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海省海东地区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引言青海高原是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宝库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草原资源和水资源。

为了加快青海高原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好这片美丽而宝贵的土地,探讨和推动青海高原特色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1. 发展青海特色农业青海高原的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特色农产品。

其中,高原牧场牛羊肉、高原蔬菜、高原草原奶等是青海的特色农产品。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青海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拓宽市场。

另外,农业旅游也是青海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途径。

在农田之间建设农家乐,让游客体验农耕生活,了解青海高原的农业文化,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利用青海矿产资源青海高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矿、铜矿、铁矿等。

要发展青海的特色经济,可以利用这些矿产资源进行资源加工、综合利用。

例如,利用盐矿资源,可以发展盐湖食盐加工业,并开发高端盐产品。

此外,利用铜矿资源,可以发展铜加工业,生产铜制品,提高附加值。

在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科学的矿山开采和尾矿处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青海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特别是牛羊养殖业。

青海高原的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牲畜生长周期长,肉质好。

通过科学养殖管理和优质饲料的使用,可以提高青海高原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发展加工畜产品的冷链物流业也是重要的一环。

将青海高原的优质牛羊肉或奶制品加工成干肉、牛羊肉制品等,并进行远程运输,可以扩大市场,提高附加值。

4.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青海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青海特色经济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强对青海高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青海传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青海传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青海传统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青海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产业资源的地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青海传统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当地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农业是青海传统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但同时也拥有充足的阳光和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青海的农业以青稞、青稞酒、藏红花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青海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得青海农产品走出了青海,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其次,畜牧业也是青海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地处高原,气候适宜,草原资源丰富,适宜牧草的生长,因此畜牧业在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青海的畜牧业以牦牛、藏羊、藏毛驴等特色畜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需求量和价值。

青海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加强了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使得青海的畜产品市场更加繁荣。

此外,手工艺品产业也是青海传统产业的亮点之一。

青海地处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手工艺品传统,如唐卡、藏毯、青海玉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收藏家的青睐,成为了青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青海政府加大了对手工艺品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传统手工艺人传承和创新,同时也加强了手工艺品的宣传和推广,使得青海的手工艺品产业更加繁荣。

总的来说,青海传统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海将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青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东“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

海东“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

海东“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乡村振兴》 2019年第7期近年来,海东市通过全力打造富硒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海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性调整,在全面实施“产业振兴”中实现全面振兴。

硒资源是海东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海东市着力构建青海海东高原现代农业富硒产业园,以富硒产业开发引导结构调整,突出“扩薯、抓菜、稳油、增草”,以全膜马铃薯、杂交油菜、露地蔬菜为三大抓手,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海东高原现代农业富硒产业园形成以高原富硒大蒜为主的蔬菜产业和以富硒牛羊为主的养殖业两大主导产业,以及富硒马铃薯、燕麦、果品、猪肉、禽蛋等产品为主的辅助产业,并按照全产业链和“生态循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对现有入园经营主体和引进入园项目进行整合建设。

为打造绿色生态资源循环廊道,走产业创新之路,海东市将全面推进牦牛和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具有青海特点、高原特色的牦牛和青稞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助力脱贫攻坚,着力推进湟水河特色生态资源建设,实现“产业振兴”。

在推进牦牛产业示范园发展中,海东市利用自繁自育的传统养殖优势,“牧繁农育”的反季节供给养殖区、屠宰加工产业融合区的优势,全面加快推进以牦牛为资源的养殖、加工、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建设集牦牛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冷链物流、血骨皮毛综合利用、数据共享平台、牦牛文化为一体的牦牛产业示范园,切实提升企业现有屠宰加工生产水平,探索“龙头企业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农牧民”的牦牛产业脱贫新机制。

海东市是青海省重要的东部农业区,是重要的青稞产粮区,特别是互助县已经成为中国青稞用量最大、青稞酒酿造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东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着力推进海东市青稞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杂粮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促进青稞产业化转型升级,全面实施青稞种植、加工苍术、仓储等基础平台建设,为青海省乃至西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加大了对青海特色农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畜牧业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全省草原面积达到2.24亿亩,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

