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货币区理论和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和接受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经济话题。
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优势和挑战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贸易的扩大,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货币,具备了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于2016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二、优势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稳定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人民币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撑,并吸引了更多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
2. 庞大的经济体量:中国经济总量庞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3. 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4. 区域经济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得到了亚洲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使用更加普遍。
三、挑战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1. 面临国际货币竞争:美元等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竞争依然存在。
尽管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与美元相比仍有差距。
2. 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稳定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制度。
中国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监管水平。
3. 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认知仍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来提高人民币的接受度。
四、发展策略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应采取以下策略:1.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2.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币的使用便利性。
3. 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加强与周边亚洲国家的金融合作,促进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使用。
转型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选择——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给出的一个基本框架
济学家正在努力把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纳入主流经济
学的研究视野 , 把空间因素引入主 流经济外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
强, 以及 中 国国际地 位 的不 断提 高 , 民币必然 走 向 人
传 统 的区域经 济增 长理论 分 为 区域经 济平衡 增
西方主流经济学 的分析框 架奠定了基础 , 新经济地
理 学 由此产 生 。广 义 上讲 , 经 济 地 理 学 的研 究 有 新
两个发 展方 向 : 一是 用 新 方 法 对 区位选 择进 行 再 研
究 , 是 以新 方 法 为 基 础 , “ 间 ” 点 分 析 区际 二 用 窄 观
【 西部经济发展】
转 型 期 区域 经 济 和谐 发 展模 式 选 择
一
从 最优 货 币 区理论 角度 给 出的一个 基 本 框 架
石 杰, 于鸿君 , 王志 升
( 北京 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 北京 10 7 ) 0 82
摘
要 : 最优 货 币区( C 理 论 的 角度 , 据 划分 最 优 货 币区的指 标 对 经 济体 进 行 划分 , 从 O A) 根 寻
维普资讯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 20 06年 5月 , 3 第 6卷第 3期 , y 20 V 13 , o 3 Ma ,06, o.6 N .
Ju a o o h et n e i ( h oo h n oi cecsE io ) or l f  ̄ w s U i r t P i sp yadSca S i e dt n n N v sy l l n i
、
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
《蒙代尔和他眼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罗伯特。蒙代尔典藏版
欢迎阅读精彩文章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文章欢迎阅读精彩文章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文章 9月23日《蒙代尔和他眼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罗伯特。
蒙代尔主讲人简介罗伯特。
蒙代尔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1956年蒙代尔24岁时就以题为《论国际资金流向》的博士论文一举成名,荣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4年至今他一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
此外,他还一直担任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顾问。
蒙代尔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经济稳定政策,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
蒙代尔的经典代表著作包括《国际经济学》和论文《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等。
1965年、1974年、1998年和2000年他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学府讲学。
1997年获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杰出人士奖。
1998年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9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内容简介一个靠借款完成学业的人,一个改变国际金融格局的人,一个被誉为经济预言家的人,一个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人,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因最早提出“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奠定欧元理论基础而被称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
蒙代尔教授登上《百家讲坛》,回顾了他在一生所走过的历程,同时对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探讨。
蒙代尔教授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56年蒙代尔24岁时就以题为《论国际资金流向》的博士论文一举成名,在本讲中,蒙代尔教授详细介绍了他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的历程。
他认为,艰苦的学习环境并不是阻碍人们成才的一个因素,要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客观条件而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首位。
要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
他讲了他的经历“我觉得我应该找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完成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考虑到我没有很多的钱,我就找到了三个教授,征求他们的建议。
