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对策研究(同名1421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分别为1849亿元、2053亿元2198亿元、2191亿元和2702亿元,年均增长9.1%,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作为第二产业的支柱行业,工业的增长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产业的增长。从各年变化趋势来看,由于工业增加值的持续低迷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递减,增幅波动不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说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角度看,并非第三产业占地区GDP的百分比越高,就能代表产业结构越高级、越优化。第三产业说到底是服务业,既服务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即生产性服务业),如果没有强大的二产作为支撑,城市的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必然有限。目前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已经高达75%以上,根据国际大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小,未来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效益和附加值来发展壮大和升级。另一方面,需要适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市与上海、

江苏、广东等地相比,生产总值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二产上,尤其是体现在工业上。

2.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高端不高

作为北京市主体的第三产业,产业中的现代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经济整体起步晚,它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上,以上五大行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67%(图3),呈现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而一些新兴行业如教育卫生文化与社会保障业、居民服务和公共管理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并不高,仅为9%和5%,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0%,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有限,这不仅影响首都城市功能发展定位和“北京服务”品牌的实现,也势必影响经济整体质量的提升。

图3:2010年北京市产业结构状况(%)

除此之外,在某些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方面,如房地产行业,2010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其中吸纳人口的住宅地产投资150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2%,而能够吸纳产业的商业地产投资336.3亿元,仅占投资总额的12%。在工业内部各行业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了工业的40%以上,而国家大力发展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不足。

3.产业用地布局分散,集群效应仍待挖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虽然明确了各个区县的功能定位,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和有效的区域间产业协作机制,部分区县和功能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低级次同构现象,区县和功能区在引入建设项目时,主要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和项目对本地区的经济贡献,较少从全市发展角度考虑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例如顺义和亦庄的汽车产业);全市产业的基本布局上还存在着北强南弱、北高南低的现象;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大型开发区相比较,《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的“多中心”布局、中关村“一区十园”布局和《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布局,使全市的主要产业用地过度分散和零碎,产业规模和集中度都比较小,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4.资源约束刚性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十一五”期间,我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0.792吨标煤下降到2010年0.5816吨标煤,累计下降26.59%,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及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北京作为资源输入型城市,由于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住宅建设规模的急剧膨胀,北京市人口机械化增长与城市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而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第2号公报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数为1961万人,和2000年五普数据相比,十年间人口增长600万人,平均每年以60万的人数递增,年均增长约3.8%。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由于自然资源匮乏,能源、土地、水已经成为制约首都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北京市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

1.世界经济调整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

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欧美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深度调整,危机之后,国际经济虽放缓,但世界经济结构调

整、发展模式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营造了全球范围内调结构的大环境;从国内看,2010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保就业方面的压力明显缓解,为调结构创造了难得机遇,内需支撑作用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这为未来几年继续做好结构调整工作奠定了基础。北京要抓住这些机遇,积极促进首都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业。在经济的微观层面,危机引发的全球产业调整, 加快了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和重组,带来了大量并购和重组的机遇,北京企业不仅可以利用资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整合,加速国际化进程,而且可以利用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资源,积极吸引产业高端环节,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2.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京津冀区域合作为北京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北京市对整个环渤海地区在技术层面都有很强的辐射力,有利于发挥首都在管理、科研、科技服务和金融领域的优势,参与京津冀区域协作,具有占据龙头地位的一系列优势和资源背景,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北京研发中心、总部基地等地位的巩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3.“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机遇

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主攻方向,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战略布局。最近国家又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支持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个新兴产业发展和建立产业专项基金、搞重大产业创意工程、应用示范工程等相关政策,这是党中央三个转变政策的具体落实体现。“十二五”规划实施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将成为我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难得机遇。

四、对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建议(一)关于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原则、目标

1.调整原则:一是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统一的原则。通过高端产业的发展和低端传统产业的退出调整,构筑具有首都经济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定位,体现北京“四个服务”和“五个之都”的城市功能;二是促进产业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基础。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进一步节能降耗,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