青海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年产牛羊肉约占全国产量的10%以上。

青海的牛羊肉质优、品种多,深受市场欢迎。

青海的牦牛、藏毛羊等特色养殖品种也逐渐走向市场,成为青海畜牧业的一大特色。

2. 农产品种植青海是高原农业的典型代表,青稞、大麦、土豆等高原作物是青海的特色农产品。

青海还以青海湖大闸蟹、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而闻名。

青海的农产品种植以生态农业为主,注重绿色有机种植,因此青海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3. 产业化加工随着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开始进行深加工,如牛羊肉制品、农产品加工品等。

青海特色农产业加工品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

二、存在的问题1.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不高,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2. 产品包装和营销不足青海特色农产业的产品多数以散货形式出售,缺乏统一的包装和营销渠道,使得产品形象不够突出,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了销售并不理想。

3. 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目前,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如产业引导、技术支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三、发展趋势1. 产业多元化发展未来,青海特色农产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农产品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将更加多样化,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2. 加强科技创新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

3. 打造品牌效应青海特色农产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强化产品包装和营销,提升产品形象和竞争力。

对海东市乐都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的几点思考及对策

对海东市乐都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的几点思考及对策

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活动,现代农业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与传统农业相比,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在青藏高原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是摆在我们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的难题,做什么、怎么做?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是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前提下,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二是要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三是要积极探索如何将杨凌科技优势转化为推动生产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四是要坚持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合作,积极吸引企业进驻园区发展,以企业带动农民扩大市场,引领农民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1基本情况乐都区东西宽约62公里,南北长约76公里,县城碾伯镇距省会西宁市67公里,距甘肃省兰州市约168公里。

全县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总人口28.8万人;总耕地面积37万亩,其中川水10.8万亩,浅山15.7万亩,脑山10.5万亩。

县境海拨在1850米到4480米之间,平均海拔2600米,境内属半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7.3℃,年均降水量为340毫米,年蒸发量为1771毫米,无霜期约144天。

八大特色产业撑起青海海东工业园区加快发展

八大特色产业撑起青海海东工业园区加快发展

龙源期刊网
八大特色产业撑起青海海东工业园区加快发展
作者:
来源:《硅谷》2013年第07期
据青海日报,历经两年建设,海东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定位逐步明晰。

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发展的八大特色产业将为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和海东撤地建市打下稳固的产业基础。

3月24日,海东工业园区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副省
长骆玉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骆玉林充分肯定了2012年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高度评价了省直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给予海东工业园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深入分析了当前园区建设发展面临的紧迫形势和问题。

他指出,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城市,园区的发展对海东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海东地区和园区管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加快东部城市群和“三区”建设、实现“两新”目标进程中,挑重担、做表率、当先锋。

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要从全省大局和海东实际出发,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园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

要着手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产业技术工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要抓住海东撤地建市的机遇,做好园区土地储备。

要按照城市化要求,加快园区建设和景观绿化等工作。

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与各级各部门对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园区建设发展。

会上,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还与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2013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

关于海东地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海东地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积的8% 4 。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得到壮大,草食畜年
饲 养 量突 破 3 2 3 万头 只 ,猪 、牛 、羊 的商 品率 已 l .5
分 别达到 8 .9 1 3 %、4 .% ̄ 6 .5 6 4 n 8 3 %。
农 牧业组织 化程度不 断增 强 ,产 业化经营水 平进 一步 提 升。 农民专业 合作经济 组织 已发展到
l 0. 万 千 瓦 ,较 “ 五 ” 末增 长 l . %;专 业技 2 2 十 35 术人 才 队伍 不 断壮 大 ,现有 农 林牧 水 专业 技 术 人 员 l 7 名 ,农村 实 用人 才近 l ; 。年 实施 八项 兴 农 88 00人 工程 累计 达7 1 5 万 亩次 和3 . 4 5 .5 6 8 万人 次。建 立高产
亿 元 ,入 驻 企业 6 家 ,辐射 带 动周 边特 色 基地 l0 l O 万
亩 ,累计 流转 土 地面 积 3 . 3 0 8 万亩 , 占到总耕 地 面 积 的9 5 %。农 村土 地 流转 拉 动 农村 劳 动 力5 . 7 人 .4 33万 次 ,实现 劳 务收 入2 . 5 5 2 亿元 ,劳 务人 均 收入 达4 3 72 元 ,农 民 人 均收 入 达 到 l 7 元 , 占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80
害农 畜产 品产 地认证 、 申报 工作 滞后 。
专 业 经 济 合作 组 织 、行业 协 会 、农 畜产 品经 纪 人 及
种植示范区8 万亩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 5 家科研
院 所 建立 长 期 合 作关 系 ,并 聘 请包 括 两 院院 士在 内 的 l 名 国内知名 专家作 为现代 农业发 展技术顾 问 。 5
扩大 ,规 模 养 殖快 速 发 展 ,产 业化 水 平不 断提 升 , 农业 基 础条 件步 伐 加快 ,生 态农 业 、绿 色 农业 理 念