”“我找的这三位教授是我最喜欢的,问了他们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我究竟应该在那里完成我的博士学业,他们也鼓励我去一个更好的地方,第一位是一个年轻的数理经济学家,他给我的建议是到一个能够给你提供很多奖学金的大学去,于是他建议我去康乃尔大学,第二位是系里的主任,也是个国际贸易专家,建议我说:到你最想去的地方,需要多少钱,就去借多少钱把个,第三位教授是个微观经济学家,告诉我,说你应该找到一个非常富有的女孩子然后跟她结婚,用她家的财富来帮助你完成你的学业,我听从了第二位教授的建议。
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及其进程09经济学金成国学号2084160278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
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为实现中国经济存量之保值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我们的企业须承担的外汇风险就会更低,政府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也会大为缓解;是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量之平衡人民币国际化可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缓解汇率压力与加大中国与其主要区域及资源伙伴国之间经济与贸易平衡协同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为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话语权人民币被中国贸易伙伴逐步接受为结算货币,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更为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增加主动性与灵活度。
而人民币在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话语权提升的具体体现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目前,我国推进人币国际化的策略是先从跨境贸易的计价与结算开始,继而推动跨境直接投资的计价与结算,条件成熟时再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与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同年7月,国务院六部委发布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正式启动境91、试点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
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由5城市扩展至2O 个省、市、自治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试点业务范围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常项目结算。
蒙代尔模型的中国思考
蒙代尔模型的中国思考作者:巴曙松来源:《英才》2014年第01期罗伯特·蒙代尔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他的研究涵盖了贸易理论、国际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等多个领域,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奠定了现代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则推动了欧元区的建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着重分析了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前提之下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同效应。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早已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大萧条虽然源于美国,但是世界主要国家都经历了生产和就业的大幅度下降。
巧合的是,不同国家应对萧条的方式出现了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使得萧条之后的各国经济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各国政策差异的关键在于实现保持国际金本位决定的固定汇率承诺的坚定程度。
有意思的是,两组国家不同的经济走势恰巧印证了蒙代尔的理论。
那些实行货币贬值政策的国家,迅速从大萧条中复苏,较低的本币价值增加了货币供给,刺激了出口,恢复了产出;相反,那些维持原有汇率的国家,长期经历着经济活动水平较低的痛苦。
另外,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恰恰说明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这也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一个有力例证。
汇率论争蒙代尔认为,应该根据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区。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理论,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孰优争论的背景下。
20 世纪50 年代,以米尔顿·弗雷德曼为代表的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提出,一个国家如果价格和工资呈很强的刚性,那么保持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汇率制度应采用浮动汇率安排。
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和工资的刚性将使任何旨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处在两难境地:要么导致通货膨胀,要么加剧失业。
而采用浮动汇率,货币对外价格的变动将通过贸易条件和实际工资的改变而减轻资源重新配置所付出的成本。
由于现实世界各国的价格和工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刚性,因而,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都应采用浮动汇率制。
东盟国家:人民币区域化的目标地区
共 中央党校 重大科研项 目“ 国际金 融危机后 中国经济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 究” ( 项 目编号 : D X X J Z D 2 0 1 0 0 0 1 ) 的研 究成果 。 ① 特指 O C A指数 法以外的 , 最优货 币区理论 用以判断 国家之 间是否适合建立统一货 币区的标准 。由于这 些标 准都是针 对经济
在 现有 的 国际货 币体 系 中 , 我 国发展 的风 险越 来
是 比较 小 的 , 但 是小 范 围 内是 存 在 最 优 货 币 区的 , 建
立 这样 一个 小 的统 一 货 币 区域 则 是 可 行 的。 随着 中 国经济 实力 的进 一步增 强 , 中 国大 陆与 周边 国家 的经 济、 贸易、 资 本 流动 和人 员 流 动 日益 紧 密 。有 研 究 表 明, 人 民币在 周 边 国 家或 地 区 的使 用 范 围不 断 扩 大 ,
少美元 资产积 累 , 避免 陷入 美元 陷 阱 ; 第三, 缓 解 人 民
币升值 压 力 , 稳 定人 民币汇 率 ; 第 四, 降低 货 币错 配 风 险 。中 国要想 真 正成 为世 界 经 济体 系 中有 影 响力 的 大国, 必须 在经 济 大 国的基 础上 建设 金 融 大 国 。而要
45
东盟 国家 和 中国大 陆 在地 理 上 相 距很 近 , 经济 、
贸易 和人 员联 系 也 日益 加 强 。从 最 优 货 币 区理论 的
从 表 1可看到 , 就经 济增 长 的 同步 性 而言 , 越南 、
老挝 、 柬埔寨 以及 菲律 宾这几 个 国家 的经 济总 量 相对 较小 , 与 中国 的经 济 增 长 同 步性 较 好 。这 一 时 期 , 中 国大 陆和美 国 之 间 的 S DY i . 值为0 . 0 1 5 8 8 4 。如 果 将 这一 指标作 为标 准 的话 , 则可 认 为越南 和老挝 同中 国
人民币国际化名词解释
人民币国际化名词解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涉及到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等方面,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人民币国际化涉及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一、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使用和流通程度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货币政策稳健、金融市场开放、外汇管理灵活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区化阶段:人民币在一些特定地区的使用逐渐增加,如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等地区。
