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最新)
2.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aeefb31de80d4d8d15a4ff4.png)
第一节 我国文秘工作 起源和早期发展
文秘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文秘工作制度 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文秘工作逐渐形成了各种 制度,主要有:保密制度,行文制度,三省制, 一 文一事制,文书立卷制,限期承办制,贴黄、引黄 制,条旨制,催办制度、文书制度。 以上这些文秘工作制度,有的至今仍在沿用,有 的虽已废止或有较大的改革,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2.民国建立后的文秘工作
文秘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武昌首先成立了 军政府,下设文秘处掌管文书与庶务。都督府、军
务部、参谋部和总督察处都设文秘员,掌管机要文
件并配合各科文书事宜。
9
第一节 我国文秘工作 起源和早期发展
文秘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总统府下设文秘处(不久即改为“文秘厅”)各 部设“承政厅”,设置秘书长一人,承总长之命总 理厅务并掌管机要文书。 1912年3月,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在北京建立了 反动政权,文秘工作有所加强,文秘人员也有所增 加。如总统文秘厅设秘书长和6名文秘,国务院文秘 官员分为“秘书长、文秘、 事、主事”四级。
4
第一节 我国文秘工作 起源和早期发展
文秘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隋唐以后,尚书省巳转化为行政执行机构,中央 的文秘工作主要由中书、门下两省担任。 元朝为加强行政与文秘工作,取消了门下省与尚 书省,以中书省独揽行政大权。 明朝新设置了中央的文书总收发和总接待机构, 名为“通政使司”。 清朝中央的文秘机构仍承继明朝制度。雍正时代, 新建“军机处”。清朝后期,官场极其腐败。有财 有势、无德无才的贵族豪门子弟当官,无财无势却 有才能的秀才举人当文秘。
1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 新中国的文秘工作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7885de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1.png)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秘书工作是现代办公室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起源于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在古代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都需要有人来负责记录和管理事务,这就是秘书工作产生的最早的背景。
秘书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时期。
在古埃及时期,法老王的统治需要有人来负责基于碑文与纸张的记录和管理事务,由此诞生了秘书工作。
同样,在古巴比伦时期,国王和宫殿也需要有人来负责处理文件和文件记录,这也是秘书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
秘书工作在古代亚洲国家和帝国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各个领主和贵族需要有人来记录他们的财产、土地和人员。
这些人被称为秘书,他们的职责是处理和管理各种文书、文件和秘密信息。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教会成为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也需要有人来负责记录和管理各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活动。
这些人被称为教会秘书,他们的工作是记录教堂和修道院的事务,并协助教士和修士管理教堂财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商业和贸易活动的增加,对秘书工作需求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各种商会、行会和商业机构都需要有人来负责处理和管理各种商业合同和文件,为商业活动提供协助。
这些人被称为商业秘书,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和记录商业交易和贸易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秘书工作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管理和协调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琐和复杂。
企业需要有人来负责处理文件、安排会议和协助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
这些人被称为行政秘书,他们的职责是协助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互联网和各种办公自动化工具的应用,秘书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文件处理和秘书的职责逐渐被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所取代。
现代秘书工作不再局限于处理文件和记录事务,而是更加注重协调和组织工作、解决问题、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总的来说,秘书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秘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多样化。
第二章秘书工作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秘书工作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af3e918e9951e79a8927c6.png)