海东市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海东市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富硒企业与科研所、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层次、宽领域的密切 合作与交流,共同研发高产量、高品质的新型品种少,创新富硒 农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检测研发技术人才紧缺。 4.4 富硒产品市场混乱
目前市场上富硒产品众多,但是产品趋同化严重,创新不 足,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并缺乏具有影响力、被消费者
认可的富硒精品。 4.5 没有权威的认证机构
富硒资源作为平安区的优势资源,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 视下稳步推进。2010年是富硒资源调查、调研阶段;2011年是成 立机构、组建班子阶段;2012年是制定初步规划和标准阶段; 2013~2014年是颁布专用标志和专用标志管理办法、认定富硒产 品、扶持项目、稳步推进阶段。经过四年的开发,富硒产业优 势已呈现具体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特点。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 作:一是富硒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三 是全力抓好园区建设。四是培育壮大基地建设。五是大力加强招 商引资。一是“筑巢引凤”。六是强力推进品牌建设。七是策划 市场营销理念。 3 富硒产业发展趋势
平安富硒产业发展局限于平安区域内,由平安区委、区政府 尽全力打造产业发展,但省、市级层面缺少投资力度,使平安富 硒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4.2 生产水平低
企业由于缺乏高新技术支撑和自己的研发团队,从而影响产 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大大削弱厂商的竞争优势;且在生产过程中 会加大生产投入,最终限制富硒农产品的成本降低空间。 4.3 技术创新少
平安区农业生产立足“冷凉”气候资源,突出特色,坚持以 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种植区域布局,重点发展 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制种农业和标准化养殖,加快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就需要发展一批具有区域 特色的农业产业。平安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恰逢其时,必将推进 平安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步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4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4.1 投资规模小

青海乡村振兴督导海东

青海乡村振兴督导海东

青海乡村振兴督导海东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素以其广袤壮美的乡村风光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青海的海东地区成为了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

而作为青海乡村振兴的督导,我有幸亲身目睹了海东地区乡村发展的巨大变化。

首先,海东地区在青海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海东地区山水之美尽收眼底,特别适宜发展旅游业。

政府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旅游设施,如民宿、游客休息站、景区服务中心等。

同时,还鼓励农民将自家的农田整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庄和农家乐,提供给游客进行参观和休息。

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其次,海东地区注重发展现代农业。

在青海乡村振兴的督导下,海东地区农村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鼓励他们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进行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种植。

同时,政府还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科学种植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这些改革举措使得海东地区的农产品日益走向市场化,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再次,海东地区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积极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对农村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和改善。

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道路的修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的环境日益优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如修建农村供水和供电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最后,海东地区在乡村振兴的督导下,注重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而海东地区正是藏族地区之一。

政府通过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海东地区的乡村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和推广。

