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中的图像题解题思路及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图像及分析 教学课件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电解质溶液中的图像及分析 教学课件
2+
c(HgCl2)=c(HgCl
),则有
c(Cl
)+3c(HgCl
)>c(H
)-c(OH
),C 正确。若 P 点
4
3
4
pH=7,根据电荷守恒 c(Cl-)+c(NO-3 )=2c(Hg2+)+c(HgCl+)+c(Na+),P 点
+
(HgCl

(Cl
)
-6.74
=10 ,K3=
=10-6.48,
C.当 V(NaOH 溶液)=25 mL
2时,草酸溶液中:c(HC2O4 )>c(H2C2O4)>c(C2O4 )
D.当 V(NaOH 溶液)=50 mL 时,磷酸溶液中:
-
+
c(OH )-c(H
3)=2c(H3PO4)+c(H2PO4 )-c(PO4 )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当加入的NaOH溶液达到50 mL时,曲线X、Y的pH发生两次突变,Z发
L-1,此时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1,
=10-6.74,在 X 点
(Hg2+ )
(HgCl+ )
=
10-6.74
-0.26
=10
,B
-6.48
10
根据电荷守恒,在 Q 点:c(Cl-)+2c(HgCl2)+c(HgCl
)+c(OH
)+c(NO
4
3
3)
=c(H+)+c(Na+),Hg2+平均配位数约为 3,所以 c(NO-3 )<c(Na+),

高考化学图像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图像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图像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知识点归纳1.图像题的主要特点(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量,图像较为复杂。

(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读图获取信息能力要求高。

(3)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

2.无机图像题的解题要领先审题干再看图,物变量变两手抓;反应线段要对准,端点拐点定数量;问题陷阱要审清,找准切口再解决。

3.图像试题解题关键(1)看清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理解图示化学曲线的意义。

(2)理清图像变化的趋势,重点把握起点、拐点、终点、交叉点。

突破口在于抓住图像中关键点的含义,结合化学反应原理作出正确判断。

4.无机图像题的解题技能二、专项练习题1.(2016·江苏化学,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解析燃料燃烧为放热反应,而图示表示吸热反应,A错误;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活性温度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高,速率加快,随温度升高,蛋白质变性,催化效率下降,速率减慢,B正确;开始时分子离解成离子速率快,而离子浓度小,结合成分子速率慢,随着反应进行,分子浓度减小,分子电离为离子的速率减慢,离子浓度增大,离子结合为分子的速率加快,当两者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C正确;强碱滴定强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D正确。

答案 A2.(2016·吉林长春模拟)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2-4、NO-3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MnO-4、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3、Fe2+、Ag+解析向Na2CO3、NaHCO 3混合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a点溶液中含有CO2-3和HCO-3,b点全部为HCO-3,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d点盐酸过量,呈酸性。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 精品

最新-《高考化学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 精品

(3)NH4+ + OH- → NH3· H2 O;
将0.1mol/L氢氧化钠滴入等体积、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 中,能正确反映溶液pH变化曲线的是(实线表示盐酸,虚线表示 醋酸))


7.25℃,向一定体积0.1mol/L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 的NaOH溶液,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D.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H2O的电离程度相同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A.C(CH3COOH)>C(CH3COO-)>C(H+)>C(Na+)>C(OH-) B.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C.点②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 C(CH3COO-) D.点③所示溶液中:
√ √
√ √
2.在25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 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 > c(CH3COO-) > c(OH-) > c(H+) B.在B点,a>12.5,且有: c(Na+) = c(CH3COO-) > c(OH-) = c(H+) C.在C点:c(CH3COO-) > c(Na+) > c(H+) > c(OH-) D.在D点:c(CH3COO-) + c(CH3COOH) = c(Na+)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微专题22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

2023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微专题22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

微专题○22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知识基础】1.与水电离平衡相关的图像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A、C、B三点所示溶液[c(H+)=c(OH-)]均呈中性,升高温度,K w依次增大。

直线AB 的左上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c(OH-)]均为碱性溶液,右下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 +)>c(OH-)]均为酸性溶液。

注意: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温度越高,K w越大。

K 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无关。

水电离出的c水(H+)与c水(OH-)始终相等。

2.中和滴定过程中pH-V图像25 ℃时,以向20 mL 0.1 mol·L-1一元弱酸HA溶液中加入0.1 mol·L-1NaOH溶液过程中的pH-V图像为例进行分析:0.05 mol·L-1,A-+H2O⇌HA+OH-,则c(HA)≈c(OH-)=10−4.5 mol·L−1,c(A−)=0.05 mol·L −1 −10−4.5mol ·L−1≈0.05 mol ·L −1,K h (A-)=c (HA )·c (OH −)c (A −)=10−4.5×10−4.50.05=2×10-8,则K a (HA)=K w K h (A −)=10−142×10−8=5×10−7。