2. 国际贸易结算阶段:人民币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使用,如对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
3. 投资和融资阶段:人民币开始在国际投资和融资中使用,如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等。
4. 储备货币阶段: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被世界各国央行作为外汇储备持有。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国际贸易: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2. 降低外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国际交易中的外汇风险。
3. 提升人民币信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升人民币的信用和国际声誉。
4. 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货币政策的平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平衡国内和国际的货币政策,防止国际因素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过大的影响。
2. 金融市场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
3. 外汇管理的灵活性: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灵活的外汇管理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变化。
4. 法律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完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以保障国际投资者的权益和安全。
后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区域化推进的可行性分析
仅要求我国拥有强大 的经济 实力 ,也需要 人民币的可 自由兑换 , 从 目前条件来看 , 人
民币国际化是我 国金融发展 的长期 战略 目 标 。但短期 内还无法实现 。 关于人 民币国际化 的路径 选择 ,主流 观点是两个 “ 三步走 ” :第一个 “ 三步 走”
是从货 币职能 的角度 时 期 人 民 币 区域 化 推 进 的 客 观 经 济 条 件 分 析
( 一 )我 国 经 济 实 力 和 提 供 出 口 市 场
的能力
1进 出 口贸易规模 。 人 民币区域化 不 仅 要 求 中国 自身应 具备 强 大 的经济 实 力 和 贸 易规模 ,还要 求与周 边 国家 和地 区
的成本 收益 进行 了分析 , 指 出在 中 国一 东
盟 区域 货 币合 作 中推 进 人 民 币 区域 化 。 杨长 溺( 2 0 1 0)认 为人 民币 国际化 的 目 标 应该 是 实现 在东 亚 、东 南亚 和 上海 合 作 组织 的区域 化 ,并对 人 民 币区域 化 主 要 目标 进 行 了短期 和 中期 的分 析 。阙 澄 宇 ( 2 0 1 2)指 出了 中国 一东盟 货币合作 面 临 的 困境 及 问题 根源 ,并就 后危 机 时 代 中 国 一东盟 货 币合 作 的前景 及路 径选 择 提 出 了 建议 。霍伟 东 ( 2 O 1 3 )根 据
人 民币成 为区域 主导货 币。
( C AF T A) 在2 0 1 0年 1 月 的全面 启动 和
国 内文 献 大 多基 于最 优 货 币 区理论 框架( OC A) 分 析东 亚货 币合作及 人 民币 区域 化 的可行 性。李 晓等 ( 2 0 0 4) 对人 民 币亚 洲化 的 必要 性进 行分 析 。提 出 一 种 货 币成 为区域 性 关键 货 币需 要考 虑 的 “ 三步走 ” 是从地域 的角度出发 , 认为人民 币须依次经历周边化 、区域 化和 国际化这 三个阶段。人 民币区域 化是人民币国际化 的起点 ,是人 民币在一定地 理区域 内行使 国际货币职能 ,而 当前 ,中国 一东盟贸易 自由区及东亚等 国是推行人 民币流通使用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理论及其实践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年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P296 成员国过渡到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四个标准
• 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前三强平均水平的 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前三强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 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累计公债不超过 的 , 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 GDP的60% 的 • 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 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 个百分点 • 加入前两年汇率稳定,中心汇率未重新制定过 加入前两年汇率稳定,
A国(摩托车) 国 摩托车) A国居民的消费偏好从摩托车 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过剩
(失业) 失业)
B国(小车) 国 小车)
小车: 小车:
劳动力与资本过度需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情形1: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通过汇率变动缓解× 情形 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通过汇率变动缓解× 要素不能自由流动 2: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无需变动汇 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 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 率✔
(五)《马约》启动后的一体化进程与欧元诞生 马约》
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各国过渡到欧盟进程加快 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9.1.1欧元诞生,取代了 欧元诞生, 欧元诞生 取代了ECU,作为储备、投资、计价 ,作为储备、投资、 和结算货币投入使用;同年欧洲中央银行运行, 和结算货币投入使用;同年欧洲中央银行运行,各国中 央银行作为其执行机构不再单独制定货币政策 2002.1.1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 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 2002.7.1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欧元成为市场流 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 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 通中惟一法定货币。目前这样的国家共有12个 奥地利、 通中惟一法定货币。目前这样的国家共有 个:奥地利、 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 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 卢森堡、荷兰、 卢森堡、荷兰、葡萄牙 、西班牙
用最优货币区理解释东亚货币一体化论文
用最优货币区理论解释东亚货币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71-01摘要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尚未打开,和东亚其他各国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风险较大,但从长远看,应积极投身于货币合作,这样既可以扩大我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又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最优货币理论东亚货币一体化路径选择一、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不同的经济学家对此定不尽同,蒙代尔用要素流动性程度来解释货币区,并且是在价格工资刚性的前提之下,麦金农以经济开放度来衡量货币区,并且国家经济规模越小,越倾向于实行开放性的经济政策,以上理论都从某一角度阐述了建立最优货币理论的标准问题,缺点在于过于单一,无法完整解释。