通过开展民俗节庆活动、建设民族文化村等措施,政府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

总的来说,青海乡村振兴的督导下,海东地区在农村旅游、现代农业、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于对海东地区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海东地区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经过几 年 的发 展 , 海东 地 区 已具 备 了许 技 的推 广 力 度 不 够 大。 农 民组 织化 程 度 低 ,
多特色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 一 有利条 件
1 得天独 厚 的 自然 条件 孕育 了特 色种 植 革 的逐 步深 入 , 有 的 乡镇农 业“ 站 ” 建 、 原 六 组 业。 海拔 高 、 光辐射 强 、 气温低 、 日照长 , 夜 而成 的农业 服务 中心 , 昼 实行 “以块 为 主 ” 管 的
服务站和 7个 乡镇农机 中心服 务站, 贯性 连
工 程 , 力提 高农 民的科 技 素质 , 民科 学务 着 农
经过 几年 的努 力 , 东地 区特 色 种‘ 业 地 实施 了以种 子工程 为 龙头 的科 教 兴农 八 项 海 植 初 见成 效 , 现在 以下几个 方 面 : 表 ( 特 色 种 植 业 规 模 扩 大 , 益 显 现。 农水 平 明显 提 高 , 技 对 农 业 增 加 值 的 贡 献 一) 效 科 20 0 7年 , 区 特 色 优 势 作 物 总 面 积 达 到 率 由 3 % 提 高 至 4 % 。 全 7 2 239 万 亩 , 农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的 比 重 达 2 .4 占
温差 大, 具有 典 型的“ 凉 性” 冷 和“多样 性” 气 理 体 制 , 使本 就 单 薄 的农 业 科 技 队伍 力 量 明 候 特征 , 促进 了特色种 植 业 的 良好 发展 , 有 显 削弱 , 一定 程度 上 制 约 了农 业 科 技 服 务 具 从
广 阔 的市场前 景。 水 平 的提 高 。



《 海 统计 》 O 9年 第 4期 青 2O
经济 效益和 社会效 益初现 。 二、 有利 条件及 制约 因素

海东市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海东市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7期摘要:富硒资源作为平安区的优势资源,“高原硒都·健康平安”,互联网+富硒产业模式,重点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制种农业和标准化养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关键词:富硒;产业;现状;问题1 基本情况平安区总面积769 km2,辖5乡3镇(5个回族乡),111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2.88万,其中,农村人口2.15万户8.38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28.4%。

通过精准识别,全区共确定贫困村44个(重点贫困村27个、一般贫困村17个),贫困户2 315户7 510人。

2010年,初次探明平安区富硒土壤面积达到600多km2,硒含量一般0.23~5.79 mg/kg,平均0.44 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接近于已开发利用的浙江瑞安、上虞、江西丰城富硒土壤含量水平,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并且具有富硒面积大、地层较厚、硒含量浓度适中、无伴生的有害元素等特点,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区较为珍贵的绿色富硒土地资源。

2 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富硒资源作为平安区的优势资源,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稳步推进。

2010年是富硒资源调查、调研阶段;2011年是成立机构、组建班子阶段;2012年是制定初步规划和标准阶段;2013~2014年是颁布专用标志和专用标志管理办法、认定富硒产品、扶持项目、稳步推进阶段。

经过四年的开发,富硒产业优势已呈现具体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特点。

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富硒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

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三是全力抓好园区建设。

四是培育壮大基地建设。

五是大力加强招商引资。

一是“筑巢引凤”。

六是强力推进品牌建设。

七是策划市场营销理念。

3 富硒产业发展趋势平安区农业生产立足“冷凉”气候资源,突出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种植区域布局,重点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制种农业和标准化养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关于海东地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海东地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海东地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思考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0年第09期海东地区因位于青海湖东部而得名,在青海省是一个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

该区面积1391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8%。

大部分地区处于海拔2200~3000米之间,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6%。

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和乡镇企业较发达地区之一。

海东处于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中的主要区段,也是规划建设的重点,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主要农副产品均占全省的40%以上,肩负着推进农村改革、农民持续增收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海东地区把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全区农牧业发展呈现出设施农业规模扩大,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基础条件步伐加快,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理念得到强化,农民创业促就业水平稳步提高的特点。

1发展现状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迅速,农畜产品规模化、商品化进程加快。

马铃薯、油料两大优势作物和八个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2.47万亩,较“十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占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4%。