西周、春秋秘书工作制度
土地、户口的登记保密制:“天府之藏” 王命文书的正副本制度: 用印制度:泥印
战国时期的秘书官职
• 公务秘书:
•
秦:尚书
•
赵:御史
•
楚:左徒
• 私人秘书:
•
客、士 → 师爷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 1.多层次的秘书机构与秘书队伍 • 2.完备的秘书工作制度 • 3.种类丰富的官府公文与应用文
《秘书必读》[香港]梁凤仪. 中信出版社
出版社访问香港地区约60位秘书的问卷调查结果
• 一位出色秘书具备以下条件之重要性百分比
非常重要 重要 不重要 120 100
80 60 40 20
0
细心 醒目 温柔 有礼貌忠心 人际关外系貌好吸学引历人高办事效有率条高理记性好口才好
上司最令秘书满意的原因百分比
古代秘书工作与秘书人员
时期 原始社会后期 夏商周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唐宋
发展情况
秘书人员称谓
萌生而渐具雏形
史官、百揆、纳言
正式确立
制度建设卓有成就
公文理论取得重大成 就 臻于成熟
巫史、史官、太史、御史、 掌书、左徒 御史大夫、尚书;主簿、长 史 中书监、中书舍人
翰林、中书、枢密史、司马 、判官、主簿
“秘书负责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记录之 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本党的一切函件须由委 员长及秘书签字。”
“执行委员会的一切会议,须由委员长与秘书 召集之。
1926年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设秘书处, 下设五科(文书、会计、交通、翻译、出 版)。各省委也分别设秘书处或秘书科。
二、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上司或老板对秘书人员要求很严格。十 分重视秘书的职业道德、基本观念的培 养。
2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b95d298762caaedd33d4e4.png)
二、我国秘书工作的早期发展
Logo
“秘书” 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
东汉桓帝时:秘书监 例外: 汉末魏初,三国的魏把秘书监改称为秘书令。
实际上的秘书称为:
“长史” 、“中书侍郎”、“翰林学士”、 “记实”、 “主簿”、“绍兴师爷”
祢
击鼓骂曹
衡
Logo
1907年,安徽巡抚设立了两个官职: 秘书 助理秘书
Logo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一、建党初期的秘书工作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五、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六、改革开放时期的秘书工作
Logo
第三节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欧美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近代国外“秘书”的概念,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中。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Logo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第三节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Logo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 1.起源于远古的黄帝时代 仓颉、沮诵、孔甲
2.起源于夏代的奴隶社会
秘书工作的产生条件
一是文字的出现 二是阶级与国家的出现
学历要求 年龄和外貌要求 职业素质、技能要求
重点
一、秘书的起源 二、国外秘书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北美易洛魁氏族部落联盟 酋长助理
• 二、外国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趋势
Logo
外国秘书和我国秘书的不同点:
1.秘书必须有职业资格证 特许职业秘书考试
2.国外秘书的地位极高
Logo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第一节[行业严选]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第一节[行业严选]](https://img.taocdn.com/s3/m/32e5f84dfc4ffe473368abe5.png)
一类特制
31
清代:
• 清初,中央秘书机构设内三院,即内国史 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 内国史院,负责起草诰命、册文、记注皇 帝起居,修撰各朝实录;
• 内秘书院,撰拟并处理与外国的往来文书, 转奏与各部无关的条陈政事、外国机密等;
一类特制
32
• 内弘文院,注释古今政事得失,为皇帝进 讲、为皇子侍讲,颁行制度等。顺治十五 年(1658年),清廷将内三院改为内阁。 内阁设有十二房办事,其承担秘书工作的 就有十一房。《清史稿·职官志一》中记载 内阁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
一类特制
25
• 中央政府的公文处理分上行文和下行文两 个系统,处理程序分别为:
• 上行文:通政司收受-------→ 交内阁转呈, 或直接呈送皇帝------→皇帝或司礼监批答-----→文书房------→内阁拟旨、誊录------→ 六科抄发。
一类特制
26
• 下行文:皇帝授意------→ 司礼监笔录-----→送内阁,由学士起草诏谕------→中书舍 人等缮写、誊清------→交文书房------→尚 宝司用印------→交六科抄发。
一类特制
3
• 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仓颉就是黄帝的“史 官”,沮诵、孔甲也是黄帝的史官,帮助 黄帝记载国家大事。
• 《后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 契”。秘书人员与文书的出现,这标志着 我国秘书工作的发端。
一类特制
4
