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精选说课稿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说课稿
《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场强度和电场线”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电场是电学的基础知识,是电磁学的基石,而电场强度和电场线则是描述电场性质的两个重要物理量和物理模型。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场的性质;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电势、电容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学习,学生将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库仑定律,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电场这种抽象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数学知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矢量运算能力,但对于用矢量来描述电场强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的建立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理解电场线的概念,知道电场线的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电场强度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电场线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式。
(2)电场线的特点和用途。
2、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2)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分布。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说课稿: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说课稿: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提到知识,很多同学们都觉得它很枯燥,繁琐。
为了扩展大家的知识,高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高二物理选修3-1 说课稿,欢迎阅读与选择!(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并且只存在两种电荷。
2.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说出让物体带电的三种起电方式。
4.掌握电荷守恒定律5.说出元电荷和比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是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物体带电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用守恒的观点看待世界,形成多样统一的物理观。
1、新课引入列举生活实例,如脱毛衣时听到噼啪的声音;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闪电撕裂漆黑的夜空,雷霆震憾着的大地等,并提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结合学生的讨论,说明深入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起电方式演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纸屑,让学生思考可以用什幺方法使玻璃棒带电,以及如何检验是否带电,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回顾初中学习的摩擦起电。
通过演示正负电荷检验器对不同物质摩擦后带电性质检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现象,明确两个互相摩擦的物体一定是同时带上种类不同的电荷,因为学生对原子结构已有所接触,结合实验现象,让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的本质。
教师演示教材所示的将带电物体C 移近导体A、B 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教师通过总结,引入静电感应的概念,得出感应起电的方法。
3、电荷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三种起电的本质,都仅仅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不是创造电荷。
由此设问,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所谓电荷的中和是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从而引出电荷守恒定律。
4、元电荷与比荷对于元电荷的概念,最重要的是把握电荷量子化的思想,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量子化,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高中物理精品说课稿: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说课稿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凤鸣高中的叶磊佳,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下面我分八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10节,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这是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和实际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实验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了解过水果电池,高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相关知识。
从能力基础来看,高二学生虽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具体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并不熟练。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搭建支架,处理好“引导”与“放手”的适度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方案,其实原理是一致的,举一可反三,所以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我将教学重点:掌握伏安法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学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难点: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课特点,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分别指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物理观念的角度:了解并掌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
科学思维的角度:会根据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来构建电路。
科学探究的角度:会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科学态度和责任的角度: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的精神。
五、教法学法教法:基于“以学定教、以学为本”的理念,教师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关注生成、即时反馈,以分组实验教学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助教学。
学法: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在知识要求上没有什么障碍,数据处理等技能方面存在着一些“探究点”,因此非常适合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
六、教学程序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我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用传统的知识回顾引入难以吸引学生,所以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磁感应强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磁感应强度”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三章《磁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为后续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实验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然后通过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给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磁感应强度的实际应用。
这种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场的相关知识,对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直观感受,因此在学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只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和实验探究,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物理意义、定义式和单位。
(2)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类比分析,经历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磁感应强度定义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磁感应强度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1)通过实验探究和类比分析,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场的强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社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磁场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一、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二、学情分析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矗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
了解地球的磁场;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奥斯特实验,体会实验的意义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对地磁与磁性材料的认识与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导学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类比分析法。
学法:观察、探究、阅读、练习等方式方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完成“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地磁场”等教学任务。
环节1、情景导入,了解磁性(板书:磁现象)实验导入:完成演示实验1、再认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并演示磁铁的相斥和相吸的作用力。
演示实验2,、展示小磁针,并演示磁铁对小磁针的作用效果。
从而引入对磁现象的复习。
第一步:介绍我国古代磁发展。
磁石的记载,发现磁石可以吸引铁器的现象(春秋战国)→司南(人们公认的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东汉王充《论衡》)→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12世纪初应用于航海)。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势能和电势”。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势能和电势”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电场力做功和功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后续学习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类比重力势能引入电势能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新的物理概念。
接着,教材从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出发,推导出电势能的表达式。
对于电势的引入,教材通过与高度类比,帮助学生建立起电势的概念,并且给出了电势的定义式和单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功和能的关系,对重力势能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学生对于电场力做功以及电势能、电势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形象的类比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2)理解电势能的概念,会计算电势能的变化量。
(3)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掌握电势的定义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重力势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推导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对电势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势能和电势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2)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变化量的计算。
《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说课稿
《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静电现象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静电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静电的利用与防止的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学习电场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然后通过实例分别阐述了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教材内容注重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
在高中必修阶段,也学习了电荷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对于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可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知道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的原理。