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得到壮大,草食畜年饲养量突破312.35万头只,猪、牛、羊的商品率已分别达到81.39%、46.4%和68.35%。

农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534家,注册资金达到4.29亿元,拥有会员5.47万人,带动农户10.28万户,建立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40余万亩,经营各类农副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种达50多种。

已认定地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2家,年产业化经营收入达9.05亿元,年加工农产品2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24%,辐射带动农户12.5万户,占到总农户的41%。

大中型农牧业企业达10多家,总资产达8亿多元。

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青海省海东地区奶产业现状及措施

青海省海东地区奶产业现状及措施

青海省海东地区奶产业现状及措施引言青海省海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奶牛养殖区之一,奶产业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海东地区的奶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青海省海东地区奶产业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一些措施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1. 奶牛养殖规模海东地区的奶牛养殖规模较大,有众多农户从事奶牛养殖。

然而,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区的奶牛养殖规模仍然较小,农户的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 奶牛品种和产品质量海东地区的奶牛品种多样,包括荷斯坦奶牛、黑白花奶牛等。

但是,与西部地区相比,奶牛品种的纯种程度还有待提高。

海东地区的奶制品质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供应链短缺问题在海东地区,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之间的供应链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农民的奶牛养殖技术有限,加工企业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销售渠道有限,导致了生产、销售效率低下。

4.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奶牛养殖业在海东地区占用了大量土地和水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

如何在保障奶产业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促进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对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农民的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

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奶牛品种,提高奶牛的产奶能力和产品质量。

2.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加强奶牛养殖基地、奶制品加工企业和销售渠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鼓励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与市场进行对接和对接,降低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成本,并提高效率。

3. 推动奶产业与农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海东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业。

推动奶产业与农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观光、农家乐、奶制品体验等多样化服务,增加奶产业的附加值。

4. 推进绿色奶产业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奶产业发展。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青海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青海的特色农产业主要包括牦牛养殖、青稞种植、藏红花种植等,这些农产业不仅是青海农民的重要生计来源,也是青海重要的对外贸易品。

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青海特色农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深入研究和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青海特色农产业的优势和地域特点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作物种植。

青海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牦牛养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青稞种植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

二、青海特色农产业的现状和问题青海特色农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劳动力成本高;二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不高,销售渠道不畅;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集聚度低。

三、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的机遇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青海特色农产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特色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二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和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增加;三是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效率提升,新技术、新品种对特色农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四、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实现青海特色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路径和对策。

一是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强产业链延伸,推动特色农产业与旅游、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加强政策扶持,为特色农产业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关于发展海东地区现代特色农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海东地区现代特色农业的思考

7 .% , 96 优势特色作物实现总产值 1.3 4 7 亿元 , 占全
区种 植业 总产 值 的 9 % 。全 区 马铃 薯 、 料 两 大 优 5 油
势作物面积达到 100 8 .5万亩 , 增长 4 % , 8 八个特色
品种 中 , 除优质 蚕 豆 因出 口受 阻 , 种植 面积 略 有下 降
过去 的零 星种 植发 展 到 现 在 的 1 5万 亩 ; 化 线 椒 . 循
亿元 , 占到农业 总产值 的 5 %,00~ 08年年均 3 20 20
增 长 1% , 0 显现 了特色优 势 农 业在 农 村 经 济 发展 中
的支柱 地位 。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 已在民和、 化隆县培育壮大。经 过多年的发展 , 全区各县、 部分乡镇都发展了有地域
6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 , . 现代农业发展所要求
第 2 卷 总第 1 1 9 7 期 21 00年第 2期 2 1 0 0年 4月 出 版
攀 登( 双月刊 ) N w eg t ( i nhy e H ihs Bmo tl)
V l 9 G n r1N .7 o。 e ea. o 11 2 N . . 1 A .0 0 o22 0 0 p 2 1
马铃 薯 主要集 中在 互 助 、 都 、 乐 民和 三县 ; 紫皮 大 蒜
模 生产 , 面积分 别 达 到 2 .7万 平 方 米 、 .4万 亩 91 2o 和 1 株 。20 0万 0 8年 , 区实 现 种植 业 总产 值 1. 全 58
以乐都雨润镇为中心 , 辐射到高店、 高庙 、 碾伯等 1 2 个乡镇及平安县的平安镇、 小峡镇等地 ; 乐都长椒由
特色 的 品牌拳 头 特色产 业 。
2 特色 品种增 加 , . 品质 结构 优 化 , 次 提高 。近 档 年来 , 区积 极从 国内外 引进 特色新 品种 , 全 通过 一引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背景介绍青海高原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之一,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其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然而,当前青海高原经济中存在着一些难题,如经济单一、贫困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特色经济的发展青海高原具有丰富的矿产、水产、草原等资源,且独具民族文化特色,这些资源既是青海高原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也是打造青海高原的最大优势。