• 从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文书工作来说,它 是随着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进行管理需要有内容、有条理、有一 定形式的文书。这些文书必须有人去制作、 处理和保管,这就形成了最初的文书工作。
一类特制
35
• 我国古代秘书工作,从夏朝开始,经历商 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明、清,从草创到发展,逐步趋向成熟与 完善。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5则范文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5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2ce5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4.png)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5则范文第一篇: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秘书的定义,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办公室人员,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和日常办公事务,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他的从业范围很宽,凡是有管理组织、有领导的地方都有秘书,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
秘书工作是个古老的职业、秘书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管理组织的出现。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领导和被领导之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管理组织,出现了领导和公务活动,也就需要秘书协助领导处理公务,秘书与领导有着天然的联系,先有领导,后有秘书。
二是文字的出现,有文字才能有公文,而公文的制作、传递、管理,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秘书同文字、公文是密不可分的。
秘书起源于什么时代?一般地说,起源于距今4500年至4100年的黄帝至禹时期,这个时期是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国家尚未形成,社会管理组织已产生。
因为部落联盟是由多个部落组成的,地域广、人口多,单靠口头指挥难以实施管理,因为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语言不能及时、准确传遍整个部落联盟。
这个时候,公文应运而生,秘书和秘书工作也就产生了。
秘书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才产生的,秘书产生后,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那时已有了正规的文书,“尚书”就是一部最早的文书集,收入该书的多是帝王的作战命令。
西周时期,开始有了秘书机构,叫太史尞,就是现在的办公室,并且有了文书档案,“左传”、“国语”,就是根据文书档案编写而成的。
东周(战国)时期,开始有了私人秘书,当时的高级官僚,养了不少门客,这些门客就是做秘书工作的,大家听说过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当时赵国平原君的秘书。
秦汉时期,秘书工作已经形成制度,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著明的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就是秘书出身,曾当过秦朝长史(政府秘书长)写过著名的《谏逐客书》,对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编文档-秘书学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精品文档
![新编文档-秘书学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aec9f6b77232f60ddcca1ba.png)
丞相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
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
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
御史大夫寺为辅
(一)削弱相府、起用尚书
(二)尚书署的设立
御史大夫
太尉
(三)尚书台取代相府
(四)尚书台的结构及地位
§§一 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二、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一)御史寺秘书职能的盛衰 (二)皇宫、朝廷的秘书机构分流 (三)皇宫其他秘书官职
御史 (二)重新设置一批秘书官职
尚书(秦国)、掌书(齐国) 主书(魏国)、御书(赵国) 令正(鲁国) (三)从宦官中提拔一些秘书官员
§§二、秘书官吏
四、士充实秘书队伍 (一)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
私学的兴办,政治的需要 (二)士担任秘书工作的特点
1.职能单一 2.作用大,地位高 3.任期短,流动性大 (三)士充实秘书队伍的意义 1.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 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促使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 各有专业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二)史官的来源 贵族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代代世袭原因: 第一,由于奴隶社会等级森严,贵族和奴隶有着不 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史官的职掌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专门的业务 技能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