3.分布分数图像分布分数图像一般是以pH 为横轴、分布分数(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轴的关系曲线,以草酸H 2C 2O 4为例,含碳元素的各组分分布分数(δ)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曲线含义分析:随着pH 的逐渐增大,溶质分子的浓度逐渐减小,酸式酸根离子浓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酸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δ0表示H 2C 2O 4、δ1表示HC 2O 4−、δ2表示C 2O 42−。

特殊点的应用:对于物种分布分数图像,一般选择“交点”处不同微粒的等浓度关系,代入电离常数公式计算各级电离常数。

热点强化29水溶液中的图像类型-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配套课件

热点强化29水溶液中的图像类型-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配套课件
mol·L-1,又 c0(H2L)=5.0×10-3 mol·L-1,根据 Fe3++H2L⥫⥬[FeL]++
C2O2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Ⅱ是 HC2O- 4 的变化曲线 B.草酸 H2C2O4 的电离常数 Ka1=1.0×10-1.22 C.在 b 点,c(C2O24-)+c(OH-)=c(HC2O- 4 )+c(H+) D.在 c 点,c(HC2O- 4 )=0.03 mol/L
答案:C
2.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入 H2A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纵坐标为
c(HA-) lg c(H2A) 或
lgcc(H(AA2--))]。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c(HA-) A.曲线 M 表示 pH 与 lgc(H2A)的关系
c2(HA-) B.c(H2A)·c(A2-)=104 C.图中 a 点对应溶液中:c(Na+)>c(H2A)+2c(A2-) D.溶液 pH 从 2.6 到 6.6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答案:C
3.(2024·河南省联考)向一定浓度的 CuSO4 溶液中通入 NH3,存在化学平衡
2+
2+
2+
2+
Cu2++NH3⥫⥬Cu(NH3) 、Cu(NH3) +NH3⥫⥬Cu(NH3)2 、Cu(NH3)2 +
2+
2+
2+
NH3⥫⥬Cu(NH3)3 和Cu(NH3)3 +NH3⥫⥬Cu(NH3)4 。平衡时分布系数
故 Ka=c(H+)=10-4.76 mol·L-1。
(2)二元弱酸(以 H2C2O4 为例) Ka1=c(HcC(H2O2C4-)2O·4c)(H+), A 点:c(HC2O- 4 )=c(H2C2O4),故 Ka1=cA(H+)=10-1.2 mol·L-1; Ka2=c(c(C2OH24C-)2O·4-c)(H+), B 点:c(C2O24-)=c(HC2O- 4 ), 故 Ka2=cB(H+)=10-4.2 mol·L-1。

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

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

电解质溶液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常见图像与解题思路】1、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抓“五点”室温下,向20 mL 0.1 mol·L -1 HA 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 NaOH 溶液,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关键点分析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抓反应的“起始”点,即A 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溶质为HA ,0.1mol·L -1 HA 溶液的pH>1,故HA 为弱酸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HA)>c (H +)>c (A -)>c (OH -) 抓反应的“一半”点,即B 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混合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且pH<7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A -)>c (Na +)>c (HA)>c (H +)>c (OH-)抓溶液的“中性”点,即C 点,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溶质是NaA 和少量的HA ,pH=7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Na +)=c (A -)>c (H +)=c (OH -) 抓“恰好”反应点,即D 点,判断生成的溶质成分及溶液的酸碱性溶质是NaA ,pH>7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Na +)>c (A -)>c (OH -)>c (H +) 抓反应的“过量”点,即E 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NaA 和NaOH ,pH>7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 (Na +)>c (OH -)>c (A -)>c (H +)【对点训练1】1、25℃时,向20.00 mL 的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CH 3COOH 溶液。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与滴入CH 3CO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点②时NaOH 溶液恰好被中和。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H 3COOH 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1B .图中点①到点③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C .点④所示溶液中存在:c (CH 3COOH)+c (H +)=c (CH 3COO -)+c (OH -)D .滴定过程中会存在:c (Na +)>c (CH 3COO -)=c (OH -)>c (H +)2、HR 是一元酸。

专题4-10 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原卷版)

专题4-10 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原卷版)