1. 旅游业青海高原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发展旅游业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增加文化软实力。

2. 草畜业青海高原在牦牛、羊等牲畜上拥有天然的优势。

合理规划草畜业可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为当地方民的生计提供保障。

3. 矿产资源青海高原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有色金属、钾肥、天然气等。

露天及地下矿山有成千上万,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发展的思考上述几点特色经济的发展都可以为青海高原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1. 市场化定位市场化定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对产业进行规划和布局,发挥资源优势,谋求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合作,稳步推进高原特色经济的发展。

此时,应该引导地方产业结构向市场需求倾斜,实现资源的有效把握,开拓新兴市场。

2. 提高技术含量发展青海高原的特色经济需要具备高质量的技术和工程技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形成差异化经营的基础。

同时,还需要培养用于发展未来技术的人才。

3. 扩大销售渠道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销售渠道的拓宽尤为重要,它可以创造新的消费和需求,进一步刺激市场中的资本流动,为青海高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铺垫。

4. 加强管理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因此加强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具体到企业上,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效果。

浅议青海省优势产业发展5100字

浅议青海省优势产业发展5100字

浅议青海省优势产业发展5100字摘要:青海作为资源大省和经济穷省,其经济特征不适宜搞大规模产业,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青海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这是符合青海实际的、符合资源禀赋特色的、符合社会发育程度的、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

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青海省的特色经济所依托的就是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毕业关键词:特色经济;优势资源;深度开发近年来,青海把“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作为联合协作、吸引省外资金的重点,按照壮大支柱产业、扶持优势产业的要求,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经济构建得到稳步发展。

青海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已在吸引着外省资金稳步驻入,引领着西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水电?产业优势青海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特色经济应以优势资源为基础。

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对某些关键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青海面积大、人口少,资源富有而经济落后,青海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这对于利用水资源作为再生资源进行工业电解铝生产的产业来说是一大优势,就使得青海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中,将日益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青海应发展壮大水电工业并逐步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形成竞争能力,形成以水电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水电-铝产业开发和定位是从电能看,国内电力供应不足,未来几年仍有扩大趋势,发展水电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也能充分利用青海水力资源的突出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铝金属产业的生产在中外历史上有百年发展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铝金属一直作为国家重要的军用物资,在使用方向上各国主要以军用为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铝金属开始大量使用于电力、汽车、建筑和包装,铝金属使用由军用为主转为以民用为主,大大拓宽了铝的使用范围,使铝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获得较快增长。

我国传统铝生产为电解铝,由于铝产业是需要电力保障的,特别是电解铝工业是耗能大户,而且消耗的是二次能源――电力,是典型的电力密集型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0月209对青海省海东地区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考青海大学 李超摘 要:2012年是“青海省城镇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海东地区是青海省各产业发展较密集的地区,本文针对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自身特色产业并形成产业链带动地区经济的问题,概述、分析了海东地区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特色产业 资源规划 海东地区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209-02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不仅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存在现有的特色产业经济基础薄弱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状况的问题。

加强对青海省城镇特色产业布局的研究,掌握青海省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推动青海省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选取了青海省的海东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一地区现有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最终提出青海省海东地区各类型的城镇发展特色产业的建议。

