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

等号成立条件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

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2.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所以,

,即

4.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

特别的,如果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a、b ,可得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

用分析法证明:

要证

(1)

只要证 a+b

(2)

要证(2),只要证 a+b-

0 (3)

要证(3),只要证( - )

(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4)中的等号成立。

3)理解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意义

探究:课本第98页的“探究”

在右图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的一点,AC=a,B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

的几何解释吗?

易证Rt△ACD∽Rt△DCB,那么CD2=CA·CB

即CD=

.

这个圆的半径为

,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即

,其中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重合,即a=b时,等号成立.

因此:基本不等式

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

评述:1.如果把

看作是正数a、b的等差中项,

看作是正数a、b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2.在数学中,我们称

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

为a、b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补充例题]

例1 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

(1)

≥2;

(2)(x+y)(x2+y2)(x3+y3)≥8x3y3.

分析:在运用定理:

时,注意条件a、b均为正数,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把握好每条性质成立的条件),进行变形.

解:∵x,y都是正数∴

>0,

>0,x2>0,y2>0,x3>0,y3>0

(1)

=2即

≥2.

(2)x+y≥2

>0 x2+y2≥2

>0 x3+y3≥2

>0

∴(x+y)(x2+y2)(x3+y3)≥2

·2

·2

=8x3y3

即(x+y)(x2+y2)(x3+y3)≥8x3y3.

3.随堂练习

1.已知a、b、c都是正数,求证

(a+b)(b+c)(c+a)≥8abc

分析:对于此类题目,选择定理:

(a>0,b>0)灵活变形,可求得结果.

解:∵a,b,c都是正数

∴a+b≥2

>0

b+c≥2

>0

c+a≥2

>0

∴(a+b)(b+c)(c+a)≥2

·2

·2

=8abc

即(a+b)(b+c)(c+a)≥8abc.

4.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a2+b2≥2ab;两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及它们的关系(

).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它们的应用).我们还可以用它们下面的等价变形来解决问题:ab≤

,ab≤(

)2.

5. 作业

课本第100页习题[A]组的第1题

(第11课时)

课题: §3.4基本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

;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例题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

,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情态与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