二、中央秘书机构 太史寮 诞生
主官称太史,下 隶有层次不同、职掌 各异的史官
主要职责是负责 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 事宜
知识点: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 主要业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 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但是,秘书工 作已在夏朝萌发,这是基本可以断定的。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范文)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69452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a.png)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秘书的定义,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办公室人员,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和日常办公事务,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他的从业范围很宽,凡是有管理组织、有领导的地方都有秘书,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
秘书工作是个古老的职业、秘书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管理组织的出现。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没有领导和被领导之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管理组织,出现了领导和公务活动,也就需要秘书协助领导处理公务,秘书与领导有着天然的联系,先有领导,后有秘书。
二是文字的出现,有文字才能有公文,而公文的制作、传递、管理,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秘书同文字、公文是密不可分的。
秘书起源于什么时代?一般地说,起源于距今4500年至4100年的黄帝至禹时期,这个时期是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国家尚未形成,社会管理组织已产生。
因为部落联盟是由多个部落组成的,地域广、人口多,单靠口头指挥难以实施管理,因为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语言不能及时、准确传遍整个部落联盟。
这个时候,公文应运而生,秘书和秘书工作也就产生了。
秘书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才产生的,秘书产生后,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那时已有了正规的文书,“尚书”就是一部最早的文书集,收入该书的多是帝王的作战命令。
西周时期,开始有了秘书机构,叫太史尞,就是现在的办公室,并且有了文书档案,“左传”、“国语”,就是根据文书档案编写而成的。
东周(战国)时期,开始有了私人秘书,当时的高级官僚,养了不少门客,这些门客就是做秘书工作的,大家听说过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当时赵国平原君的秘书。
最新-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 精品
![最新-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6f517d8c8d376eeaeaa31e3.png)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篇一: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历代秘书工作与秘书制度,简要了解国外秘书工作的概况,从中认识秘书工作规律,真正理解秘书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秘书工作与秘书制度的演变,要突出国内战争时期与建国后秘书工作制度极其特点,使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我国现阶段秘书工作及发展进程。
2、了解社会环境和主要服务对象的历史性变化对秘书工作的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教学设想1、课时安排:4课时2、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2学时)(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1、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我国的秘书工作源远流长,如果要寻溯其源头,必须先弄清楚秘书工作赖以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也就是产生秘书工作的标志是什么?关于秘书工作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历来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是随文书的产生而出现的”。
因此,公务文书的出现也就是秘书工作的出现。
第二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的产生必须具有两个条件:文字和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
”这两种观点都把文字出现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
但秘书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早在文字出现前几百年,就有了为部落首领提供辅助服务的秘书工作,因为文字的出现并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