克努格曼认为:芬兰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收益大小取决于芬兰于欧洲货币体系贸易关系的一体化程度。
从上述的货币区域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一体化理论是对货币一体化认识过程及实践的总结,以上的理论是欧元实现的基础,那么东亚货币是否具有可行性,下面进行探讨。
1.可行性分析著名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提出中国和日本应该联合起来促使亚元的诞生,由此可见东亚货币一体化是个不可避免的事件。
(1)从要素的流动性角度蒙代尔主要从要素流动性角度考虑了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在劳动力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东亚国家的劳动力在流动性方面和欧洲国家比起来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劳动力市场相对灵活。
(2)从要素流动性和经济开放程度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规模越小,则固定汇率制度的效果越强,如果与此国合作,获得的收益将越大,而经济开放度融合了贸易金融等多方面的因素,香港和新加坡是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所以经济开放度相对于中国日本韩国较高,总体上反映了东亚各国贵世界经济的依赖度较高,迫切需要进行货币合作,实现汇率稳定。
2.收益成本分析当个人或团体希望获得在原有的规范下所不能获得的利益,这就产生了创新,货币一体化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创新,其效益和成本反映了创新的效应大小。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进程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进程分析【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不仅实现了在国内的完全流通,也开始在境外市场流通,随着中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就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进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条件现状进程分析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1.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标志着中国以国际政治及国际经济的高姿态真正迈入世界强国之列。
因此,我国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应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为人民币将来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1.2、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按照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初步具备一些条件:(1)我国具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综合实力我国政局稳定,国防力量强大,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竞争力,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具有较强的政治地位,就能较好地保护国内外居民以本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同时,在全球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还可以促进本国贸易、投资、金融等的进一步国际化和进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我国GDP多年来保持着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2000年GDP首次跃上1万亿美元大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
不断提高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我国自1994年实现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如今正面临着升值的压力。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政府顾全大局,不惜承受经济增长放缓、商品出口减少的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我国政府在危机期间所表现的大国风范以及人民币在这一时期所担当的亚洲“支点货币”职能,为人民币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也为人民币未来在周边地区的国际化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02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02国际金融名词解释1.J-效应曲线: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差额的改善需要一个收效期,收效期大约为9-12个月,并且在收效期内会出现短期的国际收支恶化。
2.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会引起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
3.铸币评价: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
4.掉期外汇交易:某一日期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的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乙货币的交易,也就是把原来手中的货币来一个掉期。
5.期权交易:以一定的费用获得以某时刻或着是时期内拥有买入或卖出某种货币的权利的合约。
期权合同的买方可以在期权到期日或期权到期日之前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量的货币,但也有不履行这个合同的权利。
6.期货交易: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场所内,以公开竞价方式确定价格(汇率),买入或卖出标准交割日期、标准交割数量的某种外汇。
7.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看涨期权是这样一种合约:它给合约持有者(即买方)按照约定的价格从对手手中购买特定数量之特定交易标的物的权利。
8.看跌期权: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卖出的义务。
9.QFII: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
10.QDII: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
11.离岸金融市场:某一特定货币的存放业务,转移到该货币发行国的国境外进行,以摆脱货币发行国的管制和影响,这种境外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离岸市场,或欧洲货币市场。
12.外国债券:借款人在国外市场发行的以发行外国货币标价的债券。
浅谈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元构建--经典文献读后有感10210100 金融10级研刘发扬随着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趋势和人民币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日益被提上议程。
无论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是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其本质都要求回答一个问题:东亚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建立货币区、使用同一种货币,并且能够保证该货币对内固定对外浮动?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最优货币区的一些经典著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为此,我选读了其中一些文献,对其中重要的观点进行了必要的归纳。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又蒙代尔(Mundell,1961年)、麦金龙(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1961年的论文中提出,其后由麦金农等经济学家提出关于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不同看法,使得该理论不断完善。
