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封建社会的家庭对学前儿童实施生活常规教育 生活常规教育, 生活常规教育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礼仪常规的训练和卫生习惯 的养成。 • (1)礼仪常规训练 • ①合乎礼仪的姿态训练(又称为幼仪教育 合乎礼仪的姿态训练(又称为幼仪教育) “立必正方,不倾听。”—— 《礼记·曲礼》 —— ②尊老敬长的礼仪常规训练 “求见长辈之礼” ③初步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规训练
作业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的学前家 庭教育?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演进
• 在我国古籍中,时常见到胎养与胎教这两个名词, 它们是有所区别的。简单的说,在怀孕期间,偏 重于生理方面的保养是胎养,偏重于心理的健康 是胎教。但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则往往将这两方 面杂记在一起,以见其间的紧密关系。 如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所说: “古人胎教、胎养之方,最为慎重···”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百度文库
• 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 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 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 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 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 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 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 第三, 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 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 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 第四,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制定了相应 第四,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的学前教育计划。 的学前教育计划。 • 第五,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 第五, 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 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 在古籍《表史氏之记》中则记载了母亲怀孕时的 外部约束。王后怀胎七个月的时候要搬到分娩前 的专门居室----“蒌室”中去住。由太师持奏乐用 的律管守于右窗下,太宰持烹炊用的斗器守于左 窗下,太卜持占卜用的著草和龟甲守于前门外。 在十月分娩前的这几个月里,如果王后要听的乐 曲不合礼制,太师则以“未习”而婉言谢绝; 如 果王后想吃的东西不合正味,太宰则回答:“不 敢拿这样的食品侍奉(您腹内的)王太子。”这 样则是防止孕妇在不能自行胎教时所采取的外部 管束,目的仍是保证避免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早 期的胎教虽然大多数是针对君主而言的,但也有 普遍的意义。
•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 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 于外。学书计。” ——《礼记·内则》
二、奴隶社会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 (一)宫廷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 公元前11世纪,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 世纪,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 创设了一个婴儿教养机关——“孺子室”。 孺子室” • 1、使太子的德性趋向完善 • 2、培养明君,使天下兴盛 • (二)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 1、保傅教育: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 保傅教育: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
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三公”对太 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三公” 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 子实施教育时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 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其身体; 傅之德义; 道之教训。
• 2、乳保教育制度(“备三母”制 ) :指在后宫 乳保教育制度( 备三母”
• 太子、世子出生后不久,即“异为孺子室于宫中, 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 敬、慎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 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
• 除“三母”外,还要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 中选择乳母以哺育世子。
• 当时教养、保育人员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教师, 从诸母中选择“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 寡言”的人,担任太子、世子的教师,主要职责 是“教以善道”,即教给太子、世子以为善的道 理;第二种是慈母,主要职责是“审其欲恶”, 即了解太子、世子的嗜好,并给予正确的诱导; 第三种是保母,主要职责是“安其寝处”,即管 理太子、世子的起居饮食,使其安逸、舒适;第 四种是奶妈,从“士”的妻子和大夫的妾当中选 取,主要职责是给太子、世子喂奶。“教师”、 “慈母”、“保母”和“奶妈”,被称为“孺子 室”的“四贤”,她们居住在宫廷孺子室内,无 事不准其他人进入,以免惊扰婴儿太子、世子的 安宁。
三、早期胎教的实施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 所谓的胎教就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
一系列自我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施 一系列自我和外部的措施, 加特定的影响,这是一种重要的早期教育 加特定的影响, 措施。 措施。
• 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根据《列女传》记载,太任自妊娠后,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能以胎教。”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记 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 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叶怒不骂, 胎教之谓也。”《韩诗外传》记载,孟子 母亲怀孕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胎教之谓也。”以上三篇谈到胎教内容都 是孕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 《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 • “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 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
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是 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 所。
• 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 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 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 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 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为对 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总结