而且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是基于这样一个推论:有了文字才会有公务文书;有了公务文书才会有撰写、处理和保管公务文书的秘书人员,才会有秘书工作。
这一推论一个隐含的前提是:秘书工作就是有关公务文书的工作,没有文书工作也就不会有秘书工作。
而这一前提是不符合现代秘书学观点的。
我们还是从秘书的定义来看,“秘书是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
最新-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2 精品
![最新-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2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d5f10dfaef8941ea76e0585.png)
秘书工作的起源、发展和秘书学的形成篇一:《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中文系文秘专业)课程编码:学时:48学分:3开课学期:4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无教学手段:考核方式:闭卷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以秘书辅助管理活动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秘书工作活动的基本范畴为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秘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文秘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秘书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理解秘书工作基本特点、原则,并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讨论,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将来做好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一、秘书的涵义(一)学术界的四种说法(二)秘书的界定1、我国秘书学界定义2、国外定义二、秘书的类别和层次(一)秘书的类别1、秘书学界代表观点2、本人观点(二)秘书的层次三、秘书的职业特征(一)服务的直接性(二)服务的稳定性(三)知识化(四)年轻化(五)女性化第二节秘书工作的内容、特点和作用一、秘书工作的内容(一)政务性工作(二)业务性工作(三)事务性工作二、秘书工作的要求(一)四个转变(二)六个强调三、秘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一)辅助性(二)综合性(三)机密性(四)服务性四、秘书工作的作用(一)助手作用(二)参谋作用(三)协调作用(四)信息枢纽作用(五)公关作用第三节秘书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现代秘书学的产生二、秘书学的研究对象(一)“秘书工作”说(二)“辅助管理说”(三)“对象多元说”(四)“秘书活动说”三、秘书学的研究方法四、秘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一)秘书工作总体构成与秘书学总体研究。
(二)秘书工作的参谋性职能将继续强化。
(三)办文、办会、办事的常规运转工作也将出现新局面。
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二、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第二节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一、古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名称演变二、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一)秘书活动历史悠久(二)秘书机构变动频繁(三)秘书人员选拔较严(四)秘书制度比较完备三、古代秘书工作主要制度(一)文书工作制度(二)档案工作制度(三)。
秘书理论与实务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
![秘书理论与实务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082ecde255270722182ef724.png)
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v研究对象:v1.历代各级各类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地位、作用和演进过程。
特别是中央秘书机构。
v2.秘书人员的选拔、培养、考核和素质要求。
v3.各项秘书业制度。
v4.历代公文文体。
v秘书工作范围界定:v1、记录帝王、长官言行与政事,拟制处理文书,保管档案。
v2、在宫庭、中央政权、地方官署为了解下情,传达命令,起上通下达的作用。
v3、在宫庭、官署内应诏答对咨询,起参谋作用。
v4、协助官署主持者处理官署内日常行政事务和交办事项。
v第一节秘书工作的起源v 一、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基础v1.社会组织领导部门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基本前提v2.文字和公务文书的产生,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基本条件v二、秘书工作产生的标志v(一)关于秘书人员v史官: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认为仓吉是黄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是左史。
明陶宗义《书史会要》又载“沮诵是黄帝的史官。
”v纳言:《尚书·孔氏传》“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
”v(二)关于文书v据传黄帝时期已有文书并被汇编。
《后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
(三)关于秘书工作v《后汉书》《淮南子》记载尧设进善旌、舜设敢谏之鼓。
v《尚书》收录起自《尧典》,说明当时已有言行记录。