1 海东地区概况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

现辖6县,即平安县、乐都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人,东部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兰州、永靖、临夏、甘南等州(市)、县毗邻,其他三面分别与本省海北、湟中、黄南等州县接壤,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主要物产有小麦、青裸、蚕豆、豌豆、马铃薯、红花、以及互助黑猪、海东鸡,虹鳝鱼等,盛产苹果、杏、桃子、花椒、辣椒也久负盛名。

在2004年度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农业占19.1%,工业、建筑业占37.6%。

在工业方面,全区已基本形成以硅铁、电解铝、碳化硅为主的冶炼工业;以水泥、红砖、玻璃及轻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农产品加工、酿造为主的食品工业;以毛、绒、革为主的服装工业;以农具、地膜为主的农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

2 海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2.1 海东地区总产业发展现状以下选取各产业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

图1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海东地区在2006~201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尤其明显。

其中农业增加据争端协商原则,决策机构和司法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设立。

东盟的法制化程度远远不及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法律体系不完善、规则不够具体、争端解决机制疲软,对法律效力的层次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相比,APEC 是一个更加自由的一体化组织,它只设有一个秘书处,除了管理财务外,主要功能是联系和协调各方面的活动,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也没有超国家的管理机构,成员之间的经济合作形式更加松散。

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一样,APEC 也是以纵向合作为主,以中国为中心,形成分工互补的产业链,合作关系紧密,也更有利于各差异性显著的国家发挥自身所长,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3 对于几种模式的分析及思考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中最常见的形式,其优点在于运行机制相对开放,成员之间通常以协商的方式来通过决策、解决争端,这样的一体化组织在内部密切合作的同时,也能够灵活地实现对外合作。

相比之下,欧盟的法律至上机制所带来的便是相对封闭性,欧盟的成员之间以消除贸易壁垒、开放市场为前提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约束效力过大、约束条件过多,便会限制欧盟与非成员国的合作。

但超国家机构的设立、严密高效力法律的制定,带来的是高运作效率以及成员国利益的最大程度保障。

欧洲模式开放性不足,并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各成员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该模式所需要的,是成员间价值观的高度一致性,甚至经济、政治、人文等等方面的一致性,其差异性越小,这种一致对外的方式便越有效。

然而北美国家、亚洲国家间的差异性都非常显著,并不适合这种方式。

因此便寻求了一种结构更为松散、机制更为灵活的一体化方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相近的经济体间的贸易往来,形成优势互补,减小成本,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更适应高度灵活的一体化方式。

并应当重点寻求纵向合作,在产业链上形成分工,以适应不断拉大的实力差距。

参考文献[1] [美]托马斯·A·普格尔·彼得·H·林得特.国际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英]弗兰西斯·斯奈德.欧洲联盟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 杨丽萍.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兼评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对策[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 谈毅.国际区域经济合作[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8.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102012年10月 值五年间增加了44.2%,林业增加了22.4%,牧业增加了37.7%,渔业增加了19.8%,工业增加了54.3%,其中只有农林牧渔服务业有所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已经成为海东地区的支柱产业,其次随着特色农产品经济带以及现代农业的推广,特色农业也成为海东地区崛起的主力产业。

渔业、牧业、林业等产业也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并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表1年份 万元 20062007200820092010农业增加值716187139594626120967.3128353林业增加值4709.6423049114750.46067牧业增加值68930.47592394270113191.2110620渔业增加值98.613214410512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584.87571829250826569工业增加值1662842139922711473377753634922.2 海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本文将该地区城镇按所属资源分为资源型城镇、综合型城镇、旅游商贸型城镇、农牧业服务型城镇。

2.2.1 资源型城镇该地区的川口镇、古鄯镇、马营镇、官亭镇、巴州镇、满坪镇、李二堡镇、硖门镇都属于地理资源较为丰富的资源型城镇。

地处青海省海拔最低的官亭镇,其无霜期只有176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形成了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杂交油菜种植的天堂。

2010年,官亭镇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4400亩,全镇经济总收入达1965.71万元。

而该城镇的地膜洋芋套玉米栽培技术也逐步发展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由于地处黄河北岸,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所以适合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

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上,该镇的种植作物一季变二季,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官亭地区地膜洋芋套玉米的种植模式。