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常见图像与解题思路】 1、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曲线可知信息①曲线上各点的意义: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溶液,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溶液 ②曲线的变化趋势:A 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③分离提纯:A(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A):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④计算K sp :对于难溶电解质来说,若知道溶解度的值S g ,可求出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时的浓度c =MS 10mol·L -1,进而求出K sp 【对点训练1】1、溴酸银(AgBrO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 .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 .60 ℃时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10-4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2、双曲线(1)阳离子~阴离子单曲线图:横、纵坐标分别为阳离子或阴离子以“BaSO 4(s)Ba 2+(aq)+SO 2-4(aq)”为例图像展示曲线可知①曲线上任意一点(a 点、c 点)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Q c =K sp 。

在温度不变时,信息无论改变哪种离子的浓度,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只能在曲线上变化,不会出现在曲线以外②曲线上方区域的点(b点)均为过饱和溶液,此时Q c>K sp,表示有沉淀生成③曲线下方区域的点(d点)均为不饱和溶液,此时Q c<K sp,表示无沉淀生成④计算K sp:由c点可以计算出K sp点的变化a→c曲线上变化,增大c(SO2-4)b→c加入1×10-5 mol·L-1 Na2SO4溶液(加水不可以) d→c加入BaCl2固体(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c→a曲线上变化,增大c(Ba2+)溶液蒸发时,离子浓度的变化原溶液不饱和时,离子浓度都增大;原溶液饱和时,离子浓度都不变溶度积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无关,在同一曲线上的点,溶度积常数相同【对点训练2】1、某温度下,难溶物FeR的水溶液中存在平衡:FeR(s)Fe2+(aq)+R2-(aq),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2024届高考化学压轴题水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原卷版)(共13页)

2024届高考化学压轴题水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原卷版)(共13页)

压轴题 水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命题预测该专题主要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通过图像判断强、弱电解质,计算电离常数,比较微粒浓度大小,进行pH 的相关计算和中和滴定的迁移应用等,命题时与水解相结合又增加了试题难度,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仍较大。

备考时应重点关注数形结合与分析推理型选择题、滴定终点判断的规范表达,同时要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沉淀溶解平衡及其转化等。

预计2024年命题会考查滴定曲线图像、分布系数曲线图像、坐标为对数或负对数的图像等。

高频考法(1)滴定曲线(2)分布系数曲线图像(3)坐标为对数或负对数的图像一、滴定曲线1.抓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3.抓“恰好”反应点:生成的溶质是什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4.抓溶液的“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以室温时用0.1mol ·L -1NaOH 溶液滴定0.1mol ·L -1HA 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关键点离子浓度关系反应起始点(与pH 轴的交点)起始点为HA 的单一溶液,0.1mol ·L -1HA 溶液pH >1说明HA 是弱酸,c (HA )>c (H +)>c (A -)>c (OH -)反应一半点(点①)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 和HA 混合液,此时溶液pH <7,说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A -的水解程度,c (A -)>c (Na +)>c (HA )>c (H +)>c (OH -)中性点(点②)此时溶液pH =7,溶液是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 (Na +)=c (A -)>c (HA )>c (H +)=c (OH -)恰好完全反应点(点③)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是碱性,c (Na +)>c (A -)>c (OH -)>c (HA )>c (H +)过量点(点④)此时,NaOH 溶液过量,得到NaA 与NaOH 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 (Na +)>c (OH -)>c (A -)>c (H +)二、分布系数曲线图像分析1.透析分布曲线,锁定思维方向一元弱酸(以CH 3COOH 为例)二元酸(以草酸H 2C 2O 4为例)δ0为CH 3COOH 分布系数,δ1为CH 3COO -分布系数δ0为H 2C 2O 4分布系数、δ1为HC 2O -4分布系数、δ2为C 2O2-4分布系数随着pH 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子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中的图像题解题思路及专题练习“溶液中图像题”中点偏难,考察的是综合能力,属于拉分型的必考考点,需师生共研重点突破!(考纲要求)考查知识点:(1)强弱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理论的分析判断。

(2)三大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影响规律及应用。

(3)三大常数(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解答溶液中图像题的一般思路:1. 分析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

2. 结合原理分析点、线、面。

点:起点、拐点、终点、过量点。

线:增函数、减函数、斜率、线性关系等3. 化学平衡中的先拐先平、定一议二等技巧仍适用4、原理:(1)电离平衡(弱酸、弱碱、水、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考虑电离平衡)(2)水解平衡(有弱酸阴离子、多元弱酸的酸式根、弱碱阳离子的盐考虑弱离子的水解平衡)(3)三大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一、稀释曲线:(1)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弱离子的盐水解程度均增大,无限稀释看作水。