v三、秘书工作起源的时间v起源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即黄帝-禹的时期v或距今四千五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
第二节古代秘书工作v一、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作v夏:国家秘书工作由此开始。
v商:v 1.浓厚的迷信色彩,进一步分工(占卜史官、祭祀史官、记事史官、作册史官)v 2.出现了第一个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v西周:v1.太史寮的完善,“五史”各司其职。
v“五史”: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v2.社会调查制度的推行。
v春秋战国:v1.秘书人员的变革:v史官地们的衰落v新的秘书官职的产生v士充实秘书队伍v2.秘书职业道德的深化。
v注意:v(一)文书载体v甲骨文书:体例由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组成。
秘书学第二章
![秘书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e0dd1d880eb6294dd886c2f.png)
十、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
解放区人民政府秘书机构——秘书厅 •
1948年8月,原晋察冀边区政府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合并,成立了华北 人民政府,它是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前中共领导下的一个规模最大、机构 设置最健全的政府机构,为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和各省 市人民政府的组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华北人民政府设有专门的秘书机构─ ─秘书厅,秘书厅与各部、委、院并列。秘书厅由秘书长领导,统一负责政 府机关的秘书工作。 •
五、宋元时期的秘书工作
元朝参照宋、辽、金旧制,设立了中书省,而其长官 中书令则由太子兼任,防止权力外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 控制,在全国设行中书省和行枢密院。行中书省是按照地 区设置的,全国分设十一个,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派大批 官员往各地代中央行事。在战争期间,枢密院设立前线指 挥机构,称行枢密院。行枢密院掌各地军事机要,统帅各 地军队。 元朝统治者对秘书人员的选拔很严格;文书制度也日 趋完善;中央还建立了通政院管理各地驿站,并设立了急 传铺,负责传递紧急文书,大大提高了文书的传递速度, 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渠道更加畅通,掌握各地的情报 更加及时。
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或者大公司中的低层管理人员, 工作职责是“执行范围有限的秘书职务”,相当于LR-l 级。工作任务大 致包括口授、安排约会和公务旅行、答 复日常信函和保管文件档案等,内容以事务性事项为主, 范围比较确定。
(2)A级秘书
“执行范围不定的秘书职务”。工作任务要负责较为 复杂的工作,因此要求具有关于本公司的经营实践和组织 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中级以上的秘书工作和行政工作 技能。
(五)设有全国秘书协会
• “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会”,是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秘书成员交流秘书工作经验的中心和汇集互通信息的 阵地。其前身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PROFESSIONAL SECRETARIES INTERNATIONAL),是当今世界有名 的跨国性的职业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42年,原名美国全 国秘书协会,其总部设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会员4 万多人,700家分支机构,除美国的在职秘书外,包括欧 、亚、拉美各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德国、意大 利、瑞士、挪威、比利时、冰岛、澳大利亚、日本、菲律 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巴西 、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拿马以及南非等等。 • 其宗旨是:作为秘书的代言机构,维护秘书的合法利 益;通过连续教育,提高秘书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介绍最 新技术,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秘书的职业地位。
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76fa1952ea551810a68785.png)
明朝 废丞相 清朝 内阁虚设
设内阁(票拟)、(司礼监批 红)、六部分治 军机处(机要秘书处)
明朝:票拟制度(用小纸条拟写处理意见供皇帝参 考)
小结
1、我国最早的秘书工作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时 期。据《尚书.尧典》记载,舜曾任命一个叫龙的人担任 “纳言”官,出纳帝命,上传下达,发挥秘书作用。 2、我国最早的秘书工作者是史官。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 作主要由史官担任,负责起草公文,传达政令,记录活动, 掌管图法。如:夏朝的太史令,商朝的巫与史,西周 的 “五史”:大、小、内、外、御史。 3、我国古代最早的秘书机构是——太史竂,产生于商朝, 完善于西周。
2-2-2我国古代 秘书官吏名目的演变
商代,史官的名目已多达十几种,分成 不同的层次,各有不同的职掌,大致可划 分为占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 事史官四类。 西周朝廷秘书机构中的史官,其层次、 职掌更为分明,自上而下,分为太史、小 史、内史、外史、御史。地位最低的御史 到了东周后期,上升为各诸侯国国君身边 的重要秘书官员。