该种植模式从2002年开始试种,经多年试验、示范,不断完善提高积累种植栽培经验,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2.2.2 农牧业服务型城镇在海东地区属于农牧业服务型的城镇有昂思多镇、扎巴镇、甘都镇、牙什尕镇、群科镇、巴燕镇。

扎巴镇,该镇属凉温半湿润气候区,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生产,兼有少量畜牧业,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

北部、西部属脑山地区,土地肥沃,雨量较充足。

南部属浅山地区,土地贫瘠,干旱严重。

镇政府按照发展优势产业的原则以及关于建设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的总体要求,调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目标,将扎巴镇培育为沿黄特色农产品经济带和浅脑山特色农牧业经济带。

由于扎巴镇雨量充足,在城镇或村落建设冷水网箱养殖基地,投放虹鳟、金鳟鱼苗等,2012年扎巴镇建设了万亩杂交油菜高产示范田。

而对于干旱较为严重的浅山地区则着重发展旱作避灾农业。

一是推广马铃薯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二是建立优质豌豆种植基地,而这些都是依托气候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并不断扩大为带动全镇发展的特色经济。

2.2.3 综合型城镇海东地区的寿乐镇、高店镇、雨润镇、洪水镇、瞿昙镇、高庙镇、碾伯镇、小峡镇、三合镇属于此类型城镇。

小峡镇地处湟水河南岸109国道沿线,东靠平安县域,西接省会西宁市,由于和109国道相邻,小峡镇经济发展已逐步建成沿109国道交通型经济带和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高效农业经济带。

全镇现已形成了卅里铺西红柿、上店黄瓜、下红庄樱桃西红柿以及石家营食用菌的种植格局,呈现出投资多元化、品种多样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基地化、种植基地化的特点。

也形成了以樱桃西红柿、油桃、水果型黄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的种植村,真正打造每村一个特色产品。

2011年开始在小峡镇展开的对石家营、古城崖村的石家营(丙)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崖汉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崖长沟沿墓地等五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了细致的勘探。

勘探出马家窑文化遗址一处、青铜时代的卡约文化墓葬30余座、卡约文化聚落遗址两处、汉墓12座、汉代陶窑遗址一处。

2.2.4 旅游商贸型城镇青海省的海东地区,属于此类型的城镇包括积石镇、街子镇、白庄镇、塘川镇、五峰镇、五十镇、加定镇、南门镇、高寨镇、丹麻镇、威远镇。

南门峡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依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境内有旅游胜地南门峡水库、却藏寺。

夏季,东西两川黄灿灿的油菜花更是游客观赏的绝美景色。

有“高峡平湖”之称的南门峡水库旅游区、明代的古边墙遗址。

南门峡水库周围风景优美,前来这里度假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境内的却藏寺, 2006年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依托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建设种植食用菌的温室大棚、夏波蒂种薯基地;加强食用菌种植基地和马铃薯制种基地;特色养殖向规模化发展,提高母畜比重,加大自繁自育力度,提高良种覆盖面积和畜禽出栏率,使畜牧业在全镇经济收入比重逐年提高并在稳步发展。

3 总结与建议青海省的海东地区拥有许多资源优势,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省海东地区的旅游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民俗手工业等多产业都得到了发展,随着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更是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突出特色”的原则,所以海东地区不仅要准确的寻找到个城镇的特色产业,并且要发展后续与深加工,最终形成一条特色产业链。

依托旅游景点不断引导、开发和拓展旅游服务领域,帮助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群众增加收入。

对于现有产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镇域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向品牌化、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不断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力度。

随着海东地区的塘川工业园区和海东工业园区的相继建成与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化就成为了不能忽视的过程,要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的对接,不仅要加强生态建设,更要让当地群众形成生态保护的重要思想意识。

海东地区拥有许多的民俗文化,如土族的刺绣与轮子秋、撒拉族民俗风情园、以及近几年形成的“拉面经济”都是各城镇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而将同类或者相似的产业形成横向发展的产业集群,那么海东地区形成的各城镇内的产业链必定能够拉动地区经济,也使得许多从事传统产业的当地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