(2)注意:可以从起点及PH图像的斜率判断强弱酸(斜率越大酸性越强)。

(3)提醒:一是任何条件下,只要溶液中c(H+)=c(OH-)一定呈中性;二是溶液中电荷一定守恒。

典例1、【2015年高考全国1卷第13题】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V/ V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V/ V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思考:ROH的电离平衡常数K是多少?练习1、【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市】取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两种盐溶液各1L,分别通入少量CO 2,发生反应:NaA+CO2+H2O=HA+NaHCO3、2NaB+CO2+H2O=2HB+Na2CO3。

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均为1L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L,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是强酸,HB是弱酸B.X是HA,Y是HBC.常温下,X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5D.NaA与NaB的混合溶液:c(Na +)+c(H +)=c(A -)+c(B -)+c(HA)+c(HB)二、滴定曲线(1)起点的PH可以确定被滴定的酸或碱的强弱。

(2)看特殊点:如起点的PH,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PH等于7等。

(3)根据三大守恒作为判断依据。

典例2、【2016年高考天津卷第6题】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A、HB、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K HB>K HD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C.pH=7时,三种溶液中:c(A -)=c(B -)=c(D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 -)-c(H +)思考:.pH=5时,三种溶液中:c(A -),c(B -),c(D -)的大小?练习2、【2013年高考浙江卷12题改编】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浓度均为0.1000 mol·L -1的三种酸HX 、HY 、HZ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 <HY <HXB .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 a (HY)≈10-5C .pH=4时,三种溶液中:c(X -)=c(Y -)=c(Z -)D .HY 与HZ 混合,达到平衡时:c (H +)=(HY)(HY)(Y )a K c c -+c (Z -)+c (OH -)综合练习1、【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14题改编】H 2C 2O 4为二元弱酸。

20 ℃时,配制一组c (H 2C 2O 4 )+c (HC 2O 4-)+c (C 2O 42-)=0.100 mol·L -1 的H 2C 2O 4和NaOH 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pH=2.5 的溶液中:c (H 2C 2O 4)+c (C 2O 42-)>c (HC 2O 4-)B.c (Na +)=0.100 mol·L -1的溶液中:c (H +)+c (H 2C 2O 4)=c (OH -)+c (C 2O 42-)C.c (HC 2O 4-)=c (C 2O 42-)的溶液中:c (Na +)>0.100 mol·L -1+c (HC 2O 4-)D.pH=7.0 的溶液中:c (Na +)<2c (C 2O 42-)2、【2017届湖南省长郡中学】25℃时,有c (CH 3COOH)+c (CH 3COO -)=0.1 mol/L 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 (CH 3COOH)、c (CH 3COO -)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图示可求出25℃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10-4.75B .W 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 +)+c (H +)=c (CH 3COOH)+ c (OH -)C .pH =3.5的溶液中:c (Na +)+c (H +)-c (OH -)+c (CH 3COOH)=0.1 mol/LD .向W 点所表示的1.0 L 溶液中通入0.05 mol 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 (H +)=c (CH 3COOH)+c (OH -)答案:1、B 2、D 课后练习1、【2016年高考全国1卷】298K 时,在20.0ml0.10mol/L 氨水中滴入0.10mol/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 -)>c(H +)=c(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132、常温下,用0.2000mol/L 的MOH 溶液滴定10mL 同浓度的一元弱酸HA ,滴定过程溶液pH 随MOH 溶液V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中和热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A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n HA n A -的值减小B .当V 1=10时,MOH 一定是弱碱C .当V 1=10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 .当V 1>10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是c (M +)>c (A -)>c (OH -)>c (H +)3、【2016年北京卷】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①代表滴定HCl溶液的曲线B.A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mol•L﹣1C.在相同温度下,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D.D点溶液中:2c(Na+)= 3c(Cl-)5、常温下,向10mL 0.1 mol·L-1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b点溶液pH=5,此时酸碱恰好中和B.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C.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D.b~c任意点溶液均有c(H+)·c(OH-)=K w=1.0×10-146、【2011年安徽卷】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 mol·L-1B.b点:c(NH4+)+c(NH3·H2O)=c(Cl-)C.c点:c(Cl-)=c(NH4+)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7、常温下,向2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LB.在①、②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4+),c(H+)>c(OH-)C.在点②所示溶液中:c(NH4+)=c(Cl-)>c(OH-)=c(H+),且V<20D.在点③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l0-7mol/L8.【2015浙江理综】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pH=9.0时,c(NH4+)>c(HCO)>c(NH2COOˉ)ˉ3>c(CO32-)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C.随着CO2的通入,不断增大c(OHˉ)c(NH3·H2O)D.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答案【1-8】B、D、C、D、A、C、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