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王朝之康熙南巡

清政府定都北京后,经过长期的征战,消灭了南明政权,镇压了各地的起义和反抗,讨平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从而才得以巩固它在全国的统治。但由于常年战乱,造成了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片荒芜,许多地区异常萧条,而且社会上怀念明朝的势力依然存在,因此,战争结束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生产,以此来争取民心,为此,从康熙二十二年到四十六年,康熙六次南巡,视察黄河河工,赈济当地灾民,成为其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措施。

清初,黄河不断决口,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流离失所,这不仅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破坏,还直接影响清政府至关重要的漕粮运输。一旦漕运所阻,京城就会一片混乱。因此,康熙亲政后,就把河务与漕运列入与三藩同等重要的大事,恢复生产,安抚人心的关键就是治理黄河。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在登泰山封禅后,利用南巡考察河务、漕运,慰问灾民,观风问俗,此次南巡历时两个月,在亲自视察了治黄工程后,他知道永久解除黄河水患还没有实现,当务之急是真抓实干,为此,他返京后立即部署疏浚海口一事,在江苏徐州、河南考城、仪封等黄河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筑堤筑坎工程。

由于河道总督辅靳辅不赞成康熙帝开挖海口的决定,在朝廷中引起了一场争论。1689年,康熙再次南巡,想将治河问题基本解决,这次南巡使康熙帝认识到开挖海口的错误,重新任命靳辅治理黄河。

其后几年,康熙因专注于边患,无暇亲临河工,黄淮水患严重,

经常决口,淹没了大量土地和房屋。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对治河工程做了具体安排,深浚河底,改修清口,拆毁拦黄坎,引水归江。

基后河工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到1701年,各项工程竣工,为检查河工,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充分肯定治河工程,对存在的一些不足也给以指正。

康熙四十四年,为亲自检查中河南口改建工程,准备善后之规,并参加修其他应该防备的地方,康熙进行了第五次南巡,康熙认为河工虽然已告成功,善后方略更为重要,特别要注意如何防止清口一带黄水倒灌问题,他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对待河工,这对于巩固治水的成果非常重要。

康熙最后一次南巡,是在大臣们的再三要求下进行的,当时他年岁已高,河道总督提出一项治河建议,但由于工程巨大,想请康熙亲临视察定夺。1707年,康熙在南巡时,发现这项工程不合理,就断然否定。

康熙六次南巡,都以河工为主要目的,在治水理论上,他反对人顺水性之说,坚持让水顺人意,在实践上,他果断关闭高家堰的唐家六坝,以蓄清敌黄,解决积沙淤塞清口、黄水倒灌问题,并根据时宜,大胆创新,百折不挠,终于获得巨大成功。在思想上,康熙为人民着想,始终不开减水坝,以免淹没人民田宅。

康熙六次南巡,从背景、主要活动和采取措施来看,都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生产,安抚人心,巩固政权。康熙南巡治河见效后,黄河二

十多年没有大水患,耕地大量增加,加上清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康熙还在南巡中采取许多赈济灾民,益蜀免赋税的措施,起到了安抚百姓,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康熙南巡时还不辞劳苦,多次进谒明陵,拜祭孔子,从而赢得了汉族地主及知识分子支持,这相对也缓和了尖锐的满汉矛盾。

备忘

康熙二十二年到四十六年,康熙六次南巡,是其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