(2)常见的静电利用和防止的实例。
2、教学难点(1)静电复印机、静电喷漆等静电利用设备的工作原理。
(2)静电危害的防止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说课稿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电路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电路中的能量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引入电路中的电能消耗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关系,最后得出能量守恒的结论。
教材内容编排逻辑清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电路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电路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理解焦耳定律,掌握焦耳定律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理解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能量的转化关系,能区分电功和电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能量的转化关系。
2、教学难点(1)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关系。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说课稿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电场性质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回顾电场强度、电势差等基本概念,引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
在加速问题中,运用动能定理解决较为简便;在偏转问题中,通过类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
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电场知识基础。
但对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偏转问题,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物理概念的混淆、对规律的应用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掌握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规律。
(2)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问题的方法。
(3)学会运用类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规律和偏转规律。
(2)运用动能定理和类平抛运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
机械能
《电场强度》说课稿
高考总复习· 物理(JK)
《电场强度》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分析: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特点:
(二) 教学目标:
(三) 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特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这 是静电场乃至整个电磁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 统观教学大纲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 特点: 1. 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 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 2. 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电场线是一个理想 的模型. 3. 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
表三:( P3位置) F2 静电力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 q 2q 试探电荷 静电力 F3 2F3
3q 3F3
4q 4F3
nq nF3
高考总复习· 物理(JK)
(二)传授新课 学生不难回答: (1)不同的电荷,即使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 受静电力也不同,因而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 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中同一点,比值F/q是恒定的,与试探 电荷的电荷量无关;(同一张表格) (3)在电场中不同位置比值F/q不同。(三张表 格比较) 师生共同小结:比值由电荷 q 在电场中的 位置决定,与电荷q的电荷量大小无关,它才是反 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二)传授新课
1. 电场概念的建立: 从以上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电场的物质性,两个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
(二)传授新课
2.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电容器说课稿
电容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容器》。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容器”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
通过对电容器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电场的性质,为后续学习电磁学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了解常见电容器的种类和构造。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的定义式。
(3)会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电容器电容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容器的概念和电容的概念。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2、教学难点(1)对电容概念的理解。
(2)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荷量、电压和电场能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对电荷、电场强度等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电容器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观察电容器的工作特点,从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和电容的概念。
2、讲授法对于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等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选修3-1(第二章)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选修3-1(第二
章)
高二是高中三年的一个过渡年级,打好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文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说课稿范例,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人教版物理的一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压以及电压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这节在知识体系上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电流电压电阻变阻器,也在科学探究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规律。
并且是在规律性实验中渗透控制变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后续学习的的基础,因此,本节是本章及初中电学实验的重点。
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教科书是通过实验得出:不同导体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没有用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来定义电阻,目的是降低难度。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说课稿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这一内容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三章《磁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磁场的基本性质、安培力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不仅是对磁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以及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等)埋下了伏笔。
同时,通过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实验观察引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现象,然后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推导,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一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这为定量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对于复杂的三维空间中的运动情况可能难以准确把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对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产生错误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突破思维障碍。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2)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电势能和电势》 说课稿
《电势能和电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势能和电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势能和电势》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建立,为后面学习等势面、电容器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承上启下:它是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这一性质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电势差、电功等知识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联系实际:电势能和电势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静电复印机等,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等基本概念和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电场知识基础,但对于电场的能的性质还比较陌生。
2、思维能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3、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会计算静电力做功。
(2)理解电势能的概念,知道电势能的相对性,会计算电势能的变化量。
(3)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的定义式,知道电势的相对性和标量性。
(4)会根据电场线判断电势的高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静电力做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类比重力势能引入电势能,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导体的电阻说课稿
导体的电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导体的电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导体的电阻”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二章《恒定电流》中的重要内容。
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的概念和规律不仅在电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后续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定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定律以及电阻率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阻的本质,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等基本电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电阻的微观本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阻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
(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3)了解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材料的电阻率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对电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电阻的微观本质。
(2)电阻率的概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说课稿:电场强度说课稿
为大家整理了电场强度说课稿的相关内容,希望能陪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新学期,小编提醒,贪玩不能耽误学习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场电场强度是电场一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前节知识电荷库仑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电场的概念,同时突出电场强度这一新的物理量.由于电场摸不着,看不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2、新、旧教材的比较
在教学要求和内容上,新、旧教材没有变化.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和教材结构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的特点,即强调要在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做文章.