总而言之,最优货币区理论考虑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通货膨胀率、政策一体化、外部冲击、转换成本等因素,以判断在两个或多个区域实行共同货币是否更有利。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许多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文献涌现,其代表人物有蒙代尔、麦金农等;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则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末开始,最优货币区的理论研究复活,并催生了“新”最优货币区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弗兰克尔和罗斯、赫尔普曼、卡尔金和华莱士、卢卡斯。
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的货币一体化观点和标准使得最优货币区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我们以欧元区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范本,选取适合建立亚洲统一货币体系的几个最为重要的指标,结合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和政策目标,探索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可能性。
然后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核心,讨论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途径,从而达到亚洲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和金融一体化的目标。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97—03一、引言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域理论。
他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为日后欧元区的实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被尊称为“欧元之父”。
蒙代尔曾多次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并建议亚洲应尽快建立与欧盟区的统一货币“欧元”相类似的货币体系,以共同货币为前提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进而推动亚洲经济的整体发展。
自此,“亚元”这一概念受到了诸多中外学者和经济学家的关注。
在经历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许多东亚国家逐渐意识到,单凭本国的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还不足以抵御巨大的金融风险,只有加强东亚地区之间在货币领域的合作才可以提升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并且缓和欧元与美元这样的强势货币带来的压力。
二、最优货币理论框架下的货币可行性分析从1961年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诞生开始,经济学家们先后提出了众多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适合进行货币一体化的标准。
下面从生产要素流动程度、经济趋同性和经济冲击对称性、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致性等标准,来分析东亚国家是否具备开展货币合作或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
1.生产要素流动程度。
1961年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1.J-效应曲线: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差额的改善需要一个收效期,收效期大约为9-12个月,并且在收效期内会出现短期的国际收支恶化。
2.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会引起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
3.铸币评价: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
4.掉期外汇交易:某一日期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的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乙货币的交易,也就是把原来手中的货币来一个掉期。
5.期权交易:以一定的费用获得以某时刻或着是时期内拥有买入或卖出某种货币的权利的合约。
期权合同的买方可以在期权到期日或期权到期日之前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量的货币,但也有不履行这个合同的权利。
6.期货交易: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场所内,以公开竞价方式确定价格(汇率),买入或卖出标准交割日期、标准交割数量的某种外汇。
7.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看涨期权是这样一种合约:它给合约持有者(即买方)按照约定的价格从对手手中购买特定数量之特定交易标的物的权利。
8.看跌期权: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卖出的义务。
9.QFII: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
10.QDII: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
11.离岸金融市场:某一特定货币的存放业务,转移到该货币发行国的国境外进行,以摆脱货币发行国的管制和影响,这种境外交易所形成的市场称为离岸市场,或欧洲货币市场。
12.外国债券:借款人在国外市场发行的以发行外国货币标价的债券。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国内外、经济界和金融界的热门话题。
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和推广,包括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交易量、国际支付和清算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利弊问题。
本文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1、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使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和贸易领域,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使中国更加自主,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降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国际政治中,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促进国际合作和协调,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地位。
2、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和投资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些实证研究表明,使用人民币可以降低中外企业的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鼓励中国的出口和投资,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和贸易伙伴的多元化。
3、提高人民币的信誉度和流通性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高人民币的信誉度和流通性,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使用范围和交易量的提高,人民币的风险和流动性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市场检验和认可,从而使人民币成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国际储备货币,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劣势1、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面临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复杂化、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和离岸市场的规模和运作等方面。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比较迅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金融等方面。
