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W信道带宽(单位Hz)、S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高斯噪声功率
奈氏准则公式——C=2WRb=2WRBlog2N
即每赫带宽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率是每秒2个码元
2.4通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FDM)——用户在分配到一定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间隙。(信道利用率不高)
统计时分复用(STDM)——前提是假定各用户都是间歇地工作,每个时隙要有用户地址信息
波分复用(WDM)——光的频分复用,因光载波频率很高,习惯上用波长表示使用的光载波8路2.5Gb/s光载波经光的调制,在一根光纤上的总速率为20Gb/s
100根2.5Gb/s光纤的光缆,采用16倍密集波分复用,得一根4Tb/s\
码分复用CDM ——将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码片
(码分地址CDMA) 给每个站点分配码片序列,不同站点的码片序列正交
当发送码片1时就发送该站点码片序列,比特0时发送反码
当S站点向T站点发送数据时,T站点接收的是所有站点发送的序列和
T站点用S站点的码片序列与接收的序列和做内积运算
非S站点的序列得0,,S站发送的比特0得-1、比特1得1
规格化内积公式——各项相乘之和除以项数量
脉冲调制PCM体制——北美24路PCM标准T1速率为1.544Mb/s
欧洲30路PCM标准E1速率为2.048Mb/s
同步光纤网SONET—第一级同步传送信号STS-1传输速率51.84Mb/s(第一级光载波OC-1) 同步数字系列SDH——基本速率(第一级同步传递模块STM-1)为155.52Mb/s(OC-3)
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通信——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中间没有其他交换结点。
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除了这些物理线路,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如果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
IP数据报——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验
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帧定界——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
最大传送单元(MTU)——链路层协议规定的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
帧定界符——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ASCII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使用帧定界符SOH——帧开始符,十六进制编码01,二进制编码00000001,Start Of Header EOT——帧结束符,十六进制编码04,二进制编码00000100,End Of Transmission
透明传输——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
字节填充——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
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把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ESC——转义字符,十六进制编码1B,二进制编码00011011,Byte Stuffing
差错检测:
比特差错——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1变成0,0变成1
误码率BER——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例,Bit Error Rate 信噪比越大,误码率越小
循环冗余检验CRC——把数据分为每组k个比特
在待传送的一组数据M后添加n位冗余码
冗余码的计算方法——在M后加上n个0得到(2^n)M
除以事先选定好的(n+1)位除数P得到商Q和n位余数R
(用竖式做除法,商右移补0至位数与除数相等,相异得1,相同得0)
余数R作为冗余码接在M后发送出去
循环冗余检验CRC——把收到的每一帧除以P,检查得到的余数R’
若R’=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
若R’!=0,则判定有差错,就丢弃
帧件检验序列FCS——在数据后面添加冗余码,Frame Check Sequence
而CRC是一种常见的检错方法
FCS可以用CRC这种方法得出,但CRC并非获得FCS的唯一方法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实现无比特差错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只能做到无差错接收,要做到可靠传输,必须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
点对点协议PPP——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使用的链路层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
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
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序号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PPP协议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链路控制协议LPC(Link Control Protocol)
网络控制协议NPC(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PPP用同步传输链路,采用硬件完成比特填充;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P75
零比特填充——PPP协议在使用SONET/SDH链路时,是使用同步传输的,此时采用零比特填充实现透明传输;发送端:5个连续1填一个0,接收端删除。