(1)名称变化.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称试探电荷,并且说明试探电荷必须电量小,体积小.。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说课稿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是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以及安培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电磁感应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探究、洛伦兹力的特点以及洛伦兹力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磁场的性质,理解电磁相互作用的本质,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以及安培力,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洛伦兹力的概念以及其与安培力的关系,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洛伦兹力的概念,掌握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方法。
(2)了解洛伦兹力的特点,知道洛伦兹力不做功。
(3)能够运用洛伦兹力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左手定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2)洛伦兹力的特点。
2、教学难点(1)洛伦兹力大小的推导过程。
(2)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选修3-1 1.3《电场强度说课稿》
电场强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______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3节电场强度的第1课时。
本节课教学地位突出、概念抽象,难懂易错,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及我校教研特色,秉着以人为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尝试融入ST(科学、技术、设计、艺术、数学相融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CAI (计算机辅助)作用,以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即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推导和电场概念的引入,从而多角度、多层次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首先通过课前游戏引发二个思考,从而引入新课,在此利用课堂随机点名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品质。
二、其次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氛围,教师总结阐述给出电场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即电场概念的引入,达到初步了解电场的目的。
三、之后通过实验完成“两检一探”,进一步探究电场的特征和性质,第一步检验得到电场基本特征,第二检验说明电场有强有弱,即电场强度,一探是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猜想,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此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科学分析、合作探究和逻辑分析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四、利用电场强度定义式,推导点电荷电场强度表达式并完成典例分析,达到电场强度定义式基本应用的目的。
五、通过课堂练习完成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在此利用网络互动课堂,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六、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梳理并布置作业。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电流和电源》 说课稿
《电流和电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流和电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流和电源》是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中的重要内容。
电流的概念是后续学习电路知识的基础,而电源的作用则是理解电路中能量转化的关键。
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电场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等内容做好铺垫。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流的概念,让学生对电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深入讲解电流的定义、形成条件和微观表达式。
对于电源,教材重点阐述了电源的作用和电动势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电源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对电荷的定向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电流的形成过程和微观机制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在数学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微积分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推导。
然而,学生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流的定义、形成条件和单位。
(2)掌握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电源的作用和电动势的概念,知道电动势的定义式和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流微观表达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电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电源在电路中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流的定义、形成条件和微观表达式。
(2)电源的作用和电动势的概念。
2、教学难点(1)电流微观表达式的推导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3-1精选说课库仑定律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库仑定律,它是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知道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的条件。
②会用文字描述库仑定律的内容与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③了解库仑扭秤实验和库仑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④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②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库伦定律的实验。
4.授课时间:1课时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启发讲练式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
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三、说教学过程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将本课划分成三大部分: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利用多媒体动画显示闪电现象(让学生从最常见的生活现象着手,说明电荷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2)演示实验1:利用手摇静电感应器演示放电现象。