2、资本流动风险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面临着资本流动风险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等方面。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作者:吴长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5期摘要:对外开放新时期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是相互促进的两大战略。
本文借助最优货币区单一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分类,初步分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区域化;OCA 单一标准分析;OCA 指数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2-0001-03一、引言2016 年10 月,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在目前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国际化在欧美国家很难取得突破。
在此背景下,由我国力推的、跨度极广、连接亚欧非众多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之选和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建设将有利于形成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与结算货币的贸易投资圈,有助于人民币成长为成熟的国际货币。
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这些国家各自的经济体制、经济规模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紧密程度存在差异,如何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分批分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很多,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起,部分学者开始将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研究,但多以国内学者为主。
起初主要讨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机遇的分析有:人民币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大宗商品贸易、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拥有更多的使用机会。
[1] 一带一路加强了人民币区域化,能深化贸易结算、扩大对外投资力度、构建良好的海外融资平台、增加境外人民币储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优货币区理论和人民币国际化----文献综述国际货币竞争是各个经济体之间实力的较量和博弈,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衡量该国经济的世界地位的重要体现,对该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本位币随本国经济实力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而接受度不断提高,成为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计价和储备货币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备受关注。
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呼声越渐响亮,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了历史机遇。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又蒙代尔(Mundell,1961年)、麦金龙(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1961年的论文中提出,其后由麦金农等经济学家提出关于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不同看法,使得该理论不断完善。
总而言之,最优货币区理论考虑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通货膨胀率、政策一体化、外部冲击、转换成本等因素,以判断在两个或多个区域实行共同货币是否更有利。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初步发展阶段蒙代尔(Mundell)认为,需求转移时引起外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在两个开放小国模型中,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整也只能解决不同货币之间的收支失衡问题。
而在一个货币区内部,只要劳动力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自由的流动性,就可以依靠要素的转移消除需求转移造成的冲击。
所以,地区之间劳动力和其他要素自由转移,就成为判断是够成为一个通货区的标准。
生产要素流动论是对浮动汇率的扬弃,在肯定浮动汇率的同时,提出货币区内应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
当然,政治差异是货币区形成的重要障碍,货币区的实现依赖于区域政治结构的调整。
麦金龙(R.I.Mckinnon)在蒙代尔的论文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开放程度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经济开放程度指一国生产消费中的贸易商品对非贸易商品的比率。
由于开放程度越高,对进口商品依赖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相应要求汇率调整的幅度越大。
换言之,外部冲击会使得开放度高的经济体的汇率变动大,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波动。
因此,建立货币区,在区域内固定汇率或使用同一种货币将有助于防止这种经济波动。
这更像是一种规范分析的出的结论。
皮得·凯南(Peter Kennen)提出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实行固定汇率的标准。
在遭受进口需求冲击的时候,产品多样化程度越低的国际抵御冲击的能力越弱,从而通过建立货币区创造稳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避免国际冲击。
关于货币区标准讨论的其他观点,如伊格拉姆认为标准是金融一体化程度,而哈伯格和弗莱明认为标准应该是通货膨胀率。
虽然关于最优货币区已有相当的讨论了,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判断标准上面,而关于OCA中成员国扩展、效用函数的界定等等方面,尚显不足。
2.新的最优货币区理论(1)理性预期下的OCA理论。
传统的OCA理论将通货膨胀的相似性作为组成货币量联盟的重要条件,但是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E & Prescott E,1977)等人基于理性预期理论和可信度、时间的不一致性和政策规则的结果,证明了当通货膨胀率差异非常大时,只要中央银行能够建立一个可信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规则,货币一体化的收益更大,而代价更小。
具体而言,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当局既关注通胀也关注失业,根据理性预期假定—只有不被预期到的通胀才会影响失业率,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当局必然存在动态不一致的政策行为,因此政府宣布的通胀率目标不可信,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而在货币区条件下,由于在货币区内存在相对独立于各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其只关注通胀,因此具有政策可信度。
(2)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
传统的OCA理论认为,多国是否适合组建货币区以及一国是否加入货币联盟取决于许多事前(组建货币区或加入货币区之前)标准,但是弗兰克尔和罗斯(Frankel J A & Rose A K,1998)通过实证实证分析得出,国际间的贸易程度与它们的收入水平及商业周期的相关性之间是内生的,即贸易关系越密切的国家在经济周期和收入上的相关程度也越高。