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 (1)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不仅有阶级性,而且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 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断、生理变化、胎前疾病、妊娠期间 的用药准则、分娩的诊断等,都有了 较为详细的记载。
•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有我国最早的养胎 专著《妇人胎藏经》,可惜已经散失。 • 张仲景(公元一五零——二一九年)所著的《伤 寒杂病论·妊娠病》中,有关养胎保胎,即有胎孕 用药、妊娠合并其他疾病的鉴别珍断、藏腑经络 的逐月养胎、胎前疾病的诊治、祛病养胎等方面 记戴,而在他的另一本著作《金匮要略·妇人妊娠 病脉症并治》中,更对妊娠呕吐、腹病、出血、 水肿、小便不利等等病症,提出诊治的方法。
• 而在春秋、战国早期的《左传》,对畸形 胎儿、妊娠时间长短、一胎或双胎等情形 已有记载,尤其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 六四四年)载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已明确地指出近亲结婚有害后代的繁殖, 这比达尔文在一八五八年才论述到这一规 律,要早了二千五百多年。
•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 胎教问题的论述。 指出人的某些疾病起因 在胎儿时期,成为“胎病”。对妊娠的诊
学前教育史
中国学前教育史
关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
古代 :1840年以前 近代: 1840-1949年 现代: 1949-现在 当代:11届三中全会以来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 (一)教育形式 • 1、在前氏族时期 • 2、历史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 3、当历史进入父系氏族 • (二)教育内容 • 1、生活和劳动教育 • 2、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 3、通过音乐和舞蹈进行的审美美育和军事教育
挑选女子挑选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 挑选女子挑选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 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子师、慈母、保母 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子师、慈母、 合称“三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 合称“三母” 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 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 其中, 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 保母,安其寝处者。” 保母,安其寝处者。
四、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 (一)泛爱的儿童观 • (二)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 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 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实 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 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的大小来循序渐进地 制定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施学前教育的 计划。
三、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 第一,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一,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 第二, 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 第三, 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 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 实际密切相关的。 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 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 采取口耳相传, 方法。 方法。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 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 (一) 学前家庭教育发达 • (二)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 为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 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 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 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 启蒙儿童。同时统治者亦非常重视学前家 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始。
• 刘向所著的《古列女传·母仪传》,因为在 他以前虽早已相传胎教之说,但正式文字 记载则见于该书所说: 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之仲女也,王 季娶以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 之行。及其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任 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 为能胎教。
• (三)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 • 1.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 (1)孝悌:家庭道德的基本观念,是整个 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出发点。“孝”是子 对父的道德规范,“悌”是弟对兄的道德 规范。事父孝,则事君必忠;事兄悌,则 事上必顺。 • (2)崇俭 • (3)诚信 • (4)为善
讨论
• 为什么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尤其强调孝悌、 礼仪?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二)封建社会人们的家庭主义思想
1. 强烈的一体感 2. 恪遵祖训 3. 家庭财物公有 4. 重视家庭荣誉 在家族主义思想影响下, 在家族主义思想影响下,人们为了维持家族家 庭的稳定、兴旺与世代延续,必须强调孝悌的礼仪。 庭的稳定、兴旺与世代延续,必须强调孝悌的礼仪。
(2)养成卫生习惯 )
①穿戴要整洁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 洁净、整齐。”——朱熹 ②讲究饮食卫生 ③要为家庭的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洒扫”小事 要为家庭的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洒扫”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朱熹
• 3.封建社会家庭还重视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主要是 文化知识 儒家经典)的学习
• 4. 强调注重对婴儿的身体保健 身体保健工作 身体保健 •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元代 的张从政甚至主张“儿未坐时,卧以赤地, 及天寒时,不与厚衣,布而不绵。” “婴 孩怀抱,毋太饱暖,宁稍饥寒,则肋骨坚 凝,气岸精爽。” • 古代家庭中还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身体的 锻炼,主要有拔河、跳百索(跳绳)、放 风筝、踢毽子、踢球(琢古为球,以足蹴 之,前后交击为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