(演示结束后教师说明:①这个原理与闪电一样的,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拉回到课堂上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研究的问题来自与现实生活。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3)演示实验2:将两个大小相同的泡沫导电小球通过很细的导线分别接到手摇静电感应器的两个小球上,使得小球的电荷能传到两个导电小球上。
(手摇的越快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若将两球靠的越近,则偏角也越大。
)引出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同的,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体积、质量等有关。
2积极主动,探究新知定性实验的探究Ⅰ:定性探究一:探力F与距离r之间的定性关系演示实验3 让带电小球靠近悬挂在丝线上的的带同种电荷的泡沫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转角度。
让学生观察完现象后问学生:大家是如何判断小球A所受的力F大小的变化的?学生回答:通过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的大小,角度越大A所受的力就越大。
再问学生:偏转角θ与小球A所受的力F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 F=mg tgα。
带电体间距离越小,偏角α越大,这表明电荷间作用力越大。
接下来说:由于在这里我们没法直接测量出力F的大小,而是通过偏转角θ的变化来判断F的变化,这种方法就是测量变换法(间接测量法)。
我们有此得出实验结论:电量不变时,改变带电体间距离r,两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距离r的减小而增大。
Ⅱ:定性探究二:F与q之间的定性关系演示实验4 带电量不同的小球靠近悬挂丝线的带电泡沫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
演示完实验让学生分成三组讨论,再选出代表回答。
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
得到实验结论:若距离不变,改变电荷量,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的减小而减小。
再次猜想::由以上实验,引导学生根据类比由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相似之处推测这两种力的其它特性也可能相似,由此猜测静电力数学表达式。
定量式实验探究库仑扭秤实验的验证过程(flash加解说)这个实验要分4部分来讲解。
(1)结构简介(用flash课件将实验展示出来)。
(2)如何解决力的准确测量?①操作方法,力矩平衡:静电力力矩=金属细丝扭转力矩②思想方法:放大、转化(3)库仑力F与r2关系的验证。
①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即控制电荷Q不变②结果:库仑精确地用他的扭称实验测量了两个带电小球在不同距离下的静电力,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基本上验证了F与r之间的平方反比关系。
(4)如何解决电量测量问题,验证F与Q的关系?①库仑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两者相互接触后电量被两球等分,各自带有原有总电量的一半。
这样库仑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这个方法依次得到了原来电量的1/2,1/4,1/8 等的电荷,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库仑定律。
②思想方法:守恒、对称。
(出示库仑扭秤挂图,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电量和距离的关系所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设计的扭秤成功的解决了用普通测力计无法测量微小作用方法。
)得出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并带领学生总结运用库仑定律所应注意的问题3例题练习,巩固新知在前面讲解库仑定律的基础上,进行例题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的难度由浅入深,并注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知识。
最后的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4精练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我巡视后提问归纳库仑定律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库仑定律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3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4点电荷的概念:(学生自学并类比质点)①点电荷同质点一样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带电的几何点。
②若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库仑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6.课堂巩固与应用分析(学案)例1:两个带电小球的半径均为R,当两球心间距为5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F。
则:①当两球心间距为10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A.4F B.F/2 C.F/4 D.不能确定②当两球心间距为5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A.100F B.10F C.F/1000 D.不能确定设计说明: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对点电荷概念的理解例2:课本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力和万有引力。
设计说明:正因为例题告诉我们的原因,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相互作用时,经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
但对宇宙天体万有引力却是决定性的,决定了它的运动与演化规律。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例3:课本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设计说明:此题一方面巩固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分析,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了铺垫一:知识小结1:库仑定律表达式: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2.点电荷:二:物理方法小结1:研究电荷Q、距离R与库仑力F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2:判断力F时(不易测量的物理量时)可以通过判断偏角来实现,运用的是测量变换的思想《电场电场强度》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场电场强度”是“电场”一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前节知识——电荷库仑定律的基础上,提出“电场”的概念,同时突出“电场强度”这一新的物理量.由于电场摸不着,看不到,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2、新、旧教材的比较在教学要求和内容上,新、旧教材没有变化.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和教材结构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的特点,即强调要在学生知识的“形成”上做文章.(1)名称变化.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称试探电荷,并且说明试探电荷必须电量小,体积小.(2)增加插图,见右图,有利于学生理解电场这一概念.(3)提出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体现物理科学方法教育.(4)电场叠加原理的表述更加科学、明确.旧教材中: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时,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新教材中: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时,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叫做电场的叠加原理.