因此评定一国是否适合加入一个货币联盟并不是完全由历史条件决定的。
欧元建立过程就是其中最有力的证明。
真正的欧元体制建立之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通过各种各样的标准来评判欧洲多国是否适合建立欧元区,事实上当时许多指标均达不到要求,但最后欧元区建立起来了而且运作相当良好,许多指标也被满足了。
三、人民币国际化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的学者就开始展开研究和讨论。
不同的论点主要集中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有必要,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贸易的利弊,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到底应该选择何种途径,是否需要经历区域货币的过程等方面。
以下为主要几种观点的概括:一、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货币当局应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早在1980年代末,国内学者就开始了有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曾宪久等,1989)。
早期理论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基本上是关于人民币如何实现自由兑换的研究(张屹巍,1994)。
1997年之前,理论界从货币国际化的一般性条件、规律出发,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效应即成本和收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也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构想等(姜波克,1994:胡定核、程海泳,1996)。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术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探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迸一步的发展。
钟伟(2002)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有价值的操作性建议,指出了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和注意的问题,针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出了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的建议。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2009)认为人民币从周边化到区域化,最后实现国际化是政府已拟定的路线,而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机遇。
吴晓求(2009)预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将使人民币汇率机制有大踏步的改革,预计两年后人民币可实现自由兑换,成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远东经济评论》(2001)发表标题为《人民币的时代》的评论文章指出:在2l世纪头几十年的某个时刻,随着人民币实现完全兑换,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世界上兑换频率第四高的一种货币,世界将获得一种新的全球性货币,人民币将会打破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平衡,如果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重视程度不够,那就会面临风险。
2009年7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标题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比预料快》(彼得.力口纳姆)的文章,该文引用汇丰银行的话说,中国启动了一项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大规模计划,而且计划的实施进程可能比许多人预计的都要快。
还说,如果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会产生将近2万亿美元的年贸易量,相对于中国贸易总量的50%,而当前的比例不到lO%。
二、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大于收益,货币当局应谨慎推进当前学术界和业内人士对人民币国际化采取积极态度,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持有异议和反对意见的学者和业内人士也不在少数。
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多数认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是漫长而经济发展的选择过程,并不是一撮而就的,并且对于一国的经济实体,货币国际化的过程如果稍有不慎,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弊端。
景学成(2002)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币目前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是属于非制度性行为,不能被看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开端。
我国入世后,首先实现人民币的基本可兑换(即经常项目可兑换加上资本项目的有条件可兑换),进而实现完全可兑换,其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才可能提上日程。
李华民(2003)认为在可预见阶段内,人民币不具备与当前的国际货币同一平台进行竞争的实力,人为拔高其国际化程度蕴含着巨大的逆转风险。
针对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货币当局应采取审慎的强势人民币战略,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奠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潘英丽(2009)认为在当下立即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不合时宜,国内尚且没有做好准备。
三、人民币国际化途径选择的观点近些年,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探讨从“是否应该成为国际货币”的争论开始转向“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时间进程”的研究。
有学者透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提供参照。
周林、温小郑(2002)对美元、日元国际化,以及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货币国际化进行了概括。
在人民币区域化的途径和目标方面,主要有以下观点:有学者将区域货币简单地等同于欧元或“亚元”因而反对人民币区域化,主张人民币应当直接地实现国际化(赵海宽,2003):有学者赞成以强势货币姿态渗透的方式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并从中获取铸币税收入(李华民,纬恩,陶士贵,2002)I二是人民币流通范围逐渐放宽,通过合法方式以周边国家为突破口从市场规律出发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李种、陶士贵,2002;巴曙松、人民币区域化与边境贸易发展政策研究课题组,2003);学者王庭东、姜波克、罗得志(2002)、黄燕君、郑航滨(2003)、李晓、丁一兵(2004)等的学术论点中都提到了启动大陆和港澳台自由贸易是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关键,实现人民币区域化须通过市场和政府制度协调的途径共同推进。
区融合,形成统一的亚洲货币。
四、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东亚货币联盟越来越成为当局者和公众所关注的话题,许多学者也对此发表自己一些观点,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何帆老师和覃东海博士合写的《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从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程度、贸易结构指标、开放度指标、非对称冲击、经济结构相似性、要素流动性这六个标准出发,结合其他一些标准以及相关研究,判断东亚国家是否满足最优货币联盟标准。
从这些指标看,东亚9国或地区(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可以作为东亚地区货币联盟的合理候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