盥洗日用品外,还有印符、度量衡、礼器、 乐器和工艺品,最大宗的便是铸铜钱。 从发掘的秦代青铜器物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像陕西宝鸡西高泉村秦墓出土的 铜壶和铜豆,原是周王室的器物。再有陕西凤翔高庄秦墓所出的中山鼎,则是中 山国的器物。陕西泌阳官庄秦墓所出的平安君鼎,则是卫国的器物。但在秦统一 以后,均出现了具有秦地特色的青铜器皿。
铜制科学仪器
我国古代铜制的科学仪器,像天 文仪器有漏壶、圭表、浑天仪以及地动 仪、指南车等,都是融艺术和实用技术 相结合的“产品”。如东汉时张衡等用 青铜制作浑天仪,能演示天象,并制成 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张仪利用机 械原理,尤其是在齿轮系统技术应用方 面,达到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 精铜制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 酒尊”(《后汉书· 张衡传》)。不仅 有精巧的合乎科学的结构,而且如中间 的“都柱”和“八道”等机械装置,其 造型设计都已完全艺术化;尊外八条含 铜珠的龙及龙头下面设置的相应蟾蜍, 使整个地动仪都如一个精巧的工艺品。
铜壶
铜壶商代即有,至春 秋战国时期制作极盛。汉 代的壶大体上继承传统形 式,但名称有所不同,圆 壶称为钟,方壶称为钫。 壶除作盛酒或水外,尚作 为量器。《淮南子》注: “十斛为钟”。《后汉书· 郎传》注:“四釜为钟” 。汉代铜壶已呈设计定式 。鼓腹,小颈而口向外移 ,圈足,腹的两侧多有铺 首衔环,造型优美。
车的类型与特点 造船业与船运
第七节 建筑设计与木作业
建筑设计 园林设计 竹木作业
庑殿顶
无殿顶
歇山顶
第八节 工具的使用与设计
农业工具 纺织工具
汉代时期的中轴式踏板斜 织机复原图
耧车
第九节 秦汉时期的文献典籍中的设计理论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设计理论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当时的文献典籍 中可以挖掘出丰富的设计理论。比如,出现重皇权以及典章制度的制定 和执行的记述,这是我国古代设计理论开始形成的主要特征。《春秋左 氏传》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其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对于器物的看法就 具有代表性。如认为鼎的大小、轻重是象征统治者的德行、地位,因而 具有很强的精神作用。“铸鼎象物”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造物观点,也 可以说是指导器物制作的方法核心。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 而,在美学乃至工艺理论中贯穿的主要是儒家的礼教观点。正像提出独 尊儒术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讲到:“高台多阳,广室多阴,远 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为,适中而已矣”。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关于建筑 设计的理论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汉书•舆服志》中还有许多着装的 记载,如其中所云:“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雄拔,贵贱有殊 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 ,所以执事,礼之共也。故礼有其度,威仪之 制,三代同之”。从这可以看出,由于受儒学的影响,符合礼教的审美 思想成为一种共识,这在当时的设计思想中是有所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