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电荷周围客观地存在电场;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能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进行计算;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场”的观念的引入和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2)教学难点: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场”的观念建立是难点.三、教法设计这是一节物理概念课,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形成概念经过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是不同于常见的实体的一种物质,它比较抽象.以学生学习的前一节库仑定律为基础,从分析两个点电荷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引出课题.学生从感知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再结合原有的知识,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经过概括、抽象,初步形成了电场的概念然而,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电场的概念,需进一步深入理解.电场是看不见的物质,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够被检验出来,因此,就从电场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是概念同化的过程,即利用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取心理意义,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实现概念的同化.学生已建立了力F 和电量q 的概念,再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比值的方法,定义电场强度,q F E 这种具体的定义概念的方法叫比值法.在物理学中,用比值定义一个物理量是常用的方法,如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在本章中将要学到的.,等V m =ρt s v =q W U AB AB =U Q C =等.在这段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渗透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比值法就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今后学习电势、电容、磁感应强度等概念都有帮助.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后,使学生对电场的理解深入了一步.但是根据认知特点,此时地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电场这一概念,要通过运用来巩固、提高.运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点电荷电场的场强的推导和应用,电场的叠加就是运用的阶段,巩固和深化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四、学法指导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而且更要使他们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培养提高.这是物理学本性决定的,也是当前倡导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的时代要求.在本节课中,始终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整节课的暗线就是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物理概念如何引入,如何建立.此外,学生还学到了定义概念的一种具体方法——比值法,这不但对今后学习其它物理概念很有帮助,而且还会对学生学习其它知识和解决问题有一定帮助.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只不过作为一个指导者,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五、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1、复习: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引入: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呢?首先,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认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一种是直接接触,另一种是通过媒介的间接接触.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容易得出,由于它们并没有直接接触,所以,它们也是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来相互作用的,教师适时引导,这个媒介叫电场..(二)新课教学1、电场(1)电场是在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是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2)基本性质: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总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2、电场强度——反映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1)试探电荷的特点:①电荷量很小,试探电荷不影响原电场的分布;②体积很小,便于研究不同点的电场.(2)电场强度E电场对放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把引入的这个电荷叫试探电荷.以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为例,把试探电荷+q 放入电场中的不同点A 、B ,由库仑定律可知,当r A <r B 时,F A >F B ,而在同一点A 放不同的试探电荷时,所受的电场力不同.用计算机模拟其它电场的情况,同样可得结论:电场力的大小随试探电荷电量而变化,因此它不能用来描写电场本身的性质.但是在电场中的同一点,的比值恒定,可见,该恒量可以描写电场中的某一qF 点的力的性质,于是定义这个恒量为电场强度(E ),它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②定义式:E=F/q③方向:规定正电荷受力方向为该点场强的方向.④国际单位:牛/库(N/C )⑤物理意义: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无关.3、点电荷电场的场强①公式:,Q 为真空中点电荷的带电量,r 为该点到点电荷Q 的距离.2r Q k E ②方向:若Q 为正电荷,场强方向沿Q 和该点的连线指向该点;若Q 为负电荷,场强方向沿Q 和该点的连线指向Q .③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4、场强的叠加如空间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应为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场强的矢量和.说明:场强是矢量,场强的叠加遵循矢量叠加原理——平行四边形定则.5、典型例题例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F/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个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B 、q 为负电荷,E 的方向与q 为正电荷时E 的方向相反C 、移去电荷q ,E 的大小变为零D 、E 跟试探电荷q 无关例2、如图所示,真空中,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的点电荷A 、B 相距r ,则:(1)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 的场强多大?(2)距A 、B 两点都为r 的O /的场强如何?(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场,并学会了用场的性质来研究它,要体会这种研究方法.(四)作业:P97——练习二(五)板书设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教学目的】1、会计算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2、知道什么是电势能,知道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