2-1-2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我国国家形成的时间虽尚有争 论,但基本上定为夏朝。夏朝一开 国就产生了公务文书,大多是讨伐 敌方的军事动员令,如《尚书》中 所收录的启讨伐有扈氏檄文《甘 誓》、启之子仲康命胤候带兵征讨 羲和时的《胤征》及夏代之末商汤 征讨夏桀的檄文《汤誓》。这些以 帝王名义发布的命令,格式相同, 文体名称均为“誓”,中心突出, 已是比较规范的古代公文。
我国“秘书”的创制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首创这方面的先例。他的亲 密战友宋庆龄先生,在美国 佐治亚洲梅一肯的卫理公会 威斯里安女子大学毕业以后, 就跟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 做为秘书,处理机密文件, 处理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秘书机构变动概览
秘书机构作为君主统治的 重要工具和喉舌,地位极
翰林学士院
中书 门下 尚书
翰林大学士
(皇帝的机要秘书)
中书舍人(阁老、 五花判事)
出令 审议
执行
宋朝军政分设,中书省和枢密院
并称二府。
中书省
政务
枢密院
军务
下设:通进司、进奏 院、开拆房、主事房、 催驱房,负责文书收 发登记呈阅催办等
▪ 唐: 对公文的用纸、撰制用语、折叠、誊写、用印、封存
装、收发、登记、移交有明确的细则 “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贴黄制度:贴黄,公文如有变动,可另写小块黄纸补 贴。 保密制度:唐对中书舍人有四禁“一曰漏泄,二曰稽 缓,三曰违失,四曰误忘。”凡泄密者轻则杖责,重 则绞刑。
秦齐魏楚各
西周巫史分工,史官地位上升, 国 国 国 国 国
分工更细(大小内外御五史, 设 立 了 最 早 的 秘 书 机 构 —— 太
史寮),在王左右,记录言行,
君 的
出纳帝命,从事文书活动,是 王的重要参谋助手;
尚
并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汇 书
编 本 ——《 尚 书 》 ( 28 篇 下 行
文,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种) 。
1、公文用纸制度:汉代以前,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 竹木、甲骨、绢帛等。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纸张被广泛 采用,并取代竹简,成为文书的主要载体材料。东晋末年, 太尉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黄纸。南北朝时期,黄白两种纸兼 用。唐代规定,凡黄纸一律为皇室专用,官吏不许妄用;征 讨性的命令用白麻纸,臣民上书和官府往来文书,只能用白 纸。并且文书尺寸要小于皇帝诏敕文书的尺寸。此制度使文 书种类易于识别,外观整齐,利于文书处理和保管。
4、文书用印制度:印章是权力和信用的标志。印章使用始于 商周,史称“玺”,用金玉铜银制成,尊卑共用。春秋战国 时期,用于封检文书;秦始皇时期,印和玺用法开始有严格 区别,“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秦 律规定,对盗用官印者依伪造罪惩办,严防未加印玺或假印 玺的文书出现。自此,印章作为权力和信用的标志历代沿用。 汉代一官一印,罢官时,其印上交或带走均可。南北朝时期, 实行官印移交制度。唐代还设监印官,文书经审核无误后, 方可用印,并规定一文一印。两页以上的公文,则在两页之 间加盖骑缝印。文书加盖印章,说明发文机关对该文确认无 误,增加文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此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秘书官职名称:
掌 书
主 书
左 徒
屈 原
重 要 随 员 高
如右
参
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现象探析:秘书人员——史官;秘书机构——太史寮;秘书 工作——为国君记录言行,起草和保管文件,协助国君制定政策法令;秘书制 度——保密制度、用印制度、正副本制度;养士之风盛行——最早的私人秘书。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小结——古代形成的秘书工作制度
3、公文的判署、签押制度:是指主管人员在文稿审定后写上 “可、闻、依、同意、批准”等简短的评语(判署),并在 文稿上亲自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签押)。签字用行书 称行押,用草书称花押。签在首尾纸缝之间称押缝,在文尾 称押尾。此制度增强了主管官员的责任心,也增强文书的严 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从汉代起,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明显和激 烈,内廷与外朝不断置换,秘书机构变化
频繁。
尚书
皇帝秘书:
尚书令、
地方诸侯秘书
御史大夫 尚书 谒者令
丞相
长史 主薄 记室令史
主玺令史
中书
中书令
门下
侍中
2、隋唐宋秘书工作(公元581年-1038年)
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秘书机构、 制度更加复杂完善。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1、秦汉、魏晋南北朝秘书工作:公元前221年-公元581 年
2、隋唐宋秘书工作(公元581年-1038年) 3、辽夏金元秘书工作(公元916年-公元1368年) 4、明清秘书工作(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1、秦汉、魏晋南北朝秘书工作
秦朝
(外朝:三公) (内朝:尚书)
丞相(金印紫绶)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 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 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 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 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 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 ,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 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 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 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1、汉代:
其重要。故汉武帝以后,
三公
历代帝王都惧怕权柄下移, 常使用身边那些小吏夺取 5、清代 国家重臣之权,使高官与 军机处
要职分离,便于掌握全权
进行专制统治。于是出现
了秘书机构的频繁变动和 司礼监 循环更替,如图所示
尚书台 2、魏晋 中书令
门下侍中
4、明代 3、唐代 内阁学士 翰林学士
小结——古代形成的秘书工作制度
小结——古代形成的秘书工作制度
5、副本制度:始于西周,指文书正本以外的复制本。凡重要文 书大多有副本多份,分存各处。王命文书宣读颁行以后,正本 交受命官,内史另录副本藏于王室备查。重要文书正本还要送 宗庙保存,作为教化子弟的教材,副本则由史官和主管官员各 存一份。清代设有副本库,凡奏折,一般都交军机处抄录副本, 送内阁发抄,抄完后交回存档。此制度对保存真实可靠的历史 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最早的秘书工作者是史官。夏商周三代的秘书工作主要由 史官担任,负责起草公文,传达政令,记录活动,掌管图法。如: 夏朝的太史令,商朝的巫与史,西周 的“五史”:大、小、内、 外、御史。因而史官的官邸被看作最早的秘书机构。
3、我国古代最早的秘书机构是——太史竂,产生于商朝,完善于 西周。
4、我国最早的文书珍品是——甲骨文书。一片完整的甲骨文书包 括叙辞,问辞,占辞,验辞四部分。它是我国早期秘书活动的实 物见证,记载了商代几个王朝(武丁-纣王)的重要政治活动。
母系氏族说: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需要
殷商说: 甲骨文诞生,文字的出现为公务文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家的出现导致了 公文的产生。 1.认为文字的出现是秘书活动发生的依据,但语言也可以是工具 2.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只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黄帝说: 《汉书•古今人表》载,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帮助黄帝记载 国家大事。 《尚书•尧典》记载,舜时就特设了秘书官职—纳言,舜曾对担任纳言职务的 龙提出要求:龙,朕畏忌谗说殄伪,震惊联众。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 惟信。(P19) 1.援引古籍,忽略未被记载的时代
太尉
御史大夫(银印青绶)
(丞相府:政务,(军务) (副丞相、掌文
左右丞)
书、监察)
汉初
丞相(位高权重) 太尉
御史大夫(中央秘书,
(丞相府:政务,
(外朝:三公)分曹治事)
(军务) 皇帝耳目喉舌) (副丞相、掌文书、
汉武帝
尚书署成机要秘书
(重用内廷尚书)
机构,剥夺丞相权。 汉成帝设尚书台
监察)
东汉光武帝
黄帝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帮助其记载国家大事; 虞舜的纳言:龙,早晚忠实发布其命令
《汉书•古今人表》载,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帮助黄帝 记载国家大事。
《尚书•尧典》记载,舜时就特设了秘书官职—纳言,舜曾对担任纳言职 务的龙提出要求:龙,朕畏忌谗说殄伪,震惊联众。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 朕命,惟信。(P19)
小结——古代秘书变迁规律
纵观我国古代秘书机构的设置及职掌的发展变化,不难看出 秘书部门是国家机关的中枢机构,各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秘书 工作。尽管机构设置、官职名称频繁变动,但中央秘书机构 一直紧紧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各朝皇帝进行统治的耳目和 喉舌,参谋和助手。(重要性)
自秦汉以来,皇帝是封建王朝的绝对权威,享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秘书机构及其官员职能处于辅助地位,一旦他们僭越 或对皇权构成威胁,皇帝就要设法变动他们。或削弱其职权, 或撤换其官员,或解散其机构,或另立新机构取而代之。 (辅助性)
母系氏族说: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需要 1.活动的主体——人,有意识 2.有辅助工具——语言 3.开展活动的场所——氏族公社内部,氏族公社 之间,氏族宗教之中 4.活动内容: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5.需求1、夏商奴隶制时期秘书工作的真正萌生: (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前11世纪)
夏朝政治——第一个阶级国家,为镇压反抗建 立了军队和刑法,设置太史令等官职辅助夏王 管理国政事务。
商朝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文书珍品——甲骨文书。 史官是最早的秘书人员。 商朝巫史不分,一身二任(祭祀、撰拟保管文
书),成为商朝最重要的秘书人员。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2、西周和春秋战国秘书工作 (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尚书台外迁)
曹魏 晋代
事归台阁(尚书台,
六曹治事,后代六部
雏形),丞相府形同 虚设。
出纳帝命,为王喉舌。
曹操秘书令、曹丕中书令、中书监——中书省取代尚书台, 出纳帝命。
设门下省,皇帝 的顾问仆从机构
北朝时,门下省最 南朝又以尚 重要,取代中书省,书省为相府 参与机要。
秦汉、魏晋南北朝秘书现象探析:
4、明清秘书工作(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
明朝 废丞相 清朝 内阁虚设
设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六部分治
军机处(机要秘书处)
明朝:票拟制度(用小纸条拟写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